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动机拆装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任务单;参与;探究;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123-01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和在“实践中学”的任务单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师从教学的主体地位转变成主导地位,学生成为了教学主体,中职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任务单导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任务单导学”应用方法
如何有效运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法,笔者认为:总体上要以“结合实际,目标明确;难度适中,方法得当;有效参与,总结提高”的思路进行。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完成 “任务单”中的相关任务。
1.根据以企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确定任务目标。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在对汽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对汽车构造进行任务设定,任务与企业里的真实维修工作任务相一致。这样,学生在实训区,就置身于近似的企业工作岗位场景,进行实际操作。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太高,应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几个任务,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学校与劳动局长期合作,学生经过训练,通过理论应知考,并通过实践应会考,便可获得《汽修中级工证书》。
2.任务要可操作,难度要控制。教师在设定任务时,注意使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保证任务的独立性。汽车构造这门课可以设定气门组的拆装、汽缸盖的拆装、活塞连杆的拆装、曲轴飞轮组的拆装等任务。任务的难易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对任务做出调整,任务较为复杂时,可以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学习时难度会大大降低,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3.注重学习方法。汽车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强,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专业技能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纪律,不但要教会学生汽车构造的有关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自主练习和练好这些技能。汽车构造主要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发动机不启动,很多故障不能显示出来。因此,汽车构造要注重学生操作过程的考核,对学生的拆装顺序、力矩等进行评价。
4.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根据专业教学特点以及教学工位的限制,可以采取学生自由组合再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几个相互合作的技能学习小组,小组中的学生要好、中、差搭配,每组有6~8名学生,由一名学习能力强并善于组织的学生当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技能活动。课堂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讨论或实践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形成了积极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且个人综合能力也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反馈、评价、总结。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的实训学习之后,便接受规范客观的考核评价, 评价的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工具、操作规范和操作过程上。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自评,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小组互评,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自己操作时要注意的方面;最后是任课教师的总评,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技能实训考核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在期末考核中占较大的比例,也是学校推荐学生优先进入合作企业上岗实习的依据。
二、课堂教学实例
以汽缸盖的拆装为例,进一步来谈任务单教学方法在汽车构造中的有效运用。针对中职汽修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感性-经历-实践-评价”四阶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汽修厂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新知识。
1.任务前。
任务一:创设情境。一辆桑塔纳轿车气缸垫损坏,出现冷却水渗漏,客户要求修理,那我们如何更换气缸垫呢?
任务二:提出本次教学目的。通过本次任务的内容学习,学生熟悉机体组的构成,能正确选择并使用工具,对气缸盖进行规范拆装,更换气缸垫。
2.任务阶段。
任务一:发放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要求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正确选用工具,判断汽缸盖螺栓的拆装顺序以及缸盖螺栓的拧紧力矩和次数。
任务二: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并使用工具,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拆装汽缸盖。
任务三: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时,分为四个大组,每七人为一实训组,七人合作学习,四名组长先做,教师指导,其他同学观看并纠错。培养四名组长成为小老师,负责本组其他学生的实训,充分发挥四名组长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由于工位有限,在教学中引入了“四位法”教学模式。具体为四人构成一个实训单元,主拆:听从发口令的同学的指令,负责具体的拆装;口令:按照任务书中的气缸盖拆装步骤,发出相应的指令;协作:协助主拆的同学完成拆装;记录: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四名学生之间既是互助合作的关系,又建立了互相监督的机制,进而有序地完成气缸盖的拆装任务。依照主拆、协助、记录、口令的顺序进行循环,保证实训岗位有序轮换。
学生实训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各组。最后教师对分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在考评时要特别注意。
3.实现任务目标。
步骤一:考核评价。学生自主练习结束后,要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由教师、小组、个人三方构成。评分比例分别为50%、30%、20%。考核过程中要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考评中来,评分标准要根据气缸盖评分表来定。
步骤二:拓展提高。学习了桑塔纳发动机气缸盖的拆装方法后,对于其它型式的发动机气缸盖,又如何拆装呢?学生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合作小组,上网或查阅相关汽车维修的专业书籍,列举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的拆装方法,要求有相关的图片说明。
总之,运用任务单导学教学法可以增强汽车构造课堂的互动性与协作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汽车维修技能。但课堂是动态的,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适当调整任务,进行及时适当的引导,使得任务单导学更符合中职汽修班的教学特点。
