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改厕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在项目县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示范户,提高我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力争到年底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二)年度目标
1、建设45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
2、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使项目县、乡镇群众对改厕的知晓率达到30%以上,项目村居民的改厕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内容
1、利用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225万元,在涉县、鸡泽县和磁县3个项目县按照全国爱卫办推荐的卫生厕所类型,建设双瓮式和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农民接受的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卫生户厕类型加以实施。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严格按照《农村改厕管理办法(试行)》、《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和年版《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技术指南》等标准和要求。具体名单见“市执行中央年度农村改厕示范建设项目任务和资金分配表”。
2、在农村改厕项目县、乡(镇)和村,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设立固定卫生宣传栏、刷写农村改厕墙体标语,利用集市向农民发放农村改厕宣传画和明白纸,宣传卫生知识,让农民认识到改建卫生厕所的好处和正确使用卫生厕所的方法。
3、在改厕项目村组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清除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进一步显现改厕效益,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4、改厕项目县要举办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培训基层改厕技术人员和健康教育宣传骨干,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每个项目县要建立一支改厕技术指导队伍,力争每个项目村建立一支专业改厕施工队伍。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1、市爱卫办成立农村改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监督等项工作。市爱卫办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农村改厕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
2、各项目县要按照项目目标和项目范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制定目标、确定范围、组织形式、工作计划,并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协调、监督和质量控制,保证项目的进度和效果。
3、改厕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县对款物发放要有清楚详细的记录,到户物资应有领取人签名;土建工程有明细预算和决算;培训和健康教育档案资料齐全,以备检查。
(二)资金安排
年度中央财政安排给我市农村改厕专项资金225万元,主要用于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地下部分,每户补助标准为500元。地下部分应包括贮粪池、便器、厕屋地面(脚踏预制板)。
按照国家项目要求,每户需安排地方配套资金500元。省和县财政配套资金用于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地上部分的建设以及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其中本级配套资金的20%用于本级项目活动。
项目县(市、区)要从推进医改工作的高度,确保农村改厕项目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专项补助资金要及时拨付到基层项目执行单位,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制订本地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招标采购
农村改厕项目县要按照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和培训有资质的厂家和施工队伍,开展改厕工作。项目县要将物资采购和选择施工队伍招投标情况报市爱卫办备案。
四、项目执行时间
年月底前,3个改厕项目县要完成45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工作。月日前完成县级自查验收和市级考核验收,并将项目评估验收总结报省爱卫办。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1、农村改厕项目县要每月23日前向市爱卫办报告项目工作进度。各项目县要将确定的项目村名单报市爱卫办。项目村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动。项目文件要规范存档备查,全市改厕农户要进行统一编号。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生态县建设”战略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局的各项工作任务,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我县创建生态县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主要工作任务
1、20__年安排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大于95%;
2、结合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配合乡镇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确保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90%以上。
