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感动的作文结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动的作文结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感动的作文结尾

第1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你最近好吗?我和爸爸妈妈都想你。

奶奶,我最近十分好,您不用担心。你的身体不好,就不用为我们操劳了,相反,我却有点担心您。妈妈经常对我说,不用为奶奶担心,自己管牢自己就好了。呵呵,没办法,我就这样一个性格。

我知道,在奶奶眼中,我是您最喜欢的孙子。在电话中,您毫不显露出对我的疼爱,还总让大爸爸带我最喜欢吃的名贵巧克力,我为此感动不已。虽然我还仍能从电话中听到奶奶年过半百还健朗的叮嘱,但我却是那么想念您。可惜爸爸妈妈因公务繁忙,没有时间看望你。没办法,先公后私嘛!于是,我便在信上于“奶奶”见面了。

我这次写信不仅是想念您,还行问您一个关于写作方面的问题。

奶奶是知道的,我的作文成绩。但是还是苦恼,因为自己开头结尾写的并不好,虽然中间部分写得十分精彩。我听说奶奶小时候作文写得十分好,曾经多次在钱江晚报发表,那您的作文开头结尾是如何写好的呢?我十分想学你的作文开头结尾的风格。我希望您交给我的风格是有创意的,因为有创意的作文是有出路的,而古板的作文只能停滞不前!

祝您

寿比南山

您的孙子吴正超

第2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第3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扣题写作可以说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务。命题者希望通过题目设定若干限制,借此来考查学生审题时是不是领悟了这些限制。写作时是不是锁定在这些限制之内。因此,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对扣题写作给予了特别关注:切题一般可以分成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或文不对题四个等级。以2007年中考为例,北京、黑龙江、河北、四川、陕西、云南昆明等数十个考区,分别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列为一类文、二类文的首要标准;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呼和浩特、广西桂林等十余个考区,将“切题”作为一、二类文的首要标准。诸如此类表述的,还有湖南长沙考区的“写作范围符合题目要求”,黑龙江哈尔滨考区的“紧扣题目要求”,等等。比较中发现,这种表意相同的要求全部处在各个评分标准的最前头!命题者对于扣题写作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从评卷的角度来看,作文试题有什么要求和限制,考生的作文是不是符合这些要求,是不是合乎这些限制,总是评卷者最为关心的“第一关口”――如果这一关没有过,就是文章偏题了,那么,你的立意再新、结构再巧、文笔再好,他们最多也只能给予你及格的分数。一般来说,作文试题的要求限制,既包括对文章字数、体裁等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文章选材、立意方面的限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话题作文这种开放性增大、限制性降低的文题形式比较流行的时候,有些同学淡化了审题、切题的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任何作文题目都有限制,扣题写作是不可更改的“定律”!

误区提醒

不少考生因为没有认真审题,结果下笔千言,内容离题万里,导致考场作文出现了致命的失误。从阅卷老师反馈的信息来看,此类失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混淆概念,扣题不紧。专家反映,此类问题较为普遍。如2007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为“留点感激在心中”,不少考生不假思索,没有区分“感激”与“感谢”、“感动”的意义与情感的差别。从阅卷看,30%左右的考生写成了普通的“感谢”或“感动”类题材文章,根本没有交代出“留点感激在心中”的原因,更谈不上对“感激他人”这一美好情感的讴歌与赞美了。此类文章写得再美,也只能判为“符合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无法步入“切合题意”的一类文行列。

二、忽略要求,偏离题意。中考作文题中往往隐藏着一些重要的信息,如果不加重视,让关键词语在眼皮下滑过去,就会酿成大错。2007年河南省课改区中考题为“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按理说,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一般都是只引导,不限制,可命题者偏偏匠心独运,要求考生“从括号里的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考生审题时忽略了这一要求,抛开所供的内容,另拟题目,严重偏离了命题要求。又如不少考区要求文章“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不少考生偏偏用童话或寓言写作,致使文章内容偏离了考题要求。

