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第1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关键词:我国市政 基础设施项目 投融资 风险

通过对各种不同项目的研究,最终寻找一个最优的融资手段。面对各种风险问题,我国市政对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要求以节约社会资源为主,建立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提高我国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的建设效率。详细分析我国投融资方面问题,促进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现状及问题

(一)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就是我国政府,我国利用项目投融资开始,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电厂采用的类似BOT投融资模式,就是一个市政投融资项目的标志。之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的推动力落在外商的直接投资中。项目投融资凭借其自身特点优势,吸引着各种外资和民间力量,对于我国整个市场资金流向做出一定的转变。这对于我国一些处于危险状态的项目,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对于国内资金的缺口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弥补,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

对于BOT投融资模式的研究,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对这一模式在我国基础产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有力的基础建设。现行的外商投资法律体制,需要纳入BOT投融资模式,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在特殊情况下,允许项目公司合理提高收费标准或延长项目公司的特许期。一般来说,政府机构不会做出项目担保或承诺,在事先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才可以做出对外承诺。另外,在特许期内,应该承担一定的维修保养义务。政府会在项目公司特许权期届满后,将其完好收回。

(二)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中的问题

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融投资项目中,会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1、相关法律、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关项目投融资模式的成熟,需要规范的法律条文作为依据,如今我国政策缺乏更透明、完善的条文规范投融资项目的进程。做为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中,主要的参与者--银行,却没有一定的投融资经验和规定,使得投融资目的不够明确。

2、政府监管问题在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中有很多大影响

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于相关利益尤为关注,而我国相关监管力度不够,阻碍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改革和发展。要想稳定吸引社会资本,市政必须通过特许权经营制度来建立有效的监管。缺乏有力的监管一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整个投融资的高质量渠道而言,有一定的影响。

3、缺乏专业化水平的咨询机构问题凸显

就我国来讲,很多投融资建设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市政在进行投资时,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潜力和收费价格变动的把握,不够完整和详细。使得投资方对于项目整体了解甚少,缺乏规范项目的运作,对风险缺乏有力经验。影响到整个项目投融资的谈判过程,真正可以谈判成功的非常少。对于项目的各个投资方来说,需要专业化水平的咨询机来维持各方的联系,要对外部金融、政治十分熟悉以达到项目要求。对于项目的经济强度、目标、指标做出详细的分析,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这般复杂的项目流程管制,一直是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风险防范的对策及建议

(一)创造有利于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宽松环境

因为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程序非常复杂,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在相关项目投资上,为了分担风险,应该注意营造更有利于项目投融资环境。首先,注意投入更多的法制在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上。投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创造有利的环境。法制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规范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融投资效率。

其次,在之前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过程中,改善过程当中不够合理的地方,通过改革措施对市场格局进行改变。进行价格上的改革,鼓励国内外各类经济组织对投融资模式的建设及经营,投资者承担主要风险。

另外,为了规范投融资项目的实施,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因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流程涉及到很多层面,需要规范双方的权利问题。在相关合同中,建立一定的规范,明确约定了投资方的成本支出。相关法律支持,可以完善市政相关投融资项目机制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的运营效率,对愿意投资的企业进行刺激,促进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顺利进行。加快相关机制的改革,在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立和运营中采取更适合的投资方式,吸引社会上更多的资金投入,促进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的顺利开展。

还应该重视投资主体和专业化项目投融资咨询机构的培育,可以弥补在整个项目进行中的不足,在加快相关部门建设的同时,注意增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对社会投资者的吸引力。应该对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做出价格上的调整,理顺价格上问题,政府可以通过与其他社会资金联合的方式进行经营。

(二)进行多元化、全方位“投融资平台”的搭建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需要注意公平性,通过利用各种项目的模式,打开更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过证券模式或是企业自筹资金的形式,或者是贷款国债等其他形式,多方向的发展投资融资的渠道。

在考虑建设多方位发展的投融资平台时,应该考虑到债券市场的作用,建设更透明的市场债券监管机制。以维护市场运作为主,提高债券的参与者,这也是一种证券化的融投资形式。首先是以政府作为前提的,尽管我国相关证券的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完善中,实现低成本融资逐渐成为可能。市政市政债券投融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问题,市场逐渐关注到规范化证券的重要意义。

另外,可以对一些具有竞争性的项目,采取转让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权的模式。可以提高竞争力度,建立更多有效桥梁推进投资。采用准BOT投融资模,这种模式在市政来看是一种项目特许期内的民营化,对于技术设施投融资而言,政府失去了对项目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拥有。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减少经济上的债务压力,作为股东的政府,使用准BOT投融资模式更有利于对相关项目进行监管,有效解决一些投资问题。

(三)增强项目投融资模式研究和风险评估分析

在市政基础建设中,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应该将相关风险评估用于其中。对于风险价值通过计算方法得出结果,根据结果进一步研究市政投融资项目的进行。为了使得风险概率有效降低,应该通过利用一些有力工具,如VAR工具等进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定量的测量,建立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一个完善。

