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械制图;备课;中职学校;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一个桥梁,它是工程界交流信息的共同语言,主要培养学生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机械制图老师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充分准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能熟练运用机械制图通用技术语言的工人。
一、认真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认真、充分备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实践表明,教师的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开公开课时,教学效果通常都会比平时好,原因并不是公开课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而是教师备课比平时认真,并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的心血。
教师的备课过程其实是把本身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每个老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也都或高或低的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可能教好课的前提。如果只具备这些可能的前提,不去认真备课,就不可能形成某一知识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可能使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直观教学
任何直观的东西都比抽象的东西容易理解,直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时直观性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会借助于实物、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这样学生原来不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的认识就变得形象、具体,容易理解。这些直观教具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以教室的墙面为投影体系,书本、粉笔等作为投影物体,试着摆出各种与投影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感知投影面体系,再观察、想象投影后的形状。引导学生“由图想物”和“由物画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但是应该注意,过多地使用直观教具,学生会依赖这些教具,就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这是《机械制图》教师必须注意的。
三、归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认真揣摩知识中的规律并科学归纳,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线、面的投影规律,可归纳为:平行线投影是一长两短三条线,垂直线投影是一点两直线,一般位置直线投影是三条斜线;平行面投影是一面两直线,垂直面投影是一线两平面,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是三个面。通过这些总结,线、面的投影规律便一目了然。再比如螺纹画法,可总结为:螺纹画法两种线,用手摸着来分辨,摸得着时粗实线,摸不着时细实线。这些方法和特点的归纳,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一些繁琐的知识点。另外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启发学生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精讲勤练
教师在讲课时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三言两语就能点到问题的实质,击中要害。不要绕了很远,把简单问题弄得很繁琐,学生反而觉得概念模糊。要具有这种本领,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很好地提炼所讲授的内容,尽量归纳总结出一些简明易记的口诀。最好让学生参与归纳,理解后记忆效果更好。每个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决定了他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强弱。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是读图、画图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艺术
1.脱离教案,保证讲授从容自如,连贯流畅
没有学生喜欢照本宣科的老师。在讲授时对教案很熟悉,脱离教案,才能使讲授过程连贯流畅,才能做到口语表达简洁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语音清晰明快。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既应有设计、编写教案的能力又要有离开教案讲课的能力。要做到离开教案讲授,首先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离开教案也能把课讲好(但是,信心来自于充分的准备,只有课前认真备课,充分熟练所授内容,才会有信心脱离教案),另外,在上课前还要记住本次课讲授的顺序、基本概念以及重点、难点、作图方法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这样讲起课来才有底气,也就可以基本上脱离教案了。
2.注重板书、演示作图的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板书时应尽量做到节次分明、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演示绘图过程,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在绘制图形时,在黑板上的布置位置要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便于学生观察作图过程。在作图过程中最好使用彩色粉笔按照作图步骤有层次地画出,边讲边画,这样不仅有利于讲清图中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作图科学、严谨的作风。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问,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相互解答、纠正、补充,教师加以启发指导,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得到正确答案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
六、结束语
对于《机械制图》的教学,教师要尽量做得规范一点、细一点,即使这样会花费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一旦喜欢听你的课,按照你的指导、要求去认真进行练习,这对本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老师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动手能力都会有很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文等.机械制图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摘要: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如果运用不恰当。可能会走入误区。本文从多媒体使用.CAD与制图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对《机械制图》教学雷注重的几个融合作出了分析。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是职业教育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读图和制图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把一个具体的机械零件绘制成平面图形,再把一个平面图形想象成立体的机械零件,这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难的。高职学生源大都是高中筛选后的较差生源,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生源数的下降,乡镇一级的高级中学也加入到职业教育竞争的行列中,生源的质量逐步下降,这门课程大学生学起来都有点难度,对于职校生来说就更不容易了。目前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在《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尝试,普遍的做法是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到了多媒体课堂,将CAD与《机械制图》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教学质量改进很有帮助,但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过程中应注意几个结合。
