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享受生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捕捉生活的素材
不少教育专家早就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变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用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或改造,试图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强教学实效。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迎接龙年到来后,随着倒计时出示的0点时刻引入,围绕“正月初一你在干什么?”让学生谈谈一昼夜的活动安排,结合钟面操作,发现、了解、应用24时计时法。在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环节,我发给学生一张表,要求他们回家后调查并填写完整
第二天,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1)小辰看完“第二起跑线”需要多少时间?(2)小辰看完“焦点访谈”和“科技博览”一共要多少时间?(3)现在是下午5时15分,小辰正在做作业,如果他要准时收看“大风车”节目,必须在多少时间内完成作业?(4)爸爸回家时,“新闻联播”已播出20分钟,他回家时是几时几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成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中去,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二、创设生活的情境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当教师把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时候,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数学生活化了,学生便能自觉地接受数学、欢迎数学。
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创设生活情境的:昨天学校超市负责人找到我,要我从我们班里给他们推荐几个学生去当超市的“小小售货员”,主要条件有:(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力强;(2)工作认真、仔细,有责任心。现在老师很为难,我们班学生的工作责任心都挺强的,我该推荐谁呢?我们就来个模拟“超市购物”,考查一下大家的计算本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随意挑选三件商品计算出总价;(2)为自己设计一份20 元的文具购买计划,并介绍自己的购买目的;(3)挑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计算总价;(4)为全家设计一份不超过50 元的周末购物计划,并把购物情况填写在发票上;(5)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在这里,我把常见的生活问题(为自己或家庭设计一份购物计划)与数学知识(小数四则运算)融合在一起,使平淡空泛的练习变成了趣味十足的生活问题大讨论,消除了数学学习唯师、唯书的传统观念,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借鉴生活的经验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教师去描绘。他们有从书本中获得的数学经验,也有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一些感性的数学知识,这些都构成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上课一开始,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学生回答:“分过。”教师说:“十月一日来临,学校买了许多礼物送给大家,你们首先想到哪些问题?”学生们听说有礼物,高兴极了,于是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是什么礼物?有多少?分给哪些同学?是分得一样多还是有多有少?”随着学生发言,师生归纳出分东西的一般步骤:分什么,有多少,分给谁,怎样分。接着,教师告诉学生:“这批礼物共有80件,平均每组分到多少件?”学生答:“我班学生一共分成了4个小组,平均每小组分到80÷4=20(件)。”教师边板书边问:“这是一种什么分法?”学生答:“是等分。”这时教师提出新问题:“咱们这4个小组人数不相等,第一组有9人,第二组有11人,第三、四组有10人。你认为再按上面的分法合理吗?”学生们纷纷提出:“按小组平均分不合理,必须按小组的人数分。”教师问:“按小组的人数该怎样分?”有的学生说:“先算出总人数,再算出每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件数乘几分之几求出每组分到多少件。”有的说:“先算出总人数,再算出每人分到的件数,最后乘各组的人数求出每组分到多少件。”……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注重在生活中为学生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
四、体验生活的乐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强烈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该去享受。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路上行人多多,大家有说有笑。我望着那蓝天,感觉天地间不要出名,不要低贱,只有平平淡淡,好好的生活,这是十分美好的。生活是干嘛的?是让我们来享受的。生活让我们感到快乐,我们不必去为功名成就而烦恼,不必去为服从上司,照顾亲戚而烦恼。我们就过我们的生活。
人生,自己决定。可以让自己过刺激的生活,可以让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这些都是看自己的选择。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人生,是生活的主要,人生,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生,也就没有生活。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才能享受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1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是学生思想流露、感情表达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描摹人生、抒发感受的高级活动形式。有所见、有所闻就会有所感,有所感才会有所获、有所文。因此,让学生享受生活,才能快乐写作。
一、开启兴趣之门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
1、指导学生搜集文章,变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从报刊上裁剪下来,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从电脑网络中下载过来,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来;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然后把它们整理成一本“作文集”。这个阅读作文的阶段正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2、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我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我经常对学生写得相对较好的作文加以赞赏,并让他们把作文读给同学、家长听,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写作兴趣无疑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3、唤起学生写“故事文”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我便采用写“故事文”引学生作文入门。首先我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学生必然会感到欣慰,然后让学生把所讲的故事、听到的故事写下来。
二、教给观察之法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我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视觉,了解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着感情去观察。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三、培养积累之趣