提升点拨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文题,题目和材料中都隐含着命题者的基本意图,考生要善于从关键词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同时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力求瞄准靶心,命中十环。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第4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一、变题目

现在有许多作文试题诗味浓、哲理味浓,学生往往只是笼统地感觉到美,而缺乏对文题的清晰把握和准确定位。我引导学生顺着题目走进去,或就文题延伸开来,顺意而变。比如《那天的阳光很灿烂》,这一文题显然语意双关,一是指自然界的阳光灿烂,二是指作者因某人某事的触动而心怀感激、振奋等,那么其文题就相当于《高兴的一天》、《令人感动的一件事》或《令人振奋的一件事》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便感到容易下笔了。

二、变主题

文章主题的敲定间接反映了学生感悟生活的深度。不少学生在确定文章主题的时候,显得草率、浅显。我的通常做法是鼓励学生在主题思想上再深究一步、拓展一步。例如学生习作《成长中的一件事》,结尾写到:“看到我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的,妈妈笑了,表扬了我,说我长大了。”在评讲作文时,我建议该生回想那次家务活后,有无其他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再续一个结尾。有的学生在联想和体验后写到:“这件事带给我的真正收获不在于妈妈表扬了我,而是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艰辛。我知道自己以后会更理解妈妈,更爱妈妈!”此段一加,文章的主题立刻得到了升华。

三、变细节

学生作文在取材上通常会出现两个弊端,一是假而陈。写到老师就是带病坚持上课,写到父母就是夜里送自己去医院治疗,缺少生活真实性。二是真而碎,即真实性有余而生动性不足。对于前者,我们自然是予以否定的。对于后者,我常常借助“补最生动的细节”这一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文章的表现力。例如,一学生在《母爱》一文中,写了母亲夜里为自己掖被一事。通过点拨,他加进了一些细节描写:夜深人静时母亲小心翼翼的动作、昏暗灯光中母亲关切的神情、自己深深感动的心理,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四、变结构

第5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一、激发兴趣,培养练笔习惯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第二学期就可以开始培养学生小练笔,在孩子回答问题最精彩的地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短句还是一句精彩的话,让孩子把它记在书的空白处,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每节课都留给孩子五分钟左右的练笔时间,可以是课中,也可以是课后,一周或一月进行全班性的展评,或让学生交叉阅读,评选出写得最好的孩子的小练笔,进行表扬并发给孩子红花,孩子的兴趣被激发,每节课上,孩子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与表达之中,因为谁说得好,他的语言就会被大家记录下来,学生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在良性循环中,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盎然,孩子会利用课余时间向老师、向家长提出许多的问题,收集许多词句,并主动进书店阅读,以便收集到更多的词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还会利用课余时间相互阅读同伴的记录本,甚至主动摘抄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有人会问:你是否拔高了要求。回答:否。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在那个地方练笔最合适,既自然又恰当,这无疑要求老师钻研教材时,要把握教材,把握好孩子的年龄特点,抓住最感兴趣的东西,一开始,肯定有难度,老师可以示范,教孩子做,跟孩子一起做,不要求多、繁,力求简单,重在词、句的练习;重在培养习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一年级结束,孩子的积累量增大,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还自觉地养成了阅读习惯,为二年级学生日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凭借教材,多角度训练,提升练笔

1、延伸课本插图的外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有些插图已经作了精彩细致地描述,无须再进行描述,如:《草船借箭》诸葛亮请鲁肃三更天陪他一起去取箭,船上饮酒的插图;《一夜的工作》坐在小转椅上批阅文件的插图,而有些插图却只有一句简单的话语,如:《将相和》蔺相如高高的举起和氏璧准备撞向柱子的插图,文中有一句话,“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蔺相如看到秦王没有诚心,不讲诚信,心里会怎样想?他是真的要撞向柱子吗?等问题,却没有交代,让学生揣摩蔺相如的内心,把他当时的想法写下来,为后文的学习打下了伏笔,丰富了插图的内涵,延伸了插图的外延

