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

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1篇: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 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与小学生学习、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研究者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高年级小学生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发展具有一些显著特点。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如果这些压力超过他们所能承担的范围,则会引起心理困扰,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小学高年级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以六年制为主。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7岁到11、12岁之间,在本研究中,将4-6年级称为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大约在9-12岁之间。

2、心理健康

虽然科学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始终没有对心理健康总结出一个公认的定义。

日本学者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而我国某些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该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尽管研究者们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实质上都说明心理健康不仅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3、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及标准有不同的观点。通过调查,我们将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如下几点:

(1)智力正常,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

(2)意志健全,能够长时间坚持做某一件事情。

(3)情绪健康,能够自我调节不良情,乐观对待学习与生活。

(4)行为协调,在学习生活中能自我控制不好的行为。

(5)反应能力适度,不死气沉沉,较为活泼。

(6)人际关系良好, 能换位思考他人的感受,和谐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7)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特点,对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不感到突兀。

三、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关注,笔者通过采用调查问卷、量表测试等方式,就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解决策略简述如下:

1、高年级小学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1)学习障碍。根据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有30%的高年级小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具体体现在学习成绩不良、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以各种理由逃学等方面。

(2)性格缺陷。高年级小学生处于习俗水平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总是想谋求大家的认可和赞赏。由于教育问题以及家庭条件的限制,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如他人”,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嫉妒、胆怯的不健康心理。

(3)情绪障碍。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对待委屈、困难与批评,常常会表现出任性、烦躁、恐惧、敌对等心理,甚至会出现攻击 。根据调查显示,有27%的学生存在报复行为,包括语言和动作。

2、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人的因素进行分析。

(1)家庭因素方面。经调查发现,影响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方面主要有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经济地位等等。现在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大部分父母在没有与子女沟通交流的前提下,给子女报各种辅导班。父母过高的期望以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让高年级小学生快乐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沉重的学习负担。少数学生的父母离异,家庭氛围不和谐,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深深的伤害,这是造成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学校因素方面。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环境、教师素质、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师生关系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自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厌学、逃学、冷漠等心理现象,进一步导致他们出现学业、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良的校风班风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社会因素方面。小学阶段,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现象很容易使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受到扭曲,进一步导致他们产生懒惰、说谎、焦虑等心理问题。

(4) 个体因素方面。通过对部分地区高年级小学生的研究发现,当高年级小学生生理发展与自我意识及心理发展不平衡、不同步时会导致他们心理上产生烦恼和忧虑。另外,小学生自身的意志力薄弱和长时间的不良情绪体验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3、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根据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在家庭方面:父母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对子女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和指导,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成长期望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俗语说:言传大于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也需要接受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道德观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

(2)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针对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外还要畅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通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网络。

(3)在社会方面: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优良的和谐的安定的社会风气。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应该坚决执行国家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对留守儿童,周围邻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4)在自身方面: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应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学习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放松,写日记或者周记等等。也可以主动的寻找老师、亲人或者朋友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22城市协作调查24013名儿童少年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1)13-15.

[3] 张越,王淑清,刘淑贤.4-16岁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9-1830.

第2篇: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特征,其集中面向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道德、价值走向等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文精神教学,这就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天资源。因此,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端正学生认识

1.选择积极性材料

小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块白净的画板,你给它画上什么,它就会呈现出什么。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的呵护不足,加之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一些小学生形成拜金、自私、性情怪僻、暴力等心理倾向,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认识到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选择积极性的教学资料来打开小学生的心扉,尽量避免采用一些反面或是过激性的材料,充分运用对比呼应的方式,使小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行为的性质,端正小学生的行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体会家长对自己的爱,并学着尊重家长、爱家长。在教学中,我们以“小小信件”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写出一件和父母有关的美好回忆,并在信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写完后,找几个同学起来朗诵,并让他们说出曾经做过的伤害父母的事,并说出自己的愧疚。这就用双面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家长之爱。

2.展开探究式教学

小学生的判断力和理解力有限,对各种事物的判断往往基于感性认知。因此,在面对外界诱惑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行为。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