3、加强全县医疗废物管理,探索医疗废物处置途径,确保全县各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4、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本系统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县创建宣教活动,在系统内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5、积极开展生态县建设信息报送和优秀图片选送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
1、县疾控中心根据《甘肃省农村应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实施方案》,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提高农村饮用水监测的覆盖率。
2、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信息收集,做好全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部分分散式供水点供水方式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详细掌握全县农村供水有关数据资料。
3、结合生态县创建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对创建生态乡镇、村供水工程水质的日常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及时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对水样监测不合格的供水单位,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确保20__年安排创建生态乡镇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大于95%。
(二)农村卫生厕所整治工作
1、今年是我县连续实施中央农村改厕项目的第四年,县爱卫办要在认真总结前三年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央项目督导组专家的意见,重点把好中央项目村的落实、项目村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改厕健康教育三个关,进一步提高项目技术指导能力,确保中央项目质量。
2、普及全县农村的公厕、户厕无害化改造工作, 积极扶持中心村的改厕工作,在中心村全面清除简易厕所、露天粪缸,按人口比例规划建造无害化公共厕所,确保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在90%以上。
(三)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1、认真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三到位”。
2、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并按照要求全面开展考核,同时督促各医疗单位将医疗废物按规定统一收集,并交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处理。乡镇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等偏远地区必须达到《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条例》规定的基本要求,经县环保局和卫生局同意后方可就地进行处置,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置。
3、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要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强化对辖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检查,要将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内容,确保全县各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生态县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我县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有效载体和内在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生态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创建意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行动统一到位,宣传服务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生态县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根据生态县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要求,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高标准、高效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县卫生局将成立生态县建设督查考核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创建工作开展督导,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为认真抓好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突出问题,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力戒形式主义、,举一反三抓好整改。一是改厕工作。2019年以来,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厕所革命”突出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按照一户不漏原则,对2017年至2019年以来所有农户改厕工作进行了逐户逐项大排查,共排查71176户,发现问题1675户,通过建立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个清单”和问题整改工作台账,实行挂牌督办,销号管理,立行立改1675户。二是改水工作。需整改的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问题共14个,已完成8个,下剩6个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招标手续正在办理中。