1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者在分析组合体视图时,要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模型,还可以让学生按三视图尺寸用橡皮泥、萝、土豆块等自制模型,师生共同分析组合部分的相对位置、组合方式。但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由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引导学生的思维,甚至可以进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研究哪儿需要有线条,哪儿无线条?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2 《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
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过Ⅸ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Ⅸ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相结合
关键词: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探讨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学质量将影响正确理解零件的设计意图和按零件图加工出符合技术要求零件的能力,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如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机械制图》课的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和应用能力,是每一名《机械制图》课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在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教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要想上好课,须先做好老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学科.各专业互相渗透的趋势日渐增强。特别是机械专业各科,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互相牵制。《机械制图》课在其中更是与其它课程在知识理论上互相穿插连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深造诣教师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时刻关注科学的最新发展,不断吸取本专业新信息,学习新技术,以来充实提高自己,防止知识老化。
对于《机械制图》教师,则要求既要懂得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又要懂得《机械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机械专业的各学科理论知识,还应及时掌握新国标,并能实际画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完整.准确地备教案;才能熟悉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来看教材;才能对于教材的前提下,做到每准备一份教案,都先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和问题,然后一个个地检查回答每个问题,直到最后没有发现任何遗漏,得到圆满的结果,从而备出既合理而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备课工作中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讲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同时要突出重点内容,突破难点部分。要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做出结论的授课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提出问题自然明确,联系生产实际和富有启发性;分析问题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做出结论要简明准确,便于记忆。例如在“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应根据“使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和步骤”这一教学重点和目的,抓住“读图方法”这一主线,按“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图方法和步骤及读图方法的具体应用”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讲清看图方法: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指明这无疑是重点;指出难点:分析图框,说明每一封闭的线框都表示一个独立的表面;点明关键:不同组合形式的视图的特点,再举出应用示例讲解读图方法的具体应用。
三、提炼讲课内容,拓宽授课方法,力求简明准确,便于记忆
鉴于机械制图课知识的系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归纳法、类比法及逆向思维分析形体,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思维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深化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组合体投影的教学中,我选用组合体的组成形式为思维线索,将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几何体,分析他们是采用叠加、截线还是两者兼用的综合形式组合的,它们的连接方法是相贴、相切还是相交、若是相贴,要分清是否平直;若是相切,则切点何在;若是相交,其交点、交线又有何特性。由此归纳出将复杂性体分解成简单形体乃至点、线、面来投影作图或读图的思维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类比法,分析该组合体的各组成基本体、组成面、线、点有何异同,对形体结构有何影响,从而分清结构要素的主次功用。
在运用平行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知识解决读图问题时,我向学生介绍逆向思维法,即在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出局部的形体结构,画出轴侧草图,再用轴测图对照试图分析机构要素,以求真正读懂图样。这样做,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也促使思维方法达到了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精讲多练和直观教学
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空间想象,主要是依靠实体零件的空间形体投影规律。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完成从实体零件到图例,使用直观教学法,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实体零件,然后再从观察中得出空间形体投影规律。还可选择一些类似的模型,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慢慢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也可以从教学的某些结论出发,先讲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再以实体零件的形式加以验证。
备课过程中,对本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要得出什么结论;以及怎样结合讲解,什么时候演示,怎么演示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懂等等,教师都应该经过周密的考虑。注重精讲,就是要讲得少,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明。若做到此点,就要求备课时要很好的提炼所讲内容,注意归纳总结一些简明易记的结论。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活动。如在用形体分析法读图时,根据一个图框一般是零件上一个面的投影的道理,把零件的视图分解为几个图框,利用投影关系对应找出每一图框的其余投影,抓出形状特征视图看懂各部分的形状,这也就是分析过程。然后再结合位置特征视图,把各部分组合起来,想象出该零件的形状,这就是综合的过程。
五、合理的选择习题,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保证足够的课外作业外,还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课内练习。课内练习的习题必须精心挑选,尽量与讲课的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题目要有针对性,使之有利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教材的要点,有利于讨论解题思路和分析常见的错误等。题目还要有思考性,使之有利于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那些一看就懂思考性差作图量大的习题则不宜选用。还可把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显示的需要。这不仅可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机械制图》课作为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要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及时吸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知识,具有编写教案又能离开教案讲授的本领,课堂上才能讲授连贯流畅、从容自如;才能做到表达标准简洁、清晰明快;才能讲授清楚每次课的重点、难点、基本概念、看图与绘图的方法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 王春生.浅谈空间想象力的培养[J]现代科技开发,2000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自主的课堂,突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案教学法的中心思想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自控、组织等能力的培养。而学案式分组教学法,就是在学案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分组的形式实施教学活动以及进行全面客观的活性评价。
