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中学体育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体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体育教学

第1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虽然有认真的工作态度,但理论知识很缺乏,更谈不上进行教学改革了。大部分体育教师来源于大专院校体育系,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及专业知识,但受到十几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很深。在大学4年的学习也没有什么改观,因为,那些大谈特谈现代教学理论的教授们也是在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实施教育,所以造成了学校年年进新人,年年还是老样子。老教师盼望的新鲜学业始终得不到补充,都是千人一面的传统形。担心体育课有“放羊”嫌疑。因为不能深入透彻的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所以把握不好课堂组织教学的尺度,既怕“统得过死”又怕“放羊”。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形实施教育,就必然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堂目标实现和课堂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现行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方法,不但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显然这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但是它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学校教师仍是延用它,这样势必会与没《课程标准》相抵触。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双主论、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口号式。导致体育老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

因为新课程改革不涉及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具有这种心态的教师占8%,他们既没有创造者的开拓和尝试者的热情,也没有守旧者的实干精神,懒于搞教学改革,工作上往往只求过得去,敷衍了事。分析此种心态,一是他们对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和动力,他们不是抱怨领导不重视,社会不理解,就是抱怨农村社会条件差,待遇低,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二是有的教师内心也确实想进行一番教学改革,但一想到随之需付出的心血就犹豫了:与其辛辛苦苦搞教改,且不一定保证见成效,不如轻轻松松、随随变变上上课,干吗自找麻烦,折腾自己?!

这种心理者,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大都工作扎实,严格按照旧有的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教学,具有“老黄牛”精神。别人搞教改,他们不感兴趣,反而认为是“花架子”、“赶时髦”。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之一是固有的教学指导思想一时间还很难根本转变,对外来的新的体育教育理论、模式、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总觉得自己教了几十年,不是教的挺好吗!如果有什么要改的话,那就是把中学的场地、器材、师资队伍变得更好一些就行了。原因之二是他们看到别人改来改去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换汤不换药,尽拿些搞不懂的新概念、新名词来糊弄人。在他们看来,有许多教改还不如从前不改的好。在调查的教师中,这一类型的占34%,且大部分是教龄较长、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

属于这一类型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0%。从众心理表现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是盲目和被动。由于一开始就缺乏初步设想、明确的目标和切合实际的方案,又无坚韧持久的热情和实施细则,结果原先的教改决心也随之逐渐弱化了。分析其原因,一是看到大家都在进行教改,自己也不甘落后,导致一哄而上,草率行事;二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视野不开阔,思路不够清晰,自己以为一直在进行卓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实则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个环节进行了局部的改良而已,且这种模糊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第2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当今的中学体育教学,怎样让学校体育更好为终身体育服务。笔者认为只有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能力,才能使中学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一、更新认识,确立新课程理念

学校就是培养、造就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就显得优为重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中学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一个人只有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身体练习,才能有助于健康,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意识地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身心。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达到了目的,为此,我们的体育课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健康进行,不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运动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运

动努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过程

1.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进入中学,青少年变进入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这一时期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惊人,伴随着学校、家长、社会的教育、影响,世界观在逐渐形成,意志力在增强,足以控制自己,因此,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施以新课标教育,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无疑是事半功倍。就这一点来说,“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是令人信服的。

2.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项目。凡是有利于健康的内容都可以纳入所选择的范围之内,而不必局限于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我在教学中发现初中女生特别喜欢一种跳方格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一定的规则,人数相等的两组面对面向前跳,不能踩到方格线,对方站人的方格也不能跳进去,犯规的话就要出局。双方既要进攻对方,又要阻止对方进攻,还要和队友很好地合作,分散在不同的方格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种游戏虽不登大雅之堂,但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又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就将其纳入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体育教学的内容要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有些学生对运动比较感兴趣,加上在运动方面有一技之长,所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人问他们苦不苦,他们还真的不觉得苦,他们说看到自己的成绩不断进步,在比赛中不断战胜对手,内心深处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功感。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最苦再累也能想办法去克服。我在对初三男生的调查中发现,喜欢球类运动的人最多,女生喜欢羽毛球的比较多,还有的喜欢乒乓球。我在按兴趣分组教学时,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些无兴趣的项目,我因为想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对学生终身有益的耐久跑,如果只是在田径场让学生反复绕圈子,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而稍微变化一下,将耐久跑改成定向运动或越野,学生就会兴趣大增,效果就不一样了。

