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关于立夏的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立夏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 科学化 企业管理 档案

一、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档案不但要记录历史,还要服务现实,企业档案已出现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借助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档案信息的网络检索或浏览。当前进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企业档案工作备受冷落,大多只是实现了简单的档案信息目录网上检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远没有实现真正的档案信息化,只有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认识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走出困境,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企业档案机构地位低下。企业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重视支持不够: 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机构与人员被大幅裁减,档案保管基础设施及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档案机构往往成为被首先、重点清理的对象。档案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档案人员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中地位下降,严重挫伤了档案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致使大量管理人才的流失,而且也制约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企业档案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许多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新出现的电子文件,采取回避措施,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却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固守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导致电子文件、档案没有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当。

企业档案信息缺乏系统管理。伴随着大规模是企业重组和企业合并,由于一些档案材料分散保管于各部门,零散地分布在机构成员手中,无法相互借鉴,没有一个机构来集中统一的管理本业的档案,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失误增多。在有的企业中由于管理不严,导致档案材料被盗,如果企业档案部门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企业“记忆”面临着丢失的危险,就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和事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研究也兴起一股热潮,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运用知识。知识管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综合企业内部和的各种信息、知识,并加以识别、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利用企业所蕴含的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管理经营管理模式下,增强企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不再受到资金和自然资源的限制,知识资源对于当今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管理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知识管理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知识管理是对企业产生的知识进行管理通过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共享,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管理将为企业创新增添动力,要使每个员工都能接触并有效地运用企业的知识,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找到最需要的知识,企业经主要依靠知识来赢得竞争的优势,最终实现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

企业档案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档案是企业活动的忠实记录,企业的隐性知识占据了企业知识资源的主体,企业档案忠实的记载了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情况,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企业档案就认识、经验教训的总结,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显性知识;企业档案有助于实现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通过信息交流、传递实现的。有知识为人们所运用,所掌握,知识才有价值。信息交流、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和书面,书面交流是以文件、档案等形式进行知识的使用和交流。知识应用范围扩大,价值实现也扩大了企业档案帮助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时候的过程、内容、结果,是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档案可以提供寻找相关领域专家的线索,企业档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教材,当企业组织结构庞大、员工人数众多时,知识管理系统记录了与企业相关的内容,企业外部知识培训使企业员工能迅速融入本企业,学习并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企业档案反映企业文化,企业档案形成和产生于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各种企业活动过程中,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更是一种管理理念,企业档案不仅具备知识特征,还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已成为许多企业战略行为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方向,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知识产品的生产居于主导地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其对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意义有: 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是知识的积累组织、传递和应用、创新。它可以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企业档案的价值,促使人们重新视定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活动,以促使人们重新考察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档案工作,企业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走出来,通过挖掘企业档案的知识价值,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知识管理要求拓展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职能,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应将档案管理看成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完善和优化馆藏,档案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电子文件的产生和控制过程中,完善和优化馆藏资源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利用档案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重要手段则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手段,文档信息数字化工作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另一主要内容;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提高档案管理技术,对档案管理来说,更依靠上数据,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知识管理要求档案知识实现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企业知识库的构建、知识导航的提供、知识的咨询等手段来实现;知识管理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素质,知识管理要求作档案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档案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人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以此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知识管理背景下构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面对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只有主动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积极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档案知识是典型的显性知识,符合档案知识管理的规律,因此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的要求;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现实的要求,通过大家参与达成共识的知识资源优化处理,解决了过去“按档案方法分类,不切实际”的问题,避免了“知识类档案”还按照信息类档案进行处理的错误方式;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知识管理将以往的档案知识规范化、统一化、创新化。

