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关于大海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大海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大海的诗句

第1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大数据 博士生 科研 信息 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1博士生面临大数据与大数据技术

1.1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就是一种不能依靠传统IT技术和工具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管理和服务等集合。通过对其的研究,发现其具有4大特点,第一是具有大量的Volume ,并且由原来的TB级迅速飞升为PB以及EB级。通过IDC 的“数字宇宙”可知,它预测全球的数据使用量将会在2020年前迅速飞升,达35.2ZB。第二是特点是Variety,是指数据的种类多种多样。这是因为数据的来源众多,渠道不具有单一性,此外,随着软件的发展升级,数据处理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格式也随之丰富起来,改变了以前的数据模式。第三,Velocity,是指稻莸牟生和更新。在大数据中这是其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全球而言,数据的翻一番的时间大致为一年半,遵循着摩尔定律。第四是Value,即指数据的价值含量,在大量的数据中,具有价值的数据只是少数部分,因此,高效运用数据的前提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1.2大数据技术

从定义上讲,大数据技术是就是从海量的数据中,迅速地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简单地说,大数据技术帮助解决了数据丰富但知识不足这一尴尬,究其实质是通过眼睛看到的数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获得其隐藏的信息,提取潜在的价值。因而大数据是公认的最具“市场”前景的技术之一,这一新兴领域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是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例如在政府的角度来说,有利于达到高效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对于学校而言,有益于绩效管理更加高效正确,有益于绩效评估,资源的合理分配应用等都是在数据的基础之上来做出决定。对于博士来说,为其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整体环境。

1.3博士生面临大数据与大数据技术

对于大数据的研究,在此之前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数据的精确度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数据采集、记录和存储等都受到技术的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海量数据的分析研究,使得研究成果不够准确。因此,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从采集到分析都只选择一小部分数据,在大量的数据面前,这一小部分数据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具有主观色彩。随着各行各业数据的使用增多,数据的量越来越大,但是人们的能力有限,因此,统计学发明了抽样法,即用一部分数据作为代表,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总结出整体的特点,同时统计学的目标也成为用最少的数据得出最重要的信息。长此一来,我们形成了一种习惯:也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数据的采集量。然而往往具有较大价值的信息都藏于大量的数据中,而这种精简则会使得那些细节被排除在外。

2海量大数据信息对农学生物类博士生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影响

2.1大数据时代的科研方法变革及其必然性

所谓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理论方法,并将其作为指导实际的基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处理也需要一种新型高效的技术作为支撑条件,不断的完善传统的方式,推陈出新。为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提供一个新型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大数据”是相对以往小型、局部性数据而言的,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工作时,研究方法体现为三大方面的转变。(1)改变了以往抽样研究的方法,不论是四研究整体还是某一个特殊的点,都需使用其所有的数据。(2)由于有更多的数据,我们可以接受更多混杂、更多数据上的不精确。(3)在分析数据时不再一味追求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而是将事物之间的关系研究放在了重要位置。在这个时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该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大数据具有规模大、分布式、异构、不准确、不一致等特性,因而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当前些技术和系统无法有效管理支持大数据运行,于是海量数据的出现催生了一种新的科研模式,在爆炸的数据中,博士生等科学研发人员的工作成为了与数据打交道,在其中挖掘信息,发现新智慧,甚至无需直接接触需研究的对象。Jim Gray博士是著名的专家,曾获得图灵奖。他对古今科研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人类科研的3种范式,即实验、理论和计算。今天,数据量不断攀升,这3种范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在一些领域已经被淘汰,因此,迫切需求第四种的出现,以便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此,Jim Gray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研究方法,被称为“第四范式”,科研活动将受到数据的影响,数据密集将成为科研的一种新特点,新方向,是在实验、理论结合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研范式。从实际上来说,计算机科学是对前两种范式的补充和优化,而数据密集型范式则是一种全新的处理大数据的方法,不仅仅是前三张范式的优化,表1是对四种范式进行的比较。

2.2第四范式的特征

涉及到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关于其知识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点,为用户提供知识理论和数据信息方面的服务,换句话说,不但要涉及到知识理论方面的服务,而且要提供数据服务,使用户能够更容易更清晰地理解最终的知识结果,能够重复该结果产生的实验过程,并重复利用该数据,提高科学研究效率。二是对溯源信息进行管理,提供从数据到知识的整个过程服务。数据溯源信息指在整个工作流程执行中数据的输入和处理历史。科学研究信息的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和知识是单个的静态的,而科学研究第四范式需要新的服务模式,即能够提供从数据到知识转变的整个过程信息,这是一个动态的服务过程。许多的科研人才其中不乏博士学位研究生,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的过程和结论都需要体现第四范式的特点。

3大数据时代对农学生物类博士生科研过程的信息新式供给

3.1大数据环境下农学生物类博士生的科研信息需求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具有密集型特点的科学性数据在大数据中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密集型数据较一般大数据相比,除具有基本特征外,在管理和分析数据上有更极致的追求,一定会使科学研究人员增加对进程中的专业化、深层化、定制化、协同化以及集成化的信息的需求量。第一,科研对象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虚构化,会使许多的科学研究人员其中包含农学生物类专业的博士生,具有对提高数字互性的管理信息能力的需要;第二,科研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下有很强的知识性,会使许多科学研究人员具有大规模数据同步寻觅分析的需要;第三,科研沟通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会使许多的科学研究人员其中同样包含农学生物类专业的博士生,具有共同分享多种学科配合和科研数据集汇的资源信息的需要。