4.采取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过去,由于我们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化比较少,学生在体育课上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就目前我校及周边学校的按兴趣分组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按兴趣分组教学,一是在原有的班级基础上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按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原有的班级变化不大,易于管理,不利的因素在于教师在各小组的指导时间相对较短,参与每组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也正是由于各班在一节课上被分成了若干兴趣小组,教师在每个项目上不可能都精通,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两个方面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另一做法是在同年级按项目重新分班,每个教师进行一项擅长的项目教学。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女生,选健美操的比较多,也能很好地进行练习,效果比较明显,不利的因素是不利于管理,学校行政领导持反对意见的比较多。

5.要善于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程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我市举行的江苏省新课程展示课上,一位老师将足球文化引入到体育课上,可谓独具匠心,学生不但练习了足球技术,还现场表演了观众席上的人浪,上课的学生被深深感染,听课的老师也收到很大启发。记得前年我参加了市体育教师教育能手比赛,我把这堂课设计成《西游记》这一幕戏,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有培养了他们合作创新意识。其中,在第四场景——勇渡通天河时,我用学生手中的金箍棒搭成陷阱,让他们通过合作保护师傅渡过通天河,有的小组是相互拉着通过,有的小组是两人抬着师傅通过,最后,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圆满成功。学生在这节课上练得很认真,玩得也很开心,从而达到了练习跨越障碍的教学目的。

三、创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对教师而言,要力求上出符合课改要求的体育课,围绕学生的终身体育设计教学内容,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在运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而言,要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和多项内容的评价。开学初,我们对学生建立一套个人的体育档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能进行摸底,并把这些作为入学的初始成绩,通过学期结束时的评价结果和入学时的初始成绩进行对比,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为自己的进步评分和相互评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革体育考试的方式方法

第3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上了议事日程,基于创新发展的原理,体育教学也在研究探索科学的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创新的意识以及归根结底的创新能力。体育课程的创新教学,必须遵守创新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体育课堂的教学特点,整体谋划、全面布局,注重智力开发、强调灵活教法,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意识上“教练”结合,科学组织。

一、体育教学中的“智育”空间

“智育”教学往往被强调在文化课程上,虽然学生的智力开发主要依靠智力教育来完成,但智力的发育归根结底还有赖于其健康的体魄,这是完全智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智慧。比如:怎么能跳得更高、跑得更快?教师必须讲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透彻讲解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这个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规律的演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体育课堂,是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兴趣、情感、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打造学生的创新动力源。

二、基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模式分析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冲破传统、革新理念。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并不可能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学,还是教学内容和教法创新、或者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都在追求一种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追求一种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揭示了创新教育的实质在于创新理念的培养。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虽无模式,但有定势,那就是创新理念的灌输。为此,体育教学必须借助于灵活的教学方法,强调教法不一、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从个性角度来看,必须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方法灵活,层次结构多样,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个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这些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却很有好处。

从体育发展的走向来看,中学体育课程更应该注重潜力开发与培养。为此,体育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体育教学课向体育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运动课等潜力开发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层面的个性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应实现“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为此,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教学目的的转化,本着发展体育、发展个性、发展终身运动意识的目的,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学内容将有必要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三、和谐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体育课堂包含有多种教学因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而师生关系,却是教学关系中的最基本关系,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的教学价值,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师生关系的实质,建立和谐的“教”“学”新关系。

1.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新理念的重要内容。从个性化教学来看,具有创新特点的思维,往往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所以教师不应该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引领、掌控、调节的作用,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民主和谐的师生新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被理解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教师在年龄、知识占有量以及社会地位上具有先天优势,教师因其权威而具有操纵、控制学生的权力,学生则认可教师的权威地位而被动接受和服从。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这种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而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于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热情、要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坚韧精神是体育教师创新的必备精神之一。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一、运用体育游戏的原则

1.育人性原则

不同的体育游戏具有不同的审美教育作用。例如“龙头捉龙尾”游戏,“龙尾”在“龙头”的保护下,结伴而行,尽力躲闪而不至于被对方抓住,同时“龙头”还要想方设法抓住对方“龙尾”。这样的游戏中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运用体育游戏应充分考虑其育人性。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必须具备的一个特性,这种趣味性可激发游戏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对某项游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游戏者把注意力多集中于活动过程的乐趣之中,游戏者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一般来说,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其趣味性就越强。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选择、运用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会使枯燥、单调的体育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科学性原则

