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数学新课改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新课改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新课改论文

第1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1.新课教学中的练习设计在新课教学时,教师需把握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密切联系,抓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新课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学生认知结构,课堂练习侧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同时,根据教学目标中的不同要求(知识理解、知识与技能把握、知识应用)加以精心设计.另外,设计联系时,还需与课堂例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让他们在练习时把握相关类型数学题目的正确书写格式与书写要求,把握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同时利用与当堂检测类似的练习来检测教学效果,检查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以便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教学《整式的加减》,教师可以设计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习题1已知某个多项式与多项式x2+9x的和为3x2+4x-1,那么此多项式为.解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去括号法则,括号里各项需变号,括号前添负号.习题2已知:A-2B=7a2-7ab,B=-4a2+6ab+7.请求:①A等于多少?②若(b-2)2+|a+1|=0,求A值.该题主要考查的是非负数性质与整式化简.

2.复习课教学中的练习设计在复习课教学中,练习设计需优选习题与例题,以让学生回顾所学基础知识,并学会整合各知识点,在练习过程中把握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其次,应选择具有加强综合性的例题,促使学生运用章节知识来求解复杂综合题,使其获得成功感.例如:学习完《勾股定理》单元知识后,教师可设计或选择各类复习习题.(1)达纲练习:判断题:①底边长是6,面积是12的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5.();②两直角边的比为槡1∶3直角三角形三内角比是1∶2∶3.选择题:①在ABC中,∠A=30°,∠C=90°,M是AB的中点,ABMD与AC相交于D,如果MD=7,那么BC长为槡槡A.143B.73C.14D.7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分斜边是1∶2,那么三条高之比是槡槡槡槡A.2∶3∶2B.1∶2∶3槡槡槡槡C.2∶3∶6D.1∶2∶2(2)素质优化训练: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其中c是斜边,且斜边上的高是h,请证明a+b<c+h.(3)生活实际运用:某校A和直线公路B相距3000m,同时和此公路上的某车站D相距5000m,若要在公路边修建一家商店C,使其与A校及车站D的距离相同,则该店和车站相距多少米?这样,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由简单至复杂,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学会迁移知识,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依据学生特点和差异,有效设计练习

1.关注学生差异,分层练习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等存在一定差异性,因而为更好地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则需注意分层原则.同时,所设练习需有梯度性,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易至难,从简至繁,让学生层层递进,逐步提升,让全班学生通过练习均能有所进步.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考虑学生思维、知识与能力差异,而选择各种层次习题,根据不同能力要求,将习题分为“附加题”、“选做题”与“必做题”,从而让各层次的同学都能够进行练习,得到不同并且有利于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紧张情绪,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有不同发展.

第2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中备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预构,是教学的蓝本,只有备课充分,教学时才能准确把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造就更多生成的精彩。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备学生、备教材,并用心备课,迈出有效教学坚实的第一步。

1.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成功的教学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的,因此在备课时我们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这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规律、接受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只有对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在备课时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才能围绕着学生有序展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建立学生个人记录袋,将学生的具体学情造册,这样更加利于各科任教师准确、全面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情,为更好地教学打下基础。

2.备教材。新课改提倡数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构建,教材处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位,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其地位不容质疑、不容挑战。为此,我们要认真地研读教材,对教材上各章节、各部分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同时还要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根据具体的学情与教情对教学内容的主次、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学生的主动构建与全面发展。

3.备课标。新课标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教学思想,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思想。要实现数学有效教学就要顺应新课改形势,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但对于新课标的理念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两种方式来学习新课标,尤其是集体学习,可以发挥群体的优势,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达到真正的领会与深入的实施。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一个巧妙、新颖而有效的导入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导入巧妙有趣,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聚集在新知的学习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程度高,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激发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悬念导入。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间制造悬念,使学生进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如此教学,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参与度高,目标明确,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画面的多维性与视听的结合性,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将枯燥无味、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形象的画面与图片之中,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所展现的不是黑白的静态教学,而是多彩的动态教学,所带给学生的是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刺激,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与动力。

3.实验导入。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采用实验导入法,更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而且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思考,可以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直观认知,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纸上任意做一三角形,将其三个角剪下,然后将这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由此实验来导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三、合作探究,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更加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参与与独立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与机械的接收者,而是真正的学习主体、知识的构建者。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展开互动探究,以真正地获取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增强科学探究意识与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所要学习的新知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联度,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提出合作探究的任务。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以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有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要有挑战性,介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新认知水平之间。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特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合作探究。