需整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共46个,截止3月底,41个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整改,正在进行调试,准备验收销号,5个正在建设,预计9月底前完工。三是垃圾处理工作。自2018年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严格按照“两分类、四处理”和“7个1”的生活垃圾分类收处和建设标准,在全县127个试点村民组和65个省市中心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严格把控垃圾分类收处作业流程,通过设置可回收垃圾兑换超市(暂存点)、可腐烂垃圾沤肥点,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同时将逐步扩大垃圾末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覆盖面,继续推动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四是农药(农膜)包装废弃物处置工作。2019年累计回收废弃农药瓶(袋)1988万个、废旧农膜2.6吨,无害化处置20.28吨,兑现补助资金584.8万元。2020年,将健全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且运行良好,回收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力争达80%以上。
二、年度工作任务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各项工作比往年有不同程度滞后,下阶段将抢工期、补短板,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确保今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强力推进“三大革命”。今年将严格按照“先建机制后改厕”的模式以及工程化思路改造农村厕所,同时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强化问题整改,严格规范施工,严控改厕质量,力争把此项民生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2020年全县由农户自行申报改厕15000户,截止目前为止已开工7986户,竣工5317户。继续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保洁机制,在拟建、已建成的省市中心村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垃圾末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覆盖面,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置率100%。加大全县农村污水处理力度,整合环巢湖项目资金加强兆河、白石天河、马槽河小流域治理,针对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难问题,在去年探索农户“三口水”收集的基础上优化方案,确保农村生活污水不流入河流造成污染。二是提升“三大行动”。继续强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今年将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目标完成下剩51个村整治任务,同时扩大整治面,向农村纵深发展,完成1500个左右村庄“五清一改”任务;在此基础上突出特色,重点打造200个左右“五化两改”村庄,提升整治水平。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2020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确保规模养殖场设备设施率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继续推进“规划师下乡”活动,在完成村庄分级分类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建议,编制“管用、能用、好用”村庄规划,制定“五化两改”村庄“四图一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年底前完成下剩51个村规划编制任务。三是夯实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建设26个省市中心村,目前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等工程类项目基本结束,其他环境整治等提升工程正在补缺补差,6月底前将全面结束待省市验收。2020年建设17个省市中心村,目前9个中心村已完成污水处理工程和设施,下剩中心村已编制工程量清单,适时挂网招标,力争年底前完成所有工程类项目。继续加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力度,确保顺利完成2020年13个创建任务。
三、改厕管护一站两体系建设情况
17个镇(园区)已成立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具体负责厕具维修、协助清掏等日常管护工作。同时借鉴和学习周边地区成功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经验,积极探索管护运行机制。同时要求各供货安装企业在各镇(园区)组建厕具维修服务站,将改厕后管道、水箱、蹲便器或坐便器纳入维护范围,目前3家供货企业分片区在6个镇建立厕具维修服务站。
下一步将继续健全“一站两体系”机制,确保农户改厕建一户、成一户、满意一户。一是完善技术路径。通过截污纳管、联户或单户收集处理方式,实现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二是完善工作体系。以农户自行清掏为主,鼓励相邻农户互助清掏,发展“五小园”,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对不具备农户自行清掏和互助清掏条件的,以村为单位建立台帐,村管护站对清掏服务兜底,定期组织清运。三是专业化运营管理。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坚持适当收费,市场化运作,不搞“大包大揽”,对贫困户等可以适当减免收费。以镇(台创园)为单位选择适宜数量的运营服务主体,从事农村户厕的维修管护和粪污清掏服务,拓展农村服务站点功能,及时受理和解决农户诉求;加强对运维管护主体的考核奖惩。全面实现专业化管护运营管理,真正使改厕民生工程变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四、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护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综合干预阶段
