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行为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很多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关注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学生本人、家庭、社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西安高校10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11份,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女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指出指导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一)消费心理分析
1.女大学生个性消费心理是主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在3000元以下,每月的消费基本在600元以下,基本上还是比较节省的。在消费理念上,大约59%的女大学生选择能省则省、够花就行,但是,每个女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她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她们在消费过程中还是喜欢标新立异,希望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品位。她们往往喜好个性化的商品用以突出自我。她们愿意花多一点的时间用有限的金钱选择个性的商品突出自我。
2.消费心理的理性与感性并存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女大学生最主要关注的因素依次是产品实用性(4.01)、外观时尚(3.98)、品牌(3.95)。女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另外对于产品品牌与外观时尚与否要求较高。追求品牌也与著名品牌引领时尚和质量较高有很大关系。同时女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养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3.消费心理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她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上网、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另外,女大学生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且自然风光是其首选。体育健身消费在大学中渐成时尚,羽毛球、健美操等运动健身项目日益受到青睐。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每月花费中有19.3%用于休闲娱乐,且休闲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
(二)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行为的从众与个性化矛盾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观、生活情趣选择商品和劳务,女大学生作为青春向上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更希望具有鲜明个性的生活方式,展现个性,表现自我,因此,逐渐形成了女大学生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女大学生在将个人的消费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就是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向别人看齐,追求大众化的商品。这样,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尽显个性,又趋向一致的消费特点。
2.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
多样化的消费心理决定了女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行为,本次调查显示,98%的女大学生拥有手机,87.45%的女大学生拥有MP3/MP4,部分学生尤其是城镇女大学生还拥有电脑(47.34%),相机(21.89%),女大学生的知识丰富,对社会主流趋势的把握十分准确,以前一些简单的商品已经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她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3.女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存在明显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花费远远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花费。因为大一的学生彼此之间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基本上都是生活费用的花费。大二的学生会选择考证和旅游。大三的学生在这两方面表现得更明显。大四学生的花费是最大的,他们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毕业论文的撰写、人际交往的频繁、旅游、形象花费比重大大上升,消费远远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4.形象消费比重上升
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大学生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尤其是女大学生,护肤品、美白祛斑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在她们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了。调查表明,女大学生购买化妆用品、饰品和运动健身的花费占到其月均花费的12.4%,这应该说是一个较高的比例。
二、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
一方面,女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她们的消费呈现多样化发展,如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KTV、跳舞、泡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购买电脑等数码产品、网购、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方面都是当代女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消费项目,而且她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另一方面,她们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支持,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因而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存在一定的过度消费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大学生有朋友往来,无论是生日请客还是有求于人请客,吃饭首选地点是饭馆,还有一些女生的化妆品的档次较高,这与还没有自立的学生身份是不太相称的;部分男生女生交往费用比较高,尽管交往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产生过大的费用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些女大学生为了“脸面”,送礼物时也是一些奢侈品,如手表、手链等,她们认为这样才不会太寒酸,才体面。过度消费问题是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三)自主学习费用比重下降
从调查数据看,71%的女大学生一个学期用于学习上的支出少于500元,平均每月还不足100元。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少学校、机构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相关的培训与考证,这些培训与考证是需要一定费用的,如果女大学生比较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么每月不足100元的学习支出显然不足。
(四)女大学生攀比与炫耀心理同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购买产品的目的是因为别人买了而自己没有才会购买,表现出更多的攀比和炫耀心理。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更多地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舍友、同学、老师甚至是一些明星的影响。在炫耀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不仅注重购买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注重购买商品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以期显示自身的独特性、优越性,其目的是建立自信心,唤起个人优越感,肯定自我和表现自我。
三、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克服攀比等不良消费心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女大学生之间的消费情况差异很大,由于家庭情况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在以依靠父母的大学生涯里,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人沟通等方式遏制膨胀的攀比心理,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地定位。
(二)重视家庭对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女大学生出现不良消费的情况,原因之一就在于承受亲情过分的娇纵。要解决女大学生高消费问题,就必须改变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现在许多家庭完全被动提供“资助”,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子女不健康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要首先改变对子女的态度,满足需要但不超出原则,把子女的爱局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给子女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再次,父母应时时关注子女在校情况,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倾向,便及时予以制止。在女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校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对女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应对女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教育。对女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重要,意义更深远。社会应积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女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媒体的影响最明显。大众媒体应对健康的信息进行大力宣传,为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消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荣晓华.消费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报,2007,(4).
