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数码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码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码技术论文

第1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日渐成熟,数码已经不是白领层人士与青年一代的专用品,数码产品正向普及性、大众化发展,而消费群体的扩大也为数码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海外一家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专为老人设计的手机,大字体大屏幕,按键接触面积相比普通手机要大出30%,方便老人拨号或者编写信息,而且内置多组快速拨号键,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一键拨打求救电话。同时,残疾人用数码产品、儿童用数码产品等也已成为厂家与设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市场在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突出与强调对个性化或个人特有的风格的追求,也就是说当前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主要基于个人独特的感受和所在阶层或小团体的价值观,由此导致产品的设计正逐渐由寻求“原型”到追求“个性”。而当前“原型”与“个性”相互矛盾的倾向并列,造成一种矛盾双方并列存在的时期。正如TufanOrel所说:一方面,消费者们期望变得自然,具有创造性,和成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各种模型、趣味或风格标准又不断强加于消费者,为的是使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个性化”。而如何才能在原型与个性、独特化与标准化之间找到平衡,以广博得创新应对多变的市场,也是数码产品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与尝试,寻求解决“原型”与“个性”的方法,例如,在手机产品设计中由系列产品的组合到单一产品的变异,利用模块化的设计进行单一手机的造型形态的变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与审美。像索爱SO703i这款手机就提供了Style-Up面板更换功能,只要将Style-Up面板与安置在手机上的“香囊”粘贴在一起,手机就能够发出香味。同时,不同的Style-Up面板具有不同香味的Style-Up面板,比如蓝色的面板和香囊粘贴后可以散发海洋一样的香味,因此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选择。

二、功能的多元化、集成化

数字技术在音、视频传输及信息的互动方面存在传统的模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与成熟,现代个人数码产品的功能呈现一种由标准化、单一化向灵活化、集成化的转变,多数产品都集多功能于一身。以手机为例,现代的手机除了基本的通讯功能外还集摄像、游戏、音乐、电子阅读器等为一身,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产生了不同的产品概念,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机概念。

欧洲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名为“SmartBadge”的ID胸卡式手机(图1),它将ID胸卡与手机这两样必备物品合二为一,平时可当作ID卡,在配上相应的耳机后便可接电话,用于通讯。

三、系统的网络化、平台化

随着网络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数码产品的兼容化、网络化、平台化正逐渐显现,以家庭为中心的多媒体综合处理系统正成为未来生活的一大发展趋势,网络与日常居家生活产品的融合正才成为时尚生活的代表,智能家居生活系统已不再是传说。例如:微软和惠普力推的MEDIACENTER多媒体中心操作系统、联想大力研发的关联电脑、海信“DNet-home”数字家庭系统都是数字技术与家电融合的显著代表。

四、交互的人性化、虚拟化

传统的“人机工程学”仅集中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物理性界面,然而现代更需要研究的是用户和产品之间的认识的和情感的关系。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交互是数码产品设计的核心,是人机之间互动的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产品功能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由于交互的频繁与产品环境的复杂,人机交互越来越多地考虑人的因素,注重交互方式与交互界面的研究。其中界面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工程,结合计算机科学、美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工业和商业领域的行为,了解各类用户的习性、技能、知识和经验,执行和优化信息与通信系统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加之科技的发展与高端技术的运用,也为人机的交互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就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其通过借助于部分特殊虚拟外设,将交互基础由“以计算机为主体”转换成“以人为主体”,向用户提供一个身临其境、实时交互、自由构想的环境与平台,建立和谐、灵活、人性化,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式系统。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码产品的普及与普遍化,产品的竞争也就由初期的高新技术转向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功能的开发、系统的建立、交互的人性化等等,由此就需要我们对数码产品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了解与把握数码产品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日益发展,对于数码产品的设计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本文对数码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于未来数码产品的发展趋势的相关看法。

【关键词】数码产品市场功能系统交互

参考文献:

[1]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2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一、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设计者而言,创新是第一位的,这与其所拥有的创新意识密不可分。设计者在平时思考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运用习惯性思维,一成不变而不加以创新,其设计出的必然是平庸的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永远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因此,设计者必须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培养创新意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模仿,从而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一旦设计者具备了创新的思维,这种创造力会让其作品具备非一般的形象性、生动性,其发散性的思维会使作品的内容更加深刻和丰富;当其思想不受逻辑的束缚,并拥有不断寻找灵感的冲动时,就成为了一个具备自我意识的设计者。荷兰科学思维版画艺术大师埃舍尔,其艺术设计的成功就在于跳出了一般传统思维的局限,其作品的建构兼顾了艺术性与科学性。时至今日,数码技术的发展为设计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为展现一个超自然的艺术世界提供了新的平台。对设计而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数码时代的到来为创造一种有秩序且反逻辑常态的幻想式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面临设计问题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地思考,在可能和不可能、现实和超现实之间寻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我们应该保持后现代主义的想象力,坚持思维上的创新。即使我们在科学方法和技术设计上会受到一些限制,但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受限的。人类使用左脑进行抽象思维,其具有数字意识,这似乎与右脑对图像、音乐的感悟能力相分离。而今,数码时代全方位的视知觉体验强化了人们在左、右脑思维运用上的交叉和统一,最大化地发挥了左、右脑的交互功能,在数码广告设计中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达到创作思维能力的最佳发挥。

二、借鉴传统艺术,汲取民间文化精华

广告设计固然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而传统文化更是使其发展壮大的营养。在广告艺术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性,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为了丰富广告艺术创作的思路,设计者应当及时学习和补充民族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民间绘画艺术等传统民族文化。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这个巨大的文化宝库给广告艺术设计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财富。现代广告应当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广告文化,获得公众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广告设计应当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特征,这样才更符合大多数观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消费者对其的熟悉度和认同感,从而在广告文化特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下实现精准的产品定位。广告创意策略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广告发展的基础,现代广告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设计者只有抓住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广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体悟和解决的。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艺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设计者不能单一地脱离生活而进行所谓的“创新”。创新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广告设计才会有自己的“品牌”,从而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作者:宋颖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第3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马铃薯的栽培时期、种薯的选择与处理、大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冬种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马铃薯种植户参考。

近年来,我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耕地抛荒现象。为了解决冬季耕地抛荒问题,提高复种指数,我镇于2007年大力推广冬种脱毒马铃薯。冬种脱毒马铃薯由于脱除了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的过程中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在一定时期内脱毒薯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长势很强,生活力特别旺盛,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大,而且商品率大幅提高,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等现象,产量高、品质好,平均产量达23865kg/hm2,市场销售价格2元/kg以上。因此,冬种脱毒马铃薯是解决我镇冬春季节性抛荒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时期

马铃薯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怕霜冻,不耐热。土温在5~7℃时薯块开始发芽,以18℃时最快;茎叶生长适温为20℃,高于30℃不利生长;土温在16~18℃时适合块茎膨长。根据湖雷镇气候特点,可于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

2选好种薯

选用高产优质的克新3号、克新2号、紫花851马铃薯脱毒良种。播种前应选择生长粗壮、生活力强、无病、大小中等(10~12粒/kg)的整薯作种薯。

3晒种消毒,把好催芽关

将种薯摊开晒2~3d,每天晒3h左右,并常翻动。用消毒水浸泡过的刀切种薯(一般用75%酒精消毒刀具),切块时宜竖切,不宜横切,切块后每块种薯保持20~25g,并要求每块有2~3个芽眼,随切随用,不可堆积。将切好的种薯块放入0.1%高锰酸钾药液中浸泡5min,捞出备用,也可用草木灰沾切口。为确保全苗、壮苗,种薯应催芽,以芽长1cm左右为佳。播前7~10d,用九二(1g九二对水1000kg)浸种0.5~1.0h,取出晾干后选地势较高、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催芽。具体方法是将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铺上3~4cm厚的湿沙,然后铺上消毒切好的种薯,再铺第2层沙,如此铺2~3层,最上面一层厚度4~5cm,再盖上稻草,如遇雨天要用薄膜盖,严防雨水进入苗床。经过6~7d就能发芽。

