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有效性范文

课堂有效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有效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有效性

第1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性兴趣教学策略情感

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的教学应该注重多方面的考查,比如说,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让一堂45分钟的课程实现它最大的教学有效性。针对这个问题,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方法,现将研究的过程公布如下:

首先,兴趣是关键。对于这个,我和一些学生专门开展了一次“如何学好英语各因素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附录:如何学好英语问卷调查整理表(共80人)

学习英语

有效因素 支持人数 所占百分比

兴趣 42 52.5%

交流 34 42.5%

总结 31 38.75%

联想 52 65%

思考 32 40%

从中,可以看出选兴趣的人占52.5%。超过一半的学生普遍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又找了一些学生了解如何能在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建议,比如说,充分利用一系列的图片资料、文章或是音像资料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导入做好铺垫。当然,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必要的一些问题的设置也是必须的,因为这样有助于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这个话题。那么,我就在Module3 Unit 5 Canada--- The True North的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方式。在Lean-in中,我除了让学生欣赏了Canada美丽的风景图片之后,在后面还设置了2个问题来导入本单元的话题:

1) Do you like travelling abroad?

2)If yes, please tell us your reasons; if not, share your ideas with us.

没想到,通过这些图片的激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这种喜爱旅行的兴趣,之后学生的反应非常的积极,迫不及待地阐述着喜爱旅行的理由。而且,他们的回答也非常的有见地。在一定程度上,我的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基本上成功完成了。同时,现在的科技非常的发达,而信息化教学也已经深入到各个课堂当中,那么就可以利用他们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说,我在Module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这个单元的Warming up部分利用音频先让学生观看Mr Bean的精彩表演,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还能利用他们的耳朵和眼睛来见证和加深这个认识,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更强的求知欲。非常明显,效果非常的好,他们感受到了英式的幽默与诙谐。之后,我还让学生再次口述一下这个片段中的特别之处以及分享他们最喜欢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教学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能够让这个45分钟的教学显示出它的有效性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正如前面我所讲的,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还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东西。为此,根据《教学的生成性》的文章里所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设计或是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②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③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唯其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从而使教师的教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在某种程度上,才能实现教学的生成性。这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牢记的问题。所以,我采取的措施是: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在课文的教学中,还专门从略读与细读两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更深的解析。在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对所学的文章进行一个summary。当然,考虑到我所教的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还没有达到这种自我retell the context的程度,所以,我会事先对文章进行略写,然后设空让学生填写,当然,所填的词都是这个单元的重点词汇与短语,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又复习了一下词汇知识。比如说,我在Module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的阅读设计是如此的。首先,设两个快速阅读的选择题。比如说:

1. 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history of English humor?

B. The films Chaplin made.

C. The humour Chaplin made in his films.

D. The Gold Rush in California.

2.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事先给出句子,只是让学生进行匹配)

Para1---Why people needed cheering up.

Para2--What 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 was like.

Para3--What his most famous character was like.

Para4---An example of a sad situation that he made funny.

Para5---His achievements.

接着我会针对每段内容的特点,再分别设计一些题目。比如说:

Para 1.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do True or False.

1). Charlie Chaplin was poor when he was a small boy.

2). People who don’t know English cannot enjoy Chaplin’s films.

3). The Gold Rush is set in California in the lat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4). In The Gold Rush Chaplin and his friend are fortunate to find some gold.

5). In the film the meal he eats is hard to chew.

6). Chaplin not only acted in films but wrote and directed films as well.