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目标。管理的思想也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发生了转变,使档案管理有了重大改观。具体目标是使档案知识资源化、信息化,按信息管理方式分类保存,以供搜索和查询,按知识资源结构进行管理,即归类沉淀,对将来的知识型文档,设计、设立标准模板;实现知识资源支持领导决策,要充分了解分析领导或管理决策的事项及过程,设计、设立订阅机制,委托专业人员或专家收集知识或信息资料;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学习。构建相应分类的关联知识资源库,配备相关知识的文件类到关联知识库中,设立员工自学考试内容;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工作,要了解分析各项业务、事务工作,内容及过程,按业务、事务过程环节及环节内作业程序;知识资源管理制度化,用制度的形式确定知识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依托网络,用信息来实现,在应用系统中对知识资源分层级设立安全访问权限。

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构建方案包括档案知识资源应用功能系统、资源库委托收集、整理系统、资源库委托收集整理系统、知识资源库管理系统。知识资源管理组织建设方案其组织结构可以设计为知识资源管理团队和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建立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推进和组织建设的要求。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实施步骤要开展进行调查研究,它包括管理制度方面的调查研究、硬件方面的调查研究、技术方面的调查研究、人才方面的调查研究;制定实施目标,明确实施要素,建立保障系统,实施要素是方案的主体部分,需要建立包括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体制。

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条件。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条件,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网络化的前提。技术是档案知识资源管理顺利进行的保证,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是关系着档案知识管理信息能否在网络上的关键。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资金是否充足也是档案知识管理能否顺利进行得关键因素,此人才问题关系到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成败。

因此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统筹协作,共同促进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培岭.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

[2]曹洪斌.体制、制度、方法——企业档案面临挑战,中国档案,2003,9

[3]徐拥军,王宏.论企业档案在企业粗识管理中的作用,.档案学通.2004,3

[4]马海群.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研究,2001

[5]李兆明.业档案工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北京档案,2005,9

[6]刘长欣.浅析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2

第2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一)学生会招新工作体现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的思想每年新生进校时都是学生会工作最繁忙的时候,除了要开展迎新工作之外,还要忙于招新。学生会是一个流动的组织,每一年都有一批毕业生或进入高年级的成员离开组织,这就需要及时为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各部门应根据本部门工作特色,拟定本部门招聘人数和要求,在校园内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笔试、初试、复试等环节进行选拔,以确保组织招到需要的人才。

(二)学生会新成员培训工作体现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的思想刚加入学生会的新生,对学生会的工作比较陌生。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会工作,学生会各部门都会组织相关培训,邀请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对新成员进行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使他们充分了解学生会,明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学生会各部门和成员的考核工作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思想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人们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为了促进学校团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校学生会要对各院(系)学生会进行考核;各院(系)学生会要对各部门进行考核;各部门要对部门成员进行考核。通过层层考核,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管理的领导职能在学生会工作中的体现

(一)指挥各级学生会需要对所属下级各种活动进行组织领导,使下属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顺利实现组织目标。

(二)激励学生会成员在工作中常常遇到挫折和限制,导致他们缺乏信心和希望。作为学生干部,要发挥激励作用,正确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强化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协调学生会各成员个性不同,思想上难免会产生分歧,这就需要学生会干部及时协调处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偏差。当然,有时候学生会各部门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集体利益,也需要学生会干部出来协调,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三、管理的控制职能在学生会工作中的体现

学生会管理中的控制是指学生会干部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切行动。从学生会管理的效果来讲,控制比计划更重要。

(一)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以预防为主,是在活动开展之前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即将开展的活动的影响,看与计划有无偏差,如有则需及时进行纠正,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以监督为主,是指在活动进行中学生会干部深入活动现场,对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质、按量如期完成,避免错误的发生。

第3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关键词〕管理系统;资源配置;学生工作管理;工作成效;整体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 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1)06-0096-03

〔作者简介〕王 舟,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四川 成都 610059;

任振宇,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4。

学校是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有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管理系统中又分为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干部管理系统等。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育人,而学生工作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应用系统论的思想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系统性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导学生工作,使学生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从而提高管理学生工作的成效。