3.2信息供给模式演进与科研过程演进

英国科学与技术设施研究理事会(STFC)提出了数字科研环境下的科研模型 ,把科研工作分析成一N不断连的工作流,整个过程以分析趋势、产生思路、组织并设计项目、进行项目申请、实际性研究实验、收集并组织数据、宏观分析数据、并交流成果、保护研究成果为主线,细致地描绘了适用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流的初步形态。科研工作以信息为着眼点,不断研究分析信息的过程。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很多事物都在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知识形态、科学技术创新方式以及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中的知识处理及交流机制都是如此,无一例外。这些变化同时又推动着知识创造模式的改变,以及科研工作流中关键性知识瓶颈出现深刻的变化,进而促进着新兴知识服务机制的产生。

服务的主体、客体、方法及内容是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主体是信息服务行动的执行者,也就是信息的服务人员,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行之有效的办法,供应信息服务产品来实现客户要求。服务客体是对信息服务有需要的人,与常见的图书馆读者不一样,分为群体和个体两种需求类型,会发出需要信息的信号并接受使用信息。服务方法指的是信息服务中使用的策略,它是为帮助信息服务人员做成进行信息服务的行动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手段。像旧时的信息服务里的查询文献、拟定专题、确定主题和新时代信息服务里的信息的搜集、汇集、个性化定制、咨询参考等皆是信息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是最终的信息服务产品,是信息服务人员最后交给信息服务需求者的确定下来的成果,或者是某种能够感受到的信息服务,由此它既可能是真实的物品,也可能是虚拟的产品,像报告、刊物、数据库一类的或是像学科导航与文献检索一类的信息服务。

4大数据的信息供给的未来趋势

数据密集型环境下,图书馆的知识咨询服务必须进行创新,利用新技术进行服务模式的演进,新的服务模式包括云服务模式、智慧感知模式和导航模式;在思维方式方面,大数据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向着多样性、开放性、生长性、整体性、平等性和相关性发展,根本上属于多元性思维;在认知角度方面,大数据环境改变了人类的一些常规认知,主要体现在人类眼界的改变,从局限的世界向无限的大数据方向进击,进而满足认知的平等;在信息技术方面,传统的数据寻求方式已经落后于大数据时代,在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和可视化等地方都存在弊端。这时任何领域都急切需要着大数据的帮助,更多的人选择了以数据为依据的分析代替以专家为信条的分析方式。而从服务创新的角度来讲,应注意数据创新、用户行为分析及知识网络的关联等方面的问题。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改革项目资助,编号yjg142023。

参考文献

[1] 张斌,马费成.大数据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创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6):28-33.

[2] 王元卓,贾岩涛,刘大伟,靳小龙,程学旗.基于开放网络知识的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2):456-474.

[3] 贺威,刘伟榕.大数据时代的科研革新[J].未来与发展,2014(2):2-5.

第2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我终于来了,海口湾!今夜,我轻轻地向你奔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你的面前,感受着你的宽广,感受着你温柔的碧波,就像是感受着梦寐已久的恋人的怀抱。

漫步在你的岸边,柔和的月色洒满大地,微风从海的那边轻柔地拂来,携带着醉人的花香。

满天的星星点缀着夜空,在这样温柔的夜,一排排的浪花从远方赶来,轻吻着礁石,诉说着他们甜蜜的爱恋。

海口湾啊!我多想一直这样沉醉在你的怀抱中,永不醒来。

2

漫步在十里长的银滩,一路上,我心情欢畅。让我想起海子吟唱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多么美好和让人向往的诗句啊!

世纪大桥彩灯璀璨,流光溢彩。犹如一条巨龙飞腾于海面上,述说着海口的繁华。豪华的游艇,安静地停泊在港湾;平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大厦,闪烁的彩灯,把海口妆扮得就如一位艳丽的美人。

这就是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海岛发生的巨变,就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成就。

在茫茫的大海里,渔火点点,指明灯在指引着渔夫们归来。

一排排挺立的椰子树、迎着海风,在台风登陆之时,它们像卫士一样抵抗台风,守卫着海口这一片热土。

行人,来来往往,伴着爱人在海边悠闲地漫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一个人在漫步,脚步轻轻,一边生怕惊动他们,一边我的心里却感受着初秋的凉意。

3

海口湾的夜晚,是多情的,浪漫的!

在每一段休闲场地,都有一群群穿着时髦的妇女,在一首首动感的歌曲中,翩翩起舞。

有的在《映山红》、《东方红》、《走进新时代》怀旧的歌曲中跳起了民族舞,让人回到了那个艰难而美好的岁月;有的在印度的歌曲中跳起了印度舞,仿佛让人走进了他国风情。

露天下的舞会,我想,这是城市里妇女们最爱的精神盛宴了。在露天舞会还没有传到这里之时,她们大部分也许在家里看电视、洗衣服,或者擦地板之类的家务活,其中一些在会所里、夜总会里、酒吧里疯狂。

当露天舞会渐渐传入,她们提前把家务做完,三三两两地赶着去参加舞会,有时一个人跳跳自由舞,有时男女搭配一起跳。舞会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舞会中认识更多的人,这让她们的心灵像鲜花一样尽情地绽放。

每个夜晚,她们准时地到达约定地点,一群人在歌声中展开她们优雅的舞姿。在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也许这是她们心灵得到最好的释放了。

她们涌入这个时代的潮流,抒写大都市妇女思想的解放……

4

海口湾的夜晚,是诗情的,画意的!

