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

第1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初级中学课本人教版《英语》第三册Unit21,lesson18,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为听说课。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购物用语,为下面的阅读理解课作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已有初步的认识,能简单地使用某些购物用语进行交流对话,但缺乏系统的归纳、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达到熟练掌握、使用购物用语,为下堂的阅读理解课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有关购物的日常交际用语。  

2)掌握“be worn out”用法。  

3)复习有关服装、日用品的名词及有关颜色的形容词(dark…,light…)?  

2、情感目标  

通过购物的情景教育学生运用礼貌的语言去参加日常活动。  

3、发展智力目标  

1)在特定的购物情景中掌握用语,通过听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2)通过口、笔头操练,总结购物的日常交际用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  

1、“购物”的有关交际用语。  

2、“be worn out”的用法。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情景法、观察法、游戏法、演示法。  

六、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录音、投影、实物。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Ⅰ、Revision  

1) Greetings.  

2) Duty report(Oral English training).  

3) Review shopping expressions.  

Ⅱ、Presentation  

1) Listen to the tape.  

2)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dialogues.  

3) Read the dialogues.  

4) Under line some important expressions.  

Ⅲ、Practise  

1) Students summarize the“shopping expressions.”  

2) Read Slide Show I.  

Ⅳ、Consolidation  

1) Play game, “shopping” in the“Lucky shop” in 13 groups. (One student acts as the shopkeeper, the other as the customer. They perform how to buy things in front of the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dark blue suit, light green dress, shoes, T-shirt, jactet, coat, pencils, erasers, schoolbags, PEPSI-COLA and milk on the desk).  

2) Sum up.  

3) Do Ex2 on page81 of students’ workbooks.  

第2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1食品科学实践教学目标

食品科学实践教学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平时作业、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重点是平时作业、实验教学、社会调查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在食品科学课程中的教学目的和手段均不同(见表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基础性,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在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1实践环节设置方式设置目的平时作业教师布置巩固课堂知识实验教学开设实验课验证和巩固所学课程知识,培训基本实践技能社会调查开设教学实习环节学生将课堂知识点对号入座,培养主动观察、分析、综合运用食品包装知识的能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食品包装问题的能力(1)基础性方面。在食品科学课程实验中,让学生动手实验,深化巩固课本基础知识,在学生自己摸索过程中,达到教学培养目标。如对食品材料的鉴别、食品包装原理实验和食品技术应用的实验。(2)实验积极性,不仅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包括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实践教学充满信心,将热情贯穿于实践教学每个环节,带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3)学生毕业阶段的系统性。毕业设计是对学生食品科学学习结果的验收。教师应当重视毕业设计中阶段性知识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整理升华平时所学的食品科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实践。(4)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食品科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交叉学科,新技术、新成果不断产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把学科前沿知识,结合生活生产需要融入学习中。事实证明,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开展的食品科学调查,效果明显。学生通过查询跨学科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学习效果超越了课堂教学。

2多媒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在以往的食品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借助静态图片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学生凭揣摩和想象理解机械原理和内部结构。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机械操作的原理和食品生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简单明了,将单调枯燥的学科知识直观形象地传递给学生[1]。例如:讲解生物的屠宰过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屠宰过程视频播放给学生,展现生猪击晕、脱毛、劈半等过程。这种反映生产实际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不断向教师提出问题,师生高效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2.2适应实践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食品科学课堂教学信息量较大,教师如果按照板书画图加讲解的方式授课,课堂教学效率太低,无法在规定学时内完成课程教学。而课本囊括的内容有限,学生需要了解更多食品科学的实践知识才能适应目前食品科学市场的需求。如在饼干生产教学中,要讲清楚如何在一条生产线上进行全自动化生产,教学信息量非常大。为节省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将饼干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并结合视频进行讲解。在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实习之前,开展这样的实践教学,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

2.3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的结合,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投入食品科学课程学习中[2]。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在学生不懂不会之处,师生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在心中留下疑问,启发他们在课下进行二次思考,加深了课堂实验的效果,巩固了所学知识。

2.4有助于学生实践创新专业性强是食品科学学科的一个特点,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探索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是本学科真正魅力所在[3]。学生的实践是创新的实践,这些新的知识,课本上没有,也没有具体成型的教学资料,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新理论散落在社会各方面的碎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启发学生开展食品科学知识创新实践研究。

