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贸易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是这个数据共享信息快速传播并且文化多元的时代,使得跨国性质的经济贸易活动成为可能。而就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来看,经济繁荣依赖于市场,而同时经济的繁荣发展又为人类社会再次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可能,为市场带来新的生机。随着人们的思想进步,以及跨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也将商贸活动搬到了更大的平台上,让多人甚至跨区域跨国的商贸活动的实现成为可能,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局势大融合的背景下国际商贸活动的开展存在于更大的国际商贸市场上,这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可能性的同时也携带了巨大的风险,故需要审时度势,结合现代化下商贸经济活动开展平台的特点,以及时展下的新局势,对市场营销战略提出更新的要求。
1国际贸易
1.1国际贸易内涵。国际贸易,就其字面来看指的就是在国际大平台上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其经营活动同传统的贸易活动相比,经营范围由单独的有限制的区域扩展到了世界大平台上,能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看到,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就相当于拥有了更多的顾客,拥有了更多的被世界各地人所了解的可能性。就其贸易内容来看,国际贸易产生于时展多文化融合的背景之下,故其内容被赋予更多形式变化的可能性,可以是实在的货物交易也可以是虚拟的文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交易,这一切的内容及形式的丰富性变化也是国际贸易发展下的新体现。1.2国际贸易特点。只有对国际贸易的特点有了详细地了解,才能根据国际贸易以及市场因素的不同性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故接下来将具体探讨国际贸易的现状环境并分析出其特点。1.2.1复杂性。从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平台及环境来看,经济贸易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将会受到众多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随着商贸经济活动开始走向国际化舞台,该商贸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接触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商贸对象来看,经济贸易负责对象众多,比如一个商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经历市场调研、采样、采购、做样品、试用,最后才到最终的大批量投入产出,而在商品制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下的负责人都是商贸活动所要负责的对象,因此就贸易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对象的多样性来看也增加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也难免会遇到由经济利益所引发的冲突,因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导致商贸活动的复杂化,这在交易频繁的国际贸易平台上更为常见。同时,国际贸易更多的是进行跨国的往来交易,而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文化、习俗的差异,这也要求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考虑交易对象其国家习俗理解文化差异性特点,避免因企业文化冲突导致的经济利益损失后果。1.2.2干扰性。国际贸易本身所具有的跨国多元化因素,就决定了该贸易在实际经营活动开展中受国家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具有跨区域、跨时间、跨文化等特点,而作为影响国家重大决策走向的政治性因素,对贸易经济活动的开展起着严格的控制作用,因为一个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贸易活动必然要依靠于国家政治的支持,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可以真正独立于国家进行,故政治性因素对于跨国进行的国际贸易活动起到强烈的干扰性作用,两国的政治性关系决定了两国的贸易往来,这在中美贸易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同时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商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的稳定性因素,以及贸易展开过程中与此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自然环境中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也会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干扰。1.2.3周期长。国际贸易还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这和国际贸易跨国交易拉大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跨度有关,从空间维度上来看,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因为存在于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故需要企业在跨区域市场之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经济贸易协商的目的,因此国际贸易活动在扩大贸易空间平台的同时,必将耗费更多的交流沟通成本,从而延长了国际贸易的周期性。从市场进入准则来看,国际贸易是指进入到不同的国际市场所开展的一系列的经济贸易活动,而国际贸易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国家之间差异化的市场准则所引起的矛盾,并且不同区域、国家对于贸易经济所指定的流程也有所不同,每个国家也具有属于自己的贸易经济法,国际贸易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繁杂多样的审批程序和商贸流程,这也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同时延长了国际贸易的周期性。
2国际市场营销
2.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国际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国内营销和国际营销定义的唯一区别在于国际营销活动是在一个以上国家进行的。“在一个以上国家”,表面上看差别很小,却说明了国际营销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2对国际市场营销优势的分析阐述。相较于国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更广,且具有更为显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帮助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在某个国家中,当一个行业发展到接近饱和,意味着其提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这意味着只有走出国门,对国际市场进行拓展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国外能够为产品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条件。如很多国际企业都愿意到政治稳定、人力成本低且消费能力强的国家投资建厂。通过国际市场营销可以依托全球市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此一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获得快速增长。其次,国际市场营销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外资的引进。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产品外销可以换取外汇,利用外汇则可以从发达国家引入行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和工具。再次,国际市场营销可以推动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相较而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要远远高于国内,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必然需要将国际标准引入到企业中,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同时对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最后,国际市场营销有助于外销市场的保护,并保障原材料的充分供应。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通常会对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并设置限额。而若是选择在该国境内建厂,这样不仅方便获得原材料,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现有的外销市场,为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
3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加强,国际市场已被大面积开拓,各国经济贸易活动也开始不再仅限于国内,贸易活动的走出去是时展下的总趋势,也是各国有效开展经贸活动的必然选择。因此,制定同时展变化相联系、适合国际市场生存,有利于经贸活动开展的市场营销战略,积极展开战略研讨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本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水平,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经济贸易的开展。
4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
