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工程实习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生物技术领域尤为突出。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学科优势,如果再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学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毕业将面临失业。因此,构建科学的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创建多样化的课程,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生物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对高等院校的评估做了专门研究,揭示出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为教师事业发展提供标准[1]。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学校有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和各项教学质量标准,注意以教学管理文件和各项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学工作。同时,生物工程系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包括教师工作规范、班子成员定期听课制度、定期教学相长会制度、各教研室集体备课和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核质量标准、生物工程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生物工程系本科毕业论文评审制度、指定导师培养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等。通过这些质量标准的实施,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实验教学的保障体系,要求实验准备有完整的预实验记录;对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要求开展集体预实验备课,统一规范实验技能操作,在实验课中实施统一方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实验操作考试,引导他们重视实验细节,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质量的监控
通过召开教学相长会,学生评教、督导组专家评教、教研室同行评教、教师自评和党政领导随机听课等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最近几年,大部分高校逐渐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将其纳为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评教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各院系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是高校办学的实体和基层单位,承担着教学环节的组织安排和教学任务的实施。高校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学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影响,因此,对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实行“三期”检查,系领导随时抽查,监督执行情况,检查教学活动记录情况和其他教学工作档案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各门课程尝试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强调构建学生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毕业(设计)论文是生工系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的撰写,既可检查学生的综合科研水平,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了确保论文质量,校区制定了学生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和审题程序、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评估表、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答辩的相关规定等。学生选定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根据选题写出开题报告,与教师一起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表。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须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完成,整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毕业论文须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阅打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能够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难度适中,有一定的研究工作量,达到对本科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训练的目的。
三、网络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在线测试,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自身学习成效,有助于改善网络学习行为。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认真地互评,能使整个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成效和学习策略水平。教师应经常从后台查询学生自主学习记录,这里不仅指学习时间和测试成绩,还包括学生完成意义构建的所有文本和有声记录。特别是后者,教师应利用师生互动平台实时或异时给予一定形式的评价(反馈),以助其改善自主学习。学期结束时,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测试,展开总结性评价。
各教研室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信息反馈,适时采取座谈、不记名投票、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授课情况。部系每学期召集各年级学生代表召开教学相长会,通过交流及时掌握学生?W习动态,评价学习效果、学习方式,收集他们对带教教师的意见,然后由部系总结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改进意见,及时转达给任课教师。部系要重视教学办收集的学校网上评教信息、教学督导组听课反馈信息、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并反馈给任课教师,让他们及时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改进,既需要教师的自觉投入,也需要依靠学校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来保障。由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承担对课程组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努力钻研教法,本着“教有良法,但无定法”的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任教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进行改革,力争做到将教学与科研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部系每两年要举行1次全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请优秀教师点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部系还选派了青年教师参加院校教师讲课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而且,每两年也会举办部系教案、课件比赛,并以优秀教案、优秀PPT课件为模板,促进部系全体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修订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虽然听取了用人单位的意见,以及部分校友的调查回馈,重新审视和修订现有教学大纲,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求,但调查范围较窄,不能完全反映我系学生与市场岗位的满意度信息。对策:建议走访实习单位,安排实习检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和表现的评价交流;建立相关行业的校友群,了解市场信息,收集校友在职场历练后对在校生的培养建议,了解人才市场信息渠道,及时调整和修改专业培养方案。
2.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参与教改。高校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还面临很大的科研压力,这就使教师只能完成授课任务,很少能积极申请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课程建设等教学研究活动,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合理安排教师教学工作量,给予教师一定的科研时间。同时,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向本科教学倾斜的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对教师教学评价过于主观片面。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教师间的评价,形成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观性较强,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间的特殊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过于严格,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不满,致使评价过低;教师间的评价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评价高低取决于评价教师与被评教师间的关系,甚至没有听课就对其做出较高评价,不能体现教师的真实水平。对策:注重教学评价,以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主线,面向未来评价教师个人或群体的教学现状和发展潜力,尊重他们的自我评价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向[2]。运用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努力促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间形成平等协商的和谐关系,评价双方可共同参与教学发展方案的拟订和发展过程的评判,充分体现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的平等、合作、沟通与互助的关系。同时,针对教师个人或团队的现实水平及所处的教学环境,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
1.1依托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2009年获得辽宁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抓住有利时机,我院主要领导根据生物类专业实习遇到的问题,决定以中心为依托,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地点就选在中心实验室,并购置了适合进行生产实习的必要的设备,如大型离心设备、发酵罐、摇床、培养箱、烘箱、水浴锅、超净工作台、疫苗分装机、压盖机以及进行生产实习所需要的试剂和材料。从硬件上配置资源,使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1.2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学院为校内实习配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师均为硕士毕业以上,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授课教师为博士毕业以上,并具有高级职称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要求在科研上具有承担国家级和省市级研究课题的经历。这样,从师资力量上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配置了最好的软件资源。
1.3选择实用、有价值的科研内容或题目作为实习实训内容
在本科生实习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和论证,其筛选的原则和标准为:首先,实习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国家级课题,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这样就保证了实习内容和题目具有高层次水平与研究价值;第二,实习内容必须具有应用性,即属于生物技术的下游,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能进行技术转化。学院选择许崇波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气荚膜梭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No:30371380)作为生物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依据,精选出其研究成果中的应用部分作为具体的实习内容,即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制备。这样就保证了校内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实习的价值。
1.4制定合理、详细的实习计划