2.交流讨论,互动探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各种素材,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认真观察、分析与比较,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在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与解释所学知识,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生产生活中现象。这样在交流与讨论中来获取大量直观认知,完成探究任务,这正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探究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与发散性的重要契机。

第3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充分尊重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积极评价,进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予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应用对规律予以发现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生活,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非遥不可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善于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效导人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活动会影响其认知活动,愉悦的情感会使小学生的感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记性也会更好。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愉快地走进数学世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开场白、新奇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案例、精彩的结尾,都会让小学生处于兴奋的情绪状态,学习激情爆棚。

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在课堂伊始如果能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案例导人教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听完整节课,进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会比开篇就直接进人教学内容的效果来得高。

2、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传统的因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以及教师缺乏教学技巧而采取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教育理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淘汰传统的教育方法,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革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小学生们就像一张张纯洁的白纸,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与呵护,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深人研究教材,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得教材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更要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主动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进而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法对其教学加以改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从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进行分析,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论

发现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以后的教学更是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4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衔接

小学是中学的基础,中学是小学的延续与拓展。因此,搞好中小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统一连续的发展,顺利过渡,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呢?

首先我们比较一下初一(上)新老教材的目录。老教材包括“代数初步知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新教材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种变化体现新课标的第一大理念,即“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新教材把“有理数”作为第一章,目的也是为了与小学衔接。

其次,由于新课标把初中数学课程定位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第三学段,教科书在编写上特别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这也说明今天我们做中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比如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内容,《课程标准》在3个学段都有要求,呈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根据课标的这个特点,初一教材整理前面两个学段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同时注意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如增加了设计问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的初步知识等。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但是我感觉老师们没有很好的体会编者的意图,做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主要原因是中学老师不了解小学教材。尽管在教材分析时提了一些要求,但这远远不够。因此,我建议每所初中校应该至少配备一套小学教材,让老师们系统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学。

第三,新教材特别注重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从数学学科的内部来看,整式及其加减运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预备知识,而新教材不象老教材那样先安排整式,再讲一元一次方程,而是将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整式概念分散于解方程的过程之中,对它们采用“够用即可”的处理方式,回避了代数式、同类项等概念,淡化了系数的概念,通过例子解释了一些运算。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重点。事实上,在新教材中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的始终。

第四,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教材中,穿插安排了大量“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让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二、做好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亲和力,搞好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个时期学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学生对任课教师存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很容易对教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

因此,首先应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授课时,要采用深入浅出、形象鲜明、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走近教师,和教师一起求知,一起创新。

其次,还需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就、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此外,还可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有利时机,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诸如二十四点游戏等,活跃学生的身心,拓展其心理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的衔接

1)、指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从预习开始,由于中学数学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有较强的要求。我们不妨从这五个方面指导学生预习:(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不管是哪种预习方法,有了预习我们必须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这样才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2)、勤于思考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中学后要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提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3)、强化训练及时复习

第5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一、语文为枯燥的班会课注入了一泓活水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我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批评不良现象,或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尽管我讲得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有意识地尝试把语文知识、技能引入班会课,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训练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成语中学做人。我首先布置学生把有关为人处事方面的成语分褒贬两方面精选出来,每人至少一条,全班共列举了30多条。褒的如:老老实实、宽大为怀、光明磊落、能屈能伸、披肝沥胆;贬的如:华而不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求全责备、朋比为奸。尔后,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培养正直、善良、忠诚等做人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

