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一年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班级学生情况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
班主任常规性的工作是跟学校学生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作为大一学生工作来说,有别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工作,大一学生有一个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渡问题,因此班主任要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予以引导、对生活自理独立能力予以引导、对寝室集体生活行为予以引导、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引导、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落实常规的学生学籍评选管理执行工作、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工作等等。
这些工作的落实,充盈着班主任工作全部,体现在开班会、宿舍走访、跟同学的聊天的这些日常工作行为当中。
三、我的班主任工作
我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作为新手教师,我对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工作的那种心情是十分的忐忑不安,不知道作为班主任究竟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十分的担心学生出意外事故。
于是在我被通知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还没有正式报到之前,我就开始从学习做起,从网上查资料、向周围同事询问、阅读班主任工作手册之类的书籍等等,但实际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我就开始注意观察、记录和思考与总结,提炼适合自己、适合大一学生、适合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看似琐碎,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只有抓住这些核心要素的处理,才能让我们班主任工作做得更有实效、更专业、更出色。那么对我来说,我的大一班主任的“工作指南”可以概括为“以学习型组织为管理思想,以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指南,以信息环境建设为辅助手段,以人文关怀为落脚点”形成大一班主任工作系统,而其灵魂是“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其执行策略是“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
1.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这也是二十一世纪赋予大学的新使命,特别是在我们国家,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要进行极大的转变。可以说,能否很好地转变学习习惯和观念,从短期来说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从长期来说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从小的方面来说关系学生个人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能否在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改变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学习成长习惯事关重大。落实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生存能力的学习习惯,就是我说的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
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可以作为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贯穿到班主任工作的每一项具体的事务中,包括班委会的建立、每一次班会内容的组织、每一次跟同学的聊天等等。
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快速成为终身学习者,促进人才自身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执行和落实在人才培养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应用作用。
2.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策略——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生活习惯,提升综合素养
防微杜渐,铸造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关键策略。但是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是建立在跟学生的沟通、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工作中会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一些事情,比较典型的有打游戏问题、谈恋爱问题、借钱提前消费问题、寝室同学难以相处问题等等。这一些方方面面的跟学习相关的生活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大学生一个综合素养的具体体现。
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在新生入学时,董琦校长从师大人才培养计划谈到对新生提出十点期望、要求和建议(以下是从我当时的会议笔记中摘出):
(1)志存高远;(随时学习、随时记录,建立社会责任感,敢为人先)
(2)科技精神和人文关怀;(创新、探索、务实、独立、批判、法制)
(3)协作能力;(理解差异、尊重差异、沟通、领导)
(4)思维能力;(对问题有深刻见解、多角度看问题)
(5)科学方法;(事半功倍,用数据说话)
(6)信息能力;(效率)
(7)外语能力;(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外语学习)
(8)表达能力;(书面表达、思维表达、口头表达)
(9)关注社会、关注国际科技发展
在我国高校,学生入学时即向某个专业报到注册。在大学里,一般而言,随着“你是哪个专业的?”“我是XX专业的。”这样的信息强化和对自己专业的逐步深入了解以及对自己专业信心的增强,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专业归属感。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的建立是大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学有所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学一年级无疑是建立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的重要阶段。对刚从中学迈进大学校门、对专业了解极少的大一新生来说,专业导论课作为大一课程体系中唯一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自2010起连续三年担任了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对这一特殊的小学分课程(共1学分,每个学期0.5学分,两个学共期授课16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专业导论课的定位及认识
在教学之初首先对专业导论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一般而言,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新生开设的导论性质的专业启蒙课程。所谓“导论”,笔者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导”为“引导”,“论”为“讨论”,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对本专业的讨论,从而开始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开始踏入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以此为指导展开。
二、专业导论课的内容安排
专业导论课是一门引导学生了解并进入本专业领域系统的入门课程,因此,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系统地介绍专业背景和特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关系、基本专业知识、相关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专业延伸及交叉学科、本科专业与研究生学科的对接关系等,以及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三、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基于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大一学生的学情,在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讲述、主题调研报告、学研小组、专业论坛、专家讲座、开放专业实验等。