参与文献: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内燃机构造与维护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讲述了内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涵盖了基本的零部件结构及保养、检测、维修等基础知识。原来的教学设计是先讲结构与原理,再进行检测与维护,其结果是由于理论与实践分离导至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进行教学改革,变原理实分离的教学模式为一体化模,通过将基础知识融入到实训项目中,通过不同项目的完成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顾名思义,一体化教学即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的教学形式,但它不是简单的1+1结合形式,而是要实现深层次的融合。首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形式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专一兼”的双师型结构,满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理论融入实践中的学习削除了空间分隔,同时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展示和具体实践操作相结合,创建立体化教学空间。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一体化教学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对接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通过市场调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践专家座谈会对对职业岗位进行典型任务分析后将其转化为职业能力,构成课程体系,课程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应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而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训项目正是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经过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培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2.一体化教学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在传统课程教学中,一般是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专业知识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一体化教学过程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先讲解基本结构、原理,学生再分析、归纳、总结出基本的知识点。并在完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结构、原理、零部件检修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便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另通过这种理论知识与实作训练的融合,消除了因为先理论后实操出现的时间间隔而导致先学的理论被遗忘的现象,还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辅助实际操作教学,便于技能的掌握。
3.一体化教学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外,还融入素质教育,通过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采用“一专一兼”的双师型教师授课形式,将职业素质要求引入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会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益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出现新问题,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找出解决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一体化教学,充分利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结合实际生产问题,灵活调整实施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在内燃机构造与维护课程中的实践
1.教学目标
通过以工作任务导向以及典型农用发动机各系统检修项目,使学生掌握农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农用发动机零件总成,通过零件的拆装、检查、修理,熟悉和掌握农用发动机修理中的常用技能,在生产实际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走向社会的职业竞争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本着理论为实践服务,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行业标准相融合,加强实训,增加实训项目和课时分配,实训占总学时的60%以上。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相融合,在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内燃机构造与维护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完全靠讲授的方式来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只有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才能利于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理解。既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操作,又有学生的实际训练,加上教师的现场随时指导、纠正,这种讲练结合、现场操作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讲解发动机的总体结构时,将学生带去实训室,让学生在拆装发动机的过程中掌握发动机的组成,大致地了解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学生对发动机有了感性的认识后,便于工作原理的学习,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3)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认识规律,采用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完成教学过程。如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按认知规律先学化油器式燃油供给系统,再学喷油泵式燃油供给系统,最后学电喷式燃油供给系统;按照由理论(整体认识)到实践(零部件结构拆装)再到理论(整体分析)再实践(综合维修技能训练)的顺序完成教学。
3.教学内容的重构
打破传统的先结构、原理,再实作的教学内容安排,将零部件结构、工作原理放到拆装过程中去完成,教学内容以两大机构、五大系统为载体进行设计,根据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如子项目配气机构故障诊断与排除中分为任务1配气机构的拆装,通过拆装过程学习配气机构的组成、零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拆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总结出①配气机构的功用―进气充分、排气干净;②根据零件在工作过程由于受高温高压气体的冲击和腐蚀,分析出易使气门杆产生弯曲和磨损,因此要对气门杆进行弯曲检测和磨损量检测。从任务1中又引出任务2重要零部件检测。总之,经过课程内容的重组,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任务中,在做的过程中完成学习过程,除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手段更灵活多样,可以是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人组织形式,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学生的实际操作是掌握原理和技能的纽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相互配合运动关系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实操,在验证了机器构件的工作原理时也掌握零部件拆、装技能。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素质或“一专一兼”双师型转变,学生也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思考实践型”转变。一体化教学既是专业技能实作训练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职业技能在循环往复的实训过程中得到提升,职业素质也在循环往复的实训过程中养成。
三、结束语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体系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过程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实现一体化教学就是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按照一体化教学的新要求进行教学优化设计,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香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方案[J].课外阅读,2010,8.
