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档案管理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管理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管理实践

第1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JCI标准是国际上最广为推崇的医疗质量标准,是将病人的安全作为其目标,将医疗质量作为核心进行的持续改进,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行政与效率等管理环节提出的严格要求。但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比如设备管理方面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档案管理在制度上的不完善,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完整,档案的排列也十分的混乱,资料归档不完整等情况的产生,造成医疗设备档案在管理上面的不到位,这都是由于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造成的。

2对JCI标准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实践研究

2.1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JCI标准中规定的相关条例和规定,有关政府和机关制定和健全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而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了规范性管理,确立相关管理的目标,作好日常维护的相关记录,整理并上报给有关部门。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培养相关管理人员,促进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发展。

2.2加强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JCI标准下的档案管理是非常注重对于管理人员的培养的,只有通过相关测试和培训合格者,才有进入相关工作岗位工作,因此,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而言,要求会较为严格,需要有专业技术的人员,才可以胜任此工作。医院会根据时间和现行的计划,对相关设备档案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培训,培养他们对档案信息的意识和重视,讲授相关档案管理的基本业务技能,提高业务人员的自觉意识。

2.3加强设备档案质量管理

医疗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字、图片、照片等具有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的载体资料,这些资料是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方式。只有加强设备档案质量的管理,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将档案管理人员积极融入其中,划分好归档的区域,才能进行有效的档案收集。对于原始档案形成的过程,要进行规范化的实际记录,每一次记录完成,还要留下备份,分类归档,严格执行相关档案管理政策,适时更新信息和资料,不断完善档案的完整性。

2.4档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在JCI标准下,结合医院自身实际现状和标准,建立相应的医疗档案设备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可以规范医疗设备的管理,使其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医疗安全服务等。建立健全相关有效的控制其风险,缩短风险评估,对设备档案进行预防性维护,不仅可以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还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3讨论

第2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正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信息化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和个人的效益,促进经济等领域加速发展。例如,通过引进信息化模式,使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成倍提高,出错率下降到较低水平,给相关人员带来了很大方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逐渐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部门及单位的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深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铁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铁路档案的管理工作由于其数据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而显得十分繁琐和复杂。铁路运输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铁路档案的管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因此,大力提升档案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工作质量,成为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通过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革和实践,大大改善了管理工作十分繁琐的状况,有力地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通过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效减轻了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管理效率,从而避免了文档的堆积以及工作的延误;其次,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使管理人员通过对档案进行检索,从而及时的补充、查找、调取需要的档案;同时,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还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共享,方便其他单位人员的查找;另外,可有效缓解档案的供需矛盾,提高档案信息质量;最后,可实现档案的多元化存储,方便相关档案信息的理解和取用。以上这些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对铁路档案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信息化改革成为发展趋势。

三、信息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人才匮乏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而人才匮乏的状况是目前铁路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的主要障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熟练使用,这就要求相应管理人员要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对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但在目前仍比较缺乏既有档案管理经验,又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具备较高能力的全面综合型人才;第二,由于铁路相关部门领导不够重视,使得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较少,难以真正提升个人能力,对工作的帮助也较小;第三,由于目前在铁路档案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大多数刚进入的新人在一段时间后就离职或调离岗位,使得管理人员的数量无法满足正常需求。

(二)管理制度落后

信息化改革工作的完成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建设作为支持。但在目前铁路相关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上,还保留着较为传统的制度,与当下的环境形势严重不协调,从而对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多障碍,大大降低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在档案质量的控制中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导致管理的效果得不到必要的检验,最终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显著下降;另一点是在实际建设中缺乏有效的开发利用体制,进一步影响了信息化改革的进度。

(三)缺乏相应资金

由于目前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中尚不能直观的看到效果,使得铁路相关部门对其没有给予较大重视,对该项目的资金的投入力度也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化改革造成阻碍。信息化改革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源设备来作为基础,还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保证管理的效果,同时,对人才的选拔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支持才能完成。在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

