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职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发展趋势

第1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实起步较早,在我国的民民国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就已经开始出现,在建国之后,由于社会群体文化水平不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极大,导致了在一段时间内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始扩招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下等教育。生源数量与质量都严重下降,发展缓慢,也逐渐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我国中等职业当前的发展形势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阶段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指标,对我国的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宏观方面来看,当前阶段我国的“三农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同时工业化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城镇化率正在不断提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这就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各级政府都逐渐意识到中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扶持政策来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形势让人担忧。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4年之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与学生数量都在明显下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骨干教师数量也逐步流失。而当前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还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技术型人才的发展需求。由于我国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在初中毕业之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中断学业参加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读高中。我国当前的初中毕业生约有26%选择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而这部分学生虽然所占得比例较少,但是由于基数较大,数量也较多,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学生学习。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较差

 

由于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以及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读大学这条路,而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不管是从师资力量与办学管理等方面都还较为落后。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约有900多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了教育部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验收,升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列。同时在当前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行业企业受到了严格的控制,许多企业的办学行为由于不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规定,都被迫停止办学,或者被改作其他用途。这对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削弱。

 

(二)政府与社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今年,随着中央经济政策的调整,各级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其中是程度还远远不够。与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地方政府给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与资金支持力度较少教育资源的分配完全不合理,从而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技能与其他院校的毕业生相差较大,使得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产生一定的歧视。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压力,但是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却逐步加大。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一)特色化发展道路

 

随着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行业细分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将来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必然不断加深,这就使得拥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能占据优势。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然会采取特色化发展道路。根据社会需求对学校的办学结构与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其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其次,还应该根据行业特色,为社会提供行业定制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国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当与企业一起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以企业为依据,在企业中对学生进行实际技能的培训,而企业也可以依托学校,对企业内的工人进行定期的培训。最后,学校也可以与企业签订毕业生就业合同,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2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知识经济时代职业生涯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组织环境变化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变迁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态势,由此也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1)组织的信息化。导致在那些已发展成熟的产业寻求职业发展远不如在新兴的信息产业有利;(2)组织的全球化。组织的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人才全球流动的趋势大大加快,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范围在扩大,但同时难度也在上升;(3)组织的分散化与虚拟化。组织内和组织间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和具有“可渗透性”,员工自发向上、主动工作、独立工作、自律能力、团队学习和沟通等能力对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作用日益突出。;(4)组织的扁平化。“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逐渐被更广、更平坦的组织形式取代,组织从等级制度转向网络工作,员工晋升的机会大大减少,要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员工必须进行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拓展,工作方法和观念的更新;(5)组织的小型化和多元化。导致员工流动越来越频繁,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6)组织的网络化。在网络化的组织模式中,灵活多变的内部关系网络取代了刻板、僵硬的单一职能单位,综

合性的外部企业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取代了组织和组织之间传统的正常业务关系;人们不再终身就业于一家公司,自由职业制度开始兴起,传统的、明确的职业发展途径不再受到青睐,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在公司与公司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自我设计其职业发展道路。

2.个人因素变化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不仅强烈地认识到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还认识到人还是组织中最昂贵的资源,既难以获取,又难以维持。在此背景下员工也开始进行积极地反思:(1)员工对组织进行再认识。结果导致员工减少了对组织的承诺和忠诚,不再对组织抱过多的幻想和完全的依赖;(2)员工对自身进行再认识。知识经济时代引导人们对生存质量和价值观、生命意义的追求,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上更看重成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等内在和全方位的需要,因而更强调职业生涯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显然与过去人们终身就业于同一组织的状况大相径庭;(3)员工对职业生涯进行再认识。人们对职业生涯的认识经历着一个由“职业职业生涯生涯”的过程,人们不再单纯地将职业视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也不仅关注职业的动态性和发展性,而越来越多地将它放在人生的长河中,将职业生活与其它生活的发展统一起来。