一、系统理论与高校管理的系统特性

(一)系统理论及其特征

“系统”表示“群”或“集合”之意,也表示各种事物有条理、有顺序的在一起。英文中的系统(system)意为部分组成整体,相反就是混乱和无序。通常意义上的“系统”是指由若干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并且在满足了一定条件后能够发挥具体的作用和功能。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了整合性、动态性、适应性、开放性等。(1)

系统功能产生的源泉既来自于组成部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总和,系统功能的形成具有条件性和创造性。首先,只有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齐备,并有效发挥各自职能,系统功能才能产生;其次,系统功能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它是子系统所不具备的,也是其他类型系统所不具备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为特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复合体,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系统之间具有综合性。同时系统也是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可能会在符合了一定的条件之后达到某一个相对静止的稳态,但是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系统势必持续演化。

(二)系统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系统理论是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将适当的资源配置到有需要的地方,而管理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识别适当资源和合理需求,以及如何更高效地配置资源,系统理论为管理难点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任何类型的组织都需要运用系统原理来管理运作,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来统筹具体的工作流程,可见系统理论对于不同的管理类别都具有适用性。

将系统原理运用到学生工作管理中是提高教书育人工作绩效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指导,就是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这些系统原理,将学生工作的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系统构建,保证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系统特性

学生工作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影响和制约,人是最主要的要素,人包括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以及学生等子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的,其管理活动也是以系统形式出现的。根据学生工作管理的对象及其特点,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有如下特点。

1.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集合性与整体性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管理的集合性形成连接各个子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从学校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把握整体优化,使整体目标寓于日常的子系统管理工作之中。整体性是将系统中的诸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高校学生工作子系统的工作侧重点虽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各子系统就以一个综合整体性而存在。学生工作系统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第一,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整体做出反应,而不管外来作用的是其中哪个部分。第二,系统不是子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他们的有机组合。第三,子系统与整体系统关系处理的基本规律应该是,整体系统指导子系统,而子系统以整体系统的有形指令和无形行为为协调原则,促进整体系统持续实现优化。由此可见,围绕学校管理的总目标,在每个学年、学期都应制定出相应的子目标,在子目标下,又制定出相应的子系统目标。不论是子目标还是子系统、子目标,都要服从并服务于总目标,特别是当子目标与总目标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要把子目标、子系统的实现当成是实现总目标重要的一步,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层次性与相关性

学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宏观系统,之下还有各学院的学生工作管理子系统、各系的子系统。党建系统有学校党委系统、学院(分党委)总支系统、支部系统,学生团建系统也是如此。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是由管理系统的基本属性决定的,管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部分是形成系统的必需要素,而管理系统的存在以部分的支持为基础,同时各部分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具体表现为上一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指导下一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而下一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应该服从上一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由于平级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之间会互相影响,因此,需要协调不同类型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间的关系,强化沟通,将资源在党建、就业、招生、心理等各子系统间实现优化配置。

二、管理系统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工作管理亟需整体优化

系统原理要求学生工作管理必须从整体着眼,用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解决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人为地拉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关注学工系统中的某些主体。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很多老师没有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想学生所想,及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心理的真实反映,因此才会出现对学生思想状况把握不准确的情况(2);第二,没有从整体上统筹学生工作,导致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许多高校学生活动几乎天天有,但重复的多、创新的少,应急的多、持续坚持的少,重形式的多、有实质内容的少;第三,没有明确以整体优化为宗旨的学生工作管理目标,目标的制定仍然局限于“上传下达”的僵化模式,老师对学校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因此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

(二)学生工作原则尚未实现科学组合

管理系统视域下的学生工作原则包括了层次性、聚合性、适应性等。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尽管已经划分成为若干个层次成熟的子系统,但是子系统之间却难以做到无缝对接,这跟高校学生工作系统的复杂性(3),以及不同层次的管理幅度、管理权限、管理责任是否有效匹配相关;除了子系统之间的聚合,由于人的需求差异性和成员组合的不恰当,子系统内部主体之间常常也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直接影响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成本久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工作视角的属性定位不清晰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要具备哪些属性,这些属性要求哪些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实现,对这个关键问题无法做到清晰解答是许多学生工作教育者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工作的视角,以及这些视角的属性特征,那么就等同于失去了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判断标准。许多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正是由于对这一点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信息更新不及时、沟通不畅快,疲于应付繁琐的事务,孤立运作、发现问题滞后等问题。