2.寓言中学思考。古代不少的寓言既包含生动的语言艺术又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如《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班会课,我让学生先讲述寓言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评析,引导学生全面、动态、联系地观察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3.古诗中学科学。我常常选择一些包含着科学因素的古诗句集中在班会课上赏析。学习《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天体常识;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我引导学生领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把科学知识融于鸭子恣意戏水情景的自然与妥帖;学习《枫桥夜泊》,我启发学生理解“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体现的声学原理。这样的班会课,使学生在艺术美的陶冶中受到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从而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用语文去美化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人们喜欢贴上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美化。我觉得,名言警句固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未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尝试这样的方法:首先向学生征集格言,指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学习、生活的种种感悟,精练准确地概括成句;然后评选若干佳句,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写好、裱好,贴在教室里。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广开视野、感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下面是部分学生最近撰写的格言:1.浪费一分时间,就失去一份财富。2.青春,纵之则短,珍之则长。3.付出必有回报,耕耘定能收获。4.刀子不磨会生锈,人不动脑会落后。5.耸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组合起来的;渊博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还在教室里挂上一块小黑板,开辟了“每日成语”栏目,布置科代表每日写一个成语并加上注解,然后每周一早读课对上周刊出的成语进行小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测试。日积月累,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水平大大提高,并由此激发好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刊出的成语记下,然后还写上了一段对这条成语的理解与感悟。教室的学习专栏,开辟了“每期古诗”、“每期名言”、“名人学语文话语文”等小栏目,使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名言、名人故事等,这对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帮助很大。

寝室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我也要求学生利用语文去布置它、美化它。学生们有的在寝室一角开辟了文学小书库;有的把语文书里的插图临摹下来贴在床头;有的则抄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一则小故事或小幽默挂在墙上……每当我走进他们的寝室,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语文小世界。

三、让语文智慧的火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的思想工作面对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教师若能巧妙地将语文的睿智之花、情感之花与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生碰撞,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学校图书馆窗户的玻璃被人打破了,有人反映到我这里,说是我班里的学生干的。我没急于展开调查,而是利用语文课,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皇帝的新装》一课,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小孩子”的形象,让学生理解“童心”的可贵、“讲真话”的可贵。第二天,学校图书馆的玻璃窗换上了一块崭新的玻璃。该周的周记里,有一位男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原来是他踢球时不小心而为。他在周记里诚恳地写道:“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唤回了我的童心。”

四、语文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第6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教学形式的使用离不开教学理论和思想为其作指导,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需要以下理论基础为其作指导:

(一)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明了知识产生的过程。

数学的建构主义理论证明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靠学生被动去学习是不行的,需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求知,与此同时,新课改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更要认知知识出现的过程,这也就是构建主义的实质。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学习与理解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活动积极踊跃的参加,在实践中可经过操作、交流和反省等形式确定数学知识体系。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可有效的提高,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再创造教学理论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

再创造教学理论下,数学的学习阶段其实就是再创造的阶段,在对数学新知识实施学习的时候,其实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学习了解新知识,在对数学知识实施概括、观察、类比等过程之中,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

(三)问题解决理论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理论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点,处理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数学进行发现和创新的过程。第二,对数学问题实施有效的处理,可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培养,进而促进其创造力提升。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探究式教学形式的方案

(一)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内驱力的提升。

探究学习的发现,其重要的部分就是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使其思维得到拓展。一般来说设置问题情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把握:第一点把握好设置问题情境的动机性,其意思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对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有一定的效果;第二点把握好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性,其意思就是说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第三点设置的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综合实际教学来看,设置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才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提升。设置问题情的形式比较多:例如从课题的奇特现象谈起,吸引学生的眼球;选出一个不同的意见引发学生发起辩论;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去尝试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之后,一点一点的引导学生去探究。传统的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相符,因此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还要围绕生活展开,营造探究情境。这也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学生比较熟知的问题,同时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生活很近,对数学知识抽象性的认知观点也有所转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例如:在对三角形性质认知的教学之中,在上课之前,老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生活之中我们会看见哪些结构是使用到了三角形,这样学生会开发大脑,会想到自行车的支架,屋顶的房梁等等,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呢,换成圆形可以不,这样使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被激发,使学生探索目标与方向明确了,学生在对问题实施探究的过程之中,结合生活实际一点一点的了解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二)要确保师生之间维持好的沟通交流关系。

如何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探究的心理得到安全呢?这就需要老师要适当的转变角色。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使其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过渡。老师要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朋友,要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和学生对话;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去探究,开拓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有质疑的权利,给学生说错话、做错事的机会,创造自由、民主、安全的教学环境。比方说在对梯形面积的计算实施教学的时候,以往的那种老师生硬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学习,如选择一些梯形模板,让学生去尝试着拼一些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推导公式,并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探究活动的开展形式要多样化。

第7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现在,全国已经全面实行了新课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注意探索和研究的。因此,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