我还在银滩上漫步,露天舞会的人们早已散去,城市的灯光早已熄灭,也许整个城市已进入梦乡了。剩下的仅有银白色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几颗星星在天边闪烁,海水轻轻拍打着礁石,它们发出优美的声音,像是爱人吟唱的迷娘曲。

在这温柔美好的夜,也许海口湾也已进入梦乡了。

睡着的海口湾,多么恬静,又是多么安详,像是一位睡着了的仙女。那点点的浪花,是她梦里甜美的微笑;那缕缕的清香,是她呼出的气息。

面向着苍茫寂静的大海,面向着安然在睡梦中的海口湾,我轻轻地作别,再见了,海口湾!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5

海口湾,一个都市休闲的缩影。

第3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案导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14-01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学案导学”更加强调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转变到研究学生学情现状及学法引领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特别在当今课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导学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教师认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用语文导学案提升教学课堂质量呢?

一、利用导学案的“问题导引”,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新颖而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及探究。如在教学《狼》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一片狼藉、豺狼虎豹、官虎吏狼、狼虫虎豹、狼吞虎咽……)之后的设计版块中有师生归纳:这些成语全含贬义。这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狼历来是狡诈、凶狠、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从古自今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狼也都是狡猾、凶狠、贪婪的形象。最后出示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说的是哪部作品?引出《聊斋志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出示课题);再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创设问题导引的:“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并纷纷进行了展示:有的同学说喜欢牡丹花,因为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有一种尊贵典雅的气质;有的同学说喜欢梅花,因为梅花有着坚强品质,让人敬佩……“有没有喜欢荷花的,能不能说说喜欢的理由”。由此引出作者笔下的荷花。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

二、利用导学案的“合作探究”,体验探究问题的快乐

作为学生,高效学习必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学习的高效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充分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学生的探究,从旧知识中引入探究出新知来。

如在《观沧海》的学案中,在课堂探究导学中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分别描绘出大海怎样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表现了大海充满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上景色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壮气势。)(2)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如在《渔家傲・秋思》课堂探究中,设计了这样的合作探究问题:(1)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致?从哪句词体现出来的?(2)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本词的上阕以“异”字统领全文,词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3)下阕则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结合语句体会词人当时的情感。

三、利用导学案的“归纳总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平时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有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每个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测验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比较注意“归纳总结”的版块,有学生学过知识的链接和铺垫,也有与教材紧密相连的内容链接,由点到面的设计探究性问题等,更多的是从能力立意上,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如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己亥杂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名句而广为流传。从这两句诗中你会联想到什么?在教学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秋思》,我就设计了:王维曾经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边塞的壮美景色,而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状态,这句词是什么?在设计导学案时,我通过对比的变式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注重联系比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导学案的“达标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4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社团文化艺术节之——母爱无疆

二、活动背景: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是孟郊的诗句,表达了儿女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颂了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涛骇浪,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浅唱低吟……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提起你手中的笔,在母亲节,为亲爱的母亲写点什么或做点什么吧。让我们来叙写成长,来描画我们心中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女性,关注我们伟大的母亲。

三、活动内容:

1、主题征文:关于成长,关于母爱

(1)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故事

(2)妈妈的故事

(3)我与妈妈的故事

2、“为妈妈许愿”校园公益活动

四、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注女性,重温成长过程,感恩伟大母爱。让文学氛围重新回到校园,让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用心灵关怀。

五、主办: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团体联合会

承办:启梦文学社

六、活动日期:

七、活动安排

前期准备:

4月16—19日确定活动方案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安排,联系其他院校争取对整个瑶湖院校进行活动;

4月20—25日联系征文活动的评委老师;寻求活动经费的支持,

4月25—27日着手宣传工作

中期工作:

4月29日—5月6日动员各系参与本次征文比赛,号召各系同学踊跃参加。

5月6日—5月10日在校园内进行宣传,由启梦文学社制作宣传板及宣传海报。

5月11日举办“为妈妈许个愿”校园公益活动,加大活动影响力。

5月12日—5月13日整理活动收集的愿望,在社团博客群上如果可能的话联系广播站进行部分广播。

5月14日—5月30日收集各院各系征文稿件

6月1日—6月10日文学社组织初评,评委老师终审来稿,评出优秀文章

后期工作:

6月11日公布征文结果

6月13日优秀文章整理成册,只要参与征文活动的班级即可免费获得一份。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等奖若干

颁发相应的证书及奖品

九、人员安排:

活动策划:杨艳

宣传海报:彭平平等宣传部人员

现场协调:熊伟超以及纪检部人员

十、经费预算:

征文奖品:70元

其他费用(工本费、许愿瓶、纸张等):8元

第5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社团文化艺术节之——母爱无疆

二、活动背景: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是孟郊的诗句,表达了我们作为儿女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颂了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大家赋予它太多的诠释,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涛骇浪,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浅唱低吟……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提起你手中的笔,在母亲节,为亲爱的母亲写点什么或做点什么吧。让我们来叙写成长,来描画我们心中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女性,关注我们伟大的母亲。

三、活动内容:

1、主题征文:关于成长,关于母爱

(1)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故事

(2)妈妈的故事

(3)我与妈妈的故事

2、“为妈妈许愿”校园公益活动

四、活动目的:

通过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注女性,重温成长过程,感恩伟大母爱。让文学氛围重新回到校园,让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用心灵关怀。

关于大学母亲节活动策划方案二一、活动背景

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它总是依靠的屏障,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愿天下的母亲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母爱一缕缕浓浓的芳馨。让我们在这芬芳的五月,说出自己的爱,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活动目的

四月份过去,五月份将至。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母亲节。由于现在的儿女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家的次数也很少,交流自然也很少。(特别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在这样一个向母亲表达爱的节日,通过我们这次活动,希望可以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心中对母亲的爱。

三、活动主题

爱在心头口难开,大声说出心中的爱

四、活动时间

5月10号(一整天)

五、活动地点

巨人广场、校医院门外、教室

六、活动内容

(一 )“感恩母亲节”卡片展

1、做好展板装饰

2、5月10日上午9点——11点请过往同学在准备好的200张彩色卡纸上写下自己对母亲的祝福或想说的话。

3、由同学们亲手贴在展板上

(二)爱的承诺

1、该活动在巨人广场举行,时间下午3点——5点

2、拟一份“爱的承诺书”,向在巨人广场的小朋友派发,如果签了“爱的承诺书”承诺给母亲洗脚的小朋友,将会得到一支康乃馨送给母亲表达自己的爱。

(三)亲情连线

1、挂出横幅,鼓励大家在这一天给妈妈打电话

2、打了电话的同学或将要打电话的同学在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留纪念

3、活动在巨人广场举行

(四)观看电影

1、选好相符题材的电影,在大阶梯教室播放

2、由各学院派代表观看,并写感想

3、该活动从晚上七点开始

七、活动建议

1、5月1日将策划交给外联部,联系商家

2、5月4日将策划书交给宣调部,5月9日将海报及横幅挂出

3、5月8日前,准备好相关材料,道具,联系好场地

八、资金预算

1、彩色卡纸200张,展板装饰 小计:50元

2、宣传费用(三条横幅,一条校外,两条活动现场,六张宣传海报)横幅50×3=150元,海报10元

第6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古诗词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多媒体运用于古诗词教学,将为古诗词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作者介绍、情境创设、诗词诵读、课堂背诵、吟唱诗词等方面的应用做一些粗浅的尝试。

关键词:多媒体;古诗词;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91

今天,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还在走“作者介绍――齐读两遍――解释一遍――齐读结束――要求背诵”的单调路子,重记忆轻朗读,重背诵轻品味,形式单调,教者无方,学者无味,优秀的古诗词往往被教学得“面目可憎”,费时低效。如何才能摆脱古诗词机械、低效的教学状况呢?在古诗词中,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会给古诗词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给力作者介绍:变陌生为熟悉

现有教材中对诗人词家往往限于文字的介绍,了了数语,简单而枯燥乏味,一些虽配有插图,但这些往往只是诗词内容的“图解”。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作者介绍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古诗词作品的教学来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让学生和诗人深层对话,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帮助学生走入文本的一条线索、一张“门票”。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可以使作者的介绍更加全面、配以诗人词家的画像更能凸显其精神风貌,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作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如:在教学《春望》用幻灯片以文体框出示(如下图),并从网上下载杜甫像的图片,作为插图,当页幻灯片标题用艺术字打出“走近杜甫”。这样,学生不仅从文字资料上更加全面地了解杜甫,而且通过图片杜甫像也对杜甫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达到观其貌、识其人、读其文、解其心。白居易诗云:“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与诗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感同身受,这样对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风格 “沉郁顿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运用多媒体给力情境创设:变抽象为形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以情志为本,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优秀的古诗词独特魅力就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诗歌教学尤其需要创设情境。在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情境,将诗词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一幅幅可作用于视觉的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可以帮助学生理好的理解诗意,对诗词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幻灯片的背景始终是一幅夜色中悬挂一轮圆月的图画。又如学习曹操《观沧海》一诗,教师用幻灯片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无数巨浪被高高卷起,波澜壮阔的大海的图画,这样学生对本诗描绘的意境有了感性的理解: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三、运用多媒给力朗读教学:变单调为丰富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诗词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兴趣,激发学生情入境。而使用多媒体朗读名家朗诵的配乐录音,其发音标准,节奏准确,意境生动,既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又能使诗词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让学生“临其境,闻其声,睹其貌,见其行”。在朗读中,可利用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来助教学一臂之力。通过软件中“歌词秀/编辑歌词”来编辑朗读文本(把课文当作歌词来编辑);使用其“桌面歌词功能”来辅助我们朗读教学,实现文字与朗读声音的同步,让学生感受名家朗诵的魅力。再者在学生朗读训练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的朗读配乐,让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如:在指名学生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为表现这首词思想感情放纵奔流,同时又透出对于人生悲欢离合而产生的淡淡忧郁的特点,可选配二胡曲《良宵》,乐曲与词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强朗读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给力课堂背诵:变呆板为灵活

背诵古诗词是古诗词教与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九年级学生掌握、记忆的古诗文为80余篇,如果篇篇死记硬背,也不是不能做到,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件苦累的差事。常见做法是教师留下一些时间,学生自行背诵,这样费时费力,学生也没有新鲜感。如果利用在多媒体就可以使课堂背诵变得灵活多样而且提高效率。例如,在课堂上,训练学生背诵杜甫的《春望》,笔者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提示法的背诵训练,达到大部分学生当堂背诵的效果。用PowerPoint设计,并依次展示(如下四幅幻灯片),每幅幻灯片都让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可唤醒、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当堂背诵。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背诵教学,既能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除此之外,多媒体在诗词积累方面也优势显明。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课后练要求学生找出一些与“酒”有关的诗句,并摘抄下来。如利用“百度搜索”,可输入含‘酒’的诗句”就能很快可搜索到“借问酒家何处有”(杜牧《清明》)“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十多句关于“酒”的诗句资料,进行积累。这比查阅书籍更为高效、全面。