[3]李妍.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8,(5).
[4]李晓桃.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07,(1).
[5]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方法;教学心得
1.消费者行为学课程重要性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研究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这些研究的归宿,因为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始终将消费者行为学放在基础、重要的位置上。根据一般本科院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能够有效识别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动机,分析不同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2.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手段及方法
2.1针对理论抽象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融入了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课程,因此学生比较难以把握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这些理论,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可以事先创设某些相关消费教学的情境并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就不会生硬晦涩地把理论强加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待学生领会基本理论以后,再鼓励学生用理论来解释现实的消费者行为,使学生真正领悟所学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营销素养。
2.2针对操作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参与式教学
对于一些需要动手实践操作的内容,比如影响消费者购买的购物情境、改变消费者态度的策略等,主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真实模拟营销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来领悟理论知识的营销应用。在课堂上可运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真实模拟某产品的购买情境设置。还可以通过模拟一些营销案例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受营销氛围,深入讨论挖掘技能技巧,同时也加深理论学习。
2.3针对体验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消费者行为学的应用性决定了贴近营销实践的案例教学在消费者行为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体验到的内容,就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如有关消费者的认知心理、个性心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在课前把相应的参考书籍布置下去,课堂上老师详细讲解体现营销心理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消费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可给同学们做相关的心理测试,让他们分析自己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体验感也会有所增强。另外,对一些现实消费者的营销问题,可让学生们展开情境模拟讨论,这样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自发采取演小品、模拟情境表演等方式,以此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实践教学效果表明,讨论后的教学内容学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扎实。
2.4针对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调研策划实践式教学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实践技能。作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会营销销售,必须要懂得消费者心理,把握消费者行为。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营销任务,关键在于把握消费者心理。针对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期初,可以采用分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市场调研活动,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协助企业将其产品销售出去。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消费者心理,体验市场营销的过程。
2.5针对知识模块化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微课教学方式
目前,各大高校流行微课教学,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可以分化为几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开展微课教学。教师课前针对教学重点内容,录制成微视频,设置微练习、微测试,以便于辅助学生课堂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3.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心得
一是要强调“能力重于知识”。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要用能力将枯燥的知识盘活,因此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消费者行为学涉及的理论知识多而广,“面面俱到满堂灌”既不现实,也不可取。采用研究性教学,教师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相关知识,不仅节省课堂时间,而且效果更好。
二是要师生一起根据已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去寻找、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预先设计的知识按部就班地传输给学生。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内容庞杂,教师可将之条理化、模块化,每一个模块设计一个研究专题,并配以现代的教学新方式,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枯燥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学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三是要教师研究性地教,学生研究性地学,学研结合,教学相长。消费者行为学不仅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还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设计、选择研究主题,由学生组织学术团队进行研究,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是要强调“问题意识”,以研究问题为目标,突出学生获得知识的自主性和研究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综合。学生对消费者行为学的兴趣不浓,很大程度与教师教学方法有关,而引导式、启发式、探求式、拓展式等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程秀芳.消费行为学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08(52):11-12.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学;高校图书馆;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33-02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对其提高专业素养有重要作用。其安静的阅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成为大学生自习的优先选择。若把图书馆视为消费场所,将其馆藏视为消费品,将读者视为消费者,则可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如何加强图书馆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图书选择
