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虽然自己已经十好几岁了,但是在我心底仍然有一个梦,那就是童话梦。

小的时候我总会梦想有一天自己也拥有一座自己的城堡,然后去寻找自己的白雪公主,虽然梦想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是我却把它深深的埋在心底,因为我知道,有梦想才能走的更远。

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的故事是我小时候看的最多的一个童话故事,甚至那时吃一个苹果就要犹豫好久,怕苹果有毒,每次照镜子的时候,都情不自禁的说一说,魔镜魔镜怎么怎么样。每当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都会哈哈大笑,说我着了魔。每次我也回她说,我要当白马王子。

慢慢的长大后,那些怪异的话,怪异的想法虽然淡淡的消失了不少,但自己的童话梦始终没有消失。虽然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但是我依然拥有自己的梦想。

上初中的时候,我央求妈妈带我去国外参观了城堡,因为我心里就一直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城堡,虽然这次的旅行花费了好多钱,但是我却那么的满足,甚至让我有了自己的决心,等我以后挣钱了,我要盖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当然这些离我还是那么的遥远,但是我相信,那一天终归会来临的。

第2篇: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我是一个阳光男孩,我非常喜欢读书和写作,它们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我从小就喜爱读书,读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每天安安静静的坐在一个角落,或是趴在被窝里享受着读书的快乐,那真是一种幸福。我常常被书里面的情节所吸引: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有着怎样的奇遇,青蛙王子是怎样被人解除魔法的,鲁滨逊在荒岛上是怎么生活的,小人国里面的巨人被小人拖着真是好笑,福克先生竟然要用八十天的时间环游世界,真不可思议。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留恋回味。读书让我增长了见识,懂得了道理,我要永远做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开设了写作课,我们有时搞创编,有时写日记,我很喜欢这些活动。因为我觉得用笔把周围的事情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我写我家门前的小山,因为那里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足迹。我写我家的小狗,它曾经是我的好伙伴。我写家乡的九龙山,那里是丰宁县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写小院里的那株杏树,那里是我和伙伴们的天堂。写作让我快乐,让我变得更加的懂事。

我像一株小苗,在阳光雨露下快乐的成长着……

二年级:张伯昶

第3篇: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关键词】动画 美感特点 分析

动漫作为一个新名词,指的是一连串符合运动规律的连续画面,即漫画与动画的总称。动漫源自于漫画。“动漫”是一个构成文娱产业的元素。如果与电影结合,就产生了《大闹天宫》、《花木兰》这样的动画片;与书本结合,就产生了《龙珠》、《向左走,向右走》这样的漫画书;与游戏结合,就产生了《暗黑破坏神》、《月影传说》、《仙剑奇侠》这样的网络游戏……

动画(Animation),则多指动画电影,在《英汉大词典》中,动画(Animation)一词译为“赋予……以生命”,意指赋予本无生命的静态图画以动态的生命活力。[1]法国电影史学界把187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诞生日,它是法国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发明光学影视机获专利的日子,他绘制的《喂小鸡》等20多个小节目便是最早的原始动画片。1906年美国人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电影胶片动画《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被公认为真正的动画片。

我们在讨论动画电影之前,有必要先来有目的地说明美的内涵。究竟什么是美?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引起正是因为它是善。”“我们看见那些图像之所以感到,就是因为我们一面看,一面在求知,断定每一事物是某一事物。”[2]美是与人的愉悦感知相联的。动画电影的美不仅建立在这种对愉悦感知的追求上,还体现在美感的形象直接性、想象创造性和潜伏功利性等方面。

动画电影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利用机位的变换来营造、烘托出富于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气氛,在电影语言美学的运用上堪称典范;德国动画家劳恩斯坦兄弟在短片《平衡》中,在角色的造型、背景的处理及道具和色彩的运用上,都采用了去繁就简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别样的审美和哲学的思考。《绳舞》是德国动画家雷蒙德的作品,他利用点、线、面的构图意识,打破平面视觉的局限,扩张了立体空间的想象,其单一而简洁的形式美耐人寻味。加拿大动画家卡洛琳―里芙在其动画短片《俩姐妹》中,则注重绘画技巧在表现上的探索与电影语言的吻合,拙朴的造型和奔放随意的笔触、色调、光影美,构成了该片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色。本文主要从艺术本体视角审视动画电影,通过《千与千寻》、《功夫熊猫》、《蜡笔小新》、《白雪公主》、《花木兰》、《怪物史莱克》和《海底总动员》等动画电影进行分析。具体的,本文将从生命美、角色美、狂欢美、荒诞美这四个方面来讨论动画电影的美学品质。

一.生命意蕴之美

海德格尔援引荷尔德林的诗句:“人类,诗意地居住在地球上……”深刻的揭示了人的存在的诗意之美。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时刻都在寻找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展开对于自己和世界的无尽的追问。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张扬“生命意识”成为心里释放的过程。“夫童心者,真心也”(李贽《焚书》),如果不能够对儿童的原发心灵和形态有深入的体验和理解,如果没有生命意识的张扬,那么,动画作品是没有生机的。好的动画必须适应儿童的天性与本能,同时还成人世界一个生命美的原动力。

宫崎骏的动画创作,常常是怀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来剖析人类命运、科技文明和环境保护,他的作品是生命美的集中体现。1984年,宫崎骏改编了自己的同名长篇漫画《风之谷》引起轰动,这也是宫崎骏的第一部影院动画片。该片以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的警示向人们提出了新的环保思考。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昆虫的共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希望,这些都是宫崎骏动画极力发出的呼喊。此后宫崎骏的《天空之城》(1985)、《龙猫》(1988)、《魔女宅急便》(1990)、《百变狸猫》(1994)、《幽灵公主》(1997)等都无不留下他对世界、宇宙、自然和人类解读的痕迹。1992年宫崎骏创作的《红猪》被认为带有明显的自我指涉倾向,也寄寓了他对战争的个性化思辨和批判。而2001年推出的《千与千寻》更是将生命无可抗拒的生存意愿和人类无限作为的可能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角色的造型美