选择游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而且还要考虑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中,体育游戏既要符合人体自然生理规律及健康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身体状况及训练水平,还要注意到参与游戏的人数、场地器材设备和游戏时间等,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安全性原则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经常处在跑动、躲闪、追逐、对抗等状态,这些动的状态容易使学生发生滑倒和冲撞等现象,教师要预先估计到可能的不安全因素,尽可能排除它;要在课堂上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并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选择的体育游戏,其运动量要适度,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绪、动作、活动秩序等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学生的生理负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游戏的运动负荷,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体育游戏的上述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原则,以便更好地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择

1.游戏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

选用的体育游戏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的特征。中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方面趋于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体育游戏时,既要适合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又要遵循他们的心理特征,多安排综合性、多样性和技巧性的游戏内容。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素,所选择的体育游戏不能有任何违反生理规律和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因素存在。

2.游戏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在体育课中选用的游戏,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各种游戏活动,可以诱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技术动作;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生理机能;增强展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例如:如果运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可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易于使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内容;协调能力和灵巧性的游戏可安排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进行;如果课程内容全部为体育游戏,应按教学任务去安排;如果同其他项目配合使用,则必须注意相互配合、补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放松性效果的游戏应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气候条件不好时,可选择室内的游戏。

3.选择的游戏要有竞争性

体育游戏也具有竞争性,而体育游戏的竞争与一般竞技体育的竞争有所不同。竞技体育是严格统一规则下的强者竞争;体育游戏则由于其活动方式有较大的灵活性,虽然游戏结果一般也是以获胜而告终,但体育游戏获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有不确定性。游戏过程中,在规则许可范围内,使游戏者充分发挥智能、体能,斗智斗勇战胜对方,优胜者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悦,而失败者也有再战的激情。因此,在教学中实践,应适当选择一些具有竞争性的体育游戏,使学生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地参加游戏,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培养优良作风的目的。

4.游戏要简单易行

所选择的游戏的特点必须是教师一说学生就能明白,经过短时间的组织就能活动起来,在学生基本掌握游戏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动作质量和难度要求。

三、游戏的时间安排

在中学生的体育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从课的几个部分科学地安排和选择游戏的形式及内容来辅助完成教学的目标。比如,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就应选择一些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奋性的游戏,但要强调游戏的规则和玩法等,使学生能由静止的状态逐渐地达到兴奋。而在课的基本部分,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游戏的内容。如发展速度的练习,就可用接力跑的游戏,可传接力棒或藤圈、实心球、小垫子等轻器械,还可以用跳绳接力的游戏等,既发展了学生的速度,又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在课的结束部分,可以运用一些模仿性的游戏来进行放松活动。比如,仿飘雪花的动作游戏,模仿柳树摆动的游戏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放松的目的。

第5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时下由于我国经济与物质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部分民众开始将生活重点放在享受与健康等精神层面,开始追求食品的健康,身体的健康,穿着健康等等。一时间健康成为国内大街小巷议论的主要话题。原有的以牺牲健康来获得物质报酬的行业及行为,备受国人敌对。在现实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执行使得很大部分的学生疏于锻炼,疲于作业与文化学习,使得部分学生的健康状况及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的状况,如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性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或者厌倦一些事物等状况,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身心起到破坏作用。当前世界卫生组织也非常重视健康的研究,已在原有三维健康观的基础上,提出五维健康观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和智力等。在中学阶段,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缓解亚健康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迁移学习、交往、工作等压力带给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均处于健康状态,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从事运动,关注健康已成为时下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一理念会得以重视并称为主流教学理念。

二、未来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得以贯彻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流派主要以主智主义为主,这一教学流派更加注重于客观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习得,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意志。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评价的实施等等,均由体育教师来筛定,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体育教师为核心进行开展,忽视了学生在现实的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利益与感受,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来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下我国主流教育理念的一次变革,是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的利益和感受,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各级体育教师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关注于学生的利益和感受,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商榷,选择那些学生兴趣高,受到多数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尽可能的人性化,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三、未来体育教学非智力因素得到重视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的对于学习与工作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为,如果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均认为体育教学过程尤其动手能力、克服苦难能力等均比其他课程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现实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便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共识,如在进行耐力跑的练习中,学生需要克服惰性,去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便会得以增强,在进行体育竞赛的过程中,队员与队员之间需要加以配合,精诚合作以战胜对手,因此可以在竞赛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竞争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协作精神等等。因此,在未来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会得以重视,会成为未来体育教学的侧重点之一。

四结语

第6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1.1选择学生体育骨干的标准

体育骨干,指体育运动技能基础好的学生,能在小组学习中起到示范作用,能较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动作技能且能指导和管理同班或同组同学学习的这部分学生。体育骨干要满足的五个条件:一是技能基础好,掌握动作快。二是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起到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三是有较高的道德品德,乐于为集体做事的热情,能够热心为同学服务。四是有遇难不退,具有工作毅力。五是具有个人的人格吸引力,有一定的威严、威信。