4.1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手段。根据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性,以及跨国交易所涉及的地域、人文、法规的差异性,要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根据不同区域国家的差异化特定,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营销战略手段,已满足区域国家的需求。根据现有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分析,制定出精准的战略方案,需要采用“STP市场营销战略”,“STP”中的“S”指的是划分市场,“T”指的是确立目标市场,“P”指的是精准的定位市场。采取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战略,可以快速找到目标细分市场,根据国家差异性需求找到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商品,从而为本企业的跨国营销获取最大的利润。4.2掌握国际贸易实时动态。国际贸易的跨区域大型交易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涉及区域广泛,时间周期更长,而不同国家每天都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政治性、社会性问题,或者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市场环境的变动,故跨国贸易的顺利展开,需要实时监控国际贸易动态走向,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需求,做好贸易活动的前期准备,构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贸易实务结构,以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4.3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最主要关注的还是商品的核心价值,质量以及服务。故要求国际贸易活动开展时更加注重提高商品本身质量,而不是靠一味地广告宣传,采用严格的国家标准规范对商品质量的合格性进行把关,同时,需要加强企业的售后服务,一个好的商品其背后必然有一套好的服务支撑,故要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做好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以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从而为本企业打下国际品牌好的口碑,促进本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从历史上看,民营企业在国际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和渠道,另一方面是出口创汇和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活跃市场、推动市场发展的基本力量。在国际化、全球一体化发展中,民营企业将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有必要也应当成为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现状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跨国企业之间的强强联盟和大中小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都客观地将许多民营企业推向了国际竞争的前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不得不走出国门,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从经济学理论上看,参与国际分工是有效利用生产力,使得国际化分工更为合理,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
用。因此,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二、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SWOT分析
1.民营企业优势分析
(1)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对信息的共享程度高。
(2)信息传递速度快,反应敏捷。
(3)决策层的决策迅速有效,对市场机会把握能力较快。
(4)容易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意识。
(5)经营方式灵活,适应能力强,转变速度快。
2.民营企业劣势分析
(1)获得资金的途径少,一般难以获得像国有大企业那样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
(2)产品一般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研发力量不足,技术改进能力差。
(3)没有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水平低。
(4)个人决策较多,难以有效利用资源和避免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
3.民营企业的机会分析
(1)通过开拓国际市场避免单一国内市场经营带来的风险。
(2)利用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延长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寻求新的增长点。
(3)有利于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同时通过国际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4)有利于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规划。
4.民营企业的挑战分析
(1)国际市场竞争较国内市场更为激烈。
(2)国际化竞争必将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3)国际市场的跨文化差异和政治、法律因素不确定性加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
(4)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能力、生产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人才素质都是巨大的考验。
从以上民营企业的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民营企业在加入国际市场竞争时必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选择合适的战略和策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必将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民营企业国际营销理论及其启示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启示
(1)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针对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的对外投资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出的,理论前提是贸易壁垒没有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其代表人物是费农。该理论将国际营销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①新产品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是首先在发达国家市场出现,创新国企业凭借产品的技术优势,垄断新产品的国际市场。
②成熟产品阶段: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定型、技术扩散,国内外出现众多生产商,产品进入成熟阶段。
③标准化产品阶段:这一阶段中,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已趋标准化,创新国技术优势已经丧失,生产成本因素开始起主要决定作用。
由此可见,国际产品的竞争优势随着产品从创新阶段经成熟阶段进入标准化阶段,相应地表现了从知识技术密集型优势到资金密集型优势再到劳动力密集型优势的发展过程。
(2)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启示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要求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不仅要以本国市场状况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可能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该理论对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与启示:
①进入目标市场区域时,善于利用产品国际市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之间的技术差和时间差。
②加强技术创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③结合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
2.战略营销理论及其启示
(1)战略营销理论
战略营销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研究和归纳提出,他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通用的基本战略分为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即企业试图变成行业内的低成本生产者。如果一个企业能获得并保持一个整体成本领先地位,并能以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或低于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来为其产品定价,那么它将成为行业中高水平的经营者。
②差异化战略:努力在被购买者认为极有价值的某些行业方向上做到高于其它企业,获得并保持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会成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先进经营者。
③集中战略:实施此战略的企业以选择行业内很小的竞争范围为基础,选择行业中的一个或一组细分市场,通过实施此战略来挤走其它竞争者。
(2)战略营销理论启示
战略营销理论要求企业在选择进入目标市场时,应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和目标市场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或组合战略,而切不可简单地选择价格战,而是更多重视和借助于非价格因素。
①对本公司产品应有清晰的地位,并对企业产品进行设计,使其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②民营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应从自身资源出发,要将企业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优势的项目上,在局部战场中形成相对优势。
四、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策略
1.市场准入阶段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在开始涉足国际市场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否要进入国际市场;(2)进入哪些国际市场;(3)以什么产品进入目标市场;(4)如何进入目标市场
只有在准入阶段思索、探讨并通过实地调研认真地分析和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才能稳健地开拓国际市场。
2.市场占有阶段策略
民营企业在经过市场准入阶段之后,已对目标市场的法律、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已选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产品,下一步是通过多种策略占领目标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1)市场填补战略:选择易于被大部分企业忽视,但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小型“缝隙”产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拾遗补漏,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打击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2)市场集中战略:即民营企业集中其有限资源集中到某些或某类产品上,做到“小而精,小而专”,使其在局部市场中占有强势地位,占据市场份额。