1.1.1 试点选择 在设计防制研究工作方案时,考虑到本项工作持续时间较长,且工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研究点选在当地村委会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又能支持、配合研究工作开展的原城关镇新老周村。该村地处我区东南平原,人口约1 000人,其中常住人口600人左右。耕地990亩。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近年弃农从工、从商人员较多。村经济以种植水稻、经济作物和兴办作坊小企业为主。居民经济收入属中等水平。
1.1.2 研究对象 为新老周村全体常住人口。在防制研究阶段每年连续观察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变化,并同时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制干预。
1.1.3 查病方法 研究工作期间每年集中搞一次常住居民新鲜粪便检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凡虫卵阳性者计数作感染度分析。12岁以下儿童除作粪检外,另加透明胶纸肛拭镜检蛲虫卵。
1.1.4 干预措施 1997~1999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 查病治病,凡土源性线虫感染者(即粪检虫卵阳性),统一服用由省地防所提供的阿苯哒唑驱虫治疗,成人用量每日400 mg顿服,儿童用量每日200 mg顿服。严格掌握禁忌证并观察不良反应。② 群众中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讲解土源性线虫病的危害及防制知识。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如送宣传资料上门、召开妇女大会、定期出黑板报及广播宣传等。③ 结合农村初保,积极推进包括改厕、粪管在内的综合性环境整治。
1.1.5 质量控制 ① 根据《全国第二次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和《浙江省控制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方案》,制订了本次防制研究工作方案。② 参加研究人员及村协查员均经培训,达到统一方法与标准。③ 要求粪检率达到90%以上,驱虫治疗服药覆盖率100%,做到送药到户,看服下肚。
1.2 远期效果观察阶段
在2000~2005年期间,每年对新老周村除一般性工作访问,了解情况外,不再采取综合性防制干预措施,观察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的自然变动,直至2005年对该村居民感染情况作最后一次复查。
2 结果
2.1 概况
1997~1999年综合干预阶段,每年1次(11~12月)对常住人口进行核对、登记及查病,粪检率每次在90%以上,粪检阳性者100%驱虫治疗。3年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 900余份,妇女干部培训会或妇女大会共3次,黑板报宣传3次,广播宣传12次。至2000年底全面清理了露天粪缸,建立了公厕。2003年底统计,户厕入户率达90%,农业耕作化肥使用率在90%以上,居民人均收入1999年为4 400元,2003年增至6 450元。为配合试点防制研究工作的开展,1997~2000年全区每年进行1次中小学生(占全区总人口10.64%)为重点的甲苯咪唑服药驱虫,累计服药8万余人次。
2.2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变化
防制点内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在采取干预措施的第2年(1998年)钩虫已达0感染,第3年(1999年)鞭虫0感染,并持续至今(表1)。该村居民多数为轻度感染,混合感染也较少,仅1998、1999年各发现1例感染2种线虫者。
采取干预措施后,儿童蛲虫感染呈明显下降,相对其他虫种,其感染率仍然较高,至2005年仍达7.81%。从性别感染比看,差异无显著性(χ2=0.58,P>0.05),见表2。
2.4 新感染情况
于1998、1999年作了点内居民每年新感染情况调查,2年的新感染率均在1%左右(见表3)。
2.5 远期效果观察
在连续3年干预措施后,2000~2005年不再对该村作任何干预措施,至2005年复查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总感染率(1.13%)比干预措施结束当时的1999年(7.27%)下降了6.13个百分点(见表1)。
3 讨论
新老周村村庄范围不大,人口也不多,实施干预措施相对容易,且对该村防制研究工作实行质量控制,因此其研究资料是可信的。1997~1999年前后3年比较,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总感染下降42.81%,期间2次调查新感染者每年均在1%左右,且钩虫、鞭虫感染率已降至为0。静态观察至2005年,比1999年又下降84.46%,比防制研究开始时的1997年下降91.11%,都说明综合性防制效果十分明显,该村土源性线虫病传播途径已基本阻断。我们认为除了综合性防制措施的积极作用外,也不排除防制工作期间该村相当数量居民弃农从工、从商,人们生产方式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促使线虫感染率的自然下降。
开展农村土源性线虫病防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查治病人,连年全区中小学生驱蛔,均使传染源总体数量减少。农村开展改厕、管粪等环境卫生整治,以及改变农业耕作方式和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的提高,对切断传播途径均十分有利。目前对土源性线虫病感染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地区,每年不必再普查普治,今后工作应将外来人口和儿童列为重点防治对象。为巩固防制成果,采取经济有效的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会有良好效果。
2005年复查新老周村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仍达7.81%,与其他虫种相比,感染率偏高,而12岁以上人群自1998年以来再未有蛲虫感染者,提示蛲虫的易感者仍然以小年龄组人群为主。其原因可能与蛲虫生活史简单,儿童尚未形成良好卫生习惯,传播容易实现,仅靠每年1次驱虫治疗,尚不能完全根治有关。据报道,治疗蛲虫感染最好采用阿苯哒唑,学生在学期初及间隔半个月各服1次药,在学期中间再加服1次的方法,可驱除体内全部蛲虫,并使环境中的蛲虫卵数量减少[1]。
本项防制研究工作历时8年,时间跨度较长,期间包括机构变动,人员变迁,但是工作自始至终按照工作方案进行,研究工作取得成功,有赖于当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其中宣传工作的到位,在整个防制研究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促成了较高的粪检率和100%的服药覆盖率。但由于周期较长,试点内居民流动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固定人群的长期观察。
4 参考文献
[1]齐小秋.肠道寄生虫防治手册[M].福川: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132.