在一部动画之中,角色才是真正的灵魂与核心。动画角色在字义的解释为Animation character或是Cartoon character,两种名称在意义上几乎等同。一般戏剧中的角色大都具有生命性,但动画的角色类型多样,更为广泛,动画除了写实的人物形象,还包括动物,或是无生命形体的转换,甚至是源自于神话下各种形体的排列组合,但这些类型只要是置身于戏剧结构之下,就都符合一个实质角色的定义。动画角色的创意并不只是一个简单地对动画进行虚拟角色的过程,它涉及的精神实质是怎样在时代中创立一种幻想的视觉偶像。动画本身的艺术特征和传播优势决定了其角色造型的重要性,新角色是否流行甚至成为一部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经过历史的筛选,动画作品被大众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并且,动画的具体审美要求也会随着载体的更新而产生深刻的变化。米老鼠、唐老鸭、狮子辛巴,甚至小鸡、蚂蚁、昆虫……不仅在舞台惟妙惟肖,这些成功的角色造型甚至带动了商业市场,为人们津津乐道,争相购买。

三.题材的狂欢美

在中世纪,为了表现对官方宗教的令人苦恼的严肃性的反抗,人们通过一年一度的狂欢节(carnival),使得郁积的情感得以宣泄。喜剧便是狂欢节上的一种主要的表演形式,中国的喜剧起源于俳优的表演。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不需要虔诚和严肃的调子,也不需要命令和允许,它只需要发出一个开始玩乐和戏耍的简单的信号。”[3]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自于西方的狂欢节,如果卓别林、王朔、陈佩斯的电影作品,无意间符合了巴赫金的理论规范,那么日本的动画作品《蜡笔小新》可谓狂欢体的典型之作。

蜡笔小新,长着一个马铃薯形状的脑袋,一对绿豆眼,小平头,穿一件红色短袖上衣,迷恋卡通人物,动感超人以及漂亮姐姐。这个动画形象脱胎于狂欢节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小丑,但在小丑的身上增加了道德批判,以谐演庄,寓庄于谐,揭示出深层的狂欢美,使观众“含泪大笑”。这个小朋友保有着一项纪录――他是有史以来5岁的卡通人物中最无赖下流、恬不知耻的。正是因为这个可以搞笑的“优点”,他成为了中国大小城市里年轻人谈论的焦点。请看他的常用语录选段:

“我要一包洋芋片,还要内田有纪的写真集。”(在妈妈去超市采购时他提出的要求)

“你回来了。”(自己从外面回来时如是说)

“嘿嘿嘿,不要夸奖我啦,不好意思哦。”(闯祸时如是说)

“小白,不可以挑食哦。”(每次将不喜欢吃的青椒给自己的小狗吃时所讲的话)

“美芽的胸部扁扁的,屁股大大的。”(私下评论妈妈)

“这是我家,二手的中古屋,还有20年的房屋贷款没有还清。”(当着爸爸的面向外人介绍自家的住所)

“也可以这样说啦。”(说错话时强词夺理)

动漫“童言无忌”的“语言狂欢”就是置根于这样的接受心理中,使受众能在居高临下的心理平台上轻松地观看被矮化了的稚童表演,获得在其他文体中难以尽兴的淋漓尽致的自由和畅快。

四.主题的荒诞美

荒诞(absurd)除了指代一个哲学学说和一个喜剧流派外,在现代艺术中形成一种普遍的荒诞观念和意识:“是把所面对的现实理解为一种不合理状态、不符合逻辑状态的意识。”[4]这种荒诞感被现代文学艺术家引入创作,就表现出一种20世纪特有的荒诞风格的荒诞文学,比如荒诞诗、荒诞小说、荒诞电影、荒诞动画。荒诞动画电影本质上是一种虚幻电影类型,正如本雅明所说的“对集体梦幻的创造”,是对现代社会技术化导致的精神错乱的人类无意识的治疗性宣泄。而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正是对资本主义不同工业时代人类不同的精神错乱的宣泄。前工业时代人类还对启蒙的理性抱有幻想,对自由平等的理想不愿放弃,同时又不满科技和制度的权威化与物化,对具有社会良知和肩负人类进步之责的艺术家来说艺术自律是此时积极的策略,创造少数人艺术的精英主义倾向必然在早期动画电影中体现出来;然而后工业社会这个以信息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智能机械技术的社会到来了,传统权威中心已经失去了约束能力,这是个“献身于快乐的知识嫌弃和预言式的不负责任的时代,是一个完全不信任的保护性反讽和过分伟大的自我意识的时代。”[5]艺术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赋予越来越不成形的世界和越来越变动不居的经验以形状” [5] [137] 在这样一个完全他者的社会中艺术的媚俗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个代价具有着取消西方现代文明结构之权威中心的消极抵抗性,而作为前工业时代产生的早期动画电影风格必然被冷落和替换。按照美学原理的解释,审美对象应该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而“荒诞”仅是一个美学范畴,“荒诞意识”也仅是一种审美意识,本身并不能构成鲜明的审美对象。[6]中国当代影视编导为了使“荒诞”成为审美对象,在影视作品中使用了冷嘲、夸张、反讽、戏拟多种手法使其形象化和审美化。这一点,通过分析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怪物史瑞克》来获得具体的把握。

