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管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能耗,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术语
特种设备:本制度种设备系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2、应采购具有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所制造的特种设备,并查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等文件。
3、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登记。登记证存入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特种设备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应当在移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5、特种设备跨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移装完成后,向移装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6、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应当办理注销手续,并将设备全部文件资料移交新使用企业,新使用企业应按注册登记的要求办理手续。
7、设备部门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且持证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各种特种设备,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和标准,并履行以下职责:
(1)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2)收集、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3)编制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4)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
(5)提出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具体工作;
(6)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8、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有关法规及行业安全标准和要求。
9、特种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定机,定时维护保养。
10、做好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维护,校验,检修工作,并做好记录。
11、特种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应当封存设备,在封存后30 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报停,并张贴停用标志,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保存;重新启用前,经检验合格后,到登记机关办理重新启用手续。
12、在特种设备停用期间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13、应及时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予以报废,并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14、不得将报废后的特种设备再作为特种设备进行转让和使用。
15、设备部门应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6、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 向设备部门负责人报告;设备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 报 HSE 部门负责人,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事故现场。设备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 115 号)的要求于特种设备事故后 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HSE 部门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应按照中国化工《HSE 事故管理规定》,根据事故分级情况按规定逐级上报,并按规定进行事故处理。
二、操作人员安全管理
1、特种设备安装、操作、维护、保养等作业人员必须接受政府相关机构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相应工作。
2、持证人员须经过公司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
5、操作者要了解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事故,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掌握其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一、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和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人员,是做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安全管理人员要由具有特种设备基础、技术知识、懂得管理业务、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协调生产安技、财务、劳资、教育培训等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和促进特种设备的使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根据特种设备各自的特点,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范围,便于实行绩效考核和安全责任考核。做好资料管理,包括特种设备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登记、备件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技术档案管理等;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维护保养、检验、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维修保养、改造、事故分析报告等;正确按操作规程作业,是保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做到安全运行和维持正常生产的先决条件。
二、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这是国家对特种设备实施的强制性检验,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及安全的缺陷隐患,防止事故发生,达到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因此,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前1个月,我们会联系特种设备的维修厂家在计划检验时间前提前检修完毕,然后再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交检验费。
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我矿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岗都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使其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达到“四懂四会”,即懂特种设备的结构、性能、用途和工作原理,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基本故障。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认真填写运行日志,如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或异响及时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四、精心维修保养
我矿因为特种设备较多,有二十六台起重机、一部电梯还有十多个压力容器和三十多条压力管道,特种设备种类多,使用频繁,所以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为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我们专门联系了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定期对我矿特种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如有异常,维修厂家随叫随到,这样就能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矿要求每月对全矿特种设备进行一次自检,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的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五、把特种设备纳入微机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施工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特种设备数量的增多,它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要求严格,一旦管理不善便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事故损伤,保障人身安全。本文将对特征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分别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
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对繁杂,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维护管理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形成动态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有:施工作业特种设备的购买、租赁等,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操作时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通常分为:特种设备配置管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特种设备配置的质量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有直接影响,当前很多单位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在设备配置的选择以经济便宜为主,从而大大降低了配置的质量。因此施工部门必须对设备配置的质量进行检测,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施工现场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安装、拆除前都需要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建筑工程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特种设备资料档案的建立工作还未成熟,导致施工现场特种安全生产管理现象混乱。
(二) 安全管理存在误区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技术规范的识别存在一定误区,对于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相对片面化,忽视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管理[1]。
(三) 设备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工作严重脱节
尽管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却忽视了定人定机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没有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技术质量指标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因此导致操作人员"包用不包修"的现象在施工现场时有发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便会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特种设备作业的产量、质量,还大大增加了设备日常维修费用。
(四)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影响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设备的操作有重要影响。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中,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能凭借操作经验来处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补救。
三.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之上。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便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现场,相关人员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相关档案,明确管理制度,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纳入经济责任考核中,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同时相关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应该将特种设备的编号登记起来,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反馈[2]。
(三) 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测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目前在对特种设备检测大多数还停留在依靠人的目测、耳听等判断上,这种人为检测方法缺乏一定准确性、合理性,无法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真实反映。此外,特种设备安装前,还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特种设备安装图表,不仅方便了安装人员的工作,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四) 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特种设备施工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为因素是其中之一。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以后方可上岗[3]。
(五) 对特种设备定期做安全检验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整个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有直接影响,企业相关人员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避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4]。
(六)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度
在建筑施工项目开工前,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好项目安全生产综合预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演练,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准备[5]。
(七)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持证上岗制
建设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涉及的特种设备类别,制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坚持安全管理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禁止无证人员上岗作业[6]。
(八) 对特种设备精心维护及保养
特种设备与其他设备一样,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在注重特种设备使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一定资金投入到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去,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较高安全性能,确保操控人员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7]。
(九)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在施工项目开展前,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特种设备在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还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和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设备在进场前,相关检测人员应该对其运行情况、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监测,一旦发现其运行状况不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必须禁止进场,并及时上报管理部门,避免这种不合格的设备在施工现场中使用,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后果[8]。
四.结束语
特种设备对建设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护,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培训,让员工形成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特种设备配置和特种设备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装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相信随着企业部门与员工的共同努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到最好,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梅刚.浅谈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188-189.
[2]吴虬.分析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4):40-41.
[3]尹正富.建筑施工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创新[J].施工技术,2014(18):106-108.
[4]李付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4(10):58-61.
[5]吴敬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144.