(3)协作联营战略:即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上往往由于资金、技术方面的限制受到发展上的制约,可选择协作联营战略,与其它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形成联合优势。
(4)技术创新战略:由于民营企业无法像国际大公司那样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创新,但可以注重对批量小的专用产品或适用性技术的开发,并采用相关法律对其进行保护,在产品上做到差异化技术创新。
3.市场稳定阶段策略
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过市场占有阶段后,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必将受到其它竞争者的冲击。因此,维护现有市场,制定行之有效的市场防御战略就十分重要。
(1)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民营企业在市场稳定阶段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应充分利用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在稳定阶段的民营企业,已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应注重对行业标准的制定,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减少竞争对手的加入。
(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该策略应为民营企业稳定市场份额的最为长远的策略。民营企业在稳定阶段,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为此,应投入部分资金用于对产品的技术创新,唯此才可提高产品的自身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民营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已迫在局睫,民营企业唯有主动出击,苦练内功,方能在“与狼共舞”中做到游刃有余。
关键词:国际市场;文化适应策略;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15-02
一、文化适应的提出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文化适应是指,企业在制定国际营销决策时,通过对目标市场文化环境的了解和体会,在营销中充分考虑其文化特点,使决策在实施中不但不触犯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而且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取得竞争优势。
詹姆斯・A・李提出了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克服自我参照准则影响的四个步骤:(1)确定本国文化特征、习惯及规范的问题或目标。(2)确定国外文化特征、习惯及规范的问题和目的,并做中性评价。(3)在问题研究中避开自我参照准则的影响,认真检查自我参照准则是如何使得问题复杂化的。(4)在避开自我参照准则影响的条件下,重新确定和解决有关问题,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个人认为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国际营销人员公正地去审视他国文化并接受目标国有关人员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区了解并适应他国文化。
二、解决民族中心主义并认同文化差异性
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工作的营销人员要理解他国的文化,必须理解本土文化,尊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性。跨文化沟通的营销人员必须先理解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模式、文化背景、文化精华和糟粕演变的理解,从而树立动态的和关联的文化观。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得在跨文化沟通中,意识到本土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存在文化异同参照系统,从而树立起一种正确的认知观。同时,在消除“民族中心主义”的过程中,不能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他文化,用本土文化的范畴和价值观念去判断评价他文化,对他国文化存在偏见和歧视,要知道每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各自的精华和研究价值。国际营销者应对可以做的和禁忌的要有文化敏感性,不要照搬国内的习俗和消费模式;对出现的各个问题要善于从文化差异性的角度辩证地寻求答案。
三、产品设计和销售的文化适应
文化对人的影响最终是通过行为流露出来的,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往往是通过购买行为的差异表现表现出其所属的文化群体。因此,国际营销者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注意各地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切忌不可把本国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念强加给目标市场国的消费者,而造成营销障碍。
产品是由品牌、包装、式样、色彩等一系列因素组合而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其需求与审美观是不完全相同的,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个性化要求特别强。非洲人常常喜欢醒目的颜色,因而包装可以选择国旗的颜色。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在确定产品包装色彩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在目标市场国代表了消极的意义,是否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在产品设计时,要注意是否适合当地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否则就可能造成产品的滞销。
根据目标国的文化特色设计出适合目标顾客群口味的产品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最好的做法是:先在目标国市场进行文化调研,了解什么行为在该国是被人们接受并认可的,又有哪些做法在目标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一种禁忌;然后根据调研的结果以及企业制定的总体营销目标草拟一份营销计划书;再就是将营销计划书交由当地的营销权威专家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请示总部海外营销小组;最后按照总部指示,结合当地营销专家的意见做好营销方案,成立一支熟知当地文化体系的高素质营销队伍进行产品的销售。
四、加强文化适应理念并实施跨文化管理
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企业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要注意创建学习型企业并强化文化适应理念。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将“跨文化”纳入和作为企业学习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文化适应理念植入企业文化当中。强化文化适应理念与管理的任务,应根据企业推出产品、服务与国际市场的文化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他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跨文化知识学习与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加强对跨文化营销知识的调查与研究,组织跨文化营销知识培训,培养和造就大量的跨文化高级人才,形成强有力的跨文化营销的团队,增强企业与营销人员对目标国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进行跨文化营销沟通创新,为推行全员跨文化知识营销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深厚的跨文化融合的底蕴和功底,促进企业在跨文化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实行跨国经营并进行全球营销的企业,面临的是具有文化差异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必须在充分了解不同文化的各要素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文化适应理念,实施企业跨文化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研究跨文化营销的机构,便于企业系统地、科学地领悟跨文化营销的精髓与真谛。
最后在跨文化管理中,要以充分理解跨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基本出发点,承认本土文化与他文化存在差异的事实,是保证跨文化营销有效沟通的前提,同时,还应发扬中国跨文化营销沟通的光辉传统,结合成功的跨文化营销经验,采取符合跨文化营销市场环境的经营策略,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的跨文化营销因素。
参考文献:
[1]Philip R. Cater, john l. Graham, International Marketing,第1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
[3]桑德拉・黑贝尔斯.有效沟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魏婷.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差异和文化适应[J].刊号100038.
[5]彭咏虹[J].当代经济,2007年第8期.
1994年,公司创建。同年,JNBY作为女装品牌开始。2003年,JNBY品牌的产品在超过400家商店中销售,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的主要城市。2005年,JNBY,在莫斯科第一家店开业。2006年,日本,第一家卖场在东京开业。2007年,新加坡,第一家卖场开业。2008年,加拿大,北美的第一家卖场和第一个Showroom在温哥华开业。泰国,第一家卖场在曼谷开业。2009年,美国,第一家卖场在纽约开业。法国,第一个Showroom在巴黎成立。韩国,第一家卖场在首尔开业。格鲁吉亚,第一家卖场于首都第比利斯开业。2010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店开业。2011年,法国,JNBY品牌临时店进驻巴黎知名时尚卖场老佛爷百货。2012年,JNBY品牌首次参加东京时装周,并于主会场了2013春夏成衣系列。2015年,美国,西雅图店开业。
2.企业战略
在背景介绍中可知,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呢,JNBY从亚洲走向全球,在世界的时装品牌中站稳脚跟,并且海外销售额持续增长,2006~2007年,在媒体的报道中,江南布衣的销售额在6亿~7亿元之间,对于最新的销售额,杭州服装界的一位资深人士估计江南布衣现在的每年零售额在15亿元人民币左右,在众多杭派女装中稳稳处在第一梯队的位置。
