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应是每个地理教师达成的共识,但怎样有效激发出每个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已成为永恒的研究课题,也是很多地理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

探索1:导课激趣。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导言应有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功能的宽度、表达的精度、色彩的亮度,要完成这种要求,就必须用浓厚的兴趣来支撑。例如,高二学生地理学习的内容首先是《必修3》,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节地理课上导言可以先问同学:高一地理必修1》和《必修2》,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忆思考后的回答,一般是零碎的、不全面的,而且,这时的学生也很想掌握这两模块知识高度概括后的精确表述。教师应抓住这最佳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一地理《必修1》,主要阐述的是自然地理的内容,重点研究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圈层结构特征”;高一地理《必修2》,主要阐述的是人文地理的内容,重点研究的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怎样通过衣、食、住、行等各种人类活动与地球发生关系,通过分析目前的人地关系,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继续问学生:高二学段,高中地理首先学习的是《必修3》,这与高一地理《必修1》和《必修2》是什么关系?同理,在学生回答后再总结:高二地理《必修3》阐述的也是以人文地理的内容为主,并且是在《必修1》《必修2》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区域来呈现人地关系状况,更有针对性地来研究各个不同区域,或者是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通过教师这种循序渐进的导入,带着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又引出了新知,承上启下,脉络清晰,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索2:情境激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的知识,从知识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是我们现有知识所不能解决的,以这样的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学气这一章内容时,可提出问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插上的美国国旗会否在月球上迎风飘扬?在学习完日界线的教学内容后,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由于他们出生的地点稍有变化,弟弟反而比哥哥大?学生一下子情绪昂奋起来,积极思考、探究,学习的氛围一下高亢起来。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与此同时,作为地理教师本人,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之外,更要注重自己综合素养的历练,让自身的人格魅力持续焕发,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爱屋及乌”,他们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上的地理课,我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前两种策略。

综上,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二、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

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其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灵活运用知识,建立知识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能够达到知识联系紧密、思维培养深入的目的。我认为,这是根治地理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良方。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在每一单元学完以后或开始学之前,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逐步实现知识向技能化、能力化发展,并加强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2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摘要】教育制度缺失,初中地理科目地位尴尬,导致高中地理教学难度凸显,前后衔接问题较多。尤其是高一地理教学,更是让科任教师难以展开工作,其中不乏学生认知、课时安排、教学模式死板、管理无序等问题。文章以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就已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广汉;地理教学;教育体制;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65-02

一、广汉地区地理教学现状陈述

广汉地区教育制度缺失,初中地理被漠视,导致高一地理教学备受掣肘,加之高一未分文理科,学生对未来的茫然、对综合科目的轻视,这些都影响着地理教学的展开。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来说,高一开始,50%的学生确定读理科,30%的学生摇摆不定,只有20%的学生确定要读文科。其中,这30%的学生恰恰是思想上认知不够,行为不够勤快,意志不够坚定的。确定读文科的20%的学生,有一半是喜欢文科,有一半则是因为偏科导致。综上所述,文科教学前景堪忧。如何改变此种现状,破解地理教学难题,不仅是摆在地理科任教师面前的难题,更是教育管理制度亟需改革的难题。

二、广汉地区地理教学问题陈述

1.高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错,但是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表现相对不足,空间感缺失,导致高一新生普遍认为自然地理为最难部分。尤其是在必修一地球运动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内容难度较大、空间感缺失是根本原因。但是必修二学生普遍反映较为简单,只需记忆即可,这也导致地球运动部分直至高考都是大部分文科生的首要难点。

2.现阶段部分学生缺少激流勇进的勇气,更是导致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掌握情况每况愈下。学生长期缺乏正确的地理认知引导,认为地理科目死记硬背就一定能考高分,但事实是学生成绩始终徘徊不进,导致丧失信心,进一步导致学生放弃其他部分的学习,影响了整体发展。

3.在“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学习能力,造成地理科目的理解片面、不完整。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氛围死板、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缺乏主动思考能力,知识体系的衔接不够,知识点散乱,以死记硬背为主。现阶段,题目多偏向能力培养,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仅仅依靠以前的老方法,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最终导致地理教学检测通过率不高。

4.完全按照小学、初中的学习模式,一味重视地理现象的描述,忽视地理现象的成因、过程及规律的探究。目前,还有部分高中地理科任教师完全按照老方法教学,认为地理学习就是为了高考,重视地理现象的描述,而忽视成因分析、过程总结、规律探究等活动,导致学生理解一知半解,没有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5.学校及相关管理机构管理模式陈旧,停留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层次。学校重理轻文,管理阶层对文科的认识度不够,导致过去一段时间始终轻视文科的存在,现阶段再想挽回过去的失误,已经落后了太多。

