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古典主义绘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主义绘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主义绘画

第1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一、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普桑的古典主义原则

古典时期绘画的杰出代表是法国画家普桑,他一生中大部分光阴在罗马度过,意大利丰富的古典遗产是吸引他留下的主要因素,在他成长和发展历程中,他敬仰的提香和拉斐尔等文艺复兴大师,他一生以此为楷模不倦地追求前辈大师完美境界。

在普桑早期的作品中古典主义风格特征不是很明显,而体现出巴洛克绘画风格倾向,但巴洛克艺术不是普桑的目标,他只不过是在探索并通过这种探索逐步走向自己心中的目标。1627年普桑所作的《海尔曼尼克之死》开始具有其艺术的某些重要特征,但这时更多的是反映在题材上而非艺术本体上。此画取材于古罗马历史,讲述了受人们爱戴的罗马将军海尔曼尼克执行惧怕其名望的统帅蒂伯利的命令而被毒死的故事。凡是推崇古典风范的画家都以创作重大历史故事题材为终极追求,普桑也不例外,他也许是想通过这个英雄主义的悲剧故事告诉人们,在大局面前理智和义务战胜了情感,悲壮高亢的情绪更能激发人们思想的纯洁和斗争的意志,我们在以大卫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作品中看到这一倾向的发扬。

《诗人的灵感》集中体现了普桑成熟期的古典主义风格特征。在画中,他放弃了早期的强对比和动感,而把人物处理在光线柔和的风景前。有力的人物及其动作来自古代雕塑,人物端庄文雅的姿态给人一种崇高感,这与他想要创造“宏大风格”的愿望是相吻合的。随着风格的成熟和画艺的趋于完善,普桑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理想风景画的创作上了,这是因为,经过几十年对富有意义的宏大、崇高的东西的追索,他在与大自然的亲近和大自然的美丽中,看到了真正的不朽和永恒。这时他又重画了《阿尔迪亚的牧人》,尽管人物占据了重要位置,但这正是普桑的一贯处理——将人物置于风景之中,在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求不朽和永恒。对他来说,人物被置于前景、中景或远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即他按照自己的真实观来处理题材。

普桑的努力使17世纪法国古典艺术成为了一个高峰,构图的严谨,古希腊罗马雕塑般人物的刻画,素描的强调,科学和理性经营,理想美的追求等等,这一系列古典主义艺术的典型特征始终或多或少地在普桑的作品中得到体现。通过普桑的作品可以看出古典主义绘画具有重视客观描绘,不搀杂主观情绪的理性原则;具有重视绘画形式感的原则;具有重普遍性而拒绝个性、特殊性、历史性的原则。在这样的原则前提下古典画家用古代的艺术形式表现当代社会的道德意识,提倡理性与和谐。他本人也确信这些仍然可以使17世纪的贵族艺术恢复古代的完美,但17世纪的法国已不同于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新的爱好也不能使艺术保持古典的“纯洁”性了,兴起的“洛可可”之风使法国艺术进入了浮躁的“享乐主义”时代,历史证明,这种享乐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旧适应不了时代需求。

新古典主义之“新”

通过对比普桑、大卫和安格尔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崇尚古风、理性、自然这种共性之外,还是有所不同之处的。这是因为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背景不一样,新古典主义之所以“新”是和当时法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18世纪下半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是两个阶级面临决战的变革时代。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首先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资产阶级革命家利用这些古代英雄,号召人民大众为真理而献身。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大造资产阶级革命舆论的新古典主义。

我们从大卫的作品中很容易就看出这种精神的存在,从《荷拉斯兄弟之誓》到《马拉之死》再到《萨宾妇女》,他无一不在传统中注入了激情主义和对现实的关怀,这一点正是他的新古典主义与普桑的古典主义相比的革新之处。大卫善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来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这也是新古典主义之“新”的具体体现。

安格尔没有大卫在政治上的兴趣,却对纯艺术语言形式情有独钟,而安格尔在线条运用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及其对艺术自律性和艺术家主观能动性的强调,对于当今的中国油画艺术家而言,要比大卫在其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主义”或许更具有“新”的意义。

二、大卫与安格尔

大卫,新古典主义的宗师,是这种新风格创立的最大功臣。他生在洛可可艺术流行的时代,受老师维安的影响,认真研究了古典艺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他于第二次赴罗马的过程中创作完成了著名的《荷拉斯兄弟之誓》,这是他第一幅名作,亦是一幅具有典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此作描绘了一个罗马历史学家记录的一个历史故事,此画中明确简洁的空间内,站立着荷拉斯家族英勇的男子,有力的直线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纪念性气势,这一点已与他老师维安的新古典主义有所不同,或者说更进一步了,造型的坚实和线条的有力使这幅作品更雄强刚毅。他还吸收了17世纪艺术家气势雄浑的特点,以柔和的光线和明确的轮廓使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清晰而洗练。由于对古代希腊、罗马雕刻的直接深入地研究,大卫已经学会了如何塑造英雄式的强健肌体,并掌握了如何在构图中制造高度统一的节奏和秩序感。与此同时,他有效地维持着画面“高贵的单纯”,他舍弃了巴洛克绘画中的许多细枝末节,弱化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复杂的短缩透视法,使画面呈现的空间感更接近一种浮雕的效果。画家用实墙和不透明的阴影限定了空间的深度,沿着狭窄的“舞台”来组织人物的活动,这一点,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荷拉斯三兄弟们正在宣誓的那个动作瞬间会给人以一种凝固的永恒感,其中所体现出来的静穆而严峻的美也正是大卫所要追求和表现的。在他的另一幅以古罗马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大画《萨宾的妇女》中也同样让人感受到那种庄重、严峻和纪念碑式的永恒,画中人物共性的表现依然延续着他以古罗马雕刻为范本来进行刻画的作风,并将其发挥到极至,以致连他自己都说:“即使古罗马人看到,也要承认画的是他们”。这当然是他的自夸之词,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由于大卫的出现,新古典主义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美学学说,而成为了一种感觉事物、表现事物,并把事物同历史和政治联系起来的方式。