4精耕细作,合理密植

宜选择土质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和壤土。晚稻收割后及时翻犁、整地,要做到“细、匀、松”,并开沟做畦,推广高畦深沟双行栽培。一般畦宽70cm,畦高25cm,沟宽25~30cm,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下一薯块,栽种5.25~6.00万株/hm2为宜。种植深度要求芽的基部至畦面12cm,种植前施用基肥,并与肥土混合后加盖3cm净土层再播种,播种后再用净土盖种3cm。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早发根,早出苗。

5使用除草剂与盖草

播种盖土后用安全高效的50%乙草胺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喷施除草剂后畦面盖草,厚度2~3cm,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影响出苗;过薄漏光,易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6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每生产1000kg鲜薯需用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钾10~12kg,氮∶磷∶钾比约为1∶0.5∶2.5,此外,还需镁、硼、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以重施基肥为好,2/3肥料作基肥,1/3作追肥。

我镇是缺钾、缺硼地区,根据我镇特点,鲜薯产量30t/hm2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①基肥。施腐熟的有机肥30t/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硫酸镁30~60kg/hm2、硼砂7.5kg/hm2,肥土混合后,施于穴底,盖净土3cm,再播种。②齐苗肥。施人粪尿9t/hm2(或碳铵和磷肥各60kg/hm2),对水900kg/hm2穴施。③块茎膨大肥。当第1批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时(倒7叶出现),施尿素12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kg/hm2,施于株周10cm外,再培土。

7加强管理,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1)中耕培土。齐苗第1次中耕除草,深度约3cm;隔10~15d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深度宜浅;再隔15d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宜浅,离根稍远些,将畦边沟土铲削后移到畦面,培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止因块茎膨大土层开裂而形成绿薯,每株留3~4个壮芽。

(2)灌溉。幼苗出土后遇干旱,易导致细苗萎缩;蕾期、花期需大量水分维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和形成块茎,所以在各阶段如不下雨,地面开始裂缝,就应及时在早晚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雨停沟不积水。

(3)化控措施。对正常生长的田块,在初蕾期,用15%多效唑75~120g/kg,对水750kg/hm2,于晴天露水干后叶面均

匀喷施(不可重喷)。对生长过旺的田块,于现蕾或封行时,用225g/kg15%多效唑,对水750kg/hm2叶面喷施,可控制徒长。对不能封行或苗架瘦弱的田块和单株,则不宜喷施多效唑。

(4)根外追肥。基肥若未施用硼肥或镁肥,可于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0.25%硼砂溶液或0.2%硫酸镁溶液。砂壤土易缺锌、铜、钼,可于五至六叶期、现蕾初期、盛花期各喷1次0.2%的硫酸锌、0.05%钼酸铵、0.05%硫酸铜混合液,以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8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在块茎膨大期间发生。可在马铃薯株茎叶封行时,用40%甲霜铜粉剂或25%甲霜灵粉剂600~800倍液,或可杀得500倍液于晴天叶片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如喷后3h内遇雨,应雨后重喷。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染。

(2)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50~100mg/kg溶液防治。

(3)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蓟马。可用吡虫啉150~225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或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地老虎与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浇灌植株。蛴螬常发区,播种时可用甲基异柳磷穴施防治。

(5)线虫病。可用灭线磷30~60kg/hm2或米乐尔75kg/hm2于种植时穴施。

第4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品种的引进、选择,土地的整理、播种和田间管理等几方面介绍了牧区沙土地马铃薯栽培技术,为当地马铃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1优良品种的选择

1.1气候要相似

从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地区引种,主要看两地的气候条件是否接近。一是指在同一季节两地气候是否相似;二是指在不同季节两地的气候条件相似。只有引种地的气候与原产地的气候相似,进行品种引进就容易获得成功。