《白雪公主》中公主落难后在森林小动物的帮助下来到七个小矮人的小屋,打扫小屋时的情节非常荒诞:松鼠用尾巴当扫帚和抹布,燕子用脚趾踏在蛋糕上印成花纹,小鹿用舌头洗盘子,乌龟把自己的背当搓衣板;美丽的公主和丑丑的小矮人一同歌舞,把企鹅当成风琴管,矮人也作出若干粗鲁而又可爱的动作;艳丽的皇后会变成丑陋的巫婆,公主中毒直到王子的一吻又复生等等。

动画电影独特的美,除了以上所论生命美、角色美、狂欢美、荒诞美等四个方面外,还有壮美与唯美、写实与写意以及商业功能美等美感特点也很值得注意。限于篇幅,这些问题笔者拟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涉及。

注释:

[1]彭玲著.动画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郝久新译.诗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第四章.

[3]米・巴赫金著,佟景韩译.巴赫金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17.

[4]彭倚文.“荒诞文学”研究概念[J].中山大学学报,1993(4):44.

[5]卡林内斯库著.现代性的五幅面孔[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285.

第4篇: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摘要:动画电影作为视觉文化产品中的佼佼者,对传播本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力媒介。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凭借自身优势成功实现了跨文化传播,用丰富的文化符号传播了民族文化。两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有许多共通性,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特质的差异,也使得两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体现出不小的差异性。本文通过解读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中的个别作品并参阅众多学者对两国动画电影的研究文献,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浅析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的异同。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美国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共通性;差异性

在当下视觉文化盛行的世界里,动画电影以其丰富多彩的视觉符号带给了受众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既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忠实受众的青睐,获取了经济上的利益,更传播了其中蕴含的文化。“跨文化传播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一种文化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得到另一种文化的尊重和喜爱,被认可其传播信息中的精粹意义,并能够得到受众情感上的共鸣,便能够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跨文化传播。[1]”

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便实现了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在美国,迪斯尼、梦工厂和皮克斯等制作的动画电影在世界范围内颇负盛名。在日本,以享有“动画界的黑泽明”美誉的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为代表,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全球动画电影领域也持续风行。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遵循了文化普适性、文化转换等原理来冲破文化维模的阻隔,使得本民族文化在异文化群体中熠熠生辉、欣然跃动。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原因和经验在大体上颇为相似,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特质的差异,使得两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亦有诸多不同,这些不同正好又给予了两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

一、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共通性

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中的文化符号元素能够成功被异文化受众解读和接受,与其文化符号元素的普适性和对异文化元素的转换是分不开的。

(一)动画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具有普适性

美国动画电影多以轻松幽默的节奏呈现多元化的主题。《白雪公主》颂扬了公主和王子的爱情,《狮子王》中小辛巴战胜邪恶的刀疤彰显了正义的力量,《海底总动员》中父亲为救儿子而不畏艰辛歌颂了人性的光辉[2]。以宫崎骏动画电影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电影多以舒缓细致的手法表达意蕴丰富的主题。《千与千寻》刻画了小女孩千寻的成长、《龙猫》渗透了浓郁的亲情、《侧耳倾听》流露了青涩的爱情……这些主题像是有着盘根错节藤条的大树,用众多的藤条和触角牵住了世界大多数人对爱与成长、人与自然的感知。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正是用具有普适性的主题和价值观使全世界受众的眼光和心灵都驻留和沉浸在动画文本及其蕴含的思想、文化中,以实现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二)动画电影善于吸取异文化元素进行文化转换

文化转换是指一个文化被另一个文化吸收之前被改造的过程,经过文化的转换,最终产生的是一个杂交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全新文化产品[3]。

《花木兰》就是美国动画电影吸取中国文化元素后进行文化转换的一部典型作品。迪斯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南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和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其间充满了中国文化符号:长城、皇宫、祠堂、古筝、熊猫、蟋蟀、汉晋匈奴、唐朝仕女、文字篆隶、宋代火药等,将一幅满溢着浓郁中国意向的图画呈现在受众眼前。但《花木兰》对中国文化只是表面上的浅尝辄止,并未忠实于《木兰辞》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髓,而是以美国价值观取而代之。首先,花木兰在外形上被刻画成了西方审美中的单眼皮、鹅蛋脸、厚嘴唇的东方少女,在性格上脱离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内敛柔和之美,而被赋予了热情、活泼和古灵精怪的特质。其次,《木兰辞》着重描写木兰征战前后的心理和行为,以展现木兰代父从军的孝道,而对征战场面的描绘仅以寥寥数笔代过。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巾帼英雄,为实现自己精忠报国的理想而替父从军,正如她在片中的台词所说“我之所以这样做(代父从军),也许并不是为了我爹爹,而是为了证明我自己。[4]”木兰举手投足间所表现的独立、自由和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正是美国精神文化的核心。动画电影《花木兰》采集了中国文化元素后将其巧妙转换为美国文化的表达载体,成功实现了渗透美国独立自主精神的跨文化传播。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里也有很多借鉴异国文化元素作为文本符号而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代表,如《魔女宅急便》中的欧洲小镇是对瑞典哥特兰岛的维斯比和斯德哥尔摩风光的拟写,《红猪》的故事在美丽的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演绎,《天空之城》有着英国威尔士煤矿的影子,《哈尔的移动城堡》是欧洲小镇的集结。[5]这些眼花缭乱的异国文化元素以其隽永的风景、韵味十足的文化表征和充满历史感的符号吸引着全世界的受众并实现了日本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精神的跨文化传播。

二、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差异性

鉴于东西方民族文化本身的差异性,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也体现出不小的差异性,并带有本民族浓郁的色彩和意韵。