一、成立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二、乡溪、溪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
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溪、溪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工作,要本着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流域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把开展宣传活动作为落实科学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内容常抓不懈,通过干部进村入户等宣传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意义及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特别是对《水污染防治法》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管理规定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养殖户业主的环保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配合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
(二)、加强领导,责任到位
溪、溪流域是区、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源头,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危及到其饮用水源地即外度水库和水库。目前我乡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污染源未整治到位,要求各村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成立领导小组,委派专人监管,把污染源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整治到位,同时做好整治工作跟踪汇报制定,每旬定期上报整治情况,确保信息畅通,整治不留死角,同时要加强巡查,防止反弹。
(三)、严格执法,切实做好污染源整治工作
1、调查摸底阶段(年8月1日—8日)
各村、各单位要按照分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及时上报本村、本单位畜禽养殖情况,对年存栏牲畜在50头以上和年存栏禽类1000头以上的蛋鸭场进行全面摸底,占地面积、污水处理情况、通讯联络方式进行登记造册、分类存档。
2、加强监管,督促整治(年8月—9月)
各村、各单位要加强日常监管工作,严禁在辖区内新建、扩建污染源,对现有的污染源要结合年乡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契机,将未完成整治的养殖户全部纳入沼气改造管理,并配套改厨、改厕、改圈等措施,达到畜禽粪便排污无害化处理,实行零排放,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逾期未完成的要采取强制关闭,并追究相关责任村和责任人责任。
(四)、实行奖惩制度,实现长效管理
一、加强组织协调,确保经费到位。区政府、各相关街道、行政村结合区情实际,研究制定卫生村创建工作方案,把创建卫生村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和责任状,切实加强对农村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农村创建卫生村工作中,各级财政增加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创建工作的开展。据统计,在今年创建卫生村工作中区、街道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80余万元。一是根据工作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行政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创建工作专业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创建卫生村工作,明确责任制。二是将创建市级卫生村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村经济和精神文明考核中,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责任到人,针对市级验收标准要求,明确阶段性完成时限和质量指标。
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我区涉农街道主要是区划调整后划入我区的街道,农村基础卫生设施简陋、水平低下,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村内环境卫生亟待改造。在创建卫生村工作中,各行政村加快村容村貌建设步伐,整治村级环境卫生。主要是:
一、扩大保洁员队伍,实施长效管理。与保洁员签订责任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做到道路天天有人扫、垃圾日产日清。
二、整治村容村貌,提高整体卫生水平。不定期组织对主要道路周围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的综合治理。行政村多次组织“清杂物、清垃圾”为主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整治村内卫生死角、暴露垃圾等,打捞河道漂浮物,彻底整治全村的环境。即统计,在创建卫生村工作中,三个村共清运垃圾杂物、河道漂浮物2800余吨,共动用各种车辆1800余台/次,清理较大河塘7个、清理河道共11余公里、总面积达55000平方米。
三、加强对废旧收购、加工户的管理,采取取缔、疏导、隔挡三结合的措施。制定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与废旧、收旧加工户签订卫生管理协议,门前实行三包,把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截至目前,三个行政村已外迁收旧户20户、签订卫生管理协议700余份、发放有关收旧户管理的各种形式通知1100余份。使村容村貌有明显的改善。
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的需要。县委、县政府正是从构建和谐的大局动身,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卫生部门也不辱使命,奋发有为,收获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县的医疗改革不时深化,医疗设施逐步改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时完善,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推广,2010年被评为省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这些效果充分说明卫生局这支队伍在前任分管县长和海莹局长的领导下,一支特别能战斗、出成绩的队伍,一支真正干事业、谋发展的队伍,非常高兴能够加入这支队伍。这些成果的取得,卫生部门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晶。此,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所有为卫生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多年来一直给予卫生事业无私协助的市卫生局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海莹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演讲,刚才。回顾和总结了去年的卫生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认为演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讲得全面、具体,完全同意。下面,就如何做好201年全县的卫生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时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卫生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看病救人,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县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建设经费缺乏、技术力量短缺和事业发展后劲缺乏等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提出了快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卫生工作目标,并制定了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大力发展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等一系列卫生工作发展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卫生事业的重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为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我要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全县50万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卫生工作,推动我县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掌握关键。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关注的人群是农民。因此要加快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当前全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必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确保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医疗保证和就医水平得到不时提高。
