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端商务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礼仪;实训课程;考核方案
1.前言
目前高职院校现代礼仪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目前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急需进行教学改革。现代礼仪课程的考核方案设计作为该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此种模式的考核,实现对教学效果检验,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反馈和激励,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考核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2.1 考核方案的设计原则
本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原则本着现代礼仪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综合素养为原则。
2.2 考核形式
基于现代礼仪的实用性特点,现代礼仪课程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将尝试实行“课内基础分”加“课外实践奖励分”的特殊制度。
2.2.1 课内基础分
课内基础分实行百分制。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要按照相关职场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来完成任务,接受考核与评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能力考核与评价,并实行“三结合”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既可以激励学生在任务实施及完成的过程中,重视技能规范和考核标准,在过程中高效地控制实训质量,又可以调动学生力争上游,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学习的乐趣。教师评价一方面便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给予引导和指导,以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进取精神。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建一整套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评价制度。由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累积,形成综合实践测评结果,即把考核、评价过程嵌入到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之中,形成全过程评价、考核制度。
2.2.2 课外实践奖励分
课外实践奖励分最高20分,目的是形成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应变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课外实践奖励分加分项目:礼宾服务活动奖励分和礼仪竞赛中获奖者加分两项,其中礼宾服务活动奖励分包括参加学院重大活动的礼宾服务者和由学院组织外出参加社会重大活动的礼宾服务者,根据表现评价加分。多次活动可以累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礼仪实践活动,此项目最高加分5分。加分标准:获得领导和来宾们的高度赞扬或获奖,记3分;获得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记2分;其余表现记1分。礼仪竞赛中获奖者加分标准:国家级获奖一等奖15分,二等奖14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13分;市级获奖一等奖12分,二等奖10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9;区级获奖一等奖8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5分;院级获奖一等奖4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或其它奖项1分;此项不累计加分,取最高值。
实行“课内基础分”加“课外实践奖励分”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通用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推进教学效果,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综合素养培养目标。
3.课内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选取在实际工作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礼仪活动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同时也是课程考核的内容模块。课内考核根据以下两个模块,五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取平均值。
3.1 模块一:仪容、仪表、仪态礼仪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仪容、仪表、仪态”礼仪,在实际工作中能否展现迷人的风度和优雅的举止。
3.1.1 任务一:站姿
常言道:“站如松,坐如钟”,从一个人的站姿,人们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品质和修养及健康状况。因此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考核:
头正、忌歪头,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10%;颈直: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前方、忌斜眼、缩脖,分值权重为5%;肩平,放松,自然呼吸,分值权重为5%;胸挺,分值权重为5%;腹部后收忌挺腹,分值权重为10%;腰立:脊椎、后背挺直,忌蹋腰,分值权重为10%;臀收,分值权重为5%;腿直:两腿并拢,直立,髋部上提,忌曲腿,分值权重为10%;脚靠:脚尖向前呈“Ⅱ”型或是 “V”字型,分值权重为10%;手垂: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分值权重为10%。
3.1.2 任务二:坐姿
从礼仪学的角度,坐姿要求人在入坐时,要保持身体平衡,先出右脚,左脚要紧跟;坐下的时候要轻,让客人感觉很优雅。因此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考核:
入座姿态,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5%;坐在椅子上的位置,分值权重为5%;身姿态,分值权重为20%;手的放置,分值权重为20%;三种腿部姿态中的两种,分值权重为30%;表情,分值权重为10%;保持效果,分值权重为10%。
3.1.3 任务三:走姿
走姿要求人在行走时挺胸、收腹、抬头、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掌;手臂自然下垂,膝盖伸直,面带微笑;步幅不能过大,男在40厘米左右,女30厘米左右。因此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项目进行考核:
上身姿态,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10%;手臂摆动的角度及自然度,该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为10%;路线:男走平行线,女走一条线,分值权重为20%;脚尖朝向,分值权重为10%;脚踝弹性恰到好处,分值权重为10%;跨步的幅度及均匀度,分值权重为10%;根据设置情景变换步态 ,分值权重为10%;身体与手、脚的协调配合,分值权重为10%;表情,分值权重为10%。
3.1.4 任务四:仪容、仪表礼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方、得体的仪表,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一种体现。该项目在实训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个人卫生,发型,妆容,服装、服饰,表情,上述五个考核点所占分值权重各为20%。
3.2 模块二:职场交际与行为礼仪
该模块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检验学生能否把所学的“职场交际与行为礼仪”运用于职场交往中,能否运用“握手、引领、介绍、递接名片”等礼仪开展各种职场交往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如设置一个“酒店会谈的交际情境”综合实训项目,同学们4人一组成立模拟公司,模拟本公司与其它公司酒店见面会谈场景,将握手礼仪、引领礼仪、介绍礼仪、递接礼仪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演练。教师针对实训中的每个内容进行合理的考核标准,具体的考核标准见下表:
参考文献:
[1]陈曦.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以《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改革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5).
[2]崔鸿涛.“闯关式”实训板块――对于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考核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 (05).