实习指导教师同实验教师每个学年都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对参与实习的人数要提前一个学期进行统计,并计算出所需要的易耗品和试剂材料,对于购买周期较长的药品或试剂要提前购买,其它试剂和材料均要求在实习之前一个月到位。实习的具体时间也要在实习开始前2个月做出,避免与其他课程或实践活动冲突。这样就保证了校内实习合理、有序地进行。
1.5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加强监督和指导
在每年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同实验教师要严格执行实习计划,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做出改动或调整。在指导学生实习期间,要耐心讲解,全程指导,并丰富教学手段,除了实践操作示范,还需要配合以PPT、影像资料等加大对学生信息的提供,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一定要严肃纪律,制定考勤制度和实习操作规范,严格监督执行。对于纪律涣散、不注意考勤制度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随时进行记录,与学生的实习成绩挂钩。尤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出现教学事故。这样就保证了实习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1.6规范实习报告,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
学院指定了专门的实习报告手册,便于学生进行记录和填写。另外教师也要使用指定的实习成绩记录手册。对于实习报告的填写,实习指导教师要事先做出规划,并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前夕及时向学生传达,其实习报告填写的要求一定要统一、合理。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一定要客观、仔细和耐心,对实习填写内容中不规范的地方一定要指出,实习产品或结果中不理想的地方一定做出批改,并在最后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和给出最终的成绩,综合学生实习的全面情况,择优选出优秀实习生从学校层次加以表彰和奖励。
1.7认真总结,不断创新
指导教师最后要综合所有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实习做出整体总结和评价,并作为教学资料和档案材料留存。另外,要为下一年的实习做准备,更新教学资料,积累素材,挖掘社会资源。指导教师通过个人联系等方式定期到大连周边地区知名生物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交流,为学生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使校内生产实习逐渐与校外实习接轨,不断提高实习效果。
2实习效果
校内实习从2006年开始,中间经过不断的改进,到现在经过了8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成熟的运行模式,校内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科生的实习得到了保证,完成了教学计划。试想,如果没有及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学生的教学实习将不能得到保证。第二,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淬炼了他们进入企业及市场接受竞争和挑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或进一步深造。第三,积累了经验,储备了知识,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与生物疫苗制备有关的实习实训,需要具备一定洁净程度的空间,因此需要在操作空间安装一些净化和过滤设备;或者需要一定数量的超净工作台。其次,实习实训的时间和强度不够。目前实习和实训的时间一般在第七学期后半部分,这时候正好赶上学生的考研复习,许多计划参加考研的学生往往抱怨实习占用的时间太多,耽误了他们的考研复习;而实际上集中生产实习的时间仅仅为2~3周,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要求。另外,尽管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一些个人联系等方式定期到相关厂家进行参观,但只限于一般了解,对车间实际操作还了解不够,对于工厂化生产生物疫苗和生物制品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3.2改进的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讨论,采取了如下的解决办法。首先,呼吁学校和学院领导进一步重视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和更新必要的设备,提高校内实习的专业化程度。第二,解决实习实训时间不足与学生考研冲突的矛盾,必须把生产实习的形式多样化,即不仅仅限于集中实习。实习形式可以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期间,按照统一要求进行,这段时间尽量避开学生的考研时间,能够安排在第六学期为好。分散实习,可以安排在学生考研结束后,或者其他任何时间,这部分主要由导师制的形式来实行,不必要求实习内容统一,可以体现个性化的内容,只要是与生物工程或生物技术相关的实践操作就可以。分散实习应当给予每个指导教师一定工作量,学生分散实习的成果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第三,针对实习指导教师对工厂化生产了解不够的问题,建议学院定期指派指导教师到相关厂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从而积累更专业的实践操作技术和知识,以传授给学生。另外,可以由学院出面聘请相关厂家的专业人员亲自给学生上生产实习课中的某一环节,并给予一定的报酬或其他奖励。
4结语
关键词 园林专业 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ANG Zheng[1], CHEN Xiaoxiang[2]
([1] Department of Metaplasia,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2] Library in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professional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e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arden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ed field practice content, to regulate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rovides help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landscape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野外实习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进一步梳理总结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要途径,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许多相关高校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在野外实习中盲目效仿或者照搬其他高校的生物学(主要是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而这些专业往往以单项专一的方式进行,并不适合于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与目前园林专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极不协调。因此,加强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建设已成为当前园林专业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1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园林技术从2006年自2009年间的野外实习过程来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周期短、教学模式单一。受条件制约,野外实习教学大多以1周内的短期课程实习为主。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以参观学习辅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中好学者忙于笔记,无心者走马观花。实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设计试验和动手实践的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浅显、陈旧,不相符,缺乏创新性。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内容大多只是针对生态学、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而设计,仅处于“认知”层次,不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园林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树木学、花卉学等学科一般都采用农业类或理学类的教材,偏向栽培种植或科属分类、系统解剖等方面。与园林绿化、观赏等专业方面结合的教材不是太少,就是内容陈旧、浅显。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指导,而师范类的生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又相对完善、系统,在野外实习中,很多方面都偏向植物学方面的实习,以动植物种类识别、分类检索等传统植物学内容为重点。除此之外,在实践性操作的内容上尤其欠缺,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习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无法实现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创新。
(3)学生学习意识缺乏。学生的感性认识少,在实习过程中又处于被动地位,和实习基地、基地人员缺少交流与沟通,许多需要调查访问才能了解的内容知之甚少,因此,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上,导致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普遍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求知欲望。有的学生由于课堂知识学的差,极易产生逆反情绪,把野外实习当成郊游,在老师讲解时急于知道结果而忽视对其他特征的观察、描述和理论联系。如教师在将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经济用途、搭配应用等作详细的描述,学生又会产生急躁情绪或注意力分散,直接导致了其他同学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影响极坏,造成野外实习教学实效不明显。失去了它在高校人才综合培养中的意义,形同虚设。
(4)仪器装备缺乏,影响了野外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的教学。在野外实习中,常规的仪器如GPS、望远镜、水平仪、经纬仪、绘图仪等器材极少,大大影响了在野外的调查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限制了实习效果。
2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与改革思路
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园林专业的野外实习应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生态学、建筑美学、园艺美学为核心,不仅要重点考察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与作用、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考察人类合理的、有效地开发、利用动植物,使之与环境相统一的利用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建设生态家园、绿色家园所必须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野外实习还应成为大学里最有效的德育、美学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也应该是实习的重点。
根据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特点的需要,首先确立野外实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和具有扎实动手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要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融入到实习中去。园林专业应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并重,既培养野外工作能力,又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自然,共建生态家园的意识,还要倡导在艰苦条件下吃苦耐劳的精神。然后在具体操作上,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实习手段以及实习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习效果,以达到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3 改革中的措施与实践
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在2009-2011年的野外实习中,采取一边实习一边总结,逐年改善的措施,在实践中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进行调整与完善,采取的措施有:
(1)广泛调研,深刻总结。对周边的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调研,交流和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探讨更好的实习模式和方式。