五、运用多媒体给力诗词新唱:变被动为主动

“古人唱歌兼唱歌”,古代诗词是有音乐性和图画性统一,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写景抒情,不只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唱古诗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用今人古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有许多人为古诗词谱曲。至今也有许多诗词传为古诗谱的曲子,如《诗经》中的《关雎》、王维《阳关三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等,今人都谱过曲。弘一法师(李叔同)那首最有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用的就是一支外国民歌的曲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学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笔者在上课开始时,先用媒体软件“暴风影音”,播放从百度视频下载的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短片,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利用“千千静听”桌面歌词功能教唱这首词。让学生在唱歌中记忆,在歌声中领悟,在领悟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在快乐的歌唱中学习体悟了这首词,也背下了这首词。这样,多媒体整合应用的“唱诗课”,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情地投入,在歌唱中感受学习快乐。

第7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种怎样如同神启的领悟和证明。

不断迁徙的命运

1911年,毕肖普八个月大的时候,父亲突然病故。毕肖普的母亲深爱她的父亲,面对这个打击,这个本来就有逃避倾向的女人悲伤过度,无法解脱,精神上陷入绝望。五年后她仍然没有脱掉丧服,而且在一个夜里拿着利刀悄悄走近女儿的床边。这年毕肖普的母亲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毕肖普终其一生没有再见过母亲。她成了事实上无父无母的孤儿。

这就是毕肖普人生的起点。这就是她“不幸的童年”。从开始,毕肖普就面对丧失和孤独,面对困惑和痛苦。从一开始,毕肖普就面对不断迁徙的命运。起初她与外祖父母和姨母生活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六岁时被祖父母接回美国麻省伍斯特市,七岁时又因她的哮喘无法适应伍斯特湿冷的气候,再次移居波士顿,和另一个姨母生活在一起。这似乎预示着她的一生都将在迁徙和奔波中度过。而我们似乎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她童年的经历得出结论说,她之所以写作诗歌是为了抚平心灵的创伤,她之所以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断旅行是为了逃离童年的灾难。

必须承认这结论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成分。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对我们的人生影响都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童年是刻在我们手心的掌纹和打在我们脚底的烙印。毕肖普也不例外。她的《六节诗》中有房子,历书,壁炉茶壶,祖母,孩子(没有父母)。有眼泪,反复出现的眼泪。

九月的雨落在房子上。

黯淡的光线中老祖母

和孩子同坐在

厨房小巧的火炉边

她们读着历书上的笑话

有说有笑掩饰泪水

“该喝茶了”,而孩子

正痴望着茶壶浑浊的眼泪

如屋顶上滂沱的雨水

在乌黑滚烫的火炉上疯狂起舞

孩子用炭笔画了一栋歪歪扭扭的房子

和一条凌乱的走廊。然后

又添上一个小人儿一排纽扣

好似一串眼泪他骄傲地拿给祖母看。

这是毕肖普一辈子也无法从心底里擦去的眼泪。这个从小失爱的孩子注定了长大以后一天也不能没有爱,注定了要将自己的生放逐在寻爱之旅上。

但是我对毕肖普的诗歌读得越多,我就越认识到这个结论虽然并非错误,但却流于狭隘和肤浅。我感受到从她的诗歌里照射出来的光芒,像“一条河能携带旦反射后就封闭进水中的所有景象”,像“用我们婴儿的目光向外眺望,眺望”,像《早餐的奇迹》:

我的面包我的寓所

是奇迹为我打造的,

历经岁月,砖石是昆虫,鸟群,以及河流打造的。

童年的阴影固然浓重,童年的缺陷固然不可弥补,但毕肖普的心灵生来如此纯真和开阔,拥有热爱地理和生物的天性,天分中对生活和世界的细节都有独具一格的观察力和使之超越平凡的想像力。正如她自己坦言:“尽管我拥有不幸的童年’这份奖品,它哀伤得几乎可以收进教科书,但不要以为我沉溺其中。”确实,她的天才不允许她沉溺,她必定要超越自己的童年,进入她倘佯一生的和海洋一样浩瀚和星空一样辽阔的世界里。

像岛屿一样孤独的诗歌

我阅读了毕肖普的传记,我了解了她迁徙和旅行过的河流和城市,我知道了她爱过的和爱过她的人的名字,但是读过以后我感觉这些八卦的轶事是无趣的,并不能帮助我更加深入毕肖普的内心。我宁愿遍遍反复朗读她的诗歌。在她的诗歌里我才能读到她的爱在哪里,她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毕肖普对朋友说过,如果她是个男孩。一定会去做一名海员。她居住过的美国城市,纽约,基韦斯特,华盛顿,西雅图,旧金山,波士顿,几乎全都是临海的城市。除了美国和巴西,她曾六度和她不同时期的同赴欧洲旅行,所到之处都是临海的国家。她留下过足迹的摩洛哥,海地,古巴,墨西哥,秘鲁,也都毗邻海洋。我相信就是出于同样的偏爱,她的诗歌中出现最多的意象是岛屿,海水和海湾。