2、抓重点词句,倾诉感情: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体会作者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你有什么看法等要求,学生往往是束手无策,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类问题,恰当地指导学生小练笔,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白杨》一课,“爸爸看到戈壁滩上的那棵大白杨树的旁边有两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一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理解能力强一些的学生会很容易地理解,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学生会无从下笔,老师一定要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戈壁滩代表边疆,挺拔的白杨树代表老一辈的边疆建设者,两棵小白杨树又指边疆建设者的后代,泛指建设边疆的所有后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容易联想到:老一辈的边疆建设者那种献了身体献热血,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伟大情怀。时机成熟,马上让学生以《俯瞰戈壁》为题,当年的爸爸已是年岁已高的老爷爷,带着孙儿孙女坐飞机前往上海探亲,俯瞰戈壁,又会如何感想?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孩子们的思绪飞扬,效果极佳。又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课后练习题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再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其中一学生写到:‘从每天夜里、不知道什么时候’等词语中体现出了忠于革命忠于党,不怕危险,默默无闻地为革命做事的高尚品质。

3、泼洒心中的感动,凸显人物形象: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文章,如:《桥》,在生与死的抉择中,这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把生的希望留给乡亲们,把死的绝路包揽,自己的儿子本是完全能生还的,可这位父亲硬是让有生还希望的儿子把生路让给了乡亲们,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不值得我们歌颂?不令我们感动?学生是带着泪水写完自己的感受;又如《一夜的工作》,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一个堂堂的国家总理,对工作高度负责是可以理解的,但工作的时间之久,工作了一个晚上就只吃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学完课文,学生对总理的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这份感动尽情地泼洒出来,那情真意切的话语使课文内容更充实,人物的形象更高大。

4、填补课文空白,使课文内容变得灵动起来:人教版所选编的许多故事性文章,作者有意留了许多空白处,如《穷人》结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的表情怎样?会怎么做?说些什么?桑娜会干些什么?《凡卡》结尾,凡卡爷爷会收到的信吗?即使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会来接凡卡回乡下吗?孩子们很容易就深入到作者的内心,走进文本,自然地也就会抒发心中的激情。

5、改编古诗,丰富想象:如《望洞庭》《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写景诗,创设情境,使学生想象画面,展开联想尽情描绘。

6、总结与整理:一个单元教学结束,让学生把记载在书上的练笔内容整理出来后,收集全班所有的小练笔装订成册,成了老师和学生喜爱的读物。对于那些有创意的、有特色的小练笔,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给小练笔的内容加上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学生在尝试后欣喜地发现,课堂上的练笔摇身一变可以作为说话或作文的开头、过程、结尾,课堂上的小练笔有如此大的作用,作文原来也如此简单,因此,小练笔为单元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学生再也不是无话可说了。

三、走进生活小,丰富素材,获得练笔泉源

第6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关键词】阅读 仿写 写作

【课题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立项课题《藏族地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指导训练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批准号 GS [2014] GHB0266)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5-02

教材既是阅读、理解和欣赏的蓝本,也是写作的范本。以教材为依托进行仿写训练,可以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或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汲取范文中语句技法的精华,为我所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示范性,捕捉精彩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一、仿写对象要选好

语文教材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经典文章,贴近生活,分单元整合,这些文章有的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但不一定都适合学生仿写,教师要有所选择,适当安排。初中课文中的很多片断,在段落构成、过渡照应、表达方式、修辞手段、语言等诸多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特点,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仿写的对象。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自己学生实际选好仿写对象。

二、仿写训练内容要丰富

1.仿写句子,积累名言警句。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石,好语言的准确使用,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撷取课文中极富生命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句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句式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写,锻炼他们精确表达的能力。比如《荷叶 母亲》中的结尾点明主旨,表达对母亲的由衷感激与爱恋。学生可以仿照“……啊!你是……,我是……,心中的……,除了你,谁是我……?”的抒情式议论句式抒发感动之情,这样的仿写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达。同时,一些简单而耐人寻味的句式也可以做仿句练习。

