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课的意义和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课外实践;组织;课堂;设计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的开设对于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有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实践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地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课外实践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课本知识返璞归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于课堂传授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概念和内容,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亲临其境地观察、思考、接触自然,能开拓眼界,丰富知识,从而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认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志趣,树立理想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各种正确观念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好课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从社会和自然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道理,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和大自然的变化,激发热爱自然和爱国的激情。
二、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实践的方向,就达不到实践活动的意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是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1.知识目标设计
与地理课堂教学一样,地理课外实践课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不一定要对学生加以明确知识目标,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知识目标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层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
(2)目标应具有可达性
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要具有可达性和独立完成性,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独立完成实践任务,自己总结出实践活动的结论。
2.能力目标的设计
(1)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地理课外实践课能力目标的设计,除了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外,最主要的就是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独立思考、参与实践过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实践课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指导中不能点破答案,只能启发诱导,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加以辅导。但要注意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3.思想教育目标的设计
思想教育是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使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路;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从而树立开放、竞争、创新的观念。
三、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四、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设计
1.组织方式的分析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可以使较多的学生参加进来,有利于地理实践的普及,同时也为实践活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小组活动
小组实践是地理课外实践的基本组织形式。他机动灵活,小型多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和实践各个环节的机会,他有助于每个成员的学习,能扩大他们的视野,发挥他们的才干。
2.组织过程的分析
(1)课外实践活动的安全分析
在课外实践课进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有时会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地理课外实践时要加以防范,做好实践课课前的安全分析。
(2)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时间分配
①缩短不必要的时间
地理实践课要以实践活动场所为中心进行,在途中浪费大量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而且还有可能延误实践的正常进行。
②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时间
地理课外实践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但是在时间上不能放任自由,实践课和正常的教学一样也应该给以时间上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观念,使之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内容。
五、结语
总之,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的模式,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根据实践内容制定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计划,并且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进行有步骤的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才能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褚亚平,林培英,王肇和.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兴趣;高中地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2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12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大门,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开发提供动力。如果学习中没有兴趣的参与,那么学习就很难有一定的突破。很多教师和家长对于地理课的认知非常片面,甚至出现歧视的现象,认为地理课学与不学都无所谓。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地理课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自然的热爱,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
一、兴趣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1.成就动机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其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第一,在成就动机的获取过程中,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要对此有着明确的认识,对教学的内容要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它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大量的学生对于地理课学习的目的和方法都没有一定的认识,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丧失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使得成就动机无法获取。第二,兴趣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兴趣越浓厚,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甚至可以说,兴趣的作用要大于智能。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引导学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剖析,将兴趣的提高和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开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取成就动机。
2.地理课的内容包括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综合性突出,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性质融入其中。高中地理课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地里问题的探索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高中地理课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其重要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之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的需求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对高中地理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
1.地理知识包括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两方面的内容,感性知识中对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进行了充分的展现。地理环境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广大性。直接观察和间接感知是进行地理环境教学的两种方式。要进行直接的观察就要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而间接感知则需要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图像和教师直观地描述。感知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状况使得地理事物呈现出更加生动的特征。在兴趣的培养中,感性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兴趣的源头,在理性知识的获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其基础和前提。学生对于表象的思考非常匮乏,这使得地理探究的热情不容易被激发。当感知的需要满足之后,学生兴趣的培养就容易了很多,在探究理性知识的需要方面也容易很多。可以看出,感知教学在学生兴趣的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综合性是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特征,地理环境的奥秘蕴藏其中。
2.在兴趣的培养中,学生处于主置,是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所以,兴趣培养必须和学生兴趣发生发展规律相结合。学生对于自己能够以最少的精力获取的知识最感兴趣,最可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要发现与学生最接近的知识内容,就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进行研究。如果对此没有充分的了解,就很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学失败的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只有将这种差异利用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负着引领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很多教师将教学只是当成一项任务,不具备专业素养和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乐趣,教学手段匮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师不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从培养和激发。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知识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考虑,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兴趣培养,发现学生身上不同的特点和优点。