1.2要满足光和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并对光敏感的作物。把它由长日照地区引种到短日照地区,它往往不开花,但对地下块茎的生长影响不是太大,而短日照品种引种到长日照地区后,有时则会造成不结薯。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关系极大,特别是在结薯期,如果土温超过了25℃,块茎就会基本停止生长。因此,引种时必须注意品种的生育期长短。

1.3要掌握由高到低的原则

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容易成功。其原因是在高海拔、高纬度种植的马铃薯病毒感染轻,退化轻,引到低海拔、低纬度地方种植一般表现较好,成功率高。

1.4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顺序进行

同一气候类型区域内,从距离较近的地域引种容易成功。若从气候类型不同且距离较远的地区引种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过程,以防止盲目引种给生产造成损失。同时引种应在种子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1.5适合阿克塞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1.5.1陇薯一号。中早熟菜用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株高80~90cm。茎绿色,长势强,叶浓绿色,花白色。块茎扁圆或椭圆,皮肉淡黄,表皮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耐贮藏。生育期85d左右。薯块含淀粉14.70%~16%,还原糖0.02%。轻感晚疫病,感环腐病和黑胫病,退化慢。每667m2产量为1500~2000kg。

1.5.2渭薯1号。晚熟淀粉加工和菜用兼用型品种,由甘肃省渭源会川农场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茎绿色,叶小,浅绿色,长势强,花白色。块茎长形,白皮白肉,中等大小,芽眼深,表皮光滑。含淀粉16%左右。结薯较集中。中抗晚疫病和黑胫病,感环腐病,退化慢。一般每667m2产量为2000kg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于一年一熟地区肥力较好的地块栽培。栽培密度为每667m24000株左右。

1.5.3陇薯3号。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茎绿色,粗壮,叶深绿色,花白色。块茎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皮稍粗,块茎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浅,呈淡紫红色,顶芽眼下凹,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串为90%~97%,块茎休眠期较长,耐贮藏。含淀粉21.20%,还原糖0.12%。植株抗晚疫病,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24000~4500株。旱薄地以每667m2种植3000株左右为宜。

1.5.4乌盟684。属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乌兰察布盟农科所育成。

栽培要点:株型开展,分枝多,株高47cm。茎绿色,叶深绿色,长势强,花紫色。块茎圆形或椭圆形,顶部圆形,红皮白肉,表皮粗糙,块茎大小中等,整齐,芽眼多,深度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不耐贮藏。生育期90~100d。块茎含淀粉18.30%,还原糖0.22%。抗晚疫病,易感环腐病和黑胫病。每667m2产量一般为1000~1500kg。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23500~4000株,水地、旱地均可种植,以肥沃沙壤土为宜。现蕾前期应多培土。

1.5.5陇薯2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茎粗壮,株高60~70cm。叶色浓绿,花淡紫红色。块茎扁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较耐贮藏。含淀粉18.60%,还原糖0.65%,植株抗晚疫病,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2产量为2000kg。

栽培要点:每667m2适宜种植4000~4500株。适合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1.5.6高原4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茎叶绿色,生长势强,花白色,能天然结实。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表皮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深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较短,耐贮藏。生育期为120d左右。含淀粉17%~19%,还原糖0.49%。中高抗晚疫病,轻感环腐病,轻抗雹灾。一般产量每667m22000kg。

栽培要点:每667m2适宜栽培3500株左右。其植株粗壮高大,根系发达,适宜于等行距种植。适宜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1.5.7下寨65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科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多,株高90cm左右。茎绿色,叶色浅绿,生长势强,花浅紫色。块茎长椭圆形,大面整齐,表皮较光滑,皮肉浅黄,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含淀粉15%~18%,还原糖0.23%。植株较抗晚疫病,轻感黑胫病,退化较轻。水浇地一般每667m2产薯量为2000~2500kg,旱地每667m2产薯量为l500kg左右。