[2]梁建玲.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一周的汽车维修实训已结束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使我对这个汽车维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去学习汽车维修方面的知识,使我得以更好的理解汽车维修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通过汽车维修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东西,了解了汽车的基本维修知识,增强了汽车专业知识,并且再次提高了团队精神,同时也增强了面对事情的应变能力,为以后对工作的适应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汽车保养,我们遵循着各工位的流程,班上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辆车。在正式的汽车维修工作之前,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各个汽车工具的使用,在此之后老师让我们练习扭力,感觉一下扭力的大小——首先凭感觉用梅花扳手扭螺丝,再用扭力扳手测试一下自己扭力力度的准确性。之后,老师给我们讲工位的操作,并且说明了一点,检查各部位时,需要大喊出来。老师首先把举升机各个部位调整好,确定位置准确后把举升机上升到一定位置,大喊“举生机上升,请注意”,然后检查一下汽车在举升机的稳固性,确认无误后,继续大喊“举升机继续上升,请注意”。把举升机上升到顶部后,老师就开始检查汽车底部各个部件(转向连接机构,制动管路,燃油管路,排气管和安装件,螺母和螺栓,悬架),并且大喊出检测结果。完毕后,我们就回到每组划分好的汽车进行实训。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维修汽车的经验,所以在检测的时候都有很多部件的名字不懂,不过经过大家的交流与老师的讲解,我们对那些汽车部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完成这工位检测后,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是车轮的拆装与了解制动器和制动液的检查与更换。首先,把举升机降到适当的位置,然后把车轮拆卸下来,再进行对制动器的了解,接着排放制动液,然后检查轮胎的气压与表面的厚度是否正常,气压不足就补足,最后把车轮安装上车,用103n/m的力扭紧。完毕后,开始进行下一个工位,这个工位主要内容是(发动机机油(加注),发动机冷却液,散热气盖,传动皮带,火花塞,蓄电池,制冻液,制动管路,离合器液,空气滤清器,碳罐,前减速器主支撑,喷洗液,轮毂螺母重新上紧,PCV系统,发动机冷却液,空调,动力转向液,发动机机油,气门间隙,燃油滤清器)各个部件的检查。最后完成了这次维修实训的所以内容。老师到后来还给我们讲解了拆装轮胎的方法与轮胎的打气方法,我们也有人尝试了拆装。有时候有些东西并不能通过看书来搞明白,通过观察事物和别人的讲解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很多,以后在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方法,利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个实训周的内容不单止这些,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PPT的工作,这任务就是通过这次工位的实训的了解与拍摄的相片总结起来的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想象中的简单。我们经过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归纳并做PPT,有的负责演讲,这些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否则就会缺起这个或者缺少那个的,很容易弄到资料不齐全,PPT不完美。但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我们的PPT,而且我们所做的这个PPT是不错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借此机会提高了我们的团队精神,真正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过,答辩时,问题出现了,老师问的问题,我们很多不清楚,感到很惭愧。不过,老师却没有责怪的意思,并且还悉心的解答问题,使我们对所答不上的问题,与不懂的问题得以得到答案,所以我觉得这次答辩的课堂,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开始来实训楼的时候什么都比较新奇,因而还是比较有干劲的,到最后感觉枯燥了,于是就不是很积极。自己也应该反省一下,以后的工作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新的内容,如何在保持自己工作的积极性就显的十分重要,必须向那些一直积极工作的同事学习。要感谢学校提供这么好的实训机会,也要感谢曾永志老师,使我通过这次维修实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为以后的工作储备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此外在检查的过程当中,还知道了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维修实训虽然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之中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习,但我们从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正确的工作方法却可以带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不管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最终都会一一而解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研究;措施;实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质上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在汽车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汽车专业必学的基础性课程,并且这门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让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改革课程体系
在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电控装置结构与检修、汽车维修、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这六门汽车专业的课程之中都包含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内容,但是在每种课程之中关于这个版块又不是十分的详细,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就是将这六门课程之中关于发动机的知识统一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这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相关的知识点,如: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燃料供给系检修和故障诊断等汽车发动机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独自完成汽车发动机的装配、故障诊断等基本技能。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对于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学效率低下,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就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本次研究之中,笔者选择了这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来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让整个专业的教学都能因此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重组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
由于这门课程是讲其它的课程中关于汽车发动机内容的部分进行组合的,因此在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改革教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将讲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更新,编写出合适的配套教材。在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按照从基础知识教学开始,然后熟悉汽车发动机之中的各零部件、构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检测方法,构建了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系等章节内容,并在每个章节之中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编写: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思考训练。在新教材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将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同时也避免各课程教学之间的重复。第二,采用模块化的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按照发动机各个部分各个系统进行规划和划分,每个大的系统为一个模块,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于在每个部分都有着技能训练部分,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第四,更新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对原教材中较为落后的一些教学内容删除,并补充进入当前的一些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如电子控制等。同时在选择车型时,选择一些常见的车型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改进教学手段