(一)对主题选择的差异性

美国动画电影在对主题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常见以下几种主题:实现个人梦想如《飞屋环游记》,体现冒险精神如《海底总动员》,彰显英雄主义如《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画电影多是积极和欢快的,以轻松的方式赢得受众,传达一种美国式的幽默,突显美国乐观、独立、自由、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日本动画电影则不然,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和植根已久的“物哀”意识,使得日本动画电影常常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为主题。“物哀”是一种悲哀与同情相通的情绪,一种爱怜感伤的状态,《风之谷》、《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这些以环保为主题的作品便是日本民族浓厚的“物哀”意识的体现。

(二)对民族文化元素采用方式的差异性

美国动画电影对异国文化元素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有对世界化题材的直接采用,如取材于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白雪公主》;有对世界化题材的间接转换,如对中国民歌《木兰辞》中主角形象和文化观念进行转换的《花木兰》。除此之外,美国动画电影还善用戏仿和互文性手法来解构经典作品、颠覆传统文本,从而形成新的文本,演变为新的故事。总而言之,美国动画电影就像是一个世界文化本体的大熔炉,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元素中汲取了美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相对于美国的动画电影来说,日本民族保守的文化特质使得他们的动画电影更多地由本民族文化元素所构成,即使有《魔女宅急便》、《红猪》、《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等以异国风情为背景的作品,但和美国动画电影那样以大规模采用异国文化元素为主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千与千寻》中充满日式文化的油屋、浴场,《侧耳倾听》中渗透着日本气息的图书馆、图书登记卡和唯美的少年少女等都将日本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嵌入了作品中,也实现了对日本风土人情的跨文化传播。

(三)语境文化的差异性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并提出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概念。所谓高语境文化,就是在传播时,绝大部分信息或存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在个人身上,极少存在于编码清晰的被传递的信息中。而低语境文化,是在交流或消息中信息和意思的表述清晰明确。低语境文化中的个体在接收到不明确的表述或处于不够明朗的处境时会期待解释,信息和意思并不是内化于个体之中,而是来自于语境,如当时的情景或事件[6]。

美国作为低语境文化国家中的典型,其动画电影也不可能脱离低语境文化的特质,总是喜爱用直白、清晰、不留歧义、非正式的言语方式交流和叙事,而“沉默”在低语境交流中则是一种需要加以填补的空缺。“低语境交流的人认为沉默是一种谈话的中断,因此感到不舒服,并认为是一种对会话数量准则或关联准则的违反[7]”。因此,美国动画电影很少有留白的空镜头,画面中总是出现热闹非凡、上蹿下跳的动画形象,并且常常塑造“喋喋不休”的人物形象。在对爱情的表现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喜欢将歌剧融入影片,以主人公饱含深情的演唱和角色之间音乐式的沟通来直抒胸臆,表达对他者的爱慕和对爱情的渴求与颂扬。美国动画电影中低语境文化所呈现的直接和快意,令受众解读作品、领悟美国文化变得较为容易,有利于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和中国一样,同在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日本也处于高语境文化之中。这就造就了日本动画电影喜用和擅用含蓄、委婉的写意笔触细腻描写角色心理、故事背景等的特质。日本动画电影多以小清新的视觉感吸引受众,而少有美国动画电影那种直白、快意的诙谐和热闹,影片中角色之间的言语交流可由眼里眉间的流转和周遭景致的烘托来替代,在唯美和内敛中叙述故事、表现主题。《侧耳倾听》对男女主角美好爱情的刻画则是通过优美的画面、小桥流水般的笔调、娓娓道来的故事和现实细腻的笔触和手法来完成的,与美式“我爱你”的直白追求爱情的方式完全不同[8]。日本动画电影中高文化语境所呈现的含蓄和温婉,可令受众心醉于唯美、细腻和温和的氛围中,用一颗安静的心来感悟作品的内涵,并体味东方文化的意味深长和隽永精致。

一言以蔽之,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凭借共通性和各自的特点在跨文化传播中收获了累累硕果,受众从这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中不仅获得了视听享受,更逐渐解读了美国和日本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动画电影由来已久,如今在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来势汹汹的冲击和自身动画电影缺陷的阻碍下处于低迷时期。借鉴两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经验,中国动画电影应坚持走民族化道路,将中国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文本符号,结合水墨画等中国传统工笔的写意方式,合理加入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元素,以优良的动画形式、内容和主题吸引受众,传播中国意蕴深远的文化,使中国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迎来新的春天。(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蓉.宫崎骏动画片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原因解析[J].中国报业,2013,(2):102.

[2]张婧.跨文化视角: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D].重庆工商大学,2012.

[3]张婧.跨文化视角: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D].重庆工商大学,2012.

[4]王艳、薛英英.论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百年中国文学与“中国形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5月,第553页.

[5]王赫.日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葛玉清.对话虚拟世界:动画电影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84.