2005年,对于JNBY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国内积累一定影响力的同时,走出国门也是一个必然选择,为什么将莫斯科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呢?“一位俄罗斯人找到江南布衣,坚持邀请江南布衣到莫斯科开设专卖店,被动走向海外的江南布衣尝到甜头后,主动进入日本等市场,成为少数出海的中国本土女装品牌。”虽然是被动走出国门,但是选择莫斯科,也是情理之中的:一是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接壤,两国贸易往来较为密切,得天独厚的接壤优势,减少了两国的运输费用;二是中国与俄罗斯同属亚洲,位置接壤,虽然国别不同,但是两国人审美习惯、穿衣风格等有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人希望江南布衣可以在俄罗斯进驻的原因,认准了江南布衣品牌可以满足俄罗斯的市场需求;三是俄罗斯人天生个头高大威猛,而江南布衣品牌时装以舒适为主,码数齐全,适合个头高大的人群,因此会得到俄罗斯消费者的亲睐;四十中俄两国交往历史悠久,贸易往来密切,首选俄罗斯,较为保险,先近后远,逐步完成走向全世界的目标。
在2005-2008年间,江南布衣先后在莫斯科、日本、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国家建立门市店,之后又将市场投入到北美和欧洲,江南布衣以其高质量高品质的服装,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得到美国消费群体的肯定,因此,品牌在美国由最初的游击店改为在纽约设立旗舰店,更因为其独特的设计,受到一致好评,这是由近及远的国际性战略,才能使江南布衣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稳步发展。
3.营销战略
3.1扩大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
为扩大消费市场,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江南布衣品牌在完成初始女装的同时,根据国家“二胎”政策,瞄准市场,开设儿童服装子品牌、男装子品牌等,其童装品牌凭借品牌特点及辨识度,延伸原有成人装个性化设计风格,自由、想象力、快乐、真实的特点获得童装市场青睐。同时也抓住当下亲子装的潮流,出具系列服装,同类风格,满足年轻父母的愿望。同时和很多国际大牌接轨,全方位覆盖消费者群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服装品牌。
3.2价格定位
江南布衣的成衣风格以及质量等都可与同类市场的其他高端品牌相比拟(如: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日本品牌),而江南布衣可以得到各国的认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的价格定位比较亲民,消费者可以花较低得价钱享受高质量的成品,这也是中国企业一贯的风格特点,因此,江南布衣以其精致前卫的设计理念和亲民的价格站住市场领先地位。
4.STP
江南布艺品牌,按照性别年龄将服装市场细分,在成立之初选择女装为目标市场,锁定人群年龄段为20-45岁之间,随着女装市场的竞争激烈,通过电商发起的女装设计师品牌层出不穷,江南布衣增加目标市场,将目标人群由原来的女性拓展到男性和儿童,品牌定位为中高端市场,有别于国内其他的设计师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和其他品牌齐头并进,保持相近水平。
4.1调研预测
江南布衣品牌在当今国内外时装市场上可谓是竞争不断,国内市场中,茵曼等同类风格的服装品牌,利用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威胁到江南布衣女装市场,国际上,川久保玲等日本同类品牌,同样是中高端路线,却以其简约的设计获得了青年中年女性的一致喜爱,由此可知,江南布衣女装品牌在日后的发展中可能要艰难前行,既要保持和国际接轨,又要避免国内层出不穷的小众品牌的位置争夺,而江南布衣男装品牌,近几年来反响平平,并不能接过女装的大旗,撑起整个品牌,相比之下,江南布衣儿童品牌增长势头很猛,再加上国内二胎政策的放开,儿童市场的服装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江南布衣品牌可以在未来几年,准备完成转型工作,减弱女装在整个品牌中所占比例,趁热打铁,瞄准儿童市场,实现华丽转型。
4.2营销策略
4.2.1产品
在产品方面保持原有质量的同时,适当压低成本,还应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适当加入当下时尚元素,满足消费者需求,比如说,对于江南布衣旗下儿童子品牌,不能一味地还原品牌的设计理念,这样不能的到兒童群体的喜爱,在满足家长要求(优质低廉)的同时,适当加入小孩子喜欢的元素,可以和流行的儿童影视作品合作,或者是设计出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满足儿童消费者的需求。另外,根据当下国际国内市场的形式,江南布衣品牌可将产品重心由原来的女装转移到儿童服装,可能会避免和一些其他品牌的直面竞争,使品牌利润最大化。
4.2.2渠道
目前江南布衣品牌主要是依附于大型商场来售卖,在国外(如纽约)会有旗舰店、游击店等形式,而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较为单一。江南布衣品牌目前有很多子品牌,但店面较为分散,且狭小,可以效仿HM,ZARA等品牌,采用自助式购物模式,同时,在国内外大中型城市开设微型商场(将旗下子品牌归纳到一起,分楼层展示购买),形成江南布衣品牌一站式购买,这样既能展示品牌形象,又能增加顾客认知和购买数量。
4.2.3促销
对于促销而言,怎样合适的促销手段即可以做到吸引消费者,又不失中高端的市场定位?对于中高端群体而言,价格并不是挑选商品的唯一标准和衡量因素,因此促销手段不能单从价格方面人手,购买江南布艺品牌的消费者多关注的是商品的质量和设计,因此促销合一从设计下手,同类搭配的或是同一系列的购买,会享有一定比例的折扣,这样既能满足女性消费者希望便宜的诉求,又可以减少搭配给消费者带来的烦恼。
关键词:国际营销;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日趋增多,各国经济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消费者也已经打破地域观念,不再满足于本土产品的消费,对国外品牌与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国际营销作为国际贸易间的一个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市场营销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着重从国际文化环境、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市场,进而培养学生对国际市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市场营销策划能力。使用中英文结合的双语教学可以为该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加优越且高效的条件。首先,使用双语教学的方式来讲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能够带给学生原汁原味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去学习并体会国际市场相关的理论与现象,跳出单一的思考模式,开拓视野,转换角色,借助学生自身已有的较丰富的本国文化与知识,站在国际营销人的角度对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优劣势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国际市场营销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国际营销相关的英文术语,在识记单词及短语的基础上,再对术语进行直接而深入的了解与拓展,避免了翻译的主观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术语加入自己合理化的理解,不仅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学习过程,而且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对专业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与整合的能力。第三,双语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定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水平,为未来从事国际市场营销工作打下了语言基础。
二、双语教学实施的条件思考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
关于双语教学改革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材,最好选择英文原版教材。相比翻译教材或中文教材,英文原版教材更加国际化,有助于更好的营造双语教学环境,使教学过程更加专业并且丰富。从内容上来说,首先,虽然学科理论无论是英文或是中文,都是一致的,但原版教材的理论表述方法更加地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对基本理论表述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翻译,甚至可以联系其他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基本理论进行扩充与概括,拓展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语言的灵活性,一举两得。其次,原版课本中使用的案例与数据大部分都来自于国外,对于针对中国市场情况而编写的教材,学生能够从原版课本中得到更多国际性的知识,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原版教材虽然益处很多,但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类教材的作者基本都为外国学者,在其研究与编写时,一些个人观点会融入到教材的内容中去,这样就导致部分内容被强加了作者的主观判断。即使这些观点是合理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对专业知识的主观判断分析能力还很有限,这些观点的存在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与判断。其次,由于国外的思维方式和国内有所不同,部分原版教材对于章节内的内容不是按照级标题依次顺序排列,而是形式上较为散乱的知识点罗列而成的。这对于课程内容的讲解与学生理解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利于逻辑的形成。
(二)双语教学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既然是中英双语教学,首先对教师的英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基本的英语读说能力。教师首先能够自己通读课本内容,对上文提到的掺有作者主观观点的部分进行辩证分析,挑选适合学生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上用中英文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除此之外,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可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能够结合中国市场现状与经济前沿,联系实际,将中外市场环境进行对比讲解,这样可以将知识更加深入化,让学生从比较中理解知识点,也有助于辩证思维的养成。如果由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来讲授该课程,教师自身的经历与经验是其最大的优势,往往这类教师能够将经历转换为实例,更容易在教材内容讲授时进行同类知识扩充,带给学生更加真实而生动的案例,思维也更加灵活。但在教学方法上,对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纯西方的教学方法可能不能适应国内的教学环境,必须做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形式相统一,才能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更多。