大学生这一群体有活力、有主见,成长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着独具特色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观,其消费特点也在图书选择上体现。
1.1 受学校群体影响较大
大学生多数在校园里过集体生活,以地缘为纽带组成学校群体。群体规模较大,人数较多,接触频繁,通过心理和行为相互影响与学习,产生一些共同信念、态度和规范,影响其消费行为。而群体规范和压力会促使其个人行为自觉与不自觉的与群体期望相一致,产生从众效应。选择图书时,常表现为周围人近日的阅读方向潜移默化对自身的阅读产生影响,如某些畅销书的借阅量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有明显提高。
此外,大学生在实现社会行为时,参照群体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将被个体作为自己的行动动机来评估自己和他人或者社会事件的参照标准,他们将通过模仿等方式来保持和参照群体的联系,从而完成自我意向的表达。图书选择上,则表现为受到老师或是学长推荐的一些辅导和参考书籍,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1.2 重视高层次需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以归属于五类,从低往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安全的大学环境下,衣食基本无忧,且有着基本社交活动,前三种低层次、易满足的需求基本满足,对知识、理想等的追求及对成功、声望的渴求使尊重及自我实现这两种高层次的需要更受大学生群体重视。因此,大学生群体相对其他群体对于图书的需求更大,而成功类、励志类的书籍更能满足大学生创业起点的心理需求。
1.3 差异化和个性解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个人主义的传入和盛行,个性解放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加之日益发达的经济给大学生创造了更多选择,个性化增强也反映出在对图书需求的情感上。2008年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显示,64.3%的图书阅读是情感阅读,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休闲消遣。大学生群体阅读习惯上则表现为注重图书的使用价值是否与个体的个性特征、心理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相吻合。
1.4 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然深入人民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段,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接受和使用都更为得心应手,图书选择上,则体现在浅层阅读更倾向于数字化图书馆,方便简单,借还容易,而深层阅读时方选择实体图书馆,且对于阅读环境、服务方面要求较高。
2 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建设高校图书馆
2.1 合理调整图书摆放位置,提高图书利用率
整理利用率较低的图书,通过向老师咨询或者向同学调查的方式了解原因是源自图书编写等外部原因,还是图书放置或图书乱架等内部原因。针对外部原因,可将图书撤架,重新购置所需图书,而内部原因引起的图书利用率问题,则需在该架图书适当位置提供标签导引等引起学生注意或是对图书放置问题做重新考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眼的市场与距离成正比,而视觉清晰度与距离成反比。据瑞士学者研究,消费者进店无意识展望高度为0.7米-1.7米,上下幅度为一米左右,同视线轴大约30度角上的商品最易被感受。图书馆书架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米,人体的视场平均宽引度为1.64米,因而高度要与借阅者的环境高度相适宜,并根据不同视线、视角和距离确定书籍摆放的合适位置,以提高书籍可见度,使得借阅者更为清晰广泛的寻找所需图书。
2.2 建立图书归还时的反馈制度,多角度确定学生阅读需求
实际阅读意味着将书籍对读者的实用价值与读者对书籍的选择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再次对图书的最初选择决策进行判断。其结果既扩充读者存储在记忆中的经验,提高选择书籍阅读效率,又检验书籍选择结果,反映出图书馆馆藏对于自身阅读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在确定图书定购单时,一方面可以通过问卷、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尽量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图书归还时反馈调查,了解所购图书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以期对于采购书目及数量进行调整,做到以读者为中心。
2.3 多种方式刺激阅读需求,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
首先可通过海报广告等方式对新购进图书进行介绍。由于唤起消费者进行有目的的决策过程的信息源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来源是消费者过去的经验知识,而外部来源则包括积极地信息搜寻和被动的信息流入。消费者的内在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广告宣传的影响,外部信息源分为营销者可控,消费者口传信息以及中性信息源三类。故对图书馆建设而言,加强对于馆藏新书的广告宣传,一方面加深读者的内部信息,另一方面,广告输入属于营销者可控信息源,对读者进行外部信息输入,内外信息源双管齐下,推动图书借阅,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其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极易受到示范效应和从众效应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模范群体的树立,通过示范效应吸引学生阅读,并利用从众效应,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如举办讲座,邀请有名望的教授、或是在学术上有突出成果的学长推荐相关图书,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消费行为学指出对于消费者行为影响大的是口传信息,其可信度高,信息接收者对于信息源意图不会有心理防卫,因此,馆藏图书在学生群体中是否具有认同度,以及阅读过该书的读者推荐向其他人传递经验的信息决定了图书的周转率及借阅量。
此外,也可举办相关阅读活动或是主题征文比赛,构建良好和谐的阅读氛围,刺激阅读需求,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2.4 提高馆员素质,改善图书乱架,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于消费环境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注重消费环境的优雅以及服务的完善。因此,加强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素质,提供舒适的借阅环境与周全的借还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而图书乱架的情况一方面降低了读者寻找所需图书的效率,另一方面,对借阅环境也产生负面影响。馆员应对图书乱架的问题时刻注意,随时更正,同时对于受损图书及时修补,以期提高图书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强图书馆使用条例的宣传,争取做到馆员带头,读者配合,共同打造安静的阅读环境。