3.衡量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的新变化。在过去,衡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往往被选择为薪酬、晋升、职业地位等外在性的、客观性指标;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确立新的职业生涯成功标准,这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组织扁平化后,管理层级和职位大大减少,升职和职位级别将成为大多数人的心理障碍;(2)为了应对竞争,许多组织实行减薪的措施,以减少裁员的数量,另外由于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加入国际竞争,也导致用薪资水平来衡量职业生涯成功遇到了困难;(3)竞争导致组织的稳定性降低,组织的裁员、兼并、破产或倒闭层出不穷,许多组织对自己的未来很难把握,员工流动性增加,失业和再就业更普遍了,因此,能否保住现有的职位,不被组织裁掉,或者再就业的难易程度,也成为重要的指标;(4)组织的不稳定和难以做出长远的规划也使管理者越来越现实,组织和员工的关系由过去注重长期的、潜在的关系或发展契约,向更加注重短期的、以物质为主的交易契约转变。为此,组织不再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而只是对

部分核心的骨干员工实施职业生涯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发展趋势

传统的职业生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以及管理存在着重要区别。具体而言:(1)组织对员工的雇佣关系向交易型转变,组织重视的是个人对组织的价值,对于有价值的员工,组织愿意付出,而对价值较低的员工则不一定。组织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地推出适应市场要求的产品,而有弹性的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需要具有灵活适应性的员工,没有适应能力的员工组织是不感兴趣的;(2)个人隶属的组织边界方面,那些对组织缺乏高的绩效和灵活性的员工,属于被解雇的对象。他们不再是长期隶属于某一个组织,而可能不断地变更组织;(3)组织对个人的技能要求不再是单一的特殊的技能,而是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在多种岗位都能发挥作用的技能;(4)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不再和年龄相联系,而是和学习相联系。社会的发展由稳定性向变化多端转变。由于组织过去注重稳定性,而资格的获得、经验的积累、职位的高低等等都与年龄紧密相关,因此,年长的人往往具有优势;现在则注重变化性,谁有学习能力、谁有适应能力,谁就能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地位,而年龄较大的人,由于学习能力下降,过去的优势逐步成为现在的劣势;(5)与组织的雇佣关系改变的理念相应,为了适应变幻莫测的外部竞争环境、降低成本,组织不再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回到个人自身;(6)培训也不再是正式的、系统的,而是更多地采用在岗培训;(7)在过去,职业生涯发展方式更多地表现为直线型、专家型的特点,而现在的职业生涯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动荡性和曲折性;(8)传统的衡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多为薪酬、晋升、地位等外在性的客观标准,而现在,心理意义上的、主观化的职业生涯成功标准显得更为重要。

个体保障职业生涯成功的对策

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众多,如组织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个人要想成功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非易事。综合以往的研究,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笔者认为保障职业生涯成功可采取如下对策:

1.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科学规划。要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必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符合SMART原则,即:特定的(specific),主要指针对职业生涯发展本身,比如提职称、攻读学位等,而不是其他泛泛的目标,如成名、成家等;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是要求须具体,以便到时间可以检查自己实施的效果,为了便于检查,需要制定客观指

标,如升科长或者处长,写多少篇文章等;接受了的(acceptable),主要是指自己对职业生涯目标有承诺,要下决

心,不能摇摆;现实的(realistic),是指要保证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比如有家庭的,要适当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冲突,还要处理好工作和自我发展的关系等;有时间表的(time-bounded),是帮助自己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使整个的职业生涯管理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时展同步。过去,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适应起来比较容易,人们通过学习所获得知识和技能可以维持自己的一生。现在,与高科技直接联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加快,与高科技联系相对不密切的职业也在发生变化。技术进步导致了组织变革,组织变革又导致职业活动的变化。知识经济强调知识的价值和人才的合理配置,受教育水平是影响自己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形成竞争优势,除了扬长,还应注意补短,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交往技能等。人类社会正迈向学习型社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如互动的网络学习、远程学习、在岗培训、业余培训等,进行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第3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产业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决定校企合作的形态。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在传统手工业时期,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大工业时期,传统学徒方式已不适应大规模培养人才的需要,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只有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才能适应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样,校企一体化办学就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利益相关者长期博弈、合力推动的结果。政府、行业、企业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政府以社会公益为目标,在总体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政策、财政、金融、法律等手段,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以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因来自于对行业技术和人才发展的关注,参与办学的程度受到行业自身组织化程度的影响,行业发展越成熟,指导、协调、监督的功能越完备,参与办学的程度也就越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程度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成本收益关系。在粗放式生产经营阶段,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再加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较大规模的人才"蓄水池",因而对校企合作并不是很热情。只有当企业难以从外部市场获得人才和技术时,才会转向寻求与学校合作来培养人才,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才成为可能。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首先,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具有显著的开放性。校企一体化办学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其次,职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其教育对象需要在工作与学习之间进行快速转换。校企一体化办学有利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实现,在组织内完成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的快速转换,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第4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通信 素质 人力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信息沟通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尤其是3G的运用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能够满足人们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三网融合的趋势,也将给通信行业带来更大的变化与发展空间。语音收入不再唱主角,增值业务彰显了它的魅力。