[6]杨世泽.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51+53.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承诺书范文一
为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我作为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就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特做出如下承诺: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二、切实保证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三、配备专职(或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努力取得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证书后上岗。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 特种设备运行保障和事故记录。
五、特种设备依法登记,经检验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
八、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有效期满前1个月主动向特种设备检验单位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九、特种设备的安全、搬迁和检修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并由有资质的单位对特种设备实施安装、搬迁或检修。
十、特种设备停用一年以上,主动向登记部门申请报停,重新启用,必须向监察部门报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十一、以上内容已由我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确认,对存在问题立即组织改正。如发生安全事故,愿承担一切行政和法律责任。
负责人签字:
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承诺书范文二
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的安全管理。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作为使用单位负责人,保证履行以下责任,特签此责任承诺书:
一、组织制定并颁布特种设备有关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并组织落实执行;
二、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配置持有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特种设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本人负责监督安全管理员在履行如下主要职责,并定期考核其工作见证:
1、检查和纠正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
2、指派持有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作业人员上岗操作;
3、制定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4、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制定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6、对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送检。
7、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习;
8、组织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禁止设备带病运行;
9、当涉及设备安全,而安全管理员又无法处理时,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以上条款如有违反,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进
行处罚,并追究本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使用单位:(盖章)
安全管理员(签名):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方法知识
引言: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发展,特种设备逐渐成为了企业生产的基本设施。但就目前来看,特种设备的运行将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继而容易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所以,设备的使用单位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特种设备的管理,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特种设备的管理问题分析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特种设备的管理将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起到重要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企业需要使用的特种设备种类繁多,其管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多数设备使用单位并没有掌握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知识,继而造成了特种设备较容易出现故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特种设备故障的出现将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继而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给设备的使用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充分重视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继而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完成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二、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知识
(一)建立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
在刚刚购买和安装特种设备后,一旦没能及时建立相关的档案,就无法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足够的资料。而求助设备厂家进行设备的维修则将导致设备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并使设备的维修成本得到提高。所以,在管理特种设备时,应该先建立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以便使设备所涉及的资料得到及时的存档和保管。同时,建立设备的档案还可以使设备的借用情况一目了然,并且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更进一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1]。此外,根据设备档案资料,维修人员可以更好的分析设备故障的产生原因,继而使设备的隐患得到及时排除。就目前来看,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内容主要有四项,即设备出厂文件管理、设备运行与检验记录管理、设备事故与故障记录管理和设备登记注册资料管理。
(二)落实设备管理责任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人员的违章作业引起的,与设备管理责任的不到位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设备使用单位想要使特种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就要使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得到落实。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首先要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具体来讲,就是设备使用单位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争取使政府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各安全监管部门则将联合开展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和监察工作,继而督促设备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2]。另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要分层落实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具体来讲,就是除了设立特种设备管理的最高职务负责人,还要使设备的管理责任逐级落实到个人身上,继而使单位全体员工参与到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中。
(三)完善设备巡检制度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设备使用单位还要使设备的巡检制度得到完善。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设备的日检、月检、年检的内容和制度,并采取各级点检的方法完成设备的检查。在日检内容中,要包含对设备运行、操作情况的检查。在月检内容中,则要进一步检查设备部件的有效性和系统运行情况。而在年检的过程中,则要实现对设备的全面监测,并完成必要的安全技术性能测试。其次,管理人员要制作设备巡检点检表单,并将检查的情况如实记录。而在经过整理后,管理人员还要将检查结果归档处理,以便为设备故障的修理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再者,在特种设备的使用达到一定的年限后,管理人员需要联系设备生产厂家完成对设备性能的全面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设备是否需要降级使用[3]。此外,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检查人员需要对设备的安全附件设施进行重点的检查,以便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四)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通常的情况下,特种设备的运行机制为机电一体化控制。所以,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将受到测量装置、设备主体和附属设备的养护情况的影响。因此,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科学的保养和维护计划,并且严格完成设备的养护工作。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养护工作,并且需要做好相应的养护记录。而设备的前期养护需要以预防为主,并且需要建立相应的养护制度。另一方面,养护人员如果在养护的过程中发现了设备故障,则需要及时将故障排除,并完成故障的记录工作和向上级汇报故障排除情况[4]。此外,如果设备使用单位本身没有能力完成设备的养护工作,则需要委托具有特种设备养护资格的单位完成设备的养护工作。
(五)强化设备使用管理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能够得到安全使用,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一方面,特种设备的结构相对复杂,操作人员需要分别完成设备的操作分工。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训练,以便使设备的操作更加顺利和规范。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使设备操作人员与设备的权责关系得以明确,并建立科学的指明作业制度。具体来讲,就是只有具有资质证书的人员才能进行设备的操作,并且其所具有的证书需要满足设备操作岗位和特种设备种类要求。而在作业的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需佩戴相应的指明作业卡,从而方便管理人员管理。此外,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以便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各种参数进行记录,继而使设备使用管理得到加强。
(六)制定设备应急救援方案
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应该遵循“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所以,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制定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方案,以便使特种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得到及时的处理,继而使单位受到的经营损失得到降低。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使全体员工了解应急救援的内容,并且对员工的应急救援意识进行培养。而这样一来,员工才能明确应急救援的步骤,继而实现自我救助[5]。另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定期实现应急救援演练,以便使应急救援方案得到不断的改进。此外,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完成对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事故的预防。
(七)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而设备的管理人员则包含了设备安装、设备养护、设备检修和设备使用等人员。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要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安全教育和设备使用培训,以便使设备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设备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设备使用单位需要有计划的完成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以便使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工作足够重视。此外,设备使用单位需要确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以便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结论:总而言之,采取可靠的设备管理方法可以使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所以,设备使用单位只有全面的掌握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知识,才能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本文对特种设备管理方法知识展开的研究,可以为设备使用单位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古志卿.中山市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吴祖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的预警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1.
[3]刘敏.探讨公路施工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05:197+165.
