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第1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单元整合进行备课,是新课改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单元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教师应聚焦文本核心内容,整合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让语文教学走出“轻负高效”之路。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第2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一、学习目标的优化

学习目标的设计是教学的前奏,也是关键的一环。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难度适中,有利于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加强和调动。三维目标的确定,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发展观”。如对于“Home alone”这篇阅读文章,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可以设计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本课中的生词和短语,如platform、shut、couple等;熟读和叙述全文。

(2)能力和学习目标: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听懂和阅读关于介绍单独在家经历的语言材料,能通过相关词汇和图片描述自己和他人单独在家的经历。

(3)学会倾听他人独自在家的经历,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养成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有了目标,教学才有依据,也利于复习巩固和检查,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为完成目标而迈开坚实的一步。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李如密曾经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会学相结合。在新课改的今天,改变传统的教、被动的学尤为重要,使用对话、表演等手段,促其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为中心、能力为重心、育人为目的的三维目标,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1)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倡导师生间要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是合作中的伙伴。为此,教师要放下“师者”的尊严,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阅读“Home alone”一文前,用谈话法进行free talk,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组织学生讨论自己一人在家的利与弊,为引领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做了铺垫。

(2)情境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传统的Reading教学,多以讲读法为主,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少讲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把足够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学、互学,或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或讨论、或对话,达到会学、乐学的转变。此时,教师的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如“Home alone”一文,阅读前,教师呈现Eric的爸爸、妈妈外出提前回家,看到家中狼藉一片的状况后,对两个儿子大发雷霆的情境,让学生猜测故事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再读课文,验证自己的猜测和课文是否一致,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十分浓厚,阅读欲望会非常强烈。

当然,提供情境让学生自学、探究等,务必清楚哪些适合自学、哪些适合合作交流、哪些需要教师给予点拨等,只有全盘把握,才可能避免“抱着学生走”的灌输教学,又可以力避放任而收不拢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三、学法的优化

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理念的转变、模式的变化、方法的更新和转化直接影响着学法的优化。

(1)自主学习。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势下,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被提到了中心位置,“先学后教”模式的运用,使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成为教学前移的关键和重心。

(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课改形势下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安排每四人一组分别扮演Eric一家四口来演出小品剧,改变单一的阅读形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可以通过学优生教学困生、“兵教兵、兵带兵”而实现相互促进、互相进步的目的和宗旨;小组合作的运用还可以以游戏、表演、竞赛、辩论等形式开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彰显生机和活力。

优化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学习、创新能力等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如何贯彻“人的全面发展观”,坚持新课程理念,立足于课改的前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创新教学、优化课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乘课改之风、落实“三个优化”,定会到达课改的彼岸,成为课改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李 青.巧设问题 启发引导―利用高中英语教学问题优化课堂教学之谈 [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25).

第3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数;实物模型;位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64-1

【主题阐述】

认识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这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数概念本身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通过多种实物模型,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加深对数的概念理解。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到学生借助生活的经验,对于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位值”的认识还很模糊,大多数学生不理解“位值原理”

因此,在“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希望学生能通过数的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挖掘知识背后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使内在的思维外化,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悟数位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堂写真】

片段一:动手操作,经历过程

1.师:咱们在讨论,牧羊人的三个儿子也在相互争论,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摆法,看看谁的摆法能让我们和老牧羊人一眼就看出羊的只数。

2.快速地展示三种不同的摆法:

问题1:谁的摆法能让你很快的看出羊群的只数?

【此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小棒的摆法,同时在比较中择优。】

3.比较:①各位小评委说说你们看的结果。②还有不同的意见吗?③能说说你们选择老二的理由吗?

问题2:再看看老大和老三的摆法,你们怎么没一眼看出羊群的只数呢?

问题3:现在再来看看你们的摆法,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动手操作

(1)动手尝试新的摆法

(2)谁能边说边摆,现在给你根蝴蝶结你要把哪部分捆在一起,为什么?

(也就是够10根我们才能捆在一起)同意吗?那大家就一起行动起来吧!

【利用学生感兴趣,并且能够感知的一个问题情境,根据“问题连续体”有步骤地、通过层层设置、步步深入,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和体会“十进制”,使得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强化。】

5.建立模型

问题4:小棒的摆法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小结:新的摆法让我们感受到原来数少的时候可以2个2个或5个5个摆,现在我们学的数越来越大这时候就可以用10个10摆的好方法了。

【引导学生感受十进制的产生不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经过人类历代的检验而最终留下的,让他们感到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源于实际的,是有价值的。】

片段二: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师:我们除了能摆小棒,还能通过拨珠子再来认识13,你们会拨吗?

问:你们都这样摆了13个珠子,有没有什么好摆法让我很快看出是13。(展示不同摆法)

问题1:有什么好摆法能让大家很快看出是13?

【通过动手操作和建立模型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数位顺序表做铺垫。】

师:4个珠子就能表示13?

……

【采用不同样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同样的珠子放在不同的小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初步感受位值制。】

2.13里面十藏在哪,其他数里有十吗?你能指一指吗?