制度的建设对于铁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践至关重要。通过对传统制度进行改革,去除其中已不再适合当下环境的条例,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势补充需要的标准。具体来说可分为这几个部分:首先,要对人员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采取激励的措施,提升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动力,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较好的管理效果;其次,制度中要包含保证档案管理技术先进化建设的条例,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也越来越短,因此,有必要保证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时刻保持与新技术的发展协调一致,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制度中要对新技术的使用作出规范,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合理的规范和约束,最大程度提升其对管理工作的作用,实现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缺失问题是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没有大量计算机人才作为基础,信息化的建设和最终完成就很难实现。因此,要从多方面保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任用。首先,铁路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力度,将信息化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普及,使人们对信息化技术的特点有较好的认识,从而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其次,要加大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更好的待遇来吸引专业人才的进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实践提供必要的人才基础。

第3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高职文秘;档案管理;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编号为:2009127。

随着档案管理内容的丰富和档案管理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档案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可或缺的《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如何应对这种要求,调整教学方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档案人才,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档案学教师探讨和思考的问题。目前,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灌输而轻视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课程结束,学生什么都不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适应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该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突出“应用”、“实践”教学,强调对学生档案应该知识的传授和档案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之获得利用档案知识和技能谋取职业的能力,提高步入社会的适应性。

1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

目前,《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有观摩、实验、实习三种形式。

1.1 现场集中观摩

除了常规的课堂实例教学,档案专业课程老师往往会把学生带到校内档案室、办公室,校外档案馆等实习实训基地现场观摩,了解文书处理流程、档案整理方法,以增强学生对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直观认识。

1.2 档案模拟实验

无论是文书工作还是档案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光靠讲解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毫无档案工作直观认识的学生来说,掌握档案整理、鉴定、分类等业务工作内容都有较大的难度。档案模拟实验可以直观地运用大量、系统、真实的材料,让学生模仿具体的实际工作,进行操作练习。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都建立了综合实训室,引进了多功能的办公室软件系统,以对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学生模拟操作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不知不觉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1.3 档案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实践性教学中的主体,也是高等职业院校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教学环节,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是“2+1”的教学模式,实习环节占很大比重。实习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实习则是侧重于现实问题的处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习实际是一次综合能力、综合的全面检验。每个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其他素养的储备在处理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全部得到体现。通过这一环节中的技能训练和提高,可以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具体的统一。

2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采用观摩、实验、实习多种形式进行实践,但由于缺乏真实的情境与实在的操作,往往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档案管理技能。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流于形式

目前,虽然各高校都建立了文档整理模拟室,课堂教学中也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文秘专业学生也通过模拟情境材料和企业信息进行了实践训练,但由于档案实训室或实践基地建设没有跟上,缺乏实践场所和实践环境,也有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并没有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

2.2 实训过于简单

各高校都会把校内档案室、办公室以及当地的档案馆作为档案实训场所,但在档案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训项目并不能如期进行。一方面由于文书档案工作本身的专业性、保密性,让这些地方不可能容纳太多的学生进行实训;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档案实际工作要求有较大差距,频繁更替实训学生会给文书工作人员和档案工作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基于此,所谓的实训往往局限于集中观摩,走马观花地看一下,即便是少量学生参与进去,也只是让其从事琐碎的具体事务,而并非真正的文书档案处理工作。

2.3 实习陷于被动

档案专业实习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但学生在实习时,大多数并没有到对应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文书处理岗位上去实习,而是接受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或者自己随便找个地方实习。不论是就学校而言还是就学生自身而言,实习都只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这种被动的实习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就谈不上实习的内容和效果了。

3 《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文书与档案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保证理论知识实用够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档案实践环节的教学。

3.1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尽量做到理论讲解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单一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门课程涉及到的许多概念、原理,对于毫无档案工作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但如果将这些概念、原理与档案实物或具体操作联系起来,对于概念、原理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实践教学虽然是教学中相对独立的环节,但更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论讲解与实践练习相结合,采取灵活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与档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比如,根据教学需要,挑选一些典型的案卷带到课堂上,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档案实物认识什么是案卷、档案盒、备考表等,让学生现场把材料整理成单独“件”,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一方面可以验证所学的档案知识、原理,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从事档案工作必要的职业技能,更快地适应将来岗位工作的需要。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档案管理实践教学能力