(2)寻找理想的实习点,建设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完成好实习任务的基础,有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和实地考察,我们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姑婆山植被保存良好,物种丰富,地形复杂,山势挺拔,溪流众多;依据地形地势,建有多处客家风情的建筑景观,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另外,还有古老的姑婆庙,颇具南国庙宇神韵;茶林多处,瀑布若干。自然风光与园林建设融洽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实习地点。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与贺州学院相距不足40公里,交通便利,大大节省了交通费用。该基地的部分工作人员为本校毕业生,极易与实习生相处,能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少便利条件。
(3)确定和延长实习时间。经过数年野外实习的实践,我们认为实习时间为两周比较合适,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这时与生态学、植物学、园林规划理论、绘图等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识,此时通过野外实习加以拓展和巩固,往往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全面的实习内容与专题实习内容相结合。野外实习前培训,也是野外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前培训的方式包括观看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介绍实习方法和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队设计一个或多个实习专题,通过实习老师集体商榷后确定其可行性,如果专题不可行,可由实习老师拟出10~20个与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利用、模拟景区再规划、明确主题的植物选择与搭配、测量制图等有关的科研小题目供学生选择。提前布置任务能让学生带着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和以更主动的方式投入到实习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数据资料,完成好实习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使德育和美育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过去实习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为了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只而重视实习报告不重视实习过程,我们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四方面: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约占15%);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约占40%);实习报告(即专题研究)水平(约占25%);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约占20%)。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由小组成员自行评分取平均值,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实习报告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由全体教师和学生评分取平均值。
个人自由作品是个人在实习结束前自由创作的作品,文章、诗歌、绘画、摄影、模型都可以,形式不论,只要是原创作品均可。个人自由作品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点举行作品展,在森林公园大门口公开展示,接受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检阅。回校后,在校内再进行一次作品的公开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才艺潜力,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要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去更加深刻认识自然的美,自觉地去爱护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4 结语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为了确保野外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实践,不断从教学内容、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补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道德、审美水平,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
本文为贺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HZUBS201005)
参考文献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性实验
20世纪80年代,美国GENE公司的Ulmer博士在Science上发表了以“Protein Engineering”为题的专论,首次明确提出了蛋白质工程的概念,标志着蛋白质工程的诞生。蛋白质工程又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崭露出的一片特富魅力的新芽,它不仅可以带动生物工程进一步发展,还可以推动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科学的发展,如抗蛋白质变性延缓衰老,遗传病的防治,农牧业遗传育种等。自蛋白质工程诞生至今,已经改造了上百种的蛋白质分子结构,这些成果有的已经转化成了生产力。在国外,很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研究蛋白质工程,许多新的技术也孕育而生。2001年,由中科学家领头执行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正式启动。2002年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大成院士编写了第一本《蛋白质工程》,后来随着学科的发展,蛋白质工程慢慢变成为一门独立和新兴的学科,许多高校都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
而我校由于《蛋白质工程》学科成立的时间和其本身的原因,发展较为缓慢。2004年生命科学学院开始大幅度地进行教学改革。《蛋白质工程》成为了改革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来,我院《蛋白质工程》课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蛋白质工程实践课作为《蛋白质工程》重要的一环,似乎开展得并不顺利。原因之一是蛋白质工程涉及许多新的仪器和技术,一些仪器较为昂贵,例如质谱仪。以往的理论课上涉及质谱的技术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机会对质谱仪进行感官的了解。
根据目前我校《蛋白质工程》课程教学情况,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对《蛋白质工程》实践课程进行改革。
一、明确实践教学改革思想,建立独特的教学模式。
实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蛋白质工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拟达到的效果和目标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蛋白质工程的相关实验原理,掌握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蛋白质的表达和蛋白质的修饰、改造等技术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技能。
2.通过该实验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过去很多课程都是把理论和实验放在一起,多位验证行实验。但现在的改革都是把实验单独开课,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我们考虑到蛋白质工程与酶工程的相关性,以及现在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要求,我们的实验课课程是另外设立一门综合性的《蛋白质工程与酶工程研究法》,时间为2周,紧跟在理论课之后。
该实验以小组为单位,3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确定课题、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小型科研论文。
时间安排如下:
一周时间查阅文献、相关资料,指定出实验方案并将所需要的相关仪器药品列出清单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药品。
4天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修订。
3周时间完成个人的分工内容报告(1000字);再经教师批改后组内讨论形成组论文(3000字);再经教师批改后1周内修订定稿,完成PPT课件制作,最后一次课程组织分组交流分享。
二、实验方案多样,更新率高
蛋白质工程汇集了当代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成就,它把核酸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结合起来研究。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融合到学生的实验中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这个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实验的更新率比一般的基础性实验高。每学期我们都提供给学生2~3个的实验方案,让他们自行选择。这些实验方案不仅包括了一些基础性的实验,例如PCR、质粒的提取、酶切等,还包括了一些提高性的实验内容,如Western blot,ELISA、双向电泳等。学生通过这些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的同时进行接近正规科学研究的综合实验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建立外延型教学框架,培养专业性人才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各个高校不断地调整教学改革方向。然而生物是一门较为年轻的专业,学科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如何保持实验教学的时效性,提高学生对新鲜知识的了解就变得尤为重要。建立外延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该课程的求知欲,是现行模式的重要补充。具体的措施如下:
1.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丰富教学手段。蛋白质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等。生物信息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引物的设计、基因的搜索,到蛋白质的结构预测等,都需要用到生物信息学的知识。所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实验课中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实验室配有电脑和网络,学生可以自行查阅文献和数据库。另外,我们还在课后提供一些专题性的课件和资料,如DNA shuffling、酵母双杂交等,并介绍了一些专业的论坛如生物谷、丁香园等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
2.布置实验综合论文,让学生对论文的撰写有个基本的了解。本实验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实验,除了训练学生的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外,主要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过去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条块分割的状况,学生无法从整体上了解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忽略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而撰写综合性论文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都需要学生自己的参与,不断提高他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其中一个实验方案为例。
实验方案:HrpA抗体的鉴定
(1)HrpA抗体的提取(6学时)。
实验目的:从工程菌株中提取HrpA抗体,掌握蛋白质提取的方法。
(2)HrpA抗体效价的测定―ELISA法(6学时)。
实验目的:将获得的HrpA抗体进行效价的测定,掌握间接ELISA技术。
(3)鉴定HrpA抗体―Western blot(8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Western blot技术。
四、考核方式多样化,兼顾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和应用能力的评估
以出勤、资料查阅参与课堂主题讨论、课程论文系列过程等构建“考核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效果评价制度的改革,改变目前大多大学课程“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评价制度带来的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弊端,促进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全课程的学习。以实现本课程教学团队坚持的“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学分有所值”现代大学教学理念。学生最终课程成绩的构成见表1。