3食品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实现

(1)从实践角度理解教材。在理解教材的同时,教师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思考。教师要处理好传统教材与现代食品科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更要提高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要注意知识的逐步传授和新知识的发展。例如:在“关于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调查中”,要求计算好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类、脂肪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在6个学时的教学中,如果不对学科知识划分重点,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都讲解,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新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我们从学生实践的角度对本节内容重新编写。学生毕业后,本节课中广泛运用的知识点是水分和蛋白质类的测定方法。在对分析方法进行重点讲解之后,我们给学生播放食物分析过程的视频。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引导学生从实践角度对知识进行区分,然后讲解分析实验中的采样、检测等具体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配以课堂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生动教学,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2)精心制作课堂多媒体课件。笔者以“凯氏定氮法”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为例,介绍食品科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检测过程拍摄下来,剪辑好多媒体教学素材。拍摄之前,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二是配套仪器是否与单个实验相同。拍摄时,要有关键点,如蒸馏倒吸和碱化终点、滴定终点等重点问题,要注意对比变化,便于学生从多媒体素材中快速抓住学习重点。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有效传播知识,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进行细致认真的思考,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对实验器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延伸[4],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动态思考。同时,要注意课堂之外趣味知识的补充,如行业发展前景等。

(3)提高课堂内容的实践性。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中的有益手段,把实验的思考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开展,如对比、系统分析和实例解剖讲解、定性和定量实验法等。在学生学习实验原理时,教师要从实验方法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调动学生开展食品科学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实践思维。

(4)其他注意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但教育过程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某些情况下,板书教学更简单,更易于学生理解。开展多媒体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直观展示知识,避免繁复冗长的表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多媒体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但在长时间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后,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跟不上教师授课速度。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4结束语

第3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多媒体教学是指根据课标与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合理的现代教学媒体,精心设计,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多媒体信息给予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加速教学成果的转化,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所长,但多媒体教学又有不容忽视的特点:

1.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决定了他们不能长期保持注意力,传统的课堂学习与多媒体教学各有千秋,儿童思维发展有很大的潜力,直观的生动感性的多媒体教学,能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让学生处在情景体验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解决不同的问题,去探讨去追寻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体验中促进儿童的思维成长,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2.突出的直观视听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注度以及学习效率。多媒体既有图像,又有文字和声音,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兴趣,完美演绎教学过程。

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能把教学难点、重点等抽象内容简易化,通过视觉、听觉,给学生创设情境体验,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认知回路和图像记忆,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师生时有互动,教师也会不时在黑板上写出教学中的重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更为明显,这是传统教学的特点。

5.随着计算机价格的平民化以及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计算机对于教学辅助的重要性,家长们为孩子配备电脑作为学习辅助工具。教师通过制作课外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材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反复的特性,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

二、新时期小学多媒体教学的问题

1.教师层面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虽然有特有的优势,但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使用的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之处,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方法,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2)不少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了传统教学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在课程中,师生之间互动能力差,教师几乎完全放弃了板书。(3)在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过多的影音材料,整体内容过于花哨,同时信息超量,造成了信息轰炸的局面。(4)有的教师计算机知识短缺,只了解点皮毛,迫于工作需要,硬着头皮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许多音频、图像处理软件应用不够充分,更不能从容解决课堂中的突发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不仅没能充分发挥,反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2.学生层面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类似放电影,环环相扣,涵盖的内容多;与传统的板书相比,速度较快,学生来不及消化,更谈不上深入思考。(2)多媒体教学虽然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教学手段,但它只能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长此以往,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会下降,容易忽视与他人的交流。(3)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虽然可以呈现出生动的情景,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内容,但减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

1.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能力低、持久性差,上课容易走神。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在学生精力不集中时,将注意力吸引过来。当讲到教学重点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当讲到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对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要舍得舍弃,与此同时,与传统的口授、板书等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教学应变能力以及教学的灵活度。一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宜使用多媒体,不勉强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结论

第4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翻译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途径

在高校翻译的教学课堂中,如何通过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才切实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积极构建出真实直观的翻译现场,帮助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地点方面的限制,提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将更强的感染力以及视听感觉带入到翻译课堂教学中,能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封闭而枯燥的气息。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保证抽象翻译的形象化处理,进一步保证学生内隐感知力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学习实践效果。从多媒体视角来审视高校翻译教学问题,能够将更多新内涵赋予其中,同时,翻译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践也能丰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一、当前高校翻译教学的局限性