如,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台湾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原因。在课上,用新闻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做主持,说出“两岸儿童盼统一”的心声,并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其他同学,加深对影响台湾回归因素的理解。最后对学生的这次活动展开评比。此种教学方式,不但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而且整个过程向学生传输了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以竞争评比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化学生情感

1.深化课程材料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有心理教学的内容,如,《家人的爱》《来自社会的爱》中,要求学生树立一颗求爱、懂爱、献爱的心,如,《换个角度想一想》《不一样的你我他》中,要求学生懂得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宽恕,学会共享欢乐,那么教师要全面运用原有的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将能够对小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成分提炼出来。

如,在《说声“谢谢”》教材中涉及的实际内容很少,只是点出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一些人,这对小学生的实际性指导作用不大。在教学中,我们将教学内容进行转化,以“尊重别人劳动,爱惜他们劳动成果”为主题,让小学生说出心目中最伟大的劳动者,并简述他们的劳动过程,之后,让学生用小诗、歌唱、绘画等方式表达出对劳动者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最后通过“制作感谢卡”和“送卡片给感谢的人”的小任务,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快乐。这就一步步将学生的情感认知深化,进而促使学生树立了解他人、为他人思考的心理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感恩情怀,有效预防了自我主义的形成。

2.选择兴趣切入点

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较少,他们活动空间集中在生活领域,这就使得他们对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而兴趣是打开心灵的金钥匙,因此,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激发小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教育。

如,在《诚信是金》教学中,用“曾子杀猪”的小故事引入“诚信”课题,并让学生自主讨论一些诚信方面的话题,尤其是生活中的小买卖行为、学生之间的承诺等,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无信不立”这句话,进而将话题扩大到企业与社会、国家与国家,这就有效实现了教学面的扩展,进而促使学生恪守诚信原则,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三、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1.采用合作学习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小学生出现自我主义、自负等心理问题,这对小学生人际交往以及后期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合作学习、活动教学的方式,促使小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以此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如,在《分享的快乐》教学中,以“我们一起画板报”为主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定主题,展开板报设计,做完后,教师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谈谈做板报过程中的小趣事,讲述大家是怎么合作完成板报设计的。这就以合作教学的方式,将学生连接在一条线上,进而刺激学生团结互助。

2.进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小学生展示自我、参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在开放化的环境中,小学生的潜力会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开放性的环境不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增强自身的独立性、责任感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展开开放性的教学。如,在《集体的事谁说了算》教学中,我们结合很多学生自我性较强,不遵守班级规定的行为,展开“班级准则大家定”的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能遵守的准则,并以书面形式规定下来,如,自习课上不大声喧哗、不迟到、不早退等,进而促使学生发挥集体主人翁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

3.建立多元评价标准

在进行评价中,转变以往的成绩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意志品格等展开评价,并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表现,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教师、家长等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之中,并关注学生的个人评价,以此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不高,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力不强。因此,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塑造性较强,他们愿意接受真、善、美的事物。因此,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特点,选择适宜的内容,采用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叶一舵,项传军.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

[2]方文朴.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与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张鸿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未来[J].新课程:小学,2010.

第3篇: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

开放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77-0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讲求教学策略,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基于这两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教学的方式成为了各个阶段教学工作者的最佳选择。生本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生本理念与新课程标准和开放性教学策略的观点是相契合的。本文将在简述什么是生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具体谈在生本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的开放性教学。

一、生本理念简述

生本理念是由郭思乐提出的一种科学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生本理念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开创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先河,这一思想在各个学科各个阶段均有其实用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工作中。生本理念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在于:一方面,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注重应用性教学,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另一方面,生本理念追求整个教学班的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合理的教学手段坚决杜绝两极分化的学习现象,这样的教学观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能够使教学班的整体学习水平得以提升。可见,生本理念是一种关注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并且追求全班素质整体提升的教学理念。基于此,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策略,关爱学生,开放教学。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开放性教学

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教学。下面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为例,具体论证在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应如何进行开放性教学。