2.5 丰富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而今,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带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产业链条日益完整,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12年,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规模达到11.82亿人。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出达1935.49亿元。数字出版将成为出版业的一个主要业态,而数字图书馆也成为图书馆的一个建设方向。但由于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的载体不同,各自适应于不同领域,因而可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因此,图书馆可借助数字图书馆这一全新方式,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细分市场。对某些如参考类教辅类专业类深层阅读的书籍,适当增加纸质书籍的数量,而对某些畅销书,则可利用数字图书馆,对读者提供在线阅读,缓解借阅压力。总之,图书馆建设应转变观念,积极求变,同步建设数字图书馆,并利用其优势促进传统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问题 对策建议
大学生是以接受高等教育为背景所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为了完成自身的社会化,以学为主,使自己健康成长。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和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般认为,大学生消费通常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但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害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和发展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费行为的异化。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异化的特质,而所谓“消费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消费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它越来越注重追求不必要的欲望满足,使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消费不再是目的,它成了满足欲望和体现其他意义的一种手段。大学生借助于消费向同龄人表达传递了其他的意义和信息,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大学生不但消费产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本身以外的东西。
2.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生活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中却发现,为了诸如人际关系开支、娱乐开支、情感投资等的需要,大学生们往往压缩伙食费,而把过多的消费在这些方面。由于这些方面消费的增多,再加上消费的无计划性,必然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不合理。
3.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作为一种理,消费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目标消费、量入为出,合理分配开支是良好消费的基本原则。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却往往是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这种随意消费产生迅速,消失也容易,有时甚至只在闪念之间,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因此,大学生往往陷入盲目冲动消费之中。
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问题的原因探讨
上述消费行为问题形成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客观的,有社会的、家庭的等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不良消费观念、消费现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校园不良消费现象的出现受社会上不良消费风气的熏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折射出消费者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诱使许多人“一切向钱看”,贪图物质享受,鄙弃高格调的精神追求,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层次高档化,追求超额消费和超前消费,却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所有这些不能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了负面作用。
2.社会化过程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社会化包括社会教化和主体内化两个基本方面。内化是指大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社会学习和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社会价值、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自己稳定的价值和行为反应能力。由于大学生缺乏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合作能力较差,主观与客观需要的不协调性等,造成内化能力较低。由于大学生未能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消费社会化过程中的实质,在追求文化和精神消费上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的消费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大学生们不缺少消费的冲动,但往往缺少消费的理性,因而常常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显示出理财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基于这样的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势在必行。
2.形成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心理和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受到个人思想、道德、心理、爱好及消费常识的支配和制约,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他们的行为带有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给予正确的引导,除了对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还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双管齐下,矫治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才可取得最佳效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对于没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家长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约束一下,否则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极其不利。此外,学校应加强同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学校每学期应将各种正常收费通知家长。