大卫身故后,他的得意弟子安格尔是当今艺术史公认的新古典主义的重要接班人,在当时浪漫主义狂飙席卷了整个法国的时候,没有安格尔新古典主义绘画就不可能在法国继续散发它的魅力。作为大卫的学生,安格尔受到他很深的影响,他把大卫所推崇的古典主义理想美推向了又一个高峰,但他对大卫所钟情的雕塑感并不投入,而是对造型的完美性更有兴趣。他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理想塑造形体,并认为线条亦可造成形体和空间的实在性,只不过这种“线条”不专从属于形体本身,而且主要在于观察者所获得的印象,它使安格尔在极力忠实于古典原则的永恒美的同时,常常按自己的意愿改变形体。这一点意味着一方面他坚持古典主义的原则,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艺术的自律性和艺术家主观创造的能动性。安格尔曾说过:“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艺术,其基础是:永恒的美和自然。”他的艺术就是在“永恒的美”和“自然”之间寻找和谐的结合点,但是这种结合是奇妙的。作为一个古典艺术的崇拜者和实践者,安格尔不仅极为重视素描的重要作用,而且更重视对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和永恒美的追求,这在他名作《泉》一画中充分体现出来,安格尔已把它改变成一个标准化了的当代少女的形象。其动态是按照严格的古典雕刻原形设计的,严谨的素描和平面化的处理烘托出人体,使之具有了恬静、抒情和纯洁的永恒的美感。我们也可以从这幅画看出安格尔对素描的重视,体现了他的一贯立场,素描第一,色彩第二,这也几乎是新古典主义风格作品的共性之一。

三、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当下影响

大卫和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的典型代表,尽管由于他们观念上的差异,各自对新古典主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并在画面形式和技巧的完美上作出了不同的尝试,但他们在创作中所遵循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却是一致的,都以严肃的神话和历史题材创作了一批作品,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强调素描和轮廓,减弱色彩对比,这一系列特征说明新古典主义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其实,新古典主义的这些特征是基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之上的,显然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较古典主义而言,新古典主义亦有区别于它的地方,或者说是革新之处。此种艺术风格对于之后的绘画艺术发展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西方,甚至波及全球的许多国家,并在艺术风格多元化的当下重现其固有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 高天民:《法国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2. 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3. 迟轲:《西方美术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

4. 邵大箴:《图式与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2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关键词】印象主义;古典主义;超越

在艺术史上,术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空的变化流变,往往容纳了诸多美术现象。古典主义既可以指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也可以指17世纪法国的学院派古典主义,或者19世纪以大卫和安格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以及一切崇尚理性的艺术。印象主义的成员是一群自命现实主义者的艺术家,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等人志趣相投,各自以个性化方式作画的过程中达成了短暂的共识,结成没有纲领及章程的团体,并没有系统地提出任何共同的技法、艺术体系。鉴于美术概念的这种不确定性,本文讨论的美术现象所指相对宽泛,把古典主义定位在印象主义之前的风格流派。

一、 印象主义对绘画题材范围的扩展

19世纪欧洲科学、工业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城市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度紧张和突变的环境中,感到生活飞流即逝,受到瞬间性力量的支配。于是,在古典绘画通常选择的重大题材、宗教题材,雄伟或富丽的主题之外,人们也期待马路景色、路边咖啡馆、茅草屋等日常生活题材。人们习惯接受艺术作品传达的浓郁宗教气息,乐意欣赏作品中再现的大自然总体面貌,但是更渴望找到去农村度假的那份感觉:明亮、欢快、轻松。应时代之需要,印象主义在当时流派纷呈的画坛上异军突起,首先在题材上进行更为大胆、彻底的革新。他们致力于光的表现,把光作为风格的一个要素,艺术目标不是再现自然,而是通过色彩、光线认识自然的特性,在画面上突出艺术家对现实的自主性解释。既然主题的重要性仅仅在于激发创作欲望,那么题材的重要性自然而然被降低。那些古代历史画、学院式艺术所看重的神话题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偏爱的重大事件,在印象主义这里都无关宏旨。从社会层面上讲,甚至过去认为最卑微的主题也是印象主义适宜的艺术主题。下层人物也好、现实生活中人的也罢,任何朴素的、可视的东西只要出现在自然的天光里,都成为印象主义画家描绘的对象。正如雷诺阿认为的那样,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与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

二、绘画表现手法的变革

一般来说,古典主义绘画重格律、讲形式、构图工整而严谨,具有理性、秩序之美。印象主义强调表现瞬间的视觉印象,取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构图大胆而随意,无章可循,具有一种速写性的抒情风格。试看雷诺阿的《包厢》,该作品只突出包厢里贵夫人的形象,按照古典主义标准它的形象并不完整,画面就像被切割过一样。速写似的构图营造出迷人的愉快气氛,松动、随意、活畅取代了古典主义绘画特有的庄严、典雅、穆静。

印象主义画家注重实景写生,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作品往往带有一气呵成、轻松随意的特点,画面只有相对的完整性。同时,运笔技法上明显区别于古典主义常用的层层罩染法。古典主义绘画以精致、工细的笔触追求“照片式”的逼真效果。而印象主义绘画运笔灵活自如、不拘小节,笔触果断奔放。为了表现光与色,大多采用色彩并置的手法,随机运用色块交错、色点并置、厚画薄涂、笔触大小对比等手法。有评论家对莫奈的《日出·印象》发表看法:“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1]确实,这是印象主义的重要特点,也是其进步之处,看看西斯莱的碎而有序的笔触、毕沙罗的速写性笔触也不出其左右。由于表现手法迥异,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造型特征上有如下区别:

1.古典主义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感,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这点特征在马奈的作品里最为突出,他精简黑白之间的过渡层次,简化形体内部的光影,摈弃了古典主义绘画中多层次的朦胧光影。

2.古典主义绘画强调分明的轮廓线,印象主义绘画处理边线轮廓极为含蓄,甚至形体之间浑然相连,且侧重于视觉印象和光色效果。这在德加画的舞女、洗澡裸女上表现尤为突出。

3.古典主义绘画里素描造型占绝对主导,而印象主义绘画更重色彩及用色彩造型,强调发挥色彩的独立表现功能。

三、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达芬奇说:“要表现物体的‘真实的阴影’,只可以使用黑色和固有色的混合。”[2]莫奈认为:“当你出去写生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想这是一小块蓝色,那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你最初的印象为止。”[3]两位大师对色彩的理解、认识典型地反映出古典主义与印象主义绘画色彩观念的差别。