在教材成功改革之后,为提升改革的效果,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为此对新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并在课件之中插入大量的图片与视频素材,让学生在跟随教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能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多媒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实用性较强、操作较为简单的方式,而且多媒体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物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对于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更加熟悉和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形式、考核的方式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规范实训技能考核
为更好的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现行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课程题库和实训技能考核规范,具体操作如下: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为充分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一体化教学首先应当做到结构、原理、拆装、检修、故障诊断一体化;其次在教学中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行,不拘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在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到实训的场地上,边讲解边让学生练习,既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以项目任务引领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项目完成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当学生在项目结束之后,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第三,充分发挥“双师”作用。如果是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都由指导老师来完成,既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进行实际技能的培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训教学时,则安排实训指导教师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学的效果。首先,在教学中采用小班教学,让教师具有更多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次,充分利用当前的仿真模拟教学软件,通过这些模拟软件模拟现实中的实际故障,让学生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操作,掌握相关故障的解决方法,然后让学生再进行实操训练,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实训课所需要消耗的成本。第三,采用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的实训培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考核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成绩应当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训技能成绩两个部分,然后再将这两个部分的成绩统一结合起来进行评定,得出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考核成绩。然后再将这个考核成绩与学生平时的一些表现结合进行综合性考虑,得出最终的总成绩。其中在理论考核成绩上面既可以采取传统的考试方式——利用试卷答题的考核方式,也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课堂答辩的方式。在实训成绩考核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考核。
(四)建立该课程理论实践试题库
对于所建立的理论实践试题库应当具有全面的特点,试题库中包含教材内容的全部知识点,对于其中的每个章节都设置有单独的考核题目,并将考核题分为多种形式,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当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时,可以直接从该试题库中提取相应的试题,具有快速高校的特点。而对于实训考核的试题则主要是采用日常教学中的项目作为考试试题。
(五)结合实际岗位开展考核
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迅速的适应自己的岗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在学校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考核之中应当与实际岗位相结合来展开考核。在理论知识教导方面将高级汽车维修工的的岗位知识要求作为学习基本,将汽车维修技师的岗位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的内容都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指南》中汽车维修技师和高级汽车维修工汽车发动机部分内容为准,使得考核的最终成绩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合。
(六)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理论教学上来看,建立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录像、视频资料等进行教学。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理论教学的效率。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实训教学上来看,利用先进的仿真实训系统,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
(七)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前是一个计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兴起的时代,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之中也应当将这些技术充分的应用进来。如:使用中锐教育集团搭建的OTO云课堂,上传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资料到网站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上网收索观看。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微视频、微课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移动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和探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的效率。
五、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以上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策略,使得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改善,经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促进课程的建设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不断改革,推动了其它课程的改革与完善,让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同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成功改革,也为其它课程的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二)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使得本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都标出明显的进步,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维修拆装都能够从容的应付。
六、课程改革的特色分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际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为此在本次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其中所谓的三个转变指的是课程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转变,教学场所转变以及教学的角色转变。所谓的三种氛围指的是合作氛围、学习氛围以及和谐氛围;三个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经过这“三个转变”“三钟氛围”“三个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学生面对今后的职业岗位。
七、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让该课程的教学朝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让学生与社会职业岗位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更有助于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同时也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改革起到了促进及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文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48-50.