首先,在大一新生的专业导论课上,学生会非常期待一场系统的、宽博的、具体的专业相关内容介绍,他们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专业、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地讲述专业相关内容是专业导论极其重要的第一堂课。在讲述中引用实例,加入调查性的提问引起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思考某些问题。另外,专家讲座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有专长、有成就的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专业的被认可度,会带来一种榜样的力量。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问题,在讲述了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调研,就这一环节,始终围绕一个“导”字,设计了专业论坛、专业主题调研、小组报告、学研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专业相关主题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学会多种途径去解疑释惑,促使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很明显,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引起了浓厚的讨论气氛。另外,一些学生对专业实验具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接受这些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尝试基础性的专业实验,获得实践体验。实践表明,这些在大一时就积极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后来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和创新实践比赛中都表现出了优势。
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专业导论课中必须开设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中,鼓励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进行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之,逐步成长。这一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还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学期进行督导。
四、专业导论课的课程考核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适应能力 年级差异
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07-01
一、引言
作为青年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所处的学习阶段、成长经历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多方面的不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有所不同。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掌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确保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表现差异及其成因
(一)一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表现及其原因
与其他年级相比,一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适应较差、经济负担较大、人际关系不适应和对专业不满意方面。不少学生表现出缄默孤独、情绪激动和紧张不安等心理特征。这些负性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导致一年级大学生出现这种心理适应能力的原因主要包括:(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其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这种落差主要表现为:a.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条件与理想中的象牙塔之间形成强烈反差;b.紧张、单调的学习生活与理想中富有情趣的大学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c.屡受挫折的现实生活与自我想象中的理想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2)对大学生活适应能力差导致其产生焦虑和紧张等情绪。一年级大学生出现学习不适应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a.对大学繁重的学习任务未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b.未按照大学学习的特点及时改变学习方法;c.不善于支配时间。因此,一年级大学生自控、自制能力差与大学学习要求加强自主性这一对矛盾是导致一年级大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之一。(3)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导致情绪不稳定。一年级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在入学之前长期形成的依赖心理,同时大多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家人,进入陌生的环境,一切日常生活都必须自理。在新的大学生活环境里,原有的平衡在短时间内打破,新的平衡又尚未及时建立和维持,导致一部分一年级同学感到比较茫然。这势必会给其生活带来许多不适应,从而引发其情绪出现不稳定的状态。(4)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造成孤独感。由于初来乍到,一年级大学生远离家庭,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加之青年期封闭心理的影响,进入大学后一年级大学生就会感到寂寞、孤独。
(二)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表现及其成因
与其他年级相比,二年级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特征。导致二年级大学生出现这种心理适应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1)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悲观甚至敌对情绪。由于个性差异以及自己交友态度的不同等原因,二年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距离。主要表现为:性格开朗、喜欢交友的同学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或各种文体活动等逐渐结交了许多朋友;性格内向、敏感、自卑的同学由于以前的成长环境,一直喜欢独处,不喜欢人多热闹,不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一部分人因担心与同学交往而耽误学业,不主动与别人交往;部分同学由于生性自卑、敏感,担心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或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逃避与人交流,不敢参与社团和文体活动,从而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载体,逐渐与其他同学疏远而孤独。(2)学习任务重和方法不得当等加剧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进入二年级后,学习上的矛盾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在专业学习上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同学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导致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部分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不会主动学习,学习比较吃力,效率不理想,导致其学习兴趣降低。部分有强迫症状的同学会因为焦虑而加剧强迫症状。(3)性困惑以及渴望爱情导致二年级大学生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状况。
(三)三、四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表现及其成因