第5篇: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主题公园对中国还是较新的概念,沿用国外的说法:主题公园是一个基于个主题(海洋)、拥有竞技类游戏和大型的可以乘骑的游乐器械、被围起来的户外区域。“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为了满足娱乐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的。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人们公认为1955年迪士尼公园为世界第一个主题公园,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在创作了世人家喻户晓的“米老鼠”之后,完成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匹诺曹》、《灰姑娘》、《彼得潘》等动画片,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童话形象,先把动画形象创作成电影,然后再建成主题公园,将真实的情景再现在现实生;舌中,为游客制造梦幻的情景,制造交流的话题,“迪士尼”运用动画、电影等新媒体的方式,成功的树立产业品牌,是目前在该领域里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主题公园也纷纷建立,中国的主题公园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深圳的“锦绣中华”,公园的景观以微缩景观为主,游客以观赏的方式游玩,在公园建设初期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得不够深入,游客接触的公园形态很单,另外,深圳是新开发的城市,需要有文化的旅游景区来满足游客的需求,深圳的“锦绣中华”借助深圳的地理优势在年内收回了投资成本,但由于公园在整体的设计上是以观光的方式为主,游客在一次游玩之后,并不能吸引游客二次游玩。

第二阶段:由于影视业的发展,影视文化对游客有很强的影响力,一些以影视为题材的影城是主题公园的又一类表现形态,1991年以无锡影视城为代表,是以拍摄基地和影视主题旅游为主要的经营。随后的北京的世界公园、北京中华民族园上海美国梦。幻乐园、苏州乐园等产品的娱乐性有所增强。第二阶段的主题公园增加了与游客互动的因素,但还没有突破观光旅游的特点。

第三阶段:1998年欢乐谷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的主题公园又上了新的台阶,以高科技为手段带动主题公园进入了新的领域,“四维影院”“惊险之塔一太空梭”“世界最高落差一急流勇进”等项目的开发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欢乐谷”在2程度上可以世界化了,但在服务及配套方面还有欠缺,就不在本文赘述了。当然第三阶段的主题公园在娱乐性参与性上有很大的进步,但与游客的粘合度上还有待开发。

主题公园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上述主题公园的特征还没有摆脱游客的,观光旅游的模式,运用了新技术手段增加了项目的娱乐性和刺激体验或者说体能的极限体验,项目和游客的情感交流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也就是说与游客的粘合度不够。

智慧的主题公园主题文化品质高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纪录,历史的沉淀,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它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种理论和思想、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人类的进步就是因为要不断满足人们在寻找自我的途径,人类寻找到的途径有:哲学、艺术、科学。哲学提出了对世界的认识,艺术展示了认识的程度,科学提供认识的方法和手段,经过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历程,沉淀了一些历史和文化,历史、文化需要传承,传承的方式与科技发展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今,科学、哲学、艺术走到可以融合的时代,文化的传承可以智能化了,当然文化的主旨并不会因为传播手段的改变而变化,例如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内容是全人类积攒的财富,形式上需要不断的随着时代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变化。智慧的主题公园在手段上为人类认识自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方式,那在主题的策划上,不能偏离人们对高级精神生活的追求,主题公园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家园,它引领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主题公园的文化品质是决定被关注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智慧的主题文化展示方式趣味性、娱乐性强

主题公园是高投入的项目,产品能否有高回报,不仅要有高品质的文化内涵,还要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感官的感受强烈。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文化场景的再现和重建提供了可能,奇观化的设计,宏大场景的再现将人们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愉悦度的提升,使得主题公园具有了非常好的情景供游客体验。

游客参与的方式不仅可以观光:同时还要沉浸其中,增加项目的粘合度。

智慧的主题公园可以体现的智慧,就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智能化的方式赋予到主题公园的项目上。首先借助互联网将游客在虚拟的空间里作好角色选择,从入园开始,游客便有了虚拟的人物角色,这个人物角色将永远跟随游客,除非自己进行删除,主题公园的人物角色会定期升级。第二步,运用红外跟踪技术将游客在公园内游玩的路线和参与的项目进行计算,用手机为游客适时地进行交互。第三步,在游客一次游玩结束后,将会发现,对于不同的途径、交互的人群,游玩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还会定期出升级版的路线,增加游客和项目的关联度。主题公园由被动的被观光、被参与,到主动地提供交互的因素,完成了主题公园的转换,具有历史意义。

第6篇: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对于艺术家来说,电影艺术是丰富的。因为它拥有太多的手段,如色彩、灯光、特技等,还有太多的其他因素。电影业过去与现在都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是一个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也不能忽视的大产业。而当我们回顾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电影所走过的路,那铺满鲜花的路途中必然会有好莱坞的出现。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影坛角色”,影视的“霸主”,它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随着互联网和C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动漫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前景,可以说,它给每个置身其中的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全世界影视动画、动漫等不断制造巨大财富的故事接连上映,特别是美国,动漫产业早已步入巅峰之态。它作为全球动漫电影的起点,在全世界动漫电影的发展中可谓是举足轻重。从1907年,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了《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美国动画产业算是正式开始发展。1928年,沃尔特?迪士尼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1937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开创了动画电影的新时代。可以说,美国的动画电影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发展状态。而它丰富的商业运作和营销机制,促使它仿佛发电机般不停地生产着广受欢迎的电影,那么面对每年成千上万的好莱坞电影如蝗虫般席卷全球大小影院,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其已成为其他国家的电影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那么它究竟如何造就了美国的电影神话呢?

二、注重“硬件”发展

(一)多种运作模式的交互使用

有历史学家认为,世界艺术史或文学史中如果没有美国,并不会影响人类文明的伟大,但是电影除外。一部没有美国和好莱坞的世界电影史,就不能称其为世界电影史了。如此,则好莱坞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根据目前全世界电影的“票房”进行的统计,好莱坞的电影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全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0%以上,好莱坞大公司的业务已经远远不止于电影,它已经广泛涉足娱乐、传媒甚至是IT业。这就是为什么在全球电影业不景气的今天,美国电影业还如此红火的原因,这本身就透露着玄机。无论如何,美国好莱坞在法制构建、产业发展、人才应用、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方面独步全球,即便是全世界的电影都不行了,它也会依然屹立在那里。而它的大投资、大制作、高科技更是无可匹敌。