[2]王凤军,李效春,王甲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01:31-35.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02:50-52.
[4]崔树平,张亚军,崔涵.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25-27.
[5]王凤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70-73.
[6]吴东平,吕青.基于CDIO理念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5,19:226.
[7]王洪章,常青."全程六步法做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汽车发动机技术及检修》课程改革案例分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59-65+80.
[8]卢勇.探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成功(教育),2013,18:14.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U472-4
首先应明确模块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套用别人的经验,必须考虑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学校的设备情况、学生的能力层次等因素。
为设做好汽车专业模块化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汽车专业的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定位专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多数学校都主要是为本地区培养从事汽车维护、修理、检测、装潢、汽车外形整修等工作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摸清汽车行业的这类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此目标开展各项教学、教研工作。
二、确定并划分教学模块。如何科学划分教学模块,是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一个大模块,该大模块由两类模块构建而成,第一类为基础模块,包含文化基础课和公共关系类课程等教学模块,采用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一类基础模块在一年级进行教学。第二类是多个专业模块,采用工作过程体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且各专业模块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更换和开发的活模块。我们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专业内容为主线,以实训场室设备为条件,将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发动机构造与拆装、底盘构造与拆装、发动机机械维修、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传动系与行驶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器系统、空调系统、整车检测与保养等模块。每个模块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适合于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项目,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并将各模块涉及的构造、原理、修理和维护工艺、故障排除等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教学目标、围绕专业课题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比如汽车电器系统,设计的模块有蓄电池的检查、起动机的检修、发电机的检修、灯光线路的检测等等。
三、开发模块化的校本教材。编写好适应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教材的基本框架是:模块-----子模块------课题。编写模块化教材我们将从模块的教学目标出发,注重基础性、实用性、针对性,并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陆续编写校本教材。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形式的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和模拟教学等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式教材将打破传统学科式教材的界限,对完成本模块的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简明扼要的描述,涵盖了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着重体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系和冷却系”这一模块中,除了常规的结构、原理、检测与维修外,我们把日常维护中的项目——滤清器的清理与更换、冷却液和油的检查与更换等也列为主要内容。我们考虑到,现阶段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解维修的机会很少,但进行日常维护的机会却很多,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马上就能为自己和他人服务。
四、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我校实行“模块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方法,专任教师必须自编各模块的配套教材,制作相应模块的课件,具备讲(讲授)、写(编教材讲义)、带(指导实习)的能力。为此,我校对现任专业课教师加强培训,取长补短。要求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纯理论课教师,下到实习基地锻炼或外出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培训考级,现在已培养了一批胜任本专业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1引言
我国在汽车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上升,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了提升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教学水平,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变革其教育方式。当前,新型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了重视,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2.1理论知识时间跨度大
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安排理论课上课时间时,中间的间隔期都比较长,大跨度的时间安排使得教学效果极不理想。比如,在讲解发动机维修方面的理论知识时,会先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各零件、维修步骤、如何排除故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跨越了两个学期。这种理论课时间安排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忘记前面所学知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难以学到真正内容。并且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会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开来,这增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生获得熟练的技能。
2.2基础知识较差
很多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积累不够,学习能力也有待提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时,会比较困难,很多知识点其都不能够理解。并且此专业的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方面的能力并不强,很难较好的学习汽车零部件的构造图,其学习过程相对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丧失掉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够对本专业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也无法应用于实际中。当学生毕业出社会后,在实践工作岗位中,往往会出现动手能力低下的问题,而此时的学生依然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心境,难以在此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3教学方法受制于传统理念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会普遍受制于传统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全方位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上比较紧张,理论知识的教授往往不到位,实践教学又无法统筹,使得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3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究