与一、二年级相比,三、四年级大学生均明显地表现出去集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症状。其中,导致三年级大学生出现这种心理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1)人际关系不和谐;(2)就业压力;(3)考研压力。导致四年级大学生出现这种心理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1)毕业走向选择冲突;(2)就业冲突;(3)考研冲突;(4)恋爱冲突;(5)离别感伤;(6)经济压力增加。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其成因也各有不同之处。因此,针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年级差异及其成因,应该分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教育工作。但是,在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进行教育的同时,高校还应该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以大学生为整体进行教育,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做一个有实力的人,不要让今天的懒惰成为明天的痛。
做人要厚道,求学要严谨。
尊师重道,爱国立德。
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
学之染人,甚于丹春。
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要争就能赢,要拼才能赢。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一分的浮躁,一分的遗憾。
以宇宙为教室,牵自然为宗师。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清。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
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考场之上。
在人生旅途中没有到达终点,我不会提前下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识+能力=方法 能力+勤奋=效率 效率×时间=能力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后经分析,这个患者已经有1年多的贫血病史了,没有进行正规的寻找病因和对因治疗,到最后病情危及生命,医生已经回天乏力了。为此,有々家发出呼吁,中老年人贫血不容忽视。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克/100毫升~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克/100毫升~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万/毫米3~550万/毫米3,女性为万/毫米3~500万/毫米3。一般都以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标准。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人体内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就会降低,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体内各个脏器在缺氧的状态下工作,易引起各种相关疾病。同时,贫血对神经系统也有影响,患者很容易出现头晕、头昏、烦躁的症状。此外,贫血还会使心脏自身的供血能力下降,长时间的贫血很容易增加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老年人心、脑、肾等脏器常因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供血不足,如合并贫血则造成的危害更大,需要积极治疗。
有些老年人认为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有利于减轻肠胃负担,能延年益寿。其实,老年人长期不吃肉,会因铁的摄入不足引起贫血,给身体带来危害。老年人吃得过分清淡,蛋白质或铁等造血原料缺乏,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就会降低,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铁,但人体对植物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很低,难以保证对铁的需要。比如,经常食用的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总含量为4.5%~5.0%。其中钙的含量高于普通谷类食品,铁、锰、锌、铜、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高。但是,大豆中的矿物质生物利用率较低,如铁的生物利用率仅有3%左右。
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也含有丰富的铁,而且肉类所含的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生物利用率远高于植物。老年人每天吃50~100克的瘦肉,可以从中摄取蛋白质和脂肪,同时基本满足身体补铁的需要。
老年人发生了贫血,首先应查清造成贫血的原发疾病,对症施治。对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最好给患者补充含有丰富造血原料即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的食品,如乳类、蛋类、鱼类、瘦肉、动物肝脏、大枣等。此外,应多吃些蔬菜,如菠菜、芹菜、油菜及西红柿等。
贫血患者往往有食欲不佳和消化不良,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色、香、味、形,以引起患者的食欲。
银菊山楂汤
原料:15克,金银花15克,桑叶12克,山楂25克。
1.67读作( ),九十二写作( )。
2.由7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
3.10,20,( ),40,( ),( ),70。
4.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试题答案2014:25比9多( ),30比46少( )。
5.读数时都要从最( )位读起。
二、比一比,算一算。(22分)
73-3= 47-7= 26-6=
30+4= 6+50= 28-8=
60+8= 46+7= 41+3=
95-30= 80-30= 90-20-40=
87-3= 62+7= 8+16-7=
20+20+20=
3元4角=( )角 6角+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7元+5元=( )元
三、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12-( )=7 13-( )=4 11-( )=6
一、算一算。(18分)
3+3=7+10=12-10=10-10=8+2=
19-9=7+8=9+3=5+7=6+8=
3+5+6=10-1-8=8-5+4=2+6+4=
5+4+7=4+2+5=9-7+9=10-6+8=
二、填一填。(20分)
1、一个加数是7,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
2、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的数是();
4、与15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一个数,从右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6、2个十组成的数是()。它前面的一个数是()。
7、数一数。
一共有()个图形。从右数起,排第()。
从左数排第(),左边有()个图形。
把右边的3个圈起来。
8、按规律填数:
1715()11()()5()1
9、一个数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三、细心填一填。(26分)
1.在里填上“>”、“<”或“=”。(12分)
156+891319-615
147+711+21617-512+5
2.在()里填上“+”或“-”。(14分)
8()4=1211()0=117()1=8
16()6=108()4=414()4=2()8
四、按照要求做题。(8分)
1、画,比多3个。(3分)
2、画,比少2个。(3分)
3、把不同类的用“〇”起来。(2分)
苹果梨香蕉萝卜
附:答案
一、略
二、121、71114,16个,十20,19
6,3,2,513,9,7,318,
三、1、><<=<<
2、略
四、1、
2、
3、萝卜
六、8+4=127+5=125+7=12
12-8=410-6=412-9=4
七、1、15-5=10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分为本科、专科、研究生、语言、网络课程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费用情况不同,且同一阶段不同专业费用也不同,下面是麦吉尔本科学费情况:
麦吉尔大学本科一年学费为1.5万加元,换算成人民币为9.4万,一年生活费为8千至1万加元,换算成人民币为5至6万。
麦吉尔大学,位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是一所著名公立大学,学校有190余年历史,最初为麦吉尔先生赞助所建,麦吉尔大学设有农业与环境、艺术人文、教育、工程、管理、音乐、神学及科学八个院系以及世界级研究水准的医学院和法学院,提供300多个专业的课及副修专业的课程教学。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