(三)双语教学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被授课的本科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英文基本能力。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读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英语的大环境,听说能力普遍较低。在授课过程中,对于英文讲授的内容,容易出现难以听懂或不理解的状况;对于阅读能力,由于课本内容专业,相比较平时的阅读难度较大,学生花费在课本上的时间过多。这种情况如果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信心,从而放弃学习。所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是双语授课的前提。其次,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将课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自主学习自主调研的能力,这样能够使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发挥。
三、双语教学下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考试形式的改革
教改课程的考试形式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开闭卷结合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闭卷考试的内容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上讲解的重点理论知识及能力要求,使用英文设计试卷,进行针对性考查。开卷部分的内容可以贯穿到整个学期。让学生在学期伊始便组成小组,对自主选择的非中国拟营销国家及营销产品做国际营销调研,在期末时形成英文书面报告并展示自己小组的调研成果。开闭卷结合的考试形式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的。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具体使用何种方法实施教学,也要依据学情进行具体分析,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既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又能够运用语言优势将所学理论发展到国际市场中去,同时,培养自己作为合格营销人员的团队合作、调查研究与表达能力。
作者:王式晔 杨丽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运输;国际仓储;国际存货
国际物流与国际市场营销密切相关,有效国际物流是企业实现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关键。企业往往集中在某地进行生产,而顾客分布在全球各地,如果无法将实物产品提供给这些分散的顾客。企业就难以获得成功,因此,在产品的全球分销中,国际物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企业不重视国际物流,不仅会使物流成本增加而造成企业利润减少,还会使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国际物流,协调企业内外部所有的全球性物流活动,使物流成本效用最大化,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获得满意的营销效果。本文主要对国际运输、仓储和存货管理等重要的国际物流管理内容进行探讨。
1、国际运输
国际运输是国际物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顾客能否及时、安全、经济地获得所购买的产品。在国际运输中,运输方式的选择对物流成本和顾客满意度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国内运输通常使用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等方式,国际运输则更多地使用海洋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方式。此外。在跨海和跨大陆运输时,往往需要交替使用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形成了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营销者必须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以便使用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将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在国际物流中,常见的国际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是指利用船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根据海洋运输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租船运输两大类。班轮运输是有规律地按规定的航线和时间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的一种海上运输方式。它具有“四固定”的特点:在既定的港口之间,沿着固定的航线,根据事先规定的船期表进行有规律的航行,并按照相对固定的运费率来收取运费。而租船运输是根据货主对货物运输的要求来制定运输计划,并按照货主的需要提供不定期运输服务的一种运输方式。在租船运输中,没有固定的港口和航线,也没有固定的航行时间,而是根据货主的要求和船东所能提供的服务,由双方就运输条件进行谈判,以双方所签订的租船合同来确定。
海洋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是国际货物运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80%左右的货物都通过海洋运输来进行,海洋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海洋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是分不开的,当然,海洋运输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运输速度慢,容易受到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海洋运输比较适用于运输大宗商品、体积庞大的商品或笨重的商品,如钢铁、原油和汽车等产品。
1.2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指通过飞机运送货物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是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自1903年发明飞机以来,早期主要利用飞机运送急需品和邮件,后来飞机成为了运送乘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工具。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世界航空网的建立。航空运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航空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货物在途时间短、运输安全和准确的优点,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对于一些国际时装公司来说,采用航空运输甚至成为了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一种方式,因为时装公司需要把产品迅速从亚洲运送到美国市场或欧洲市场,抢占先机。但是,航空运输也存在运输量小、运输费用高等缺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空运运输总量的提高。虽然空运总量与海运总量相比很小,但它运送的货物价值却很高。显然,高价值产品更适于航空运输,如钻石、芯片等产品,因为高价值的产品能使货主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此外,易腐产品也往往采用空运,如花卉、蔬菜、水果等易腐产品要求尽快转移,使用空运可以迅速将该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以降低腐烂变质所带来的风险。总之,航空运输比较适合运送一些高价值、易腐的产品,以及对运输时间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品更倾向于向小巧、轻薄、价值含量高的方向发展,顾客也希望等待时间更短,能快速得到产品,这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3国际多式联运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地理差异,仅靠单一的运输方式难以有效地完成货物在国际间的运输,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国际多式联运这一新型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为媒介,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等方式整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国际间的综合性连贯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随后,国际多式联运在全球许多地区被广泛使用。
在《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中,对国际多式联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国际多式联运是根据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国际多式联运是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组织货物运输并对全程运输负责,货主只需要与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签订一份多式联运合同,办理一次托运手续,支付一笔运费,就可以完成国际间货物的全程连贯运输。一旦货物运输出现任何问题,找到多式联运经营人即可。因此,对于货主而言,这种方式手续简单、责任明确。同时,国际多式联运综合了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可以提高货运质量与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2、国际仓储
仓储的实质是储藏和保管产品。企业开展仓储业务的一个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仓库,企业需要对仓库位置和数量,以及是拥有仓库还是使用仓库进行决策,这些都属于基本的仓储决策。企业在决定仓库的位置、数量、储存量时,除了要掌握客户在世界各地分布的情况、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模式、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水平外。还必须要考虑不同方案所产生的物流总成本。这是因为,如果仓库遍布全球许多国家,仓库的数量多,虽然可以很好地满足国外顾客的需要,降低运输成本,但会导致储存成本上升。