古典主义绘画是通过颜料自身来认识色彩的,对色彩的认识局限在经验和概念上。画家根据颜料品种和特性总结出色彩配方,从而产生具有固定模式的色彩样式,即以一种特定光源下的柔和层次和一种始终不渝的“酱油色调”来经营画面。色彩变化附着在作品素描底稿的变化之中,有限的色彩层次只能为形体服务。另外,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导致诸多作品遵循一致的法则——物体必须有明暗、有投影,必须画得逼真。看古典主义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色彩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基本是在形象的亮部和中间过渡色的位置上,只有在这些地方的色彩才显现出作品的亮丽。绘画越是模拟现实物象的固有色,色彩越让人觉得真实,而这种具有真实感的色彩必须与完美的形体明暗相结合才能产生逼真的效果。所以,古典主义色彩基本上是为表现物质色彩的属性和为物体的固有面貌而设立的,色彩附属于形象,目的是加强物体的真实感。画家仅仅视色彩为依附于物体体积与结构上的固有色的明暗变化,这种认识基于光线对素描关系的作用,而忽略了光线对色彩关系的作用。他们首先用素描构成作品,然后再添上色彩,形体优先于色彩,色彩总是作为素描的补充。单纯从色彩的运用上来看古典主义艺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性压倒感性,缺少活生生的创造和直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绘画的色彩及其审美经验受到固定模式的束缚。

印象主义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开拓了色彩的表现,使绘画进入“色彩成为形”的时代,彻底改变了古典绘画的面貌。画家从室内走向室外,直接、即兴地面对景物写生代替了古典式的室内制作加工。他们不拘泥于严密的轮廓和细节描写,而着眼于现场写生中迅速捕捉那些变化着的色彩,努力追求跳动的光、变化的色,表现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在人们视觉上留下的印象。画家群体探索的结果,是以一种力求自然真实状态的色彩代替油画中的虚拟性色彩,用条件色代替固有色,寻求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是莫奈,他的《鲁昂大教堂》系列以多幅作品记录相同物体在不同光线、不同时间下所产生的色彩变化,注重捕捉光线、色彩给人的瞬间印象。利用色调和明度差别既区分了形置,又创造了画面新的空间和光的真实感。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所产生的形象已不再是客观物象的摹写。过去人们认为雪是纯白色的,但在莫奈的画面上雪没有一处是纯白色的,有的是灰色、紫色甚至暖的褐色,但从整体的对比中看上去雪是那么的洁白,甚至能够感到清新宜人的空气在流动。

印象主义绘画中物体的暗部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并与亮部色彩形成对比,形成色彩节奏的转换。无论是大色块的对比还是小笔触的并置及色层的凝结变化上都有冷暖色或补色对比,这种手段是古典绘画中找不到的。暖色大面积地被使用,冷色的分布又起到控制暖色过多引起不协调的平衡作用。暖色使画面有平面效果、拉近的效果,有视觉的冲击力。相反冷色具有向内向远静止的力量。这样两种不同感受的色彩,构成了印象派色彩语言上的空间拉近推远的效果。雷诺阿的《舞蹈演员》采用大面积的黄色调与小面积的冷色调形成对比,在暖黄色调中有偏红紫、偏黄紫的颜色成分和区域。对比双方既包含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在自己的色域内向着对方的色调逐渐转移,使对比双方相互衬托又和谐统一。印象派画家用色的原则是所谓的“原色、纯色主义”。观察印象派作品能明显的看出他们用色较纯、较直接。不仅如此,为了保持颜色的鲜度和纯度,印象派画家使用颜色很少在调色板上调和,有时直接采用锡管里的新鲜颜色。比如,莫奈的《阿尔让特依大桥》表现炽热的阳光闪动在水面上的辉映效果。水由无数黄、橙、绿等纯色的小笔触画出来,倒影充满蓝色和红色。即便是最深的阴影,也毫不含糊地使用纯色,画中很难见到黑色和深棕色。

以上分析印象主义对古典主义三个方面的超越,旨在认识两种艺术的差异,了解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并没有褒印象主义贬古典主义之意。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印象主义绘画虽然很有色彩韵味,但依靠感觉摹写自然过程中陷入自然主义的泥沼。由于忽视理性和逻辑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在记录瞬间色彩印象的同时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容。古典主义绘画注重画面的结构,保存了物体的形感、体积感、重量感。结实的形体、厚重的质感以及静穆高雅精神震撼人心,自有穿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有着发展上的时间顺序,但在呈现人类视觉经验,满足人类精神需要方面二者都不可或缺,它们现在都已成为不可相互代替的视觉艺术经典。 【参考文献】

[1]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词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

第3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创新

一、法国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时代背景

18 世纪的巴黎成为西方艺术圣殿。凡尔赛宫的建立象征着法国专制王权的强大和它在欧洲霸权地位的确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法国成为欧洲美术的中心,其原因一面是封建贵族统治,另一面则是第三等级(新兴资产阶级、市民和农民、工人等)的崛起。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得人们思想异常活跃。18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新古典主义艺术迎合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以同样战斗的姿态吹响了与贵族式的罗可可艺术进行决战的号角。进入19世纪,欧洲经历着一系列不间断的艺术革命。这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活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受理性思想陶冶的艺术家们则更自觉地进入了一个在艺术自身领域不断与传统决裂的阶段。西方19世纪艺术的一系列思潮演变都是社会生活发展的结果,绝不仅是艺术自身发展史,艺术家风格变化都是现代思想和哲学观念促成的。

(二)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1.新古典主义。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古典主义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它虽然也以古代美为典范,但更注意从现实斗争中提炼精神主题,摆脱远离现实的抽象理念演绎,更加注重生活。他们以古希腊罗马艺术创作的规范和样板作为对象,认为艺术是理性的,排斥艺术家的主观感情,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古希腊的理想美。创作主题主要是借助古代英雄题材来表现现实中的事物,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新古典主义杰出代表大卫(1748-1825),在艺术中坚持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纯粹的理性美去再现自然。在艺术理念上受到普桑的影响,主张用理性来作画并将对象理想化、完美化。大卫的作品塑造古代历史英雄,歌颂雅典和罗马的市民英雄主义为题材,强调强有力的结构关系,追求简洁、质朴和庄重感。他在作品中为法国革命者的斗争精神,注入了新的血液。