6.相关制度亟需改革,激励制度、评价机制缺失。激励制度、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文科教师缺少积极性,更多地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在地理教学中能过则过,不予重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导致学生对地理科目缺乏认知,难以建立地理素养。

三、广汉地区地理教学发展建议陈述

1.加强高一新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1)加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通过地图教学,构建心理地图,最后强化空间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此外,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识读、解图的能力。因此,心理地图的形成必然是重复、持续的过程,可通过反复讲解、读图、用图来感知,以完善学生的心理地图。

(2)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也容易被挫折所击败。所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但又要通过教师的细微观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不被挫伤。

通过创造性的问题教学设置,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广泛涉及学科外知识点,因此,教师应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之敢于质疑思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将问题留给学生讨论,通过同阶层之间的对比,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升华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事实证明,广泛开展地理兴趣教学活动,如制作地理模型、观察天文现象、看地理科教片等,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深化课堂知识,更促进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增长。

2.改变教师授课“满堂灌、一言堂”的现状。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就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环境,因此,笔者建议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有对比方能有差距,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然后分组把答案展示于投影仪上,再花两分钟时间进行教师总结。此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地球运动——地球公转》中地球公转方向及轨迹特征时,笔者采用模型讨论的方法,将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只地球仪。笔者先在多媒体中播放了一遍地球公转、自转模式图,让每个小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及地球轨道和太阳系其他行星轨道的特征。任务布置以后,各小组迅速讨论,自己组织语言,然后把答案写在一张便签上。接着,笔者再将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编号,用投影仪投影于屏幕上。最后笔者总结知识点,学生同时做笔记。

(2)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当教师的乐趣。此种情况下,可让优等生讲授较为容易的知识,这样既能完善优等生的知识体系,又能加深其印象,更能增加基础较弱学生的进取心。

又如,在讲授《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笔者充当学生,在不停的提问中,让优等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其讲授此课。授课完成后,再由其他学生点评,包括优点、缺点、意见等。最后,笔者补充遗漏知识,完善知识框架结构。

实践证明,此方法既能培养优等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班级来说,还起到了带头作用,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以及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整个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地理教师再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在职培训力度。

(1)目前对中学地理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仍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学生的考试成绩代表了教师的一切,忽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个人发展等。最终导致教师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为学生应付考试中,没有建立完全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这种体系严重制约了中学地理教师的发展和技能提升。

(2)广汉市地理教师的数量缺失,尤其是年轻地理教师的引进较少,导致地理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针对此种情况,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引入人才,增加经费投入,加快继续教育的实施,加强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适当与高校或兄弟学校联谊,提升教师素养,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情操。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地理教师成长。传统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发展,要提升地理教师的热情,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地理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发展体系,包括地理教学水平、师德建设水平、地理教学态度、工作绩效、地理教学新方法研究等。

提倡地理教师的主动性,倡导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反思,以激励教师不断缩小与其他科目教师、发达地区地理教师的水平差距。同时,还要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彼此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地理教师的健康发展。

地理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一个地理教师、一所学校、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各位地理教师及其他科任教师互相配合,方能把新课标贯彻到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袁小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师书恩,孟月萍等.计算机辅助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戈.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J].中国职业教育,2002,(3).

[4]王冉.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

[5]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6]齐占东.谈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教学[J].教育探航,2007,(35).

[7]曹玮.新课标教材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

[8]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9]余腊英.开放式中学地理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10]刘家会.让地理教学走向开放[J].当代教育科学,2005,(10).

[11]吴大明,查良松.新地理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师地理教学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自然科学版),2004,(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江敏等.浅谈中学地理教材变化对高师地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6).