三、管理系统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三重解析

(一)强调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优化

整体性是学生工作系统的核心和基础,系统论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在学生工作管理中,要从整体出发,强调管理的整体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人的方面把握整体优化。一方面,要改变学生管理就是学生工作干部管理学生,学生被老师管的陈旧观念。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中处于管理主体和客体的人,都是系统中的一个要素,都是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主人,是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割裂;另一方面,要把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全体成员。在这个系统中,有时只是个别子系统或个别人的问题,但是他们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管理的共同目标的实现。把握好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就是要面向全体成员,只有全体成员共同发展了,学生工作管理才可能有好的绩效。

从内容上把握整体优化。学生工作管理内容繁多,涉及面较广,如果我们不从整体上把握,就会对学生工作管理在思想上认识不清,工作中就会杂乱无章,想起什么就做什么,没有想起就无所不为;对什么感兴趣就做什么,不感兴趣就不做;什么时候想起就什么时候才做等等,这样的学生工作管理必然是一锅粥。因此,要把握好内容的整体性,就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上级部门及学校对学生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明确学生工作管理应该作的工作。

从目标上把握整体优化。学生工作管理必须要有管理的目标,这样才有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力量。学生工作管理目标的确定总是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原则要根据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以及如何培养来决定。

(二)学生工作原则的科学组合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也是一种组合,要使这种组合合理,从而产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合的层次性。前后衔接有连续性,各系统(包括子目标、子系统)的管理幅度适当,一个辅导员管理的学生太多就会影响管理效果;二是组合的聚合性。(4)组成的成员要有吸引力、凝聚力,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三是组合的适应性。组合要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组合也要随之而变,这对学生工作管理系统设计的柔性提出了要求,有效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各种资源交换的功能,只有保证了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开放性,适应性才能产生。

(三)学生工作视角的属性定位

1.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有序性

要保持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有序性,一是要分清工作的主次、轻重、缓急、先后。做到有条有理、有礼有节,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学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相应的学生工作管理就要围绕这个工作重点来开展工作。二是要分清日常工作和临时工作。日常工作是那些经常要做的工作,还有建立良好学风也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临时性工作是指那些非固定要做的工作,具有阶段性,比如每年的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对于日常工作,学生工作干部要用心抓,对于阶段性工作要抓重点。用日常性工作来推动临时性工作的开展,用临时性工作来促进日常工作。三是建立管理网络,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以及信息及时准确传递。要保证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有序,就要保证信息能够快捷、及时、完整准确的交流,这样不论是对日常工作、临时性工作还是紧急任务,才能稳而不乱,确保系统工作的有效性。

2.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开放性

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强调系统的开放性是基本要求之一。学生的工作管理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打交道,而是教师如何整合可以利用的校内和校外资源来充分满足学生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个出发点直接决定了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不可能是封闭的,系统构成的基本对象不只是学生和教师,而是包括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组织等在内的所有和学生工作管理有关的利益主体,其中教师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起到了中间桥梁的沟通作用。

3.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综合性

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强化系统综合性一是要加强学生工作管理和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教师管理、干部管理等不同系统间的联系,协调统筹系统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学生工作出现了意外情况,其他学校系统能够做出及时的应急反应;二是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只看到某一方面的因素往往导致对学生工作的判断不够到位,从而作出错误的处理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产生心态上的困扰。因此,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组织文化体育活动;不论是评奖评优,还是处理违纪学生;不论是平时的管理活动,还是处置突发性事件,都有不同的目标,同时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要使结果满意,就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评估应用采取各种方案,这样才能使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