2.仿写段落,积累精彩片段。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仿写的对象。例如《春》最后三段把春天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赞美春天的“新”、“美”、“力”,之后学生仿写:春天像一首诗,饱含着感情;春天像一幅画,舒展着,耀人的眼;春天像芭蕾舞,旋转飞动,踏着催人奋发的鼓点。三个比喻句表现了春天的深情,美丽、振奋人心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细节仿写的训练。很多课文就是因为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使人物形象鲜明。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就得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仿写。《王几何》一课中用“挤进门”“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等动作、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这些写法可让学生进行仿写。

3.篇章仿写,成就出色文章。

篇章的仿写主要是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学习范文的结构方式。阅读了课文,有所收获,有时很想模仿它写一下,激发创作欲。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许多同学学完这篇课文都仿照该篇文章的写法写下类似的经历和感悟。

篇章仿写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整篇布局,首尾呼应的写作思维,对学生进行开头和结尾仿写的专门训练。如《紫藤萝瀑布》中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门见山,突如其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种篇末点题,直点中心的结尾法,加以点拔,也可出现在学生的文章中,使他们把作文写得更严谨,严完美。阅读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开头、结尾的范例牢牢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使其酝酿、发酵,最后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三、训练形式要多样

其一是口头仿写。说是写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进行口头仿写,它允许学生说错,随时修正,容易见效。其二是课中仿写,能当堂完成的,可当堂完成仿写,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及写作速度。课中仿写宜在学生口头仿写训练或对课文内容、语言理解比较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其三是课后仿写,有些较长片段、篇章仿写可留到课后,但应坚持求质减量原则,一学期布置数量不宜超过10篇(次)。

四、仿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仿写训练要把握好“度”

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进行仿写,也并不是每篇课文的学习都要进行仿写。无效的的仿写只能摧毁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及灵性,起不到任何作用。

2.仿写的训练要有序列性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过程训练,为写作大作文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仿写活动:由仿词仿句的练习过渡到仿段的练习(开头、结尾、优美的景物描写段、过渡段等)再到仿篇(侧重结构、行文特点等)的练习 。

3.训练要有针对性

片段训练不是随意的,应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时,让每一次训练都能起到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服务的目的。

总之,仿写要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进行,注重阅读感悟,反复琢磨,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精心构思,仿写自如,仿中而有新意,通过仿写的训练而有顿悟,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升华,达到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由模仿到创造的记叙文写作训练》 赵怀兵

[2]《如何以课本为依托进行仿写训练》 张百祥

[3]《浅议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仿写》 吴传超

[4]《仿写训练对于提高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的行动研究》 牛瑞花

第7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一、题记:明眸善睐第一瞥

题记,是作文中的一道风景线。它有装帧、提示和概括主题的作用,可谓是文章的“眉目”,运用排比拟写题记,可收到开篇“传情”的表达效果,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

如佳作《情系千年》的题记:“如果说人生是一曲完美的乐章,那么交流就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条宁静的小溪,那么交流就是水面上溅起的波纹;如果说人生是一段坎坷的路途,那么交流就是黑暗中升起的曙光。”运用排比,开宗明义地点出了交流的意义。

再如佳作《谁话沉香歌风月》的题记:“你有没有听见她遗留在青石板路上的零碎脚步声?你有没有目睹她盛放在夜上海的旗袍上的妖娆玫瑰?你有没有嗅到她为你点上的茉莉香片清苦的余味?旧上海暧昧的胭红的天空下,那女子唱出一季繁华,一生凄凉。”运用排比,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引人入境。

二、开篇: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人认为文章开头应如“凤头”,意思是说开头要靓丽、有气势,能吸人眼球。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能一下子抓住读者。运用排比,可引出话题,或揭示主旨,达到“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如佳作《生命因反省而精彩》的开头:

雄鹰说:“蜗牛奋力可以爬上金字塔顶峰徜徉,而我勇于反省自己,也可以展翅翱翔,傲视蓝天。”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而我勇于反省,也可装点春色,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小溪说:“雨滴奋力可以冲破云霄降落,而我勇于反省,也可以俯视山川,为人类默默耕耘。”

你看,大自然在倾听,“吾日三省吾身”之道;你听,大自然在吟唱“反省,是你在教我成长”,那么,作为人类,作为孔圣之后,我们怎能无动于衷呢?