要写出好作文,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用于自己的材料仓库。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首先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 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二是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 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热闹非凡的集市、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
2、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我就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积累素材。第一类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我的足迹》或《随笔》;第二类专记他人的,总题目可为《我周围的新鲜事》或《大海拾贝》。这类记录我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短文,只简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3、向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集素材。学生读课外书,读网上信息,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印象不够深。于是我要求把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概括写出来。学生看书读网的心理状态不同了,也就能用脑子去阅读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搜集了作文的素材。
四、展开想象之翼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1、睹物想象。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我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如春游时,同学们对薄公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就可让学生以《飞呀,飞呀》、《我的旅行》、《我是一棵蒲公英》等为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长大准备飞到哪里去,想干什么,使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浓厚的写作情趣。
2、听录音想象。作曲家创作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
3、续写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字有尽而意无穷,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这样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4、假设想象。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本学期我们写了《假如我是……》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前景。
五、倡导个性之路
1、提倡个性化语言。“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小学生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个体的特点,说真话,吐真情,写自己的独特见解,作文才有个性生命的特点,才有个性生命的灵性,才具备创新能力,令人耳目一新。
我非常喜爱田野漫步和户外运动。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学会了划船和游泳。夏天,在马萨诸塞州伦萨姆时,我几乎都是生活在船上。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朋友来访时出去划船更有乐趣了。的确,我并不能平稳地驾驭船只,我只有通过辨别水草和睡莲以及岸上的灌木的气味来掌握方向,桨用皮带固定在桨环上,我从水的阻力来知道双桨用力是否均衡,同样,我可以知道什么时候是逆水而上。我喜欢同风浪搏斗,驾驭坚固的小船,让它服从于我的意志和臂力,它轻轻地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我也喜欢划独木舟。我说我喜欢在月夜泛舟时,你们也许会哑然失笑。的确,我不可能看见月亮从松树后面爬上天空,悄悄地越过中天,为大地铺上一条闪光的道路,但我好像知道月光就在那里。当我累了,躺到垫子上,把手放进水中时,我仿佛看见了这照耀得如同白昼的月光正在经过,我触摸到了她的衣裳。偶尔,一条大胆的小鱼从我手指间滑过,一朵睡莲含羞地亲吻我的手指。
当船从小港湾的荫蔽处驶出时,我会骤然感到豁然开朗,一股热气把我包围住。我无法知道这热气究竟是从树林中还是从水气里蒸发出来的。在内心深处,我也常常有这种奇异的感觉。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在漫漫长夜中,这种感觉在不经意间袭来,仿佛温暖的嘴唇在我的脸上亲吻。
(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阅读手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前半部分主要叙述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着重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的生活。
选文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的景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这优美的文字出自于一位残疾人之手。她去田野漫步、划船、游泳,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这说明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更幸福、更充实、更有意义!
【提升空间】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一、深入发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
课本选文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初中语文教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就是一组关于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选文。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落实者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进而欣赏生命的丰富与可贵,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特质,学会欣赏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只有在欣赏自己时,才能在面对挫折和打击时充满自信,失败了不绝望,跌倒了在爬起。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在被同伴抛弃,身负重伤,陷入绝境的情况下顽强求生。他用手挖小虫吃,啃被狼吃剩的骨头,与病狼搏斗,在失去了知觉,眼睛瞎了以后,仍然“像一条大虫子在地上蠕动”;他在非人的绝境中自己也成了动物,在咬死病狼后,他甚至吮吸狼血,在生不如死的绝境中主人公不甘心死亡,九死一生最终脱离了险境。这种惊心动魄的经历,展现了主人公忍受极度的痛苦和顽强求生的刚强和勇气,他渴望生存,他更晓得生命的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残害他人生命者有之,轻视个人生命,为一点小事寻死觅活者有之。对此,社会、家庭和学校应作以冷静的思考。
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学会欣赏他人及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斑羚飞渡》中那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此时被经惊得目瞪口呆;《珍珠鸟》中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动物的生命竟值得尊重,更何况人呢?