〔2〕于东江,王燕,姚远.人本主义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第4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新形式;档案管理;创新服务

一、从服务手段上来革新

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室)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1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1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室)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丰富,利用率高。

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1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进1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湖北省档案局要求2003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全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要求全省各部门、各单位率先向各级档案馆(室)送交现行文件资料,并要求各级档案馆(室)做好现行文件资料的接收工作,搞好现行文件资料的阅览服务。

二、服务领域上的扩展

信息服务的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1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技术的,人们从事的科学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1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转贴于

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的工作实体。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信息,帮助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情报,任何1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1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1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三、学校档案服务创新的主要任务

面对高校档案部门“生存”的现状,既不能依靠“上帝”的仁爱,也不能坐等学校的“恩赐”,必须用改革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

(一)进一步强化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服务创新中的基础地位,把档案收好、管好、用好。用是根本,管是手段,收是基础。因此,立馆之基在于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服务之基更在于档案资源建设。正因为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服务创新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也就决定了要进一步深化档案资源建设抓源头的监管理念,聚焦学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课题、重要工作和重要人物等方面不同载体档案的监管工作,全面推进常规归档与即时归档的相结合,大力开展校史人物、校史资料和社会媒体对学校工作报道等方面的征集工作,为学校历史站好岗,为学校今天服好务,为学校明天积累好精神财富。

第5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导学式教学下课堂管理的新策略如下:

一、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导学式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

二、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导学式教学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导学式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导学式教学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导学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管理也是自我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

三、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导学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导学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导学式教学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得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教师要真正学好导学式教学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导学式教学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第6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关键词】企业ERP;财务管理; 一体化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ERP管理模式在企业中普遍出现。企业要采用的管理软件必须全面性、可控性、先进性强,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该系统要方便,易操作。而恰恰ERP系统就完全符合这些特性,企业ERP不仅能够用帮助企业管理者们进行全局化的管理,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操作简易,控制性强。

一、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概念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指通过手工核算或会计电算化为主的单一的会计核算模式提供会计信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进行统筹管理。而在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指利用当今的信息网络技术,将信息作为企业资源,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与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集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财务实施ERP系统,能够将企业资源配置和财务系统整体优化,时刻对企业财务进行动态管理,保证业务和财务相互协调,共同工作。而全面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二、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征

1.动态性

在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需要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协同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线性的管理模式。管理者要将企业产品的开发、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售后、财务等看做事一个价值链,是一个流动的过程,那么就需要动态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整体控制,既要连续生产又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正确有效的管理决策,使得企业的各要素的综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集成协同性

集成协同性是指企业价值链中各个部分的协同以及企业与合作企业的协同。分为企业内部协同和企业与外部协同。在ERP环境下,将产品的开发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售后服务系统及财务系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价值链,共同为企业工作,就是企业的内部协同。而在ERP环境下,企业与合作企业相互联系,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就是企业与企业外部的协同。财务管理的协同性,能够实现企业财务和业务的同步,便于管理者对企业财务进行集中和协同处理。

3.开放性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社会,追求的是合作和双赢。假如企业还停留在以前的那种什么都自己干,是一个自闭的企业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不行的,所以企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开放性,与其他企业合作,选优型的合作伙伴,接受新的客户。这就需要在ERP的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全面开放,吸收外来资金,促进企业价值链的形成,与合作企业共同发展,增强自身的整体实力。

4.整体优化性

企业一个整体,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要具有整体性。企业的财务是对企业内部的所以自己和产品的一个整体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全局性。整体优化性是将企业价值链中的各个分系统都与财务系统紧密联系,共同优化,便于控制管理。

三、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

1.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ERP环境下,对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就是通过ERP对项目的预算进行全程控制,更方便的进行管理。通常这个体系包含三个子系统,即预算控制子系统、预算编制子系统和预算分析与考核子系统。预算控制系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即对项目的预算进行全面控制,形成预算控制报告,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帮助。