《蛋白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需通过实验才能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中,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片面追求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是一味强调创新,而是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而不是验证性的实验。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情况选做了一些开放创新性的实验,学生们在研究活动中积极查阅资料,设计研究方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教学的设计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设计上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在创新性实验上中充分融入了我系的科研成果和特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目前而言,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于蛋白质工程的认知和研究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生物类高校开展蛋白质工程课程和实践课能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海银,叶言山.蛋白质工程[J].生物学通报,1995(1):21-22.
[2]孙毅.蛋白质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162-163.
[3]薄惠,张利娟.蛋白质发展的现实意义[J].信息化建设,2016(3):406.
[4]汪世华,黄碧芳,谢苗.《蛋白质工程》理论课与实践课改革,2008.
作者简介:
作者:潘贤,助理实验员,硕士,。
关键词:土壤学;教学改革;实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52-02
一、引言
土壤是孕育万物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与土壤发生着紧密联系。土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最早是在化学与植物矿质营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土壤学从开始创建就涉及地学、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门与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土壤学与地质学、水文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存在密切关系,主要是由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所决定的。土壤作为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育与地质、水文、生物和近地表大气息息相关。土壤学与农学、农业生态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基地,农学红的栽培学、耕作学、肥料学等,都是以土壤学位基础,土壤学是农业基础科学的重要部分。此外,土壤学还和环境科学、生态学联系密切。因为环境的核心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圈层,而土壤是地球上多种生命繁衍、生息的场所。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土壤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土壤除具备肥力、能生产绿色植物外,还具有对环境污染物质缓冲、代谢、净化客观属性。土壤的这些性能在稳定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结合就形成了一门新的土壤学分支―环境土壤学。由此可见,要培养出优秀的土壤学人才就需要广泛的知识面和创新实践能力。而现有传统的土壤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知识面方面、创新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二、土壤学教学改革思路
现代土壤科学无论从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的创新,还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其复杂性日益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基础研究方面,主要和地学、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结合,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与农学、环境学、生态学、气象学、区域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学等多科学之间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扎实掌握土壤学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前沿发展和研究现状。因此,在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基于当今科学研究发展的客观事实和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主观需要,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通过野外实地参观、参与相关科学研究、初步开展小规模的实验研究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三、土壤学教学改革实践方法
(一)野外实地参观
土壤学课程的野外实地参观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可与多个土壤学相关基地建立专门的学生野外实习参观基地,如地质学、植物学、土壤微生物学、土壤农学、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基地。
通过理论教学,在学生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取老师现场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和认识体验。在野外实地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以专题的形式开展野外调查和认识实习,如农村土壤调查、城市土壤调查、土壤植被类型及其保护、土壤质量调查和改良等。每个专题都配备专业老师现场讲授相关知识、实地参观或分组深入调查;第二个阶段,参观和调查成果的整理,分为整理野外调查记录、建立数据库、整理数据成图、撰写各专题调查报告、实习成果总结汇报等。以土壤质量调查和改良为例,土壤质量包含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肥力质量是指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供应能力和环境条件,也就是土壤的生产能力,对土壤肥力调查主要是土壤性质。土壤性质主要包括土壤化学性质:pH、CEC、植物养分含量及其有效性、盐分含量和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颗粒分布、结构、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的体积和稳定性、土壤水分、持水性能、入渗速率、入渗容量等;土壤生物学性质:有机质的数量和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类型和功能、专性呼吸作用强度及各种生物酶活性等。土壤环境质量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是土壤“优劣”的一种概念,它与土壤遭受外源物质的侵袭、累积或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环境保护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也是环境土壤学的可信内容之一,它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质量依赖于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固有的环境条件、与环境质量有关的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土壤利用过程及其动态变化,同时应考虑土壤作为次生污染源对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
通过上述课程实习,可让学生了解土壤植物类型、生长特征;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环境影响因素;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特征;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修复方法等。上述野外实践参观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土壤学与植物学、微生物学、农学、环境学以及地质学等的相关性,同时对课本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回忆课堂讲授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参与相关科学研究实践
除了野外实习参观外,让学生参与到土壤学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中,也是一个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土壤学的相关科学研究基本都是以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指标分析等为基础。以土壤修复研究为例,可在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时,在学生了解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野外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以及指标分析等工作。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土壤生物污染等。有机物污染分为有机物和人工合成有机物污染,一般指的是有机废弃物、农药等污染。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可危及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生物的生存,如稻田因施用含二苯醚的河泥曾造成稻苗大面积死亡。人体接触污染土壤后,手脚出现红色皮疹,并有恶心和头晕现象。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尽管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一些农药残留物却对土壤和食物链有不良的影响。无机污染物主要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而进入的。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和化工等生产部门,每天都排放大量的无机物质,包括有害的元素氧化物、酸、碱、盐类等。土壤生物污染是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造成土壤生物污染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未经处理的粪便、垃圾、城市生活污水、饲养场和屠宰场的污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传染病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和污物。进入土壤的病原体能在其中生存较长时间。土壤生物污染不仅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有些长期在土壤中存活的植物病原体还能严重地危害植物造成农业减产。从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初步了解土壤污染的一些防止措施和方法等。
根据课程进展情况,还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到研究生的相关科研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污染土壤修复相关科学研究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能会激发学生对污染土壤修复的兴趣,为其在土壤学领域的深造奠定一定的基础。
完成相关科学研究的检测分析后,学生得到了土壤理化特征、污染状况、土壤肥力等数据结果,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土壤检测分析结果,以探索土壤采样、保存、预处理及指标分析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加强学生相关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得到以土壤理化特征、污染状况等数据结果。最后,以学生个人为单位,以实验数据结果为基础,结合野外采样周边情况,撰写科学研究实践总结报告。
上述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实验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展望
土壤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其服务对象正在日益扩大,除传统的农业生产外,还包括环境生态建设、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农业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此外,土壤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也不断创新,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已经在土壤学中具有广泛应用。为了适应土壤学的发展,土壤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必须多样化。本文将野外实地参观和参与相关科学研究引入教学内容中,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进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同时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昌勇,徐建明.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陈传胜,吴晓芙,彭佩钦,等.土壤学课程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221-222.