【关键词】区域经济 商务日语 教学改革 五步教学法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该区域高校的人才培养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的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所需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各高校应该及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方针及战略的变化,更新教学理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并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并真正肩负起服务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任。
一、大连区域经济发展对商务日语人才需求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众多日本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兴业。由于大连政府在引进外资政策上的积极支持,以及日本与大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大连也迅速吸引了大量日本企业来连投资发展。截至2015年大连市政府已批准进入大连的日企及办事处共计4571家,仅大连软件园就进驻了三菱、东芝、日立造船、中日技研等多家日本知名企业。在连日资企业的迅速增加促使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现阶段大连对商务日语人才类型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技术型、翻译、营销、服务、行政管理、生产等类型。并且随着业务范围内容与外延的扩大,企业对日语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的以日语作为语言工具,完成邮件的收发、资料的翻译、电话的联络、报告的撰写等考察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公司及日本跨国公司的运营特点、了解日本文化、熟知日本企业文化及商务惯习,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及交际能力。也就是需要的是不仅要精通日语、还要具有较强对日商务操作能力及日本文化底蕴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端商务日语人才。
二、大连市高校商务日语教学对接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大连的日语专业教学起步较早,但是商务日语教学却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时间较短。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虽然在对日经贸知识、敬语语法等方面使学生对商务日语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与把握,但在日企商务礼仪、日企商务惯习、电话应对、来客接待等商务知识的运用能录的培养还远未达到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单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看,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实战、实训教育欠缺等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仍以书本知识为主导,课文翻译、专业词汇与语法讲解是授课的重点。课堂中无或少有模拟场景演练环节,缺乏实战演练。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随学随忘。有许多学生虽然已经通过了日语国际能力测试1级,但是到了日企之后连基本的电话应对都不知所措,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
第二,“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为老师主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单纯地被动接受。商务日语具有较难并且较枯燥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授课,就会让学生觉得更加晦涩难懂,逐渐失去对商务日语甚至日语的学习兴趣。
第三,忽视日本文化及日本商务礼仪的传授。从日企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来看,现阶段的需求不单单考察学生对商务日语的专业知识掌握,更注重对日本商务文化及礼仪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商务日语课堂中忽视日企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日企工作中导致交际失误。
第四,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现阶段的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教学除了课本与教师自己制作的PPT之外,能够利用的优质网络及视频资源较少。有何使现有的视频资源效率最大化也是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
三、五步教学法的商务日语课堂导入及效果分析
笔者在最初进行商务日语课堂教学时,由于担心学生对课文中的语法等理论知识不理解,就把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讲解与课文、会话的翻译上。但是发现学生只对PPT及相关视频显示出兴趣,对之后的语法及课文讲解、翻译的教学环节参与度下降。甚至个别学生出现放弃此本课程的倾向。使笔者感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急需创建 “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商务日语课堂。因此,笔者在2015年的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探索总结出了以“感、演、比、教、练”为特征的“五步教学法”。经过课堂的实证,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教学法及具体实施过程
“五步教学法”是以人类认知过程遵循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马克思哲学理论作为基础,集合作学习、对比学习、实战演练等实战环节的动态教学法。旨在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对商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感”。就是还原学生对日本商务知识及商务礼仪的原有认知,考查授课前学生对日本商务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日本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合作学习法”来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把商务日语相关知识分为“来客接待”、 “交换名片” “日企录用面试”、等模块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大家本知识点的认识,然后由小组代表宣布讨论结果。在第二步“演”的环节,要求上一步讨论的结果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实际演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与参与意识,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此环节旨在将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地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第三步“比”的环节,是进行比较学习。采用播放错误与正确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对比中对正确的知识点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形式摄取知识。这一方法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步为“教”。在此环节中进行知识的理论讲授,起到了对学生已掌握的商务日语知识的再强化作用。此环节主要采用PPT形式进行教学。最后第五步是“练”的环节。即在完成了前四步的内容之后,让学生修正之前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小组选出代表将正确的模块内容进行再一次演练,进行再度强化,已完成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此外,配合“五步教学法”还进行了考试制度的改革。将原来着重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笔试形式,改为实际演练方式进行测试。学生抽签决定演练的模块内容,将所学的模块,自由结组参加考试。
(二)五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分析
此次商务日语课堂实施五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实证分析,采用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为实施此“五步教学法”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级3个商务日语会话教学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21份,收回问卷12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5份。问卷有效率为96%。以下将代表性的问题及问卷结果进行列举,以对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
问卷关于满意度的问题为:“你对本学期商务日语会话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在选项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五个选项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数为98人,占总人数的85.22%,从此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予以了高度肯定,在商务日语课堂实施“五步教学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考查具体模块内容学生掌握程度的问题为:“你觉得在本学期商务日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那节课的内容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会印象深刻”?(此题可多选)。在115份有效问卷中,有74人的回答是“名片交换”,67人回答“用餐礼仪”,55人回答了“来客接待”,41人回答了“日企面试”,30人选择了“访问”,28人选择了“工厂参观”。对于“为什么印象深刻?”的回答多为:“因为课堂中进行了实际演练”、“因为考试抽中了此模块内容”、“因为看了录像,边找错边学很有意思”等。这些回答中反应了“五步教学法”中演练对比等学习环节的区别于传统“纸上谈兵”的实际效果。
此次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大连各高校应紧跟时代及本地域经济发展的步伐,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与时俱进地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符合大连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端商务日语人才,真正发挥高等教育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教学研究,2009,(02).
[2]郝卓.企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06).
[3]陈馥郁.从日企人才需求谈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2012,(04).