动画作为美国动漫产业链的源头,由来已久。动漫产业所带动的美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美国也是最早形成动漫产业规模的国家。票房收入是一方面,由动漫所衍生出的“商品”,确实具有无形的商业价值。从白雪公主,到米奇,到狮子王辛巴、怪物史莱克,以及《玩具总动员》里的安迪等,这些动漫形象就如同一个个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它们也属于动漫产业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媒体、电影、主题公园及消费产品等所谓派生物纷纷“上架销售”。而电影和游戏这两种相互独立的娱乐形式,也在朝着合作的轨迹积极发展,电影在保证巨额票房的基础上,对各种衍生产品的开拓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前景光明的商业先机。比如,游戏在通过不断革新演变的换代交替中来实现软硬技术的大幅度提升,加强了在视觉、情节和操作等方面的研发,逐渐走向了成熟。于是,在市场与商机并存的基础上两种娱乐方式顺理成章地在产业上相互衔接,游戏成为电影的又一种重要的周边产品。与录像带、DVD以及玩具等传统的衍生物相比,电影游戏具有更为明显的互动性,影迷可以轻松地进入虚拟的影片世界,从漫画、电影、电玩到玩具这样丰富的产业链条几乎是美国电影生产再熟悉不过的程序了,这是其他产品所无法做到的。

(二)高科技的运用

电影首先是一种技术的发明。但究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艺术而非技术。但这种艺术又的确离不开技术的运用。动漫产业发展更是如此,它是最具有技术依赖性的艺术,也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创新要求的艺术。美国动漫产业发展得如此迅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取决于高科技的运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动漫产业在拍摄技术方面,以迪士尼的计算机动画技术更加完善。1990年的作品《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是迪士尼第一部完全用最早版本的CAPS软件制作的影院片,这标志着迪士尼53年的用笔制作动画的历史的终结。同时,三维动画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阿拉丁》中的飞毯是迪士尼的第一个三维电脑动画角色。当1994年拍摄《狮子王》时,三维动画已经用在了动物上,而那组角马群奔跑的镜头就是现代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镜头之一了。所以我们说,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是处在不断创新中的,它的每一次进步都脱离不开电影的技术发展。如美国梦工厂就是用混合3D电脑绘画和2D手绘的图像制作出了有史以来最精细和多层次的动画片《埃及王子》。而能够名垂青史的《玩具总动员》更是在电影技术的创新上开了先河。作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全由计算机完成的3D计算机动画电影,其制作过程耗时2年半。影片中的主角人物安迪的头发共有12384根,小狗的毛发有15977根,关键的是每一根头发都能活动。就连人物脸上的雀斑、疹子、汗毛、油脂等都能做到细致入微。可以说,整部影片就是一个技术大集合。而随后的1998年的《虫虫危机》,在制作这部影片的时候,应用了当时最新的动画制作工具RenderMan软件,由于它的出色功能,这个工具得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授予的“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而本片的效果更是大大优于《玩具总动员》,所有各式各样的“昆虫角色”是那样的生动、传神、拟人化,每个观看过此片的人都为之叫绝。

?v三?w大资本的投入

都说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美国在电影制作方面的投资向来是“疯狂的”。《埃及王子》中,梦工厂历时4年,斥资7000万美金,动用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制作出了600000个奴隶的大场面和7分钟的红海分流的特技效果。除此之外还有《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耗资全部都达到了6000万美金以上。在如此惊人的数字面前,我们或许会产生疑问,拍一部影视动漫为何会如此昂贵?其实,这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两个方面。以影片《小鸡快跑》为例,本影片选择的是黏土制作方式,属于最费工的、逐格拍摄的动画。这种动画形式的运用对于梦工厂而言是个视觉形式上的突破,但对于动画工作室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在很多细节上都做足了功课。为了能让小鸡更富有个性魅力,创作者们将每一个表演都进行精雕细琢。有时候,某一个角色的制作需要4到5个动画师来负责,甚至在拍小鸡奔跑时,为了保证灯光亮度和阴影的位置,一场戏要拍几个星期。就是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影片一共制作了约260套道具,真的是做到了精益求精。当然大的投入也会带来可观的回报,虽然不是每一次都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率很高的事实还是让大导演们前仆后继地去冒这个险。就拿2003年夏天推出的《海底总动员》来说,全美票房收入高达3287亿美元,打破了1994年的《狮子王》所保持的3285亿美元的动画片最高票房纪录。而影片《玩具总动员》则是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纪录,还为导演约翰?拉塞特赢得了奥斯卡特殊成就奖。而1999年续集《玩具总动员2》再接再厉取得了245亿美元票房的佳绩,导演约翰?拉塞特与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并列入选好莱坞最会赚钱的十大导演。如此丰厚的回报,任谁能不心动呢?

三、注重“软件”建设

(一)情感性主题的设定

按照以往美国大片的制作来看,似乎很少有拿情感来做足“文章”的,煽情似乎不是他们豪爽性格玩的把戏。但从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来看,这一观点似乎要加以改正了。影片大肆渲染了父子之情、朋友之谊。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用父爱挑战大海的危险,用父爱挑战自己的感人故事。父亲的努力不仅感动了孩子,更感动了整个海底世界,同时也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父爱如山的情感路线,令人感动。而在影片《玩具总动员》中,在开头,我们看到了一段完整的孩子玩玩具的段落,在主人的遥控下,某些玩具被打倒,某些玩具则成为英雄,这里孩子对玩具的喜好与厌弃的表现是最为直观的,我们通过这段片子可以了解到玩具胡迪的地位以及其与主人之间的感情,也正因为有了开篇的“情感”铺垫,这才引出接下来的新旧玩具之间的微妙关系。而这种小主人与玩具间的微妙情感是孩子们最能体会的,也是在他们幼小的情感世界中最为纠葛的,那么这部影片他们又怎么能不喜欢呢?