四、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如果不及时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才会趋于合理和理性。
参考文献:
[1]徐 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
[2]方正泉 崔荣国 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
[3]童 旭 李雪莲:大学生消费思潮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12
[4]蔡红英: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正确的消费观教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L.G.希夫曼著: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关键词:结构性物价上涨 大学生 消费行为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普通本、专科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1446570。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消费活动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收入不稳定(有相当的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没有任何的收入)但是却有着巨大的消费诉求的特殊群体,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了解我国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前我国的物价上涨情况为食品价格带动的结构性物价上涨。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包括国内的因素也包括国际因素。国内因素表现为:国内农产品成本上升;流动性过剩;实际为负的利息率等因素导致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国际因素表现为:国际市场粮价的大幅度上涨而影响到国内的物价。
1.2文献综述
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关于结构性物价上涨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现状如下:第一、使用的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使用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仅能分析到大学生消费的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挖掘内在的深层原因。第二、进行研究的地区限制性很强。地区差异明显,以某地区的情况来推论全国情况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第三、关于广东大学生在物价上涨条件下的消费行为所进行的研究存在缺失的情况。
2 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四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作为对象来进行抽样调查,共完成问卷3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1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广东省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要分析物价上涨对广东省省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就必须充分认识广东省大学生的消费资金来源结构和消费资金的普遍水平。经调查发现广东省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应,在本次调查样本中,84%的学生其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14%的学生主要通过参加学校勤工俭学、课余打工来获取生活费用,3%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奖学金或者助学贷款。这充分说明了广东省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单一性和对家庭的依赖性。此外,广东省大学生的生活费的范围主要集中在400元——700元之间,而一般的大学生一天的伙食费大约为15元(按早餐3元,午餐和晚餐都为6元),那么一个月的伙食费就为450元(按一个月30天计算),另外通讯费50元,网络费用30元,日用品消费约100元,交通费用50元。如此计算,大学生一个月的必需费用理应为680元,由于这种必需费用除去了临时需要增加的费用和人情消费,因此导致大学生必需的生活费与实际费用之间出现缺口。
3.2物价上涨对广东省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3.2.1物价上涨对广东省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消费者需要对消费的对象进行调整来应对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从而使得消费的结构发生变化。通过调查和分析可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较为固定,是由基础消费、关系消费、偏好消费、表现消费构成。物价的结构性上涨使得大学生在各种消费上的比例有所调整。一个正常消费的大学生,基础消费在其消费中占最大比重,约80%。另外,大学生避免不了一系列的人情消费,如社团活动应酬、旅游、恋爱等方面的消费。在物价上涨尤其是结构性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下,大学生主要通过减少基础消费和人情消费来应对物价上涨。我们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发现37%的受访大学生选择限制基础消费来应对物价上涨,31%的受访大学生选择限制关系消费,16%的大学生选择限制表现消费,15%的大学生选择限制偏好消费。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各种社会活动变得无法避免,消费结构的多元俨然已成为一种常态。然而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生活费用相对固定的大学生群体在基本消费中的比重增加,其它方面的消费相应削减。结构型物价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常态,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多元的消费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3.2.2结构性物价上涨对广东省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消费观念是指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从2007年起,物价上涨一直在持续,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大学生群体的购买动机属于更倾向于感情动机的类型,这种动机类型的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追求时尚、新颖、名牌,不大注意商品的价格,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胜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于是在物价持续上涨而生活费用没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物价上涨后,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更强。在购买过程中求实求廉的动机增强,更倾向于选购折价、优惠的商品。