(一)以生本理念为基本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教学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考查的概率大,应用性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很多,故而本节非常适于应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前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带到课堂上来。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说明制作的理念。这时学生可能会给出如下的观点:

学生一:将三条边都制作得一样长。

学生二:将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做成相同的长度,并使这两条边之间的夹角相等,最后发现两个三角形就完全相同了。

学生三:在制作的时候把两张纸重叠放置后直接剪,剪出来的就是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通过以上三位学生的叙述,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正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及其具备的特殊性质。学生一所叙述的是“SSS”,学生二叙述的是“SAS”,学生三叙述的是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的性质。

基于这样的感性认识,相信随后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阐述与证明方法的讲解将会更加浅显易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这是生本理念下的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提这类问题时可有针对性地将其面向自身素质较弱的学生,这样让学生感觉受到尊重,满足其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样的开放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生本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同样适用于课后作业的布置

开放式教学除了适用于课堂教学,也同样适用于课外,具体方法是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与相关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式作业,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完成开放式作业的同时获得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仍然以“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为例,教师在完成整个内容的教学后可以布置如下课后习题:

在BCD与BCE中,BE与CD相交于一点O,∠EBC=∠DCB,请在不添加边角的条件下填充一个条件,使得BD=CE,并加以证明。

这一习题的开放性很强,在考察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也增加了习题的趣味性。

具体的条件可以填充为:①CD=BE,②∠D=∠E,③∠DBE=∠ECD,④∠DBC=∠ECB。这些条件都可以使得BCD≌ECB,从而有BD=CE。

这样的作业既紧密结合了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兼顾了生本理念的要求,又具备了教学上的开放性,无疑是最佳的作业形式。

第4篇: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

摘 要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田径运动作为基本的体育运动,相对其他运动而言趣味性不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不够。本文从中学田径课教学中对田径运动教学意识不够,教学设备不全,基本知识了解不够,基本技能训练不够等问题谈起,简述了培养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并从教学意识,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角度提出了培养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 田径运动 兴趣培养 方法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延续下来的基本运动形式,有“运动之母”之称,由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其项目包括: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跨栏跑、接力跑、障碍跑、马拉松、竞走、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掷铁饼、掷链球、掷标枪、推铅球、全能运动等等。中学生田径运动的教学一般有短跑、跨栏跑、跳高、跳远、掷标枪、铁饼、铅球等。由于中学田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认识到培养田径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并着力培养中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尤为重要。

一、中学田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因素是存在于多方面的,而在田径课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个关于田径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运动教学意识不够,忽略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在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很重要。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初中,教学中不重视体育课,体育教师也并非是体育专业人士,且学历偏低,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关于田径运动的教学意识薄弱,教师自身对田径运动的重要性了解肤浅,导致田径课内容被忽视。而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受高考制度中的体育不纳入考核范围的影响,体育运动更是被严重忽略。

(二)田径运动教学设备不齐全,学生对田径运动可选择性不高

中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兴趣与学校体育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中学关于田径运动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学生在田径运动的选择上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例如,短跑、跳高、跳远缺少场地,掷标枪、铁饼、铅球又缺少器材。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可选择性偏低,大大减弱了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三)田径运动基础知识讲解不够,忽视田径运动基本技能的训练

中学对田径运动的教学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在初中阶段,由于体育成绩要计入中考成绩,相应的在田径运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就会得到加强。但是基础知识因为与考试考核没有直接联系,则同样被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理论基础不牢固,训练水平得不到更好的提升。而在高中阶段,则是因为体育成绩与高考分数不挂钩,基本没有开设田径课。无论是对田径运动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基本技能的训练都远远脱离了教学的过程。

二、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乐学”的重要性。乐学,即是学生带着兴趣的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很重要。因此,培养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同样不容忽视。那么,培养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点来了解。

(一)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一堂成功的田径课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上,而从提高教学效率到提升教学质量都离不开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如果学生对田径运动感兴趣,就会在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上自主下功夫学习。例如,在教师上课之前主动对教师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了解,同时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课后还会对讲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主动加强技能训练。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接收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促进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身体素质