二、拓宽视野范围,增强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包括珍视自己的生命和珍视别人的生命两方面的心理因素。生命意识具体体现在对生命的幸福和乐趣的深切感受,对生活的苦乐和人生价值的理解等方面。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生命意识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增强生命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蚱蜢在食物不足的时候,会吃掉自己的大腿来延续生命,人不是更应该认真地对待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向学生们推荐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文学作品,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学生敞开心灵去阅读、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生命中各种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存方式;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生活中形形的关于生命价值取向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作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阅读和思考,会把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和生命进行对话,从而让他们感悟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增强和丰富生命体验。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对强者而言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生,有了丰富经历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生命质量
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是教育本身的职能,也是每个教育者的神圣职责。教师除了在课内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外,还可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拓展生命的宽度,锻造生命的厚度,发掘生命的深度,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命,唤醒他们生命的意识,丰富他们生命的内涵,提升他们生命的质量。
海伦・凯勒是盲、聋、哑人,她以病躯向命运抗争,顽强地活着并卓有成就。如果她有三天光明,她一定比健全的人更能体验到生命的欢乐,她的《享受生活》中所流露出的对人生的自信、达观,对人生苦难的从容不迫,给了我们肢体健全、情感健康丰富的人以极大的启迪:享受生活绝不是在吃喝玩乐方面及时行乐,而是抓紧时间,奋发有为,使生命活得丰盈充实。
2004—2005学年度述职报告
萧本初
许多现象,一旦细想,还挺有意思的。
记得去年52岁生日那天,我在市教科院参加创新教育经验交流会,与会代表刚好是52人(包括我和张泉),这是一次巧合;与蔡凤茶、张国宇两位同行49岁就离开心爱的学生相比,我是幸运的52;今年虚岁54了,工资刚好开始涨到每天54元,这又是一次巧合。与刚刚撒手而去的同龄人朱锋相比,我是幸福的,我活着并工作着,应该说,这就是享受,因此,我把这一学年度述职报告的话题定为——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主管的工作,享受主带的课程,享受兼职的身份。
享受主管的工作
我虽然是一个50多岁的老家伙,但我并不羡慕行政干部的那种退二线的休闲式生活,也许是没有机会体会才说这种话罢,我真的觉得,工作着是幸福的,工作着就是享受。上学年学校计划分工把我的工作定位为“主管教科研和宣传工作。”说实话,工作的效果也不太尽人意,但我还确实在尽力而为地享受着——