第3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高中衔接指导;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73

一、引言

英语,作为当今学生一门必修课,在学生学习生涯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很多的高一新生来说,初高中英语的顺利过渡,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如何使高一新生顺利地跨过高中英语门槛并学好英语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认真去研究、探讨和解决。

二、影响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1. 课程教材内容方面

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少,只是在语音、语调的基础上进行简短的交际对话,而语法知识点分散,阅读难度低,教材易于模仿掌握。进入高一以后,英语教材在初中的基础上注入了大量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加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教材内容广泛,贴近现代生活,突出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有些高一新生来说,要迅速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教师的教法方面

初中英语课时多,每课时安排的内容量少、难度小。因此,教师对教学难点、语言重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进行指导,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反复练习,从而掌握英语。而高中英语课时少,每课时的内容多,结构紧凑,知识点和词汇量是初中阶段的数倍,知识点和词汇量运用灵活,难度大,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主要尝试及相关策略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是一个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操练英语。同时,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在对课堂教学步骤进行设计时,要以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为基础,由浅入深,逐层递进,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来激发其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教学要求衔接起来,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掀起学习的。如牛津模块一第一单元word power课,主要介绍的是school facilities以及如何从一个指定的地点到达另一地点。我们可以在授课时,对学生不甚明白的表示学校设施的名词用简单英语进行解释,比如提到gym时,笔者说:It’s a place where you can work out and build up your body.学生立刻反应过来是健身馆的意思。又如在提到canteen时,笔者做出吃饭的样子,并用手指向学校餐厅的位置,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在教授如何指路时,笔者提议每组学生指出一条从我们此刻的教室到图书室的不同路线,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讨论和选票,选出最佳路线。此类活动得到学生积极响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2. 开设初高中衔接指导课和学法课

鉴于初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诸多不同,教师就必须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是学生能否成功过渡初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否尽快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养成科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要的。因此,在新学期一开始时,教师就要注意给学生开设初高中衔接指导课和学法课,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听课、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学习方法。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错题集,对他们的笔记格式,作业要求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比如,我们今年在新授课之前,对新生进行词性分类、句子成分、简单句的结构、句子种类等基础知识进行了加强和巩固。

3. 形成和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言学习是非常枯燥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需要学习者有持久的毅力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从教数年来,笔者发现历年高一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懒于动手和动口。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非常琐碎漫长的过程,英语学习尤其如此,你必须要记住单词、句型、词的用法,这就要求你必须多动手,学会做笔记,把自己不懂的、生疏的、重要的都记下来,便于自己课后解决问题和复习巩固。(2)不会计划,过于依赖教师,忽视自我学习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性。比如,教师今天布置明天的听写任务时,有些学生才会想到今天晚上去背背单词,否则,他不会想到要根据记忆规律进行单词记忆,而只会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一开始时就要严格要求,督促学生每天领会、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使其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3)不会总结,学习缺乏系统性。不少学生做作业完全是为了应付教师,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对规律性的东西不注意归纳总结,对平时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难度增大,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不知如何下手。(4)不肯吃苦,凭兴趣学习。眼高手低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怕记、怕背,还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还有些学生“三分钟热度”,刚进高中时雄心勃勃、信心很足,都有把英语学好的愿望,原来在初中学习不错的同学,希望在英语上有更大的发展,中考英语考的不是特别理想的同学,也希望进入高中以后,能力在英语课上有所提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当他们感觉到学习逐步的困难时就心灰意冷,从此一蹶不振,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大。

第4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求知欲望;自主学习;自主意识

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心中有数。自主学习实际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在实施自主能动性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表现,把学习建立在自身的愿望需求上,以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求知的动力。对于学生来说,越是新生事物,求知欲望越强。因而要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要使学生对地理课产生兴趣,上好第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整堂课要设计好。例如,我在上高一地理第一节课的时候,没有循规蹈矩地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特点、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等。地理,初中学的是“地”,高中学的是“理”。第一节课,我选取了大量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资料,介绍自己的旅游经历,拿来自己到各地旅游的照片与学生一起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习成为自觉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地理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的财富。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科特点,我不仅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而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多画图;让学生动眼,提高观察能力;让学生动口,提高综合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学习。“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充分赞许学生,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会快乐地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对学习充满信心。

三、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桥梁”

问题和兴趣相辅相成。我们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奋点。如,为什么暖器放在墙的下面,而空调放在墙的上面?为什么烧纸灰会上升?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通过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头