深入开展好维护国家利益卫生工作。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维护国家利益卫生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演讲明确提出要把维护国家利益卫生运动的重点放到农村。所以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水改厕步伐,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农村改厕任务,不时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要全面开展亿万农民“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通过对农民健康教育,不时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建议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全县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科学发展之路。
建立覆盖全县农民的基本医疗保证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对提高农民医疗健康水平,二是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今年党和国家决定加大对新农合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医疗保证水平。县卫生局及县合作医疗局作为新农合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调研,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具体实施方法,制定科学的弥补规范和基金管理措施,加强基金的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平安合理运行。各乡镇(办事处)要一如既往地配合做好新农合工作,争取新农合覆盖县内千家万户,惠及全县农民。
全面提升乡镇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质量及水平。目前,三是进一步强化乡镇医疗机构的管理机制。县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和水平仍比较落后,还不能为农民提供较好的基本医疗服务。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提高全县卫生工作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工作中要掌握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变落后的状况。首先从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要以国家医改为契机,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激活乡镇医疗机构的运行能力;其次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入手,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第三从设备引进、人才培养入手,进一步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人员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当地农民的医疗需求;第四从加速推进一体化建设进程入手,全面做好村卫生服务室规范化建设工作,从而推进全县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建设。
三、协同推进,加强领导。全力开创卫生工作新局面
把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卫生事业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把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办好卫生事业仅靠卫生局是完全不够的需要财政、发改、物价等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通力协作。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二是落实部门责任。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及时地给予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卫生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卫生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县委、县政府的顾问助手,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卫生事业发展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创建目标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2017年全乡创建县级“四好村”2个,分别为村、村;创建市级“四好村”1个,村;创建省级“四好村”1个,重石村。
二、创建标准
(一)住上好房子。村落布局、村庄规划、民居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突出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坚持“建改保’’相结合,注重“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体现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乡风美、生活美。因地制宜,建好入户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符合要求。房屋质量符合所在区域防雷防电、抗震设防标准。村民住房明亮通透,生产生活用房分区合理、布局协调。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
(二)过上好日子。有特色优势产业,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村级集体经济并能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面小康标准。适龄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与城镇并轨。有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完善。
(三)养成好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法律、卫生、科教等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群众参与文体活动覆盖面达80%以上。乡村治理机制完善,有村民共同制定遵守的村规民约。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村级卫生保洁员,垃圾、污水处理规范,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爱护公共卫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安全生产、守时守信的好习惯。广泛开展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重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村民无酗酒滋事、涉毒涉赌等恶习,不参与组织,不搞封建迷信。
(四)形成好风气。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究分发挥,村“两委”团结、民主、务实、廉洁,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广泛开展,形成爱党爱国、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自力更生等文明村风。开办农民夜校,加强思想文化、科学知识、实用技术等教育和培训。自觉抵制好吃懒做、相互攀比、大操大办、低级媚俗、宗族派别等不良风气,无遗弃子女、不赡养父母、不关爱兄弟姐妹等现象。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治安秩序良好,无刑事案件、重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具体工作
(一)改善农村住房条件
1、科学规划引领创建。科学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避险解困、地灾避险、土地整理搬迁等项目,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上,根据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建改保”相结合,向“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方向发展,突出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体现生态美、庭院美、乡风美、生活美。
2、房屋功能布局合理。新建房屋做到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圈舍等分区,住房明亮通透;改建房屋达到改危、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标准;庭院、小养殖、小作坊、小买部布局协调。
3、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入户有晴雨畅通的便道,农户全部完成“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有硬化的院坝;居家必备的生活用品齐金,床铺、桌椅、衣柜等能满足生活需要,有电视等部分日常家用电器;室内、室外、房前屋后有垃圾桶,垃圾池,达标相关卫生标准。
4、房屋质量安全达标。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房屋选址无安全隐患,主体结构牢固,房顶不漏水,符合防雷防电和抗震要求。