[3]卜耀军,崔颖.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榆林学院学报,2014,(6):67-68.
[4]陈波浪,孙霞,柴仲平,等.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5-36.
关键词: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生活即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208-02
1引言
在国家大力推进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各个普通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思考和行动,谋求转型发展的道路,而转型发展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力量,其教育思想和理念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类型。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工作,对所承担的《蔬菜栽培学》课程的教学思考和实践进行进行了总结。《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应用型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突出《蔬菜栽培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强调和实践了以下教育思想和理念。
2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1,2]。尽管这一思想的提出已有近百年之久,但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习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只学理论不参与实践和只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学习,都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和行业的发展。“做学合一”讲的是一个学习过程,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同时又从实践中升华理论,得到新知。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两者缺一不可。《蔬菜栽培学》实践课和企业实习中,要求学生撰写养护日志和实习日志,记录个人每次任务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别是要将实践中的操作和技术要领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和说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搜索理论知识、思考和联系实际,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3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理念最早是杜威提出的[3],强调的是教育的生活意义。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4]。看似两句相反的话却表达着类似的教育哲学思想。学生接受的教育不仅局限在课堂,更多的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起着或多或少的教育作用,特别表现在情绪、性格、意志、行为习惯等情商培养方面。另一方面,“教育即生活”体现教育活动要融入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教育就接了地气。《蔬菜栽培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教学中常把学生的思绪带回到生活场景中。比如,提出“你喜欢吃普通的白色花椰菜、青梗散花还是绿花菜?”的问题,让同学们体会不同蔬菜种类、品种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蔬菜的特点、遗传关系以及品种选育等问题。又如,“冬季番茄与夏季番茄口感有何不同?”“你吃到过苦味的瓠瓜和葫芦吗?”等问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使学生渴望学到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生活中寻求知识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自我学习和教育。
4教育要以人为本
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教育机构应以学生和教师为根本。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进步。因此,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学生是教育的核心,也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所从事职业或行业的适应性和满意度,以及行业和社会对学生的满意度都昭示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应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对行业(社会)的适应性和满意度而开展。《蔬菜栽培学》课程也应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蔬菜生产模式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教师急需转变思想紧跟时展步伐,深入企业再学习,尽快与行业接轨,从生产一线汲取最新知识。从而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
5结语
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想,紧跟时展步伐,不断进行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为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EB/OL].
[2]郑航芝.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的文化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29):83~85.
[3]刘梦.“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4~7.
[4]刘建英.“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思想之比较[J].教师,2010(7):122~123.
一份完美的简历表格对求职者获得面试机会相当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好看的简历表格精选范例,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好看的简历表格精选范例(一)基本信息姓
名:性
别:男照片身份证号:年
龄:25岁民
族:汉族婚姻状况:未婚身
高:180cm体
重:72 kg户
籍:陕西西安居 住 地:陕西商洛学
历:本科教育/培训毕业院校:西安体育学院最高学历:本科专业名称:教育、师范类毕业日期:2010-06-01培训经历:
篮球国家一级裁判员培训、田径国家二级裁判员培训、体操国家二级裁判员培训、乒乓球国家二级裁判员培训,羽毛球国家二级裁判员培训能力/专长第一外语:英语应用能力:一般第二外语:无应用能力:无计算机应用:良好驾照类型:暂无普通话水平:熟练现有职称:二级乙等工作履历目前已有1年工作经验,主要工作履历如下:
2007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优秀团员称号;
2007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院篮球联赛第二名
2008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院篮球联赛第一名
2008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教职工篮球联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2008年获得肯德基三人篮球赛第三名
2009年获得延长石油杯篮球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2006-2007学年参加‘西安是我家还西安一片蓝天’的活动;
2007-2008学年参加并且组织肯德基三人篮球赛裁判工作;
2006-2008学年,担任班级里体育委员之职;
2009年9月至11月在西安市秦川中学实习,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大学寒、暑假期间参加多类兼职,并积累了一定的社会交流实践经验。种类有:手机促销员,商店导购,发放传单等,大学四年一直坚持参加校园勤工俭学并参加西安市各大小型篮球联赛裁判工作,有丰富的篮球裁判经验。
求职意向欲从事的工作中级教育、宾馆饭店/餐饮旅游类、行政/人事类希望工作的地区陕西商洛、陕西西安、陕西陕西到岗时间:一月以后期望月薪:1500-2500元其它要求:
服务人民,服从组织安排个人自传
2007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优秀团员称号;
2007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院篮球联赛第二名
2008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院篮球联赛第一名
2008年获得西安体育学院教职工篮球联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2008年获得肯德基三人篮球赛第三名
2009年获得延长石油杯篮球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2006-2007学年参加‘西安是我家还西安一片蓝天’的活动;
2007-2008学年参加并且组织肯德基三人篮球赛裁判工作;
2006-2008学年,担任班级里体育委员之职;
2009年9月至11月在西安市秦川中学实习,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曾代表商洛市企事业单位参加篮球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大学寒、暑假期间参加多类兼职,并积累了一定的社会交流实践经验。种类有:手机促销员,商店导购,发放传单等,大学四年一直坚持参加校园勤工俭学并参加西安市各大小型篮球联赛裁判工作,有丰富的篮球裁判经验。
是一个活泼,开朗,具有责任心的人,具有体育人不怕苦不怕累,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认真、乐观向上、为人诚恳、适应力强、脚塌实地、责任心强、勇于迎接新挑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我最大的优点——进取,不忘脚踏实地!我最大的资本——年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诚然,即将毕业,有点缺乏工作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是我拥有饱满的热情以及敬业精神。 好看的简历表格精选范例(二)个人基本简历简历编号:更新日期:姓