一节课开始的5分钟能不能抓住学生的心对于整堂课的成败很重要。教师对教授内容的精彩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一节课成功的开端。例如,在教授农业区位因素这一节课时,课前我精心设计了超市调查表格,让学生逛超市的时候记录大米、水果、牛奶、蔬菜等食品的产地。上课时,由学生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调查成果,引入学生很喜欢玩的游戏“开心农场”,讲解农业区位的选择。课堂中教师变教为导,少教多导,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践的条件。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方向去帮助他们得出结论然后判断正确与否,举一反三,联系迁移,激将鼓励,为学生自主学习搭桥铺路。抓好一节课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敢于尝试,不能墨守成规,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发展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五、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阶梯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地理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地理成绩才能有显著的提升,学生才能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懂,越学越喜欢学,越学越乐意学。高中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的难点,也是重点。高一新生刚刚接触高中地理,就遇到难度比较大的自然地理部分,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都需要理解掌握,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基本知识点。地理无图不成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图、识图,从资料、图表中获取有用的做题信息。如把观察与思考的联系,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以图找知识,用知识去解释图的学习方法。例如,气候类型分布这个知识点,学生不容易记忆,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找出容易记忆的好方法。师生一起总结出了0、1、2、3、4、6这几个数字。0~1是热带雨林气候,大陆西岸;1~2是热带草原;2~3是热带沙漠气候;3~4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4~6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主要是季风气候,由低纬到高纬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这样就简洁明晰,记忆起来很容易,避免死记硬背。学生掌握了从图中找知识的学法,学习得会更有信心,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提高,主体作用才会得到体现。

第5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有效教学;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地理课堂上强调的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就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高中地理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按照新课程目标要求,设计好完整的教学环节

设计好完整的教学环节,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上网查找资料、查阅课外资料,对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安排、探究性问题设置等都要有统一的部署,特别是探究性问题设置,问题设置应当有目的,对本节课学习有帮助,并且问题的设置不要太肤浅,也不要太难,要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好由浅到深设置问题。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我觉得课堂容量不能太大,否则,由于时间紧,教师上课在赶进度,同时让学生探究性问题的时间少了,不符合新课改精神。课堂容量设置相对适中,学生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有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从中获得启迪。这样做可以使有效教学得到充分体现。

二、采用合m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注意听讲,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启发讲授式、讨论式和案例教学等。不同的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就不一样,有时两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在人教版必修Ⅱ“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这一节中,知识迁移拓展――“青藏铁路的建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就想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然后进行问题探究。设定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①青藏铁路起点和终点?②青藏铁路面临的三大难题?③简析影响青藏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通过问题探究教学,学生有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从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这样就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知识归纳总结和规律的点拨

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新生进入高一,接触人教版必修Ⅰ第一章“行星地球”这部分内容,会觉得很难,一旦没有学好,就有厌学的情绪产生,这样学生学习就很被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到地方时,对于时间计算学生都是很害怕,教师就应当给予归纳总结和规律的点拨。先讲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再讲解计算公式,给学生归纳总结地方时计算公式、区时的计算公式、经度的计算公式。再归纳光照图与时间计算: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②通过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通过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经过这样知识归纳整理与规律点拨,结合光照图试题讲解,学生听懂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地理这一门学科感兴趣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有效性,学生学习成绩也跟上了。

同样,高三文科班的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感觉知识点多,很难记,有时总觉得知识很散,没有条理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进行归纳整理,在复习中国分区地理时,每个分区复习按照“先自然地理特征,后社会经济特征”的模式复习,就是按照“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资源、农业、工业、人口与城市、交通”复习,世界地理分区部分也同样适用。在复习区位时,对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的因素都要进行整理归纳,例如分析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矿藏,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劳力、技术、信息通讯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工业惯性等。在课堂上这样规律性的内容教给学生后。一方面学生记得的内容没有那么多,学生学得轻松,另一方面学生在答题时有规律可循,有一些套路可以用,在考试中会取得较好成绩。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四、借助信息技术和直观教学用具,可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要精心制作课件,图象直观,可以解决空间想象的问题。有时候多媒体课件很好用,在高一地理第一章,学生面对地球自转及公转问题,大部分同学觉得很难想象,这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播放fiash制作的动画,学生看完后,就会理解地球绕太阳过程中,直射点怎样来回移动。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一定记很牢固。从而提高整节课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于它的便捷,在于它的容量大。它的便捷,体现在地理课的特点决定的,大家都知道地理课离不开地图,因此每节课上课需要地图时,借助幻灯片投影,学生看屏幕很清楚,教师指图也很便利。有时我们在杂志或报刊上看到一道比较好的试题,只要把它放在投影上,马上就可以显现出试题了,这样很方便,且省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它的容量大,主要是省去教师画图的时间,抄练习试题的时间,省去教师板书的时间,把多出的时间让给学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更深入地讨论、思索、探究问题。教师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也尽量地把问题讲解透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教师还可以借助直观教学用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已经添置地理教学模型的学校,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仪器。我们学校已经添置“中国立体地形模型”、 “世界立体地形模型”、“三球仪”等模型仪器,由于有了这些模型仪器,在上课时,我就充分利用,在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时就用了“中国立体地形模型”、 “世界立体地形模型”,通过它的声控,讲解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学生很感兴趣,很投入地听,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三球仪”的转动,让学生对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通过设计好完整的教学环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和规律的点拨,借助信息技术和直观教学用具,会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脚本设计;《热力环流》