通过有效分析评估,对市政基础建设投融资项目进行分析,在不同模式下的投融资模式进行对比,以降低风险率为主,选择有力的投融资模式。在今后发展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以提高项目投资效率。通过比较评价,做出更科学的分析,使得市政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中能够顺利展开工作,为今后整个投融资市场提供建设性意见。

除了以上所说以外,还需要重视对合理项目的投资以及回报率预期的确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机会成本和风险贴水是中经济行为,也是决定投资回报率预期的主要因素。对于项目投融资带来的风险,应该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在这里可以使用CAPM模型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公式,最终得到一个可以进行综合考虑的项目风险值,对于项目贴现率做出合理选择,根据计算出的投资收益与机会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做出有利于投资利益的合适选择。为风险和投资价值做出的评价,以减少风险为目标做出合理的安排,最终达到合理确定基础服务价格的目标。

三、结束语

我国在客观上要求市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相关风险的研究,找寻更合理的投资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避免投资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市政采取一些法律手段,对投资流程进行正规化控制,提高市政投融资效率,对于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辛家鼎.提高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8(03)

[2]陈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及管理[J].基建优化.2005(01)

第2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关键词:湘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金融

一、对湘西地区的优势分析

1、湘西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国家对湘西的政策红利将逐年增加,发展机遇历史最好。湘西地区作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1]所列扶贫攻坚的中心区域、省内唯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覆盖区域、省内唯一的民族自治州,中央政府、省政府对湘西地区的发展给予了重点支持。政策层面对湘西州的倾斜,不断支持湘西州的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2、湘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显著。湘西作为重庆、湖北、贵州三省交界处,区域优势明显,搞好湘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得益于政策的支持,湘西境内上马了高速、高铁等一批重点基建项目,现有的大部分省道、国道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修建,大湘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启动“加速度”,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3、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态势强劲,发展前景看好。《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在宏观层面的积极支持各个区域的旅游发展[2],整个旅游态势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还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湖南“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研究》提出的发展目标,将为湖南省旅游产业将会带来一个新的黄金十年,这也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湘西自治州带来了发展契机。

二、湘西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现状

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分为经营类项目、准经营类项目和非经营类项目[3],2015年,湘西州共实施固定资产总投资470亿元,其中国有投资为249亿元,非国有投资为121亿元,占比25%,基础设施投资为170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6%,较上年增长25.9。截止到2016年8月,全州共实现2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其中基础设施共实现投资8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3%。

1、按经济类型对2015年3-8月、2016年3-8月湘西州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情况见下表(单位: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5年3-8月份,州内固定资产投主要以国有投资为主,非国有投资均处于低位,可见,2015年州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国有资本在进行投资;从2016年3月份开始,非国有资本出现高开低走的局面,3月份单月实现30.82亿元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25.4%,创历史新高,国有投资将处于波浪型增长模式。

2、根据投资方向来对比分析2015年3-8月份,2016年3-8月份湘西州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从以上数据来看,按照投资方向来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2016年均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上,工业投资不温不火,产业投资出现下滑态势,民生工程稳步提升,技改投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有限,房地产开发处于下滑态势。

3、针对不同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模式的融资成本对比分析如下(单位:%):

由上表可得,湘西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特点,当地主要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有限,融资产品创新不足,产品品种单一,融资租赁与信托等外地金融机构介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较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有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缓慢,急需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湘西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特点

1、融资主体融资能力有限,政府融资平台职能犹在。州内暂未形成大型的国有控股集团公司,部分由原来政府融资平台转化而来的国有企业虽资产规模较大,但企业的盈利能力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还有一定缺陷,主要依靠财政补贴与资产变现或出租实现现金流,该类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十分有限。

2、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具有不确定性。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主要与政府的财力有关,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与否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如何确保地方配套资金的按时到位,需要政府对地方配套资金的来源、使用、拨付进行明确与规范。

3、还款来源有限,地方财政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与投资回报机制亟待建立。政府财力有限,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投融资效果,就急需对项目还款来源的确定,并建立好资金保障与回报机制,刺激社会资本参与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4、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实施的融资一般均体现融资贵的特点。

5、基础设施项目回收期长,项目收益相较其他地区低。

6、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能定位不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四、对湘西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建议

1、明确政府投融资职能定位,依法治州,强化政府履约能力,吸引社会资本流入。

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理应由政府来提供,但随着产权经济学的兴起,这种观念也在发生改变,物品也分为很多类型,有可收费的公共物品,也有非经营性质的物品,并非全部需要政府来进行生产,只要政府对这些物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利用市场的力量完全有可能更好的、更高效率的去完成[5]。因此,重新界定政府在投融资方面的职能异常重要,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做好管理、监督、服务的工作,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高度引起关注,以更严、更高的要求去监管和服务它。

2、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债券融资力度。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6],湘西州财力有限,仅凭财政一支,必难以为继;而国发〔2014〕43号文件,赋予了地方政府适度举债的权限,明确了通过发债与推广使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而债券拥有资金成本低,发债期限长,能够激活民间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还款压力小等优势,故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债券融资力度,汇集社会民间资本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显得很有必要。