2.构建集中式资金管理系统

建立这个系统就是对企业的资金在ERP的环境下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即对各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使资金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减少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集中式资金管理系统除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包含的三个系统外,还有资金全程预警系统。资金全程预警系统其实还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即风险管理体系。所以说构建集中式资金管理系统除了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还能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

3.对财务进行内部控制

可分为对内部环境的总体控制和具体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总体控制即是对财务全面整体的策划和控制。而具体控制就是具体到各个方面对财务进行操控,往往包括输入、处理、输出控制这三面,即每发生一项业务时,具体控制对财务的完整、真实和准确性负责。

四、企业ERP的发展前景

综上面所述,可以看出ERP在企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ERP未来会向多元化、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方向发展,ERP的内容还会不断扩展。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国内的ERP市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大,机遇也大。留下的必然是那些拥有创新能力和执行力并能抓住机遇的企业。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正日益完善,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越强,企业存活的可能性越大,企业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相信在这个逐渐完善的阶段,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同ERP并使用它,实现科技与管理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锦荣.加强企业ERP建设研究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1(2):36-37

[2] 白美婷.ERP环境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18(5):21-22

[3] 褚跃龙.浅析ERP系统与企业需求的契合[J].商业时代,2013,11(27):58-59

第7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关键词】城市 地下管线规划管理

Abstract: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urb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terial basi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municipal pipelines under the urban road and sophistication.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most of the various municipal pipelines failed and the road, urban road secondary excavation phenomenon is very serious not only affect people's daily life, causing a waste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not 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various pipeline. This article is mainly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Key words: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27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施工中因地下管线被挖断,造成停水停电、通信中断、煤气泄漏甚至爆炸等事故屡有发生,影响城镇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资源浪费,给城市安全带来威胁。当前,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问题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问题包含了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综合、设计综合、施工以

及动态管理等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互动、递归的闭环系统。其中,规划综合和设计综合环节占有更主导的地位,其结果直接影响着后续环节的运行状态。因此,规划设计环节运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线规划的成功与否。然而在对一些规划设计单位调研后发现,目前的地下管线设计环节还存在许多瓶颈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由于缺乏准确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和地下空间信息资料,易造成规划、设计工作的盲目性,进而导致建设过程对原地下管线的破坏;由于涉及到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设计,现有的软、硬件技术条件及管理模式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设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问题,易产生设计冲突问题;二维的图形平台导致了设计过程的抽象和设计信息表达的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创造力,同时也给后期的管线数据管理带来困难。

2、城市道路反复开挖

城市道路之所以反复开挖,主要由于各管线建设单位有将管线埋设地下的建设需求,但是各类管线建设与城市道路的建设时序不一致。地下管线建设反复开挖城市道路主要涉及管线新建、扩建和改建几个环节,同时也涉及投资体制。

3、地下管线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

由于新建道路或道路改造工程大都是政府工程,一般情况下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报批。特别是管线规划往往跟不上建设速度,而垄断行业如供电、给水等工程的管线未经规划审批、工程往往已上去一半。先开工后补证的建设项目时有发生,造成“先上车后买票”,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随意更改审批方案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给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和建设带来较大的困难,也给将来管线运营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4、城市改造使城市地下管线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道路进行了大量拓宽改造工程,城市改造使城市地下管线的相对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有的路段、地段增加了新的地下管线,但这些改造地段的管线普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形地貌的变迁。没有及时更新。

二、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与管理的措施

1、设计平台的建设

目前的地下管线规划设计平台建设更多地注重计算机软、硬件条件的升级,而对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本质问题研究不够,如信息建模技术研究、协同设计技术研究等,从而造成设计过程中大量问题的出现。