第一,翻译材料来源有限,教学实践训练不达标。翻译课程在大部分院校中的公共英语的教学并没有专门开设,更没有相应的课程设置予以保障。高校英语教师往往感到非常苦恼,也限制了翻译教学的发展,不能有效进行翻译理论和知识的传授,造成高校学生普遍不能接收到正规的翻译训练,不能通过必要的措施来提升翻译能力,具体表现在缺乏必要的翻译材料,也没有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样自然很难实现两种语言的灵活转换。

第二,翻译策略往往都通过口头进行讲解,缺乏生动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谓的翻译活动,就是进行实现两种语言等值交换的文字过程,通过一种语言能够将另外一种语言,准确地进行内容和含义的具体表达。这对于翻译者来说,应同样具备两种语言能力,并能明确相关两种语言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以及内涵信息等,进一步去体现出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得到最为接近的翻g语言。所以,在具体的翻译中,要想保证具备较高水平的翻译,则应重视翻译者的翻译技巧和策略、翻译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也影响着译语的流畅性问题。分析传统翻译教学中,相关翻译策略都是由教师进行口头传授,并不能让翻译者体会到两种语言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涵以及具体的语言场景的信息,仅仅片面强调对于语法知识以及词汇的学习,而不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场景方面的内容,忽视语言能力以及文化背景的学习,学生并没有领会到翻译技巧,更多则是感受到翻译的枯燥,并没有太大的进行翻译的学习的乐趣。

第三,延续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教学的多样性。大部分高校还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忙着去记笔记,课下要求进行大量的习题反复练习,这种模式下,强调学生进行句法、语法、词法的记忆和背诵,再通过几篇文章的翻译,交给教师进行评阅和分析,然后在进行参考译文的对此。通过上述的传统模式学习,学生仅仅掌握比分的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理论,根本不能有效提升翻译水平,使得翻译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升。

二、多媒体化视角下高校翻译教学的全新内涵

第一,充分突出多媒体平台优势,体现出翻译教学的自由交流的精神价值。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不断发挥创新思考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交流,希望他们能自由畅想。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出翻译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和影音资料,更好进行课堂情景构设,保证学生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氛围中,也有助于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比如,在进行口译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口译视频的展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是否能较为准确反映现场口译情况,利用小组活动形式,鼓励每个小组推举一个新的口译版本,在班级进行展示和交流,利用这样的活动,能够实现课堂互动交流,做好每一个口译的细节。

第二,通过媒体教学的力量,保证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互联网融入教学中,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资料库,保证其充分在社会每个行业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出其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借此了解到更多的学习材料,能够利用网络直接学习美国VOA、CNN、英国的BBC广播电台,不断利用丰富多彩的节目来增添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

第三,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进一步对于翻译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有效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能力。为了社会发展而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方面,应该充分重视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问题,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翻译人才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必将翻译教学推向,对于高校的翻译教学来说,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该重视翻译教学的改革工作,不断创新翻译教学活动。考虑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应该不断挖掘其潜力,保证充分发挥其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两者结合的优势,保障翻译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三、多媒体化视角下高校翻译教学的更新途径思考

第一,积极贯彻多媒体教学的理念,切实提升学生的外语思维水平和能力,具备良好的翻译素养。在具体的翻译教学中,应该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该有效提升语言素养问题,不仅仅要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更应该重视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才是有效提升语言综合能力以及翻译素养的正确方法。学生的翻译素养不仅仅要从传统的翻译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入手,还应该重视他们的文化思维模式的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对于跨文化的理解力,不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和传递,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翻译的真谛。在了解外国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将原文内涵进行充分展示。利用多媒体知识宝库,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素养,这是在翻译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切实加强翻译教学质,满足翻译教学的最佳效果。还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不断创新发展多媒体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第二,应该结合多媒体教学本质要求,在进行翻译教学中,秉承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教师在开展外国语的翻译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仔细选择多媒体材料,应该与翻译理论相互统一,同时,还能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如果不注重上述内容,存在着材料违背了翻译理论的情况,或者两者之间没有相互紧密的联系,这样教师就不会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会产生误导方面的作用,造成翻译学习中恶劣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发挥其的辅助作用,有效将多媒体和课堂教学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利用合理选择翻译材料,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般来说,应该要求视频播放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3分钟时间左右,在多媒体利用的过程中,总体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应重视如何开展切入点和抓时机的工作,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秉承适时、适度、适量的态度,这样方可满足翻译教学的要求。

第三,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保证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模拟现场实景口译训练效果。应该指出,传统的口译训练体现出非常枯燥的特点,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升口译学习兴趣。口译训练需要综合听、说、读、写、译等多项技能,还应该积极调动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在多种不同语言的转换中,训练强度比较大,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疲倦感觉,学习动力和劲头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枯燥内容具w化,大大提升教学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轻松实现真实口译场景的构设,更好对于现场实景进行模拟,但是,这都需要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操作等技术。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在开展高效翻译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进行翻译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翻译思维。所以,在新的信息时代的引领下,应该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保证翻译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钢.浅论高校翻译教学内容设置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

[2]张晔,姜涛.翻译意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兼容―英语基础教学与高校翻译教学衔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5).