2.浪漫主义。19世纪上半叶,经过18世纪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法国经过大革命后,资产阶级走上历史的舞台,更多的是强调自我人权。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一样,也是波及全欧洲的思想和文艺运动,浪漫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在各国的表现也不同。美术上的浪漫主义以法国为代表,是在和新古典主义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卫、安格尔领衔的新古典主义已是对古代艺术的复制,同时代精神格格不入。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相反,放弃了古典广义追求的那种理想美,追寻内心世界的理想美,试图揭示心灵美和独特的个性。主要代表人物是席里柯、德拉克洛瓦。

二、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绘画争鸣

(一)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简介

1.安格尔。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融入在自然之中。主张以永恒美和自然为基础,终生浸染在追求理想化形式美的法则中,追慕理性的、理想的、非现实的、无内容的纯形式美。代表作《泉》、《里维耶夫人肖像》、《土耳其浴室》等。其中《泉》是安格尔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他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画中构图在整体上是S形,遵循古希腊雕刻的原则,但更为细腻微妙,健康柔美。他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作用,把人物的形体动态刻画得极其准确、简洁而概括。

2.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1798-1863)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是19世纪法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德拉克洛瓦则以自己的热情为艺术之源,他在作品上不但具体地表现出浪漫的精神,并肩负着开创浪漫派的重大责任。在追求自由表现时,德拉克洛瓦以动态对抗静止;以粗犷对抗极端工整;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认为色彩在传情达意上具有更高的价值。德拉克洛瓦不仅喜欢但丁的著作和欣赏莫扎特的歌剧,更是受米开朗琪罗、鲁本斯、伦勃朗等人的影响。他坚持浪漫主义,与法国官方学院法的古典主义相抗衡,由于他在艺术上的革新成就,加强了浪漫主义画派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画风特点是构图重气势,强调对比关系,重视人物情感和动势的描绘。

(二)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绘画争鸣的启示

承继传统而毫无新意者便为传统所湮没,即根植传统又叛逆者则有可能成为未来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如何与传统的重负抗争便成了伴随艺术家终生的核心问题。就在与这对矛盾的争斗中,多少艺术家的天分被消解掉了,尘埋了。而那剩下的少数人中的极少部分,也就是那些真正的智者,它们确实拥有众人所难以触及的天资与勤奋,它们既出色地习得了传统,又能挣脱它的束缚,那么,这些人,他们的名字,今天我们可以在艺术史册上找到——当然这个队伍现在仍在不断扩大。这就是艺术史的逻辑,残酷却令人难以回避。就像夜空如此漆黑,是为了映衬星星的明亮

1、创新绘画形式的创新:安格尔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历代大师们的经验,在艺术上有一定的见解,他充分地满足于线条、形体、色调的和谐之美。安格尔的作品蕴含着他自己的一套理念——形式主义艺术观。安格尔以毕生的心力来钻研艺术本体的形式法则。他对自然界中的节奏与运动进行了探索,其仔细认真程度一如半个世纪以后印象派画家之于色彩。他对固有色和形状的发展处理,从表面上看去像照片,事实上,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动了自然物体。

2、在绘画创作上,追求理想的德拉克洛瓦喜欢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中去寻找题材,深厚的文学修养更开阔了他的绘画视野。他研究古典画派,赞美提香和委罗内塞,接受席里柯的影响并推崇格罗,并且在格罗逝世时著文悼念他。他最崇拜的艺术家还是鲁本斯,只因深深被那炽热的色彩、个性化造型、精妙的笔法、雄劲奔放的构图所打动。德拉克洛瓦的色彩虽然含有狂响和炫目的因素,但他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它吸收了康斯太勃尔风景画中的光线效果,对光线开始了科学分析,提高了对补色效果的认识,这种敏感对比的分析为以后点彩派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结语

在19 世纪法国呈现出诸多流派,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演变逻辑不仅是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思潮和哲学观念促成的使然。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是对传统的继承并创新。

生活在新时代,艺术家接受到的人文情怀、社会气息多元化。可以用激情和热血去书写自己的体会,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我们必须要反思自身的现状,现代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有很多的内在活力,使它在汲取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中求得新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创作者都应积极面对的问题。耐心地钻研艺术语言,琢磨油画技巧,承继先辈们孜孜以求的艺术事业。

【参考文献】

[1]朱伯雄,译.安格尔论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3.

第4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关键词] 印象派 美学 非功利化 光色 主观

一、印象主义画派的兴起

印象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法国。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艺术始终秉承“在平面上再现一种视觉真实的自然景象”即“真即是美”这一绘画美学理念。同时伴随着透视,明暗,色调冷暖这些绘画技术的出现,无论是新古典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画家都将营造一种接近真实的画面感作为其创作的最高追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摄像技术的出现,让很多画家开始对传统绘画写实技巧产生了质疑,致使有创意的画家将注意力转移到光影和色彩这一新的领域内。同时,在新古典主义盛行六十年之后,这种风格已经发展的过于古板和学院派了,印象主义的出现则表明了对新古典主义传统美学理念的反叛。然而印象主义也不同于与新古典主义彻底对立的浪漫主义,尽管浪漫主义也欣赏大胆地使用色彩和表达情感,但浪漫主义过于关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印象主义画家想要表现的是通过人眼观察到的真实世界。

印象主义画派是一个在绘画创新上影响深远的画派,作为传统美术向现代美术的过渡时期,它摒弃了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绘画理念,为现代美术理念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

二、印象主义画派的美学理念

1.创作主题非功利化

19世纪初期,巴黎沙龙内展出的最出名和最受欢迎的画作多以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表现历史,神话或者宗教主题,大部分都脱离现实生活,并带有强烈的为政治或者道德教化服务的意识倾向。印象主义画家描绘的主要内容是巴黎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再把宗教或者政治内涵作为其创作的主题,却最大限度地突出和提高以往艺术中的辅助因素:色彩感,光线感,速度感甚至是单纯的情绪变化,这就使得他们的作品给人更轻松和真实的感受。

印象派画家德加一生创作了大量以舞蹈演员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这些生活化的题材反映出印象派画家在创作理念上已经突破了当时欧洲最流行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范式,在内容上摒弃了以英雄史诗,古典神话,宗教圣经为主的传统作画内容,开始转而到日常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在《舞蹈课》中,画面中央是一位年迈的舞蹈教师手持拐杖,讲授舞蹈课的教学内容,近景上是两个背对观者的,其中一位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的指令,另一位则坐在钢琴上闭目仰头,显现出训练后的疲态,这种全景式构图用生活化的表现手法反映出芭蕾舞演员辛苦的练功生活,给人真切和逼真的印象。德加曾对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评论:“人们认为我是画的画家,他们不知道,对我来说只是再现真实生活和表现运动的媒介物罢了。”