在营销中,我们把渠道比喻为过河的桥,为了寻找到一个有利于销售的渠道,可谓是四处奔波。难怪有人说,如果研究通了白酒的渠道,其它任何产品的营销渠道都不是问题。
随着中国营销进程的推进,对“渠道”本质内涵的越来越深的理解,越来越多的白酒操盘手在进行着一场跨越传统渠道及终端的创新之路,新渠道模式,在2005年里开始闻鸡起舞。
在这些运作新型渠道的白酒之中,以“中国商务礼宾酒——金叶神”酒最新开创的烟草金叶连锁渠道模式和河南老字号——张弓酒的邮政渠道颇具典型。而从探索营销渠道寻找创新渠道的角度出发,我们试图通过对以上二个新渠道代表做一对比,能给予为渠道而晕的白酒强人们以参考。
一、金叶神酒的金色烟草通道
这个有着五粮液品牌背景及品质保证,以高端商务为定位的白酒,从2005年元月在中国高端白酒的桥头堡——广东上市以来,以中国烟草广州金叶酒业为平台,借助烟草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及广泛的网点所形成的烟草销售渠道,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金叶神酒就在广州市完成了以金叶烟草连锁为核心的烟酒专销店的铺货布局工作。
综观金叶连锁渠道,有以下特点:
优点1、网络广,配货快。
以广州为例,仅广州市就有烟草终端网点近20000家,仅中高端形象的终端也有6000多家。广州市每个区都有一个配送中心,几百条线路,成熟又快捷。可在短时间内解决市场上产品的形象力问题。
2、金叶连锁/烟酒行是广东成熟的特色中高档烟酒渠道。
这一渠道目前也是广东高端形象的洋酒主销渠道,这一渠道特点与金叶神酒的高端定位相符合。况且在广东已经形成了到此类渠道终端消费高档酒的消费习惯,至少可以先期影响一类消费群体。
由于以往也只有五粮液、茅台等中国白酒的至尊品牌在此落户,所以金叶神的加盟不仅是对这一渠道的推进,同时也是对金叶神酒自身形象的一个稳定提升。
3、市场价格统一,不易窜货和价格混乱。借助烟草的网络,因为没有传统终端的各种费用,所以,可以高性价比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由于是烟草统一配送货,且由烟草统一定价及烟草统一管控,一般不会发生价格混乱现象。此外,由于烟草的网络配送有点有量有区域划分,窜货现象被避免。
4、推广活动可统筹安排,不必一店一策。因终端构造等形象、消费群体等大体相同,所以在终端物料、促销推广活动等方面可统一而简单易行。
5、促进区域招商。因为有烟草渠道终端的市场形象力的拉动,区域经销商只需解决餐饮和部分商超终端即可,有效地解决了区域经销商短期内的市场铺货及市场形象拉动问题。
劣势点:1、目前还只是和烟草网络的市场化运作,没有带动烟草网络的关系行销。
虽然金叶神酒有中国烟草商务礼仪专用酒的行业背景支撑,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主要还是以渠道所提供的消费者购买机会作为营销的支点,以更多的接触机会来搏弈消费者接受理由。
因为,众所周知,渠道解决的本质就是消费者的消费机会,消费的理由则来自于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广告引导等。鉴于刚上市不久的原因,还没有得到烟草系统的全员推进营销。
2、此类渠道还不能有效解决传统餐饮终端的销售拉动问题,需配合餐饮终端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作大幅度的市场销量提升。不过,对于高端酒的消费群体而言,相对的品牌忠诚度要比中低端的品牌好,因为在白酒消费中有一点是:凡是消费过高端高品质白酒的消费者,一般是不再愿意消费低端酒,毕竟二者有着在品质上的本质区别。这一点有利于金叶神酒此类的高端白酒的餐饮终端的选择而不至于终端泛滥没有重点。
3、在品牌传播推广上的个性化要强。鉴于价格、产品定位、渠道特色、目标群体等综合原因,首先打开的市场首当其冲的则应该是以烟草系统消费群体为中心的消费群。所以在传播推广上则要符合目标群体的个性,而不能走传统的大众化的营销传播推广思路。
二、张弓——绿网撒向东西南北中
尽管张弓酒的品牌背景实力不如金叶神酒厚,但是,作为一个老品牌而言,其知名度还是比单一的金叶神的知名度大。
张弓酒借助地方邮政渠道,其实并非是首创,宝丰酒、赊店老酒、西凤尊酒等都已先后在在邮政渠道开了头。
众所周知,中国邮政的网络是挺发达的;尽管已有通过此渠道获利的先例,但是,作为酒类营销渠道而言,邮政渠道却也有着影响酒类销售的是是非非的各种现象。
和烟草渠道相比,邮政渠道的共同优势点就是邮政的物流配送系统。
但是,和金叶神酒通过烟草渠道模式做市场相比,张弓等白酒通过邮政渠道模式做市场还是有着根本的模式区别的。
鉴于邮政的社会收益状况,目前通过邮政的渠道合作方式更主要的是通过邮政的人员推广而不是借助邮政已有的终端渠道销售,也不仅仅是借助邮政的配送货体系。
因为邮政不仅网点少(基本上是一个行政单位一个网点)而且没有酒类的终端销售点,所以邮政做酒更多的是和自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借助自身的配送货优势担当区域经销商/分销商的角色。
如陕西省邮政系统在今年二月至三月举行的全省“真酒传情”活动,就是邮政系统主动出击自找产品,利用优势做市场创效益的典型。
邮政的优势在于邮递员可以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给消费者的亲近感强,可信度高,能够直接把信息传递到消费者而一般不会被拒绝。但是,这种优势也并非绝对。
从利用邮政渠道做酒的市场区域性来看,如河南省、陕西省等,主要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只有这些地区可以做到邮递员可以“走村串户面对面接触”;但是若在广州等发达地区则行不通,因为高度城市化的原因,有消费力的消费者都有住宅,加之几乎每个住宅小区都有自己的邮箱,邮递员根本就见不到消费者的面,也就谈不上什么沟通推销之类了。
不过在这些发达地区,对于送直邮等促销信息则可以说是邮政的强项,可以说是有个强大的“数据库”资源。
从以上地区邮政渠道运作的酒品类来看,由于是欠发达地区,中高端形象的名烟酒专卖店又少,所以邮政渠道的产品更多的是中低档端的大众化品类。
可以看出,商家选中邮政渠道是通过利益捆绑模式,借助邮政的低效益收入,以充足的邮政物流加上人员推销来带动市场销售。跨过传统的消费终端,直接送货上门,把消费者有效拦截在去终端之前。
利用多元化理论为指导原则,采用国内外不同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在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前提下,把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部分融合,取长补短,设定工作类型和场景进行专题训练,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查疑补漏,以免学习中掉队。以实用性为原则,因材施教。以社会属性为根本,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借鉴雅思与华尔街英语的成功经验指导教学。并由既有师范专业背景的又有各行各业商务英语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英语教师来主持和实施课题项目。同时,有各专业英语教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的配合,以任课班级为实验对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二、研究思路
把商务英语和公共英语实用部分进行有机结合。按内容和工作场景分为10~12个专题进行口、笔双向模拟实践训练。按不同情境来设计实用际主题并按照英语学习实践应有重现率的规律,使学习者主体在体验过程中,手、眼、口并用前提下进行重复模拟实践,用合作互动的方式,以强带弱互助学习,在引导者指导教师引领下,共同完成模拟实践演练,最终达成未来学习者的工作环境下有效交流,商务场合下贸易环节的洽谈沟通。日常的工作环境能大胆面对。尤其在面试时,可以描述某一贸易工作环节和实习岗位。实验中,以个人、甲乙或团队的展示结果作为考核目标。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完就能用,一用还就行。张口就能说,提笔就能写。以案例、模拟实践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引导、体验、实践、归纳、再体验、再重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形成教师情绪饱满,学生兴趣浓浓的一种课堂氛围,把控学生有效体验和模拟实践训练方向,最终达到引导者与学习主体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三、主要内容
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形式下,高职英语教育要想高端大气上档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内容就要注重时代的普遍意义和公共通用意识的实践性、实用性结合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因此,整合公共英语与商务英语。把外贸函电内容与高职英语有效结合以补充材料及课件辅助的形式来制订教学计划及学习方法。选定实验对象。
主要内容:把公共英语和商务英语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筛选,按照实用性、可操作性、社会属性、可实践性进行学习交际训练。内容按10个交际情境进行:(1)新生交流自我介绍、专业介绍扩展到商务英语工作情境下的相互认识———从递交名片到建立贸易关系。(2)学生班会谈实习体会。如酒店实习的商务英语、商品交易会的产品介绍、商务邀请。(3)从A、B级实用文体信件扩展到外贸函电写作———询价、报盘、还盘、内容。(4)商务礼仪到商务英语的贸易谈判内容。(5)e-mail、传真、有效交际工作语言电话、电话业务联系。(6)摩托罗拉一天的工作总结到商务英语的合同条款确立。(7)应聘申请、简历、面试技巧扩展到着装礼仪、面见客户、贸易谈判确立合同。(8)酒店预订流程到合同确立后订单产品的生产、检验、包装、运输、保险方式、付款方式、交货条件、投诉与索赔。(9)演讲、口语表达到商务英语贸易流程某一环节的谈判分甲、乙方进行。(10)守时与履行合同的义务。附加商业合同种类与国际贸易方式。考核内容:英语演讲与贸易环节谈判展示;商务信函结构与建立贸易关系信件的书写。评价标准:语言的社会属性———时代性与实用性。遵循语言的功能———交际能力:口语、笔试能力展示。首先,实践初期进行课堂实践训练的基础性训练。语音、语法、朗诵、对话、问答、谋篇布局、专业术语的介入语言交际能力训练及听力训练。实践中期。结合性扩展训练阶段。加入商务英语、贸易函电。以冶金、电子和机械行业为背景素材进行交际训练。实践后期以阶段性实验总结报告。结题报告实验结果数据量表来证实实践结果。预期研究成果:学习者口语、笔头实用际能力普遍提高。就业能力范围广。工作后继续学习能力增强。公共英语是培养学生母语之外的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外贸英语函电》是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对外贸易业务活动的专业工具。用人单位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是基于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展示为培养的最终评价标准。
因此,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是,对学生未来就业更具职业导向性和实战性的训练。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学生工作目标达成而服务的。如果违背这一点,再完美的课程也没有效率。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工作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重点。真正实现教学实践水平是学生的应用能力的体现。多组织学生模拟实践活动,加强训练力度。
四、研究的特色与评价
外贸函电各环节的实物模拟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非常理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模拟外贸业务往来,大大缩短理论和实际工作技能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步入社会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外贸英语函电的兴趣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五、总结