第5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运用多媒体的最终目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教师从新课的导入到课程的传授、从课堂练习到课后作业再到内容的讲解都是由多媒体来解决。在多媒体上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思路来进行教学,不能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没提及的内容一律不讲,未注意到学生的差异。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从授课教师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讲解员,多媒体则成了主导课堂的存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而且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整个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不难想象。

二、合理使用的建议

1.理念、能力的发展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成为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技能。想要掌握并运用好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就必须学习先进的理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教材紧密的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另外,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研究多媒体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规律,还需要不断突破多媒体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难点,以求最佳的教学方式。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要以教材的重难点为主但不能局限于教材,适当插入能佐证相关史实的视频、图片和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再以各种活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能力,从而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2.课堂地位的明确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基本功能是相似的。它注重的是辅助二字,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但在这种课堂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老师,占主体地位的仍是学生。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应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与使用,适时地引入一些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注意学生的学情变化,根据课堂的需要及时调整,对相关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进而主动学习与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某教师在讲授一课时,先以的相关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去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与延伸。教师、学生、多媒体地位的明确,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的保证。

3.互动气氛的加强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制定出一套更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案。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在一些示范课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资料,或者通过角色模拟、时空穿越、感受生活、演话剧等活动形式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所有生都动起来甚至生生互动,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气氛高涨。如某教师在复习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首先展示了衣食住行等方面变化的情景资料,然后引导学生用简要语言从多角度来概括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讨论来概括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这样的课堂中的气氛可想而知。

第6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多媒体 兴趣

随着教学整体改革活动的深入,语文教育出现了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以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也多次尝试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本文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感受作以浅谈。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又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而多媒体教学则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它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操作简便、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等特点。一些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使同学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正所谓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将新的生命力,让兴趣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只是根据课文教学有选择,有目的地侧重录用一些信息。一节课紧紧巴巴,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视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限制,其语言思维能力就不能放得很开阔。而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教师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课的容量自然加大。

除了完成既定任务外,可以补充阅读练习,适当地将网络中优秀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上,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效果,极大地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洗礼,完成感染――打动――共鸣的情感历程。想象和联想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是口语训练起步,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新大纲明确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常听常读好文章,可帮助学生吸取人类语言精华,积累佳词好句、精彩的语段,开拓视野,发展思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等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教学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第7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多媒体教学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运用统计科学的系统、控制、信息理论和思维科学的右脑智力开发及全脑学习理论。初中语文的学习侧重于语言的应用和内容的理解,多媒体的使用将音、图等多种元素加入课堂内容.既丰富了课堂的气氛,也打破了语文的枯燥,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色彩的辨析,对美的诉求,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实现了理性材料与感性材料的相结合。

2.先进性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多次进行课本的重新调整,使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潜在的课程相结合,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教学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格局,形象化认知多学知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可操作性原则。在语文课程安排中,一堂课的时间是40分钟。针对于个体的记忆特点,学生的高度集中时间在25分钟左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高度集中地有效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合理安排时间,规划重点内容,且减少了板书的书写,可以扩展知识量,具有可操作性。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很多学生对语文教学不感兴趣,尤其是步入初中后,语文课程内容相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增加了难度,有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无法投入、厌学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从教学方式上稍作改动,运用多媒体改善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态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播放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将以往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动态展示,将偏于理性的论述变为感性的直观展示。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成长。例如我在讲授《孔乙已》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同名的电影片段,将孔乙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无论是自恃知道“茴字有四样写法”的迂腐,还是“窃书不能算偷”的狡辩,亦或是“排”出九文大钱的神态,学生都能从中直观地感受到封建社会底层文人地位的低卑、性格的迂腐以及难以名状的不可救药。这样的教学形式远比教师干巴巴的口头讲述要生动得多,比教师生搬硬套的讲解要省力得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仅能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还能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中所倡导的“在乐中学”。

三、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点

基于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广泛吸取了各类艺术手段的长处,如绘画的形象,音乐的美感,电影电视善于表现过程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呈现的内容和形式。在这种现代化手段下,可以把抽象的具体化,模糊的清晰化,不可重复的反复呈现,罕见的变得常见……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受众真正达到三位一体。具体来说,具有如下优点:

1.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从而使传统的学习环境变得丰富、轻松。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可以渲染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在更好的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老师教《骆驼祥子》一课,用一段视频呈现烈日下黄包车夫的艰辛生活,对学生理解祥子的生活进而理解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大有裨益的。

2.提供学生探索的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构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他们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活力与创造灵感。

3.强化印象,因材施教。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反复呈现,强化学生的感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及思维特点,各班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软件,控制教材内容显示的次数、时间和顺序,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尤其是现代E-learning的迅速发展,使得个性化教育的实现更上一层楼。

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既是对语文课堂传统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新时期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趣味十足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多媒体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师从传授者变为了知识的引导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颖.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2007.

第8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人才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英语教学就必须成为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和终身的学习。英语学习对于人们来讲日趋自觉化,英语已经作为一项必备素质要求着每个现代人,对于21世纪的高校学子们尤其如此。

一、多媒体教学实践的迫切性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使用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大学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收效甚微。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的是对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教师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能死记硬背,成为纸上谈兵的“考试机器”。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地修正。近十几年来流行的交际法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实践的必要性人类是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来获得新知识的。看书、看报可以获得知识,收听广播、听报告也可以获得知识,摸一摸,尝一尝,或闻一闻也是增长见识,获得知识有多种途径。但是通过比较单纯的视觉或听觉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往往只能是个大概,细节很容易被遗忘。相反,通过看电视、看电影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那么容易遗忘了,因为电视、电影综合利用了人们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海伦的老师沙莉文教她记“water”这一单词时,不仅在她的手上写了又写,还让她亲手去感受水这一物质。失去听觉、视觉及表达能力的海伦在老师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触觉,学会了用手指和别人交流。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学会跳绳、跳舞或包饺子,即便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练习,也不会忘记。那是因为我们在学跳绳、跳舞、包饺子的时候,先是“听”要领,接着再“看”示范,最后自己又进行一些反复地实践,全方位地训练后才真正掌握。这种通过听觉、视觉和运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持久的,即便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完全将它搁置一边,它也不会丧失。因此,通过多媒体图、文、声一体的视、听、说全方位训练,学生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精疲力尽,口干舌燥,学生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应付一堂英语课,老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体力方面,这样,教师就不可能有更多精力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真正体味西方文化,感觉置身西方文化环境。因此,要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并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化的科学手段也不容忽视。创造更多的情景仅仅靠一台录音机显然是不够的,它只能让听觉这一感官受到刺激。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地利用我们的感官及能力获取知识,往往就会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呢?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普遍认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英语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给予学生正确导向,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观念。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朗朗上口的地道发音,更应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及思想。在语言这一工具的承载下,所反映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想探求的。只知道什么时候说Hello,GoodMorning和Bye-bye的人永远不能和懂得怎样适时地表达Sorry的人相提并论。同时,我们可以借助电脑、投影仪等软硬件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应包括五方面内容: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明确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份的话语;了解社会文化知识。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它提供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研究的英语语言学习方法。这种融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其非智力因素,消除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交互式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9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

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学生创设诗歌阅读情境,加强学生诗歌教学的朗读指导、训练,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例如在讲授何其芳的《秋天》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现不同名人对于秋的不同感受,悲秋的有秋瑾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喜秋的有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何其芳的《秋天》又是表达出一种对秋天什么样的情怀呢?接着,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出示画面和音乐,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感受秋天清远的意韵和收获的喜悦,这样就成功的完成了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接着,老师讲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读、小组读、齐读、重点赏析反复读等,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等,让学生在诗歌的魅力之中沉浸。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握诗歌层次,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接着,通过多媒体呈现诗中对于秋天的描写画面,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通过对诗歌三幅图画的具体感知与鉴赏,学生对诗歌的内容熟记于心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品味语言,领悟诗歌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诗歌教学中体会诗歌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教学《秋天》这首诗时,我尝试利用多媒体表示出诗中重点字词句再进行对比教学,首先将诗进行缩减,把诗中的形容词和修饰语抽掉,诗句就成了“震落了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放下镰刀/用背篓来装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把改后单薄的诗句与原诗句做比较,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所缺失词语的妙处,接着再结合语境,进行仔细的品析。另外,也可以将本诗与美国狄金森的《秋景》进行对比阅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在对比鉴赏中完成对《秋天》这首诗的深刻领会。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发挥想象,感受诗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