1、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发展时期。以下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正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无所不在的、智能化的宽带通信网络,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不断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通信业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通信业将进一步向信息服务拓展,并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民生信息服务,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新时期的通信产业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在管道智能、异构网络、光纤宽带接入等基础电信网络领域加快部署,为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基石。(2)通过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升级智能终端、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新应用,培养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ICT融合。(3)在提供丰富应用和用户新体验的同时,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绿色通信越来越受到关注。(4)在ICT融合进程中,软件已悄然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正引发传统产业的变革。

2、员工素质能力管理研究

2.1 能力素质模型的适用性

2.1.1 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能力素质模型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核心能力的组合和完成特定工作所要求的熟练程度。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2.1.2 能力素质模型在通信行业的适用性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能力素质模型这种管理模式,目前是国内外的大型企业和一些集团企业在应用。国内有海尔、联想、华为、中兴通讯等等将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放在这项工作上。当然,也不是只有大型企业可以用这个模型。可以看出,技术型、创新型的企业或企业当中技术含量高的部门更适合这一管理模式,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宜引用这种管理模式。

2.2 能力素质模型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2.2.1 研究方法

通过成立专家项目组,运用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和多方位评价的方法,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探讨管理人员要取得出色的业绩需要哪些素质,建立管理人员素质模型,从而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招募、选拔与任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与综合素质测评、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提供参考。

其中行为事件访谈是主要采用的一种方法。它采用结构化的问卷对优秀和一般的任职者分两组进行访谈,通过对比分析访谈结论,发现那些能够导致两组人员绩效差异的关键行为特征,继而演绎成为特定职位任职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征。BEI访谈的主要特点在于要求被访对象(即特定职位的任职者)详细描述他们在顾客服务、团队合作、危机处理、问题分析等方面遇到的若干(通常为2-3件)成功的和失败的典型事件或案例,特别是他们在事件中的角色与表现以及事件的最终结果等等,从中总结并归纳被访对象的思想、情感与行为,继而衡量与评价对方的能力水平,了解与发掘其动机、个性以及自我认知能力等决定人的行为的“素质”特征.最后通过归并组合标识,形成该职位的素质模型。

2.2.2 研究思路

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充分考虑移动运营商的特性以及未来竞争环境与竞争态势,结合通信行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集团战略保持一致,并充分考虑行业特定的组织文化要求,注重素质模型与通信行业的有效契合,保证管理人员素质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3 通信行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库

通过对各类型管理人员的关键行为抽样访谈,提炼出了管理人员的多项能力素质,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汇总,在最终结果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各级管理者的不断反馈、修正和完善。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模型包括四大维度,分别是判断力、内驱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2.4 通信行业管理岗位与相应能力素质的匹配

通信行业中能力素质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但对于移动内部不同职类、职层的管理者,对应于上述素质模型中的素质要项及其级别是存在差异性的,并且相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例如,作为技术类的管理者,他一方面要关注于把下属培养成为技术领域的专家,并在必要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将整个技术团队的工作目标导向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企业与客户创造价值等方面,因此在素质要求上也呈现出技术类人员与管理类人员的双重特征;而作为市场类管理者的素质则相对聚焦于“人”,包括如何管理与培养下属和整个团队,以及维护重要客户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能力素质模型与职位的匹配,确定了各职位获得高绩效的能力素质要求。它为从招聘甄选、培训发展、绩效管理、战略整合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为实现企业愿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对于通信行业来说,能力素质模型是推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和进行组织变革、建立高绩效文化的有效推进器,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盘点,明晰目前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参考文献