摘要: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对高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职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意识的培养,对高职礼仪课程进行深入改革,从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入手,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高职;礼仪教育;就业导向;职业意识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教改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礼仪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JC2013038)
作者简介:黎明,女,保险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2-0016-03
礼仪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场合,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历来都是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完善人格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礼仪素养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对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主体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对学生开展系统正规的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人生成功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从荀子的“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到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现代社会,礼仪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尺。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礼仪,礼仪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作为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尤其是公关礼仪知识,无疑是抓住了步入社会的“金钥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让高职学生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和知识,能帮助他们在校园内与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用礼仪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礼仪知识有利于高职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社会礼仪的基本原则;讲究仪容及仪表礼仪,有利于学生良好形象的塑造,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有人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简称为“两个教育”,即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1]能做事是高职毕业生的生存之本,而会做人则为能做事之基础。礼仪教育可指导学生如何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并学会换位思考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当代社会高职毕业生礼仪素养的高低也逐渐成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考核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礼仪素养的高低。其次,在应聘过程中得体的着装及谈吐、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无疑是高职毕业生迈向工作岗位的一块敲门砖。
(三)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礼仪具有教育的功能,通过礼仪知识的学习,可以纠正高职学生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帮助防止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倡导学生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生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有助于维护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加强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有利于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培养高职学生明善恶、知是非、辩美丑,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我国当代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将礼仪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普遍开设,但就教学效果而言并不理想,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礼仪修养的现象屡见不鲜;礼仪素质诸要素发展水平不平衡,礼仪的认识、情感、品质、言行四者之间,有的成分超前,有的成分滞后,有的逆向发展;尤其是“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现象非常普遍和突出。纵观校园,不文明、低素养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不注重仪容整洁,夏天穿着背心、拖鞋进教室者不在少数;课堂上时不时能传出卡通的手机铃声;校园课桌上乱写乱画随处可见;课间的走廊上时不时有男生聚集在一起抽烟;常常有单位抱怨部分学生过于傲慢,不懂基本的商务礼仪和社交礼仪,情商不高,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自身的修养和文明素质令人失望。此外,部分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人际关系冷漠、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集体观念淡薄等不良的礼仪现象。
虽然各学校已经逐步意识到礼仪课程的重要性,但部分高职院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部分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礼仪素养的教育。[2]大部分学校仅将礼仪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开设,采取大班上课的模式教学,学生数量多,课时少,教学模式传统,缺少互动和实践,使得礼仪教育效果很难保证。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礼仪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应具有针对性
礼仪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礼仪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高职院校学制短,而礼仪规范所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对高职学生礼仪课程内容的选取,应该紧紧围绕时代,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意识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学生职业形象的塑造,及与其岗位需求相关的礼仪教育上,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就业指导中。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如针对营销专业的学生着重培养拜访礼仪、电话礼仪等内容,针对文秘专业学生着重培养办公室礼仪、接待礼仪等内容,使教学贴近工作岗位,使学生能学为所用。
(二)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分析、视频观摩、情境演练、小组讨论、项目化教学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意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训练环节,让学生在训练中揣摩和体味礼仪的规范及要求。同时,通过不断的训练,强化正确的礼仪的掌握,从而达到熟练运用并内化为良好的习惯。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除了在课堂内的情境演练、对照训练等训练外,还可以结合第二课堂等课外教育形式,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礼仪情景剧的拍摄。由老师分组并指定相应的拍摄事件,让学生组织语言对话、场景及实施拍摄制作,最后将学生拍摄并制作好的最终成果在学生中分享与观摩。采用这种情景剧拍摄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体会礼仪规范的运用,并通过情景剧的拍摄,进一步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及团队协作能力。
除此之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个人风采。[3]例如,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通过评比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寻找校园中不文明现象活动,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等等,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