一是享受计划的起草;二是享受课题的申报;三是享受会议的热闹。
享受计划的起草。上学年的的计划中列了四大项内容,可惜只完成两项。一是筹备创新教育,从举办讲座到正式会议。因时间关系,讲座也少了一次最精彩的 ;二是进行新的课题申报,这项工作已报批立项,课题名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还有两项研究因普九复查等时间冲突而自然削弱或落空。一是新课程计划削弱了,只停留在几节课的听课上,恐怕连说课、评课都不充分,因此“研究”二字的收效也就可见一斑了;另一项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计算机常用简单操作的培训,全部落空。
享受课题的申报。也许可能有人在喊:让所有人烦心劳累甚至让有些人反感的创新教育快点结题吧!是啊,“创”在哪里,“新”在何处,恐怕至今还有人迷惑不解。
我倒觉得那是“不识创新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外。”我们要的是研究过程,不要急功近利过于期望它的理想结果,当然,这次我校创新教育课题研究面太大了,要求参与的人也太多了,有点牵强。因此对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不要求全员参与,欢迎有热情者,执着者加入其中,在综合实践活动大课题前题下,主攻三个子课题:一是茶文化研究;二是毕升文化研究;三是英山民俗文化研究。希望有志者踊跃投入。
享受会议的热闹。你我都身临其境。全市80多人(教科院就有10人)齐聚在这披红挂彩、包装一新的校园里,看创新节目,听创新课,听创新汇报,参观创新展览,查阅创新资料,评点创新会议概况,好不热闹。为了这场热闹,几乎忙坏了我们每一个人。
我作为这次会议的“统筹”官,仅仅出了些思路而已,迎接会议的思路,展览的思路,资料的思路,节目的思路,汇报的思路,享受的内容可多了,除了硬件外,其余的好象样样都让我享受了。
享受主带的课程
我去年主带了一(七)、一(八)两班地理,只带两个班,才四节课,轻松,太轻松了,是享受呀!今年上学期,减去了一(七)班,加上了三(一)、三(二)、三(八)三个班,共四个班地理,平时每周5节课,还是轻松,双休又安排了3节,多充实呀!加起来,才8节课,还是在轻松中享受,与同科邓老师18节比才是个零头。
先是享受备课。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上,虽然难知天文;下,学校给我机会要让我知地理呀,不然老了想出去转悠。不知东南西北,你看该不方便?莫说,地理课里,还真能学不少知识:地球七兄弟、四姊妹的渊源与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人类的种族与信仰,帕米尔高原比黑龙江要迟几个钟头见到太阳等等,可谓包罗万象。不带地理,怎么知道?再说,下载并应用那些制作得惟妙惟肖的地球课件。也是一种享受呀,地球公转与自转,演示得一目了然。
其次是享受讲课,面对求知的面孔,围绕教学内容,你可以轻言如小溪流水,你也可以神侃如大江泄洪,全在于察言观色,适可而止。
再次是享受学生的收获。去年的两个班,一个第一,一个第五,一平均还可以;今年我还不知道名次,好象冒扣什么分,初三只知道有7人的中考得了满分。我替这些学生高兴。
在校内我还特别享受了“两多”的待遇,一是外出学习比别人多(省2次 ,市3次,县数次);二是抛头露面比别人多,一开大会,要么就当主持,要么就当主讲,你看,多优越!
享受兼职的身份。
我这个人特能享受,嫌学校身份享受得不够,还经常弄一些兼职活儿来享受。
人家请你写,人家请你吃,人家请你喝,那是别人看得起你,说明你还有点价值呀,何乐而不为呢?话可得说回来,绝不是“吃公饭,拉私屎”呀,因为多数还是官方约请的,并非“私通”,是以学校身份去领受任务的。
举几个举子吧,信不信由你
第一,我享受了全镇教育应急特派的身份
几乎次次是专车,还有领导作陪,女士作陪。路上,是观光旅游;到了,当贵宾伺候,茶,掇在手上;酒,倒在杯里,年轻的领导说:喝一点,肖老师;老同事则说:老肖,不喝也得喝!够意思吧!这样的时候,一学期两次,一次3—5天,惬意不?89年到现在,16年了,教育站换了四任站长,可写集训报告的人一直没有换,沾光吧,中间我去搞城建城管两年,先叫别人写的,后来,还是送我重写,没有办法,人家信任我呀!