[1]芦红.提高企业人才利用效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第5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一、现代机械工业制造技术

1、面向未来的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

2、注重实际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4、技术面向全球竞争。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与产品质量相统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这类的技术比例较低。

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

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2、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3、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4、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第6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77-02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从简单的制剂加工发展到开发、生产医药中间体;从简单手工作坊到新工艺、新设备、机械化的现代厂房,制药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将就制药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趋势。

一、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优势

1.政府扶持,多项政策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已将制药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行业来发展,2009年6月5日,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确立了制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制药的战略性地位,提出较为具体的制药行业发展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制药行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前一些科技发达和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制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制药行业集群,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并通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制药行业的产业结构,这些都对我国的制药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同时,我国药品监管机构的调整,行业规范政策的陆续出台,整体上调整了行业结构及药品流通体系,鼓励制药企业通过收购、合并等形式实现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另外,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也为制药行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在医药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进一步强化了监管,也促进了制药行业的发展。

从国家政策层面,确定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基础医疗为目标的制度法规,规范医药行业的发展及生产供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对促进我国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资源丰富,技术设备快速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建立了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具有发展制药行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同时,尽管我国制药业起步较晚,但起点相对较高,关键性设备均从国外引进,特别是在上游、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小,这些为我国制药企业提高了比较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的启动和医药内需的扩大,我国制药研发加速,近十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制药行业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3.机遇良好,制药行业前景广阔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容量,加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不断加强,药品市场每年增加5000万美元的市场需求,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撑我国的制药行业发展,制药生产企业仅仅依赖国内市场就可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国家制定各项政策大力扶持制药行业发展,将其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行业,制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劣势

1.研发投入不足

制药行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自2005年以来制药行业的研发投人比例在全球研发投入2000强企业中一直稳定在18%左右,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但是,我国制药行业与美日韩和英法德等典型创新型国家有着明显差距。2012年,我国制药行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工作总产值的比例仅为1.6%。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了23.63%和24.92%,韩国在六个国家中比例最低,也达到了2.51%。在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药研究投入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一般来说,高昂的开发费单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无法达到的。

2.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制药企业全年销售额仅相当于国外一家大企业全年的药品净销售额,我国最大的生产企业华北制药集团在世界制药企业中位居200名之后。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近六千家制药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仅有21家,年销售额5亿元的有34家,大多数企业处于规模小而分散的状态,产业集中度低,不具备新药开发的能力,严重阻碍了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

3.创新能力不足

上面已经提到,我国新药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新药开发能力差,我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仅为销售额的1%,而国外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到当年销售额的15%左右,这也就导致我国制药行业创新产品少,重复品种多,产品创新度低,被限制在了低端市场。

4.经营模式老旧

一直以来,我国的制药行业因为巨大的需求和不可替代性,整个行业在我国产业中处于强势的卖方市场,因此产品质量差、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并没有凸显出来。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大发展,国外制药企业的强势进入,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的传统经营危机四伏。单纯的促销不再可行,需要在研发的同时,扩充产品线,开发新领域,还要为优质优价的医药产品提供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市场氛围,不要一味的只做市场的跟随者,而是应该成为市场的开发者。我国制药行业需要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5.合作意识缺乏

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通过分享优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是提高本地区本国家制药行业水平、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好方法。另外,除了合作,收购、并购、参股等形式也都是合作意识的体现。

二、我国制药行业发展趋势及措施

(一)制药行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规模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制药行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之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已逐步形成高制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制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向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制药行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制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提高技术转化能力和开发效率

将制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制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羁觥V埔际跸虿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联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制药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三)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全面提高研发水平

制药行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制药水平提升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将来我国的制药行业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发展,大力加强制药行业创新体系建设,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了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制药方面的工程研究中心,而在以后这一数字将会不断刷新。唯有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发展,全面提高研发水平,我国的制药行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四)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

第7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产业;特色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一个根本点在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在浙江衢州,各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艰苦创业,改革创新,顺应发展,主动服务,对接产业创新专业,服务企业促进专业,办强专业引领产业,在衢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实现了专业与产业的互动发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双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服务地方,做亮特色专业