(三)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在高职礼仪教育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具有一致性。利用真实的职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融入到工作中。如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将实训场所安排在学校食堂的包房内,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味酒店服务礼仪的规范及要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就业,在教学中应着重针对面试礼仪展开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求职面试的基本礼仪及技巧,为学生解决求职难打下基础。同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模拟招聘会,让学生通过模拟招聘,体会求职中礼仪的规范并在面试中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用型课程,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偏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传统的以期末试卷的考核方式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和掌握水平。[4]在礼仪的教学评价和考核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能力本位为原则,坚持实践全程化考核的方式,将考核的时间、空间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空间上,突破传统的课堂或教室考核,将学生在实训场所的任务性考核、平时生活中的场所考核以及完成情景剧制作、参加学校相应活动、用人单位反馈等情况,均作为考核内容。[5]合理分配考核占比,同时,结合试卷、老师口试及平时抽查成绩,形成真实客观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是职教之本”,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高端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优良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同时,也应表现出与其岗位相对应的良好的礼仪素养。高职礼仪教育应从职业素质的角度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从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入手,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为其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黎嫣,任蕾.高职礼仪文化教育模式初探[J].科学时代,2011(10):241-242.
[2]杨凤娟.“不可忽视的人生一课”——论高校礼仪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29-230.
[3]程秋莹.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9):61-62.
[4]邓剑华.陈万阳.德育视阈下的礼仪教育[J].教育探索,2009(3):98-10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营销策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与日俱增,跨国公司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仪、风俗习惯等,使得文化差异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营销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营销策略的制定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而文化因素又是营销的关键。所以,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帮助营销人员制定成功的营销策略,以形成良好的跨国公司交往的氛围。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讲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或者如何得体地去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跨国公司交往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容易导致交际失误,引起冲突,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同亚洲地区的国家,如韩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所以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2.交际形式的多样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语言符号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非语言符号如一些画报、实物、影像或者演出等形式。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形式,国际文化博大精深。3.交际中语言统一。在跨国文化交际中,假如一方使用的是第一种语言,另一方使用的是第二种语言,那么交际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在交际中,可以选择使用同一种语言来交流,如中国人和美国人交谈,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个交流环节中不需要翻译,以保证交流正常进行。4.交际中注重沟通效果。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物。这种产物不是说只要把对方的语言学好,就没有语言沟通障碍。其实这是个误解,人们过去把沟通看作会表达就可以,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让对方真正理解到你所要表达的问题才是成功的交际。沟通的目的是在于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背景
科学技术突破性地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促使各个国家间在政治、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外交其实就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尽管现代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但是却无法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这些因素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潜在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甚至因为误解而导致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为了适应当今日益频繁的国家之间人际交往需要而存在的。现在也有很多高校和企业研究这个课题,可见文化交际对企业和国家的交往影响之大。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不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还要注重实际的应用探究,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更好地为跨国公司、国与国之间提供切实服务。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当今跨国公司交往中,若不了解对方的背景是很难打胜仗的。因为营销策略的制定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所以只有在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特征的情况下,从多角度思考并制定营销策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1.把好语言交流基础关。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多数以语言交流的形式进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跨国公司营销中有着重要作用。语言交流是营销的首要环节,包括谈判和营销文案的策划等,都需要用适当的语言来体现。熟悉掌握各种语言并运用到跨国公司营销当中,克服语言障碍是交流的基础和关键。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表现。了解各地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各国文化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除了要理解它的意思,还要懂得它的表达形式和运用场合才能算是真正地握。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是英语,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必须熟悉并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英语也越来越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重视,并将其纳入国内作为第二门学习语言。所以,把英语学好、学扎实,是跨国公司交际来往中重要的语言基础。在交际语言方面要因地制宜。在跨国公司文化交际中,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语言交流,不可只考虑自身的语言特点,还要根据场合注意使用合适的交际语言,才能把公司的产品和品牌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营销推广出去。2.熟悉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商务谈判是业务往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表示,商务礼仪在不同场合下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如何去尊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等都是在跨国公司营销中必须了解的知识。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谈判中体现得最全面,跨国公司的谈判要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在尊重彼此之间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只有文化上得到尊重,才能进行经济、政治上的来往。商务谈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沟通,一个是价值。如典型的东方人受到传统的教育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团队合作,在处理问题时要顾忌双方感受。而西方国家的人是在自我激励的环境下成长的,注重个人努力和奋斗,甚至就餐也AA制。在商务谈判中认为为自己的利益斗争达到想要的结果就可以了,不太注意其做法是否对别人有影响。所以在营销过程中,要区分彼此的价值观,在沟通上注意把握谈判细节。3.注意营销品牌策略中的文化差异。跨国公司营销,不仅仅是公司的产品,还要营销公司的品牌。品牌是公司的第一形象,商标是最直观的表现,好的品牌和商标让人记忆犹新。纵观国际优秀的品牌公司,必有其优秀的内涵,符合世界潮流趋势。而如果不考虑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在使用公司标志和品牌时就很容易引起误解,给营销工作带来一定阻碍。如一些汽车品牌的含义,若要在某个国家开拓消费市场,首先就要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让产品在营销活动中顺利开展,获取一定的消费份额。当然,现在很多跨国公司想把全球性品牌作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战略,制定营销策略时也要做市场调研工作,包括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文化差异、地区差异等,避免一些因价值观和等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加大力度研究不同环境文化背景和消费模式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推广营销策略。4.重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一个跨国公司,在对外营销中必定会有其独特的品牌和标志性的广告语。当今很多跨国公司在广告设计和广告宣传这方面投入很多资源。