当然,我觉得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策略在很多的教学中,都是很适用的,但是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做好预习的工作,让学生慢慢的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而这一切就需要我们老师的严格把关。

接着,情感的升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思想的人,我们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去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有效性。而且,很多学生也告诉我,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很被动的去读文章,而没有去深思这篇文章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哲理。而作为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这是我们一定要做好的。培养学生联想和思考的习惯,而这两个因素也是我在前面的问卷调查中得出的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也很注重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进去德育的教育,因为我觉得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做人的引领者。比如说,我在Module 4 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个单元中就涉及到了。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伟大女性的事迹,我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阐述一下自己的感受。这时就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说:1) 人,贵在有理想并为之奋斗。2)女人也可以成就一番的事业。然后,通过一个环节Discussion,让学生讨论并思考其中的学问,我觉得福州二中的陈雪燕老师在这个环节上的处理非常的有创意,她把话题导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讨论题:

1)Do you prefer to be a real great woman like Lin Qiaozhi or Song Qingling (if you are a girl)? Give your reasions?

2)Do you prefer a great woman to be your wife or an ordinary woman (if you are a boy)? Why or why not?

这些问题冲破了一些观念的束缚,让学生参与这种敏感的话题的讨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思考一下:我的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不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也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了吗?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老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最后,总结是必要的。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后,都需要对自己所传授的或是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下必要的分类与整理,让学习变成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也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在我的期末的复习中,我发现我采用的这种复习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大家都在积极地思考与反馈。方法就是:我说英文的单词,按照学生的座位号,让学生依次拼出这个单词以及这个单词的一些联想词或是固定搭配,接着就是说中文,让学生说英语并拼出来,然后是讲解这个单元的重要语法与句型,最后发一份相关的练习来巩固一下。学生觉得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从中得到很好的复习,而且这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是很愉快的。同时,我还经常会在讲解单选或是语法的时候,让学生背诵一些很有趣的知识归纳。比如说我让学生背这样一首歌谣,它专门归纳了一些常用副词修饰比较级的用法:仍然(still)没有(no)任何(any)马骑(much),确实(rather)有点(a bit/ a little)远(far),甚至(even)太多(a lot/ a great deal)路。但是,我发现我的学生并不是很容易就记住了,而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重复,才能熟捻于心,而且还需在练习中反复的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在一年的研究中,我还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听你的话去预习课文的,也许你布置的那两道题,他只是等提问时,才去思考的。还有的,虽然教学的设计很合理,但是当一堂阅读课上完后,你提问一些学生,他还是会不懂的或者是说他的课本还是一片白,没有任何书写的痕迹等等这些,都让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或是每次上完课后都自问一句:学生听懂了吗?了解了这些知识了吗?面对这些问题,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地摸索。但是至少经过一年的研究与摸索,我还是有所收获的。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是会不断地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也相信这样的教学:以兴趣为引导,辅以有效的教学设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极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而这也是我所追求的教学:创设一种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尽力做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2.《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三技巧》, 摘自《中学学科网》

3.《教学的有效性》,网络培训资料

第2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关键词: 课堂提问 提问方式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悬念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语言交流手段。能使学生对所学对象产生一种急于了解和急于满足的强烈求知欲望;能激发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集中注意力,丰富想象力,唤起好胜心,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

(1)出示两个物体(一大一小,其中小物体的一个面比大物体的大)。

师:这两个物体,哪个大?哪个小?

生:长方体大,正方体小。

(2)移动长方体置于正方体后,问:你发现了什么?想了解什么?

生1:长方体被正方体遮住了。

生2:为什么小的物体能把大的物体遮住了呢?

这时学生感到困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积极性高涨。

师:想知道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就这样,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可以说,课堂中的“悬念”是课堂气氛的调节剂、学生思维的启迪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二、启发式提问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也是不少老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

如在教学“小数的乘除法”时,我出示了以下一组题目让学生计算:

4×0.25 16×0.25 20×0.25 1.2×0.25

学生独立完成后,观察这些算式,思考:

1.你能举几个类似的算式吗?

2.通过你举例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语言叙述一下。

3.你能简单的解释或给予证明你得到的规律吗?