“中国消防器材之乡”江山市,从30年前的江山人在外闯荡“打铜修锁修灭火器”开始,如今从事消防器材生产、营销、维修经营人员超过2万多人,在全国设立消防器材经营点3000多个,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占全国消防器材产业总产值十分之一,当地政府正制定规划拟把江山市打造成“中国消防产业城”。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展,专业后备人才明显不足。江山中专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服务精神,主动对接产业发展,在传统的机械专业基础上,结合产业进行拓展,于2002年9月在全省率先开设了消防器材专业,服务地方特色经济。

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了《灭火器加工工艺》等系列教材,使教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学校与江山民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由公司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实训教学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上述企业实训锻炼,所培养的毕业生优先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合作效果。学校还与江山联城消防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消防器材研发基地,用于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

学校按照“面向社会、立足产业、特色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用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并让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但办出了专业特色,也为当地消防产业培养了更多的专业实用人才,使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更为完善,产业链结构更加优化,对于提升产业形象,培育产业品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助推的作用。

有了江山中专消防器材专业的示范,围绕衢州10大特色产业,各中等职业学校主动对接,贴心服务,纷纷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浙西造纸中专创建了制浆造纸工艺专业(省级)、江山职教中心创建了硅酸盐工艺与商砼专业(省级),巨化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了化学工艺(省级)、精细化工专业,常山职业中专创建了轴承加工技术专业(省级),开化职教中心创建了硅材料专业。

二、顺应发展,做活农学专业

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龙游,是传统农业县,更有传统的养殖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相继涌现,养殖企业对养殖专业的人才需求开始增加,对用人的要求也在提高。2006年,凭借着原有的师资力量,龙游县职校开始恢复养殖技术专业,并在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中获得了社会认可,在产业的升级中显示了专业的价值,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涌现了一批名师,在全国普遍低迷的农学专业中率先走出了低谷。

学校农学老师周玉清和徐永祥是县十大农技专家宣讲团成员,两位专业教师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课余自觉联系农民,送技术下乡,为农民排忧解难,深得农民欢迎,在当地被成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学校充分利用养殖技术的师资、实验设备、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为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学校兽医室、水质分析室总是业务繁忙,养殖户遇到的畜禽疑难杂症再也不用老远跑省城,学校解剖实验室、观察实验室可以提供检验检疫。由周玉清老师发起成立的绿培养猪专业合作社,各养猪场统一挂牌,社员内部采取了“四个统一”的服务模式: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这样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利润,提高合作社及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2009年底,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创利2000多万。周玉清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为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俨然成为当地畜禽养殖业改造升级的引领者。而被农民亲切称为“鱼大夫”的徐永祥老师引近的湘云鲫在全县得到百分百推广,年放养量2000万尾,仅此一项就为全县养鱼户带来1000多万的增收。

凭借着专业带头人的技术引领以及学校提供的良好服务,学校与养殖户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龙游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合作社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学校下派教师、学生到养殖基地锻炼实习。通过合作,双方及时掌握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的需求信息,学校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培训在岗员工,同时根据企业生产要求调整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应用。

适应是生存的基础,龙游县职校适应产业发展变化,适时抓住发展机遇,依靠专业带头人,凭借技术优势,融“教产学研”于一体,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优质服务,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价值的充分体现,专业复苏也就水到渠成。如今该校养殖专业已成为市级重点专业,并在今年积极申报浙江省示范专业。

衢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要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首先要有观念的转变,但同时必须要有技术和人才的支撑。“立足于产业,适应于变化,有专业教师引领,在合作中奠定基础,在服务中体现价值”是衢江职业中专的园林技术(省级)、江山中专的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省级)、开化职教中心的茶艺(省级)等农学专业走向复苏的一条相似之路。

三、把握趋势,创建新兴专业

2007年8月的一天,两个人15分钟的聊天,成就了一项十几亿的投资项目,一时传为美谈。这两个人,一个是企业老总叶志卿,而另一个是衢州中专校长翁孝川。由于有学校引进的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使衢州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地区,像衢州中专这样的职教龙头学校作为当地招商引资重要砝码的价值也再次得以体现。而对于企业来说,厂房建设,设备购置,有钱就不成问题,最难的是没有合格的员工。在确定投资后,校长翁孝川马上在学校组建“乐叶光伏班”,专门为企业量身培养新员工,提前做好人才储备,衢州中专光伏技术专业的创建也由此拉开序幕。