【关键词】施工现场;特种设备;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故障检测
一、加强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及经济效率,建筑施工行业对特种设备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但由于施工特种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对操作程序的专业技术要求高,使其对环境、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如果对建筑工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将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制定严格、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及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特种设备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二、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一般为施工企业,各类特种设备需要在施工现场合法使用前,在监理单位进行过程督促、管理、审核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及设备产权、租赁单位需向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备案、进场报验、安装告知、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检验和使用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在此过程中需编制相关的专项方案和各类管理制度。但为了能尽快取得相关的合法使用手续,施工企业对相关的资料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如未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及相关专项方案;而监理单位往往对施工单位报审的各类资料审查不严格、不仔细,未仔细审核相关内容即签字审批通过。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在颁发使用登记证后对施工单位的使用过程会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抽查,各类制度落实不到位是施工单位管理中的通病。例如定期检查制度规定每半个月由相关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但档案资料中无相关的检查记录,或实际未组织开展相关的检查活动,为了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临时填写一份检查表,检查表中未能体现任何特种设备实际存在的问题,逐条填写“符合要求”,对特种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却一概不知,待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发现后才安排专人进行整改。另外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在特种设备带病作业或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指挥司索工配备不足、作业环境安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从项目经理到班组长等各级管理人员均存在强令冒险指挥相关人员违规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例如像起重吊装类特种设备长期存在超负荷运行情况。存在的上述相关情况一旦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相关管理责任人将承担无法推脱的法律责任。(二)作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差建筑工地一线作业人员是人身安全最容易受到隐患威胁的群体,同时作业人员的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几乎所有的一线作业人员均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危险认识不足,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更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认识不到位,为了方便自己,盲目使用特种设备,对特种设备为自己带来的便利而乐于其中;部分设备使用和管理者对特种设备的检查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或是司机违章操作,未能及时发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故障,或是发现安全隐患后未及时进行整改修复而继续使用,因此安全责任意识差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三)特种设备操作者技术水平低在建筑工地常见的各类特种设备均需专业司机来操作运行,而相关的专业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相关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作业项目与特种设备相匹配的特种作业岗位资格证书后才能操作特种设备。但是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问题上存在严重不足,档案资料中的操作人员与现场实际操作者不符。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招聘了会操作特种设备但无证的人员上岗,而这些操作人员并不了解特种设备的相关规范要求和岗位操作规程,往往在操作、使用时存在违章、违规现象;同时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他们以自身经验及有限知识进行操作并处理特种设备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没有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和相关制度,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常常因操作不当出现设备故障,同时严重威胁了一线工人的人身安全,导致事故风险增加。(四)特种设备老旧、维护不到位在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拆卸、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每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因此增加了相关使用、产权、维保单位在人员和成本方面的压力;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有些特种设备使用和设备产权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不全面、不到位;有相关单位在特种设备未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时不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仅安排资料员填写维保资料应对主管部门的检查;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对一些老旧、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的特种设备未及时进行更换、改造,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风险增大,同时缩短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有些特种设备已使用多年,电气设备、线路、仪器仪表、安全限位装置老化,损坏后未及时维修更换,金属结构连接件焊缝开裂,主要部件锈迹腐蚀严重,相关使用、产权、维保单位没有及时做好全方位的检查及维护,未及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改造,也没有投入资金进行更换或加装起到安全防护、限位作用的零部件,导致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三、施工现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经常性组织各类安全生产活动,并要求所有作业人员参加,在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重于一切的工作氛围,增强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对特种设备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科学的规范操作及行业相关事故案例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开设农民工夜校进行日常教育培训,并采取季节性的定期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岗位知识和操作能手竞赛”和“三不伤害”等活动,并在安全经费中提取部分费用设置安全奖金,奖励安全行为表现优秀、安全综合素质高的先进个人,进一步强化一线作业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加强特种设备司机、指挥司索等人员的管理,要求按岗位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操作步骤与程序;组织相关人员对与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进行学习。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要求所有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同时特种设备的相关单位应当招聘经过正规培训已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的人员,并经企业内部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由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岗位风险告知、岗位技术交底后再上岗操作,将“禁止无证上岗”的制度落到实处。(二)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操作者的责任明确到个人,制定完善岗位作业人员的工作制度,按每台设备对管理者、使用操作者采取定人定岗定职责的“三定措施”,并将管理责任人和操作人员的证件张贴在设备的明显部位,对其工作范围进行具体的分工,做到职责、权限分明,并通过各类制度的落实,杜绝违章操作、无证上岗、脱岗离岗等现象;通过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者和安全管理者的相关责任,提高特种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2.