(二)提升农民基本素养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村委会宣传活动阵地,文化墙、文化广场等场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诚信建设、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在农民群众中获得自觉价值认同,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定期通过广播电视、下村社召开群众会、板凳会等方式,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养,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
2、切实开展乡风文明巡回宣讲活动。以“农民夜校”为载体,组织专家、学者和道德模范深入农村开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宣讲活动;以身边事、身边人为典型,组织乡风文明宣讲队,现身说法,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培育美德标兵。通过宣传教育和活动的开展,改变群众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卫生习惯,从细节入手、从规范抓起,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从而有效减少大病、重病的发生率,促进农民群众身心健康,为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助推动力。
3、扎实推进道德实践活动。按照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要求,组织群众修订完善、广泛宣传、积极践行好村规民约和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的作用,大力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习俗;反对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消除邻里矛盾,自觉弘扬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乡村风尚。
4、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按照“七个一”标准大力建设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着力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整合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建好用好乡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广播,推进落实文化建设“三个一”即建好一批基层文化阵地、发掘一批本地特色文化、建好一支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渠道。
(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优化农村环境面貌。按照“摆顺、扫干净”和“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的要求,着力实施“三化”达标工程(卫生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全面推进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以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推动全市农村总体达到“两无一规范一干净”目标,即“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同时,特别要做好清除“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和农户“三改”(改厕、改水、改厨)工作,杜绝和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传播。切实解决妤农民饮水困难、饮水安全的问题。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2、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提升形象、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场镇周边以及乡域主要道路沿线的环境治理,全面清理生产生活垃圾,加强道路巡查管理,整顿拆除违章搭建,解决广告标牌杂乱无序、视觉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把场镇周边、景区周边以及主次道路沿线打造成靓丽的风景线。
3、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结合农村实际,科学制定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分级组织评选表彰,坚持“群众创、群众评、群众选”的原则,按照“四到户三上墙”要求,即“创评标准、申报、评议、挂牌”四到户,“创评标准、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公开公正、阳光透明,选出文明人、选好文明户。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让星级文明户享受各种优惠,努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4、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挖掘农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着力树立一批“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传承创新孝道文化,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好妯娌”评选活动,采取“家庭美德故事会、家风家规家训大家谈、设立善行义举榜”等形式,通过互评互议、互比互学,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开展“十大孝星”评选活动,以村为单位,分年度各评选出本级“十大孝星”,全乡在各村评选结果的基础上,择优表彰奖励。在评选“十大孝星”过程中,若发现有忤逆不孝的人员,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坝坝会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可以通过电视曝光、诉诸法律等方法手段进行严肃教育处理,使其改正错误行为,行孝尽孝、尊老敬老。
5、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倡导群众就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组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向农民传授实用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帮助农民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组织文化能人、文艺体育骨干、医护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和医疗卫生志愿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四、工作步骤
(一)开展创建。各联系村领导、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要迅速组织宣传动员,以村为主体,对照省级“四好村”标准,开展创建活动。
(二)提出申请。按照创建目标任务安排,有创建任务的村立即组织人员,起草收集完善规范各类创建工作资料,并向乡党委提出创建申请。
(三)检查考评。半年、年底乡党委将组织力量对有创建任务的村,按照省级“四好村”创建标准,组织开展检查考评和初验。同时积极迎接配合省、市、县上的考评验收工作。
(四)社会公示。各创建任务村要将“四好村”创建工作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号召全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
五、工作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乡成立“四好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各村要组建相应领导小组,对接相关工作,确保落实落地。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创建任务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为“四好村”创建活动直接责任人,亲自研究、亲自安排、亲自推动、亲自检查,对本村创建活动负总责。要落实专人,细化责任,确保创建活动长期有人抓、有人管,构建起纵向到底、模向到边、整体联动的创建工作责任体系。各联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负责督促,要参与到所联系村“四好村”创建活动工作中去。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严肃问责。
为切实做好我乡2015年度危房改造工作,根据省、市、区要求,特制定2015年乡危房改造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型城镇化与美好乡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为加快推进乡危房改造,加强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建设规划有序、居住安全、乡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支持、农户自愿。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充分整合可用资源,同时要充分尊重困难农户改造危房的意愿,调动群众自主建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二)统筹规划、节约用地。
摸清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数量,区别轻重缓急,实行统筹规划,分批实施。新建农房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村规划和农房设计要求,尽量安排利用村内空闲用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进行建设,做到一户一宅、建新拆旧。