印象主义画派摒弃了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学”,将绘画从政治,宗教,文学的联系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以来,绘画必须符合正统的道德标准或表现某种政治议题的枷锁被打破了,人们开始用全新的非功利性价值标准来评判印象派绘画。

2.对光色的表现

印象派画家醉心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尤其对自然中的光影和色彩变化深感兴趣。同时19世纪的光学发展为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光学理论表明,物体的外在形色是由外来光和物体反射光共同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光色才是“视觉形象”的本质,“固有色”的概念是不科学的。新的光学理论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物体外在形态的认识,将画家的关注重点转移到了对光线和色彩的研究上。印象派画家认为要客观真实地再现对象,就应该正确处理光线与色彩。他们喜欢研究和学习由于天气或者季节变化引起的光线和色彩的改变,为此甚至可以一天之内对同一对象画上十多次。他们的创作方式也与当时的主流画派不同,画风更加自由,同时随着新型颜料的问世,印象派画家在色彩使用上也更加大胆,使得他们的作品色彩明亮,鲜艳,充满光感。

莫奈于1840年出生在巴黎,作为印象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光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在他的作品《日出 印象》中,他用“大写意”的方式和概括性很强的笔触看似草率,实则极其精准的再现了清晨日出时海港的氛围。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给人一种光色交融的瞬间的美感。

3.创作的主观化

自文艺复兴以来,个人的自我意识逐渐成为西方越来越重要的思想趋向。个体独立的意识在近代得到很大发展,并成为近代美学的部分思想根基。印象派的美学原则强调忠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再拘泥于传统理念要求再现真实的死板框架里,他们认为忠实的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创作的重要理念,这种主观式的理念为后来各种各样现代形式主义诸多流派的产生做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前期准备。

梵高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认为“作画不是为了谋求准确,而是要更有力的表现我自己”,他不再关注物象的再现,而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之上。在作品《星空》中,画家不是靠直接观察对象来创作,而是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来创造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也不是写实的。为了充分表现主观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画面中两种不同的线条交互运用,呈现出一种令人炫目的奇幻景象。在色彩使用上,梵高认为颜色不是局部的真实,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激情,全画色调成深蓝色,浓烈艳丽的色彩对比达到极致,营造出一种压抑深沉的氛围。构图上,躁动的天空跟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天空中的云朵和星空下的树木房屋被表现成螺旋状,给人高速运动的视觉感受,充满动感的笔触表现了扭曲变形的星空和树木,给观者造成一种压抑和狂躁的心理感触。而这种心理感触正是画家本身想表达和传递的主观情绪。

参考文献

[1] 寇鹏程.西方审美范式的演变:古典、浪漫与现代[M].上海三联书店.2005

[2]吴甲丰.印象派的再认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3] Laurie Schneider Adams. A History of Western Art.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Companies.2001.

第5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关键词】古典绘画技巧;现当代绘画;影响

古典绘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创作风格、历史流派。广义上来讲,创作风格超越时代的限制。狭义上来讲,历史流派是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创作技巧。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古典绘画也在不断的回归,具有了继承意义的艺术发展,如:当代绘画中市场能看到古典绘画的影子。而在这艺术演变下,古典绘画技巧对当代绘画具有了一定的影响。表现出了现代绘画对古典绘画艺术传承的意义,也表现出了当代绘画的发展受古典绘画艺术的影响力。近一个世纪以来,在西方美术史上,西方古典绘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产生了很多画派和艺术风格。

一、古典绘画技巧的内涵

在艺术中,古典主义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基础的历史传统或美学观点。古典主义高度崇尚古代艺术,是一种以传统的透明技法精确的再现具象的一种绘画方法,具有一些与古代艺术相联系的特点。古典绘画较关注型体,是将物体或景象描绘在画板上,色彩注意光线明暗对比,比较柔和,很写实。古典绘画技巧特别重视作品的形式美,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中的秩序、和谐、平衡以及一种宏大的构图形式,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精炼和概括。并且为了突显了率真的审美本能,充分的体现了自然美,通过简、繁、疏、密的变化,在与自然逻辑相符合的基础上,表现出了各种形态的节奏、韵律,并且为了体现出古典绘画技巧的基本特征,形成组合,在人物、植物、动物上,可以自由运用各种几何形状。五百多年前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绘画的主要集成者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和温布里亚画派。而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鲁本斯、卡拉瓦乔、伦勃朗等人则把这一技法登峰造极。到了19世纪在艺术界,广泛传播新古典主体,出现了大卫、普桑、安格尔等著名画家,使这种艺术风格更加美轮美奂。在西方写实绘画体系中,由于西方文化推崇“典范的”、“一流的”的标准,古典绘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典绘画不是一种风格,是将古典精神与技巧完美的结合,更不是现在人们所认识的一种漂亮唯美、写实、细腻的表面,在具象写实的外貌下,古典绘画具有开阔宏大的气质,是人类绘画史上的高峰,承载着非常神性的大境界,能够唤起人们崇高的理性与信心。

二、古典绘画技巧在现当代绘画中的影响

1.对表现符号传承的影响。绘画风格中,符号具有特定的表现性,如:点、面、线、色彩等。它能够对作品审美的综合性体现发挥真正的作用。古典绘画技巧中表现符号彼此的相互作用和合理搭配、在时间、空间的位置关系的把握上,正是现代绘画中追求的艺术诉求。如:蒙特里安的作品《场景2》中通古典美观一样,做呈现出的程式完全相符,其色彩是人们所非常熟悉的红、黄、黑、蓝等,并且主要集中把握了这些色彩组合。同时,在结构上,色块与线间的统一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分割红黑色快若干矩形块,也突出了对位的作用。而从视觉上看,整体效果十分君臣,构成元素的搭配合理。在色彩风格上,大面积的旋转色块间接体现出了古典风格,色彩搭配具有明显的写实痕迹。另外,蒙克的《呐喊》中布满了斜线、线条、曲线、直线,作为表现主义大师,在各异的形态下,这样的布局,使人感觉十分统一和谐,没有一点的凌乱之感,在画面的中心,如同振动波一样,朦胧中十分的形象,就像一个人的头部在大声的呼喊。