二、课题提出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自主自控能力不足。而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内容较抽象,绘图过程较复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自主自控能力,很多问题在分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便迎刃而解。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机械制图科目上显得尤为不适用。
另外中职学生普遍优点是思维活跃、动手和组织能力强、集体意识强、易接受正向激励。因此传统的终端考试评价制度也无法真实完整地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综合素质。
基于以上对学生特点的分析以及机械制图学科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笔者提出并尝试实施了“基于‘活性评价’的学案分组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得到智力、能力、意志、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并得到完整全面的评价结果。
三、课题研究
(一)学案教学法
学案是指教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量身”编制的自主学习方案。它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学案上所承载的内容主要是“学什么”“怎样学”,其实质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使静态的学习过程动态化,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教学实际就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方法一般是上课前教师先将设计打印好的“学案”发给学生,然后学生结合课本按照学案上的学习目标、问题探究、学法指导、重难点突破、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等环节,掌握知识、巩固所得。其操作内容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师点评、师生总结”。“导学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知识为载体,明确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标;
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
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师生人格平等,自尊自爱,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展示个性特点;
④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如课堂提问、习题设置等思维训练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梯度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⑤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教育即生活,有不可重复的智慧生成和不可重复的情感体验。
笔者编制的机械制图的学案分为五个部分: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过程、评估小结、作业预习。其中“学习过程”是课堂主要阶段,具体分为“复习旧知、自学互助、师生总结、例题精讲、固化练习”五个步骤。学生根据学案上提示的知识要点和步骤在分工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处于 “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
(二)“分组式”学案教学法
所谓“分组式”学案教学法,就是将传统的以个人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改为将几个学生组合为一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学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分工合作学习的自主合作型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学生的机械制图教学时,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传统的个人自学方式会造成“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结果。分组式学案教学法可以创设团结有趣的课堂氛围,提高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通过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互相督促以及组别之间的竞争,既实现知识技能的累积,同时也促进学生情商、团队精神的发展。
分组方法一般是根据班额大小,分成4―6组,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分组,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能力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叠加型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课题中采用“小组式”学案教学法,教师提醒各小组内首先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例如组织能力好的同学负责组织、分工、监督,动手能力较好的同学负责堆砌模型分析叠加的位置关系,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负责绘制主视图,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则可在其余几位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俯视图、左视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检查三视图并讨论总结出叠加型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三)活性评价的目的及内容
机械制图这门课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观察、分析、想象、动手、态度,以及小组合作中的团结协作、组织能力等。学习效果不仅应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还应考虑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过程中能力的提高。而传统的笔记、月测、考试的综合评价方法单一片面,未能体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和进步。因此我们针对机械制图的“分组式”学案教学提出使用“活性评价”的方法并进行了尝试。
“活性评价”是指用动态的质量观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活”在不仅看学习结果更要看学习过程,“活”在注重了学生的差异发展,“活”在将发展的眼光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活”在尊重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上。
这门课我们制定了两张活性评价表:“小组学习过程活性评价”环节目标管理评价表和“学生学习过程活性评价”环节目标管理评价表,分别对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两方面进行评价。小组评价表一个星期总结一次,根据积分排名评选出优秀小组;学生个人评价表一个月总结一次,根据积分排名评选出优秀学生。每月及学期末对优秀小组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课题实施步骤
以下以机械制图中“叠加型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为例阐述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小组分配,进入角色
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械类班级一般人数在40-60人左右,人数较多,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较适宜的分组方式是6人/组,分为8-10组左右。
在该教学模式实施初期,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进行平衡分组和角色设定,明确组员的任务及职责。实施中后期可在教师统筹下由学生自主分组。