(二)人物性格的多变

《玩具总动员》中,将玩具作为有生命力的物体进行刻画,这一点是影片的立意所在。玩具有了情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个性,有了发展的空间,凭借这一点,《玩具总动员》中的人物性格有了多样的变化,它们不再是概念式的人物,或者是某个符号人物。有了人物的性格上的这层变化,玩具就会担心主人的喜新厌旧,就会担心新来的同伴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有了这层矛盾纠葛后,让一切都变得有趣了起来。而在影片《小鸡快跑》中,导演帕克认为,鸡和人类一样都是有感情的,这个立意极大地影响了整部影片。导演帕克将生活中的小鸡生活作为蓝本,又赋予了鸡与人类一样的情感,面对如此的“牢狱之灾”,小鸡们只有想方设法地逃跑,于是一段有趣的故事就此展开。

(三)富含精神指向的故事内容

美国提倡精神,就像他们提倡的美国梦。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也是一种自我的肯定。作为一种本土化的产物,它的范围扩散到方方面面,在动漫电影当中也是毫无例外。电影作为一种广泛的媒体形式早已被美国充分利用,如《小鸡快跑》,影片讲述了小鸡“越狱”的故事,讲述了这些小鸡在面对“牢狱”生活的无奈和恐惧,于是它们开始了逃跑。它们在逃跑的过程中也失败过,但它们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逃生或是逃避,它们是作为一种信念的生成,要求得到自由的释放。高墙和冰冷的铁丝网、严酷的看守,这些都是带有隐喻的视觉暗示,是束缚自由的一种强权符号。小鸡在逃亡中体会到新的希望,体会到为寻求自由生活,追逐自我而做出的努力,享受那份付出的快乐。这是带有积极意义的精神指向。还有《狮子王》中的辛巴,去勇敢地迎接自己最艰难的挑战,克服心中的恐惧和生命中的逆境,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最终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登上了森林之王的宝座。影片中着重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具有深刻的生命意义。

第7篇: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

早已厌倦了两点一线生活的我现在吃着烤串,喝着茶,心情好像乘上了热气球,升腾在无尽的天空,随意飘扬。

生活,就要这样来珍惜!

突然,路边石像一般地竖起的一个黑影映入我的眼帘。我好奇的走近。我的心不由得微微一颤:那不还是个孩子吗?那个乞讨的孩子穿着一件破旧不堪的灰棉袄;裤脚上沾满了一层层厚薄不均的泥巴,仿佛要和大地融为一体;正值冬天,寒风凛冽,孩子却连一双手套也没有戴,的手上早已是布满了冻疮。衣衫褴褛的孩子在这花花绿绿的街道上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我缓缓的走到孩子面前。我听到路人在议论:“这孩子,才多大呀,就得出来乞讨,连学业上不成......”“别轻信这些,现在这种人很多都是骗子......”我的心犹如灌了铅一般的往下沉。

这时,小孩子抬起冻僵的脸,正好和我的目光对视。天哪!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悲凉,无助........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应该坐在教室里学习,努力吗?可他却被过早得推进了社会,他的花还没绽开就枯萎了。我最终没有说话,我蹲下身,把几张零钱放进了孩子面前的小盒里,就走开了。

回到家,妈妈为我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慈祥地看着我。这些原本都是我每天面对的。我豁然醒悟,父母温暖的爱,朋友的陪伴,老师的叮咛,以及我早已认为枯燥透了的学习,考试,不就是那个乞讨的孩子倾心企盼,却可望而不可即的么?

我释然了,现在,应该好好珍惜了。

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诱惑。这不,我还与诱惑来了个亲密接触呢!

我一直对电视上打广告所描述的学习机不禁怦然心动。这一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书店。

“这款学习机真的很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看着售货员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为我们介绍学习机的种种好处,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着漂亮机壳的学习机,在日光灯的照应下显得格外耀眼,好像在对我说:“买下我,买下我。”因为害怕对我的学习影响不大,甚至危害我的学习,在种种的纠结下,妈妈的答案竟然是“在考虑一下”。好吧,失落的走出书店。

晚上回到了家,郁闷的躺到了床上,想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学习机希望渺茫,我不禁哭了起来。其实,不一定要有学习机我的学习才优秀,不是吗?看着墙上贴着满满的奖状,得过的一份份作文大赛上的证书。我闭上眼睛反思,并不是有了学习机我才能名列前茅,我应该克制这种诱惑,不能让这种诱惑蒙蔽了双眼,这便是我与诱惑亲密接触后的感想。时候我放弃了这台学习机,拒绝了这种诱惑。

其实生活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克制诱惑了。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就算是经历了种种考验的英雄,最后还是被诱惑所击倒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控制好自己,不要被诱惑蒙尘。否则将悔恨万年。不要放望。否则将易放难收。

就让我们把持住自己的欲望,克制住种种诱惑。走向更美的明天,圆了自己的梦。

有一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两个人分担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而两个人分享一个幸福,却有两个幸福。”是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与他人分享。只有懂得与人分享,才能有快乐、美好、精彩的生活。