栽培要点:一般水浇地每667m2适宜种植3200~3500株,旱地3400~3700株

1.5.8高原3号。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85cm左右。茎绿色,叶深绿色,生长势强,花紫色。块茎圆形或卵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中等大小,整齐,休眠期短,耐贮藏。薯块含淀粉18%左右,还原糖0.10%。植株抗晚疫病和环腐病,退化轻,抗旱。一般每667m2产量为1500kg左右。

栽培要点:每667m2适宜种植3500株左右。

1.5.9渭会2号。属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株高95cm左右。茎绿色带淡紫色斑纹,叶绿色,花白色。块茎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结薯较集中,块茎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生育日数为120d以上。薯块含淀粉19%左右,还原糖0.24%。高抗晚疫病,中抗环腐病,感黑胫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2产量为1500~2000kg。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24000株左右。种植中要注意增施肥料,及时浇水,早培和多培土。

2土地整理

由于马铃薯生育期较短,需肥相对集中,应以底肥为主。耕地前每667m2撒施优质粪肥3~5方,尽机械能力深耕,耙平。化肥开沟后沟施,一般每667m2施用尿素5~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40kg,或施用三元复合肥20~30kg代替尿素和过磷酸钙。有机肥不足应加大化肥用量,施用化肥同时施入辛硫磷或其他低毒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施沟肥应注意与土掺匀,避免烧芽。粘重土壤,先播种、盖膜后浇水;中壤土壤,耕前洇地;沙质土壤开沟施肥后浇沟水,待湿度适宜时播种,必须确保足墒播种。

3播种

3.1种薯处理

3.1.1催芽:根据技术人员要求的储藏温度,将种薯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保存越冬。播前30d左右检查,如果幼芽已经萌动并长到麦粒大小,取出置于温暖向阳处晒种,使幼芽绿化粗壮,播种前切块;如果芽眼还未萌动,可放在日光温室或其它温暖环境中进行催芽,以利于种薯尽快通过休眠,确保苗齐苗壮。

3.1.2切块:一般要求单块重量25g左右。小个种薯竖切,每个切块都带上顶部壮芽;大个种薯,从尾部开始,尾部弱芽淘汰,按芽眼顺序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切口要贴近芽眼,可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切块时最好用两把锋利的小刀放在75%的酒精中轮换使用,病薯要严格淘汰,否则会造成病害的传播。种薯切完后,应及时播种。利用脱毒小薯整薯播种,可以充分利用顶端优势,防治切刀传播病菌、病毒,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比切块播种增产20%以上。

3.2播种方式

采用深播浅盖(深开沟,浅覆土)的方法,按66.70cm等行距开沟,深约10~20cm,株距20cm,芽眼向上,每667m2保苗5000株,播种后覆土6~8cm,喷除草剂(乙草胺)随后盖好地膜,一般用130cm宽的地膜盖两行,或用200cm宽地膜盖3行。待出苗后10d左右揭膜,随苗生长培土2~3次,茎叶封行前培成大垄。

4田间管理

4.1破膜放苗出苗期每天上午9点前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以防烫苗;如果表土干燥,应及时浇水,以免影响出苗。

4.2追肥浇水如果播种时墒情较好,地膜没被风吹开,出苗前可以不浇水,但出苗后10d左右应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促进幼苗发棵,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或碳铵50kg,浇水后随苗生长进行中耕培土;此后应保证土壤见干见湿,收获前约1周停止浇水。

第5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电脑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成为各个环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运作手段。而在现代设计行业对电脑辅助设计的应用,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制工具,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极大潜能。随着电脑辅助设计的广泛应用,也为设计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电脑数码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了设计表现的主流,它使学生有了多元化的视觉表现方法,使设计过程变得更迅速和便捷,设计创意能更轻松地得到展现,学生也由此获得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新的构思和创意的尝试。这弥补了传统绘画工具的不足,用鼠标和屏幕代替了笔和画纸,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面对高科技带来的无限多样性和可能性。为此,很多设计院校都在近几年开设了多媒体设计的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实现设计草图、图形输入、虚拟环境模拟、图形设计等环节的电脑电脑数码化处理,快速而准确地表达设计创意。