(二)情景设计,下达任务
上课前先通过启发性、趣味性问题或情境类设计,告诉学生本节课各组需完成的任务以及最终的奖惩情况。让学生清楚这节课的目标,激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分发学案,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按小组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步骤为:
1.复习知识,完成练习
2.自学互助
① 按学案提示制作模型,小组合作画出相应的三视图;
② 学习课本相应章节知识,小组讨论:结合实际操作归纳总结知识要点;
③ 小组竞赛与互查,展示成果。
3.点评、归纳
教对学习小组完成的任务成果进行点评打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归纳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进行总结。
4.例题精讲
教师针对共同总结出来的重点知识,通过例题进行论证。
5.强化练习,促进能力提升
理解知识点后,学生需动手亲自论证,固化知识。这一步骤由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学情选择练习题自主完成练习后,小组共同探究,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四)评估小结
学习完成后,教师分别对“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小组学习过程活性评价”环节目标管理评价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前是否做好准备(20分)、小组发言是否踊跃(20分)、小组是否遵守课堂纪律(20分)、小组合作是否和谐(20分)、小组课堂练习完成情况(20分),评分由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完成。按得分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优(90分)、B良(80分)、C及格(70分)、D不及格(
“学生学习过程活性评价”环节目标管理评价表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前准备工作(10分)、认真听讲(20分)、积极发言(20分)、遵守课堂纪律(20分)、认真做笔记(10分)、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20分),评分由学生个人、小组组长、教师共同完成。按得分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优(90分)、B良(70分)、C及格(60分)、D不及格(
(五)作业预习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习题和兴趣作业(兴趣题由学案给定)。提示下一步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课后预习。
一、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把《机械制图》与《AutoCAD》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分别由两位老师独立讲授。其中《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程技术语言,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甚至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能力,因此大多安排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课程注重讲授制图原理和方法,教师运用图纸、模型、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教具,学生再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达到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以及识读、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教学目的,只局限于手工绘图技能的训练,极少涉及计算机绘图。《AutoCAD》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命令的运用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结合理论进行上机实践操作,从而增强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和技巧, 进而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奠定基础。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内容完全割裂开来,学生经过两门课程的学习,还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把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既增加了学习难度,又增加了学习课时,学习效果也不好。
科技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传统的手工计算、手工绘图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制图学科中引入计算机绘图, 从而辅助机械制图, 提高绘图效率。把《机械制图》和《AutoCAD》整合起来,利用Auto
CAD 软件强大的二维绘图功能代替手工绘图,而且比手工绘图更加精确;利用它快捷的三维造型功能、可视的三维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力。《机械制图》和《AutoCAD》课程整合起来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改革措施
机械制图是理论基础、AutoCAD 是工具和手段。 《机械制图》和《AutoCAD》整合,利用 AutoCAD 软件强大、快捷的实体造型功能以及可视的三维平台,从实体模型入手,帮助学生完成视图的形成与绘制,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目的。
通过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及两门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在实践教学中探究一种将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一) 课程体系改革。机械制图的教学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要走“职业型”、“实用型”的路子。机械制图课时的压缩是必然趋势,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来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以满足技术制图、机械设计、读图的“必需、够用”为原则。删减图学理论,降低画法几何容量;降低尺规绘图的图面要求,加强徒手绘图的能力;减少大作业次数、可以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发展,人们意识到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掌握CAD绘图技能就像掌握电脑打字一样重要,因此,必须把计算机绘图基础和技能列为制图课基本内容之一,且加以强化。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操作者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本专业服务。
鉴于此,要重新整合《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内容,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二)制作精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采用动态的、形象直观的、能够启发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一些案例。挑选一些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的实例,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是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世界大学城”公共平台把《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相关内容如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表格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程说课、资源库、方法库、原理库、训练库、作业布置、在线测试等资源均传上网,已成为在校学生的网上助学系统,成为教师的教学辅助系统,对其他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辐射作用。
MOOC进入中国后,影响到中国的基础教育,引发全民学习方式的变革。要积极参与引入MOOC模式,有了慕课,随时都是学习的好时候。
因此,网络资源建设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空间的拓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将《机械制图测绘》与《Auto