国际广告作为跨国公司营销活动的产物,目的是帮助公司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树立产品声誉,以达到占领销售市场的目标。一句好的广告语,可以深入人心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帮助公司走得更长远。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区别不仅是地域区别,还存在文化差异。比如,一句好的广告语在国内获得广泛认可,但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广告语中的某个词或者字触碰到某国的文化禁忌和。我国文化含蓄、委婉,让人琢磨深思,而西方国家希望能够把意思表达得直观直接,这就体现了国际广告语的灵活性和高端性。各国的文字、图案标志和颜色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跨国公司的策划者或者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除了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还要考虑各国的消费模式、文化风俗、是否符合消费者的观念和喜好等。所以要重视广告用语中的各种细节,包括产品包装上的广告语图案等,以创造出更适合各国消费者的优秀产品。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影响重大,尊重交往中国家的文化,接受文化差异,才能正确运用公司的营销策略。作为跨国公司的营销人员,不仅要熟知国内市场文化,还要扎实掌握各国文化知识,让跨文化交际维护好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销策略,实现跨国公司间的双赢,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作者:王来伟 单位: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职教育在我国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为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及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水平和条件限制、资金短缺等原因,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考试考核方式设计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计划设计脱离职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依然采取“重理论、轻实践”、“一考定学分”、“自建自评”的传统培养模式、考核方式、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过程少有行业、企业及社会参与。毕业生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与市场发展需求脱节,从而造成“两难”(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现象,而且,由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两低一高”(低起薪率、低晋升率、高流失率)现象在高职毕业生中也普遍存在,而过高的员工流失率,使企业人才链容易断裂,用工成本增大,难以形成合理的生产力资源储备,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缺乏行业、企业有效支撑的高职教育,也难以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难以充分释放职业教育的红利,必然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渐行渐远。这种格局必然对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有鉴于此,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对传统的考试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并在理论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者普遍认识到目前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考核机制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种种弊端,并就高职院校“立德、重技、尚能、树人”的培养目标、“理实一体”的培养方式和相应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针对“高职教育考试考核评价机制”这个项目的研究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内涵和外延,都有待加强。
二、加强高职教育考试考核建构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高职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实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考试考核评价机制。
(二)实践意义
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以学校单方面制定的培养标准进行单纯的理论输出,企业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考核中参与度不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的考核仅限于学生的考勤。期末考试往往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一考定学分”。重结果性考试,轻过程性考核。这种粗放式的学习成绩考核方式,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改革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机制,是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三、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导向系统探索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考核方式上要有别于以“理论”和“学科知识”培养为核心的普通教育,打破“一考定学分”的传统考核模式,结合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考试考核评价机制。要向专业要质量,向教学要质量,向考试考核要质量,学校和企业协同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教育考试考核机制的建构进行探索:
(一)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公共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理论的掌握为主,但高职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纯理论“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特点,树立“突出理论,结合实践”的培养理念。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提交心得体会;大学语文仁义礼智信的培养和职业素养中的诚信教育结合起来;职业规划可以在介绍职业分类、职业前景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规划;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要和考取相应的证书结合起来等等。通过对学生认知判断、思想政治、汉语言应用、道德法制、外语、计算机以及必要数理知识等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好素质储备,为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考核方式:(1)理论(60%)+实践(30%)+素质教育(10%);(2)以证代考
2、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专业基础课学习是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与专业课相比,其理论性更强,,教学内容更广。高职教育不同于中职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既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与技能性的特征,着眼于职业现实的需要,为就业服务,同时又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上述特征使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一门基础课,讲究基础知识的传授,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高职专业基础课又完全不同于其他基础课,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因而具有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能力点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高职专业基础课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要切实做到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1)理论具有导向性、前瞻性,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师一定要熟悉本专业的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行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把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点融入精心挑选的、代表本专业前沿动态的案例中去。鼓励学生针对方案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途径,根据设计的优劣评出等次并计入平时成绩,这是“知识点”的培养和考核。
(2)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的培养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除了“知识点”的考核外,更要注重对“能力点”的考核。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跳出课堂,走进“实训室”,采取项目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除了小组内部讨论外,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交流,比赛。根据每个小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进行考核。通过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基本的理论架构和掌握一般的技能,为学生未来在专业领域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考核方式:专业基础理论(20%的知识点+20%的能力点)+专业基本技能(50%)+素质教育(10%)
(二)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式