2.对感性审美的影响。相对于现代绘画,古典绘画技巧重视感性审美,观念性因素的地位略微轻一些。在现代绘画中,依然存在着古典写实元素,但是却增加了很多哲理性、抽象性的元素,并且这些写实因素正是绘画作品本身的审美根基。而在古典绘画中,同自然逻辑相符合,线条、色彩并没有抽象思考进行过多的表达与承载。如:著名画家毕加索的《花篮女人》作品中,娇滴滴、暖洋洋的枚红色充分的映照出古典写实风格。并且,为了凸显人物柔美、感人的形象,毕加索采用感性写实的手法,摒弃了自己一贯的抽象思想,将爱情和青春鲜活的搬到作品中。另外,就现代绘画作品来说,为了体现出画家所看到的事物,运用了各种变形的圆形、三角形,各样的直线、曲线。但是,由于在对这些图形进行创作意向的表现时,现代画家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逻辑性,因此,这些集合图形抽象化的表现,并没有完全背离古典写实风格。从本质上讲,在客观的艺术语境下,这中逻辑在认识上侧重于理性层面,但是逻辑关联还衍生在古典绘画中。

3.对画面构成的影响。西方古典绘画以崇尚为主,兼带优美,但是目前画家们好像忽略了崇高性,都侧重画面的优美性。艺术是人品、人格的体现,在艺术的背后,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新古典主义不仅模仿古代英雄的艺术形象,还选取了一些古代的神话故事题材,在深切的了解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巧妙的把独特的思想、技法、趣味融合在自我对艺术的悟性之中。在画面构成上,古典绘画和写实主义绘画的基本要求是和谐、平稳、唯美。但是现代绘画中,每一件艺术品并没有彻底摒弃所有元素,它的任何组成部分都体现了作者的意识。并且这些元素在写实主义中得到了统一。因此,不管是塞尚的静物,还是毕加索的作品,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构架。从现代绘画作品来看,由于作品本身同艺术的一贯思维轨道想脱离,存在着构成意识,因此,写实成分相比于抽象成分要少。而当一件作品与逻辑不符,构架凌乱,它就没有什么审美效果。在古典绘画的表现技巧上,为了获得评为、和谐,通常作品想要表现的东西不出现在画面中心。如: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最后的晚餐》中,为了使画面从整体上给人一种对称和谐之感,在作品中耶稣的位置上,聚集和重合了空间和景物的中心。而从现代绘画来看,在模式上,虽然画家没有对构图作特定的要求,如: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但是相比于现实主义来说,在刻板、严谨方面,这一要求稍微缓和,但还是传承了写实主义,对画面中心的确定就是对主题做出的合理表达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6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关键词:徐渭;德拉克洛瓦;浪漫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86-01

一、时代背景比较

明代中叶起,社会酝酿着重大的变化,在传统文艺领域内兴起了符合规律的反伪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思潮,新思潮认为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价值,当时文艺上追求个性心灵的解放,反对一切虚伪、矫饰的思想。在明朝思想相对开放的时代里,徐渭形成了个人独特、鲜明的文化心态和艺术个性。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画派代表。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出发,宗旨与“理性”相对。在西方艺术史上,浪漫主义指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年代的艺术精神。在启蒙运动期间,思想家们寻求符合理性的有序世界。当古典主义渐趋呆滞死板时,浪漫主义艺术家开始回返自然,追怀古代,在中世纪的荒诞之中寻求新灵感。

每种新语汇都会促生艺术家新的艺术追求,因此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与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哲学思想比较

哲学从根本上影响着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又造就不同艺术形式。

徐渭受到王学中人的影响较大,反映在绘画上就是在作品中以表达真实感受为宗旨。徐渭针对艺术发出的议论表明他追求个性的自由,张扬自我,他的思想突破了束缚,从更高的哲学层面来审视儒家思想。而徐渭受这种思想影响所创作的艺术作品,显示出其独树一帜、情感真挚的一面。

西方美的标准是“和谐、秩序、比例、平衡”。德拉克罗瓦生活的时代,受理性至上思想的影响,人的意志、情感等遭到了遮蔽和剥夺。浪漫主义者认为过于理念化的理性失去对情感和美感的表达。他们试图以更加感性的方式来表达。

在不同的哲学背景下,徐渭与德拉克罗瓦都认为艺术要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与坦诚的思想。

三、作品风格比较

徐渭和德拉克洛瓦在艺术创作上都有对传统的继承与颠覆。

徐渭开创了花鸟大写意,他作品里将“神”的表达提到了画面中更重要的位置,为表现“神似”甚至可以放弃“形似”。在徐渭的作品《墨葡萄》中画家通过浓、淡墨的配合,交织出随意曲转的藤蔓,用大小不同、浓淡各异的墨块来表现叶片,最后再点上几串疏密开合的葡萄,看似毫无章法,却将画家的落寞展现无遗。另一幅徐渭的作品《杂画图卷》表达的主观情绪极为强烈,概括的描绘,狂放纵逸,画中的牡丹本是富贵绚丽的花,徐渭却单以水墨刻画,不求浮华的富贵,但求平淡超脱的文人品格。他表现了写意画注重意境,重“神”轻“形”的特点。

古人绘画重笔墨,泼墨虽早就出现了,但并未被广大画家承认,泼墨绘画在正统画风下艰难的发展。徐渭的作品开启了明清以来写意法的新途径。他的作品率性自然,其表层是对传统绘画的背离和异化,实质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发展和深进。

另一边,浪漫主义之前,古典主义长久占据欧洲画坛的中心。古典主义以古希腊、古罗马为范,追求理想与和谐的画面,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融合微妙的明暗,古典主义的作品简约概括,构图形式宏伟庄重,情绪冷静,对线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颜色放在其次。

浪漫主义艺术是在对官方学院派的反对中形成壮大起来的。作为法国革命者中的一员,德拉克洛瓦身上的反叛表现在他不愿接受学院派的标准,在创作中他否定安格尔的教导,他认为色彩比素描重要,想象比知识重要。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里,没有清晰的轮廓,也没有对明暗色调层次的仔细区分,构图不讲究姿态和克制。德拉克罗瓦在绘画过程中,强调色彩的运用且注重对情感的描绘,在表现手法上有特殊的审美取向。跟徐渭类似,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也是率性张扬的,他善于挖掘人性深层。德拉克洛瓦在具有革新精神同时也继承现有艺术形式的表现法则,在此基础上遵循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及情感表达的浪漫主义原则发展绘画技法。《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希阿岛的屠杀》等作品里体现出鲜明的对传统艺术体制的反叛精神,用激烈的色彩和写实性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比较研究的意义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