一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传承

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设计,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要依赖于当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脑数码设计这一艺术形式便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电脑电本文由收集整理脑数码化时代的到来而诞生的。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robert rauschenberg)和设计大师乔治·开普斯(george capps)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电脑数码图形与电脑数码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形成“桌面排版系统”(简称dtp)开始,电脑数码技术在设计领域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脑数码图形技术的成熟带动了cad/cam(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的普及和发展,设计艺术与电脑数码技术才得以真正结合。随着现代的电脑数码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电脑数码设计开始进入到艺术的古老殿堂。但是当电脑数码艺术创作给艺术家带来兴奋和视觉的新奇的同时,却发现因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产生了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美的情感差异和电脑数码艺术表现的不足,同时还存在一些对电脑数码艺术的模糊认识。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文化渊源的发掘,探讨电脑数码设计创作的视觉表现和美学趋向,及其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图形、色彩、民族文化、电脑数码技术等方面的要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电脑数码艺术。用传统艺术,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以弥补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艺术文化内涵的不足,解决在现代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存在的视觉表现,以及认识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是正确表现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传统绘画艺术美的关键。

二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审美情感差异

形成传统艺术形式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审美情感的差异,首先是文化传统渊源的不同。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之上的,蕴藏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精粹形式丰富,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传统绘画艺术所体现出深远的历史传统,众多的风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绘画的笔墨造型和传统艺术的文化渊源,都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新生的电脑数码艺术创作是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传上的陌生和疏远。其次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含量导致创作和表现的差异。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绘画,尤其是传统的工艺美术,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创新外,还没有受到过像现代电脑电脑数码化所带来的这样巨大的冲击。

三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在电脑数码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电脑数码艺术发展的根本。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电脑数码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也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她为传统绘画创作的表达和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构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近50年来久负盛名的设计师中,诺曼·塞斯

转贴于

第6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网摘要介绍南阳盆地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选地整地与施肥、抢时抢墒播种、搞好田间管理、化控及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夏芝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芝麻是我市重要的油料作物,在种植上以夏芝麻为主。现将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高产、优质、生长势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是夏芝麻高产栽培的基础,这些优良品种表现为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结蒴快而多,耐病耐渍性强,抗病性好;同时,由于夏芝麻田间生长时间较短,应选择早、中熟品种,如豫芝9号、豫芝11号、国审豫研郑910、郑芝98N09、郑杂芝H03等。

2选地、整地与施肥

芝麻不耐淹、不耐重茬,而夏芝麻生育期间一般雨涝偏多,因此须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方便且2~3年以上没种过芝麻的田块种植。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配合整地施入基肥,施肥的原则是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施过磷酸钙450kg/hm2、尿素75kg/hm2或磷酸二铵225kg/hm2,农家肥15~45t/hm2,硫酸钾150kg/hm2,硼、锌、锰肥各15kg/hm2作底肥,并用50%辛硫磷乳油1.5kg/hm2拌细土375~450kg/hm2均匀撒于土表,随犁翻入土内,以防地下害虫。耕地深翻15~20cm,犁后耙磨3~5遍,达到地平、上虚下实。田间起垄,垄宽80cm,沟深20cm。

3抢时抢墒播种

要充分利用现在机收、机耕、机播的快捷优势,趁墒、趁天抢收、抢种,一般应在6月10日前下种完毕。播种前用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拌种,进行种子消毒,预防芝麻根腐病、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等病害。播种可用3行流体播种机或普通耧条播,行距30cm;播量按品种特性决定,一般品种适期播种留苗15.0~22.5万株/hm2,早播肥力偏高地宜稀,晚播肥力稍差地宜密。播后适当加压,趟平耧沟,以提高保墒能力,利于出苗。并用50%拉索乳油3000mL/hm2对水750kg封闭除草,也可在出苗后芝麻3对真叶时用50%禾草克乳油750~1200g/hm2对水叶面喷施,都有好的除草效果。