以上这个例子,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学生经历了由特例进行探索、归纳、猜想,并给予简单解释、证明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学生能主动探索,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三、诱思式提问

诱思式提问注重诱导、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目的就是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引发学生探索、思考。因此,诱思式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人类最强烈、最持久的思考,来自于面对不解之谜。当然。提问要控制难度,保护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和信心。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有8个头,n条腿”的问题情境:你能猜测一下,鸡、兔可能各有几只?很多学生大胆地提出假设,立刻激发了学生想急于验证假设的认知欲望,学生的思维便比较活跃,猜出了许多答案,但我没有评判对与错,而是表扬学生运用“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考问题。这样诱发学生思维,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急于想知道猜想的结果是否正确。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追问:在猜和算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好几个同学计算总腿数特别快,有什么秘诀?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开始了新知识的探索。在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法。

四、激疑式提问

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需要经过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程,而学生在学习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内容时常常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应从知识的正反两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下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方程》一课时,学生在学习方程的数学概念后,我设计了以下“猜一猜,辨方程”的教学环节:

①20+ =78 ②3x- =15

师:上面这两个式子有一部分被沾了墨水,你能猜出它原来是方程吗?请看第①题。

师:看样子,你们对第①题的辨别有了两种不同的结论,它到底是不是方程?老师现在想知道你们的看法。

师:你能举例说说吗?(板书学生举的例子:20+58=78 20+S=78)

师:第②题有争议吗?

师:为什么就不争议了?

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向空间扩展,从而搜寻或想象出反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更严谨。

总之,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将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才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3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一、深入分析,找准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强调“见木见林”,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学习方式上去寻找问题,再巧设问题。

例如:在必修一第三章函数和方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若方程k+1=x+在(0,3)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这是一道典型的用函数思想解决方程问题的题。学生做这类问题主要犯两类错误:一是画图出错;二是转化过程中出错。后来我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在方法掌握上不到位,在思维上有缺失,缺乏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针对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设计:

二、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道题的本质,我从学生认知基础开始,从探究最核心的问题开始,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可能中探究,故设计了如下系列问题:

⑴若方程x2-(k+1)x+1=0有两个不相等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⑵若方程x2-(k+1)x+1=0在[0,3]上有两个不相等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⑶若函数y=x+[x∈(0,3)]的图象与直线y=k+1有两个交点,求k的取值范围。

⑷若方程k+1=x+在(0,3)上有两个不等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

以上问题有基本,有变式,有拓展,有延伸,形成一个问题串,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学生进行系列的连续的思维活动,通过经历问题的形成过程、解决过程,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导学,培养思维能力

针对本为题串我作了如下设计:⑴学生自主完成问题串;⑵分小组合作探究解法;⑶小组交流,展示解法,教师点评。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

小组一:黑板展示第一、二、三题

⑴解:由题意得>0,即=(k+1)2-4>0,解得:K>1或k<3

⑵令f(x)=x2-(k+1)x+1,若方程在[0,3]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即f(x)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画出函数y=x2-(k+1)x+1的图象,如图1:

⑶如图2,要使函数y=x+[x∈(0,3)]的图象与直线y=k+1有两个交点,则2<k+1≤,即。

师点评:问题⑴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决;问题⑵转化为根的分布问题;问题⑶利用双钩函数的图象,采用数形结合解决。

小组二:黑板展示第四题

令y1=x+[x∈(0,3)],y2=k+1,下同⑶题。

师点评:把方程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再数形结合求解。

第4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一、更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从目前众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段上。虽然这些理念在某个历史时期起过作用,甚至有过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的学生,不再适应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认不清形势,习惯于、固守于那些已显陈旧的理念,必定阻碍学生的思维、堵塞学生的创造、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成长,根本谈不上课堂的优化、教学的有效。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应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教学方法及教育教学效果上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树立真正的学生发展观,确立为学生服务意识,达到首先优化自己的头脑,形成一种崭新的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化灌输为探求,化沉闷为活跃,化封闭为开放,化分数为发展……如此“化”下去,课堂一定会“优”上来。实际上,课堂的优化就是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优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也可以说就是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优化。而决定这一切的就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要准,既要紧扣时代特点,又要符合科学规律。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二、满含热情