她在人生后期回忆起到处都是火山的阿鲁巴岛的旅行,于是以《鲁宾孙漂流记》里的克鲁索为主人公写下了《克鲁索在英格兰》:报上说,一座新的火山已经喷发,而上星期我又读到有一艘船看见一座岛屿正在诞生他们给它起了名字。但我可怜的旧岛屿的名字,仍未被重新发现,未被重新命名。从来没有一本书将它写对过。那岛屿闻到了山羊和鸟粪。山羊是白的,海鸥也如此,两个都太驯服,或者它们认为我也是一只山羊了,或是一只海鸥。现在我住这儿,另一座岛屿上,和哪一座都不像,但有谁区别得出来?我的血液里充满了岛屿,我的头脑养育了它们。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那些岛屿漂浮在毕肖普的血液里。1929年,毕肖普18岁,她和就读的胡桃山女子中学的两个同学租了一艘帆船,从普利茅斯出发,在海上漂了三天以后抵达缅因州的约克港,休息天后又顺着原路返回。1973年,毕肖普63岁,离她离世只余五年,她搬进了波士顿刘易斯码头的一座公寓,

直住到生命的最后天。这里让她最满意的是,从公寓的窗子和阳台可以眺望整个海港。她甚至有自己的航海日志,上面记载着她的窗外过往船只的名字、国籍船型、时间和桅杆的根数。毕肖普的血液就是海水。毕肖普的诗歌从海港到海港,从岛屿到岛屿,“漂浮在咸腥味的水里”,与生俱来是像海洋一样飘荡,像岛屿样孤独的诗歌。

她的诗歌就是她的宗教

从小失去父母,终生未婚,这使毕肖普偏爱细小的、迟钝的

脆弱的、温顺的生物。生物在她的诗歌中就和地理一样重要。在《克鲁索在英格兰》里,她写到树蜗牛。带着一只深紫色的薄薄的壳,爬过所有的事物

她写到她抓到而又“放走了”的《鱼》:挂在我的船边。一半露出水面,我的鱼钩。紧紧系住它的嘴角。它不反抗。它已完全不反抗。它沉甸甸地挂着,重重地咕哝,拍打着船板,显得随和而庄重。而最让我心弦颤抖的是那只在月光下呈现的《麇鹿》。起初我们看到的只是一辆“穿越黄昏向西旅行”的巴士。我们看到和七个亲戚告别的孤独的旅行者,农场和狗,香豌豆,夜晚。我 们路过沼泽、铁桥港口,进入树林。我们听到在巴士的后面什么地方,祖父祖母的声音。那是“在永恒中毫不间断地响着的”祖父祖母低声交谈的声音。那是关于死亡疾病分娩酗酒,生命的声音。那是毕肖普脑海里从没间断过的来自逝去的寒冷童年和想要拥有却从未拥有的平凡人生的声音。但是这时候麇鹿出现了。一只糜鹿从难以渗透的树林冒出来了并站在那里,赫然耸现,确切地说,是在路中间。没长角,却高耸,巍峨得就像一座教堂朴素得如同一栋房屋(或者,安全得像一栋房屋)。一个男人的声音向我们断言“完全不会伤人”

麇鹿这种虽然拥有庞大形体然而性情温顺的动物出现在毕肖普的诗歌里,就像诗歌出现在毕肖普的起步之初就被缺陷和丧失界定的人生里。如果没有诗歌,我不知道毕肖普要怎样对付她的毫无安全感的人生。尽管未婚她身边从来不能缺少情侣,当她孤身一人时,她就毫无节制地酗酒,事实上她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酒徒。但是好在她发现了诗歌,诗歌发现了她。对孤儿的毕肖普来说,她的诗歌质朴,本真,就是她的房屋,是她为自己建造的归宿和家园,对无神论者的毕肖普来说,她的诗歌将自然存在的事物谦逊地展现,反而昭示出它们内部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引力。她的诗歌就是她的宗教。旅行对她的人生来说有着和诗歌同等的重要性。反过来她的诗歌可以说植根于她的旅行。

1971年,毕肖普60岁,和一生中最后个情侣,30出头的艾丽丝确立了关系。两人一同前往秘鲁的马丘比丘旅行。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印加帝国的古都。随后两人又来到厄瓜多尔的科隆群岛。这里林木茂盛,礁石嶙岣,相对古老的印加文明,毕肖普显然对这座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到过的群岛喜爱得多。这正是我们在本文开头读到的摘自《地图》的诗句中展现的毕肖普的偏好和倾向。(这首诗被毕肖普放在她每一本诗集的首页。)她对历史缺乏兴趣,能够占据她心灵的是地理,是她的敏锐的视力和更敏锐的观察力所能见到的景色和风物,是可以触摸和感觉的现时的生命。

第8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词义修辞格应用 个案研究 得体性

英语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是英语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音韵修辞格(phonological rhetorical devices )、词义修辞格(semantic rhetorical devices)、句法修辞格(syntactical rhetorical devices)三种,其作用在于研究英语如何运用修辞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词义修辞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它作为一种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反语、拟人、矛盾修饰法、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对于增强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至关重要,本文借助对几种常见修辞格的个案研究,探讨词义修辞格在英语中的应用。

一、比喻(Analogy)

比喻即打比方,它的作用在于“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在英语中,比喻通常分为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讽喻(allegory)、转喻(metonymy)等种类。