还如佳作《告别》的开头:“蒲公英告别枝丫,是为了去另一片土地绽放那芳华的美丽;流星告别宇宙,是为了划破夜空在黑暗中展现耀眼的美丽;溪水告别山林,是为了淌过四季奔向大海体验广博的美丽。告别之美,是未来与过去的汇合,是希望与失望的交织,是决然与不舍的融聚。”

前者运用拟人式排比,后者运用类比式排比来起兴,既扩大了写作范围,又使事理委婉含蓄,巧妙地引入了话题。

又如佳作《尊重》的开头:“尊重是一阵清爽的风,当你心烦意乱时,让你感到轻松;尊重是一张亲近的脸,当你腼腆歉疚时,让你从容化解每一个陌生;尊重是一双温暖的手,当你失落无助时,把你从泥沼中托起;尊重是一把自信的伞,在你风雨飘零中为你撑开,让你穿过风雨之后见到彩虹……” 运用排比,多角度地指出尊重的作用,开篇立意。

三、结尾:言尽意留味无穷

古人认为文章的结尾应如“豹尾”,意思是说文章结尾要收束有力。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给人鼓舞。运用排比就不失为好的方法之一,能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如佳作《平凡的味道是甜的》的结尾:“平凡是春日里的一朵鲜花,增添你追求的信心;平凡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驱走你满身的燥热;平凡是秋日里的一杯香茗,抚慰你心灵的凄伤;平凡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带给你成长的力量。”抒情的笔法,排比式的铺陈,阐释了自己对“平凡”的理解,不仅升华了主题,还使语言带有诗意的色彩。

又如佳作《永不言弃》的结尾:

“永不言弃的人,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轻易就放弃的人,等待他的后果只会是绝望。”

“永不言弃的人,心中总会是一个乐观安适的心态;而轻易放弃的人,心绪烦恼万分,终日生活在困恼与悲观之中。”

“永不言弃的人,往往会享受到胜利与成功给他带来的喜悦;而轻易就放弃的人,失败永远是他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阴影。”精辟的议论,严整的排比,道出了“永不言弃”的意义,画龙点睛的同时,还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四、语言:气势畅达添意蕴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是指要“有文采”。巧妙地运用排比,不仅能增强文章语言张弛有度的节奏美、语意畅达的气势美,而且还能增添文章的气韵,使得文章内涵丰富、神采飞扬。

如佳作《感动》中的片断:“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同学为你倒上一杯茶,是感动;沮丧时,老师送上一句鼓励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朋友与你一起分享,是感动。”叙事运用排比,则清晰深刻、文气饱满。

如佳作《雨夜思绪》中的片断:“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崇山纳壤,忽而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描写运用排比,则形象生动、特征鲜明。

又如佳作《我好想走出书堆》中的片断:“我好想走出书堆,去感受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自然散发的气息,去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清新境界,去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一切的一切,都会呈现出生机勃勃和平静。我好想拨开那乌云笼罩的天空,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我好想躺在碧绿的草地上,望着那蔚蓝的天空,放飞自己的思绪;我好想像鱼儿一样,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弋,寻找自己的梦乡……”抒情运用排比,则情真意厚,浓郁深沉。

再如佳作《经历风雨才见彩虹》中的片断:“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风景这边独好”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洒脱。”议论运用排比,则鞭辟入里、理直气壮。