在没有多少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专业带头人郑军老师勤跑企业,自力更生,创建了光伏技术综合实训室,可完成太阳电池生产线15个工位的实习和实训内容,堪称国内一流。同时学校同乐叶光伏公司合作成立了光伏产品创新实训室,并建设一条5W的太阳电池准生产流水线,进行工业级的电池片生产,进而建设国家级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学校还打破框架约束,全力培养特色人才队伍,共引进10余名光伏技术及相关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及企业工程师,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又聘请由企业、经委、发改、科技、教育、环保、电力、等部门专家领导成立光伏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学校光伏技术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工作指导意见和资金扶持计划;谋划和论证光伏技术专业重大教改事项;收集和定期编制光伏产业动态信息;组织专业发展专家论坛,为教学提供服务保障。

学校与本地的光伏企业紧密合作,按照“光伏产业人才需求调查光伏产业人才岗位群调查光伏产业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程序构建了光伏技术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标准。由郑军老师编著的《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已签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将作为国家职业资格证--太阳能电池工技能鉴定指定用书。《光伏技术基础》已完成第四稿,已作为校本教材使用,现高教和电子出版社争相要求签约出版。

随着技术力量的增强,学校开始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太阳能电池片焊接的方面,存在工艺损耗大的问题,郑军老师主动提出用自制的练习片进行替补的加工工艺,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层压机是光伏组件加工中的核心设备,能耗高,价格昂贵,郑军老师通过设计了一种根据材料特征,进一步精确加热温度的新工艺,它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能耗。新工艺被江苏常州市源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采用,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每年为企业节约电能40万千瓦时。

衢州中专把握趋势、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率先创建光伏技术专业,并通过先发优势变成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使专业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学校的10多个专业中,后来居上,被评为浙江省示范专业,成为衢州中专的品牌专业和特色学科,并迅速发挥了它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先是为宁夏青铜峡职业中心(国家级重点职校)组建了光伏专业,确定光伏实训室配备,投标购买设备,制定学校计划。之后又连续接待了嘉善县信息技术工程学校等多家职校的考察学习,对光伏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

第8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DISPIAYBANK预测等离子电视机走势

专业调查公司Diplaybank日前指出,2007年全球等离子电视机需求量预计增长43%,达到1302万台。其中40~49英寸机种预估将由2006年的658万台升至753万台,50~59英寸机种将由204万台升至508万台,占据整个PDP电视机市场的40%份额,因此今年将有可能成为打开50英寸市场的元年。

Displaybank于1月30日指出,2007年全球液晶电视机需求量预估可达645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33%;等离子电视机需求量预估可达130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6.7%。

五类产品的晴雨表

CRT整体规模缩小,超薄成为亮点

平板电视机的普及使CRT的霸主地位面临严峻挑战,国内销量出现衰退。但与此同时,CRT开始了积极自救,超薄CRT在2006年显示出强劲实力,销量同比增长633%,成为一大亮点。

LCD高速增长。增速减缓

2006年液晶电视机持续劲增,销售量为380万台,同比2005年增长200%,占整体销量比重已超过10%,而2005年还不到4%。2007年,液晶电视机销量有望进一步提高,不过增速会有所减缓。

PDP高清和50英寸将成新增长点

2006年等离子电视机没有延续前两年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销售量为60万台,仅增长13%。因为受到液晶电视机的价格冲击,40英寸级等离子电视机价格优势已不再突出,各厂商也逐步调整市场策略,把战略重点投向高清晰度的50英寸及更大尺寸的产品。

背投CRT背投衰退,MD仍有空间

2006年中国背投电视机下降趋势较2005年更为明显,预计2007年受到等离子产品更大的冲击。传统CRT背投电视技术特点不受消费者欢迎,加上来自大尺寸平板电视机的压力,造成销售下滑明显。作为替代产品的MD(微显)背投电视机,由于厂商投入甚少,大屏幕市场竞争激烈等多方原因,增长也受到了制约。