在影响实践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中,教师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操作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分析,在实训中还要进行示范操作及巡回指导,对学生操作中不当之处和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解答,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还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方面的专业教师,往往是由其他教师兼任,他们虽然从事档案管理教学,但自身缺乏档案工作的经历和背景,缺乏档案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让《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授课教师深入学校档案馆(室)实习。可以脱产在学校档案馆(室)工作一段时间,最好半年以上,没有条件脱产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去校档案馆(室)实习或是在课余时间去校档案馆(室)兼职实习。只有在档案管理实践中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其二是聘请有经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兼职教师。主要聘请那些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员或档案管理行家进行实践示范,一方面可以弥补专任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便于和这些档案馆(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请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档案工作人员结合他们工作实际为学生开设讲座,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专兼职教师通过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档案管理的实战演练

要使学生掌握档案工作技能,加快由书本知识到实际能力的转化,必须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实战演练中来。《档案管理学》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档案实习基地是一项重要的前提性工作。[1]虽然各个学校都在校外建立了相应的实习基地,便基于教学任务需要建立的这种实习基地并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反观校园内容,可利用的实践资源比比皆是,高校的机构设置就是学生进行档案管理实战演练的最好场所。

学校各个部门、教学系部都会有相应的文书档案需要进行整理归档,可以与文书档案资料相对多的部门建立长期培养“协议”,把文秘专业的学生分组,经勤工助学的形式分配到这些部门,如办公室、档案室、组织人事部、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等,协助这些部门处理文书,整理档案,并且让部门有经验的兼职档案员手把手地进行操作指导。可以利用高校档案每年上半年整理移交上一年度档案的工作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档案整理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中来,在这个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学生虽然辛苦,可能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但经过一次这样的实战演练,学生档案工作的职业能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3.4 加强档案实习管理,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职业能力

加强档案专业实习,从培养学生的角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2]档案专业实习的成功开展与实施,不仅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而且也能使学生、学校、教师、实习单位多方加强合作,获得收益。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整个实习过程的监管,应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3]

其一是做好实习前的准备。要认真编制实习计划和实纲。明确规定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内容与方法、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实习带队老师要与实习单位进行细致交流,在充分满足实习单位要求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实习教学要求能够得到落实。

其二是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虽然每个实习单位业务部门都会指派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但作为实习带队老师,不是把学生送到实习单位就完事,而是要加强过程追踪和管理。要多下实习点,多了解掌握第一手情况,制定相关的实习工作制度,全面提高实习管理水平,对实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工作纪律、操作规程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反馈、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和档案管理制度。

其三是完善实习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实习学生评价考核机制,将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纳入学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档案管理实践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这个主线,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就能不断把档案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素质、高技能文书档案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对档案教学实习基地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03,(5)

[2]孙爱萍.加强档案专业学习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J].档案学通讯,2006,(2)

[3]王琦.谈《档案管理学》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

第4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 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57-01

一、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传统的医院档案工作在管理上面缺乏一个系统和高效率的管理体系,而今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也在进行初步的改革。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档案管理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想要迎接好这样的挑战并赶上改革的这班车,就需要管理人员对现今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解与分析:

第一,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档案资源利用率低下。档案管理在医院的整体运营中其实是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的,不过领导班子对于档案管理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认识的不足,导致对档案管理的忽视,有时候还会放任档案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玩忽懈怠,这样的情况自然不能够对医院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完全,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开发医院档案管理,进而造成档案管理利用率的低下,使得档案管理应该发挥的作用和效益也没有得到。

第二,档案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现代化管理的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计算机已经进入了各大领域的管理,并成为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因为医院管理对档案管理的不够重视,导致有的医院现在依旧采取传统的手工收集和整理的手段,而且大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都是由各个科室自己摸索管理,没有专职的管理员,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因而在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阻碍,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各个科室的科技、音像、病历等等档案都由各科室自行管理,形成一个单位多部门管理的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时间又无法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有的时候还会造成该归类档案进行管理的没能及时地归类或者遗失。