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深圳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汕尾身材:171 cm 60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7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市场/营销:销售业务类、贸易、证券/金融/投资: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深圳 珠海 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9-01 ~环球资源公司性质:中外合资所属行业:服务业担任职务:客户主任工作描述:从事电子行业的所有产品。负责国际与国内贸易业务,主要负责上海,香港及海外市场的采购交易会,开展与生产供应商和贸易商的联系。带领企业走出市场,帮助客户得到更新的资讯。促进合作的贸易化!离职原因: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7-03 ~ 2008-10招商证券股份有限有限公司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担任职务:投资顾问工作描述:1.在银行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指引客户正确的理财观念!推广公司的业务2.协助开立证券帐户,帮助其正确的交易规则.3.协助区域经理工作日程助理离职原因: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4-12 ~ 2007-02寒暑假兼职(金兰达)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通信/电信/网络设备担任职务:营销顾问文章来源xuexila.com智联简历网工作描述:寒暑假电脑促销,服装,鞋业销售.精品店销售,信用卡销售员离职原因:实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最高学历:大专毕业日期:2007-06-01所学专业一:工商企业管理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6-032011-09电子信息产业部办公自动化技术培训证书0610002171742006-082006-10广州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结业证书j2006110922008-102008-12人才市场人才中介资格证人才中介资格证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良好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对工作认真负责,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能熟练运用Word ,Excel ,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和photoshop软件.能很能很好的融入团体,有较强的团体合作精神,曾多次参加院校团体活动。没有不会做的事,只要我有能力,我有信心,我一定会做到最好!!! 详细个人自传经过在校的三年学习,不仅在学业上和工作上都让自己了很好的提高,较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并且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逐步自我完善。性格开朗乐观,对工作认真负责,充满热情,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及应变能力、创造力和交际能力,能很好的融入团体,有较强的团体合作精神,曾多次参加院校团体活动。自我坚信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去努力,成功需要自己去奋斗,凡事没一僦而就的。 您提供的机会,我贡献力量,愿与公司共同发展,真诚期待您的回音,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蒸蒸日上,海纳百川,创出辉煌!!!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电话:手
机:QQ号码:电子邮件:个人主页: 好看的简历表格精选范例(三)个人基本简历简历编号:更新日期:姓
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安徽身材:175 cm?78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9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销售管理:高级管理、渠道/分销经理工作年限:4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3500--5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广东省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9-12 ~ 2010-11广州市碧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担任职务:办事处经理/省级经理工作描述:本人在广州市碧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南常德办事处任办事处经理近一年,所辖区域为湖南湖北两省市场,主要工作职责为:市场渠道建设、业绩回款、团队建设、制订市场规划和实施并全权负责办事处的各项管理工作。离职原因:回广州发展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9-08 ~ 2009-12广州一生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喜羊羊)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担任职务:销售经理工作描述:销售/推广喜羊羊儿童保健食品。离职原因:兼职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9-08 ~ 2009-12广州弈格教育机构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担任职务:体育教师工作描述:完成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武术兴趣课程的教学。教学单位如:淘金幼儿园/黄埔区电力一小等。离职原因:公司名称:起止年月:2008-06 ~ 2009-08中国运通旅游联盟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酒店/旅游担任职务:大客户部销售代表工作描述:1.学习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旅游产品的销售技巧。2.以电话的途径向客户介绍公司服务内容和产品。3.访问客户,听取客户意见并签约客户。4.客户的维护以及产品后台的维护,并做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离职原因:另求发展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皖西学院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毕业日期:2007-07-01所学专业一:体育教育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1-092003-07安徽省界首一中高中毕业证2003-092007-07皖西学院体育教育学士学位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在广州市碧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湖南常德办事处任办事处经理近一年,所辖区域为湖南湖北两省市场,主要工作职责为:市场渠道建设、业绩回款、团队建设、制订市场规划和实施并全权负责办事处的各项管理工作。期间业绩突出。计算机能力:熟练应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技能专长:市场渠道建设、业绩回款、团队建设、制订市场规划和实施以及所辖区域的各项管理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自我评价:本人有较强的沟通、交际、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在以往工作中重点培养了自己的销售及管理能力。待遇要求:3000-5000元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xuexila.com联系电话:家庭电话:手
机:QQ号码:电子邮件:个人主页:看过“好看的简历表格精选范例”的人还看了:1.好看的个人简历表格
求职简历表格模板精选
2.好看的简历表格模板
个人求职简历表格免费模板
3.简历的表格模板精选
求职简历表格范文模板
4.好看的简历表格样式
最新求职简历表格
5.好看的简历表格式样
关键词: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育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81-03
分子育种是直接在DNA水平上对性状的基因型或基因进行选择的育种方法。把表现型和基因型选择结合起来,可实现基因的直接选择和有效聚合,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年限,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选育出带有目的性状的优良个体,培育出具有农业经济价值的新品种,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等目的,已成为现代农业育种的主要方向。根据分子手段参与形式的不同,分子育种可分为转基因、分子标记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几种主要类型。
一、辽宁省农业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就
辽宁省开展分子育种工作比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期,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作物转基因育种工作,主要研究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烟草等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取得了一定成果。进行分子育种技术和理论研究的重点实验室有辽宁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动物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野蚕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海洋水产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北方果树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玉米遗传改良与高效栽培重点实验室等。辽宁省十分重视农业分子育种工作的开展。2011年9月,辽宁省政府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提升辽宁省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的要求,确定了包括分子育种技术在内的农作物种业科研先导地位。但是辽宁省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国内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已经开展了农作物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而动物分子育种技术尚处在基础研究阶段。