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1120这些数。这次的读让我听出了你们和刚才的读有所不同,我相信你们一定对这些数有了新的认识,对吗?

第4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一、小学语文学科积极学业情绪的内涵

学业情绪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一种情绪体验;第二个层面是指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学习后对于学科学习的认识。因为,学业情绪既是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又是学习结束后对一学科的情感爱好。具体到语文学科中,是指学生在字、词、句等知识的习得过程中及参加语文考试时所经历的喜、怒、哀、惧等情绪体验,并在这些情绪体验中形成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知。具体包括:①学生在语文学习与考试中愉快的情感体验;②乐于以字、词、句为基础的语文知识认知与掌握,并擅于通过字、词、句去了解生活世界;③在生活中擅于用语言文字去描述与表达生活的世界。只有当学生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有意义并且可以顺利掌握时,他才会形成积极的语文学业情绪,否则,则会产生不安、紧张、畏惧的语文焦虑,进而形成消极的语文学业情绪。

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积极学业情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要以小学生心理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教学前提,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动因和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分析小学生在具体学习环节中的心理需求及其发展过程,考虑小学生认知情感和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然后针对性地处理教材的内容,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从而设计出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吻合的教学方案。

二是通过分析所学教材内容的特点,考虑如何沟通与小学生心理需要和发展相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关注的是教材本身固有的知识结构与小学生身心特点之间的“动情点”。如果抓住能“牵一发”而“动感情”的突破口,就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积极学业情绪的教学原则

1. 文本解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情感的投入源于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同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否则内容过难,往往造成学生挫折感,激起消极心境,这往往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要有深度,更要适度。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根本视域立场,是学生,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所以文本解读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可达成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课堂上,我们不能以为自己感动,学生就一定会感动。我们的审美情趣、能力和学生有重大差异。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认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世界,努力在打通儿童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上动脑筋。要仔细琢磨学生,换位思考,要想想儿童会怎样读这个文本。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村居》这首诗,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教学时抓住一个“醉”字让学生感悟诗词意境。“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中,什么醉了?为何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到草、莺、杨柳、孩子、诗人都醉了。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跟着诗人一起走进春天,陶醉在这春天的美景中。同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入境悟情,进行联想,体味诗境,深入意境,引导学生知道诗人为什么醉,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化难为易,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2. 课程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趣味

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被我们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教材内容与小学生个体的具体需要和兴趣爱好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中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教材与现实的联系,使学习生活化,调动小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适当启发、诱导,或介绍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来改变小学生对教学内容原有的认知评价,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激发学习动机,优化了学习思路。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三个儿子》时,在识字学习环节,事先准备了一桶水。在体会“拎着、沉甸甸、晃荡”三个词语时,请学生上讲台做动作,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其动作和表情,并建议大家选用生字词把所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被抽到做动作的孩子兴致勃勃地上台,台下的孩子们兴奋得姿态各异。动作完毕后,我随即问上台的学生:“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说:“刚才我拎着一桶水觉得沉甸甸的。”我又追问:“你走了几步后,又发现了什么?”该学生说:“我发现桶里的水在晃荡,都快流出来了。”之后,我让台下的同学也说一说刚才的所见,要求说一段话,尽量能用上表情。有位学生说:“刚才某某同学提着满满的一桶水,沉甸甸的,他觉得很吃力,脸都(憋)红了。他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桶里的水直晃荡,他好像快要摔倒了呢!”这样的教学结合学生的体验,既满足了学生追求新奇、好动的兴趣特点,也在玩玩说说中启发、诱导学生理解了生字词的难点,甚至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些时候可以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在语文教学时,先考虑学习内容与生活有什么内在联系,对满足小学生内在需要和自我发展有什么帮助,把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和发展统一起来,有利于调动学习情感,从而有效地调动学习动力。例如《争吵》写的是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小事,这种事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教学时,就可以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这一课时,正是学生经历的再现,文中的人物就像他们自己的影子,他们自然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关注人物的表现。这样的教学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新的认识,就能激发学习动力,为教学的成功设置了良好的情绪背景。

3. 课程的展开要增加学生的情绪体验

要让学生喜学乐学,就得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入境体验。当然,创设情境时要根据课文内容来决定情境的基调。如欢快、轻柔、喜爱、赞美、幽默的喜乐性课文情境,要使学生在感受愉快刺激中引起情感上的反应;壮烈、伤心、悲痛、憎恶的悲愤性情境,须使学生在正确的基调上受到深刻的理性教育,得到认识生活真理和精神升华的乐趣。

一般说来,成长中的青少年,富有成就需要,自我表现需要,娱乐需要,感官刺激的需要,而年龄愈低,需要愈强烈。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角色效应,调动小学生的情绪体验,使之进入自己向往的角色或作品人物的生活角色状态。而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活动。作为“小学生”这一固有角色,往往摆脱不了“被教学”的习惯地位的羁绊,极易处于一种消极的学习状态。小学生一旦进入语文教学这个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担任与作品有关的“他角色”,或扮演起向往的特定角色,情况就大不一样,小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进入“生活状态”,打开作品的窗口,与作品中人物真诚对话,在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中,开启创造的心扉。