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和维修保养单位均应是按国家相关规定取得相关专业资质的企业,但由于相关的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国内建筑行业特种设备安装、拆除作业时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并不少见。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单位应在作业前与委托单位(设备产权、使用单位)签订合同及现场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并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计划书和专项方案及拆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在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和场所进行安装作业前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安装作业;所有安装、拆卸人员应持相对应的有效证件上岗,并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及岗位技术交底,同时劳动关系所在企业应为相关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安装、拆卸作业过程中企业技术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在现场指导,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做好拆装作业区的安全警戒,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严格按照安装拆卸程序和已审批的专项方案进行作业,并落实各岗位的安全职责;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穿防滑鞋,禁止违规操作,确保整个安装拆卸过程的安全。此外,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按照维修保养合同的约定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并制定维修保养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专业要求对设备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维修,必要时可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技术支持,并按要求真实记录维修保养情况。特种设备的维保记录应交由使用单位进行存档,将每次的维保情况及注意事项明确告知特种设备的产权及使用单位,确保各单位、各岗位的安全职责落到实处,更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三)建立完善、齐全的特种设备档案建立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涉及范围较广,从生产厂家的相关出厂资料到施工现场日常使用管理全过程的有关资料都需要整理归档,应在相关制度中要求档案管理者按“一机一档”的标准建立档案。比如对每台特种设备的出厂证明文件、产权登记备案、进场查验记录、安装拆卸告知手续、监督检验证明、安装验收记录、使用登记证明、试运行记录、台班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日常检查记录及各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协议书、租赁(购买)合同、专项方案等各类文件收集整理后归档,对特种设备各种状况进行详细地记录,从而达到对特种设备从租赁(购买)到现场使用过程及具体情况的了解。每台特种设备在性能以及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危险性,在使用要求上也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施工单位如果能够对特种设备合理、规范的使用和定期的维护保养,就能将特种设备的事故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减少对设备的磨损和快速老旧化,延长机械寿命降低重复购买的投入成本。(四)重视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筑工地常见的特种设备如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龙门吊、架桥机等起重吊装类特种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是贯穿设备使用全过程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应从“人、物、环、管、特殊天气”等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入手,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安全管理,从而减少不安全因素,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确保施工单位的人身、财产安全。1.加强人员管理及配备。为了项目进度施工现场长期存在加班加点情况,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只配置一班人,设备不停运转,加班时每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较为常见,且持证上岗的设备管理员配备不到位,从而加大了特种设备的使用风险。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从管理者到操作者的相关人员配备到位,比如一个项目至少配置一名专职设备管理员,由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协助管理,存在加班情况的项目应按每班不超过8小时轮流制,配备2~3班操作人员;另外必须禁止操作人员酒后、服用产生睡意的药物后上岗操作,且入职时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并提供健康证明,入职后对作业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杜绝因人员自身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要加强配合特种设备作业及使用特种设备的各类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培训,要求其规范使用特种设备,并由安全管理人员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岗位风险告知及技术交底,制定详细的安全行为奖罚制度并严格落实,以督促所有人员安全、规范使用各类特种设备,2.加强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检查、分析、整改,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好班前检查及试运转工作,并形成相关记录。设备管理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开展对特种设备的专项检查,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定期对各机构部件、电气设备、安全防护、限位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将运行及交接班记录、检查、维修保养等情况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只有这样,一旦发生事故,方能准确、迅速地确定故障及事故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将影响范围降到最低程度。3.确保特种设备所处环境的安全,设备运行环境内存在高压电塔,各类电、光缆线及其它建(构)筑物时就必须按相关要求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比如流动式起重机械停放地点的基础必须稳固,禁止停放在边坡临边部位或未硬化夯实的基础部位,塔式起重机旋转半径下方如存在人行道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就必须采取双层的水平钢性防护棚,防止塔吊在安装、拆卸、顶升和吊装过程中对他人造成人身安全威胁;存在多塔作业现象的就必须编制防碰撞安全防护专项方案,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龙门起重机及架桥机在运行轨道上禁止站人或堆放杂物,在吊装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警戒,定期检查、监测轨道基础的沉降、变形,且必须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4.加强人员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应先制定工程类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落实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并由相关人员组织对设备进行班前、日常和定期等检查,检查设备的各金属机构部件有无裂缝(焊缝开裂)、钢丝绳断丝磨损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限位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机电系统有无损坏、漏电、失灵等?液压系统有无漏油、破损?尤其应重点检查安全防护及各限位装置;如使用过程中发现隐患及各类问题或出现险情时,应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反映并停机检查,紧急情况下应先通知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并采取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对存在的危险及故障排除后方可进行使用;同时应由设备监理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代表、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检查组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安排专人或通知厂家进行整改修复,禁止设备带病运转;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进行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令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及排名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情况,必要时可贴封条禁止任何人员使用。5.