1.2物色各班三至六名体育骨干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可以培养的3-6个体育“苗子”做逐个了解,找他们谈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在了解谈心过程中加以引导,以坚定他们为集体、为同学做事的决心。

2.培养体育骨干的作用和必要性

2.1体育骨干的作用

体育骨干的作用通常可以协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设计准备活动,组织简单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中的保护和帮助,同时做好纪律、安全监督;收发体育器材;担任课堂教学组织或比赛的裁判工作;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同学们对体育课、体育老师的意见、想法和建议,通过和同学们沟通及时向体育教师反馈意见和建议,是老师和同学们之间上通下达的信息通讯员。

2.2培养体育骨干的必要性

2.2.1有意识地让他们担任力所能及的工作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合适机会来培养体育骨干。如:课前让他们先了解课的任务、要求、内容以及所需的场地器材,并让其根据教学内容协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设计准备活动;在队列队形练习时,教师可锻炼体育骨干课前对队列队形的组织能力,使教师节省时间等。其次,在分组练习中,体育骨干的作用尤为突出。体育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到一组,其余组就能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进行练习。再次,课前器材的准备、课后器材的送还,体育教学中的同学之间的帮扶,也要体育骨干的组织和协调,这样也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教学状态。通过安排体育骨干担任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让体育骨干进行组织和安排,这样既加强了师生联系,也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2.2.2增强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

体育项目新的技术动作学习时大都要求示范。但有些动作部分教师年龄偏大,示范动作不太适宜,利用体育骨干进行示范,显得更好。一些较难的动作,体育骨干一般身体素质较好,教师课前进行指导,他们也很容易掌握。课堂上由体育骨干作示范动作,就会增加其余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激发强烈的运动欲望,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学会动作。

2.2.3对体育骨干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培养体育骨干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班,使体育骨干懂得部分竞赛项目规则和裁判方法、各体育教学常规项目的编排方法和记录成绩,投掷项目丈量成绩的方法及田赛、竞赛的成绩公告方法;让体育骨干试着尝试担任班级小型比赛的编排、组织、管理等。在学校举行的各项目比赛和运动会中,根据教师的培训,如何更好地对本班级参加比赛时做好充分的编排、组织,为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前台”亮相机会,教师只在“后台”做指导,使学生在参与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过程中,信心得到充分培养。

2.2.4培养体育骨干坚定的信念,心态保持“常温”

教师就要把培养体育骨干的重点放在“保温”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为集体办事的决心和热心长久下去,并促使其热心变成恒心。体育骨干难免因为一些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失去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时体育教师要帮助体育骨干调节好学生情绪、学生关系、学习与工作矛盾的关系,教育他们发扬“汲取失误的主客观原因,鼓励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旦发现有阻碍体育骨干工作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解决。这样体育骨干的工作热情就会保持,避免因工作失误或学习上的挫折而打“退堂鼓”。

3.体育骨干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体育骨干的培养是处在动态中的平衡,即体育教师对体育骨干是在挑选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而体育骨干是在自己工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渐加深对体育教师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进而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二是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所做的工作。对体育骨干所做的每个任务的完成要给予充分及时的反馈和中肯的评价,而对于偶尔出现的一些语言不文明、工作方法上的失误、处理问题的不适宜方法或手段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让体育骨干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不当,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妥,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的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提高体育骨干的综合素质,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成为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好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

第7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内容老旧

竞技化的体育强身指向在于片面强调体育对人体的改造作用,过分追求人的身体活动能力的不断超越和自我精神的磨练,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的规律,偏离了正确的健身目的。同时,那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天生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导致了学生厌烦上体育课。

(二)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漏洞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鼓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然而,重结果、划一化的教学评价以运动技术的技评和达标为主,忽视了学生个体基础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程度,使学生的进步得不到肯定和回报,造成评价失去激励性。另一方面,划一性的评价使得受评价者无法摆脱先天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程度的个体按照同一标准去衡量,注重结果,主观的努力难以得到体现,这样的评价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缺乏创新

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利用教学环境,发挥课堂优势,以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让具有个性差异的所有学生都能通过体育教学途径,尽最大努力实现适合其自身的学习目标。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秩序,适当的组织纪律是需要的。但盲目扩大,片面强求纪律要求,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步调一致,强调行动的一体化,实际上已造成教学目的的错位,其结果是将体育教学改成了缺乏实效、按部就班的机械操练,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也使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体育课缺乏生机。多年来,体育教师一直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组织。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无从提高。