3.1理论指导分析
在讲解理论知识点时,一次性不要讲解得太多,过多的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和消化,学生不仅容易混淆知识,而且也会增加其负担。所以,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最好是先将理论知识梳理一遍,按照一定的联系和逻辑顺序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强化各知识点的实用性。比如,在讲解机体构造时,不仅要讲明机体的各组成构建,相关构件的作用,气缸盖如何拆卸和安装机器原则方法,还要详细阐述相关技巧。每一个模块单元都是学习和讲解的重点,而每一个重点知识都会包含特定的技能,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技能,教师要强化概念、步骤、方法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并发挥出此项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利用此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3.2实际训练分析
教师在进行现场示范指导时,应当尽可能的用比较简单、直白、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在示范相关操作时要准确、规范,并把控好速度,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有动作有机的联系起来,给学生演练完整的操作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穿插必要的文字描述,向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换做其他的方法能否可行,并帮助培养学生在汽车维修操作方面的理念,让其形成正确的概念,全面掌握具体模块的知识点和技能。具体而言,在拆装活塞连杆组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描述理论原理,特别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安装要点,表明安装记号和安装朝向,明确螺栓的力矩要求,然后按照最高标准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在讲解那些复杂的操作时,教师要适当的放慢速度,并将各复杂环节进行分解演示,配合必要的文字说明,但要注意讲解的内容与操作内容要保持完全一致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操作,这些内容的学习难度比较大,相关环节的操作技巧性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掌握。所以在讲解复杂动作时,一定要注意分解,并放慢演示速度。比如,在演示如何调整链轮传动的气门间隙时,由于第一缸压缩上止点很难找到,学生大多不明确此点位于汽车何部位,在操作时很难把握住要点,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都不理想。第一缸压缩上止点的位置并不是对上止点的记号就可以了,其需要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告诉学生这一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汽车上并不是只有第一缸压缩上止点,还有排气上止点。在调整气门间隙时,要将各具体步骤进行细致分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识第一缸并明晓第一缸的具置。然后再找出气门并对其进行摇臂动作,做好相关上止点的记号,分别对其进行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详细讲解每一步骤的目的意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深化理论认知并锻炼其操作技能。在实训讲解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向学生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项,并重点强调动作要领,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利用最有效的方式学习汽车维修相关技能。比如,在演示如何拆装发动机时,在演示之前要先告知学生相关注意事项,发动机的拆装方法、顺序以及技巧等,并告知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和利用零件进行检测。在讲解拆卸顺序时,可以先板书具体内容,然后根据板书内容一步一步进行操作示范,并让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各种零件的名称、安装部位以及其他记号。在安装不可互换件时,要详细讲解螺纹连接件的力矩和顺序并调整各零件间的间隙,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发动机的拆装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为了增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效果,在进行实训模块的内容时要加强课堂的巡回指导,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并及时向学生解答其疑惑之处,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
3.3课后总结及成绩考核分析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到了一起,密切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深化了不同板块知识之间的联系。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过程中的,其还需要重视课后的总结以及成绩的考核。具体而言,课后总结主要是对具体模块知识进行学习之后,对其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总结,并构建一定的思维导图,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在在一起,增强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深化学生的记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提高其技能。课后总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巩固上一环节的知识和内容,而且其还能够为下一个实训环节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工作。成绩考核主要是指在学习完某一模块的知识后,依照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考试题目,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来评定教学结果。在进行成绩考核之前,需要先制定一定的评分标准,并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好阶段性考核成绩在学期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强化模块式教学结果的应用。
3.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建议
在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而要满足教学设备要求,单纯依靠学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加大学校与社会企业主体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一定规模的校外实习机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加大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投身于4S店和汽车美容店以及维修厂进行实训,并争取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就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额外聘请汽车企业的人员来对其现场操作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故障剖析排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为了尽快适应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群体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具体而言,学校可以拓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渠道,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为教师上课,或者是让教师带着疑问去汽车修理厂进行短时间的学习,与此同时,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培训,以从整体上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此外,为了深入落实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学校还需要调整或者是更改现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根据时展的需要,重新编制专业教学教材,增强教材的使用性,进一步密切教材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之间的联系。