3、建设新形势下政府投融资体制,编制好中长期财政规划,用足、用好现有政策。

按照中央政策要求,政府举债的途径仅为发债与使用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但在举债的过程中是量体裁衣的,湘西应该抓住这轮机会,利用棚户区改造、PPP项目推广、武陵山扶贫等政策,改善湘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缩短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差距。利用有利时机,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剥离政府融资平台为政府融资职能,练好“内功”,提高社会资本对湘西政府的信心。

4、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当地主要金融机构金融创新。

(1)以产业基金引领“投贷”结合,助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基金作为近年来新起的一种创新型投资方式,分为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两种,银行金融机构利用理财资金投资于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项目公司股权,以较强实力的国有公司作为风险承担主体,承担回购责任,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资本金不足以及抵押担保物不足的情况,同时能在项目运作中撬动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从资金链条上能快速推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此种方式是目前实施国家重大项目、扶持重大产业发展的优先选择方式,能实现1+1>2的良好效果[7],摆脱湘西政府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贵,期限短的困扰,实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良性发展。

针对湘西州的实际情况,应该集中整合全州各县市资源,对州政府重点支持的行业或项目,全州统一规划、统一投融资,建议以州政府的名义成立重点行业的政府产业基金,实事求是,重点突破,基金规模不求大,但求能实际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同时在实施基金范围内的项目时,以州发改委的方式立项,依托州级政府的信誉与实力能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基金内项目的建设。同时吸引多家有实力的社会资本企业参与到基金中来,共同推动产业基金的发展。以全州旅游产业扶贫基金设计为例,介绍一下基金的操作模式与交易结构及流程,具体如下:

(2)以项目收益权进行资产证券化(ABS)。盘活存量有未来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基础设施融资租赁。基础设施融资租赁是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金融功能,在国际上除传统信贷外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它有利于拓宽基础设施投资大规模、长期限、低成本筹集项目资本金的渠道,缓解资金的结构性矛盾,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率。地方政府拥有大量的建设完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借助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租赁业务,通过资产的流转可以产生部分增值收益,既盘活了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又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又能为政府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资金。

五、结论

建设好美丽湘西,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同类型的项目适合不同的融资方式,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政府部门在选择项目融资时要结合不同融资模式的优势与不足,考虑各种模式的使用范围、差异性与互补性,适当地进行融资模式的选择。政府还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机构改革,让创新型的融资产品能在湘西落地,能走出一条适合湘西地区长远发展的融资道路。

参考文献:

[1]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3] 崔健 刘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J].开放导报,2012(03):109-112.

[4] 梅德平 洪霞.城乡发展一体化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4-29.

[5] 陶浩.城镇化中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论丛,2014(03):226.

第3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投资预算 预算管理

投资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投资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地位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投资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一部分,它与经营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一起共同构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投资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投资预算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投资活动的成功与否。投资预算是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基础,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受到投资金额、投资期限、投资领域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高度依赖于投资预算。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投资预算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的支出金额更大。因此,投资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投资预算管理的功能

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功能。企业的投资预算管理总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它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并通过定量化的设计和展示来反映企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通过对投资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企业在投资中趋利避害,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规划功能。投资预算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一个过程。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步骤进行一个大概的设计,促进企业整体稳步前进和发展。

协调功能。通过投资预算管理,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分工,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通过明确定义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权限空间和责任范围,使各部门、各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既避免了职责交叉,又消除了职责真空,从而实现了各部门、各员工之间良好的合作,进而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

控制功能。一方面,通过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在活动之前,就对之后的投资活动作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在活动之中对项目的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对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实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初步描述未来投资活动的过程,使企业准确把握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潜在风险,从而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使之后的投资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三)投资预算的项目评价方法

1.净现值法。所谓净现值,就是一个投资项目在未来各年的投资收益的总现值与投资成本的总现值之差,其实质就是企业投资利润的总现值。其贴现率为资金成本或资金的机会成本。若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项目可行;若净现值小于零,说明投资项目的成本大于收益,投资亏损,则该投资项目不可行;若净现值为零,说明该投资既不亏损也不会盈利,则企业需根据其战略规划和需要确定是否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贴现率,CF为现金流量为各年的净现值流量。净现值法实际上是利用贴现现金流的方法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项目评估。

2.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IRR)就是根据企业设定的最低收益率标准进行投资项目进行财务评估的方法。内部收益率是使其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若内部收益率大于其资本成本或企业所能接受的最低投资收益率,该方案可获利,项目可行;反之若内部收益率小于其资本成本达到的投资收益率,该投资项目将亏损,项目不可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为各期净现金流量,IRR即为企业的内部收益率。

3.获利指数法。获利指数(PI)法是指一项投资活动未来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和初始现金流出值的比率。若获利指数大于或者等于 1 时,项目可行;若其小于 1 时,项目不可行。获利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 为项目各期净现金流量。

4.回收期法。回收期法就是依据企业收回投资成本所需的时间为标准确定项目可行性的一种投资预算方法。回收期是指公司用项目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增量来收回项目全部投资所需的年限。其决策的标准就是投资回收期应小于设定的时间时,项目可行;否则项目不可行。其计算公式:

TP为回收期,CF 为项目全部投资现值之和,CF 为项目投资期间的税后增量现金流量。

5.投资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是指预期年度税后利润或年均税后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其评价标准是投资收益率大于企业目标报酬率时,项目可行;反之,项目不可行。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P为项目年平均税后净利润, S 投资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残值。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管理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实际上就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就是政府部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意图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是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好公共服务为目的的。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取向,实现投资预算过程的民主化,让更多公众参与投资预算的制定与管理,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并采纳其合理部分,以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决策程序:不同的投资项目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进行审批,而完全忽略了社会的参与。

第4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一、编制项目工作

(一)向上编报了7个卫生项目列入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向上编报了9条旅游公路项目列入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

(三)向上编报了8个民政项目列入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四)向上编报了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建设项目列入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续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34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1138万元。

二、争资争项工作

向上成功争取了9大各类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补助资金总计5916万元。

1.争取了2013年廉租房建设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补助资金700万元;

2.争取了洞头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列入2013年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210万元;

3.争取了文武坝镇湘青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列入2013年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55万元;

4.争取了2013年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51万元;

5.争取了周田等13个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列入2013年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010万元;

6.争取了2012、2013年廉租住房直接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660万元;

7.争取了筠门岭、中村、庄口等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项目列入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430万元;

8.争取了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列入2013年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500万元。

9.争取了2013年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管执法专业装备建设项目,申请到位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30万元;

三、日常管理工作

截止目前,共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24项,总投资363382万元,有效地促进争资争项工作和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健康、持续增长。

四、其他工作

1.上报了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30个,总投资129.9亿元,涉及重大基础设施领域8个,投资23.1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项目6个,投资77.98亿元;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项目16个,投资28.85亿元。

2.梳理了近五年来(2008-2013年)共列入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185个,总投资135.2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6.5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96.6亿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1.9亿元。

五、存在的困难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困难

1.争资争项难度越来越大,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

2.专项投资补助越来越少。

(二)改进措施

1.下一阶段,教育方面将重点投向教师周转房、学前教育和初中校舍改造,城市建设将倾向城镇保障性住房力度,民生方面将进一步加大老年公寓住宅楼、乡镇中心敬老院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投资方向。接下来要进一步摸清县情,多储备并且加快前期工作,使项目随时能拿得出、报得上;

2.继续按上级发改委要求及时编制好项目规划和2014年争资争项年度投资计划;

第5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关键词:政府性 城市建设投资项目 会计核算

所谓的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主要是指在运用政府财政资金作为建设资金对公共设施以及基础设施进行项目投资。现如今,全国各地为了更好的对该项目进行管理,因此将这些项目委托给当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进行建设管理。由于现在行政制度的改变,市政工程资产在原有基础上对政府部门进行工作的交替,在正常运作上,政府财政部门往往会把投资资金拨付到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运作以及相关的核算管理,使其政府性城市建设不仅属于建设者,并且成为资产的管理者。

一、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所具有的特殊性

(一)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的资金筹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中的资金并非来自公司固有财产与外来借款,而是政府所拨付的专款。近几年,我国很多地方大力推动城市建设的力度与速度,特别是在数十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进行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政府所拨款项超过数亿元。政府通过将资金授权给城建公司,从而使城建公司成为资金的管理者,在计提折旧之后,对市政设施进行新的投资,从而在根本上实现资金的回笼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在根据投资计划以及工程进度进行投资,并且城市投资公司会根据工期而将资金支付给设计、施工等单位。

(二)政府性城市建设项目中会计核算具有特殊性

政府性城市建设项目大多数是对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建设中所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时间的跨度比较大、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建设项目在立项、招标、签订合同以及资金预算、竣工决算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非常多,程序非常复杂。比如笔者所在城市对公园、景观的大力的大力建设,旨在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属于公共设施,但是项目建设的时间长、项目所设计的到各项费用比较多,按照合同支付给工人的资金缓慢。除此之外,由于现在规章制度的改变,公园、景观改变原有会计核算模糊,逐渐形成以计提折旧为主的后续计量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会计制度创新性发展。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的发展,就要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企业会计制度与基建会计制度进行紧密结合,从根本上促进其发展。

二、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中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由于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具有独特的特殊性,因此,在提高政府性投资建设投资项目工作中,要把建设工程分为政府专项资金所投入的专项工程以及不属于政府专项资金投入的自建工程。在自建工程一类中,工程的资金核算基本上通过专项工程进行核算。并且在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设定中,可以得知,工程的材料资金、项目资金以及结算资金都属于承包商专用科目。其中,具体的核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政府资金的拨入以及支付的核算

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中的政府专项拨款属于政府补贴。根据新会计准则,政府补助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为与资金有所关联的政府补助,另一类为与收益有关的政府补助,由于两者的分类不同,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贴,主要是指企业用于购买建设所需材料中形成的政府补贴,这种政府资金无法全额进行当期收益,应该实施“递延收益”,当政府自建达到可以使用的状态时,在年内原计划中对此进行资金的分配,从而将其进行资金的出售、转让以及报废,除此之外,还应该把没有经过分配的资金计入到资金处置当期的损益之中。