3.地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本上,要不断完善地理知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对不同的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形成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意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进行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4.通过地理的学习来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人口、资源等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课本编制往往具有长期性,很多的案例不能及时更新,所以,教师要将新颖的案例分享给学生,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掌握最新的动态,以充实教学的内容。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成就动机的获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动机,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的水平,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武.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的变化[J].华章,2011(20).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应用探究
地理学科在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学好地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更能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发挥出地理学科的最大价值,除了老师的教学指导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老师要认识到只有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一、地理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1.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在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出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掌握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模式与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比起来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开展自主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贯彻新课改中倡导的基本理念的实施
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是新课改中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彻底贯彻了以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利于学生学好学习地理课,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都要求学校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具体到高中的地理课堂就是在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外,还应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而自主学习模式就强调了学生应该积极地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地理学科的内在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地理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地理的意识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没有兴趣,那么紧靠强迫是不能长久的。因此,要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后,就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加深对地理课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加入到地理课的学习和探索中来。
在传统的地理课教学中,只是强调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采用了灌输知识的方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对于地理知识多是死记硬背,使地理这样的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成为了必须靠记忆才能学会的科目。
新课改实施后提倡地理课堂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应多运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能根据学校的条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教好地理课。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和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通过地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总结地理环境的特点、气候的特点,并能具体分析他们形成的原因。通过这些走出课堂的教学形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改变他们对地理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认识,并能形成自主、自觉、自愿的学习意识。
2.拉近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就是老师从情感上接近学生,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容易接近的,是平易近人的,是能帮助学生的,而不是让学生认为老师是非常严厉的,是难易接触的,这样的话就拉远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那么学生就不会喜欢地理的课堂教学,地理课堂的自主学习就无法真正的得到贯彻实施。
新课改后强调地理老师要从情感入手,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角色,让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地表现自我,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进行自我的探索,以利于创造良好地自主学习的氛围。
3.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孤立思考能力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高了,才能保证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顺利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老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内容,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景去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
例如:学习《城市化》这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城市化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城市化的进程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美国的城市化和我国的城市化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这些问题去看教材,就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更需要地理老师的正确指导。在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指导相结合,克服那种虚假的自主,克服那种放羊式的自主,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为以后的校外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章;自主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综合版);2014年01期
2.王晓丽;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5年08期
一、“地理课堂启导学案”简介
在学案设计上,我把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步骤(一般分两课时完成):
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读课文,找重点——构建知识体系;
读地图,找难点——攻破思维壁垒;
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做模拟题,找冲刺点——攀登A+高峰”。
六个步骤环环相扣,紧扣教材和课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瞄准高考和会考,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研读和挖掘,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夯实基础,培养基本的地理素养,提高应试能力。
二、“地理课堂启导学案”栏目解读
1. 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明确、恰当是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掌握这节课的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就是“课标”和“考纲”,即《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苏省地理考试说明》,它们是指导中学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中学教学和高考命题都必须按照它们的要求来实施。课程标准是宏观的、全面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些在教师的教案上必须体现,但作为给学生使用的“学案”,就不必求全了,我们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上也是宏观的,我们主要以《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为依据来设计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2. 读课文,找重点——构建知识体系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构成学科知识体系的骨架,这些内容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板书掌握这部分内容。
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知识按教材的顺序以填空题或知识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通过阅读课文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在书上画下来,然后再填在学案上。
3. 读地图,找难点——攻破思维壁垒
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地图来表达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的,考图也成了地理高考的最大特色。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地理难不难,就在于其能否熟练地阅读和剖析地图,进行图文转换。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包括其他地理图表)能力就成了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头戏,能否很好地运用地图来组织教学就成了衡量地理教师专业技能高低的一把标尺。
每一节地理课都会用到几幅甚至更多的地图。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地理图表,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反映本课所蕴涵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这幅图应该怎么阅读,要掌握哪些内容,甚至是如何绘制这些地图或图表以及有没有其他变形的图式等,都要给学生交代清楚。
4. 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