有效的课堂是充满热情的课堂。因为有热情,才能产生激情,才能体现出勃勃生机,才能激发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学习是一种个体的体验和实践,它伴有情感活动。热情、激情能使学习主体――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轻松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增强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热情,对真理的热情,对探求发现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生热情等。充满热情的学生面部总是微笑的,行动总是机敏的,心灵总是阳光的。他们会把对知识的学习,对真理的探求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化为生命的一部分。缺少热情的学生,只能是消极被动,死气沉沉,敷衍塞责。而后者正是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改变的现象。将这部分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了,课堂也就优化成功了。

然而,热情不是自然产生的,也不是教出来的,它来自于周围环境对学生的感染,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的感染。换言之,就是教师要充满热情。即对职业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对文本的热情,对科学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等。只有饱含这种种热情,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如绵绵春雨滋润万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会感受其中,逐渐唤起自己的那份热情。当学生的热情与教师的热情相遇,便会达到和谐一致,形成高效的课堂。因此,优化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师要满含热情,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热情“引爆”课堂的热情。一支歌唱得好:“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热情能“燃烧沙漠”,热情更能燃烧贫瘠干枯的“思想”。不信,请看一看,低效失败的课堂几乎都是缺少热情的课堂!

三、注重学法

第5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听过的这几节试卷展评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没有展评导学案。教师和学生都是手拿一份试卷,除此再无其他载体。在过去,传统课堂听评课过程中,我记得校长曾问过一个问题:试卷讲评课,需不需要教案?因为,听课时,在试卷讲评课上,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都没有教案,而是手拿试卷整节课就题讲题。同样,我也有一问:在高效课堂模式下,试卷展评课需不需要导学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导学案是保证展评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试卷展评的目的如下:第一,通过展评,达到反馈并进一步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与知识运用上的失误与问题。第二,通过展评,达到巩固与深化理解知识。第三,通过展评,总结规律与方法,达到举一反三。因此,试卷展评绝对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深化、提升、生成的过程。

一、要保证展评的有效,课堂必须要有导学案

1.展评导学案是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再整合,它避免了在课堂上就题论题,就试卷讲试卷。因此,上试卷展评课,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试卷进行有效整合。

2.展评导学案是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展评的媒介

批阅导学案,是教师调查学情的有效手段。只有摸清了学情,课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有效与高效。否则,不清楚学情,摸不着头脑,课堂就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老师讲过了、学生会不会不知道的情况;要么是学生已经会了,教师还在滔滔不绝地纠缠,学生不会的却匆匆带过。这样的课堂还谈什么高效,分明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导学案。

3.导学案是课堂有效落实的载体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堂,都会有很多提升与生成的东西。这些提升与生成的东西落实到哪里?我们必须思考。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明明我们已经解答过的题目,再次出现,学生还会出错,甚至是同一个地方出错。教师总会说,是学生落实不好。为什么落实不好呢?这就要回归我们的课堂了。往往,课堂提升与生成的东西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笔头上,更别说落实到心里了。导学案就是这样的有效载体。

4.导学案是教师有效安排展评进度的计划表

依据学生答题情况,试卷展评有时需要多个课时才可以完成。课时的划分不是随机的,而是有计划的。这种计划性,是通过展评导学案体现的。因为导学案是课时导学案,每一课时导学案所要完成的目标是既定的课时目标。因此,有导学案的展评是有计划的,可以避免展评的随意性,即一节课讲到哪里算哪里。