第三,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缺乏规划。就目前我国医院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队伍来看,大部分人员的专业素养、理论和文化程度都不高,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大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都是由医院办公室人员进行兼管,一人身兼数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人员工作的负担过重和工作被动。因而医院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时候,不妨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才进行教育,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设备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专业程度和科技化水平,调整思路,将医院的现代化改革工作做得更彻底更好。

二、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与建议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现将整理的相关资料和建议一一阐述:

首先,调整档案的归档,强化档案管理意识。要想强化和提高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就需要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地位的重视,摆正档案管理的位置,加强档案法律的宣传和培训,让专业人员在提高专业的管理水平之时也能够明确地了解档案管理相应的法律知识。

其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转变管理理念。档案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和科学化体系的建立,随着科学水平和管理手段的日益更新,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必须进行更改和提升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先进的管理需求,将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化带入档案管理中,如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归置和整理,将检索工具现代化,这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帮助。

最后,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档案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管理的整体水平,大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者都是从事与医院临床工作相关的人员,虽然有着一些一线的实践经验,但是对于管理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却是十分匮乏的。这就需要医院对这些人员进行相应知识的培养和再教育,将这些人员培养成为既有一线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管理知识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更好地推动着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会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现今社会的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同时,建立一个现代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医院的档案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卫生制度的改革,提高医疗团队的服务水平。总之,对医院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方式进行改革,对于医院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意义,因而,需要医院领导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进度与力度,为其改革提供方便,以便工作的尽快展开和完成。

【参考文献】

[1]杨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245.

[2]蔡天昊.浅析医院档案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

2(18):120-122.

[3]徐梅.医院档案管理之我见[J].黑龙江档案,2011(5):94-

第5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一、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

医保档案的归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档案材料、打印质量等。但目前面临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医院票据、出院小结等材料规格不统一和打印质量不统一的情况。如跨省市就医,使得不同医院的票据规格不同,大小不一的票据和报销材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再如,由于打印设备不同,出现纸张的字迹不清楚或难以辨别。针对以上问题,要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是规定发票及报销材料的纸张大小、形状以及纸张的材质;二是严格要求打印材料的质量,使用统一的激光打印技术,既保证打印字迹的清晰和质量,同时也保证打印材料的长期保存。

二、加大信息化医保材料的归档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结算的材料也逐渐增多,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另外,不断增加的医疗档案材料需要更大的储藏空间,出现严重的涨库情况。此外,传统的档案库房多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来,各种功能、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而且隔热、防火和防潮情况也不理想。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信息化医保材料的归档,可以通过扫描材料进行归档的,可以将扫描后的原材料退还给参保人,从而缓解档案室纸质档案的存放量,缓解涨库情况。另外,要改善档案室的规模和条件,使用专业且规范的档案室,使其满足现代医保档案发展的需求,做好隔热、防火和防潮,保证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

三、提升信息化医保结算服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医保结算业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时期,我国医保档案采用传统的归档模式,主要方式是参保人想要了解自己的档案信息,在医保业务窗口是无法查询的,需要到档案室进行查询,档案库工作人员为参保人提供所需的复印材料。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创新,从而适应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因此,信息化为医保结算提供了便捷方式,医保结算可以借助新的支付方式,扩大医疗机构的范围,多开设定点报销场所和异地报销方式,实行跨省市和区域的直接结算方式。借助信息化的医保结算方式,可以减少医保部门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医保档案管理的环节,减轻了档案归档的压力。同时,为参保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四、扩大、整合医保档案信息化

大数据时代给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虽然庞大的数据和广泛的数据库容纳了更多的医保档案,但目前的医保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没有实现全面的数据融合,出现档案数据标准化程度低、技术割裂和管理的碎片化,这些都是制约新时期大数据医保档案管理的因素。因此,要加快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医保档案的收集开始,完善立卷、保管、利用和移交各环节,建立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跨区域和省份的医保档案管理平台。