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无论什么东西不要单因为它在学校里有价值才去学,而要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才去学,这样,他学到的知识才不会一出校门就立刻消失掉。地理是与现实世界和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地理课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新教材引进了许多新的理念,更加关注人的生活,关注人的生命,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地理课堂要“用活教材,教活学生”,提倡“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谓“从生活中来”,就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带到课堂上来,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感受地理科学的价值。所谓“到生活中去”,就是引导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来反观自然和社会,从更高的层次来重新认识、理解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或社会问题,关注时展和人类命运。教材中也选择了许多比较新颖的实例,可以将这些实例编排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分析。但世界在不断地发展,教材永远落后于现实的变化,因此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要“面内向世界、面向未来”。现在的电视节目十分关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很多节目与地理知识都有联系,我们要善于选取与本节课教学内容联系较为密切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地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生活热情,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5. 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高考是目前高中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高考与推行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生存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生将来要面对无数的竞争和挑战,要经历无数的考试和考验,因此积极地应对高考也是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竞争能力、竞争策略以及挫折承受力的具体表现。素质教育强调的是长远眼光、综合素质,但高考是更现实、更迫切的任务。
要应对高考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训练,拿什么来训练?当然最好的还是高考题。高考题是命题专家精心研究的成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对中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高考题都是考过了的题目,但考生通过做高考题可以了解专家的命题思路、命题机制、命题倾向,感悟专家对于某些知识点能力点的考查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还可以用来检验自己复习所达到的层次,因为高考题具有适当的难度水准。
6. 做模拟题,找冲刺点——攀登A+高峰
关键词:发现法;内涵;意义;运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29-02"发现法" 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空条件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作为一个智慧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去探究人类无限的知识,在创造性的发现活动中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探讨、商榷、深化的特点,以学生间的讨论或实践,进而发现等为主要形式。
1.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教学的必要性
1.1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目标具有片面性。由于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而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虽然能识记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分布等,却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内在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方法上的强制性。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师所达成的知识目标,或思考问题的范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没有留下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教师简单把学生的大脑视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把本应生机盎然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一潭死水,地理课的信度、效度得不到有效的体现,甚至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畏难心理。
1.2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地理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最密切的信息交流,教学目标要在这一时空里面集中体现,因而,能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积极性,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最关键的问题。在现行的地理教材中,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精神、地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2."发现法"教学的基本特征
2.1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环境,而不仅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与发现,去参与知识的获得。发现法教学正是建立在这些思想基础上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与特长的舞台,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就的满足感中积极思维,开拓视野,获得真知。
2.2强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采用发现法教学,就是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等一些非智力因素,以激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发现法教学,要把整个课堂活动设计成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自动学习的过程。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问题,在"发现"中学习,并通过这一独有的思维过程,把其中包含着的知识观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效果会大大地改善。
2.3强调了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发现法教学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法,在这一点上也有独到之处。大家知道,地理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的、人文的;中国的、外国的;已知的、未知的;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现实性。因此,地理课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培养地理科学精神。
2.4强调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要放到一定的知识背景中去理解、把握,绝不能单独死记硬背。地理课作为了解国情、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利用发现法教学,着眼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或通过实践把所要告诉学生的结果隐藏在教师所设计的情境中,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发现"去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要求与引导,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地强化,学生会学到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知识,并且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发现能力同时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发现法"教学的运用策略
3.1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准备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应该是能起主导作用的、能为课堂的中心内容服务的,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进行发现法学习提供基础,并对材料进行处理,巧妙设疑(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循序渐进,但又要给学生较充分地表达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发现、归纳出材料中包含的、教师最终想达成的教学目标。3.2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再中心发言。针对一些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积极思考和发现的过程。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面前,总是努力表现出一种在给出的材料与将要学的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一些确定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注意让学生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尽量能做到紧扣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疑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教学策略
古代学者郑樵曾这样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番话告诉了我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的重要性以及图书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生动具体,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第二语言
徜徉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地理课堂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教法与学法,代之以形象生动、轻松自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条理化、脉络化的学习方法中悄然升华自己的地理意识、综合能力。其中,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第二语言,其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而且渗透着极强的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与载体。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非常注重地图在地理教学方面的重要意义,地图在教材中与文字的比例高达四分之一以上。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课改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知识极具抽象性与想象力,对教师教法和学生专注力的要求较高。为此,湘教版教材设计了多个地图来帮助师生一起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其中“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气压带、风带模式图”“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等几个地图提纲挈领般地涵盖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还给了学生们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与探究领域。结合这三个地图组织教学,不但教师教得有条理,学生学得轻松,而且通过地图激发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莫大兴趣。课后,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还会主动地将“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充实到这一节课的知识学习当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主动性与地图意识,让我们深感欣慰。