特殊天气:是指6级以上大风、暴雨、暴雪、寒潮、沙尘暴、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等恶劣天气,施工单位项目部晴雨表记录人员应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预警信息,遇特殊天气时应及时通知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并发出紧急通知,在特殊天气来临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按要求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在特殊天气时段必须停止一切室外作业,必要时将所有人员从现场临时工棚撤离,同时联系当地政府配合将人员安置至防空洞、学校等市政避险场所,并将特种设备断电后停放至安全状态。(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进行设备故障检测特种设备在安装后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监督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安装验收后方能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未采用先进的专业设备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仅靠相关人员的个人经验及肉眼观察来判断设备存在的故障。有能力且重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施工单位应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设备进行专业检测,可提前预知设备内部故障,例如使用无损探伤技术检测特种设备的金属结构,以预知特种设备的承重构件的内部损伤程度是否超过规范标准。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体系中,除了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闸一机一箱一漏”的规范标准外,还必须对特种设备供电系统采用过载过热、短路断路、漏电等情况的监测报警装置,以确保特种设备的用电安全。(六)编制大型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各类风险隐患及突况往往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在编制综合事故应急预案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预测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编制针对性较强的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按照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后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快速进入现场开展救援处置工作,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置安全体验馆,在明显位置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安全生产纪律、重大危险源告示牌,以起到教育警示作用。结束语抓好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作为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严格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将各类规范、制度、条例落到实处,责任到人,进一步促进施工建设水平及安全事故防范能力的提高。
作者:魏国平 单位: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设备维护;设备保养;必要性;日常保养
我公司生产装备中使用了大量的特种设备,其中压力容器数量522台、压力管道50Km、锅炉5台、起重机械20台、电梯1台、厂内机动车2辆。特别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长期在高压、高温条件下运行,且生产原料、产品多为易燃易爆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做好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就十分的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化工企业的生产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增长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为了保证化工企业的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 ,特种设备安全昼夜运转,马不停蹄。但是,这种长时间连续运转的化工机械,难免会有故障存在。此时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其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机械故障的发生率上。换言之,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得到位,采用的技术先进合理,自然能够有效减少化学机械设备故障发生几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企业的效益也由此获得了保障,有助于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维护的重要意义
想要从根本上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就必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果设备故障率过高 ,则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所以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至关重要。而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最终的目的就是使设备无故障运行或是出现故障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由于化工生产的连续不断性 ,特种设备安全几乎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如果不注意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设备保养不及时,不到位,那么化工机械运行过程中 ,就会先产生小故障 ,小故障扩散形成大故障 ,大故障维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机械设备停转 ,给化工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维修保养技术能力 ,保证维修保养到位 ,加强日常保养对化工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的基本内容
基于设备管理的角度,应当制定合理可行的设备维护和设备保养制度 ,定期对设备进行管理和防腐管理 ,保证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工况之中。因此 ,管理层需要决定应用何种有效的剂,防腐剂,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问题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机械运转情况 ,采取必要的维修保养措施 ,保证机械运转正常。
特种设备安全维修保养技术的内容属于技术类,机械发生故障或损坏后 ,技术人员需要快速对故障定位修复 ,从而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需要配合设备管理制度及保养制度,对化工机械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保养要求到位彻底 ,并在清扫和擦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合理,一旦发现问题无论大小都需要上报维修 ,从而将故障影响缩小到最低程度。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维修保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通过大量的调查后发现,很多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不但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还间接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
3.1 管理方面的问题
设备管理质量的优劣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然而 ,实际上 ,化工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岗位 ,工作靠技术人员的自觉行为,从管理角度来说监督管理处于无效状态。
3.2 特种设备安全维修保养技术存在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的各种故障缺陷上,如密封不严、仪表故障等。究其根本原因是采用的技术不够先进以及维修人员工作不细致。
4、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维修保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4.1 管理方面的提高策略
化工企业需要提高认识,转变思维,知道细节成就未来这一管理经验的重要意义。因此 ,化工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从设备的制度执行,设备操作规程的遵守,设备防
腐工作的落实 ,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等环节入手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机械设备工作效率。在机械设备管理中,管理较为重要,该项工作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整体性能。所以 ,必须予以加强。一方面应当针对设备的型号合理选择油品,同时,要设置专人对器具进行管理,使用完毕后应当妥善保存,不得乱堆乱放,以免引起油品混合影响效果。
4.2 特种设备安全维修保养技术策略
1)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与运行,防止设备在恶劣环境中长时间运转。需要加强日常保养与维护 ,并经常进行巡检。及时了解设备腐蚀程度 ,采取必要措施将腐蚀现象降到最低状态。
2)严格按照设备保养制度进行按日、按周、按月、按季度等时间进行定期保养与维护。并将重点放在对电器控制单元的检查上 ,一旦发现存在老化或是损坏等问题时 ,必须对其进行更滑,以免故障问题扩大,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
3)由于化工生产本身比较特殊,各个生产环节的联系比较密切 ,若是其中某一个机械设备出现故障 ,便会对整个生产线造成影响 ,所以 ,针对这一特点应当采取同步检修的方式对特种设备安全进行维修,以确保整个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行。