如前所述,高职教育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实训室培养学生,有利于学生一般技能的掌握,而现代高职教育需要融入企业文化,对接区域产业,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训练,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起来,要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融入,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校中企、企中校”,校企合作共建生产实训性基地,入校企业至少保证40%的生产力用于育人,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多岗位技能,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完成教学方案的组织与实施。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实行以学为主的“工”的实操训练,从而为校外以工为主的“学”打下基础。经过顶岗实习的全职业锻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考核方式:职业素质(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协作能力、沟通能力)(30%)+专业能力[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项目开发能力)](60%)+实训(实习)报告(10%)
(三)专业能力的拓展和考核方式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内涵素质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展专业能力培养的外延空间,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考证:采取专业核心课程校内考试、校外考证并举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教学及学习以职业要求为目标,强化学生岗位适应性。
2、选修:选修课程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不同模块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交叉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的能力,注重学生在参与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而不单单是产品的最终质量;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增强学生的竞争观念、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考核方式:(1)以证代考;(2)弹性学分
(四)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考核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以“能力”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等)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形象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
1、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除狠抓“两课”之外,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2、行为素质: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新生入校伊始,就要通过军训、开学典礼、学校规章制度的宣讲、班级相关条例的制定等等,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采取制定“一日行为规范”等措施,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检查、评比。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打下基础。
3、形象素质:通过商务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在职场所要具备的基本礼仪。通过礼仪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礼仪知识可以树立自己的形象,沟通人们的情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彼此关注,相互理解。
4、创新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把素质教育的考核单独作为一个模块,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根据每个环节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考核侧重点也会做相应的调整。(1)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形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主要放到第一、第二学期(基础能力培养)进行培养和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10%。(2)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形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在职业环境中的一种综合和提升,包括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这一块主要放到第三、四学期(核心能力培养)进行培养和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30%。(3)专业能力拓展模块,贯穿于高职教育一、二学期(选修),三、四学期(考证、技能大赛),五、六学期(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全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个过程不做定量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可给予奖励性学分,施行弹性学分。
关键词:工作导向;工作场景设计;贸易环节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16-02
未来趋势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突飞猛进,英语一定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第一桥梁也是国际性人才展翅高飞的助力器。目前,总体趋势还是以应试为目的,缺乏实战性和应用性。这种趋势亟待解决。
一、研究意义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知识的时代性即社会属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而高校公共英语多偏于文学性,和未来就业无零距离接轨。找工作时,学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临阵磨枪,应付英语面试。既然如此,高校英语教学为什么走如此多的弯路而不能像雅思和华尔街英语那样具有实用性和商务性。如何让英语文盲开际?这确实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以此课题立项研究意义重大。
二、研究的基础
利用多元化理论为指导原则,采用国内外不同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在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前提下,把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部分融合,取长补短,设定工作类型和场景进行专题训练,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查疑补漏,以免学习中掉队。以实用性为原则,因材施教。以社会属性为根本,内容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借鉴雅思与华尔街英语的成功经验指导教学。并由既有师范专业背景的又有各行各业商务英语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英语教师来主持和实施课题项目。同时,有各专业英语教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的配合,以任课班级为实验对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研究思路
把商务英语和公共英语实用部分进行有机结合。按内容和工作场景分为10~12个专题进行口、笔双向模拟实践训练。按不同情境来设计实用际主题并按照英语学习实践应有重现率的规律,使学习者主体在体验过程中,手、眼、口并用前提下进行重复模拟实践,用合作互动的方式,以强带弱互助学习,在引导者指导教师引领下,共同完成模拟实践演练,最终达成未来学习者的工作环境下有效交流,商务场合下贸易环节的洽谈沟通。日常的工作环境能大胆面对。尤其在面试时,可以描述某一贸易工作环节和实习岗位。实验中,以个人、甲乙或团队的展示结果作为考核目标。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完就能用,一用还就行。张口就能说,提笔就能写。以案例、模拟实践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引导、体验、实践、归纳、再体验、再重现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形成教师情绪饱满,学生兴趣浓浓的一种课堂氛围,把控学生有效体验和模拟实践训练方向,最终达到引导者与学习主体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四、主要内容
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形式下,高职英语教育要想高端大气上档次,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内容就要注重时代的普遍意义和公共通用意识的实践性、实用性结合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因此,整合公共英语与商务英语。把外贸函电内容与高职英语有效结合以补充材料及课件辅助的形式来制订教学计划及学习方法。选定实验对象。主要内容:把公共英语和商务英语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筛选,按照实用性、可操作性、社会属性、可实践性进行学习交际训练。内容按10个交际情境进行:(1)新生交流自我介绍、专业介绍扩展到商务英语工作情境下的相互认识――从递交名片到建立贸易关系。(2)学生班会谈实习体会。如酒店实习的商务英语、商品交易会的产品介绍、商务邀请。(3)从A、B级实用文体信件扩展到外贸函电写作――询价、报盘、还盘、内容。(4)商务礼仪到商务英语的贸易谈判内容。(5)e-mail、传真、有效交际工作语言电话、电话业务联系。(6)摩托罗拉一天的工作总结到商务英语的合同条款确立。(7)应聘申请、简历、面试技巧扩展到着装礼仪、面见客户、贸易谈判确立合同。(8)酒店预订流程到合同确立后订单产品的生产、检验、包装、运输、保险方式、付款方式、交货条件、投诉与索赔。(9)演讲、口语表达到商务英语贸易流程某一环节的谈判分甲、乙方进行。(10)守时与履行合同的义务。附加商业合同种类与国际贸易方式。考核内容:英语演讲与贸易环节谈判展示;商务信函结构与建立贸易关系信件的书写。评价标准:语言的社会属性――时代性与实用性。遵循语言的功能――交际能力:口语、笔试能力展示。首先,实践初期进行课堂实践训练的基础性训练。语音、语法、朗诵、对话、问答、谋篇布局、专业术语的介入语言交际能力训练及听力训练。实践中期。结合性扩展训练阶段。加入商务英语、贸易函电。以冶金、电子和机械行业为背景素材进行交际训练。实践后期以阶段性实验总结报告。结题报告实验结果数据量表来证实实践结果。预期研究成果:学习者口语、笔头实用际能力普遍提高。就业能力范围广。工作后继续学习能力增强。公共英语是培养学生母语之外的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外贸英语函电》是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对外贸易业务活动的专业工具。用人单位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是基于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展示为培养的最终评价标准。因此,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是,对学生未来就业更具职业导向性和实战性的训练。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学生工作目标达成而服务的。如果违背这一点,再完美的课程也没有效率。因此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工作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重点。真正实现教学实践水平是学生的应用能力的体现。多组织学生模拟实践活动,加强训练力度。