(三)经济适用、确保安全。
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严格控制建房面积和标准,引导和帮助农户建设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房屋。
(四)政策公开、阳光操作。
规范操作程序,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方式,实行阳光操作。
三、目标任务、改造对象、补助标准和方式、改造方式
(一)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130户危房改造计划任务。
(二)改造对象。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优先解决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安全问题。
(三)补助标准和方式。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资金。危改户具体标准分为:五保户、农村低保户重建房屋均2万元;修缮加固均0.6万元;贫困残疾人家庭、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户均0.4万元。
补助方式按照《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通过财政涉农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到户,实行社会化发放。
(四)改造方式
1.修缮加固。拟改造农村危房局部危险即属C级危房的应修缮加固,由农户自行修缮加固,自行加固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出申请,由村委会帮助协调施工队伍。
2.重建。拟改造农村危房整栋房屋属D级危房的应拆除重建。重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自建确有困难的有统建意愿的,乡人民政府要协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
四、改造要求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1.细化工作方案。各村委会要根据省实施方案及乡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危房改造方案,落实到农户。
2.加强规划引导。农村危房改造户数比较集中的村庄,必须编制村庄规划,以统筹集合道路、供水、沼气、环保、改厕、土地整理、扶贫开发和农村清洁工程等建设项目,提高农村危房改造水平,促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3.提升改造水平。危房改造要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科学地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和抗震等级,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经济的要求。
(二)严格把关审批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农户,由户主自愿向所在村委会出书面申请、申报材料提交村委会。
2.村级初审。村委会负责接受危改户的申请并初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到乡人民政府。
3.乡级审核。乡人民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组织人员上门对房屋状况进行现场勘察。经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将申报材料汇总后报送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4.区级审批。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在接到乡政府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汇总表后,进行统一复核审批。经审批后,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范围。
(三)加强危房改造管理
1、严格把握改造对象。
各村委会要优先改造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以及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房屋,且对一户两宅的只给予改造一幢主住房。在确定改造对象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程序,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审核、区级审批,同时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各村委会政府要做好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合同或协议工作。
2、严格控制危房改造建筑面积和总造价。重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60平方米以内。要引导农户先建40—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并留有农民富裕后可以扩建的空间。
3、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危房改造要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对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要加强监管,对检查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
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执行农户抗震安全基本要求,乡建设管理员要加强农房设计图纸审查,并对施工工地进行逐户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工程验收。年度改造任务结束后,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将会同相关部门将及时组织验收,验收情况将作为后续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安排的依据。
(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按照有关规定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帐核算,专款专用,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审计、稽查等工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
1.完善农户档案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批准一户,建档一户,规范有关信息管理。农户纸质档案必须包括档案表、农户申请、审核审批、公示、协议等材料。建立健全农户纸质档案表信息化录入制度,确保农户档案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录入系统。录入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改造后的农户住房产权为农户所有,并根据实际做好产权登记。
2.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农村危房改造严格实行月报制度,各村于每月20日以前上报工作进度等情况,8月底前将任务落实情况以工作总结的形式上报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五、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
各村委会要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村危房改造申请户的住房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进行评估,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2015年6月20日前)
(二)组织实施阶段。
各村委会要摸清新建、修缮加固的危房数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建房对象,确认改造方式。危房鉴定和补助对象确定工作完成后,要迅速组织施工建设,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2015年8月15日前)
(三)检查验收阶段。
各村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后,由乡政府先行组织对新建、修缮加固住房进行初步检查验收。由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新建、修缮加固房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2015年8月30日前)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政府成立由同志为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组,负责对农村危房改造的领导、监督、指挥和协调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
(二)强化责任落实。
各村委会是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明确以分管村镇建设负责人为具体牵头人,建设办工作人员为具体经办人。没有建设办的村委会,要抽调专人经办此项工作。要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倒排工期,确保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三)密切部门配合。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难度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搞好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