4)建立故障快速反应机制。特种设备安全多,运行时间长,故障出现后 ,需要快速对故障点定位并修复。故障快速反应机制由多位技术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因此 ,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对故障现象具有快速分析能力,从而快速修复故障,保证设备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是化工企业低投入高产出的保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盾。因此,化工企业需要正视管理水平的不足,提高管理能力,加强设备维修保养技术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宏伟. 浅谈如何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2:135-136.
[2]吴祖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的预警方法研究[D].福州大学,2011.
[3]王宇迪. 企业在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关键词】特种设备;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27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特种设备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人们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的重视。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是保证工程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提高的机械化程度,特种设备也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力。但是,特种设备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时常制约着特种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如何高效管理这些特种设备,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和企业的效益好坏,因此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特种设备的范围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施工生产设备,如果使用管
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设备,大型游乐设备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在我们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特种设备有空压机,储气罐,压力管道,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由于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地点、使用地点未完全隔离施工作业与通行区域,因此存在事故隐患大、危害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大。近几年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也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因此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不仅是企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要求,也是对参与生产人员和周围生活环境的保障。
四、当前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问题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是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做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环节,才可以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最可靠的保障。然而,即便是目前工作做得最扎实的地方,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监控上也不是毫无纰漏可言的,无证上岗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纠其原因,主要是企业认识不到位。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支出费用,在特种设备操作上明显存在着人多证少的问题,即多人操作,但有资格证的员工却有限。更有一些企业,在操作上存在着随意性,只要稍微懂点操作知识的人,就可以去进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这虽然方便了生产的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现场监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环节在客观上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监察人员本身的资质问题。众所周知,因为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是近年来才重点加强的一项工作,所以基层工作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有限,故在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技术隐患。二是特种设备的检定需要专门的检测仪器设备,而这些检测仪器设备往往是体积比较大,没办法带到现场,而企业又不能把特种设备拆下来进行送检。这两个因素的存在从客观上限定了现场监察工作只能局限在眼看手摸、简易检定及一些设备档案文件的检查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这种现场监察是完备的,也只是从管理的角度上最大限度地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保证。因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情况是不可预知的,倘若不能时时进行调整掌握的话,谁也不可能对其安全状况打保票,所以就实际效果来看,管理监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把关,对特种设备安全起直接保障作用的应该是操作人员。
3、对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处理措施脱离现实
因为在基层生产领域,企业规模较小,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占了70%以上的比例。而存在问题最多的也往往是这些企业,这与企业的认识、管理、人才及设备资源密不可分。然而,从当前特种设备监管的一些法规政策来看,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规后的处罚力度过重。一台特种设备一旦违法操作,企业就会面临十几万元的罚款,这对于大多数注册资金不过十余万元的企业而言确实是难以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只能采取两条路,一是降低管理处罚标准,二是对企业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否则工作就难以开展。
4、违章现象屡禁不止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证制造、无证使用、无证操作、违章指挥现象时有发生,打而不尽,灭而难绝。安全责任尚不落实。特种设备相关各方的安全责任,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难以全面落实到位,安全监管仍然存在盲区和死角。
5、工作机制尚不完善
社会各方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机制尚未形成,“突出重点、分类监管”的思路尚未全面付诸实施,完整的准人与退出机制尚未建立。
6、服务意识尚未牢固树立
少数单位人员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大局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着安全监察工作的有效性,也有损行业形象。其中,既有主观认识偏颇的原因,又存在能力素质不适应的问题。
五、高效管理特种设备的可行性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生产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加强特种设备监管和维修
在完善生产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基础上,逐渐向生产作业源头延伸,促进一个全过程的动态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特种设备的维修方面,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故障诊断,及时、正确诊断出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部位和时间,不仅仅能够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频率,还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以便更好的保证企业相关生产作业的正常运行。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故障诊断工作,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生产作业的连贯性和最大限度的保持机械设备的高效的运行,还可以给企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3、做到企业机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设备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维护人员的积极性,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投资收益,最大限度的实现设备的利用价值。作为经营者也应该建立并完善设备寿命的周期时间表和设备使用的周期费用,对机械设备要进行从开始规划论证,到设备购买,调试安装,再到设备更新改造和设备报废整个过程都进行管理,把最低的机械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费用作为一个追求目标。但同时,有必要把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处理技术先进性和设备经济型时,应当把经济性放在第一位,技术先进性必须要服务于经济性。
4、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维护的信息化