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分子育种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相当数量的成果。如沈阳农业大学从番茄中克隆出编码番茄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氨基环内烷羧酸合成酶(ACC合酶)基因,采用反义基因技术路线创建出具有高耐贮藏性的优良转基因番茄新品种,已开始试种及扩大繁殖,以备商品化生产。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通过转基因技术,育成了高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优质新品种辽星1号,米质指标达到国标2级米标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先后培育作物优良新种质16份和新品种11份,培育出黄瓜抗霜霉病和抗枯萎病品系,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124A/124B及其杂交种辽杂17号,高粱高蛋白和高赖氨酸恢复型新品系,高粱转B.t基因抗虫品系,高粱保持系转导广谱抗病基因PYH157,向日葵高油不育系和抗病系,光周期不敏感品系,番茄耐盐新品系等。辽宁生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血红蛋白基因和抗虫基因转入杨树,获得速生、抗虫害的转基因杨树品种,其生长速度比普通杨树快30%~40%。沈阳彩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法、聚乙二醇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颜色基因和抗虫基因导入到高产、优质棉花品种中,研究多种颜色抗病虫强的棉花新品种。
二、辽宁省分子育种研究的主要问题
1.研发投入不足。分子育种研究难度高,投资大,见效慢,省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有待提高。而且由于研究单位比较分散,摊子过多,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致使人力、财力、物力不集中。同国内发达省份和国外相比,辽宁省对于农业分子育种技术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2.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辽宁省在农业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受到技术水平、资金、人才、设备等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不能顺利地全面展开。开展分子育种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不多,研究方向不集中,研究层次低,获得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数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进行分子育种研究开发的商业机构数量和规模更是远远不及其他发达省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没有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
3.研究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化进程较慢。辽宁省对于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水平不高。辽宁省近三十年来粮食作物单产翻了一番,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平均不到十年就要更换一次品种,尤其是近十年来农作物育成品种数量快速增加。但是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对农作物新品种的贡献还不足,对畜禽养殖的贡献更少。农业生产中的育种理论和方法与国际技术发展潮流不适应,育种者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育种,而非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使分子育种尤其是转基因育种技术的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到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有很大难度。农作物新品种的申报审批手续复杂也是制约分子育种成果推广的重要因素。
4.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目前辽宁省除水稻品种占绝对优势外,其他农作物品种,如玉米、大豆等,都受到来自国外和其他省份优良品种的威胁。比如美国先锋公司、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作物品种扩散很快,对省内乃至全国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和推广都是不小的冲击。近几年来辽宁省从外国大量进口低价转基因大豆,对本地的大豆种植业影响很大。
三、辽宁省分子育种发展的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分子育种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农业育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58%。政府应在战略层面重视肯定分子育种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在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应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建立以专利技术为基础、兼顾各方利益的成果转化机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简化作物新品种审定程序,支持分子育种企业的合作与并购,制定和出台包括融资、技术转让、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扶植和鼓励分子育种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分子育种技术作为切入点,推动农作物育种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2.加强相关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辽宁省分子育种方面的技术水平较低,分子育种能力相对薄弱,转化为生产力和实现产业化的程度不高。应加强辽宁省分子育种领域相关理论和应用基础的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科技攻关力度,为分子育种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重点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的主要平台,也是建设创新团队的主要基地,但是辽宁省进行分子育种研究的重点实验室数量较少,科研实力不足,应重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设立专项基金,配套研究设备,提高研究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具体研究工作,研究机构要深入挖掘辽宁省丰富的遗传资源,研究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和分子基础,获取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标记,快速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利用价值的新基因,为分子育种研究提供标记、基因和其他遗传信息。
3.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分子育种是高度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并且必须保持人才队伍稳定且不断成长壮大。沈阳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一定的人才储备,但是目前辽宁省的人才队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分子育种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缺乏分子育种研究的高端技术人才。由于研究条件限制、政策扶持不到位和资金匮乏等原因,辽宁省人才流失的现象也更加突出。因此辽宁省需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和吸引分子育种研究和产业化人才,创造一个有吸引力和稳定性,激发研究人员创新才能的环境。高校应科学设置分子育种专业的相关课程,建设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博士启动基金、青年人才培育基金等,理论学习和课题实践相结合,培养分子育种专业技术人才。应加强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建立以高校为龙头、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加快分子育种技术研发体系的建设。生物技术研究单位之间应加强合作,促进分子育种技术研发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辽宁省丰富的物种资源,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种子为载体,实现农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与其他育种手段相结合,形成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的研发体系,发挥技术优势,促使农作物的遗传改良迈向新台阶。为充分有效利用科研资源,应建立分子育种信息和服务网络。比如建立专业网站、研究人员联络组织、技术协作网络等个人与行业组织。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分子育种技术研讨会和信息会,以加强研究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各部门之间、省内和省外之间以及国际间的技术和人才交流。