同时,物价上涨令大学生的消费计划性更强,理财意识也大大增强。虽然物价上涨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理性的消费而言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3.2.3大学生应对物价上涨的现状
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更加全面和理性地看待问题。价格的上涨已经是既成的事实,我们不可能让物价回落到原来的水平。理性接受事实以及积极应对才是上策。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45%的大学生会通过兼职增加收入以维持生活开支,26%的大学生会限制消费,精简节约,减少开支。17%的大学生期待相关部门出台扶助政策来调整收入和开支,剩下9%的大学生会向父母要更多的钱以维持日常生活。
当今社会很多的公司单位会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兼职,特别是在广东地区,企业对于在校大学生这种廉价劳动力的需求特别大。另外,对于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广东家庭而言,鉴于大学生家教比在职教师便宜并且态度好,大多数家庭都愿意聘请大学生当家庭教师。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依然可以选择多种途径赚取生活费。有不少的大学生表示课余的兼职工资完全可以负担自己的生活费而不需要向家庭索取。
对于不做兼职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家庭对自己的费用补给来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家庭的比例逐渐减少,小康家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而且一大部分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或者非独生子女但兄弟姐妹都不多。因此,一般家庭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不断提高。每个月给孩了增加一两百元的生活费对一个家庭来说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调查表明,在大学生应对物价卜涨的能力不断提高。
4 结语
物价上涨是既成的事实,其对广东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也是显著突出的。此次调查期望能够通过分析物价上涨对广东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真实反映广东大学生的消费生活现状,为大学生以及社会其它成员提供数据参考。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巨大的准消费群体,其生活消费情况及解决当中存在的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采取更加综合的措施,共同重视和关注,这对于构建幸福广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牟宏霖,近期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对待建议[J],新西部,2007(22):89.
[2]卜巧花,顾子祺,结构性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地区高校的调查报告[J],知识经济,2009(10):69—70.
[3]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金梅,姜宇梦,刘薇,物价上涨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以甘肃省部分普通高校为例[J],高教论坛,2009(4):23—24,30.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心 消费行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生活费的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由于大学生的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本文着重从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考察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1.材料
1.1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界定
(1)消费心理的界定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高林琴);在本次调查中,根据高林琴对消费心理的理解,认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是大学生在购买活动中,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消费行为的界定 我国学者马义爽等将消费者购买行为界定为,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在购买动机的驱使下,以货币换取商品的行为。本研究中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界定为:大学生为满足购买需要,以货币换取商品的一种购买行为。
1.2问题的提出
(1)以往研究的不足 以往的研究者主要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了一般特征的分析,概括了大学生消费的水平、来源、基本状况、特点、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消费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有着怎样的关系的专门研究并不多。
(2)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菏泽学院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2.方法
2.1被试
选取菏泽学院大学生120名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06份,其中男大学生39名,女大学生67名。
2.2研究工具
2.2.1《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问卷》的五个维度如下:
⑴节约型消费心理:大学生在量入为出的基础上,节俭、有计划、理智的消费心理。
⑵冲动型消费:大学生受到外部购买因素诱惑下,产生的情绪化、无意识的消费心理。
⑶享乐型消费心理:大学生为追求享受和舒适产生的消费心理。
⑷随心所欲消费心理:大学生所具有的没有特定目的和随意的消费心理。
⑸爱慕虚荣型消费心理:大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或为了体现自身的优越感形成的攀比消费心理。原问卷采用α系数(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611,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6804-0.8273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324,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515-0.8172之间,说明此次调查问卷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问卷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5”代表“完全符合”。此次调查问卷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3,各因素冲动型、享乐型、节约型、随心所欲型和爱慕虚荣型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42,0.763,0.821,0.702,0.826。
2.2.2《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问卷的五个维度如下:
⑴理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消费行为。
⑵务实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追求商品实用性、服务的可靠性和价格的合理性的消费行为。
⑶享乐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为追求舒适或与周围同学攀比而产生的消费行为。