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维护的信息化,使设备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完全融合,实现对设备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全过程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应当是以发达,丰富的管理信息做基础的,通过现代先进的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社会生产中信息服务体系为特种设备的管理维护服务。
六、结束语
设备的安全是第一要素。对于特种设备,因其特殊性,我们要加强对设备管理的重视,严格设备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2017年是 “十三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更是我公司乘势而上、借势而进的突破之年,设备部紧紧围绕公司“三个115”年度目标,从建立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推进设备管理精细化、积极开展增收节支等方面着手,对各项设备管理工作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在公司各级领导支持以及各部门的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管理目标。现将设备部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2017年工作回顾
一、全年指标完成情况
2017年,设备部各项目标工作均按时完成,各项设备管理指标均达预期目标。主要内容有:主要设备完好率均达98.55%以上;按照节点建立起了设备监护运行、维护保养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无因设备维修任务或因维修质量影响装置减负或跳车情况发生, 5月份、10月份圆满完成了两次DCC装置的抢修任务;9月份建立并完善了设备专业管理体系;10月份完成了特种设备设备人员取证换证工作;特种设备年检工作按计划节点全部完成;费用支出均在全面预算控制指标之内,增收节支效果显著;长周期设备技术谈判工作顺利开展,无滞后现象;全年无一般以上生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发生。
二、设备基础性管理工作
1、设备基础管理
2017年,设备部从夯实设备基础管理,持续加强设备基础资料、运行、维护、成本管理等基础性管理工作着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深化专业管理能力,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持续巩固2016年“无泄漏工厂”工作成果,减少物料损失,节能降耗,17年全厂动密封泄漏率为1.07‰,静密封泄漏率为0.11‰,远优于目标值。
二是编制完成了全厂设备的大、中、小修检修操作规程以及设备“一机一档”存档管理工作,逐渐形成设备选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的设备全寿命管理,规范了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三是继续强化设备周检及专项检查,设备部全年已累计“周检通报”36期、“周检整改通知单”36次;“专项检查通报”6期、“专项检查整改通知单”6次,检查问题整改率达100%,及时消除了设备日常运行过程中各类隐患;
四是定期召开设备管理月度例会及设备管理专题会议,及时总结本月设备管理工作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各装置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了设备管理月报汇报体系,从设备运行维修管理、维修及大修费用管理总结、设备事故总结分析、月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次月重点工作计划等方面对当月设备管理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分析,不断指导、总结各中心设备管理工作,逐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2、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为提升生产装置设备可靠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突出设备专业化管理职能,保障各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设备部对设备管理开展了全方位的自查,进一步完善了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开展设备专业化管理模式。
首先,成立设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评估小组,参照管理纲要,全面梳理设备部现有制度及核心业务流程。设备部原有各项设备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梳理总结,查缺补漏,对原管理制度进行拆分、优化,最终形成28项设备专业化管理体系文件。对原有7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修订,经过评审对其中2项进行合并,2项进行修订,3项废止,新增4项核心业务流程,最终形成了设备购置计划审批流程、日常检维修工作流程、装置大检修工作流程等7项核心业务流程。
其次,建立设备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编制设备专业化管理手册。为突出设备专业管理职能,2017年设备部打破过去“区域管理”模式,搭起专业化管理新框架,在部门内成立动设备管理组、静设备管理组组、专业施工管理组组、电仪管理组组和综合管理组五个专业。编制设备专业化管理手册,细分专业组的管理职责,推动专业管理向标准化转变。系统梳理,推动工作程序向精细化转变。
通过对管理模式的转变,组织架构的搭建,制度文件的梳理,最终形成了以“一本管理手册统领,一套制度文件支撑,一种运行模式保障”的设备专业化管理体系,全面有效开展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
3、精细化管理
设备精细化管理是我部门重点工作之一,为此设备部建立了详细的设备精细化管理方案,积极组织开展管理各项活动,通过努力,各生产装置的设备管理逐步提高,各生产装置管理经评比后,全部达标,详细如下:
一是建立了设备精细化管理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中节点计划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并修订完善了《设备管理规定》,明确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和管理责任,细化管理规定,尤其是完善大型机组的管理;
二是全年组织油知识及管理培训3次,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强化管理意识,细化巡检要点,提高巡检质量,确保油状态良好;
三是组织各中心对现有油(脂)种类和牌号进行科学合理的合并优化,减少11种油(脂),同时积极研究进口油品国产化替代,成功实施PP2装置PRU压缩机油国产化,在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四是设置管理标杆装置,以烯烃中心MTBE装置管理为全厂管理的标杆,组织各装置管理人员对标学习,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强化管理意识,2017年全厂各装置管理已全部达标;
4、特护设备“五位一体”管理
为了保障我公司各生产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确保设备运行隐患及时发现处理,减少设备运行故障。设备部组织全面开展特护设备“五位一体”管理提升活动,制定了详尽的管理提升活动方案,积极组织各中心建立以设备部经理为组长的特护设备监护运行管理组织机构,对全厂70台关键设备进行五位一体特护管理。根据机、电、仪、修、操,各专业特点,设备部制定了“五位一体”巡检记录表,全方位对各关键设备进行定人、定点、定时、定数据、定周期巡检并填写关键数据,及时发现运行隐患并消除完成,严格执行检查考核机制。
自执行以来,各专业人员均能各尽其责,维护保养、巡检操作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未发生一起因巡检不到位、故障处理不及时等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关键设备停车情况。
5、预防性维修
2017年,设备部全面实行预防性维修管理,要求各中心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各项工作,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对设备故障由事后抢修逐步转向事前预防转变,确保各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
设备部全年共组织了8起关键设备的事前故障处理,保障了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如下:组织专业检修单位,提前处理完成空分装置氮压机高速轴轴承温度高的设备隐患;对DCC装置丙烯压缩机主油泵小透平驱动端轴承箱温度进行重点监测,当温度报警后当机立断组织抢修,成功避免因压缩机油压波动导致的连锁停车;邀请烟机厂家针对DCC装置烟气轮机运行振动波动较大的情况进行状态分析,并紧急进行解体检查,成功避免烟机转子叶片的磨损隐患;及时对4号锅炉给煤机、送风机进行预防性维修,确保热动力系统设备稳定运行。
6、固定资产管理
设备部是负责固定资产实物和运行效能的管理部门。2017年初,设备部对公司固定资产进行了一次全面盘点清查。我公司账面资产总计9291件,现场实物清点固定资产9140件,盘亏资产151件,盘点出闲置资产91件。5月份,设备部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容对盘亏资产责任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企管部进行考核,对闲置物资拟定处置方案,并于5月底完成闲置调剂利用。9月份,设备部组织各中心对一期项目待转固资产进行实物实地盘点,清点出各类问题385项,并提交至审计部。
另外,设备部针对资产转固时间较使用时间滞后的问题,与物资采供部、财务部和用友公司共同研讨,制定出资产出库前即转固的新流程,彻底解决公司前期资产转固滞后的问题。10月份设备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范围修订,并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的培训和宣贯,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7、特种设备管理
为了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杜绝生产事故发生,设备部2017年重新修订了特种设备管理规定,防止出现管理漏洞及缺陷;并积极开展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定期检验工作,并按照计划节点及时完成了特种设备的校验、年检工作;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组织全面培训取证工作,确保人员持证上岗。详细工作如下:
设备部按时完成1196台安全阀的校验工作(其中离线校验安全阀1125台,在线校验71台),21部电梯、63台叉车的年检工作;完成了27台球罐的首次定期检验工作, 80台压力容器的注册登记;完成9台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工作以及全部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年审工作;10月底顺利完成了榆炼至榆能化七条长输管线的定检工作。
为实现公司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设备部积极组织公司一线员工进行特种设备培训、取证工作,17年共计培训487人,取证487人(其中压力容器操作191人、锅炉及水处理73人、压力管道16人、起重及叉车司机134人、特种设备管理73人),累计取证1684人,保证了100%的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8、承包商管理
设备部共负责43家包括机组检修、防腐保温、高压水清洗、阀门维修、脚手架搭设、人工清理等承包商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设备部着重从承包商保障安全生产、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并严格按规范施工服务方面进行管理。与各承包单位签订了《安全管理协议书》,并积极组织参与安环部组织的人员进厂安全培训,定期对各承包商进行安全检查,经过努力,设备部管辖各承包单位全年无一起一般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另外,设备部组织各承包商不计成本、及时处理了裂解重油罐人工清理、空分氮压机检修等紧急抢修工作,为我公司的安全高效生产做出了极大贡献。
三、快速响应、精心组织,圆满完成DCC抢修工作
2017年5月份、10月份,烯烃中心DCC装置分馏单元运行出现故障,导致被迫停车抢修两次,设备部快速响应,精心组织,根据公司单套装置年度检修工作安排,统筹协调检修人员及机具及时到位,日夜奋战,历时9天和7天,圆满完成两次抢修任务,对装置消除设备隐患和运行瓶颈做出了重大贡献。
两次抢修累计完成检修项目共计370项,其中包含设备(管道)维修项目180项、电仪检修项目145项、检查项目22项、清理项目14项、检验项目8项、技改项目1项。重点解决了DCC装置反再单元两器及分馏塔结焦;分馏塔塔盘技术改造;再生器二级旋风分离器翼阀护罩、阀板及一级料腿脱落;提升管进料喷嘴更换;反应器二级旋分料腿、提升管结焦;热分离单元除杂系统催化剂过期;反再系统脱气罐脱气蒸汽环磨损等重大问题。
四、严格管控,多措并举节约费用支出
为切实降低修理费、大修费、维保费用支出,为公司增收节支做出贡献, 2017年,设备部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设备管理增收节支实施方案,在严格审核备件计划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备件国产化、修旧利废以及关键设备国产化测绘制造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1、设备部联合合肥华生泵阀有限公司及合肥大学、江苏大学多名教授,针对DCC装置P-4207A/B/C/D循环油浆泵设计缺陷及运行隐患,开展了《大型高温高杨程两级全衬里油浆泵的研制》科技项目的研发,该项目于2017年4月底得到集团公司批复,5月16日正式启动 ,7月底完成完成了详细设计;如该泵改造成功,不仅保障了DCC装置的正常运行,而且极大的提高了我公司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更解决了该核心设备进口配件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等弊端,极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2、积极开展进口备件国产化工作。针对两套PP装置挤压造粒机切刀,PP2装置反应器驱动轴、沉降器过滤器滤芯、急冷液泵泵轴,HDPE装置挤压机换网器支撑板等高价进口备件进行国产化测绘;对甲醇装置高压氮气压缩机段间冷却器国产化测绘,空分螺杆压缩机国产化保养等、脱盐水站大流量过滤器滤芯国产化等,2017年仅备件国产化共节约费用约1123.37万元。备件国产化不仅降低了维修费用,而且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
3、设备部持续推进修旧利废工作,包括压缩机气阀修复、气化炉激冷环组件修复、DCC裂解气压缩机干气密封修复、PP1轴流泵机械密封修复、搅拌器机封修复、各类电气仪表元件修复、阀门维修等,节约费用约为825.47万元,备件国产化和修旧利废工作为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截止9月底,全厂维修费发生额度为3934.99万元,占年度预算额度(6349.55万元)的61.97%;大修费发生额度为2907.13万元,占年度预算额度(5840.47万元)的49.78%;维保费用发生额度为3374.45万元,占年度预算额度(5872.52万元)的57.46%;各类费用均控制在年度预算范围内。
五、长周期设备采购工作
长周期设备采购工作作为部门重点工作之一,设备部积极配合填平补齐项目开展长周期设备采购工作,不仅建立了长周期设备采购组织机构,而且细化了配合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分工。
根据一期项目建设经验,设备部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了LDPE/EVA装置33台,PP装置10台,DMTO装置4台,甲醇装置22台,热动力装置2台,共计 71台长周期设备。
截止目前,58台/套设备已完成技术谈判,其中12台/套完成技术谈判正在编制招标文件;14台/套已完成招标文件编制;22台/套 已挂网准备招标;10台/套已完成招标,其中7台/套已签订采购合同。
13台/套设备未完成技术谈判, 8台/套设备制造厂正在编制技术文件;5台套准备组织技术谈判。
六、ISAS五级达标工作
ISRS五级达标是我公司2017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是我公司创建绿色环保型企业的手段和措施,设备部作为专业职能部门,在保证设备技术方面有优秀的专业管理和严谨的现场管理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安环部开展ISRS管理提升的各项工作。
部门领导带头提出安全承诺并制定安全行动计划,按时对全公司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消除安全隐患;并根据ISRS六级达标要求,组织各中心编制关键设备清单,编制完成了130台关键设备检维修规程及9项常规检修的检维修规程。跟进PSM设计基础资料收集,多次组织检查评比,敦促各中心完善设备设计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为了保证高效完成(ISRS)五级达标工作,设备部对ISRS中93个管理要素进行逐条识别,其中涉及设备管理9大要素,52个子项。对照52个子项开展专业管理诊断,发现目前设备管理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并落实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期限,顺利完成了93个管理要素中各项工作任务。
七、存在不足及经验总结
2017年,我们在设备基础管理、设备体系建立、增收节支、以及DCC抢修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各项管理目标,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改进:
1、管理体系推行任重而道远。设备管理体系虽已建立,但将体系管理深入到各装置内部,切实落到实处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特种设备管理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工作流程中未设置控制节点且考核机制不完善,个别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全厂压力容器共计1057台,仍有182台未办理注册登记使用证书;全厂42台起重机械,33台仍未注册。
3、电仪技术管理急需提升。电气、仪表设备作为生产装置的神经系统,对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但2017年因电气、仪表导致设备或装置停车事故较多,体现出技术监管力度不够,检查不到位,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4、DCC装置的两次抢修过程中,存在对设备内部检修内容预判不足、脚手架搭设不及时等问题,导致5月份的抢修工作比原计划推迟3天,体现出管理人员工作经验欠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我们将总结经验教训,努力转变设备管理工作作风,加强设备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对两次DCC装置抢修进行经验总结,归纳教训;对设备专业管理体系加强宣贯,深入推进运行,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第二部分: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完成各项经济目标任务,狠抓设备基础管理工作,继续巩固2017年的各项管理成果。现将设备部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一是继续巩固2017年设备管理取得各项成果,并继续强化设备基础管理、完善设备基础资料、提升设备技术管理,从基础管理方面扎实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二是积极贯彻、全面推行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效率,突出设备专业化管理职能,保障各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三是全面提升特种设备管理水平,坚决贯彻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检验规则进行检验,按时完成6台锅炉、63台叉车、42台起重机械、20部电梯、2089台安全阀、35万米压力管道、1057台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
四是深入推进增收节支与降本增效工作。全力推进修旧利废,继续加强备件国产化和以修代换工作,切实降低维修费用支出。
五是提前谋划,科学安排,从材料到位、队伍确定、机具落实等方面全面协调,扎实完成2018年大检修前期准备工作,检修期间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努力消除生产装置的全部运行隐患,确保大检修任务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安全有效的完成。
六是积极配合填平补齐项目,从设备选型、设计、制造、购置全过程进行深入管理,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确保完成填平补齐2018年各项工作任务。
七是继续坚定不移的开展ISRS管理提升各项工作,制定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各项任务并落实责任人,为公司完成ISRS五级达标贡献力量。
八是强化培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定期组织各中心设备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各装置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业务水平。
九电仪管理
十预防性维修,五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