3G、4G网络的建设,让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成为移动学习的理想平台,比传统课堂更加短小精悍的“微课”应运而生,其占用内存空间小,传播速度快,教学内容明确,让学习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活动,微课是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产物。

目前,国内对微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中国微课网和佛山市微课资源中心收纳的微课课例来看,2011年~2012年间网上广泛流行的微课大多数是一些课堂录影的片断。近两年,不少学者提出“微课”是阐释某个知识点的小课程,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013)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标的在线教学视频。”(2013)笔者认为,微课根据制作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教研为目的的微课,内容以课堂录影片段为主,这类微课给教育研究者及教师提供评课的素材和备课的资料。另一类是作为小课程来开发以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的的微课,学习对象广泛,这类微课往往以PPT课件、手机录影片段为载体,微课中并不需要出现教师形象或课堂教学的场景,还有学者把这类微课再细分为讲授类、问答类、练习类、实验类等类型。本文中探讨的“微课”,主要是指以阐释某个知识点为目的的小课程,也是目前广大中学教师热衷开发的微课类型。

今天有热火朝天的“微课”制作浪潮,但其质量良莠不齐。如“中国微客大赛”山东龙岗初级中学詹老师的微课――《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内容完整,图例丰富,详细地阐述了气候类型判读的“三步法”,但是也有明显的问题。

首先说视频效果:(1)干扰项目太多:在整节微课中,詹老师的人头像一直出现在屏幕的右下角,挡住了微课视频中的众多图片和文字,甚至成为吸引学习者注意的地方,对观看者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干扰。视频中2:35,左下角的五笔输入法也是干扰项。(2)视频的分辨率较低,感觉像是录制了投影屏幕上的PPT,所以微课中的气候类型图都不够清晰,特别是气温曲线。(3)视频中2:07,詹老师用鼠标来圈点最冷月气温,但是鼠标很模糊。

再谈谈音频效果:(1)整个微课视频都贯穿着明显的电流声,严重影响了微课的声音效果。(2)詹老师讲课的语速过快,让学习者听起来比较费力,不能听清楚她说的话。

笔者认为,詹老师的微课中人头像等干扰的出现、语速过快、鼠标视线牵引效果不佳就是没有做好微课脚本设计的结果。

又如,“2014年度淄博市为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耿老师制作的微课《地形图的判读》是一个以PPT为载体制作的微课,整节微课除了一些杂音以外,没有老师解说的声音。每一页PPT页面停留的时间过短,提出问题后几乎立刻就给出答案,没有留给学习者一定的思考时间。该微课的总长度是5:17,4:36就出现了课程结束画面,在4:45又出现了喜羊羊游览山坡的画面,让人感觉该微课结构比较混乱。笔者推测,该微课是耿老师上课用的课件,里面的超链接在转化成视频文件后失效了,所以微课出现了结构混乱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反映出该微课制作时没有做好微课脚本设计。该微课的主题是《地形图的判读》,在0:00~0:23迅速闪过标题和一些题目,1:15~2:00一段展示的是测绘地形的方法,4:30~4:45提醒同学们下节地理课带上水彩笔,真正关于地形图知识的内容只有3:52,无关的内容太多,没有将地形实物图与相关的等高线地形图一一对应起来,让人感觉该微课内容松散,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难点没有突破,如同知识点的简单堆砌。也许耿老师在制作这节微课时,没有专门针对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判读做微课教学设计,只是展示了一节地理课的全部内容,因此该微课出现了内容松散、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的问题。

如何才能提高“微课”的质量,让广大教师所制作的微课成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呢?我认为要做好“微课”,应当做好两个设计,即――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脚本设计。

针对微课教学内容开展的设计是微课教学设计,主要以微教案的形式呈现。一般的微课时长都控制在5~10分钟,如此短的微课为什么仍然需要编写微教案?那是因为微教案为微课件的制作提供了蓝本,是教师梳理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微课教学设计也应当包括这些内容,就是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笔者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热力环流这一内容进行微课创作,具体微教案设计如下:

《热力环流》微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热力环流的实验和直观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媒体

PPT2013。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播放《三国演义》动画节选――火烧上方谷,提问:让司马懿父子在上方谷死里逃生的救命雨是怎么形成的?