五、研究的特色与评价
关键词:形象设计;人才;培养;开发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自身整体形象的包装和设计,包括人物形象设计在内的形象设计行业逐渐兴起并获得蓬勃发展。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人物整体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提高形象设计人才综合素质,对促进形象设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是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时期,形象设计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开发进而促进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既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又可以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由此而言,加快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不但是促进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开拓我国现代服务业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需要。
2 我国形象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力量相对薄弱
形象设计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形象设计的群体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演艺界等行业的相关人群,而其他行业的人群则对形象设计的需求和重视相对不足。也正是由于以往人们对形象设计行业及其发展前景认识的有限性,没有形成足够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高校和社会企业对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投资十分有限,培训力量相对薄弱。
2.2 培养模式亟须完善
目前,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及形象设计行业的部分培训机构来完成。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培养模式已经初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形象设计人才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程设计欠缺科学;二是培训师资水平不高;三是教学方法陈旧。
2.3 形象设计高端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形象设计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从美容美发行业半路发展起来的,大部分人员不但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而且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真正高水平的复合型的形象设计师并不多。形象设计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形象设计人员不但要有扎实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还必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创意能力以及整体统领能力。
3 加快形象设计人才培养和开发的解决对策
当前,形象设计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制约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快推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形象设计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机制和行业准入机制,提高形象设计人才综合素质,实现由低端就业向复合型、高端型人才的转变,促进形象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3.1 加快推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形象设计人才综合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专业基础、人文基础、创意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完善。其中,专业基础主要是培养学生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色彩搭配、服装设计、化妆设计、造型设计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应用文写作、商务礼仪、电脑软件和英语等课程进行培养;创意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或者形象设计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符合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形象设计服务;综合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获取信息、开拓市场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的需求,及时调整已设课程和增加新的课程。教学方法方面,重点是要改革以往的灌输式或者“教室式”的教学方法,探索和建立实践型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实践模拟活动以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市场调查等方式,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仪容、仪态、仪表等综合性训练,使学生懂得人物整体造型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人物整体造型的基本规律,为人物形象设计打下基础。在服饰装扮教学中,应结合服装设计学、材料学、色彩学、服装美学、服装结构学、发型化妆等,让学生准确掌握服装的款式、材料特点、整体关系及色彩搭配规律,以提高学生服装审美和服饰搭配的能力。此外,鉴于形象设计包括体型要素、服饰搭配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个性要素、心理要素和文化修养要素等方面,在加强培养形象设计人才某方面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审美能力和统领策划能力。
3.2 创新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形象设计人才
第一,加大高等院校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各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优化形象设计师资结构,提高教学师资的水平。特别是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当前国立大学中形象设计专业开设甚少的实际,选择一些具有形象设计资源或者比较优势的大学开设形象设计专业。二是健全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体制。相关高等院校要加强与形象设计行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的交流与联系,相互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采取“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对形象设计人才的要求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学校可以在学生毕业之前或者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输送到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实地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相关方面的综合能力;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适时把形象设计从业人员送到学校进行深造,提高其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扶持发展形象设计人才的中介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民间培训机构在形象设计人才培养的作用,通过实施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和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形象人才培训机构,扩大形象设计人才培训力量和规模。同时,可以建立形象设计人才协会,为形象设计企业的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包括形象设计人才培养在内的与形象设计行业相关工作的研究,如人才信息收集、市场调研等,推动广告人才的培养。
3.3 完善形象设计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机制和行业从业准入机制
形象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均实行行业从业资格准入制度,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考取并获得该行业从业准入资格证书的人员坚决取消其在该行业的就业资格,通过制度的强制力调动形象设计企业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从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考虑到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因素,未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允许其可以参加从业准入资格考试。
参考文献:
[1] 孔晶晶.精专业宽技能――形象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08(29):8-11.
[2] 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形象设计教学[J].美与时代,2011(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