从信息建模的角度看,由于二维设计环境存在着三维表达的障碍,在规划设计时不利于实时有效地对设计过程进行评估,例如管线布局的合理与否、有无干涉问题发生等。因此,加强管线设计平台建设的内容之一应是改善二维设计环境,增强图形实体的三维信息表达能力。一种实现二维图形实体的三维表达的可行办法是改进二维实体的建模方法,例如用改进的数据模型虚拟描述二维管线实体,用包围盒的数据结构虚拟描述三维空间等,使得二维环境中的图形实体尽可能带有较完备的空间几何与拓扑信息,进一步地可以应用图形处理等技术实现多种三维表达功能。

2、道路施工中的管线同步建设及避免二次开挖道路问题

对于新建道路,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将各地下管线铺设完后再修路,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除了排水管线基本上能保证与道路同步建设外,其他管线不是条件不成熟,就是道路施工工期不允许,不能提前铺设,这就给道路的二次开挖埋下了隐患。为了尽量减少道路的二次开挖采用了如下做法:

1)在道路开工建设前做好管线综合,召开各地下管线单位协调会,通报道路建设计划安排,要求各管线单位根据道路建设情况提报管线建设计划,使有条件建设的管线在道路开工前完成,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设的管线,要求其按规划在沿路主要部位(如道路交叉口、小区入口等处)预埋过路管,以减少日后反复开

挖路面的现象。

2)各管线要完成所有过路管道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要相互之间不断协调、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如果道路工期十分紧,而且该道路等级较高的话,就应该另外采取措施了。

3、逐步形成城市地下管线统一管理机制

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实际上是对地下空间资源的一种管理,是一项政府行为。《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应当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并符合城市规划,履行规划审批手续。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强管线规划、建设、档案信息管理等环节管理,逐步形成城市地下管线统一管理机制。各城市应成立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指导委员会,加强协调职能,将各类管线规划、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的时序相协调,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协调管线建设、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至少也要形成以一家主管部门(规划、建设或市政)为核心,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合管理模式。管线工程规划的一书两证,建设过程的施工许可、破路许可、工程验收及违法建设查处的各个环节,各职能部门都应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加强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的设计规划审查,理顺与建设工程审图中心、消防部门、市政公用管理部门、燃气管理部门的关系,协调分工,明确各部门对管线的审查内容、审查阶段,既不重复审图也不遗漏审图内容。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应重点审查各综合管线的相互关系、单项管线的规划定位、铺设方式、埋设深度。

严格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的定线和竣工测量制度,加强管线建设的批后管理。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下管线工程,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定线,在覆土前进行竣工测量。定线和竣工测量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加强地下管线的动态管理。在规划审批新建管线工程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

结语

总之,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线的种类不断增多,城市架空管线正在逐步转入地下,地下管线将会越来越复杂,各种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管理好错综复杂,种类繁多的地下管线,保持城市“血脉”畅通无阻,保证地下管线按规划实施,确保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降大全.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亟待加强【J】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第8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管理 创新

一、企业管理创新具有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企业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同时提高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开始,我国总体的科学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管理水平也很落后,这都制约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逐渐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渐的引入了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大大改善了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的局面,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科技研发能力强,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

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度,一些从事竞争性产品的加工企业,为了追求短息高额的经济利润,把注意力从内部管理转移到了市场拓展上,这样严重的影响了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力度。在新的形势下,要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只有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真正的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新形势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1、知识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经济的蓝图展现在我们面前,经济基础已经从物质资源和货币资本向知识资产转变,也就是说在未来里企业的成功要从快速的运用知识上来与对手竞争。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与应用。我国经济形态逐渐的转变,这就使得企业管理也要向知识管理转变,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的资源和资本作为提高企业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的基础,用来实现各种资本,还可以使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方法同时的有了一定的增值。这就要求企业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与外部的知识网络建立联系,同时也要建立专家系统、决策系统和知识联盟,这样就可以通过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来有效的、高速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经济全球化方面面临的挑战

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发展,都使得世界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的经济活动超出了国界,用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以企业在生产上的管理范围也要发展到全球的范围内,协作关系也要跟国际接轨,不单单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还要放眼全球,在国内外寻求最佳合作伙伴。此时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的双重经济形势、资源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这个时候要拥有一个高效、便捷、可靠的传输流动网络,运用先进的传输手段,尤其是信息的传输手段,实现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管理。