4搞好田间管理

第7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3Dmax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当前的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对3Dmax软件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界面面板和各种命令详细讲解。这类图书的不足之处是实例少,操作步骤简单。而另外一类则是完全的实例详解,缺乏基础知识的讲解,对初学者来说较难上手。这两类教材在教学中都存在各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的需要。教材中的的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理论和实践有脱节,急待改进。

2.教学学时有待增加

据调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反应3Dmax课程存在学时不够的现象。3dmax软件命令多,仅常用的命令就有3千余个,操作繁杂,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练习,才能掌握不同数据对模型创建的影响。教师为了在规定学时内把所有内容上完,只能在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建模知识就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学生不仅模型创建学习的不够深入,到后期的材质、灯光等综合练习,也是一知半解,最多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操作,不能独立进行设计制作。

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3Dmax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你听我讲”的教学方法,忽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自身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缺少对实践知识的吸收更新,所教内容照本宣科,不符合当前行业的需求。部分教师教学经验缺乏,教师自身没有加强学习,某些学校也不太注重教师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改革措施针对目前3Dmax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学时

3Dmax效果图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将设计方案制作成为成果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设计师向甲方汇报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效果图能直观表现设计效果,在方案汇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效果图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革新,很多绘图方法也不断简化。作为一个和市场动态变化息息相关的行业,学生所学内容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才能被市场接受,专业也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而调整。由于3Dmax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当多,同时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课程,必须保证一定的学时才能让学生入门,同时不影响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正常进展。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3Dmax课程由原来的64课时增加到现在的96课时,并分成建模和渲染两部分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

在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可采用实例教学法。每部分指令在系统讲述后均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完成实际操作,通过设计综合练习全面了解绘图各步骤,综合掌握设计表现方法。同时引入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品的绘制,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独立进行方案创作的能力。

3.加强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和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刻不容缓。一方面,参加相关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定期开展教师交流会,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参与一些实践项目或到行业内兼职,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行业资讯,传授学生最新的理念和方法。

第8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问题;对策;陕西汉中

马铃薯是汉中地区继玉米、水稻之后的重要粮饲作物,曾在为该区广大人民解决温饱问题和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已经将马铃薯定位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1],每年栽种马铃薯2万hm2左右,年产量约40万t。随着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贮藏[2-3],减少损失,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马铃薯贮藏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温度

在马铃薯贮藏初期,有约10d愈伤期,应将温度保持在15~20℃范围内,湿度90%。马铃薯的机械伤口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皮层,阻止氧气进入,也可控制水分的散失及各种微生物的侵入,有利于贮藏,以后应将温度控制在0~3℃。

1.2湿度

相对湿度85%~90%最为适宜。湿度太小块茎的重量会出现很大损耗,而且会变软和萎缩;湿度太大,则使块茎过早萌发和形成须根,以及引起上层块茎出汗,形成大量水滴,附着在块茎表面,导致块茎病害蔓延和腐烂。

1.3通风

通风可以调节马铃薯贮藏环境的温、湿度,供给氧气,排除CO2,防止块茎出汗和抑止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

1.4光照

光照能促使马铃薯发芽,能促使叶绿素以及茄碱苷的形成,薯块照光或发芽后,茄碱苷含量急剧增高,对人畜均有强烈毒性。因此,马铃薯应避光保存。

2贮藏中存在的问题

2.1入窖质量差

汉中地区由于马铃薯收获期比较集中,时间紧迫,劳动力不足,多数农户图省事,不经晾晒、挑选,直接将带土的块茎包括病、烂、伤薯一起入窖,泥土多造成通气不畅,窖温升高致使块茎呼吸作用加强,促进了各种生理生化进程,使块茎提早发芽,降低了品质。尤其是病烂块茎,将各种病菌直接接种到薯堆内,成为发病的菌源[4-5]。

2.2不分品种、用途混合贮藏

汉中地区多数农户家只有1个贮藏窖(室),食用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薯混合贮藏在一起,不仅造成品种的退化、混杂和病害相互传播,影响品种特性;同时对保证食用品质和保持加工价值极为不利,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