五、加强防范意识,做好保密工作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问题是最大的网络安全问题,我们经常从新闻上可以看到,个人信息泄露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医保档案涉及参保人的个人隐私,做好大数据网络维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医保档案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定时做好网络维护,加强档案信息保护能力,预防病毒侵袭造成的参保人信息泄露。另外,还要预防信息丢失和误删的情况出现,做好医保档案的备份和加密,制定严格的惩罚机制,做好责任到人,切实保障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着医保的进一步发展,医保档案管理是对医保实施效果的一种反映。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医保体系的建设,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系统,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做好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参考资料:

[1]郑德利.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强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9(12):139.

[2]吴琼,刘环,兰坤,高欣.新媒体在远程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5):312-313.

[3]郑海红.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分析[J].才智,2019(08):225.

第6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各个大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档案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档案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便于企业从档案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企业档案中的信息涵盖多个方面,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发展经历,其中甚至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一笔重要财富。档案管理能够确保企业良性发展,推动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但是就目前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来看,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企业档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必须认识到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把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将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针对其不足进行一一阐述。

1.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我国目前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明显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到位,对企业内部资料和档案的归纳和整理工作做的不够细致,所以资料和信息常常出现缺失和损坏,不利于企业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让档案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从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看,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更加注重企业的生产,往往容易忽略企业的管理,因此在档案的管理上,常发生管理不够标准化和规范化,档案资料不够完整,重要信息流失等情况。这样一来,档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不能够服务于企业。

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目前,企业大多存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的问题,多数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系统学习过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开展工作时不能够将工作落实到细节,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者大多是兼职,不能够一心一意的服务于档案管理。再加上档案管理工作的薪资待遇较低,因此鲜少有人能够长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人动给档案管理增加了难度,不利于档案的整理和延续。

3.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部分企业建立了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但随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渐渐落后,大多数企业的档案在收集和整理方面存在问题,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为支撑,常常出现档案流失、档案的借阅不符合程序、档案被随意更改和涂鸦。与此同时,企业的档案大多没有真正用到实处,员工对企业档案的了解不够透彻,企业对档案的宣传不到位,导致档案大多被收藏,鲜少被利用。

4.信息化档案管理有待完善

信息化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但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没有重视信息化建设,不仅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较小,而且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和依据,也没有充分应用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更缺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脚步,抑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应对企业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我国目前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仍然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革新,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善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本文将从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以及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加强等方面,来分析解决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要让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和谐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作用突出。因此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企业员工的档案意识和管理意识,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明白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此外,还要积极努力的创新和改善档案管理工作,争取企业各上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企业领导的监督和管理下,打造现代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档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及质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大部分企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顺应时事,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创新和完善,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档案管理人才,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3.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是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依据和支撑,为了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统一进行规范和管理,在进行资料归档时,要求资料和信息数据必须完好无缺,并且准确性要高,让档案管理工作时刻保持规范,从而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有序的管理。此外,档案管理工作还应该顺应时代要求,以科学合理有序为原则,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根据档案的不同门类进行统一的管理,确保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4.推动信息化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要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当前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要求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优势,将管理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让档案管理工作趋向于信息化。企业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提供支持,将档案信息和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交流和共享,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人才,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

第7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济南市长清区崮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4225万元,分四年实施。作为济南市长清区一项重点水利工程,从立项、审批、设计到开工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对促进工程建设,保障水库工程今后的运行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崮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对工程建设中档案资料的搜集、管理、利用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1加强领导,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

崮头水库位于长清区马山镇崮头村南,始建于1959年,控制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总库容1305(改建后1530)万方,兴利库容373(改建后676)万方,是一座以防洪、灌溉、涵养水源、改善生态为主的中型水库。水库下游是104省道和华东输油管道,涉及三个乡镇15万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该库的前身是小拦河坝,经过三次较大的施工,施工质量较差,在运行中出现大坝裂缝、坝基渗水等问题,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我局于2000年5月编制了崮头水库安全鉴定报告,并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评定。同年9月,国家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批准为三类险坝。2001年10月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省计委进行了批复。2002年5月,省水利厅审查批复了初步设计。