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来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喻词有like,as,as if,as though等。以夏洛蒂•勃朗特的名著《简•爱》(Jane Eyre)为例。原文中写道:“Wicked and cruel boy!”I said.“You are like a murderer―you are like a slave-driver―you are like the Roman emperors!”译文是:“你简直像个杀人凶犯……你像是个监工头……你就像那些罗马暴君!”这是主人公简•爱童年时期被表哥约翰欺负以后所说的一段话。显而易见,其中应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

二、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personification)主要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以《简爱》为例。原文中有这样一句:Then her soul sat on her lips, and language flowed,from what source I can not tell.(随后她似乎心融,说话流畅)原文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海伦的心灵比作人类,并赋予它人类的特征和能力。译文保留了原文的修辞手法,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反语(enantiosis)

反语指用相反意义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作文方式。如在指责过失、错误时,用赞同过失的说法,而在表扬时,则用近乎责难的说法。这种手法可用来进行讽刺,但多数情况是用来表达一种善意的幽默或俏皮,故意说出与本意相反的话。

关于反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著名的反语问答。据说,当时美国著名舞者邓肯调笑萧伯纳说:“Sir,given I am in combination with you, and that we have a child who has both my looks and your wisdom and ability. It should be crackerjack.”相貌平平的爱尔兰戏剧家立刻回击道:“In case the child only has my looks but your wisdom and ability,that would be crack-brained(发疯的)”萧伯纳所说的恰恰来自邓肯前面的表述。因此,通过反语的效果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幽默智慧。

四、双关(pun)

双关(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词义根本不同的同音记号或近音词来构成;语义双关是利用一词多用的特点构成的。

关于语意相关,《阳光下的罪恶》中有一段的例证:

In 1922 when the great cult of the Seaside for Holidays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and the coast of Devon and Cornwall was no longer thought “too hot in the summer”,Arthur Angmering found his vast in-convenient late Georgian house unsaleable,but he got a good price for the odd bit of property acquired by the seafaring Captain Roger. (时光流转,转眼间到了一九二二年。此时,到海边度假的风气开始盛行起来,人们再也不认为德文郡和康沃尔沿岸的“夏日酷热难当”了。罗杰船长的一位后人亚瑟•安梅林终于发现他那所建于乔治王朝后期的豪宅相当难以脱手―――因为那房子实在太不方便了―――倒是那位热爱大海的罗杰船长留下的未被看好的房子,被他卖了个好价钱。)

五、矛盾修饰法(Oxymoron)

矛盾修辞法是一种压缩了的似是而非的隽语,又被称作“逆说法”。通过联合两个相反的相矛盾的或不相容的事物而形成。

比如,No light,but only darkness visible.(没有亮光,只有黑暗,黑得肉眼都可以看见)此例为诗人密尔顿的诗句。他运用了两个意思相反的词darkness (黑暗)和visible(看得见的)来说明受难者在黑暗中倍受这无光之火的煎熬和折磨,表达他失明之后在黑暗中奋斗,时而义愤、时而痛苦不堪的强烈感情。

六、夸张(Hyperbole)

夸张(hyperbole)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这种手法为了强调而故意夸大事实,是一种艺术手法。A single slip brings eternal regret(一失足成千古恨),就用了夸张手法,虽然言过其实,却让人过目不忘。

《简爱》中有这样的几句原文:Well,he is not a ghost;yet every nerve I have is unstrung:for a moment I am beyond my own mastery.译文:他不是鬼;可是我每一根神经都不安起来;原文中,“every nerve I have is unstrung”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直译为“每一根神经都不安起来,符合中国用语的习惯。

七、仿拟(Parody)

英语“parody”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是一种模仿以往诗歌风格的诗体。希腊词根由par- (“beside”or“subsidiary”)和ody(“song”)构成,意为“嘲讽之歌”,指仿照熟知语言材料,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篇,使语言讽刺嘲弄,幽默诙谐。

英文中也有不少仿拟改法的例子。例如Charles Darwin曾经说过:Only the fittest survive(适者生存)。百年之后,Intel总裁在经历商场风云,写出经典之作Only the paranoids survive(《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自然界与商界的规则不谋而合,仿拟手法应用妙到毫巅,读来自然心领神会。

八、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

移就是指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英汉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按照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的解释,即:“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例如,a sleepless night(昏昏欲睡的夜晚)。

《阳光下的罪恶》中有这样一句话,“Don’t worry, son, we will show them a few tricks.” She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 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别担心,孩子,我们将给他们看些把戏,”我们等候开庭的时候,她搂着我的肩膀,低声对我说,叫我不要担心。

Reassuring属于描写人的表述词语移来描写人体的一部分,说明某种行为动作,使之带上人的情感。它巧妙地运用这种修饰手法增强语言描述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论说的力度。

总之,语言的表现力、表达的得体性很大程度依赖修辞体系中丰富的修辞手段。谙熟词义修辞格,了解修辞运用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分析语言表现技巧,提高准确、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月荣,李玉杰.阳光下的罪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9篇:关于大海的诗句范文

河床每天感受着河水的重量,可它是被水覆盖的,河床一直蒙受着水的恩惠,它怎么能泄露河流的秘密?河里的鱼知道河水的质量,鱼的体质依赖于河流的水质,可是你知道鱼儿是多么忍辱负重的生灵,更何况鱼类生性沉默寡言,而且孤僻,它情愿吐出无用的水泡,却一直拒绝与河边的人们交谈。

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亲爱的,我永远也不会对你讲/河水为什么这么缓慢地流淌。”这是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迦的诗句。这是一个热爱河流的诗人卖关子的说法,其实谁又能知道河水流得如此缓慢,是出于疲惫还是出于焦虑,是顺从的姿态还是反抗的预兆,是因为河水昏昏欲睡还是因为河水运筹帷幄?