问题意识指的是人们在原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在数学能力上的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介绍我们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唤醒学生在学习中想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说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但是,因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喜欢提出问题,有“等待结论”的惰性,一是“魔鬼字典”描述了他们被动学习的状况。“问题,即近出现在考虑和作业本上,那些居心叵测的成年人给未成年人挖的陷阱。因此唤醒学生发问,使学生产生想问的冲动,就是得格外重要。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费.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一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只是自然现象,而牛顿却从一只苹果落地,想到它为什么既不想上落,也不想向两旁落,偏偏竖着向下落?苹果向着地心方向落下,是不是因为地球对它有引力作用?正是牛顿的爱问习惯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他的万有引力研究中,苹果只不过是一件渺小的道具。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另外经常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同学由于好问而进步实例,为学生提供看的见的学习榜样。

二.激励学生在问的氛围中敢问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多数迷信书本,迷信老师,主动提出问题怕出丑,不敢大胆问。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说、敢问,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于提错问题的学生,也决不批评,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自信心。

2.教师灵活应变突问

对于学生的突然提问,教师要灵活应变,正确处理,慎重作答,否则师生之间和谐关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策划学生在问的情境中好问

促使学生更生动地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学数学,体验“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使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好问,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创设问题情境,要抓住“趣、境、事”三个字,以趣激问,以境激问,以事激问。

1、以趣激问

数学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事业心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使他们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过积极的思考解决了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来促进学习,以趣生疑,由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能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使学生兴趣盎然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就是以趣激问。

2、以境激问

情境创设的手段方式多种多样,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实验演示、表演操作等,都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产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体裁。通过亲手操作,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观和价值观,学生内心的欢悦是不言而喻的,如在教学“角的概念的推广”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几何画板,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正角及负角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另一边不断地旋转下去得到什么角”等问题。使学生产生期望感,为接下来学习角的知识打下基础。

3、以事激问

借助故事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印度国王发不出奖品的故事“就是一个利用故事的趣味性和恰当的比喻进行课堂教学的实例。如教学乘方概念及其运算时,可设问:对折了50次后的报纸厚度有多少?通过计算这个数字竟然能使你们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顺着这折叠的报纸爬到月亮上去。这样的比喻会使学生对乘方概念及其意义加深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乐学。

四.引导学生在质疑疑问难题的过程中善问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创设生活中有疑问的情境,让学生善问,只有善于质疑问难,才能做出深入的多纬度的思考,才会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思维才有广度和深度。从好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需经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五.鼓励学生在体验问的快乐中疑问

第8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有多组热点关系需要探析.本文着重从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合作为中心还是以竞争为中心,以发现为中心还是以建构为中心,以基础性为中心还是以选择性为中心进行深入探析.

数学新课改有多组热点关系,比如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合作为中心还是以竞争为中心,以发现为中心还是以建构为中心,以基础性为中心还是以选择性为中心,这些热点关系值得我们去探析.

1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数学课程改革前,数学教师基本上独霸课堂,唱独角戏,师生间的活动较少.数学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这是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新课改倡导数学教师要做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筹划者.新课改提升了学生的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发现者,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地位的巨大转变是数学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标志着学习时代的到来.新课改前,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新课改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师围着转的太阳.可以看出,数学新课改倾向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话题,完全偏向任何一方都是有害的、错误的.在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的同时千万不可忘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数学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2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能力为中心

乍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无可争议.大家一致认为要大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试立意也应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数学新课改以能力为中心似乎是无可争议的.应该说,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也是数学新课改的初衷和愿望,并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赞同,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较含糊,不太具体,也较难操作.相反的,不管是数学课程标准还是按标准编出的教材,数学知识点都清楚明白,具体明确,条理分明.以知识为中心仍然是数学新课程的特点,这一点如今还是含而不露的事实,不容否定.如今学生的知识点还是抓得那么扎实牢靠,这也是师生不可否定的事实.可喜的是数学新课改已渐渐向能力为中心靠近.虽然探索之路漫长艰辛,可喜的是这一步已经迈出,并且会越迈越大.在这个知识与日俱增的时代,知识正以指数倍增长,再以知识为中心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愿我们一起奋斗努力,实现由以知识为中心迅速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未来和希望.认清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通过分析,我们已经认识了现在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中心的不良现象,下一步就是各方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时候了.但愿数学新课改能早日实现真正以能力为中心.