在申请立项工作中,市、局领导多次明确指示,一定要做好立项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在组建工程建设处时,同时设立了工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由处主任任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并明确了一名专职、四名兼职档案管理员,具体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对立项、设计、施工中形成的报告、批复、图纸、合同、标书、帐册、备忘录、协调文件及领导视察活动等资料悉数归档。

在一线跟班作业的技术人员,坚持做好施工记录,工程阶段验收以后,即将记录移交档案室归档。对一时难以判定的材料,先整理归档,三个月后经主任或分管主任审查后再决定取舍。利用磁带、光盘、胶卷、实物等多种形式,尽量全面、系统地记录工程建设原貌,展现建设风采。

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国家重点工程,其建设规模大、时间长、要求严,在施工中还会创造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如不及时记录、收集、归档,对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详细、全面地记载施工过程,并及时收集归档,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施工一线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没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勤奋敬业,是不可能做到的。

2健章立制,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为规范档案资料的管理,工程建设处根据国家《档案法》、《保密法》及水利部《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制订了《档案员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规章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收集、立档、管理、利用及安全保密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为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建设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派人赴其他水库学习档案管理经验,到档案局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并请档案业务专家指导、帮助建档立册。

为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我们注重加强了档案室的建设,配备了铁制橱、灭火器、吸尘器、空调、装订裱糊等一系列设备,保证档案管理达到防盗、防鼠、防虫等八防要求。同时,还配备了计算机、录像机、照相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基本上实现了档案管理与利用的现代化,使各类档案资料条目清楚,存放有序,管理规范,从未发生过档案资料的丢失、损坏、泄密等现象。

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注重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工作中注意遵循档案材料形成规律,保持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力争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档案管理达到高标准的管理水平。特别在工程档案移交工程管理单位使用以后,要注意从计算机管理入手,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丰富信息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存档质量和工作效率。

3用活档案,发挥档案存史资政的积极作用

第8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电力;档案;培训;信息化建设

作者简介:陶琨(1971-),女,河南开封人,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2)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90-02

一、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切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保证持续、高效的电力供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企业的档案从无到有,档案管理也经历了由原来抽屉木柜保存、部门兼职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档案管理过渡。档案管理是企业在各项经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全档案的总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企业的档案原始地记录了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对维护企业经济效益和历史面貌起到不可替代的凭证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管理、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涵盖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和知识信息,真实地反映了电力企业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推动电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档案管理中丰富和庞大的信息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发现。如何及时有效地管理并利用这一庞大的资源更好地为电力工业的科学决策、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新时期,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部门面临的新课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人为、技术及管理方面原因,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及电力发展的需要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下面进行分析。

1.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档案法制意识淡薄,缺少法制观念,根本意识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电力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甚少,导致档案室设施不全、保管条件和手段落后的情况。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岗位主要是安置人员,档案人员一减再减或者成为分流人员的主要去处,压缩编制、减员增效时经常将档案人员纳入其中,认为相关工作并不重要,有时甚至可有可无。

2.企业档案管理与电力技术发展脱节

伴随着改革发展,原有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和模式受到很大冲击,很多企业档案工作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堪忧。电力产业从生产、传输、运行到销售、计量、使用、结算、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繁琐的过程,为此电力企业建立了系列专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但一些系统在先期开发时并未考虑与档案系统融合。这些系统承载着大量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并且随着电力改革的发展而快速更新。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发展方向,如果不能充分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将会制约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需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否则很难掌握企业信息的核心部分或基本无法收集到档案。