第二,我享受了教育局应急特约的身份
大的有:普九复查专题片的撰写。普九验收时,游平大手笔写了《悲天动地普九曲》的专题片,去年年底,人家早已是副局级,怎么好还要他动笔呢,可能有人推荐说,找老肖。于是我磨破大脑几层皮,编了个《继往开来普九情 》的专题片,还马虎吧!还有“迎中秋庆国庆”大型歌咏演唱会的设计与撰稿。
小的,名目可就多了。一年来,曾为局长写过去年集训时的讲话初稿;为分管县长写过集训时的小结,替普教科搞过论文评判或会议材料的评审,为校产办写过分管局长在大别山地区联议会上的经验总结,为人事科写过上报全市师德报告团教师个人典型材料 ,为教研室设计过文艺晚会创意并撰稿,撰写全市创新会议经验材料。
此外,两赴孔坊中学,解剖麻雀;三上草盘中学,敲定七年级语文新课改研讨会,从定方案到听课,再到说课。
第三,我享受了社会人事应急特请的身份
这里的萝卜籽更多:一年来,为政协两位委员写过《人物传记》,为两位竞争正、副局人士撰写过演讲;为县政府确定的讲解员编写过“全省文明新村拉练检查编过解说词,为三对新人提供过服务:为一对——司仪;,为一对——主婚;为一对——写完整的串词。为两位评选省级先进个人撰写典型材料(教育、团委),为本县在全市示范小学经验交流上的材料动过大手术,本校份内的材料自不必说了。不是自夸,你们看看毕升广场的宣传橱窗共六所学校的展览,从文字到图片,我最满意还是我校的 。
上学年成文材料近100篇,达10万字。别人写东西有名分,要么有稿酬,要么有通报、获奖证书;我写东西是有名目没有名份(连县级三等奖都不是)。有痛苦、有无赖、也有享受。校长很体谅我,有些材料不叫我写。比如上年的总结,这次的“保先”方案等,一来看我好辛苦体谅我,二来也不排除“不过如此”吧!
一、课前生活体验,充实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品德教学中,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我成长的故事》,课前教师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展示照片,请这位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引出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特别是有一个小男孩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小袜子,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由于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因此,课堂上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教学活动化,让儿童在课中体验。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
1、引导学生通过情境表演与文本对话。
如《做聪明的消费者》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模拟商店中购物的体验。
师:别的小组都选购到合适的商品,你们小组为什么没有买到规定的商品――牛奶?
生1:因为没有好牛奶。
师:那不是有好几家店都在卖牛奶吗?
生2:可是他们有的是过期的,有的是三无产品。
师:你怎么知道是过期和三无产品?
生1:左边那家店卖的牛奶有效日期是昨天的;另一家店的牛奶没有生产厂家。
师:可是他们的价格很便宜,还买一送一。(教师举起买一袋牛奶送一支铅笔的实物。)
生3:万一吃坏了肚子,就要上医院,付的钱可比一支铅笔多多了。我们还是要先看质量,然后再看价格。
生4:老板太可恶,竟然对过期食品进行伪装,骗我们去买,幸亏大家都睁大了眼睛,没有上当。我们要举报他,打消费者投诉电话。
师:同学们,虽然你们今天没有买到规定选购的商品,但是你们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而且还敢于与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做斗争。
生3:那个老板肯定要破产了,大家都知道他为了自己赚钱,伤害他人,谁还会去他的店里买东西啊!
在一片欢笑声中,全体学生都认可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纷纷鼓起掌来。
2、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
例如在《友爱残疾人》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对残疾人的难处分析得头头是道,诸如“上下楼梯”、“上厕所”、“吃饭”、“穿衣”、“过马路”、“下课游戏”等许多的困难和不便他们都知道。但我们也发现,他们的叙述却是那么的冷静和理智;课后,即使对身边的残疾同学,他们仍缺少关注,更谈不上帮助。显然,他们只是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还没有真正走近残疾人。在一次教学中,一位教师选取了一些典型素材,创设了一个“走近残疾人”的体验情境,学生们认真地开始了尝试:有的蒙上双眼,拄着拐杖摸索前行;有的背着双手,低头弯腰贴着桌面用嘴去翻书;有的用手势比划着问路;有的用一只手穿衣,满头大汗却仍穿不上;还有的用双手艰难地挪动身体……仅仅十多分钟时间,他们的小脸慢慢地从开始的兴奋好奇逐渐变为严肃,对残疾人的友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课后,他们对身边的残疾人给予了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尊重。学生在这种模拟情境中进行的活动,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内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课堂延伸化,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放松的女人最美丽》
叶眉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8.0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和朋友见面时的第一句话,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我快要忙死了”。
为什么要这么忙?