(二)介绍气压的概念

通过对比海拔400米处和200米处的空气柱空气分子密度大小,说明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过渡:当地面的冷热状况不同时,空气将如何运动呢?

(三)观看热力环流的实验,思考问题:

1.冰水碗上方的烟气是如何运动的?

2.热水碗上方的烟气是如何运动的?

3.两个碗之间的烟气又是如何运动的?

(四)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的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高低气压差空气水平运动。

说明: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五)学以致用

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析:

1.上方谷中的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2.生活中的地理:冷风空调为什么要悬挂在高处?而暖风机要放置在地面?

(六)典例自测

提醒学习者按暂停键,思考题目,检测课程中学习的热力环流相关原理的理解运用情况。

微课教学设计与一节课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微课教学设计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小”。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10分钟,课程时间有限,因此教学目标不能设置太多,一般设置一个或者两个为宜,力求在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中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内容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微课中不可能把课堂40分钟呈现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微课类型来进行取舍。教学策略的选择也要看所设计的微课的类型。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把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练习类、实验类等类型,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就应当明确自己制作微课的目的,明确自己将要制作的微课的类型。这样有助于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如,笔者在创作热力环流的微课时,确立了这节微课是属于原理讲授类的微课,因此,我确立以剖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为教学目标,选择以一个实验,一个原理,一道自测练习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媒体有多种选择,PPT、camtasia Studio等软件是目前开发微课的热门载体。我认为利用PPT2013录制微课,操作简单,动画效果好,比较适合广大非电脑专业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堂问答、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形成教学评价,而微课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是授课者无法看到的,那么该如何才能实施微课的教学评价呢?笔者认为,微课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在开发微课的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相应的微学案。微学案可以配套学习者观看微课时使用,也可以在观看微课后使用。微学案中可以设计针对微课学习内容的练习,但题目数量最好不超过5道,其中应当包含微课中讲解的例题,学习者通过自我检测,形成自我学习评价。微学案中还可以包含一些问卷问题和学习反馈表,用以收集学习者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另外,开发一些交互式的微课,也是解决教学评价的途径之一。

《热力环流》微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根据下图,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同一水平面上①③气压高低___________

2.把①②③④气压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的冷热状况如何,甲____,乙_____

4.画出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上空大气运动和海陆气温变化情况。读图回答第2题。

2.由图乙可推知图甲出现的时间大约是(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2时至0时 D.10时至15时

二、教学反馈

1.看了这节微课,你是否理解了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这节微课是否吸引你?你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最不喜欢的地方在哪里?

微课脚本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在3~10分钟左右,在如此短的教学视频中,如何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呢?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单用听觉,3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知识的60%,3天后下降到15%;单用视觉,3小时左右能保持70%,3天后则为40%;如果视听并用,3小时左右能保持90%,3天后为75%。视听并用能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还能为学习者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微课应当做好脚本设计,做好微课脚本设计能提高微课件制作和录音的效率。

微课脚本设计要解决哪些问题?进行微课脚本设计,就像导演在安排镜头那样。微课脚本设计要解决微课内容的编排,学习者视线的牵引,音频、视频文件的选取和设置,录音旁白的设计,微课中片断的过渡与衔接效果,微课时长控制和微课的编码处理。微课脚本设计可以从教学设计中衍生而来,是对教学设计的二次创作。进行脚本设计时,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作为框架来进行编排。

笔者认为,微课脚本设计要做好两个记录:(1)当某个页面需要录制的旁白比较长时,旁白最好逐句写下来,这样可以减少口误和嗦,提高录音时的效率;如果页面所录制的旁白比较短,可以记录要讲的内容概要。记录向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提问后的停顿点,这是提出问题后留给学习者思考的时间。(2)记录要采用的动画特效,帮助自己在制作微课件时做出好的动画效果。(3)记录排演所用的时长,对正式录音时的时间把握能起指导意义。

下列是笔者制作的热力环流微课件:

微课教学设计为微课件的制作提供了蓝本,是教师梳理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微课脚本设计能提高微课件制作和录音的效率,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通过实践,笔者感受到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脚本设计就是微课设计的灵魂,想要提高“微课”的制作质量,离不开做好这两个设计。

参考文献:

[1]陆才稳.高中地理“微课”案例观摩研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01).

[3]吴慧慧.交互性微课件的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