中学生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的健康成长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中学生身体的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而在青春期身体健康成长需要拥有好的运动习惯。培养中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能够促进中学生养成平时经常锻炼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训练质量,培养更多田径运动员

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在后备力量上还存在着不足,中学阶段努力加强田径运动训练力度,提升训练质量,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可以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三、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培养的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中学生无论从身体、心理都正在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对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以科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提升田径运动教学意识,深入了解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意识决定行为。提升田径运动教学的意识,对培养中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深入了解田径运动的重要性是提升意识的关键步骤。有了意识上的提升,才有可能得到行动上的进步。了解重要性,提升意识需要从体育教师做起。首先,学校应该重视田径课教学,尽量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授课。其次,创造机会让体育教师去其他体育专业院校交流,学习先进的田径课教学模式。最后,邀请田径运动专业人士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二)加强田径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完备体育器材,让田径运动具有可选择性

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大部分中学生开始具有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意识。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田径运动项目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宽敞的田径运动场地和完备的田径运动器材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因此,加强田径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田径运动器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田径运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

(三)利用科学的田径教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

众所周知,高楼大厦的建造离不开地基的打造。中学生田径运动的教学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田径运动基础知识的讲解。一本科学的田径教材对田径运动基础知识的讲解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中学生普遍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具有贪玩的天性,自控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在讲解运动的基础知识时,做不到认真听讲并做课堂笔记。因此,拥有一本教材能够补充学生在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

(四)设计新颖的教学的方式,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关键。在中学生的田径运动教学中,针对中学生性别、年龄、生理、心理做出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具有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作用。中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新颖的田径运动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关注度。例如,针对男女生体质的不同,可以让男生选择偏力量培养方面的掷标枪、铅球等田径运动,而女生则可以选择培养速度方面的短跑运动。再如,在训练学生的短跑技能时,以学生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加入游戏的成分,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五)开展田径运动竞赛,增强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大多数中学生都具有爱表现的心理,而田径运动竞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同学面前表现的平台。在开展田径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爱表现心理的作用,会自觉对田径运动进行锻炼。由此,则可以增强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高质量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田径课作为内容较为乏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是促进田径教学发展的关键。同时,实现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认识田径课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田径课兴趣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篇: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范文

关键词:政治教学;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试卷特点;办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50-04

笔者参加了石家庄市组织的中考阅卷工作,并从三万多份文综试卷(II)中,抽取1000余份政治答题,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写在这里供同行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有一定调整

(一)试题数量及分值调整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思想品德说明中规定,选择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4:6。今年的试卷主客观分值在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主客观试题的政史综合部分。一是客观题部分由原来的27个小题变为25个小题,综合部分政治和历史各减去一个小题,客观题部分分值也由原来的50分调整为46分。二是32题政史综合部分由原来“一史两政”三问调整为“一史两政一综合”四问,分值由原来的14分变为18分。客观题分值减少,主观题分值增加,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史综合,这些变化更加凸显了对学生能力考核的要求。

(二)试题内容的调整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文科综合》中规定,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除了往年的法律、国情及时事政治外,首先增加了《民族政策常识》的内容。而且在试卷结构部分明确规定“民族政策常识分值约占思想品德分值的15%”。这一要求在试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卷Ⅰ选择题的9-10题、卷Ⅱ27题第二问分别考查了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等内容,总分为7分,占思想品德总分的12%。

二、试卷主要特点

(一)坚持正面价值导向,以认识成就、关注发展为试卷的主旋律

卷Ⅰ部分选择题1~2题展示了我国一年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丰硕成果; 7~8题以县乡换届选举为切入点,不仅反映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成果,更表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22题用中国入世十年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来表现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24~25题则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反映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上述卷Ⅰ部分的选择题正好涵盖了我国科技、法律、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就。这样建构试题,符合思想品德学科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核心理念,有利于唤起考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体现学科说明要求,灵活、有机整合各模块知识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说明规定,国情和法律两个模块是考试的主体内容,但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规定,为适应初中生成长需要,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四个模块内容。因此,试题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灵活把握,有机整合,对四个模块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1.以不同生活主题为统领,有机整合不同模块知识。卷Ⅱ主观题部分以“参与生活”、“知晓国情”、“珍惜权利”为引领,主题鲜明,给考生以启示。并且尽量在每一主题下融入不同模块知识的内容,实现了不同模块知识间的有机融合。如,26题以道德主题为引领,巧妙的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的维权意识结合在一起。