学会分享,才能共赢。曾经有一位精明的荷兰商人,得到了一些非常名贵的郁金香种子,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向他索要种子,一向大方的他却一粒种子也不肯送与他人。直到栽种下花种,不仅花的大小变小了,而且花色也变得黯淡无光。于是荷兰商人请来了植物学家,看看植株出现了什么问题,原来是受周围邻居鲜花的花粉影响,使植株的性状发生了变化。于是,商人就把郁金香种子分给了周围的街坊邻居。在几个周的精心栽培下,整个小镇都成了这种花的海洋,不仅销量好,而且引来了不少的游客参观。商人和街坊邻居都富裕了起来,当地的旅游业也闻名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的名人如:音乐家贝多芬,瞎子阿炳,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作家鲁迅,他们把对艺术所有的热情,倾注在艺术事业上,创作下的旷世精品让后人唏嘘不已、叹为观止。

其实,分享的机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触手可及。与家长一起分享自己做出的第一道菜的美味;与老师共同分享自己取的好成绩时的喜悦;与集体共同分享得到“优秀班级”证书的荣耀;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当今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其实,分享,就在我们身边。

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幸福多彩,你会获得更多的幸福,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你会有新的收获和提高。

当今社会是合作的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智慧、经验和劳动成果,只有学会分享,才能获得成功和进步的条件。只有一个懂得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拥有的知识与别人分享的人,才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的更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懂的分享,不仅幸福了他人,而且收益了自己,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呢?

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们的成长,正是因为书香而精彩。

童年因书香而快乐

“妈妈,美人鱼最后得到幸福了吗?白雪公主有我好看吗?丑小鸭最后变成白天鹅了?”幼时的我,每天晚上是伴着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入睡的。一些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我都耳熟能详。年幼的心,常常因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时喜是悲,被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痛哭流涕;佩服阿凡提的机智勇敢;被七个小矮人的滑稽幽默逗得哈哈大笑。那时,我是多么希望能早日认识一个个的方块字,自己自由的阅读啊!

少年因书香而充实

少年是多梦的时期,我识字了,成为了书店的常客。开启书的扉页,屡屡书香萦绕心田。在书香氤氲中,我同李白杜甫畅谈诗歌,与鲁滨孙开展了环球冒险;同曹操一起谈论天下英雄;同林黛玉共同欣赏葬花词……我钦佩王勃“天涯若比邻”的释怀;欣赏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寻找辛弃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读书,教我明辨社会生活中是非善恶。

青春因书香而陶醉

升入了初中,书籍成为了我进步的阶梯。书,使我穿越古今,领略惊心动魄的战争,感受瑰丽无比的名胜古迹,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使我畅游世界,我来到埃菲尔铁塔,去卢浮宫,去金字塔。书籍是无穷的宝藏,我不断的发掘知识,从而使自己的成长更精彩。

读书,如品香茗,在浓浓书香中,我渐渐成长。成长,因书香而精彩。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

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我感激我的父母。从蹒跚学步到面对成长的困难,父母给予我的不仅是关爱,还有心灵上的勇气。我感谢他们的陪伴,感谢他们的教诲,感谢他们的关爱,因为这些使我选择了在艰辛中依然坚强,让我感觉到被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

我感激我的朋友。我感谢他们在我成长的回忆中留下的美丽画面:夕阳下,我们坐在草坪上尽情地诉说着青春的秘密;舞台上,我们精心编排的合唱赢得满堂喝彩;跑道上,他们扶起摔倒的我,温和地问候着我。

我感激我的老师。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无眠,多少回风风雨雨你闯过。把知识留下来,把精彩送别人。这就是你,我敬爱的人民教师!你会为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你会把顽皮的学生教育成材,一路的酸甜苦辣,一路的欢声笑语,一声的感激,会让你甜蜜永久。

学会感恩,亲情变的愈加温暖;懂得感恩,友情变得更加紧密;有了感恩,社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恩与爱是好朋友,学会了感恩,你便能与爱同行。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的往上跳,人们看见了,最多会把水壶从炉子上拿下来。但是瓦特很好奇,为什么会把壶盖顶开呢?因此就有了蒸汽机。苹果啪啪啪的掉落下来,人们看见了,只能把它吃掉,但是牛顿好奇,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就这样,出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鲁班因为被一种锋利的草割伤而发明了锯子?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因为巧克力软化而发明了微波炉?这些都是因为好奇。

当我们第一眼看见这个神奇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任何东西都是陌生的,用手摸摸,用鼻子嗅嗅,好奇心始终都伴随着我们。

小的时候,爱在楼下的草坪下的潮湿地方抓西瓜虫,然后回来放在玻璃瓶中养着,害怕西瓜虫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特意放在了窗台上阳光最强的地方。不料,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西瓜虫竟然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了。替这些可怜的西瓜虫“收尸”后,我又重新精心挑选了又一批的西瓜虫,没想到又是悲剧。怎么办?无穷的好奇心围绕着我,我只好向请教家长。

听了一番解释后我豁然贯通,西瓜虫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在干燥的地方不易存活。哎!虽然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害惨了一条条鲜活的小生命呀!

在学习中,我也同样离不开好奇。刚步入初三的殿堂,接触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渐渐地,在好奇心的指引下,我喜欢上做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解一个个难题,如果在一个疑难点冥思苦想之后还是搞不清楚,在好奇心的“压迫”下,我开始翻阅书籍,查阅资料,自己细心观察,探究奥秘,从而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好奇心教会了我怎样辨伪去妄,教会了我怎样建立新的学说,启迪新的发明。好奇心使我不断的进步,不断地长才,不断的靠近成功的彼岸。

好奇心,它从我们刚刚出生时,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它一直在我们心中的那块儿田地里默默的“成长”,要问好奇心何时在“生长”,那么我的答案就是:好奇心在我们的心田中,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好奇心在我们自身的每一次思考中、每一次奔跑中、在每一次的磨练中。没有好奇,就像是没有掌声的演讲,没有喝彩的比赛,没有色彩的生活,没有音符的乐章。好奇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奇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