CAD》结合,利用一周时间进行零部件测绘,先手工绘制草图,再结合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 CAD绘制整套图纸。同时, 将计算机绘图运用到机械制图及其相关课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五)开设相关教学选修课。为了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同学掌握更多制造前沿的信息,可以开设UG、Pro/E等机械制造应用软件选修课,也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辅导班的形式普及与行业有关的专业软件的使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能力,为学生增加一技之长,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改革考核形式。把能力考核放在首位,是对传统考核办法的根本变革。长期以来,机械制图课考试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出诸如填空、选择、判断、简答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试卷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机械制图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并举的综合考核形式。考核办法应全面反映学生的这些能力,为此,改革传统的考核办法,制订较为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及指标体系,除了通过笔试、口试、作业、考查外,还要采用现场上机操作,现场实物测绘,现场读图,测绘答辩等考核方法,力争做到客观、准确、全而评价学生的读图和画图的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非常紧密,缺乏专业知识是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缺乏专业意识,那么不仅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也学得很辛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展专业意识教育,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保证《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当教师在讲解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相关知识时,如果学生遇到的一些需要绘制的机器零件是他们没有见过的,或者学生对这些专业机器零件没有感性的认识,就很难理解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削减。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一些工厂参观,或者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工厂的设备及生产等情况,并了解各种机器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从而明确自己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感性知识越来越丰富,还能弥补学生在直观课堂教学中普遍面临的想象力不足的问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自身的专业意识,逐渐降低学习难度,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机械制图》的任课教师通常会运用大量的挂图或模型为学生讲解,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是三年制的,总学时有限,因此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每一章节的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案,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难点、突出重点,对于每一堂课都要选择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对于平面投影和立体投影中截交线、相贯线等内容的讲解,如果教师只运用模型为学生比划、演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消化,收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基于既有的挂图和模型教学,选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自制图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空间立体效果,降低学生学习相应知识点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将复杂的投影关系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合理安排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练习时间,不仅要保证学生的制图质量,还要强调学生制图的速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总结技巧,把一些规律性的、普遍性的制图技巧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制图效率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3有效实施动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内容也相当抽象,教学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仅仅改革教学方法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有效实施动画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虽然动画教学能够使《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和优化,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但对授课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练使用CAD软件,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当然,《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动画制作难度并不大,只要教师重视使用源文件,就能即时修改动画,适应不同的教学场合。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中,教师只需要把分解和组合某一个组合体的形体的过程设计为不同的模型,就能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组合体。比如,在剖切剖视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更换三维模型,就能够得到各种机器零件的剖切动画。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开拓高职学生的空间思维,还能增强动画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非常严格,因此,教师在教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应培养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样,教师不仅要在授课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制作出好的教学动画,同时,还要对学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教会学生举一反三,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提供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4结束语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 探讨
《机械制图》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综合性较强,主要是培养学生识图、制图及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然而,这门课程内容繁多、知识抽象,学生反映很难学,尤其是立体思维的建立和立体与平面图形相互之间的转换。究其原因,首先是课程抽象,要实现物——图——物之间形象思维的过程;其次是课程的实践性强,而学生又缺少实践知识和感性认识。因此,要使学生尽快适应该课程的学习,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思维能力及动手实践的意识,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法,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倾向,是一种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制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对制图产生一种新奇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带一些实物零件和图纸,让他们直观感受营造制图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技术工人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读图和绘图的能力,给学生讲清楚本课程的特点、内容、要求及目的等等,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学,有奥秘可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幽默的言语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得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在强化直观形象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备课充分,丰富教案