摘要:本文论述了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对这门学科的影响,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rocess complete educational model in "Motor car engine Structure And Service"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application, through process complete educational model application to this discipline influence, to student's various aspects ability raise.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教学
key word: Motor car engine structure and service Process complete educational modelTeaching
作者简介:王小飞,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自动化装备关键技术与制造研究、汽车维修。 前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其他专业的学习,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都有直接的影响。本人结合长期教学实践研究,把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进行结合。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在多学科落实课程改革的实验中,能较好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功能,本人把它引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并生成了过程完整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它弥补了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与发挥学生主动性方面的不足,能较好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一.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是对不同能力、兴趣、需要的学生进行有效组织的过程,并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法。 过程完整化教学推崇主张“教师不复制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备课以问题或任务为核心;上课伊始呈现课题性问题或任务;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以改变问题任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质疑。 二.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1. 以课题性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面前呈现明确的课题性问题或任务;面对问题或任务学生能大胆尝试着解决问题,尝试着完成任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及时改变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及时帮助指导学生。比如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和实训实验室的讲解,首先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该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在试验车上进行动手解决,最后教师在进行实验室试验台模拟演示总结这类故障的排除方法。 2. 从课堂教学开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与师讲、生听教学有本质的区别,要求学生独立自主;要探究钻研。比如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以发动机拆装为突破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能看懂,操作中用得到。学生学习有兴趣,求知欲望增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前面学习基本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修理发动机,要求修出的发动机质量好、成本低,并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耐力,锻炼学生的承受能力。由于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学生一丝不苟认真查阅资料,严格执行修理质量标准。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质疑性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高境界 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看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力图让学生经历“过程与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持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才组织“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质疑,不仅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且还是合作学习的高境界。比如在学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时,节温器在冷却系中是否可以不用,不用行不行,学生都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明白了节温器的作用,以及在冷却系中的地位。 4 呈现问题来结束教学过程 临下课前,教师再次展示本节课的结构化问题,可以擦掉结论和与过程相关的内容,并宣布下节课的课题性问题任务。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得出结论,不要急于从书上或者别人嘴巴中找到现成结论。因为,谁一旦找到现成结论,他的探究活动有可能马上停止。还要告诉学生,下节课还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比如刚学习完曲轴结构作用,然后给学生留课题:“曲轴出现故障会对发动机造成什么危害,该怎么检修?”,让学生自己下去后自己探究。 三.结论 推行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教学相结合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直接反映出汽车维修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要求。我们打破了“先学基础理论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孔宪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覃群. 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探索[J].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4,(09) [3] 陶・哈斯巴根,过程完整化教学理论与实践[M],呼和浩特,内蒙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4]黎巧云.汽车修理与检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 教学实施
论文摘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汽车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wwW.133229.Com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4]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j].教学与管理,2006,(8):34.