很多人的回答是:“不能不努力,因为没有安全感。”我想起一个“忙得要死”的熟人,忽然有一天她病倒了,然而她好像很高兴,忽然感到放松下来了。她说她太累了,生病,是一个最没有负罪感的休息的理由。真是让人心疼的回答。其实,忙和放松并不冲突,为什么要累病呢?生病可不是一个好的放松方式。更多的女孩子,纠结在与工作、感情相关的冲突里,把自己搞得非常不快乐。
人生亦需要有停下来的心情。匆匆忙忙地走过,看似很有效率,然而却错过了窗外最美的风景。
陌生的读者,在你路过或看过这本书的一刻,我们已然交谈过。
爱尚书库:
《推拿》
毕飞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36.00
毕飞宇,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AsianLiteraryPrize)获奖作家。独一无二的文字《推拿》,华语文学中一部特殊的长篇小说。一个从未在阳光下呈现过的故事。“比《玉米》进步的好看小说。人物鲜活、语言流畅,书写盲人爱情,浪漫不滥情,精到不犬儒。”对残疾人最大的帮助不该是直接伸出一双手,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应该让每个人都能相信,牛奶能放心喝下去,大米能放心吃下去、盲人能放心在马路上走……
这是毕飞宇创作中一部极为特殊的小说,黑暗中,它细细地引领你,穿越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到达人性最共通却又最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古人的胡子》
沈从文著 刘红庆 编
新星出版社 ¥28.00
沈从文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而且是思想家、美学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本书精选了沈从文各个时期关于文学艺术、历史文物的思想性随笔。沈从文先生研究文物器皿,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积累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对创造这些“物”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永远表达着无穷的敬意。他的这些物质文化史著述,其文学描述形容增加了文物的色彩与生命,可以当优美的散文来阅读。
《香椿树街故事》
苏童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8.00
《香椿树街故事》由一系列发生在香椿树街上的故事构成,生动地再现了一条南方的老街上的一群少年的残酷青春以及街坊邻里间的故事。
《骑兵》、《古巴刀》、《舒家兄弟》、《刺青时代》……在这些中短篇小说里,香椿树街上的一群少年在打架、游泳以及对邻家女孩的胡思乱想中度过了青春岁月。本书逼真地再现了南方小街上一群少年的残酷青春,以及街坊邻居的生活百态。人物的孤独、宿命意识在苏童小说中得到了形象地展示。
《只爱一点点》
李敖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25.00
前段时间,一个老朋友邀请我们去大理古城玩耍。
下午我们几个老朋友一行出去闲逛,我们边走边看古城的建筑。古城就是古城青砖青瓦,不同于现代建筑,青石板扣成的古城街道,老式的瓦顶屋,墙壁上还画了图画,图画都是些吉祥的意义,有几家还有屏风,屏风在建筑中已经很少见了。
一路上我们谈笑风声。一股清风拂过,有些许凉意。我们从古城北门漫步到南门,人群熙熙攘攘,有形色匆匆的,有散步闲逛的,一路上两排的店铺里传来白族的调子音乐,一股清澈见底的水潺潺的流着,头顶上蓝天白云,不时有几只鸟儿唱着婉转的歌轻捷的飞舞,木制的大花盆里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儿,清风、流水、蓝天、白云、花香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景。
我们又走到了海边,极目远眺,微风轻拂,波光粼粼,几只野鸭在嬉戏,不远处还有游人在游船上欣赏美景,洱海的那边还有普陀岛,我经常去大理,但每次都是匆匆一别,今天我们漫步在古城、海边,感觉别有一番风味,可惜的是那天我的相机没电了。
从洱海边回来,我们美餐了一顿,找了家安静的烧烤摊,吃了一顿,在安静的地方吃的也不贵,我们6个人才吃了80元,觉得已经很饱了,皎洁的月光已经能照影了,我们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