课堂授课是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主要环节。为了丰富内容和活跃课堂,教师应备课充分,全面完善教案。备课就是在领会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同时,把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问题,并具体形象化。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如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点、线、面的投影,机件表达方法等,一定要把抽象理论的内容简化为几个步骤,一个一个分解。如在讲零件图的时候,把零件图的内容分解为:①什么是零件图,有什么作用?把基本的概念讲明白;②零件图包括什么?视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和标题栏;③零件图有那些要求?④如何表达零件图?这又可以分解为怎么选择视图、如何进行合理的标注、书写技术要求、如何正确写标题栏等内容,等等。在课后再用练习来达到强化的目的。这样就把内容分解为几个部分,并连贯起来,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条理清晰。这些都需要在备课和准备教案的时候就要充分地考虑,在课堂上再配合适当的方法,这样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虽然教师努力地讲解、引导,学生能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但是非常有限,对于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零部件,学生很难想象出来。这时候通过一些实物模型或示教板等辅助手段,不仅有较强的表现力,还能调节课堂的气氛。此外,还可以应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等,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突出,对于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来表达,以增强教学效果。如视图的投影规律、视图表达、剖视、尺寸标注等内容若借助多媒体,就能直观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些三维画图软件,如UG、Proe等,这些软件的实体造型能力很强,教师通过演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可以观察事物的不同形状和结构,得到不同的视图表达特征,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课堂任务为驱动,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若干个任务之中,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线索,力求以任务为驱动,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式一般为提出任务 ——分析、探索任务——学习知识 ——效果评价、检查总结。例如,在学习画组合体视图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画轴承座的组合体为一个任务,再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分析:①轴承座的类型及组成;②组合体各部分的位置关系;③怎样选择主视图;④画各视图时长、宽、高方向基准如何选择;⑤组合体绘图的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因此一个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如底座、筋板、轴承、支撑板等部件,在画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三视图一起画等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通过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最后是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评价。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提升和发展。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一个相当独立的项目。项目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信息采集、实施及最终结果的评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指导与答疑。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项目教学法是引入机械零部件的实例,对零部件进行测绘与绘制,设置的项目应包含若干子项目,能涵盖学生所学的知识。如,在齿轮轴的测绘项目中: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对零件收集资料;②通过教师的指导,仔细研究选定的零件,参照相关零件图,思考应该如何表达,应该包含那些内容,怎样选择视图表达才是最佳最合理的方案;③通过对实物的测量,画出零件的草图并进行尺寸的标注;④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确定绘图的依据,并了解技术要求。以及它的实际意义;⑤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绘制完整的零件图样,再进行相互之间的评比,交流。
通过具体项目的练习,观察身边的实物,能够避免教学的抽象、问题的空洞,使得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促进对制图知识的理解,提高对零件形状、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加强课后练习
《机械制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培养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绘图能力,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如要通过读图、绘图、切制模型或是实践活动等加深对物体结构特征的理解。学生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读图和绘图的能力。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动手练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与绘图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瑞华、楚焱芳. “任务·项目”模式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24(1):55-57.
[2] 林琳. 任务驱动教改模式在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实现[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1):48-51.
关键词:多媒体 机械制图课 教学 管理 应用 时效性
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措施
笔者所在学校各班级配备的电子白板及中控台、投影仪、音响及功放等,再加上驱动软件的费用,每个教室装备的多媒体设备价值都在几万元左右。而且,每个设备都有固定的使用寿命,就投影仪灯管而言,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每小时折合价值约3元左右。个别教室甚至会出现教学事故,两三个月就会报废一只灯管,价值几千元。
一般情况下,多媒体配套使用的设备对开机、关机的先后顺序有严格限制。投影仪开启灯管预热需要几分钟时间,关闭同样需要冷却几分钟。投影仪灯管报废的客观原因是灯管质量有问题,主观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好奇,有的站桌子上去调整悬挂着的投影仪,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按要求操作,瞬间反复开关投影仪,或在下课时瞬间断开总电源。在上课时,教师用笔记本电脑,通过中控台上的针式接头数据线和USB线与投影仪和电子白板连接,如果针式接头数据线经常被反复插拔,力度不当时,会出现某一根针柱折断而报废。有的中控台上粉笔末、灰尘较多,会造成USB数据线接口失灵。有的教师用电子笔点击电子白板的力度过大,而且过于频繁,甚至有个别学生用硬物敲击电子白板,造成电子白板的灵敏度下降。
鉴于上述原因,学校有必要加大多媒体设备使用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要用质地轻而结实透明的材质做成固定框,把投影仪隔离并且加锁,防止非相关人员随意调整投影仪。同样,需要将中控台和电子白板加锁。
二是要从制度上加大惩罚措施的执行力度,还要保持中控台卫生干净、整洁,并要配备专业人员讲解多媒体设备使用知识。
三是要严禁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看电影,钥匙要由专人保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要记录在案。
四是要定期对多媒体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召开多媒体使用情况交流会,对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用的实效性
技工学校的车、铣、刨、磨、钳等各个工种都开设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技工人才,必须掌握绘图与读图的基本技能。