二、巧力千钧,地图是地理教学的有效工具
众所周知,地图可以使地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对地图的使用也要更加科学化、艺术化,使其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让全体师生都能够巧力拨千钧,构建一节节的高效课堂。这方面,我主张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组织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类型分布图、河流水系分布图、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等,还有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意义等,为教学中有效地使用地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者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即兴绘制相关地图,让学生在啧啧称叹中感受地图的巨大魅力、地理知识的奥妙无穷。最后,我们还一定要注意多种地图的组合使用,地图与现代电教媒体的结合,注意图文结合,让地图的效能在地理课堂中最大化。
记得在讲授“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课时,笔者就在课堂上整合了地形图、行政图、交通图等多种地图,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得出“不同地形特征对聚落形态的影响”“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学习结论。课堂上,笔者针对“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这一话题,组织学生们以“四川省的地形和交通线路”为例进行分析,小组合作绘制相关的地形图、交通线路图,并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评比,不但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了课堂知识,更激发了学生的绘图兴趣与探究意识,达到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多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薪火传承,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必要技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教师教学的成败不再着眼于教师讲得如何,更关注学生掌握了怎样的知识技能,是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此,《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知识涵盖面广、涉及点多,教师要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读图、用图,以养成他们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学习习惯。鉴于此,笔者在课堂上不仅给学生以极大的自主性,强调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填图、绘图来顺利掌握课堂知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主张他们深入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去,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用一张地图来升华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某种程度上讲,这应当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必要技能,应当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本质之所在。
比如随着物质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户外休闲、亲近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经常会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走出家门,结伴旅游,高中生中也有很多不折不扣的“驴友”。去年的国庆节,班里就有不少学生要到姜堰溱湖自助游,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一项地理实践作业――带上地图,分析这一湿地公园的地形、行政区域,自主绘制这一景点的交通线路图等,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还要求他们要了解这一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这个作业,有效地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与地图、地理知识联系了起来,升华了他们的地理意识与能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而巧妙地运用地图这一“万能神器”则是达成这一教学目的的不二途径。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唐恩嫔.导图构建,思维光华――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
中的应用[J].家教世界,2013(16).
[2]徐少春.高中地理教学汇总学生运用地图意识的培养[J].黑河
【关键词】地理;活动;策略
Analy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new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ganization strategy class student activities
Liu Fangyuan
【Abstract】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organize student activities in geography clas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objective basis, so that the students have a profusion of stage of learning.
【Key words】Geography; Activities; strategy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素质教育给当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有效组织好学生的活动,以更好地适应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培养出四有新人及高素质人才。
1 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的意义
按照地理新课程标准,通过初中地理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中有效组织、合理开展切合实际、快速高效的活动,以便提高学生情感认识,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共鸣中素质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升,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 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些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去甚远,素质教育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 有些地理课堂,由于教师的传统观念约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基本不活动,进而影响课堂效率;②也有些课堂走了极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放羊式”学习活动,放任自流,其效果可想而知;③有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虽然有活动但方式十分单一,学生兴趣较为不足,课堂气氛较为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
3 初中学生心理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组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必须了解学生心理的主要特征,从而为合适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简单地说,初中的学生年龄大约12-15岁,在心理上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等错综复杂的特征。①在认识上,观察积极主动但精确性不高,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②富有热情,自制力较差 ③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 ④兴趣开始分化。
3 策略浅析
有效组织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解决课堂活动存在的种种问题,按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采取正确合适的方式方法。
3.1 讨论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讨论在课堂中有利于学生合作及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讨论方式有一对一讨论、一对多讨论、小组内部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讨论等等。
3.2 适时应用辩论:对于学生认识不清楚的有疑问、有争议的问题,适当组织进行辩论,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较好地解决地理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涉及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和谐、稳定发展。然而,现在的学生通过周围其他人的生活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对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部分片面认识,甚至歪曲了对我国这项基本国策的理解。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分成甲乙两方,课下搜集整理资料,且给予适当指导,在课堂上有组织地开展辩论活动,相信“真理会越变越明”的。
3.3 有地理特色的地图活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对于学习地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常用的有读图、填图、绘图、拼图等活动方式。这种有效的、丰富的地图活动对于学生学习地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分角色表演: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日本是发达国家,其经济模式可简单概括为“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工业产品”,从而赚取高额利润。为了便于理解,可让一个学生扮演日本的汽车生产商,通过叙述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低廉价格与汽车的昂贵价格的差异比较,赚取多少利润,进行表演,从而了解日本的经济特征。
3.5 导游活动:有些地理知识的教学,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导游以游览的方式展示出来,效果非同一般。如学习美国众多的城市,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指着地图讲解,带领全班同学畅游一番美国,欣赏各地的特色,应该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3.6 制作、实验、演示:这个方法相对适用于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地理内容,也更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运用。如经纬网的教学,可让学生准备好乒乓球,在上面画出经线、纬线,制作出简单的地球模型,从而增加直观映象,有助于经纬网这个难点的学习。而地球的形状对气温的影响,可让学生拿手电筒照射墙面进行实验,这样更好理解。对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地球公转的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可采用模型演示的方法。