(二)提高专项成本的会计核算

在进行项目成本核算的同时,要对工地上的地点、结构、合同以及工期进行确定,从而使其成为成本核算的重要因素。在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以及开支范围之内,要对工程中的重要施工科目进行土地的征用以及安装、拆迁、开发费用的征收,并且要对资金进行具体的分类,从而对成本进行具体核算。像笔者所在城市中对公园的建设,开发商与承包商不仅要签订相应合同,并且还要对核算对象进行确定,并且按照前期预算进行各种费用的支出,从根本上实现资产的计提折旧。但是,对于工程项目中的各种间接费用,要通过“开发间接费用”进行统一核算。除此之外,还要对本期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并且要转账到“工程施工---开发间接费用”之中,从根本上产生科目期末无余额的现象。并且相关单位还要根据红中的基本内容对建筑承包商进行资金的核算,并且根据工程进度,将各项资金融入到“施工成本”之中。

(三)提高竣工专项成本的核算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竣工专项成本的核算,就要在原有资产中进行专项资产的设置,并且要积极办理相应的竣工结算项目,并按照相应成本进行成本的核算。除此之外,很多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虽然已经达到了使用状态,但是并没有办理相应的竣工结算,因此,只有提高竣工专项成本的核算,把已经计入专项资产的项目进行一定的增加,才能从根本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成本的预算。

三、结束语

综上而言,可以得知,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具有特殊性,要想在保证特殊发展的同时促进成本核算,那么就要在遵守相关财经、准则的同时建立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且要积极发挥会计的主要职能,加大会计的信息量,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对政府性城市投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从根本上促进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关于政府性城市建设投资项目会计核算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1(10)

[2]张劭懿.浅谈政府性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方法[J].科技视界,2013(20)

[3]王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探析[J].会计师,2013(17)

第6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关键词:农村公共投资;满意度;定量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46

1 研究背景

农村公共投资是指党和政府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进行资金投入,以期满足农民的客观需求。农村公共投资与其他经济投资相比,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等特点,农村公共投资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公共福利等方方面面。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将农村经济作为拉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动力,越来越关注农村的公共投资问题。苏州农村作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二、第三产业在苏州农村不断聚集,促进了农村城镇化。这样的工业化、城镇化也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科教文卫、公共福利等公共投资项目的建设。农村居民非农化,使得农村居民对公共投资的需求日益增多。为了保证苏州农村公共投资的质量与水平,使得相关资金能够切实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就需要从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公共投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公共投资方向与内容的调整,推动公共投资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农村公共投资现状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投资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政策倾向与投资重点,因而使得现阶段农村公共投资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对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公共投资工作的开展准备必要条件。苏州市现将基础性生产公共投资作为农村发展的投资重点,不断加大农村硬件生产与生活设施的投入,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与自身的服务能力。2004年,苏州市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河网水道进行科学的规划,实现了水利的有效利用,并对运输体系进行升级,增强运输能力。2007―2011年,苏州市将投资重点放置于专业性的生产领域,进行农村经济发展潜力的深耕,使其逐渐成为苏州经济的又一增长点,大大提高了苏州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2012年后,苏州市⒏纳菩陨活公共投资也纳入了重点公共投资范围,以期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3 农村公共投资的重要性

农村共投资活动的有序开展,能够在促进农村地区硬件设施优化与升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农村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潜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农村公共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生活的现实要求,增强了其自身的服务能力,使得广大农民能够共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实现安居乐业。

4 满意度定量分析

毫无疑问,农村公共投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投资需求是农村公共投资调整和优化的主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反映苏州农村地区公共投资的满意度现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到苏州各个农村地区搜集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公共投资的满意度及评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本部分基于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投资建设情况评价的调查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法及频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的农村公共投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包括2个方面,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投资建设满意度分析;农村居民对公共建设投入评价分析。

从苏州全市来看,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建设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2.93,略小于3,但是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示,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与3无显著差异(显著性概率0.107>0.05,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这意味着总体上来看,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建设表示基本满意。而从满意度频次分析来看,不满意率达到0.27,略低于30%。

从苏州全市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投入评价看,均值仅为2.4048,小于3,同时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示,总体投入的评价平均值与3 存在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概率0.000

从各类公共投资项目的满意度来看,满意度均达到并超过了“基本满意”水平的有供电设施、通讯设施、生活用水设施、教育设施的;满意度达到了“基本满意”水平的有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环境整治、医疗服务、公共服务、自治管理的;满意度未达到“基本满意”水平的有文体设施、生态保护、公共卫生、农业科推。不满意率达到并超过0.3的项目有文体设施、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农业科推;其余项目的不满意度在0.1~0.3之间。由此可见,农民对农村的基础建设类项目较为满意,而对于文体设施、生态保护、公共卫生、农业科推等发展类项目的投资项目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意。

从各类公共投资的投入评价来看,各项投资的投资评价均小于3,且与3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除了供电设施、通讯设施和生活用水设施的不满意率在0.2及以下,其余项目投资评价的不满意率均达到或超过了0.4。这意味着,农民对农村各类投资项目的投入均未达到“基本满意”的水平,且对除基础设施之外的投资项目不满意率均较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满足温饱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期待有更高的生活品质。因此,期望在科教文卫等项目上能加大投入。

5 总结与意见

苏州市农村居民对农村水电等的基本设施建设满意度较高,评价较好;而对科教文卫方面的公共投资满意度及评价较低。公共投资满意度排序和公共投资投入评价排序反映,排序序号增大,公共项目投资满意度及投入评价降低,表明农民对该公共投资项目的满意度及评价较低,应该加大对该项目的投入。因此,得出未来的投资方向,分成优先投资项目、重点投资项目和一般投资项目3部分:优先投资的项目为:公共卫生、农业科推、文体设施、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重点投资项目为:社会治安、交通设施、医疗服务、公共服务、教育设施;一般投资项目为:水利设施、自治管理、生活用水、通讯设施、供电设施。

参考文献

[1]李伟,燕星池,华凡凡.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公共品需求满意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5):78.