2.凸显对公民道德、法律素养的关注。

2009~2012年中考各模块知识所占比例(粗略统计)

上表为2009年~2012年各年度河北省中考中思想品德四大模块知识所占比例的粗略统计,因为有些试题综合性非常强,既涉及法律,又涉及道德,可能还涉及国情,甚至民族政策,难以细分。但从此表中不难看出,2012年中考试题中国情部分比例减少,法律部分基本稳定,道德部分比例明显提高。即试卷更侧重于对学生道德、法律素养的考核。这一变化既没有回避近两年来社会中普遍关注的“道德缺失”这一热点,又充分反映和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发展”这一理念,彰显了学科的特点和价值。

(三)坚持试题的开放性,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

1.背景呈现形式多样,问题开放性、综合性增强。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样,除了文字形式之外,还使用了图片、扇形图表、网络论坛等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片和网络论坛。选择题5的图片“安全连着你我他”改原来的单一内容为复合内容,融合了四个场景,包含了四个选项,设计新颖;28题以“主题探究论坛”模式将三个探究问题融入论坛中,不仅形式独特,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32题第四问首次将历史人物与政治中的热点人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共同探究,凸显了问题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2.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独立思考。2012年试题与往年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从原来“大背景,小角度”、多关注微观转变为微观、宏观兼顾,更注重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正确的价值导向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通过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成长。卷Ⅱ26题第二问“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27题“谈谈国家实施减贫规划和西部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第四问“概括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32题第二问“联系施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谈谈他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以及第三问“简述郭明义爱心团队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共计五个问题,都是要求从宏观角度谈影响和意义。

3.试题评价标准更加开放。2012年试题的评分建议及标准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开放性,与试题的开放性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评分建议中,给出的答案言简意赅,对考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充分,评价得当,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和发挥。

4.充分发挥情境材料在能力考查中的价值,突出问题的探究价值。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都必须基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材料,回答问题必须密切结合情境材料,是2012年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如,26题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扇形图中ABCD的结构和所代表的信息,否则设问中的问题无一能回答;再如27题第一问,给出了固定的逻辑结构,考生必须认真阅读三则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题,并理清每则材料中所反映的国情-政策(国策、战略)的关系,才能正确填写各项对应的内容,问题的探究性极强。更具有代表性的是27题第一问,考生如果没有认真阅读情境中的两句话,就很难准确地答出“哪些个人信息被泄露?”从而造成答题的失误。

5.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情境创设,关注地方特色。试题的情境生活化是2012年试题的又一特点。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除了政史综合两个一拖三的选择题只明确主题,未设计情境外,其它政治试题都是在当前的时事热点背景和生活情境中引出的。特别是“安全连着你我他”、食品药品虚假宣传、理财短信、推销保险、法制人物施杰的醉驾入刑提案、“当代雷锋”郭明义等,以现实生活或身边人物为情境,使整张试卷充盈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思品学科生活化的理念。邢台援疆医师余文丽事迹的选用,彰显了试卷对河北地方建设和先进人物的关注。

三、具体试题分析(主观题部分)

(一)卷Ⅱ26题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8分,抽样平均得分6.93,得分率86.6%;第一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3.45,得分率86.2%;第二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3.48,得分率87.1%。

2.试题分析。试题以“参与生活”为主题,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药品安全为背景材料,情境创设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要考查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图在引领当今中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问题在设计上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制性。“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你称赞?”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考查了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则体现了一定的限制性,需要考生联系第一问的回答,从社会的角度谈积极影响。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①第一问“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有部分学生答做法而不答影响;“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括号中有明确要求“用字母表示”,部分学生用文字表述。②学生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差。第二问“积极”“社会影响”是关键词,部分学生视而不见,答案离题万里。