3.7 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教学手段:在地理课堂上,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处于蒸蒸日上状态,初中教学科目不断增多,地理学科成为检验和衡量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学科。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限制,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时间和效率得不到保证,因此,初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思考和探究,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和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与现代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存在很大弊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作用被忽略,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导致地理课堂死板、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锻炼,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新要求,全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探究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和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新知识和新能力,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展示学习主体地位,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我们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课为例。在这节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即完成导学案,其主要内容如下:1.勾画出教材中多种定义,并把重点定义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2.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辅导教材制作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表格,分别标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植被特点等。3.思考问题: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理解不同季节,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变化,以及不同气候的地区之间有什么区别;结合资料总结,气候变化和异常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会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积极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学生会将自己的导学案分享和交流,彼此分享经验和心得。学生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方式,会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为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二,实现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提出生活化地理教学,即把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因此,地理老师要深入挖掘地理与生活的衔接点,把日程生活中的实践引入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学习的距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多变的天气”一课,在这节课的教学导入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肯定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对这个节目很熟悉,但是有谁注意过天气预报中涉及哪些方面呢?”紧接着利用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并对天气预报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回忆本地一周内的天气如何,有哪些变化,对天气的不同变化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我以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了解天气变化和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地理学科教学的亲切感,让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第三,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大篇幅地讲解概念和定义,学生不断吸收知识信息并存储在大脑中,掌握大量地理知识和信息。为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地理教师除了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传授课本知识的任务之外,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开展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机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条件。
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一课后,学生对我国的水资源的了解更为深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课外调查任务:根据全班学生的居住地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本小区和附近社区的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看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和是否存在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水资源,等等。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成表格或者是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这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需要不断优化,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和有效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地理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地理教学最佳化。
参考文献:
[1]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1).
新课程理念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强调,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地理,使地理生活化;在情境中“问”地理,使地理问题化、过程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教学设计与转变教学方式三方面入手。
一、重视教学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重视教学目标设计
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地理课程设置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预期结果产生于地理课程实施之前,表达了设置地理课程的一种期望。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具有“指挥棒”作用,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要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
2.明确教学目标,教与学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是引领学习的方向灯,所以教学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也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效率低下。并且传统课堂一直是教师说教,学生抓不到重点,只是盲目地跟随教师记课堂笔记,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教师的“教”确实慷慨激昂,学生的“学”却是一塌糊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首先,教学目标不单单是教师要明白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也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孩子就会有方向的去学习,抓住重点。其次,要达到“教”与“学”的双赢,“教”由教师负责,基本没问题,最关键是要达到“学”的目的,也就是要孩子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值,告别之前被动接受的模式。
3.规划有趣、生动的课堂模式
其实,这也就是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形象化。传统的课堂能借助的教学工具基本就是教材,更好一点的就是教师为授课内容准备的图片。那么,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能辅助教师上课的工具是多样化的。比如,幻灯片、投影仪、课件,等等。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将要学习的内容插入一些神话故事,等等。这就告别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同时也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教授内容简单直观,学生更易于接受。
4.善于教学总结,对于欠缺进行反思并改善
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之后,通过检测已经得到了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应该进行一个总结,以及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不足地方的改善,如教学模式、孩子的兴趣程度、孩子的理解程度以及孩子的掌握程度,是否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只有坚持在教中学,学中完善,课堂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才能从根本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提倡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境导入主动参与有效建构迁移巩固”是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模式,创设有效情境要联系现实生活,境中见疑,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探究的充分度是关键,学生在参与探究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发现地理规律,生成新的知识,欲使学生具备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根据这些地理原理、规律设计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得以达成。
2.充分运用地理图表
地理是一门空间概念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图表上,图表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运用图表教学,能活跃课堂后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有的比较枯燥,运用图表使这些内容变得直观通俗易懂,运用图表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感性材料,通过教学活动化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利用空间思维与空间想像转化为巩固空间概念和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3.重视讲练结合
讲练结合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融阅读、讨论、讲授、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的目的是在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实践,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离不开教师对教学整体结构及所教知识熟练掌握和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技能,讲要有导向性,练要有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讲练结合需要课堂精讲与能力训练交替同步运作。讲是教师的一个教学过程,练是学生的一个学习过程,讲练结合,才会达到最佳的课堂境界。
4.科学的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