【关键词】校企合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专业建设 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3-02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受到汽车后市场的青睐。这无疑为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生源质量的下降,职业教育体质的不完备、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的滞后、课程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后却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精进。
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个局面,它为改善学校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专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为企业优秀人才的不断供应提供了保障,为学生的良好就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合作,将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一、传统教学方法及专业课程的瓶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传统教学仍是以课堂教授为主,课后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使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节,这必将使学生在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动手实践中去,若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充分,则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温习理论,从而联系实践操作,这无疑在加大了课时量的同时却又收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于此同时,汽车专业课程选择的古板和陈旧,使学生在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这也使得学校专业的竞争力及学生的就业受到影响,一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营销学》、《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等,往往这些课本的使用都会是长期的,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是完全不相符合的,陈旧的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限制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学生新知识的掌握,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会丧失企业对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信心。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作为现今企业发展和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非常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它不仅能够使企业源源不断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且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影响力提升、课程开发、学生就业都将提供保障。
1.校企合作,更新完善实习实训装备及实验室建设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实验室一般包含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汽车销售模拟实验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等等,这些实验室及相关实训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汽车专业教学的需求,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陈旧的实验室、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已经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要求,若频繁的更新设备,这又使得职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校企合作后,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员工培训、企业发展及职业院校的专业力量,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在学校实训基地投入发动机、电控试验台架、检测诊断仪器等设备,建立实验室和学生专业实训室,以供学校的日常教学、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的员工培训等。随着企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升级,企业需对学校实习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升级,以确保学生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为企业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这不仅降低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投资风险,减轻了职业院校的经济压力,解决了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的供应、服务的质量、技术的水平和持续的发展。
2.校企合作,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着力点,成立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学习实训体系,在学校中,让学生直接而系统地学习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模式、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专业技能证书等级要求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企业形成认同感和向往。进入企业后,学生将直接上手工作,省却了企业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信心,这为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校期间,企业联合学校举行专业技能大赛,颁发企业技能认证证书,为学生入企工作和岗位晋升提供支撑,在校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学校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工作。争取做到,学生在校受到重视,学生在外得到关心,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校企合作,研发惠及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校本课程
校企合作后,原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学生学习的要求,为此,企业将与学校一起研发符合企业汽车品牌及学校专业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实训辅导校本教材,在教材中穿插入企业文化、岗位设置及定位、品牌汽车构造检测理论与实践、专用检测设备使用、岗位操作规范等内容,大大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教科研一体的新型合作模式。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将理论课堂搬进实训室,运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实现“教学练”的理实一体化
汽车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操作熟练的员工,然而,传统的汽车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相互脱节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看不到实物,在实际操作时无法联系理论,致使学生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针对教、学、做相互脱节的现象,应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将老师的理论讲解搬进实验室,使老师的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学生的专业实验/训室建设成为既可以专业理论讲授,又能够当场动手操作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教师对照实物讲解理论,学生看着实物对照书本和老师的课件来吃透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在实际动手操作或系统分析故障问题的时候查阅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总结的“教、学、练”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整个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予预先设定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的氛围中运用老师所讲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2.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专业能力需求的对接
校企合作的模式中,“订单式”人才培养往往是企业的首选,他不仅可以确保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供给,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更多的接触有关企业文化及品牌车辆技术方面的课程,企业也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与学校一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确保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效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需通过努力来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二手车估价师等专业技能证书,但这些证书在学生的就业中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进入企业后,学生仍需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内部的专业能力培训,考取企业内部的专业等级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投入,势必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后,学生除可以自愿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等证书外,也可根据企业的要求,学习和考得满足企业上岗要求的专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后,便可进入企业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对毕业生再培训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使企业的发展稳步可持续进行,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3.走进企业,亲身感受与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多数职业院校实行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学校接受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等的学习,最后一年则走进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在学校学习的两年间,学生除系统的学习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程及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外,学校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企业的文化、工人的工作氛围、岗位的分工、销售、售后服务流程等等。最后一年,学生则被分配到合作企业,完成实习课程的考核,这不仅降低了职业教育成本,减少了企业员工培训投入,确保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有报酬的实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可谓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者共赢。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持续发展过程,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课程研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将支撑着学校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爱兵. 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2]叶燕仙.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考 [J]. 职教通讯. 2012.6
[3]王中雅.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J]. 教育教学研究. 2012.2
[4]范圣耀. 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2)
[5]巩利平. 办好高职教育中汽车专业的几点设想[J]. 太原大学学报 ,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