(二)卷Ⅱ27题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10分,抽样平均得分6.59,得分率65.9%;第一问总分3分,抽样平均得分1.98,得分率66%;第二问总分3分,抽样平均得分2.32,得分率77.5%;第三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1.83,得分率91.4%;第四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0.46,得分率22.9%。

2.试题分析。试题以“知晓国情”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内容上考查了国情和2012年新增的民族政策常识,从能力上主要体现了对学生提取信息、转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试题背景材料选取面宽,覆盖知识面广,材料与问题结合紧密。第一、二、四问均从宏观角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设问方式和角度别出心裁,但材料一、二内容略显陈旧。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①忽视对问题的分析,思考深度不够,特别是在回答第一问的三个填空中,缺乏对问题的概括,直接抄袭内容的较多。②缺乏对设问中关键词的把握,阅读能力差。如回答第二问中忽略设问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这一限定词,过于宏观,有的只回答对新疆或的影响,简单抄袭材料,缺乏变通。再如,第三问回答抓不住“水资源”“日常生活”这些关键词,答出企业、国家如何做,或如何节能环保。③此题区分度大、难度大,对学生概括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只能从单个材料提炼出信息进行回答,不能从宏观上理解,亦不能准确概括。

(三)卷Ⅱ28题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11分,抽样平均得分7.98,得分率72.5%;第一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1.25,得分率62.7%;第二问总分6分,抽样平均得分3.90,得分率64.9%;第三问总分3分,抽样平均得分2.83,得分率94.3%。

2.试题分析。试题以“珍惜权利”为主题,考核了法律模块的内容。在背景材料上选用了当前社会中大家比较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个人信息被泄露、被出售的问题,呈现方式比较新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试题第一问切入点小,限制性强,第二问考查公民权利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宏观,两问都对学生解读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问的设问和答案均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①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如第一问中的“个人信息”、第三问中的“具体做法”,都是两问中的关键词,学生忽视或注意不到。第二问学生又容易受第一问的影响,答出隐私权和法律之间的关系。②表述不准,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述随意,不运用学科知识答题。如第一问“个人信息”学生表述不准确,随意性强;第三问权利名称写不对或出现错别字,甚至有的考生不明确哪些权利与学生相关。③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第一问中的“个人信息”在材料中有明确的体现;第二问法律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在探究二中的问题叙述中至少能概括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问“最应该尊重同学的哪项权利”忽略了题目的背景和情境,答出了平等权等内容。

(四)卷Ⅱ32题(政治、综合)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10分,抽样平均得分7.91,得分率79.1%;第二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2.51,得分率62.7%;第三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3.55,得分率88.7%;第四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1.85,得分率92.6%。

2.试题分析。试题以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为主题,从题目的设计上匠心独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在政史综合部分,很少以人物为切入点命题。从考查内容上来讲,即关注了“当代雷锋”郭明义、年度法制人物等热点,又巧妙的将法律和道德两个模块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新增的第四问,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或历史题,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史综合题。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问题体现在不能明确设问的指向性,抓不住关键问题。如第二问抓不住“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第三问抓不住“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第四问抓不住“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学生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教学的建议

(一)试卷分析

1.试题结构稳定,阅读量逐年增加。

2.科学研读,明确目标,使复习过程有章可循。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中考说明、近三年中考试卷,目的在于了解中考发展变化的趋势、全面把握命题的思想,明确备考方向。特别是对于中考说明,要逐句的研读,新旧对照,找出变化,研究变化可能带来的命题方向的调整。

3.夯实基础,强化落实,使复习达到固本提效。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根本。抓好教学环节落实,向过程要质量,向环节要效益。基础知识是考试成功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按照中考试题比例难易结构3:5:2的比例,基础知识仍是重点。无论是“难题”还是“活题”,都是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学科综合试题也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综合。加强基础的巩固和训练对提高学生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础必须要夯实。在基础知识方面要强化落实和检查。尽量做到落实有措施、检查有手段、复习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