二、制约展评课有效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制约导学案的内容和容量

我们制定的学习目标是课时目标,也就是在一个课时内学生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因为在一个课时内,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一份试卷我们在展评时,要求完成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试卷展评时,我们制定课时目标要符合实际、大小适中。根据适中的课时目标,编制容量适中的导学案。否则,导学案容量会过大或过小,这都不利于课时的有效,要么完成不了,要么会留下“垃圾时间”。没有适中的学习目标,或目标与导学案不符,即使做出了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也很难保证课堂的计划性,流于随意。因此课堂无效。

2.学习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僵硬的,要根据学情随时进行调整

学习目标的调整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学情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在第一次批阅导学案时,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有一个统计。根据第一次学情调查的结果决定原来教学目标是否需要调整。这样课堂才是真的做到了针对性。我近来的课堂都在这样做。每节课,我都会在第一次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对课时目标进行调整,并补充相应的练习。

以下是导学案部分示例:

这是我在高一期末复习时编制的一份试卷展评导学案。这次试卷展评,我按试题的类型将展评机械地划分为选择题展评和非选择题展评。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标准进行划分。仅就这份导学案而言,仍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展评课导学案的编制,我会在其他文章中进一步论述,这里不做赘述。我只想以此为例说明,在上试卷展评课时,有导学案与无导学案的区别,说明有导学案的展评会更有效。

总之,一节有效的课堂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积极调动有利因素,促进课堂的有效。

第6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一、提问引兴趣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总是想弄个清楚,看个明白。教学时,如果能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到学习中,它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用多媒体出示若干个常见的圆,然后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周长及直径,判断圆的周长及直径的比值是多少,当学生觉得有困难时,教师准确地说出答案。然后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圆的周长及直径,老师都能快而准确地说出圆的周长及直径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提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自然将学生引进到“圆周率”的学习中去。

二、旧知促新知

任何知识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找出每个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出现的数学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先出示以下题目:32×14= 28×135= 25×13×4= 128×86+72×86= 让学生进行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然后按学生平时的成绩水平从4个小组里各找出一名学生讲一讲答案及计算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答案及计算方法,并让他们明白:要把算式算得双快又对,计算时必须要认真、细心,尽可能做到“一步一回头”的检查。接下来出示:3.2×1.4= 2.8×1.35= 0.25×1.3×4= 1.28×8.6+0.72×8.6= 让学生进行计算,总结计算方法,由于有了第一轮的计算,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学生们的态度更认真、准确度也大大提高,计算方法也掌握得很好。

三、知识源实践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所谓实践活动,其实就是让学生“做数学”,通过学生“做数学”的过程来培养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准备长方体的纸箱,让学生看一看长方体有多少个面,相对的面的面积大小怎样,亲自量一量,然后小组讨论,大家七嘴八舌,很快找出规律: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在教学正方体时,出示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都离开自己的座位量一量正方体6个面的大小。经过一番测量,学生兴奋地向老师汇报:正方体的6个面的大小一样,所以我知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6a2可见,“做数学”不但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还大大地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游戏进课堂

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娱乐项目,把游戏带进数学课堂,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索、尝试的过程中来。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设计了一个“购物”游戏,学生在学习了口算方法后进行游戏,在游戏“购物”过程中讨价还价、付款、找零,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轻松地巩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五、评价显个性

第7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

提问是初中英语教师使用最广泛的课堂教学手段。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加师生间课堂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了解和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笔者课堂听课和教学实践,发现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和操作方面提问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提问难度把握不当;提问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集体提问多,个别提问少;不关注提问中新的生成;为了提问而提问,对学生的回答缺乏有效的反馈等。以上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如何让课堂提问更具有效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和教后反思,谈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和提问的对象结合起来。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脱口而出地做出回答,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如果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容易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进行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1.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精神、提高兴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新目标7A-Unit 5 Where is my backpack?第二课时,早读课期间我故意把自己的教科书放到教室后面的一把椅子上,等正式上课时,我说“Oh, my god! I can’t find my book. Where is my book? Who can help me find it?”当问题一抛出,马上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都兴奋起来,纷纷给我帮助“ Is it in / on / under / behind…? ”学生不经意地运用了本节课要学的句型Is it in / on / under / behind…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计有交际意义的问题