除了确定仓库的位置、数量、储存量外,企业还要决定是自建仓库还是使用仓库。在国际仓储中,企业可以在自建仓库仓储、租赁公共仓库仓储或使用第三方仓储中进行选择,三者各有其优劣势。企业利用自有仓库进行仓储时,由于企业拥有仓库的所有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货物特点对仓库进行设计,对仓储活动的控制性很强。但自建仓库需要的投资很大,风险也大。只有在需要长期存储大量货物的情况下,企业才会选择自建仓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自有仓库仓储的成本低于租赁公共仓库仓储。租赁公共仓库仓储是指企业租用公共仓库进行储存。企业只需要支付租金就可以获得仓储服务,还可以避免管理仓库的困难,方便企业掌握仓储成本。然而,企业对库存的控制力较弱。当企业的商品存储量少、只需要一般的仓储服务时,使用公共仓库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方仓储是指企业将仓储业务外包给合同仓储公司,由其向企业提供综合的仓储服务。合同仓储公司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整套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还可以按照企业的特殊要求提供特定的空间、设备和人员,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仓储服务的特定需要。目前,许多国际公司纷纷采用了第三方仓储。
3、国际存货
国际存货主要是为了保持一定数量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存货水平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存货太少难以满足客户需求,而存货过多又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增加企业的存货费用。例如,某跨国公司的存货过多,每年平均的存货费用占到存货价值的20%-40%,使该公司丧失了将这些资金用于发展其他业务的机会。因此。企业应该维持合理的存货水平。企业在确定存货水平时,要认真考虑订货周期、客户服务水平、存货手段的战略性三个因素。
3.1订货周期
订货周期是指客户从下订单到收到产品的时间。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的长度和稳定性与国内营销的都不相同。在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订单填写、订单传递、产品包装、装运和运输等,这些活动比国内营销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外国市场不了解和对订单各项内容不熟悉,都会使填写订单的时间延长。产品的包装和装运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国际运输距离较长,需要更长的运输时间。因此,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比国内营销更长,有时订货周期高达上百天,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存货量。从订货周期的稳定性来看,由于国际运输路线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风险大,以及海运这一主要的国际运输方式行期不准确,因此,国际营销中的订货周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为了避免延期和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需要在国内和国外有更多的安全库存。
与国内营销相比,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更长、稳定性差。这就要求企业维持更多的存货,但存货量过高,必然会增加存货成本,可能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为了维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尽量在保持物流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各种物流活动,尽力缩短订货周期和增强其稳定性。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订货方式、使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和变更存货地点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企业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邮寄订单,从使用单一的海洋运输转变为采用国际多式联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订货周期和保持订货周期的稳定性。在现实中,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国际企业采用了几乎是准时交付的存货管理方法,这些企业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多式联运,降低了存货,逐步解决了准时交付货物的问题。
3.2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服务水平是指在存货政策允许下,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能力。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企业具备满足全部订单的能力,那么该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为100%。许多美国公司把国内的客户服务水平确定在95%左右,并将这种国内标准应用到国际市场上。在国际市场上,国际营销环境差异性很大,不同国家的客户对服务水平有不同的需要。适用于国内客户的服务标准并不一定在国际市场上有效。
企业应按照不同市场客户的服务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水平。不同客户的偏好不同,有些客户关注供货的灵活性,有些客户需要快速得到产品,而有些客户看重低成本。例如,在生产者市场中,有些生产者急需得到某种零部件,一旦延迟交货就会导致生产的停工,即使是只比要求交货时间晚一个小时也难以接受,因而生产者愿意为快速交货服务支付高昂的费用。在客户关注速度和灵活性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对于看重低成本的客户而言,企业向这些客户提供快速和灵活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值得注意的是,客户服务水平应该确定在客户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而非最高客户服务水平上。有些企业为了赢得客户,要求能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力图向客户提供最高的服务水平,而要达到最高的服务水平,就要求企业备有更多品种和更大数量的存货,这会增加存货成本,从而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削弱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可能会得不偿失。
关键词: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 与客户建立多种互动关联关系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 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 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
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运输;国际仓储;国际存货
国际物流与国际市场营销密切相关,有效国际物流是企业实现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关键。企业往往集中在某地进行生产,而顾客分布在全球各地,如果无法将实物产品提供给这些分散的顾客。企业就难以获得成功,因此,在产品的全球分销中,国际物流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企业不重视国际物流,不仅会使物流成本增加而造成企业利润减少,还会使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国际物流,协调企业内外部所有的全球性物流活动,使物流成本效用最大化,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获得满意的营销效果。本文主要对国际运输、仓储和存货管理等重要的国际物流管理内容进行探讨。
1、国际运输
国际运输是国际物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顾客能否及时、安全、经济地获得所购买的产品。在国际运输中,运输方式的选择对物流成本和顾客满意度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国内运输通常使用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等方式,国际运输则更多地使用海洋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方式。此外。在跨海和跨大陆运输时,往往需要交替使用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形成了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营销者必须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以便使用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将货物安全送达目的地。在国际物流中,常见的国际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海洋运输
海洋运输是指利用船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根据海洋运输船舶经营方式的不同,海洋运输可分为班轮运输、租船运输两大类。班轮运输是有规律地按规定的航线和时间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的一种海上运输方式。它具有“四固定”的特点:在既定的港口之间,沿着固定的航线,根据事先规定的船期表进行有规律的航行,并按照相对固定的运费率来收取运费。而租船运输是根据货主对货物运输的要求来制定运输计划,并按照货主的需要提供不定期运输服务的一种运输方式。在租船运输中,没有固定的港口和航线,也没有固定的航行时间,而是根据货主的要求和船东所能提供的服务,由双方就运输条件进行谈判,以双方所签订的租船合同来确定。
海洋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是国际货物运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80%左右的货物都通过海洋运输来进行,海洋运输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海洋运输具有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是分不开的,当然,海洋运输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运输速度慢,容易受到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海洋运输比较适用于运输大宗商品、体积庞大的商品或笨重的商品,如钢铁、原油和汽车等产品。