怎样利用角色效应呢?低年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课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文中,体验角色的情感,从而丰富他们的感受,增强阅读的兴趣。而高年段的教学,我们可以凭借角色的身份去体验教材,以学者身份给教材中人物写一封信,给他一个忠告。在角色效应中,还可以利用“表演”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如在教学《月球之迷》,让小学生充当小天文学家的身份,以“宇宙探秘”为主题,召开新闻会;教《只有一个地球》,围绕地球资源短缺情况,以“地球的申诉”为题,召开一次模拟法庭的公审会。

我在执教《找骆驼》一文时,先是引导小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通过小学生自学寻找答案后又继续引导小学生生疑,让小学生利用角色效应进行深入的探究:如果你是商人你会这样想?你是老人又会怎样做?小学生细读后进行了交流,学生交流后,老师再次发问:你们对同学们的说法有什么补充,或者又有什么新的疑问?不少小学生又被激起了疑问:为什么商人一开始很客气,后来有点恼火了?老人为什么对商人丢失的骆驼知道得那么详细?……在小学生满心疑惑之时,又一次引导小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探究出答案,揭发学生的兴趣。显然,这种角色效应,渲染了高涨的学习氛围,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了小学生创造性的内驱力。

4. 课程的结束要精讲拓展

第5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范文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1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

 

美丽娄星更是走在了精准扶贫的前沿。4月12日,区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研究下发《娄底市娄星区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的活动方案》,力求经过在全区开展百个单位驻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贫困户脱贫的百千万活动来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根据区委目标要求,要想在2016年实现娄星区12000多人脱离贫困,贫困群众必须在弱鸟先飞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开启理解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经过授人以渔的智慧、技术、信心,真正让困难群众脱离贫困,掌握生存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输血先输智。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支付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三是进驻专业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

 

换血当换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区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仅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仅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期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先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娄星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必须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全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区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2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

 

我是x年3月县局安排到子良镇铜锁岗村参加扶贫工作的。子良镇铜锁岗村位于石门县东北部紧临xx松滋曲尺河村,属典型的山区村落,山上树木多耕地面积少,没有工厂,环境优美。县局给我分配有三户扶贫对象,都是x年建档立卡户,其中1户扶贫对象、二户已脱贫的后扶对象。二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记得第一次走访扶贫对象康某某时的情景历历在目,40多岁的汉子一人操持这个家,土坯房,家中一90多岁奶奶生活还能自理,60多岁的母亲瘫痪在床。由于要照顾家人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只种2亩地,生活相当艰苦,不敢乱花一分钱,是一个大孝子贤孙,我深受感动。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在走访时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持之以恒开展帮扶。针对母亲瘫痪帮助解决残疾人轮椅;帮助申报房屋改造资金3万元;针对农业生产缺少运输工具,帮助销售花生、油菜等农产品;帮助申报90岁以上人员高龄补贴、低保补助等,焕醒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走访后扶对象养牛专业户向某某,我深入牛栏了解黄牛生长情况、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等情况,帮助打扫牛栏卫生、清理牛粪,老人很感动,同我拉起了家常。原来两老身体多病,因缺少生产资金,空有一身养牛技术无处示展,两个儿子40多岁了还单身。我同驻村扶贫组联系,继续帮扶。争取产业奖扶资金3000元、小额信贷50000元、脐橙苗100株;带着他的老伴到县残联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并积极帮助落实残疾人补助。现在向某某一家干劲实足,养牛发展到50头、养猪8头、养鸡30只、种地20亩、有一人外出广东务工,他们一家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三是增强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与村里的干部和群众接触、交谈、拉家常,要抱着我是人民的公仆这种心态去工作,这样才能接近群众、融入群众,使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查处理解决问题。

 

看到扶贫对象家的变化,感受着他们对国家、对政府溢于言表的感激,我知道我这个帮扶责任人没有辱没党的使命,我将更深入、更扎实为帮扶对象做实事、多做事,尽自己一分心,为党的富民政策尽绵薄之力。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与**三位老师结对帮扶工作已经结束了。透过这学期的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同事相长的过程,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

 

一、结合教师的原有水平,制订师徒结对帮扶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我认真分析三位老师的特点,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来一齐学习,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必须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了本学期的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虚心学习的。所以,本学期我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题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必须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必须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必须的提高。

 

二、结对帮扶,重点抓住这几个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学生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潜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这一个月,我听了十多节课,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我听完课之后,把那些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设计进行参考,将其他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5、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所谓反思是指新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到达成长的质的飞跃。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在这个学期里,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最好的方面展示。交流时,我们三人阐述备课的构思,备课时会个性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发现教学设计有问题及时改正,上汇报课或公开课时,尽力分析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并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透过听课、评课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我评课时,会反馈很多她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上课时和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关注全体学生等比较好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还有一些,如重点难点知识的不够突出、课堂上缺少激情,评价语言较少,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我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