1.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
(1)作图速度快,可反复演练,精确度高,省时省力。在平面图形绘制中,曲线与曲线光滑连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过去使用尺规在黑板上画图,误差大而且连接不光滑,作图速度慢,重新画图费时费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反复播放教学课件,既加深学生理解,又掌握了作图方法。我们可以用AutoCAD2008绘图软件很快地反复绘制出圆弧的内切或外切连线,作图精度高而且连线光滑。在习题册中“吊钩”的绘图作业,一是需要有绘图板、丁字尺等专业工具的制图教室,二是需要集中一天的辅导时间才能完成,因为吊钩轮廓是由十几条不同圆弧内切或外切光滑连线组成,这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办法完成。但通过AutoCAD2008绘图软件,教师就可以在教室的投影仪大屏幕上展现出整个绘图过程,不仅起到了集中辅导的作用,而且克服了必须使用专业制图教室的局限。
(2)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授课质量与效率。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是画图与读图,概念、名词解释等文字性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以把制成的电子教案展现出来,重点讲解概念等文字内容,没有必要在黑板上书写,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利用多余时间重点演示画图过程,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演练机会。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机械制图是一门要求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科,尤其在画复杂组合体三视图或结构复杂的装配图时更能体现出来。因此,如果没有教具、没有零件模型,很难完成画图教学。教师用AutoCAD制作的三维图课件,就可以直观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也可以用Flas展示零件装配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教学,浪费昂贵资源。有的教师无论所讲内容性质是否适应多媒体教学,一律像放电影一样,盲目地利用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展示电子教案,整个课堂不写一个粉笔字。对此,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2)课件展示内容过多,主次不分。有的PPT课件制作粗糙,幻灯片过多,切换太快,学生难以在短时间掌握要领,难以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应充分备课,提高教学水平。
(3)依赖网络,闭门造车,有的教师不能创新,不能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应加强听课制度,树立榜样,奖罚分明,倡导务实精神。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激趣 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是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它是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纽带,在课程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进行了不懈探索与实践。因此,如何上好《机械制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课程介绍,激发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课程对于新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课程。课程形式、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都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文化课程。为了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新鲜感学习《机械制图》,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1介绍中国制图的发展历史。如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等著作,说明智慧的先人早就结合实际归纳了大量图样,为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这是古人对制图认识的最好阐释和完美体现。
1.2介绍国外制图的画法标准。1799年,法国学者蒙日发表《画法几何》著作,自此图样中的图形开始严格按照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绘制,统一了绘图方法和标准,为社会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3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及作用。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并了解其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今后在生产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理论的热情。
1.4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机加工车间。通过设身处地的学习和交流,学生对竞赛和生产有直观的感性认识,知道机械加工是离不开图纸的,并参观一些竞赛及产品零件,从直观上提高对学好《机械制图》课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想象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空间想象力较强的课程。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差的问题,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不局限于教案、黑板、粉笔,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直观教学。
2.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运用语言描绘、实物操作、模型展览等手段,帮助学生看清零部件的外形或简单的内部结构,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2为了让学生更快地建立空间概念,理解图形与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其图形和实物均可真实反映,学生感受到精彩的画面和实物的具体形状,能增加感性认识。如采用AUTOCAD软件,通过投影仪把点线面位置确定、组合体应用、剖视图绘制、尺寸标注等在教室中的大屏上进行现场“直播”;还可以把投影变化、相贯线、截交线等投影问题制成三维动画,在屏幕上演示,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投影的变化过程、三视图的形成过程,降低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3每画一个图,就要给学生一次观摩的机会。画的次数越多,学生观摩的次数也越多,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巩固制图的理论知识,掌握识图、绘图的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总结识图、绘图的规律,提高识图能力。
3.启发教学,开拓学生思维
《机械制图》是一门思维开发性较强的课程。启发式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3.1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细加工,做到对理论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并要根据教材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
3.2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置“悬念”,激趣。例如,在讲解零件组合体的三视图时,首先,可根据给定的实体轴测图设置问题,如该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分析方法、三视图的遵循法则。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于思维灵敏的学生,应及时肯定;对于“标新立异”的发问与回答,不论正确与否均应予以鼓励,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3.3采取小组讨论、比赛的方式,从多方位、多角度补画不同的视图,让学生相互判别正确性、说明原因。可见,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不能随意,而应紧紧围绕讲授内容的要点、难点,针对学生易产生片面认识、模糊认识的地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沿着教师指引的轨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而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精讲多练,提高绘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