五、结构:条分缕析层次明

当文章的主体段落(至少3个)在内容上构成并列或递进关系时,我们可以巧妙地用“排比”这一形式来构建全文的结构框架。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句式相同、语意相关的一句话领起(或作结),从而形成段与段的排比,使文章层次分明。此种形式通常适用于散文和议论文的写作。

第8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一、如何结构作文

写好开头很关键,中间注意多分段。过渡一定要自然,结尾呼应更绚烂。

在写作的时候要先从“头”做起,写好开头,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务必思之、慎之。有人说,阅卷老师有时只看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此话虽有些片面,却也透露出开头在全文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第二是分段,初学写作的同学,为了方便省事,总喜欢“一气呵成”,或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这种“三段论”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一些精彩的地方,还暴露出自己在作文经验方面的幼稚。第三是过渡,学生写作时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经常会忘记了过渡,这样会给人以唐突之感,读来不够顺畅,疙疙瘩瘩。第四是呼应,即我们所说的点题,虽不是什么大事,然而洋洋洒洒的大幅文字,到了最后,如果加以呼应一下,会让人觉得你一直不偏中心。

二、如何写好记叙文

真情实感语言美,抒情议论来相配。细节描写不可少,详略得当很重要。

以上口诀从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细节描写、详略得当五个方面指出了写好记叙文的方法。第一是要有真情实感,目的是端正文风。第二是加入抒情和议论。我常常将写记叙文比喻成做菜,而议论和抒情恰似油盐酱醋,缺了它们整篇文章如一锅水煮的“白”菜,观之无色,食之无味。第三是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我认为是绝对“不可少”,用一个镜头进行精雕细刻,往往胜过千万空洞的概括。

三、如何文采飞扬

修辞能使语言美,动形成语要必备。句式长短来搭配,古诗名句有韵味。

修辞手法是使语言优美的第一条途径,也是方便经济的做法,这样才能使你的语句富有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是词语的运用,这里重点讲三类好词,即动词、形容词、四字成语。动词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人称其为“词类的灵魂”,相信每一个读过朱自请《背影》的人,多少年后回想起,仍然能够记住父亲那个感人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的几个准确无比的动词曾让多少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形容词往往能将一个事物修饰得恰如其分或是营造出一些优美的意境,这两类词可以说是最富有表现力的。四字成语———这些老祖先留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东西,应该说是汉语言的瑰宝,往往用一个成语即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是句式的搭配。长短搭配,句式灵活,就会富有气势。第四是古诗名句的运用。恰当地运用一些古代的诗词名句,会使你的文章读起来让人如含英咀华,余味不绝。

四、如何培养作文习惯

观察生活是源头,阅读作品加加油。勤于练笔是朋友,勇于创新争一流。

第一,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头,要善于观察,多观察生活中细致入微的地方,为自己的作文积累更多的素材。第二,阅读作品,在阅读后,在老师的讲解后,除了识字学词,写作手法的学习也是必要的。一方面,课本中的文章多是大家名家的代表作,里面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课外的读物,主要是要开阔眼界用的,见多识广能够在山穷水尽时豁然开朗。第三,勤于练笔。

第9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关键词:豹尾; 诗意; 思辨; 深情; 留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15-001

古人(元代文人乔吉字梦符)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猪肚”是说文章内容要像猪肚那样内涵丰富,充实、有内容,不要泛泛空谈;“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我窃以为一堂好课也应追求风头猪肚豹尾,尤其课之结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时间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这一环节开始的时候,必然是教学目标达成之时,学生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之时。正如滔滔江水即将入海,马上就要结束它浩荡的行程进入更壮阔的境界。是让学生领略更美的风景,还是就此打住?显然,应该推波助澜,引向纵深,而不是戛然而止,草草收兵。课之结尾可以概括总结,浓缩精华,提纲挈领,构建知识体系;可以利用一节课所有的积淀,蓄势成新的,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强化成深刻的记忆,形成绕梁余音……

为此我做了些探索,现分享如下:

一、诗意式结尾

很多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歌。例如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绿》,为了让学生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再次概括升华文章,我喜欢把文章改写成诗歌,也喜欢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剩余的两三分钟里自己来做一回小诗人,过把瘾。于是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室里只有朗诵的声音和着音乐在流淌,学生的眼光无一例外地注视着朗诵者,那目光里有赞叹,也有沉醉震撼!下面就是学生在《绿》中寻章摘句后写下的诗行:

初见你时,我完全惊诧了,你花花花花的欢快招引着我,

你白而发亮的神采迷幻着我。

你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

俏皮地钻进我们温暖的怀,再也寻你不着。

柔嫩跳动的你呀,我多想用手拍着你,抚摩你,

鲜润明亮的你呀,我多想掬你入口,吻你。

醉人奇异的你呀,我多想张开两臂将你环抱。

我不禁惊诧了,我的“女儿绿”,你是我的骄傲。

此举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很多学生效仿行动起来读诗写诗,一时间课堂内外诗意盎然!

二、思辨式结尾

《错过》《成功》《学问和智慧》等议论文闪烁着思辨的光辉,能启迪智慧,催人奋进。我就牢牢抓住这种契机,精心设计结尾。例如《错过》结课时,我就这样说:刘心武对待“错过”,一是习惯,二是品味;含笑对“错过”,却最终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同学们必定也有大大小小的错过,也肯定有不同的见解,虽然大家年龄不大,对“错过”的认识却也能丰富多彩,富有个性,请你记叙一个或几个有关错过的小故事,从中生发你的独特体验,好不好?后来学生的习作中就有学生这样写道: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凡是我喜欢的东西,我都会细心地放好,类似这样的事,直到现在都不再发生。也有同学说:错过了昆承的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情绪低落到极点。可是我最终在蹉跎嗟叹中猛醒:新的一天又过去了!我定下了三年之约,三年后我们省中见。现在把许多游丝妄想杜绝后,省却了无限闲烦闷,反而心情明朗开来。错过是另一种得,信矣!

又如《成功》结课时我会引导学生:冰心认为“成功的花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爱迪生则觉得“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季老也肯定地说:成功等于天资加勤奋加机遇,其中尤以勤奋最为重要。三位成功人士不约而同地看好勤奋在成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勤奋的人,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成功呢?请就你学习的成功体验中谈谈看法。习作中很多学生认为光勤奋是不行的,或者说可能会减缓成功的步伐,成功需要方法提高效率,成功需要快乐高涨情绪。(这是我根据学生观点提炼的)看来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有了思辨的思维,光亮的智慧。

三、深情式结尾

在教一些叙事抒情散文如《往事依依》《背影》《我的母亲》等时,我喜欢在课的结尾抒发浓郁的深情,表达无限感恩的心。在《往事依依》的课的结尾,我则带领学生一起动情地吟唱起了我们市一中的校歌:你是高山,我就是森林崛起;你是波涛,我就是风帆添翼……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而在《背影》的结尾,我则摘录了几位网友在父亲节写下的心语与同学分享:

中学时代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曾有什么深刻的感触,而今重读《背影》,觉得好象先生写的就是我父亲,每展读一次,眼泪便滂沱一次。感动之余又觉得兴许天下父亲大都相似,有山一般巨大而深沉的爱。 ――作者:渐觉一叶惊秋

第一次知道父亲节是在去年,听起来似乎很可笑,一个人在这世上生活了19年后才知道居然有一个父亲的节日,然而若不是A的提醒,恐怕今年我将会忘记这个节日,这听起来似乎又很可悲。

――作者:小草被遗忘

当同学沉浸在深深的爱的氛围,思绪翩飞,情感激动时,我乘势要求同学也给自己起个网名,也对父亲说说心里话。

四、留白式结尾

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结尾,我抛出一个探究性问题:有人说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查阅有关资料,证明你的观点。这样结尾处所留的空白必然引起同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滋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