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迁必然带来审计模式的巨变,反观我国审计领域由信息技术导致的审计模式变迁,大致有三次,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而涌现出各类审计软件,为审计人员获取被审单位财务数据、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便利。第二次是21世纪初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联网审计,即将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联,审计人员可以在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由此可以实现远程监督。第三次则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审计,因互联网才是联接与承载这些信息技术功能的最终载体,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互联网+审计”。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悄然兴起,数据的获取、存储、挖掘、处理、分析和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体量正在呈指数上升态势,从GB发展到TB、ZB级别,据IDC预计,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40ZB(ZettaBytes)。海量数据的获取不过触键点击之间,数据的存储更是快捷而方便,数据的挖掘技术日益精准,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越发切合用户多样化的目标需求。“互联网+审计”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为审计由抽样回归到全面审计提供可能,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审计的重心由风险导向转向数据导向,一切以数据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适时适地还原,从而客观修正风险导向审计可能存在的遗漏和系统性缺陷;三是这一审计模式可以通过对审计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互联网+审计”时代审计人才职业胜任力的重构
胜任力理论由戴维?麦克利兰教授(David?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清晰区分优秀与一般的个体特征。审计人才职业胜任力是指在特定的审计组织及其文化氛围中,从事审计工作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Barnes L R,和Aichinger J(2010)认为雇主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期望为团队合作技能、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独立工作、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Kullberg D 和Gladstone W L(1989)认为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应具备的能力应包括交际能力、智力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在“互联网+审计”模式下,我们对审计人才职业胜任力采用职业道德、智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三个维度来诠释与重构其内涵。
如表1所示,“互联网+审计”模式下??计人才职业胜任力与审计软件与联网审计模式下相比较而言,在智力能力上,要求在掌握审计理论与技术、具备独立的独立的批判性思考与分析能力外,还需要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审计相关信息的应用技术和组织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综合技术,在互联网审计下,完成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能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分析、再利用,为客户提供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信息资源和有效建议,审计人员的视域不再局限于审计本身,而是拓展为一种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综合性业务活动,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重要。在人际关系能力方面,审计人才应具备更广泛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未来的审计团队可以不再聚集在一起实施审计工作,而是更多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数据的采集和审计线索的挖掘活动,因此,形式上松散的团队要有效完成工作,需要更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审计本质的转变,除了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职业道德以外,审计人才还应当具备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的工作热忱,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海量、适时大数据的获取成为可能,由此职业胜任力还应当包括为获取到的客户海量商业信息保密的品质。三种职业胜任力中,智力能力是审计人才自身的智力支撑,人际关系能力为其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外援,而职业道德为审计人才提供方向引导,使其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而是始终朝向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互联网+审计”时代审计人才职业胜任力培养的创新模式
第一,确立以“审计职业胜任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审计专业课程
在“互联网+审计”的时代背景下,针对职业胜任能力至少设置以下三大类课程:
第一类为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等这些审计专业的保留课程和外语这样的基本交流工具类的课程,同时开设战略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系列课程。对于定位于提供国际化服务的审计人才来说,外语自然是其必要的交流工具,财政部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 2020)》中,强调着力培养造就具备国际业务能力的企业事业单位高级会计人才,具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地方高校纷纷引入ACCA(英国注册会计师)、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IAEP(内部审计)等教学项目,以应对审计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结构不完善的行业现状。
第二类为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至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相关的课程,以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通过这些信息手段采集审计信息,监测审计对象,改进审计线索的挖掘方式与方法,这也是“互联网+审计”的核心基础技术。未来将形成大数据产业链,审计数据也是这一产业链中的组成部分。审计人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层次掌握,一是为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数据采集,掌握包括自行采集,与第三方合作,或者将“线下数据”转变为“线上数据”的数据采集技术,从而形成审计所需要的数据集;二是能够进行数据处理,掌握包括鉴别、整理、归类以及建模分析、挖掘利用等的应用技术;三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的运用和软件设计。
第三类为拓展类课程,包括思维的拓展与专业的宽口径拓展。批判性思考是思维拓展的一门必修课程,在美国高校的商科专业中,该课程大多为通识课。审计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由置疑,设问,到收集证据,解决疑问等步骤组成的,批判性思考在审计的每一项业务活动中均是必不可少的,换言之,批判性思考久而久之便转换为审计专业判断,这也是审计人才十分重要的胜任力所在。由于“互联网+审计”会对组织从战略层面到业务活动层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因此,战略与风险管理也是胜任力中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对于综合性高校来说,在专业拓展课程上有独到的优势,可以放开不能跨学院选课的壁垒,允许且鼓励学生跨学院选课,比如审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计算机、工程、房地产、生物工程、生态学、环境学、化工、金融等专业的课程,目的是为未来做具备某一行业专长的审计人员做好智力储备。将“互联网+审计”技术与宽口径的行业专长相结合,为培养具有多行业审计职业胜任力的审计人才提供了可行性。
第二,围绕“审计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
要以“审计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来改革“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一方面,可通过“行动学习法”来开展理论课堂教学活动,即由小组开展“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展开实际行动” 四位一体的循环学习(李晓慧,2016),尝试自主解决组织发展的重要问题。它重视分享知识和经验,重视培养学生质疑和反思的能力、主动思考和学习能力、行动和沟通能力,而这些均是审计职业胜任力的核心能力。由小组成员分头自主预习,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团队协作解决理论学习中的概念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提出问题,再针对知识疑点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讨论、分析和解决,最后再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陈述。这可让小组成员进行充分地交流与沟通,并变被动地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审计是一种实操性很强的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还应当通过加强审计实训课程教学来实现。目前,市场上的审计实训软件也越来越多,“互联网+审计”的实训软件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内容:1.审计案例的设计应当可以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从公开渠道获取案例企业或其所在行业的一些相关信息;2.审计案例的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或物联网进行获取和处理数据,并且有适当的风险评估模型与方法;3.风险应对过程应鼓励审计实训小组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并且设计便于利用各种风险应对方法的案例;4.可以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实验中,从而实现传统审计实训软件不能实现的功能,如通过物联网获得监控数据的技术,存货、库存现金的盘点,固定资产的实地察看、应收账款的函证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