2.3贮藏期间缺乏管理

该区许多农户采用“自然管理”的方法,在贮藏期间,不检查、不调整温度和湿度,不通风换气,任其自然发展,很容易造成病伤、发芽等损失。另外,造成CO2气体的大量积累,使薯块的正常呼吸受到阻碍,薯芽窒息,以致影响出苗率,且易造成人入窖窒息,出现人身事故。

2.4贮藏窖建造不科学

该区地下水位较高,造成窖内湿度过大,甚至出水。有些贮藏窖没有通风孔道,或通风孔道设置不合理,因而无法调节贮藏窖内温湿度,更无法通进新鲜空气,导致贮薯块受损害。

3对策

3.1做好田间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

入窖块茎的病斑和烂薯是贮藏的最大隐患,而病薯和烂薯都来自田间,因此,搞好田间病害的防治,是减少块茎病斑和烂薯的最根本的办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田间马铃薯病害的药剂防治,就可以大大降低病害感染率,入窖时就比较容易挑除病、烂薯,从而保证入窖马铃薯的质量。适时收获可以促进薯皮老化,薯皮老化程度是决定薯块是否耐贮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收获的块茎表皮老化,以增强它的保护和抗伤害能力。

3.2严把质量关,确保入库质量

入窖时严格控制入窖质量,挑去伤、烂、病、虫蛀等薯块,认真搞好入窖前薯块处理,做到薯皮干燥、无病块、无烂薯、无伤口、无泥土及其他杂质。为使薯皮干燥,在块茎收获出土时,短时间风干,再运回窖旁晾晒。对于食用和加工用薯则不能曝晒,晾干即可,对于种薯要挑出畸形和非本品种块茎。入窖前可给薯块喷洒杀菌防腐剂,杀死附着在块茎表面的病菌,切断菌源,挑选出烂薯,并清除薯块上附带的泥土,防止病害的扩大和蔓延。

3.3分类贮藏

要做到分品种、分级别、分用途单窖(室)贮藏,便于按用途进行相应的管理,一般每户应建2个以上贮藏窖或一窖多室,保证贮藏薯的种性和商品性。对于以种薯生产为主的农户,单窖(室)贮藏可以保证用种的纯度,没有机械混杂,同时保持最适宜的温湿度,适宜温度应保持在3~4℃,适宜湿度应保持在90%左右;对于食用薯及商品薯而言,要黑暗贮藏,温、湿度按照种薯标准进行调节;对于加工马铃薯而言,温度应保持在8~10℃,以降低薯块中还原糖含量。

3.4加强贮藏期间的管理

贮藏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调控温、湿度及通气状况,创造最佳的贮藏环境和条件,防止薯块过多的失水、伤热、发芽等现象及病害的发生,降低损耗,保证其优良品质。窖内要悬挂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期检查,了解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不适宜状况,及时调控,同时应根据贮藏的不同时期和天气状况,及时调控温湿度。为防止茎块发芽,可以施用马铃薯抑芽剂,以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

3.5改进贮藏窖,增加调控能力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用现代化保温材料,建造容量大,机械化程度高,调控能力强的现代化贮藏窖,实行集中管理和贮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贮藏品质,减少损耗,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改进贮藏窖的结构和设施,增强调控能力,主要是增加自然通风换气设施,利用强制通风换气设备,根据经济实力,可建造有风机、主风道、分风道的水泥、砖石结构的大中型现代化贮藏窖。

4参考文献

[1]柯斧.秦巴山区马铃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03.

[2]宋吉轩,张敏,邓宽平.贵州马铃薯贮藏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0):9488-9489.

[3]韩秀蓉.马铃薯的贮藏[J].贮藏加工,2002(12):29.

第9篇:数码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管理

1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1.1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2贮藏

2.1及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3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杀菌消毒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2温、湿度控制

原料薯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3.4忌频繁出入

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减少光线进入,以避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食味变麻,降低品质。另外,库内外有温度差,频繁出入,会造成库内温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