3.人员素质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一些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毕业,有的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是资料的简单收集和分类、存放。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一些档案人员观念陈旧,使档案工作失去生命力,默守陈规,被动服务,导致档案内容匮乏,档案收集被动。各管理部门往往不会主动归档,如果档案人员再不去主动收集,必然造成档案内容的不完整。档案管理人员中缺乏既懂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能适应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4.管理手段滞后,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市场发展在使企业迅速成长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传统管理体制难以管控和解决的矛盾与冲突。这就形成了管理滞后的瓶颈现象。现阶段,管理档案的计算机配置相当落后,软件、硬件设备亟待更新,有的企业档案管理还停留在以前的手工抄写阶段。档案检索利用工作效率太低,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还没有起步或者刚刚起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或领导意识制约,未形成档案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有效联动,导致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相对滞后。新形势下,随着企业发展,目前的档案管理手段显然不适应管理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档案工作的发展。

三、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1.着力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的高素质是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的工作效率、水平和质量,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要有国家档案管理岗位资格证书,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特别是要有电力行业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档案学、图书馆学、文秘、信息资源管理学、电气类等相关专业;有全面的统筹规划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高效的执行能力;熟练掌握1~2种通用的档案管理软件,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等;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团队合作意识,严谨细致,认真负责。

档案业务培训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档案人员业务培训和现代化管理知识的培训。企业必须将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专业培训、继续再教育、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岗位培训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最主要途径。企业档案人员应适时参加一些系统的、专业性较强的专题培训和研讨,或者采取网络学习的方式,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不断激发和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其工作能力。还可以引进和培养现代管理人才,通过招聘懂档案管理、法律、会外语、精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改变目前档案管理部门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档案管理水平。

2.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目前,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规章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档案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电力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的体系,标准化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依旧相对于企业发展严重不足。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的思想和组织管理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对文件、档案等信息进行逐步发掘、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利用效率。这是提高档案的信息价值和促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档案管理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这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在企业内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价值,为企业服务。

电力企业要在现代化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化,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这是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新形势下,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飞速发展,企业在面对庞大繁杂的企业档案信息时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减轻档案人员重复进行的体力劳动,提供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要通过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改革档案管理中不合适的方法和手段。经济效益好、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电力企业要鼓励其全面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

3.规范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管理规范》、《基本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电力企业档案工作特点,制订并完善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并贯彻落实责任制,切实将档案工作的“三纳入”、“四参加”、“四同步”纳入到企业各项工作流程,严格责任分工,规范过程管控,形成闭环管理。

只有纲领性文件是不行的,必须对相关文件编制办法进行细化,避免由于理解不一造成资料整理的混乱,给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要将工程的过程管理和归档责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使工程技术和档案管理人员有明确的收集方向和标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适用和操作性强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形成以及文件编制、交接验收等提出具体要求,促进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并依据相关规定从组织领导、管理体系、职责分工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要建立和落实各级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人职责,才能使档案收集、归档、保管等工作得到落实。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形成档案,有义务将其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归档保存,并逐步提高档案意识。

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使员工意识到档案的形成至保存、利用不仅是档案人员的职责,也是全体企业员工的责任。要确保档案管理的完整、准确、系统,将项目档案工作和项目建设一样纳入程序管理,用规范的档案管理行为推动档案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第9篇:档案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生;档案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收录日期:2012年1月9日

《档案管理学》是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档案管理能力。鉴于《档案管理学》既有一般课程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更具有其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该课程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档案管理的性质、特点、作用、原则、规律、方法等,更要在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法,诸如有关文件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甄别与分类、立卷与归档、保管与查阅等,要在提高学生的实训、实操、实务上下工夫。这就决定了《档案管理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本文试从分析《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入手,对《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实验室或档案室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档案管理业务技能,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是理论教学的目的和升华。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实验(试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理论是为指导实践,学习理论贵在运用。虽然我们一直都强调教学改革、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职教学特别是文科类的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把精力、时间、经费都投在理论教学方面,对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意义认识不足,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影响。