正投家庭娱乐将成市场新的增长点

投影机作为一种成熟的显示技术,将在未来的显示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2006年中国投影机市场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销量总规模为47.5万台,同比增长31.5%,2万元以下为主流价格段。

2007年中国彩电行业关键词

竞争:平板电视机市场进入规模竞争时期,品牌集中度开始提高,部分实力较弱品牌面临退市的威胁。

降价:平板电视机价格继续下调,行业利润依旧低微。预计2007年大屏幕液晶电视机的价格还有望继续下调25%左右。42英寸等离子电视机价格已相对稳定,50英寸则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反击:42英寸高清等离子电视机的大规模上市及50英寸价格大幅下降,等离子电视机市场有望在2007年回暖。

坚持:超薄CRT电视机将扮演CRT救市英雄角色,2007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

第9篇: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227-01

一、职业学校艺术教学的紧迫性

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方法,合作能力是职业人才所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通过一些以集体活动开展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统一认识和共同情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每个个体会自愿的为了整个团队而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形成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学生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艺术教育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比如一些服装设计和表演专业、计算机网络制作以及动漫制作等,这些都是需要具备很好的额审美能力才能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建树,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切实综合的发展学生素养,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个体参与到以后的社会工作竞争中。

因此,职业学校需要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作为培养综合人才和育人的目标之一。

二、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艺术教育起源于西方,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属于我们本土的一种具备地域性质但是皆具世界通性的一种教育。由于我国职业学校众多,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职业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1、意识不够强。办学者往往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招生、就业、学校规模等这些事上,却忽视了学校内涵的建设、打造特色学校、品牌专业以及提高学生素质这些软实力方面,特别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明显欠缺,殊不知这些软实力正是构建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学生的竞争,只有具备良好的学生人才,学校才会具有竞争的实力。2、师资不够。老师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导人员,目前职业学校在艺术类教育方面的老师配备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一直以来对与艺术教育的不重视而造成的,从而使得艺术老师在学校教学中专注力不够,能力素质好的基本都会寻找更好的出路,导致了职业学校艺术老师不仅师资不够同时教师的质量也参差不齐。3、艺术教育氛围不浓。由于目前学校在管理模式上的一贯风格,使得学校重视技能以及就业方面的氛围营造,而缺乏对于文化、艺术等氛围的营造,学生在学校中得不到更多的艺术给养,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对于艺术的一种追求,导致学生艺术素养不高。

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及改革

1、转变观念,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是教育的主导,这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管理。职业学校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的数量以及专业设置过程中的要求配备相应的老师数量,如果老师的数量太少,根本难以维持正常的学校授课,如果过多,则会造成师资的极大浪费,所以合理的配备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校组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确定。对于没有艺术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基本可以配备一名音乐老师和一名舞蹈老师,这样就能基本满足学校平时的日常教学活动。而对于艺术类学校或是有艺术专业的职业学校,则要增加艺术老师的数量,以满足教学要求,并且确保艺术教学的质量。

2、合理设置学分机制。要切实的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开设足够的艺术课这是很必要的,同时也必须的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经的模式。学校需要对专业学生开设一门或是多门的艺术课程,并且实行学分制管理,将艺术课的学分纳入到学生的学分制中,成绩合格的课程可获得一个学分,这样从某些层面来讲可确保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同时还要每周固定安排时间上课,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成绩合格取得1学分。通过上述的这些改革,学生不仅能提高其艺术修养,也能通过艺术课来弥补文化课或是专业课所缺的学分。

3、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校招收艺术专长的学生进入学校组成艺术团体来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已经成为学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种方法,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但这些活动的受益范围有限,一般只是参加表演的人员可从中受益,但对于表演能力不强但酷爱艺术的其他学生来讲,也同样充满了对于艺术的渴望,所以学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同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其艺术素养和能力,做到均衡发展。

4、提高教师素养。老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到授课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老师的道德、世界观、教学态度、行为举止和治学精神具有极大的敏感度,并受其影响。因此,这就要求艺术老师在具备很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充分了解学生做好沟通工作,以自身为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