岸是河流的桎梏。岸对河流的霸权使它不屑于了解或洞悉河流的内心,岸对农田、运输码头、餐厅、房地产业、散步者表示了亲近和友好,对河流却铁面无情。很明显这是河与岸的核心关系。岸以为它是河流的管辖者和统治者,但河流并不这么想。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都发现河流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即使是清澈如镜的水,也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大脑器官。河流的力量难以估计,它在夏季与秋季会适时地爆发一场革命,湮没傲慢的不可一世的河岸。这时候河与岸的关系发生了倒置,由于这种倒置关系,一切都乱套了。居住在河边的人们人心惶惶,他们使用一切可能使用的建筑材料来抵挡河水的登门造访。不怪他们慌张失态,他们习惯了做水的客人,从来没有欢迎河水来登堂做客的准备。河边的居民们在夏季带着仓皇之色谈论着水患,说洪水在一夜大雨之后夺门而入,哪些人家的家具已经浮在水中了,哪些街道上的汽车像船一样,在水中抛锚了。他们埋怨洪水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没有意识到与水共眠或许该是他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河水与人的关系被人确立,河水并没有发表意见,许多人便产生了种种误会。其实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河流的行为是可以解释的,试想想,你如果经常去一个地方寻找欢乐,那么这地方的主人必将回访。回访是一种礼仪。水的性格和清贫决定了它所携带的礼物:水,仍然是水。

河流在洪水季节中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然后洪水季节过去了。河边的居民们发现深秋的河流水位很高,雨水的大量注入使河水显示出新鲜和清澈的外貌,秋天的河流与岸边的树木作反向运动,树木在秋风中枯黄了,落叶了,而河流显得容光焕发、朝气蓬勃。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大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热情足以让你感到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篇演讲;那是河流对这个世界的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我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的信仰比水更坚定,没有人比水更幸运。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淳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不打造十字架,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于是河流就去了。河流奔向大海的时候一路高唱水的国歌,是三个字的国歌,听上去响亮而虔诚:去海洋,去海洋!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谁能有锋利如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词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往往处于城市或者边缘。有一个被地方志规定的名字却不为人熟悉,人们对于它的描述因袭了粗犷的不拘小节的传统:河,河边,河对岸。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房屋、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

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一个孩子如何判断一条河是否快乐并不难,他听它的声音,看它的流水,但是我从未听见河水奔流的波涛声,河水大多时候是静默的。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那不是一条河在欢迎一条船,恰好相反,在孩子的猜测中,河水在说,快点走开,快点走开!在孩子的目光中,河水的流动比他对学习的态度更加懒惰更加消极,它怀有敌意,它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儿,我不管!孩子发现每天清晨石埠前都有漂浮的垃圾,河水没有把旧的垃圾送到下游去,却把新的垃圾推向河边的居民,河水在说,是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我不管!在我的记忆中河流的秘密曾经是不合道德的秘密。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就像天空一样,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事实上河流的心灵永远比你所能描述的丰富得多,深沉得多,就像我母亲所描述的同一条河流,也就是我们家后窗能看见的河流。那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河水结了冰,我母亲急于赶到河对岸的工厂去,她赶时间,就冒失地把冰河当了渡桥。我母亲说她在冰上走了没几步就后悔了,冰层很脆很薄,她听见脚下发出的危险的碎冰声,她畏缩了,可是退回去更危险,于是我母亲一边祈求着河水一边向河对岸走。你猜怎么着,她顺利地过了河!对于我来说这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我问我母亲她当时是怎么祈求河水的,她笑着说,能怎么祈求?我求河水,让我过去,让我过去,河水就让我过去了!

如果你在冬天来到南方,见到过南方冬天的河流,你会相信我母亲的故事吗?你也会像我一样,对此心怀疑窦。但是关于河流的故事也许偏偏与人的自以为是在较量,这个故事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请想一想,对于同一条河流,我母亲作了多么神奇多么瑰丽的描述!

河水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水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水最大的秘密。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以忘记我老家一带流传的关于水鬼的故事,我一直相信那些湿漉漉的浑身发亮的水鬼掌握了河水的秘密,原因简单极了,那些溺死的不幸者最终与河水交换了灵魂。他们看见了河水的心灵,这就是水鬼们可以自由出入于水中不会再次被溺的原因,他们拿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够打开河流的秘密之门。

可是在传说之外我们从来没有与水鬼们邂逅相遇过,不管是在深夜的河岸边,还是在沿河航行的船上。水鬼如果是人类的使者,那他们一定背叛了人类,忠实于水了,他们不再上岸是为了保持河流的秘密。水鬼已经被水同化,如今他们一定潜伏在河流深处,高昂着绿色的不屈的头颅,为他们的祖国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岸上的人们啊,你们去征服月球,去征服太空吧,但是请记住,水是不可征服的!

(选自《河流的秘密》)

解读

对于所有的人,“河流是一个秘密”。

作者在努力探究这其中的秘密:河床与水、河水与鱼、河流与岸,还有,河流漫溢成洪水的姿态获得的尊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