[2]方凯,王厚俊.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公共品农民满意度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农户调查数据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6):30-36.

第7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上半年,亮点频频出现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9%。其中全区新增了平谷河(海子水库——上纸寨)治理工程、平谷区2013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平谷公路分局的721水毁恢复工程3个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合计投资达9.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6.0%。同时,在上年结转续建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平谷区再生水厂二期及再生水利用工程2013年上半年的完成额是去年全年的2倍。可见,重点工程项目的拉动,确保了2013年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

从建安投资分产业看,一三产业比重突出。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完成建安投资3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7%,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三次产业建安投资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为6.5%、37.6%,占全部建安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3.9%、71.4%。

三产投资成为平谷区的投资主体。按三次产业划分来看,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9.4亿元、9.7亿元和56.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1%、-20.4%和14.5%。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9%,成为全区的投资主体。2013年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五大行业,投资额合计46.7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82.1%。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平谷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部地产开发项目(包括上年结转续建项目和本年新增项目)共224个。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投资额分别为44.9亿元和33.9亿元,分别占全区投资总量的59.1%和44.6%。上述数据说明重大项目的顺利进展,有力带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下半年,形势仍然紧迫

第8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关键词: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市场经济;方向选择

财政投资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加了多少生产能力和公益设施建设,而且体现为一种经济杠杆,可以直接或间接集中社会资金进行重点配置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向,是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它只能是投向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些重大项目。

一、对社会投资项目的分类

在讨论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之前,可先对我国整个社会投资的分类做简要的分析。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投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别:

1.对竞争性项目的投资

竞争性项目是指投资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项目,它是完全受市场调节的盈利性项目,项目建成后提供的产品是“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其价格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该类项目的范围是根据其产业性质确定,它是竞争性行业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形态。竞争性行业一般指那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行业盈利率较高,经济效益决定于市场供求的产业部门。就我国目前而言,主要包括:一般加工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仓储业;咨询业;金融、保险(商业性部分)以及其他行业等。

2.对基础性项目的投资

基础性项目的范围也是根据其产业属性来确定的。一般讲,基础性项目是指那些从属于基础产业和部分支柱产业部门的投资项目。基础性项目为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部分具有或主要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即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割性,其投入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收缓慢,而又关系着国计民生,市场机制在这方面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体利。气象等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地质普查与勘探;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3.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

公益性项目是指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性产品和服务的项目。这些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属于“纯公共产品”,市场机制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根本不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国防建设投资;党派、团体等设施的建设;政府、公检司法等政权设施的建设;基础教育、文化、卫生、国家体育、广播电视等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管网的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等等。

以上三类投资只是大体的划分,实际上,在具体分析和操作时,各类投资在外延上有时互有交叉和重叠。

二、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的最适宜领域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的最适宜领域是什么呢?尽管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在此不可能逐一涉及,但根据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和取向,笔者认为,在上述三类投资项目中,公益性投资项目应该是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重点;基础性投资项目主要是利用财政投资,积极引导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投资;对于竞争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应彻底退出。但对于一些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高新技术研发项目,财政资金可以有选择地给予扶持。由于三类投资在外延上的交叉和重叠,财政资金的具体投资方向及投资方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领域来加以考虑:

1.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典型的形式,莫过于各种形式的公共基础设施。所谓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由国家或社会投资所形成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一般来说,诸如各类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是在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时,应予以优先考虑的合适领域。然而,所谓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并不意味着国家在这方面,也采取过去那种包投资、包建设、包经营的做法。恰恰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如地铁、公路等项目的投资来源,应以政府的财政资金做引导,鼓励和吸引各方投资的参与。如可以利用BOT、TOT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开发和运营。这样不但可以减缓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该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2.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

基础产业是对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的总称,它们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基础产业一般应包括农业、能源、邮电通信等部门。其中,农业是基础产业中的一个特殊的产业,它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它也是一个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当前我国农业的物质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农产品属初级产品,在需求方面的弹性较小,经常保持相对稳定,而供给方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波动性。这种供需不平衡状态的经常发生会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而这又是难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因此,财政资金应加大对农业项目的投入,改变对农业投资比重偏低的状况。而邮电通信业作为财政资金投向的选择之一,重要的是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经过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的邮电通信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这更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介入。就能源项目而言,财政应着眼于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对一些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以及易于独家垄断的资源供应项目进行投资。