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中学体育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更新学校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究,从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想提高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应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体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主导地位,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朝着有利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方向,自己前行,自己组织活动,自己设置课的内容与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发扬学生自主创新的品质。教师在准备课的时候应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与过程。同时在选择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时候,应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一起,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促进中学生身体的正常的发育,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使学生更好的上好每一次课,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中,要经常向其他学校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注意引导教师多多参与新的课程改革的创新,鼓励教师自行对新的课程改革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事体育学科的实验,克服惯性思维影响认识的误区和操作时的偏差。其次,要加强职前教育和职后的培训,主要对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进行好好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能力。此外,体育教师的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进行再教育可以通过去高校进修,学习高校最新的教育理念,丰富学校的专业理论,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模式力求灵活多样

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力求教学模式的灵活。在教学中可多设计些带有趣味性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表现自我的空间,也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得升华。他们能够很放松的进行学习,降低他们对练习所产生的疲劳感。而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将一些技术细节和技术关键通过慢镜头的反复回放于边看边讲解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动作要领,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通过这种形式,更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学生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

参考文献

[1] 冯胜刚,关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中两个突出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

[2] 王家宏,江苏省中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11.

[3] 周君华,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

第8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1.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

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能改变以上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和认识,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教育系统是目前中学体育教育中的首要任务。

2.教师主观认识不到位

在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成绩俨然成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使得学生和教师在潜意识中都认为学习文化知识是教育的全部意义,而体育课程是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课程,甚至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课程。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如果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对整个课堂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不但无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而且会误导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看法。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对于就业、人才、价值等评价标准不够全面客观,就业制度和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也让“文凭”成为众人唯一看重的东西,体育教学在这些客观因素面前显得尤为多余,自然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要改变这一观念,需要整个社会由上至下发生彻底的变革,这样才能重新审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思想的误导

传统家庭中的父母通常处于一个误区———学习就是一切。许多学生都被父母告知学习才是重要的,甚至有的认为日常的体育锻炼是不务正业的贪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在这种无形的教育中,学生往往会接受“只有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一个理念。这种陈旧的理念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同时,剥夺了他们进行正常体育活动的权利,这样他们也就无法享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由于身心得不到锻炼,且长期处于努力提高成绩的压力之下,长此以往,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改善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改善中学体育教学的建议

1.从政策上改变体育课程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

所有的教学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整个人生的长期影响,改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这样才是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现状的方法。

2.制订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体系

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体系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完成大纲中的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各项体育锻炼的目标,并通过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体育教学内容。

3.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如果体育教师能够以现代的教学理论和最新的体育课程教材,以及最新的体育理论研究成果武装自己,就可以使自己成为受到学生喜爱和尊敬的教师,学生对教师的主观情绪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广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更有几率使得体育课堂成为调节心理健康、锻炼身体机能的地方。

4.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为缓解学生压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设立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更应该致力于建立以“快乐”为主要气氛的课堂。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在这种快乐的情绪下,学生更愿意继续进行体育活动,处于这种良性循环中的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情绪,都会处在一种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

三、结束语

第9篇:中学体育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改革建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必须改革,与之相适应。过去有的教师上课“放羊式”,因为目标太高无法实现,教师心中茫然学生亦然,场地器材条件差,加之天气等原因,体育课一盘散沙。过去考什么练什么,对于教材规定的十二项必修教材则抛在一边,无选修课与素质练习课,仅仅是为应付教学竞赛和教学检查才上几次考试项目之外的内容,学生学得少、练得也不多。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最优的)作用。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而不是自发地,偶然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评价的体育教学。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现代教学观,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遗传型”和“灌输型”教学观,因此很容易单纯去追寻没有理念的教学形式的现象。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尝试了选项教学、小集团教学、体能分班教学、个人特长分班教学等形式和方法,以努力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思想僵化,使得这些教改尝试大多停在形式的层面,难以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在中学中,由于体育教师素质不高,学术知识不丰富,对体育教学的知识的更新和新的理念的认识不够,使得大部分教师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大多按照教学大纲把竞技运动搬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能不能学会,传授的内容有没有太大的实效性,可多可少的把传授运动技术放在首位,把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中学体育转变成了竞技化,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能达到一定水平而丧失了对体育锻炼的热爱,使学生不能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

三、采用游戏法教学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比如篮球投篮练习,将球篮降低到2.2至2.5米高度,学生易于投中,还可练习扣篮,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内容,学生很愿意投入。

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四、改革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