1.2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是指通过飞机运送货物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是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自1903年发明飞机以来,早期主要利用飞机运送急需品和邮件,后来飞机成为了运送乘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工具。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世界航空网的建立。航空运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航空运输具有运输速度快、货物在途时间短、运输安全和准确的优点,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对于一些国际时装公司来说,采用航空运输甚至成为了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一种方式,因为时装公司需要把产品迅速从亚洲运送到美国市场或欧洲市场,抢占先机。但是,航空运输也存在运输量小、运输费用高等缺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空运运输总量的提高。虽然空运总量与海运总量相比很小,但它运送的货物价值却很高。显然,高价值产品更适于航空运输,如钻石、芯片等产品,因为高价值的产品能使货主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此外,易腐产品也往往采用空运,如花卉、蔬菜、水果等易腐产品要求尽快转移,使用空运可以迅速将该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以降低腐烂变质所带来的风险。总之,航空运输比较适合运送一些高价值、易腐的产品,以及对运输时间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产品更倾向于向小巧、轻薄、价值含量高的方向发展,顾客也希望等待时间更短,能快速得到产品,这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3 国际多式联运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地理差异,仅靠单一的运输方式难以有效地完成货物在国际间的运输,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国际多式联运这一新型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为媒介,将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等方式整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国际间的综合性连贯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随后,国际多式联运在全球许多地区被广泛使用。
在《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中,对国际多式联运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国际多式联运是根据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国际多式联运是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组织货物运输并对全程运输负责,货主只需要与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签订一份多式联运合同,办理一次托运手续,支付一笔运费,就可以完成国际间货物的全程连贯运输。一旦货物运输出现任何问题,找到多式联运经营人即可。因此,对于货主而言,这种方式手续简单、责任明确。同时,国际多式联运综合了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可以提高货运质量与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2、国际仓储
仓储的实质是储藏和保管产品。企业开展仓储业务的一个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仓库,企业需要对仓库位置和数量,以及是拥有仓库还是使用仓库进行决策,这些都属于基本的仓储决策。企业在决定仓库的位置、数量、储存量时,除了要掌握客户在世界各地分布的情况、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模式、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水平外。还必须要考虑不同方案所产生的物流总成本。这是因为,如果仓库遍布全球许多国家,仓库的数量多,虽然可以很好地满足国外顾客的需要,降低运输成本,但会导致储存成本上升。
除了确定仓库的位置、数量、储存量外,企业还要决定是自建仓库还是使用仓库。在国际仓储中,企业可以在自建仓库仓储、租赁公共仓库仓储或使用第三方仓储中进行选择,三者各有其优劣势。企业利用自有仓库进行仓储时,由于企业拥有仓库的所有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货物特点对仓库进行设计,对仓储活动的控制性很强。但自建仓库需要的投资很
转贴于 大,风险也大。只有在需要长期存储大量货物的情况下,企业才会选择自建仓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自有仓库仓储的成本低于租赁公共仓库仓储。租赁公共仓库仓储是指企业租用公共仓库进行储存。企业只需要支付租金就可以获得仓储服务,还可以避免管理仓库的困难,方便企业掌握仓储成本。然而,企业对库存的控制力较弱。当企业的商品存储量少、只需要一般的仓储服务时,使用公共仓库是最好的选择。第三方仓储是指企业将仓储业务外包给合同仓储公司,由其向企业提供综合的仓储服务。合同仓储公司不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整套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还可以按照企业的特殊要求提供特定的空间、设备和人员,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仓储服务的特定需要。目前,许多国际公司纷纷采用了第三方仓储。
3、国际存货
国际存货主要是为了保持一定数量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存货水平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存货太少难以满足客户需求,而存货过多又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增加企业的存货费用。例如,某跨国公司的存货过多,每年平均的存货费用占到存货价值的20%-40%,使该公司丧失了将这些资金用于发展其他业务的机会。因此。企业应该维持合理的存货水平。企业在确定存货水平时,要认真考虑订货周期、客户服务水平、存货手段的战略性三个因素。
3.1 订货周期
订货周期是指客户从下订单到收到产品的时间。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的长度和稳定性与国内营销的都不相同。在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订单填写、订单传递、产品包装、装运和运输等,这些活动比国内营销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外国市场不了解和对订单各项内容不熟悉,都会使填写订单的时间延长。产品的包装和装运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国际运输距离较长,需要更长的运输时间。因此,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比国内营销更长,有时订货周期高达上百天,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存货量。从订货周期的稳定性来看,由于国际运输路线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风险大,以及海运这一主要的国际运输方式行期不准确,因此,国际营销中的订货周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为了避免延期和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需要在国内和国外有更多的安全库存。
与国内营销相比,国际营销的订货周期更长、稳定性差。这就要求企业维持更多的存货,但存货量过高,必然会增加存货成本,可能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为了维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尽量在保持物流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各种物流活动,尽力缩短订货周期和增强其稳定性。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订货方式、使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和变更存货地点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企业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邮寄订单,从使用单一的海洋运输转变为采用国际多式联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订货周期和保持订货周期的稳定性。在现实中,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国际企业采用了几乎是准时交付的存货管理方法,这些企业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多式联运,降低了存货,逐步解决了准时交付货物的问题。
3.2 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服务水平是指在存货政策允许下,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能力。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企业具备满足全部订单的能力,那么该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为100%。许多美国公司把国内的客户服务水平确定在95%左右,并将这种国内标准应用到国际市场上。在国际市场上,国际营销环境差异性很大,不同国家的客户对服务水平有不同的需要。适用于国内客户的服务标准并不一定在国际市场上有效。
企业应按照不同市场客户的服务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水平。不同客户的偏好不同,有些客户关注供货的灵活性,有些客户需要快速得到产品,而有些客户看重低成本。例如,在生产者市场中,有些生产者急需得到某种零部件,一旦延迟交货就会导致生产的停工,即使是只比要求交货时间晚一个小时也难以接受,因而生产者愿意为快速交货服务支付高昂的费用。在客户关注速度和灵活性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对于看重低成本的客户而言,企业向这些客户提供快速和灵活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值得注意的是,客户服务水平应该确定在客户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而非最高客户服务水平上。有些企业为了赢得客户,要求能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力图向客户提供最高的服务水平,而要达到最高的服务水平,就要求企业备有更多品种和更大数量的存货,这会增加存货成本,从而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削弱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可能会得不偿失。
3.3 存货作为战略工具