新兴产业是指以高科技研发为依托,能带来高附加值的,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就业机会的、标志一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水平的产业群体总称。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由中小型风险企业开始。因为这些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风险比较大,又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往往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要使其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需要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给以财政资金的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支持新兴产业的方式并不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是要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这些项目的投资积聚资金,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但这并不是我国目前的以财政资金为主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而应是社会资本(含居民储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3.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适宜于财政投资的资源开发领域,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

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主要包括: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具有某些自然垄断特点,即宜于独家垄断,以保证取得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最低生产成本的资源开发和供应项目(例如城市供水、供电和煤气);以及大规模、有计划的国土开发项目。国外诸如美国对其南部、西部及山地各州的长期开发,国内如对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等等,都是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应予重点考虑和确保的。尽管这些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不可能由政府单独承担,但政府对上述投资和筹资的义务与责任,则是始终不可推卸的。

(2)人力资源开发投资

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是重要而典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指教育。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各国政府可以说都毫无例外地参与了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除了极少数的私立学校(主要是教会办的学校)以外,各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投资,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级财政分别提供的。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教育具有极大的所谓“外溢性”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有着广泛的、决定性的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整个社会普遍受益;其次,从社会再分配和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财政资金投资于教育,有利于缓解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与分配不公现象,通过公共教育,使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权利。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的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应适当向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倾斜,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

(3)智力资源开发投资

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要指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历史地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经历了一个从科学家的个体性研究发展到主要由国家进行统一协调的过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日渐增强,政府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国家财政亦逐渐成为政府对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政府的智力资源开发投资已成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强一国经济竞争实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宏观调控手段,也是一项单靠私人部门、个别企业或社会团体难以胜任的国家公共事务。

第9篇: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范文

展望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呈现出稳中略降的态势,增长9.5%左右。值得关注的是,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强、实际融资成本较高、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投资能力受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展较慢、房地产市场库存仍然较高等困扰着投资形势趋稳。

2016年投资政策主基调或应确定为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以增加有效投资、简化投资审批事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出发点,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积极财政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广PPP模式,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健康运行。 “十二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内外需低迷,一些领域困难和风险有所加大,经济向好的基础不牢、势头较弱。作为总需求端的快变量,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增速逐年显著放慢。2015年投资增速几乎衰减到2011年投资增速的一半水平。“十二五”时期投资年均增速仅为17.9%,大大低于“十一五”时期和“十五”时期。特别是,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投资增速罕见低于计划预期目标。

分析“十二五”时期投资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投资规模基数大导致增幅自然回落。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现在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投资增量,相当于2010年增长2个百分点。

二是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我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需求已经基本饱和,主要行业甚至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投资机会明显减少。外贸摩擦加大、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用工成本上涨、资源紧张、环境制约加大,这些趋势性转变将不可逆转地降低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投资需求。

三是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2012年我国城镇家庭的户均住宅套数已达到1套左右,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供求关系趋向宽松,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往高速增长的态势将难以为继。

四是跨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减少。目前全国主要的交通、能源、水资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已经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开始转向市域内、县域内,主要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地区间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上,单个投资项目规模显著变小。

五是生活业投资缺乏具有吸引力的盈利模式。受制于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行政管制干预较多等因素,大部分服务业投资(不包括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微薄,缺乏具有吸引力的盈利模式,导致社会资本进入程度不高。 投资增速逐月放缓

受外需大幅萎缩、内需低迷,以及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等因素影响,201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呈现出“跌势明显、逐月放缓”的态势。

1月-9月,投资增长10.3%,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和全年回落5.8个和5.4个百分点。逐月看,除6月有所企稳外,投资累计增速逐月放缓。9月环比增长率仅为0.68%,表明投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剔除价格因素后,1月-9月投资实际增长12%,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

在三大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减速。

1月-9月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8.3%、18.1%和2.6%,增幅同比分别放缓5.5个、2.9个和9.9个百分点。三大领域投资规模合计占总投资的74.2%,拉动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是支撑投资增速的主要因素,高出投资增速7.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高达20.3%。

在主要行业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快于制造业投资,更快于高耗能行业投资。1月-9月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4.7%,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比制造业投资增速低3.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2%,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比制造业投资增速高1.9个百分点。

在区域结构中,中部地区投资增速相对较快。

1月-9月,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8.6%、14.5%和8.7%,同比放缓了6.3个、3.3个和9.2个百分点,同期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同比放缓9.7个、8.4个和11.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部分经济发达省份及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较好进展,经济发展重新焕发活力,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中部地区促投资的政策力度较大,投资形势总体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及部分资源省份面临能源资源需求低迷、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不利因素,投资减速幅度较大。

在所有制结构中,民间投资增速显著放缓。

1月-9月,民间投资增长10.4%,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仅高出总体投资0.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4.8%。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1.4%,高出民间投资增速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疲弱反映出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促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投资企稳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底部尚未充分探明。投资企稳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强。今年以来,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工业领域价格和企业效益低迷,PPI当月同比连续43个月下跌,工业企业利润受到明显侵蚀,自主投资意愿不强。1月-8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9%。产能过剩矛盾仍在持续发酵,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不断下降,PMI产成品库存低于荣枯线,工业企业整体仍处在去库存阶段,缺乏扩大再生产进行投资的意愿。