,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段或流派被归纳为浪漫主义,但在徐渭的艺术作品中确实存在浪漫精神元素。在二者之间作比较,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西绘画的哲学思想、审美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异同有一定意义。

第7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在第1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1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1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1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渲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wWw.133229.COM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1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像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1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10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1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2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1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1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第8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具象这个概念是与“抽象”相对而言的。是指具体的事物形象面貌。假如给“具象绘画”下个定义的话,应该是指通过运用专门的材料技法,以绘画的形式来描绘现实中可辨认的对象、人物或者自然环境,通过具象的视觉语言符号来体现画家的文化取向和精神取向。而今“具象”的内涵已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写实”概念所呈现的事物表象,应该更加注重对呈现事物内在精神性层面的探索和实践。总之,只要还保留着可辨的形象,具象绘画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非写实的。

“具象绘画”强调的是作者对客体事物的主观再现所反映出来的主观艺术理念。作者企图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联系起来,以便表现眼中的“真实”和意中的“真实”,而“写实”绘画是不具有这种包容性。既然具象绘画是强调作者对客体的主观感受,这就不拘泥于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具象表现”还是“具象写实”或者是其它某个样式,因为这只是具象绘画的共同属性,这里不存在着某个具象画种的特殊专利。

在读到“具象”时,就不难谈到“符号”,当然具象绘画是不会排除“符号化”的,画家对客体事物的主观感受往往会通过各种不同的“符号”化的艺术处理表达出来。

具象绘画的形式内容具有现实性或情节性的特点。因为具象绘画的表达内容或表现对象在形式上相对于抽象绘画来讲是自我限制的,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表现内容。抽象绘画的表现内容大多不是能够具体明确的。即使说也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百人就有一百人答案,一百个评论家对抽象作品内容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评论结果。而具象绘画往往不是这样,对于具象绘画的内容人们还是都有共鸣的。米勒的《晚钟》使人们感觉到乡间的宁静和心灵的虔诚,希什金的《松林之晨》更能唤起人们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在当代非写实主义及其观念艺术盛行的今天,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现代艺术都是由这些非具象、无规则约束的东西构成。”其实具象语言艺术一直存在着,因为形象是艺术中最资深的成员,从原始时代的壁画直到现在,形象一直是视觉艺术中被运用得最广泛的因素。即使具象形式在20世纪中被其它新奇的艺术方式排斥,但是这并不代表具象艺术会从视觉艺术中被扫地出门。在非具象艺术及其观念普遍流行的今天,具象绘画依然没有失去自己的地盘,只不过它被先锋派遮蔽,挤到了边缘地位。

若从如今来看具象油画的意义,一定和最近几年新潮美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推介与引进亲密相关。从概念运用角度看,传统具象这个词指的是具体笼统,具体来说是实践生活或自然中实践存在的物象。那么具象一词在当今艺术美学中盛行,一是很大程度上艺术家们对树立在“摹仿论”基础之上原来的理想主义艺术的规避和疏离有关;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具象油画画家们不愿丢弃对具体物象的描画,在很大水平上又标明了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的张望态度,也表明了艺术家们在艺术多元化与后现代思想源源不断的创新。

二、具象绘画与写实绘画之间的关系

在概念上理清具象绘画和写实主义绘画之间的关系,尽管两者都运用写实的技法来塑造形象但我们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写实主义又称为现实主义,是从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名称,特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它在绘画中的具体技法表现形式是写实的,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面向人们现实生活的,此时大众真正成为绘画的主体形象。至此,绘画的题材扩大了,艺术家们将绘画的视觉主体,由宗教和贵族转向关注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的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大众生活的苦辣酸甜。而从概念上我们可以看出具象绘画指画面上呈现出具体形象的绘画,其范围要比写实主义广得多,它几乎包括了除抽象绘画之外所有的绘画流派和风格,也是包含了写实主义绘画的。有了这种概念上的区分,我们在谈及具象绘画时就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写实主义”绘画了。

三、具象油画语言与具象油画的色彩表现

具象油画语言是在古典艺术中形成的,古典艺术的真正含义是整体、综合、统一的。某一艺术形态一经形成,必将以其对精神需求的适应性而取得相对的独立。绘画语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成功模式的重复,它的语言价值体现在自然生成的原创上,体现在时代精神上。绘画语言总是随时代精神的发展而发展,这其中显现出人类的智慧,灵性,情趣和时尚。

对色彩的认知大致分为两部分,古典主义色彩与现代主义色彩。印象派应该归到哪里呢?当然要划分到现代主义颜色系统。古典主义实际色彩要的是自然视觉效果,它注重颜色的固有色的运用。印象主义要的是客观表达,色彩表现依据颜色的光学原理,要的是光照在物象所出现的环境色与补色以及颜色冷暖变化的自然效果。色彩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元素,在具象油画中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它在各个阶段具象油画中的表现,和文明背景相关,展现着美术作品的时代印记和流派作风的不同,也展现出艺术家的团体化特点。

画家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借画作表达理想,具象油画的表达发展到今天已经增添了许多新的东西,从严格纪实如照片般准确到狂放不羁狂野的表现风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精神上,这些具象油画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很多全新的含义,尽管还存在许多争论,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具象油画的独特而持久的魅力。

色彩是具象油画展现言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具象油画元素中最具有感情特征的。色彩在美术作品中表现的意义就反映了艺术家们选择颜色的团体美学之追求。人们也可以将色彩在具象油画中的展现方式分为两种,其一是色彩自身方式的展现,其二是艺术家们赋予色彩客观感情的表现。

具象油画的作者在作品中看重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每一个画家在创作时都在寻找到自己的艺术个性与所画的作品的衔接点。具象油画的方向始终都追随真实的世界。这种真实性,就是不断接近物象本质的过程,是揭示隐藏于深处的物质本源。具象画家在创作时追求美是永恒的任务,但是他们更看重真实,只有完完全全的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才是合格的具象油画。具象油画成为现实生活的影子,我们在欣赏这些油画的时候,也能从影子里找到实际生活的踪迹,而这就是具象画家绘画创作的初衷吧。