⑷超前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超出现实经济能力的消费行为。
⑸情感性消费行为:指大学生为获得朋友、同学或他人的认同、接纳和喜爱而进行的消费行为。原问卷采用α系数(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895,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7626-0.8432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7031,各因素的分半信度在0.6907-0.7518之间,说明此次调查问卷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问卷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符”,“5”代表“完全符合”。此次调查问卷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8,各因素理性、务实性、超前性、情感性和享乐性消费行为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6,0.719,0.813,0.780,0.876。
3.讨论
3.1结论与分析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到各个维度来看,本地大学生节约型消费心理与理性消费行为和务实性消费行为有显著性正相关。冲动型消费心理与享乐性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享乐型消费心理与享乐性和情感性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务实性消费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随心所欲型和爱慕虚荣型消费心理与享乐性、超前性和情感性消费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务实性消费行为呈负相关。
3.2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1、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是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里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从营销学的角度,这门学科是为了提供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因为 “营销学是一门试图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学科”。
2、《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是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 迈克尔·R·所罗门。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三峡大学;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45-02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在调查三峡大学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三峡大学大学生为代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6份,有效率为94.0%,总计男生125人(占总人数的58%),女生91人(占总人数的42%)。调查时间为2009年3月。
1 调查结果及总结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有147人,占总人数的68%。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
(2)生活消费调查。在伙食费方面:12%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37.5%的同学在200-350元之间;32.8%的同学在350
-500元之间;17.7%的同学在500元以上。每月购买化妆品方面:2.5%的同学的花费在10元以下,42.3%的同学的花费在10元-50元之间,23%的同学的花费在50元-100元之间,100元以上的同学有12.2%。在调查每学期自己买衣服的花费上:6.3%的同学的花费在100元以下,有48.2%的同学花费在100元-300元之间, 34.7%的同学的花费在300元-800元,10.8%的同学花费在800元以上。
(3)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三峡大学大学生消费方面的第一
手资料,通过对大三峡大学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感情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不是理性的考虑。如在“每月的生活费会有限额或是计划吗?”的选项中,54.20%的同学选择“有计划,但总是超出预算”;19.6%的同学选择“没有计划,随便花”。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36.6%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其他”;45.40%的同学选择了“不考虑名牌,价格适中就行”。消费过多或者每月的花费都是“入不敷出”。 在“您
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有近68%的学生的消费是“不满意”,他们的消费是一种情感的消费,不是理性的。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如在“您的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问题上,6.8%的同学是300元以下,42.3%的同学是在300元-500元之间,而36.5%的同学在500元-800元,甚至有14.4%的同学是在800元以上;在伙食费方面:12%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37.5%的同学在200-350元之间;32.8%的同学在350-500元之间;17.7%的同学在500
元以上。这说明同学之间的饮食消费存在十分的尖锐的不平衡,消费水平不平衡。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消费心理的不平衡。
(3)消费结构多元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学生的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习消费。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双学位、考证在各大学校园悄然兴起。在调查他们学习计划中:20.2%的同学愿意去考研,12%的同学选择报双学位,而67.8%的同学愿意去考证。
②时尚消费。大学生爱时尚、漂亮,年轻活力是他们的自豪,在“您常去的购物地点?”的选项中,28.20%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和购物广场”;54.20%的同学选择“专卖店或者是特色店”;只有19.6%的同学选择“一般的小店”。 在调查每学期自己买衣服的花费上:有48.2%的同学花费在100元-300元之间,34.7%的同学的花费在300元-800元,10.8%的同学花费在800元以上。
③网络消费。电脑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甚至很多学生都自己购买了电脑,而买电脑和上网费的经济来源大部分来自家庭。每周上网方面
的调查显示:16.2%的同学每周上网的花费在10元以下,47.8%的同学每周上网花费在10元-20元之间,27.4%的同学每周上网的花费在20元-50元之间,8.6%的同学每周上网花费在50元以上。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其中聊天和游戏是最大的问题。
④通讯消费。手机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还有类似的IC卡、小灵通、公话超市,大学生的通讯消费占据消费总额的一定的比例。在通讯费用方面的调查中:18.5%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也有7.8%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100元。
2 对策与建议
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