3、网络经济方面面临的挑战

世界范围内的新信息技术是以网络经济为基础的,并且这种网络经济发展迅速。网络经济下,企业规模的大小、资金的雄厚程度,都已经不是那么的清楚,经常出现小鱼吃大鱼的情况。总之,网络经济是一种特别的经济;是一种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种在新的网络化时代里产生的新的经济现象。主要是表现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这些交易大部分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很迅速,已经成为了如今一些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主要手段,而且这些手段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率。在网络经济这个大背景之下,企业的运行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起来,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如今多变的形势也提供了很多的手段,这样便大大推动了企业管理的创新。

三、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策略与手段

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首先就要想到如何去应对挑战。其实面对挑战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在企业管理上进行创新。企业管理上的创新,就是要对企业的生产要素、管理职能这二者上进行一个质的和量的变化及重新组合,这样才能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观念上的创新

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不断向外输出交流信息,对内也要不断的存储人、财、物、产等信息,所以要打破原有的思想束缚,通过系统的、逆向的、开放的和发散的思维去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更要重视对信息的管理,提高管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里,要把知识、信息和智力同时作为工具运用到企业创新的管理中去。

2、技术上的创新

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分工变得重要了起来,这就取决于企业间的技术竞争优势,不单单是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上的优势。技术上的创新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但是我们要知道,技术创新是属于一个经济概念,它是把市场作为一个导向,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制度上的创新

传统的经济环境下,落后与陈旧的制度,使企业的创新与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束缚,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机与活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反而会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现代的企业制度创新都是以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以及经营理念为创新活动的,只有制度上进行革新,才可以使企业的效率提高,达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姜虹.企业管理创新趋势[N].中华工商时报,2004;3:3

第9篇:关于立夏的诗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 实践理论 音乐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38-01

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他学科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但是音乐教育要培养的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导致管理方式也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差别。

一、音乐教育管理的意义

音乐具有良好的娱乐作用,能够让人们身心放松。当前,我国的音乐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尤其是流行音乐发展迅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这就需要学校改进音乐教育的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出色的专业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学校和人才的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因此,学校也应该以知识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方向,解决内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管理能力,帮助音乐人才提高其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音乐教育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实践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的音乐教育管理理论体系,提高音乐教育管理的能力和水平。[1]

二、音乐教学管理现状

就目前的音乐管理状况而言,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可以划分为校、院、系这三个等级。[2]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学生主要由系来管理,院级管理很少,校级管理更是基本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各级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职能交叉或议,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是比较被动的,对于不同级别的管理命令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从而导致管理系统内部的矛盾。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并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三、音乐教学管理的方法

基于音乐教学管理的现状和时展的背景,音乐教学应该以知识管理实践理论来引导音乐教育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让音乐教学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重视教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而且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有所不同,音乐学科的理论学习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在音乐学习中,学会欣赏、演唱、创作才是更重要的。因此,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实践时间比较短,也没有固定的实践平台,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得不到有效提高,极大地削弱了教学实践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加强在实践方面的管理,与相关单位合作,为学生安排指定的实践平台。学生自行寻找实践平台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合作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实践质量也难以保证。学校指定实践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其次是明确实践的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安排本校的专业教师以及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出适当的指导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这样才能使双方更好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学校应制定适当的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检验,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校内教师评价、专家小组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和考核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

(二)对就业进行指导与规划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因此,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就业进行适当的指导,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音乐专业的就业面并不宽泛,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就业指导不能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进行,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讲明音乐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能够从事的相关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确目的,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规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技能,训练自己的能力。例如,想做教师工作就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以及相关方面的知识,想从事歌唱表演工作就要学习舞台表演技巧和礼仪等。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方面的困难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学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时候,应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优秀的音乐人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