四、中外具象油画家的绘画创作

在中国当代油画画家中,如果把杨飞云、王沂东、艾轩为代表的中国写实画派画家的油画人物作品,看作是在坚持具象传统中获得成功的案例,那么随后的如:刘晓东、忻东旺、王岩等画家无疑是在此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步,他们都具有坚实的写实基础,同时他们在油画语言本体上的突破,也在于画家对技法理解的个人化。

在国外,巴尔蒂斯,他曾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写实的画家”,巴尔蒂斯是一个传统的守望者,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代表作《境前的少女》《房间》《飞蛾》等作品中无论是外表姿态还是作品的布局,都体现了及其很深的古典主义烙印。巴尔蒂斯在其风格上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具象样式,在当代油画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巴尔蒂斯对东方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深的认识,并将中国绘画的一些表现因素和西方传统绘画精神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丰富了具象油画的表现力和审美内涵。

第9篇:古典主义绘画范文

关键词:门德尔松;钢琴作品;蕴含;艺术特点

0 前言

被誉为杰出浪漫主义的“抒情风景画大师”的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从根本上结合了浪漫主义跟古典主义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其音乐作品在具备非常丰富的古典主义逻辑性的同时还具备非常显著的浪漫主义幻想性,所以需要认真审视其作用。门德尔松是继莫扎特之后出现的最为完美的曲式大师,其作品具有非常显著的特殊性。他在作品中完美地结合了浪漫主义的志趣跟古典主义的传统,这样一来就直接赋予作品非常丰富的诗意典雅性,其主要擅长的就是在正规的古典曲式中纳入美妙的旋律,如《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曲子,形成了非常丰富的“门德尔松风格”。[1]

1 完美地结合古典主义艺术跟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的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含有非常丰富的抒情元素,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还充满着非常丰富的浪漫主义幻想。通过分析其大部分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还具有非常显著的严谨逻辑性,其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均衡之美。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分析其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的作品存在很多浪漫派系的元素。例如,其擅长的就是柔和以及幻想元素的使用,同时其还对那部分古典音乐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关注,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促使传统与浪漫完美地交织在一起。门德尔松在重视以及关注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创作出的《马太受难乐》,这部作品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认可。门德尔松的观点是:传统形式的音乐存在非常显著的价值,同时还存在明显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其传承下去。所以,在分析门德尔松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作品到处都有古典音乐所存在的逻辑性。在传统音乐方面,门德尔松在继承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门德尔松在完成钢琴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首先,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古典音乐体裁作为创作的标准要求:变奏曲、协奏曲、鸣奏曲、变奏曲、协奏曲、赋格曲等。其次,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防止陷入古典主义模仿的泥潭中。所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以下几种类型作品的创作:区别于古典主义,同时不丢弃古典主义的音乐。古典派门德尔松陆续写了15年的《无词歌》,分为8卷出版,每卷各6首,一共48首。同时,代表作《无词歌》也是和浪漫派的分水岭,是门德尔松独创的体裁形式。[2]上述提到的48首曲目篇幅都比较长,但是上述歌曲都存在非常丰富的歌唱性旋律以及歌唱性伴奏,同时全部都是属于完整的歌曲形式,非常精致,并且含有非常丰富的创意,这成为当时门德尔松生活的具体体现。

门德尔松在创新艺术的过程中认为艺术实质上有一个普遍和具有延续性的基本原则,不管其涉及的是哪一个方面的创新其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完成变动的,即使是贝多芬,在其创作过程中也会参照传统。例如,贝多芬的《第一奏鸣曲》,该作品享誉全球,分析其实际情况我们会发现,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莫扎特的音乐特征。所以,在序曲《仲夏夜之梦》出现的时候,有人认为门德尔松完全开辟了新道路。但是对于序曲《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却认为这跟《菲德里奥》(贝多芬)使用的是一致的标准,其中最为显著的差异大概就是两人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创作思想。在分析门德尔松钢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门德尔松对这种艺术创新道路提出了几点见解。门德尔松在作品中坚持穿插传统艺术,有一部分人批评门德尔松保守以及传统。但其实在继承古典音乐的过程中,门德尔松不是依赖古典音乐或者是抄袭古典音乐,门德尔松保持以下的观点:要传承古典音乐,同时还不怎么喜欢只是旋律单一的创作方法。

2 独立性创作体裁表现

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对古典主义模仿形成限制,同时还制定了古典音乐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在协奏曲体裁上,门德尔松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并没有使用传统协奏曲所存在的双呈示部属性,其实质上使用的是联合演奏,同时联合演奏是在钢琴跟乐队两者之间实现融合的基础上完成的。在选择题材的过程中,我们分析门德尔松钢琴音乐作品之后了解到,其创作的首选均是有效地结合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题材。在上述基础上才可以促使其作品具备非常显著的古典主义特征以及浪漫主义风格特征。例如,1829年7月的《苏格兰交响曲》(门德尔松),门德尔松前往苏格兰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结合自己的所观所想,产生了《苏格兰交响曲》的创作灵感。《苏格兰交响曲》实质上就是在分析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典故的基础上完成,它体现的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以及两者之间的交织融合。其中存在非常轻快的行板,这是其最为重要的序奏部分,a小调部分的作曲题材表达哀婉的感情,其主要由双簧管跟中提琴两种乐器来实现,上述曲调像是在感叹古堡。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门德尔松一般会将以下两位杰出人物作为楷模:巴赫、贝多芬。同时,需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变奏曲的写作过程,因为这不是炫耀技巧,也不是玩弄声音。

3 内涵明确的音乐情感

门德尔松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音乐跟语言相关的美学观。门德尔松认为,在表达语言难以临摹的情感的过程中,相比语言音乐可以更为明确地表达出情感,在音乐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实现感情方面的具体性。在上述的基础上,由于门德尔松对音乐保持的态度,因此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他一般都会使用音乐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因此,后人才可以很轻易地给他的《无词歌》中没有标题的曲子冠名。例如,《春之歌》《浮云》《狩猎》等。

4 结束语

我们在分析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发现门德尔松非常重视诗意典雅,同时重视表达精确的情感,重视表达音乐的形式美。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具有非常浓烈的抒彩,其涉及的内容非常通俗,非常容易看懂,同时还具有非常显著和丰富的绘画性。门德尔松的作品不会侧重于伟大理想或者是伟大的社会意见,同时也不会侧重于磅礴气势或者壮丽景象。在打动别人的过程中,他抒发的是真挚的情感,所以具有非常典型的浪漫主义代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