企业可以把存货作为对冲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的一种战略工具使用。在货币贬值前,企业降低现金持有量,增加存货,就可以减少由于货币贬值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存货水平会提高。在通货膨胀时,大量存货也可以避免通胀所造成的损失,这是因为,尽管当地货币的购买力降低,产品和零部件等存货的价值仍维持不变。但是,随着企业存货水平的提高,存货成本也会增加,还有很多国家会对存货征收财产税,企业需要支付税收。因此,国际市场营销管理者对把存货作为规避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的战略工具进行决策时,应当综合权衡对冲所带来的收益与维持高水平存货的成本和税收成本。只有当对冲的收益高于存货成本和税收成本时,企业在货币贬值或通货膨胀前提高存货水平才是明智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R·津科特,等,国际市场营销学[M],8版,曾伏娥,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王赫男,等,国际物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林正章,国际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张海燕,等,国际物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中国企业 国际市场营销 转型升级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市场的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是必然趋势。面对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如何提高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每个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应从技术更新层面转为经营更新层面。
二、当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经营问题
(一)竞争优势的减弱
中国素来以“制造工厂”著称,廉价的劳动力和普遍的低价位是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主要优势。随着劳动力的紧缺和价格的上涨,经济发展面临转轨,企业也必须转型。观察耐克公司2010年年报的数据可以发现,每100双耐克鞋中仅34双产自中国,这是10年来首次非中国代工的产量超过中国。其实,“制造工厂”正逐步向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同时,中国企业缺乏多样化的促销手段,大多采用低价出口、以量取胜的策略。在国外的超级市场、连锁店, 虽随处可发现“中国制造”,但在整体价格偏低,且这样的趋势越发明显。
(二)经营理念的落后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习惯于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机会主义策略,急功近利地攫取每个市场的短期利润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许多企业认为维持一块稳定的国际市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对现有市场的稳固,缺少可持续的贸易机会和忠诚客户。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提高每一块市场的持续盈利能力。
(三)营销观念的脱节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一味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产品上,忽略了目标市场的寻找和对顾客的开发和维护。这种“认为只要有好产品,不愁没顾客”的想法如同紧箍咒一般,限制着中国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国际市场中,企业面临着一个时刻变动的环境,顾客的差异性大,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重视调查研究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趋势,不主动去满足顾客的支付意愿,就肯定会受到排斥和挤压。就是说,中国企业若继续这样被动地等待顾客来发现自己的产品,只会在国际市场中被淹没。
三、国际市场营销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步入国际市场后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大多数企业在技术开发上投入大量的精力。然而,这种传统的做法只会将中国企业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企业要想在短期内于技术方面有所创新,成为行业的领航者可谓困难重重。国际大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就远胜于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固然重要,但有了一流的产品,却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盲目追求产品本身的高科技、新奇度,而忽视了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这从根本上颠倒了顾客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技术进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产品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国际市场营销才是将产品推广到世界顾客心中的不二法门。
国际市场营销,即跨越国界的营销活动,企业要在任意一个新的差异性更大的环境中,向需求更为多样化的顾户群推广其产品,使目标顾客达到最高的支付意愿。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想将产品和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的环境特点和竞争规则。国际市场充满了丰富的产品,消费者可以有更广的选择范围,若中国企业仍拘泥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技术,将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生存。中国企业应按照自身的发展状况,量身定做一套国际市场营销方式,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如何有效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提出本文的观点。
(一)从技术转向经营
通过技术创新在目标市场上成为主导者,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一项技术的成功所需要的开发周期相当长,且技术存在被模仿的风险。短缺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单纯地依靠提高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剧烈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因此,中国企业必须从以技术为导向的策略转向以经营为重心的策略。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后,再结合技术创新维持长久的竞争力,才能获得盈利的最大化。
(二)从产品转向顾客
中国企业必须转变当前存在的观念误区,并非好产品就一定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也并非引起了顾客兴趣的产品就能够得到顾客的最高支付意愿。全球市场有着如此广泛的消费群体,每个顾客的支付意愿差异很大,各个国家的经济模式和消费者的需求爱好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便是好产品,也需要一个将其带到顾客面前的引导者,使顾客达到最高支付意愿。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企业必须建立“得顾客者得天下”的理念,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击,不仅要满足顾客的现有需求,还要引导开发其潜在需求。从需求――供给的模型中可以知道,提高顾客的需求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引起均衡价格的增加,而中国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制定合乎自身发展的国际营销策略,将重心从产品管理转移到顾客开发上。
(三)从ODM到OBM
尽管加工贸易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当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用工荒”危机的出现,中国企业亟需实现自身的升级和转型。一些企业努力追赶国际先进企业,对进口的先进技术积极消化吸收,已经逐渐从市场进入门槛极低的OEM(原始设备制造)转入ODM(原始设计制造)。然而在自身技术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同时,不能仅满足于维持企业生存,而要以自创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有意识地树立品牌意识,培育自主的全球品牌,完成从ODM向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的转变,向产业链的上游移动。如果中国企业停留在ODM的状态而不改变经营方式,要想获得爆发式增长和大发展就比较困难。成熟的企业必须要具备品牌致胜的战略意识,认识到从ODM到OBM不仅不是无奈的必然,更是迎接挑战、获得新生的积极选择。
四、结束语
中国很多企业常常有这样的想法,通过低价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以打开销路,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随着规模的扩大,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然而,在现实的国际市场中,总有竞争者以不可思议的低价冲击着市场,而顾客却仍不断抱怨价格偏高。此外,这还可能会引起贸易对象国设置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国产品。事实上,国际市场的资源配置并未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依旧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所以,制定合适的国际营销策略,就能正确地引导顾客对产品的认知,有针对性地将产品带到支付意愿最高的目标消费群中。这样,中国企业不仅能够在国际市场游刃有余,还会获得顾客予给予的货币、信任、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从而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卿.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浅析[J].企业技
术开发, 2006(5).
[2]李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产业经济
研究,2010 (4).
[3]杜宇萌.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
向[J].致富时代,2010(7).
[4]陈涛. 从智能手机浅谈中国的产业链升级[J].中国商界,
2010(9).
[5]郭淡泊.促进落地生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
展方向[J].中国统计,2007(3).
[6]姚战琪,程蛟,夏杰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攀升全球产业
链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1).
[7]王元颖.开放型经济下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N].上
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