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内因是主要原因,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调查中表明有将近68%的同学对自己的消费不满意,他们的消费没有良好计划。
(2)消除不良消费。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
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消除不良消费。
(3)倡导消费文明、积极健康消费。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消费问题上,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认清楚自身的经济形势,不要盲目跟风。
2.2 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树立合理、节约型消费
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上,应当适当的控制,不要给予孩子太多,这样会增强他们的依赖性;让他们真正的独立,是要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2.3 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行为 网络消费平台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37亿,全国各地在校大学生也已达到2000万以上。大学生中上网比例达到49.3%。已经有四分之一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近几年来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急剧飙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时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意义,同时,当今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抓住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通过有效的网络销售策略,开拓大学生网络消费市场,无疑对当今企业提升竞争力有极大帮助。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诸多表征
1.多元化和理智化
现代大学生除了生活和学习基本消费外,还注重交际、娱乐、恋爱、通讯、健身、旅游.美容化妆消费等品位生活的需要,也反映出如今大学生和过去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不同追求,因为在网上可以买到本地买不到的商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追求文化品位的消费心理,他们由以往的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主动的信息搜寻者。尽可能多地获取、占有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心理满意度,可以使他们在购物时有更多的选择权,购买决策也更加科学准确,而网络购物可以获得丰富的商品信息,正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2.时尚性和超前性
大学生是最年轻、最敏感、最富有活力的一代,他们的前卫意识是他们成为“卡一族”,充分享受着刷卡的消费便利。他们更是时尚、电子、数码影像等产品的强大消费群体,数字化网络所产生的知识经济合力,缩短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使网上消费变得更加直接、更容易使买卖的双方能在一种近乎面对面的、休闲的气氛中达成交换的目的,因而大学生最先进入网络商务时代。
3.个性化和自主性
从消费项目和消费水平看,大学生消费表现为喜欢尝试新事物,注重商品的独特性和消费商品的自我感觉,希望通过个性化的消费方式反映出他们冲破传统、彰显自我的强烈愿望,网络消费正好符合大学生富于想象、渴望变化的特点。网络交往的高度随意性与隐匿性、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的独特性,决定了网络主体可以随时在网上的虚拟商店浏览、比较和选择,强化了消费的个人选择和知识创新,使人变得更自由、更富有个性和智慧。
4.便捷性和实惠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购物中的即时便利显得更为重要。网上交易弥补了传统购物费时费力的缺陷。讲求低成本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对价格敏感,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力求“物超所值”,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当今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网络商品价格折扣较大,相对实惠,因此网上淘宝,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大学生之爱。
网络把大学生聚集到一起,一个虚拟社区中存在的成员就会拥有很强的一致性偏好,对于营销者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目前各个高校都拥有论坛,它有利于企业发现和识别目标顾客,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营销,还可以作为市场调查的舞台。企业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平台,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消费平台的策略
1.加深大学生对网络消费了解
要想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加深大学生对网络交易的了解,使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的消费行为都是从知道一关注一欲望―行为一忠诚五个步骤组成的,所以,必须直接面对客户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一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杂志上进行广告宣传,在校园内张贴海报、举行联谊会等,会使网络消费深入人心。
2.加强网站建设,增强网络安全
信息搜索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信息来源的类型影响着消费者对信息的信任度,在网络营销中,一个良好的网站设计,除了要功能完备、信息丰富外,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浏览方式以及购买流程,可以加快消费者的购物速度,节省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加强网络保护,既维护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在一定程度上也树立了企业和销售商的形象,增强其可信可靠度。交易资料受到保护、交易安全有所保障,才能使消费者放下畏惧心理,进行网络消费。
3.健全个人信息保护体制
开放的因特网使得个人隐私的保护迫在眉睫,网络消费者,特别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发生不同程度的泄漏,相关部门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隐私保护体制。通过法律手段责成网络商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义务保护。同时加大对买卖个人隐私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让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购物时没有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4.实行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
要积极找寻实行切实可行的支付方式.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乐于使用网上银行的占到一半以上,并且大部分人赞成货到付款,所以开发相应的网络消费平台时应当认真考虑开发效率高安全好的网上的支付方式。
5.完善网络购物流程,重视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