3以合作为中心还是以竞争为中心

数学新课改前,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学生之间孤立隔膜,这加剧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再加上学校对考试成绩排名论次,这更加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只以成绩高低论英雄,这种竞争有时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据张奠宙教授了解:一个班的数学成绩第一名者在成绩单上批了一句:“让不服气的瞧瞧”,这简直是课堂文化的垃圾.数学新课改不许学校排名次,通过建立合作小组强化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课堂虽小,五脏俱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在这微型社会里最需要的就是合作与交流,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学会合作的人才能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总体上说,数学新课改是倡导以合作为中心的,这是学生之福,教师之福,社会之福.合作是壮大力量的有力手段,也是通向成功的宽阔大道.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合作,共同双赢,共同成功.

4以发现为中心还是以建构为中心

20世纪60年代,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曾风靡全球.21世纪的今天,数学发现法重新升温.数学新课改倡导探究发现,把数学发现提到新的高度,但绝对不能以发现为中心.因为探究发现在绝大多数数学课里都不能进行,即使能进行,花费的时间又太长,学生因个体差异发现的进度又不一致,以至于用得少,效果又不好.发现的想法是好的,可惜发现的过程太曲折,只能偶尔试之.建构主义是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基础的,虽然建构主义门派众多,但都承认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过程,学生是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被认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已形成共识.建构主义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有力工具,承认以建构为中心,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但以建构主义指导教学不能偏离辩证唯物主义,而陷入极端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泥坑.

5以基础性为中心还是以选择性为中心

基础教育数学新课改属于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理应以数学的基础性为中心.数学课程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基础性的、普及性的,适合广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并能为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这就要求适当删减过去那些繁、难、偏、旧的数学知识,选择有时代气息的,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进入新课程.以基础性知识为中心是数学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但基础又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数学基础,选择数学基础性知识要与时代与学生同行.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偏差.选择性要求数学新课程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选择,这也是教材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新课改力争实现在数学基础性上的选择性,实现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共赢.

6结束语

本文从不同侧面的五组热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实还有另外一些热点问题,比如以过 程为中心还是以结果为中心,以形式为中心还是以内容为中心,以分科为中心还是以综合为中心,以螺旋式为中心还是以直线式为中心等热点需要探析.由于篇幅,这里不加赘述.

【参考文献】

第9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26-01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是指高中数学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再思考的过程。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教学基本策略、教学基本模式和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

1 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1.1 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教学理念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常用的做法一是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数学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研习,如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或教学网站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二是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撰写成教育教学论文,并通过网络博客或空间发表,与广大数学教师进行网上的互动交流;三是积极参与或申请主持省地级教育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1.2 丰富数学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知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学术名著、数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方式、方法。

1.3 掌握信息技术手段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教师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有很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作为主体的教师就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和有关的操作技能。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

2 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四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和说课、评课等的学习扩大案例的选择面。

例如,在设计《三视图》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诗句“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什么?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诗句的作者,有的说诗句的前后句,有的说诗句的哲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节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课前,教师可以利用QQ、博客等信息手段,把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公布出来,学生也可以与教师互动,说出自己的学习障碍,以便教师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教师同样可以利用博客等手段把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公布出来,邀请同行进行针对性的教研和自我反思。

3 教学基本模式的反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常用的教学模式,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几个误区:①为了追求学校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小组合作学习的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不该小组合作学习的也让小组合作完成;②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③学生社交技能欠缺,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④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⑤为完成课程安排内容,学生还没得出结论达成小组共识时,合作学习被叫停;⑥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针对以上误区,教师可以自己先上网看看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合作学习视频,有目的地改造自己的小组合作形式,让合作学习取得应有的效果。

4 应用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反思

某些学校把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是否是新课改教学活动的标准之一。这是一种误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这种直观的知识展示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它独特的优势被广大教师喜爱,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也是我们新课改所提倡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也要考虑学校及所在地区实际的条件,盲目地强制要求采取这种方式,只能使得教师把它当作应付检查听课时必需的表演,认识不到其真正的价值。从而走入另一个认识的误区――采用多媒体就是新课改。对于那些对新课改认识不深,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硬件学校的教师,认为自己条件不具备,从思想上放弃新课改政策的执行,对没条件的学校课改的评价也是不公平的。

总之,我们要根据课型的需要和学习者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让新课改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们。

(甘肃省临夏中学,甘肃 临夏 7311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