在英语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有意识地设计出有交际意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并且答案没有正误之分,学生回答很积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快乐,这样才能达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达到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其次要注意提问艺术

为了使课堂提问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英语教师还必须要有巧妙的发问技巧,即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1.提问表述要清晰

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陈述应该严密、详细和清楚,?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避免模棱两可。清楚的发问会提高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

2.提问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检查和了解学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落实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问而提问、为赶进度而提前公布答案等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做法看来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以牺牲教学的质来追求教学的量的并不高明的做法。课堂教学的受众只会成为反应快、语言能力强的“小众”,而非“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应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快速搜索、处理已获得的知识,从而给出更为具体、更加有条理的答案;同时还能阻止部分学生养成面对问题能拖则拖、能懒则懒的不良学习习惯。

3.提问机会要均等

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在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学生只需短时记忆或查阅课文,便可说出答案。

4. 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与“提问学生”有本质上的区别。教师提问学生时,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思考,只有让学生主动提问时,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提问,把话语权利让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通过学生合作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寻求出正确的答案,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探究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留出让学生提问的充足时间,也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为学生提问做出准备。

三、注重及时反馈、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明确、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闪光点,都应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教师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和信心,教师特别是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他们的自怯心理比较重,压力很大,教的一点点表扬,会象照亮他们前行的灯塔一样,给了他们目标、信心和动力。

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更重要的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我们要把握时机,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不断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第8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提问针对性激发兴趣探究欲望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课堂管理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语言和教师行为呈现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时间安排的有效性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当然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下面我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

师生对话,但"满堂问"虽说是达到了教学的互动的对话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有效的互动,说到底,他没有真正理解有效提问。在目前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却显得相当突出,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提问普遍存在。诸如,一节课提几十个问题的"满堂提问";一口气提五六个问题的"轰炸式"提问;学生只须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的"口头禅式"提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半截话"提问;"胶体为什么属于分散系"的"无效性"提问几乎随处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有效提问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提问时要做到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教师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人深思,促进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仅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可以在探索顿悟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3、教师提问要难易适中,深浅有度,启发有方。课堂提问的语言力求简单,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深浅有度,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才能树立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要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启发式提问,重在"善诱"、"引喻",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心志,培养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一语道破天机",学生就会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二)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

发问: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只说一遍。

对象: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

等待: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启发: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

追问: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正确后,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有效提问十戒:

一戒提问专问优等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提问专找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戒问如林,答发流,面上开花。

二、动态的生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通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生成,在互动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我必须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保护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阐述一个观点:动态生成是有效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新的课堂是在有效互动中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课堂。

三、正确的评价是有效提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导向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教师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

在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或是赞赏,或是批评,或是认可,或是否定。纯粹凭借语言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肯定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能够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2.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这也是新课程提出评价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答案,还要关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提倡自评和互评。

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度,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提升自己。

4.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

第9篇:课堂有效性范文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时效性

“学习程度=所花时间/所需时间。”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教学应该把更多关注放到所花时间的效率上去,也就是教学是否有“时效性”,也正是这个公式打破了教学效果与教学时间成正比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时效性,是指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更少、精力更少。其中包括了“轻负、低耗、高质”这几层意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狭义上讲,教学效益就仅仅包括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较高的教学效率”,从广义上讲,除去这两方面外.还包括了学生能够获得更加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注重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即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应有知识,又能够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既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能够让学生受到更加深层次的启发。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措施

1.教师需要有教学效益意识。

要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教师就必须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效益意识。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效益,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同时还必须要从学生出发。

2.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要保持。

要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保持旺盛的乐趣,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并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的教学能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多时候都取决于课堂上是否保持了一种活泼的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三、关注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恩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