(一)在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3/4(即54/72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4(即18/72学时),实践教学时数相对较少。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多重基本理论的讲授,教师主要要求学生背、记书本知识,少联系实际,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难以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二)经费投入与师资力量配备问题。高职教育由于经费、师资等条件的制约,理论教学便成为最经济、最简单的形式而大量采用。相反,由于仪器、设备、场地、经费等的投入不足而削弱了实践教学具有偏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据了解,目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里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实验室,多数教师是非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半路出家,学非所用,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这就必然制约着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由于文秘专业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所占的比例较少,而《档案管理学》在文秘专业中属于非重点课程,教师不愿在《档案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对实践教学没有认真设计和有效实施,有的用课堂讨论代替实训,有的用作业代替实践,没有系统按照档案管理的实训要求组织实践教学,因而学生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模糊理论感知的层面上。

(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与加强。《档案管理学》的基本内容结构包括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馆(室)工作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现行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档案学基础知识介绍和档案馆的业务知识内容较多,而实操、实务的内容偏少,这极不利于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有的教师采取课堂式教学为主,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缺乏社会实践,手段上较少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与实践结合,档案管理技能培养的作用不大。

(五)教学考核问题。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偏重于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而没有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有的虽然制定了但却没能真正落实,有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也只是采用一张试卷的形式,这种对实践教学要求不严而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因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向与对策

(一)修订教学计划,给《档案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应有的地位。基于该课程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给足应有的实践教学时数和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时数应占整个课程时数的40%~50%左右,使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训练时间。

(二)完善实践教学设备,改善师资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是改善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改善高职教育办学条件的重大举措,是高职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及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基础。为此,可以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除了学校加大投入外,还可以争取政府及高职院校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也可以面向社会和市场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企业协助等建立档案实训室;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关档案馆作为实训基地。在师资配置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实行理论教学以专职教师为主,实践教学以有档案管理实践经验的老师兼职;另外,也可以对老师进行实践培训,培训要通过进修学习或请专家指导,让他们不断钻研新技术,掌握新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教学艺术,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高职高专学生熟悉并掌握档案管理与档案工作的性质、特点、作用、规律、原则与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过程,其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具备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创新性、技术方法上的先进性这三大特色。

1、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实践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而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它不仅要求内容上实在性,更要求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实践教学可以是教学中相对独立的环节,但更是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性,都必须强化能力意识,采用灵活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例如,课程前的教学演示、课程中的教学实验,可以把实践教学融于可能的课程作业当中;而实验室教学则是以实验室为基地对学生进行档案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补充。实验室教学一般与教学进度同步进行,比如档案的分类、组卷、整理等模拟实验教学;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学院保管档案的部门作为《档案管理学》课程的实习基地,在档案收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等环节讲解完毕后,可以将学生带到档案室,利用一些保存超过保管时限的档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训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集体协作活动;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可以教师点评、总结;既可以实操训练,也可以模拟虚构等。总之,应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机而动,力求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内容上的创新性。现代的高校毕业生应该是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办公日趋现代化的今天,非纸张载体的文件大量出现,档案工作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为此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创新才能有所适应,高校档案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档案教学的重要组成也必须要有所创新。除了纸载档案管理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有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等内容,要注意文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以及特种档案管理上的兼容,同时要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突破,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3、技术上的先进性。先进教学设备的采用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时可采取幻灯、录像、投影、模型演示等较直观的形式,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多媒体和使用课件制作模拟场景,并在特定的内容添加图片和音频文件,如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表册样式、档案馆的库房实景、档案管理设备的外观样式、整理完毕的档案规范样本等,专业实践教学通过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使授课内容趋于形象直观,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生缩短认识理解的过程,这必将大大地促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立科学而完善的综合考评办法。改变以往《档案管理学》课程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即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重视总结性(结果)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过程)评价;不仅重视核心知识评价,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考评中,力求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体验成功原则”、“综合考评原则”,总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三部分组成。实践操作成绩主要涉及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出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水平、课程知识、能力水平及期末综合操作成绩。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明确分离,实践考核成绩应占课程成绩50%以上。

诚然,本课程的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它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软件方面也有硬件方面,更涉及到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而本文仅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未免挂一漏万;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仁杰,杨勇.创新与实践:《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档案学通讯,200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