此外,房地产市场下行调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意愿也明显降低,反映在土地购置面积深度下滑,到位资金增速长期保持个位数,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降。民间主体对投资形势的反应比较灵敏,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比重超过85%)、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比重超过70%)增速同比明显回落。

实际融资成本较高。经济下行时期信贷收缩更为明显,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困扰着企业生产经营。尽管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有接近100bp的下行,但价格水平同比下降更多。此外,贷转存款、贷转承兑、借款搭售等行为比较普遍,担保、评估、公证等融资相关费用较高。据调查,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普遍高达10%以上,部分中小企业甚至超过20%。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对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投资能力受限。受公共财政收入低速增长、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以及偿债高峰期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可用于投资建设的财力明显不足,引导带动社会资本的能力较弱。1月-9月,公共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5.4%,政府性基金收入同口径下降26.4%。此外,作为基础设施的主要建设者,地方融资平台因脱钩政府信用,叠加土地市场遇冷,融资成本和难度大幅度提高,投资能力显著削弱。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展较慢。政府力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宽投资资金来源。财政部先后推出两批共236个PPP项目,总投资额8389亿元。发改委的PPP项目共计1043个,总投资额1.97万亿元。但受项目收益率不高、政府治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信用约束制度尚未建立等因素制约,PPP模式推进困难,项目签约率不足两成,实质性进展较慢。此外,在已经签约的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方主要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程度偏低。

房地产市场库存仍然较高。尽管二季度以来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量价齐升,但受制于库存基数较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化压力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意愿仍然疲弱,房地产投资增速一路下行,8月、9月当月增速连续为负。库存高企压制着房地产投资意愿,土地购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等先行指标双双深度下滑。截至9月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高达6.65亿平方米,在销售形势比较旺盛的情况下,平均去库周期仍然长达7.2个月,部分中小城市甚至达到20个月以上。房地产销售走强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一般需要6月-9个月的传导期,在库存高企的情况下传导期会显著延长,房地产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展望

从“十三五”时期投资形势看,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实现筑底并趋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降杠杆将抑制投资增长,但同时改革红利释放、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快速发展等将支撑投资增长。展望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将继续探底,预计回落到9.5%左右,延续着“两低一高”的基本格局,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低增速,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速。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因素主要有:推进“11+6+3+1”重大工程建设。国家大力推进11大类重大工程包建设,建立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标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的滚动机制。积极推进六大领域消费工程、三大战略、重大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建设。

调低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有区别地下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除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外,其他行业最低资本金比例调低5%。调低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可以合理降低投资门槛,提高投资能力,促进相应投资项目落地施工。

投放专项建设基金。发挥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战略性作用,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设立专项建设基金,直接注入项目资本金,支持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建设。

加大企业债券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债发行门槛,允许借新还旧,简化审核审批程序,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出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停车场等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加大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增强财政资金投资能力。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加快预算执行等将提高政府的投资能力。按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增加财政资金有效供给。

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大幅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和融资成本。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加大对传统产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将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到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要行业,激发企业投资和设备更新改造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制约投资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投资项目储备不足。2015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房屋新开工面积均处在极低水平,反映出投资项目储备不足,将间接影响2016年投资增速。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投资形势与出口状况关系紧密。2016年出口形势仍将不容乐观,近期WTO已经下调世界贸易增长预测,将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测值从4.0%降低至3.9%。

融资平台转型改制难度较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脱钩政府信用后融资成本和难度大幅提高,部分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困难,新增投资能力明显减弱,或将影响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普遍缺少突出的主营业务和充足的固定资产,参与市场化竞争存在先天不足,转型改制难度较大。

关注投资统计制度改革。2016年,我国将全面实行新的投资统计制度,调查对象由投资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转变为财务支出。2014年全国试点地区投资总额平均减少50%,增长速度平均降低30%。参考试点经验,2016年投资增速可能面临着因统计制度改革带来的下行风险。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2016年,建议将投资政策主基调确定为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以增加有效投资、简化投资审批事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出发点,通过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积极财政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广PPP模式,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健康运行。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完善重大项目的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细化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搭建信息共享、资金对接的平台,保障重大项目的资金供应。

二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重大项目等领域的贷款审评审批。三是投放专项建设基金,给予国开行、农发行适当的流动性支持。四是统筹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及时为重点项目建设办理用地手续。五是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充实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重大项目储备库。

用好积极财政政策。一是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带动作用。优化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重点用于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减少竞争性领域投入和对地方的小、散项目投资补助。二是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清理财政专户。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和财政专户,将盘活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实行结构性减税。适当调高工薪所得税起征点,扩大税前扣除项目范围,增加养老、教育、住房等支出因素。完善研发费用计核办法,扩大企业研发费用扣除范围。四是推动普遍性降费。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缔乱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是灵活运用降准降息,引导商业银行降低信贷资金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二是通过扩大专项贷款规模、推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增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三是督察金融机构整改违规收费、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行为。四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壮大主板市场,积极推动创业板和战略新兴板市场,有序发展新三板市场,规范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形成的四板市场,降低中小企业参与资本市场的门槛。五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普惠金融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P2P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推动民间金融阳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