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千劫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类真是愚蠢,竟然一直在重复着战争。”
“这些人,总有一天,也会从历史中消失吧!”
拉比的生活中,似乎,就只有这些……
初见拉比,他那天真无邪的笑容感染了我。甚至当他说他18岁时,我还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从此,我坚信,拉比,就是那个世界中,最耀眼的阳光。
他一直作为最好的朋友陪伴在亚连、李娜莉和大家的身边,用他那天使般的微笑,对大家所遭遇的种种不幸给予安慰和鼓励。有他在,大家就像有了一颗定心丸,即使,亚连“死了”。他也会继续着他那吊儿郎当的样子让大家开心。似乎,他就从来没有认真过。
但是,我们仿佛错了,拉比,他一直都很认真,很认真地和所有人搞好关系,很认真地和大家一起战斗,然后,很认真地纪录下背后的历史。我本以为亚连算是里面最惨的,小时候被抛弃,好不容易被人收养,却又无可奈何地亲手杀掉被自己变成恶魔的养父,然后又遇见那个变态师父度过了躲债还债的几年黑暗岁月,成为驱魔人后又和千年伯爵扯上关系……(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才发现,拉比,才是最不幸的。作为书翁的继承人,他必须公正地纪录每一件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心,不能逗留在任何地方,就算加入黑色教团,那也只是为了记录战斗。他的生命,永远和战斗分不开。“书翁是不需要心的。”他说。“你的那个笑容是真是假,连你自己也分不清了吧!”那是存在于他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告诉他的。那个时候,我感受到了他无比的痛苦,做为一个人,不能让心找到归宿,看到战争,也不能插手,连真正的朋友都不能拥有,而且,为了记录要不择手段,为了记录,他甚至连个真正的名字也没有,朱尼亚、迪克,然后是……拉比。就好像是一艘没有航线的船,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着。“如果朋友是阻碍的话,那把他们干掉不就行了!”另一个自己告诉他。但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坚信,拉比没有做书翁的潜质。
拉比终究还是躲不过自己的心,他是一个人,一个有心有灵魂的人,他还是当亚连他们是真正的朋友了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就不会在生死关头仍然带着李娜莉一起逃亡;他就不会在罗德的梦幻世界里对自己攻击;他就不会在意识还不清楚的时候发动火判保护李娜莉和亚连;他就不会用火判对自己攻击。说到底,他还是平时那个满脸笑容,做事儿吊儿郎当的驱魔人拉比吧!
拉比他一定是很重视朋友吧!不然,他也不会管神田叫“优”,不会叫克劳利“小克”,我相信,拉比他也一定希望这个世界上能有一个地方,让他每天说“我走了”,然后,每天有人在门口迎接他说“欢迎回家”,然后,他也回报以微笑说“我回来了”。那一定是一个能让他的心得到归宿的地方,而那个地方,我希望是——黑色教团,而那群人,我也希望是亚连他们。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关系 回归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科学,导致工具理性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而降低了对人的人文关怀。到二十世纪,西方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提出了“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术语。他认为,由于科学的理念被还原成了单纯的事实科学,不再和人的“生活”相关,对“事实”的追求掩盖了科学本身的“意义”,使得欧洲近代科学变成了“实证科学”,并陷入了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回归生活世界”。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再加上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仅仅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等诸种弊端日益凸显,许多学者提出了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以助其改造弊端、重新走上正轨。
但这一命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学者们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不能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对教学的误解。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关键是要看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和如何回归生活世界。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分歧,主要是由于对“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差异。因此,本文首先对“生活世界”的内涵作一阐释。
一、何谓“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的概念源起于著名哲学家胡塞尔。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曾将“生活世界”描述为“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①。这一提法曾让不少学者误以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就只是“日常生活世界”,但在胡塞尔那里,“生活世界”更重要的是针对实证主义和客观主义对人的“物化”而提出的新的理念,是经过“先验还原”后的生活世界。这种先验层面的生活世界具有浓厚的认识论意义,它既是认识的来源又是认识的目的,意在解释理性思维所具有的同一性和客观性的自明性前提。而经过先验还原之后的生活世界就已经不再是经验层面的生活世界了,而是先验主体性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成就”②,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由此可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最原初的、生动的、丰富的、不被概念所绑缚的世界,是一种前概念的世界。③
胡塞尔之后,海德格尔把生活世界当做人的存在的直接呈现,看做一种人与外界尚未分化的原初状态、一种以活生生的体验为基础的存在状态。哈贝马斯则认为生活世界是由人的日常交往活动所构成的,同时它又充当着日常交往活动的背景,具有经验性、直观性、总体性、整体性和奠基性等特点。舒茨把生活世界划分为直接经验世界和间接经验世界,前辈人的世界、同辈人的世界和后辈人的世界。我国学者衣俊卿把生活世界划分为日常生活世界与非日常生活世界。杨骞认为生活世界“不是指‘生活环境’,也不是指‘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而是指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人生的过程、生活着的心物统一的世界。④”熊川武、江玲则认为“生活世界是处于一种自在状态的世界,是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朴实感情与自然资源等因素构成的人的生存的场域。⑤”这说明生活世界本身是一个有多种构成、多重结构和多重意义的世界。虽然思想家们理解各异,但总体上来看,生活世界都具有直观性、自在性、重复性、经验性、朴实性与实用性等六大特征。
正因为对“生活世界”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学者们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的不同看法。事实上,“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确实有抽象和难以理解之处,但绝不是不能理解。我们应该从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来分析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以及是否与“生活世界”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正确的态度是虚心地学习和理解“生活世界”的理论并深化发展其内涵,使之成为能够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理论之一。
二、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系
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外教育家们关注的焦点,纵观历史,主要形成了“教学准备说”(如斯宾塞“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教学即生活说”(杜威“教育即生活”),以及“生活即教学说”(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三种观点。这为我们思考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之中。但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事物也是普遍发展的,发展是通过矛盾运动,既对立又统一,通过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而实现的。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用辩证的观点看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其实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
1.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二者相互联系⑥。学校这一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随着生活世界的发展而诞生的,是从生活世界中孕育出来的。同时,它的产生又能促进生活世界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教学中的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他们首先是生活世界中的人,然后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生活世界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着教学世界,它们支配着教学世界的目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生活世界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世界目的。
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活世界的每一次进步和飞跃都促进了教学世界的重大变革,例如教师的出现、教学媒介的发展等,都同时对应着生活世界的进步和革命。当然,教学世界也反作用于生活世界。教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反作用不仅表现为继承和传递生活世界的文化,更表现为教学世界创造着变革现实生活、改造现实的力量。⑦
2.二者相互区别。
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其范围、目的和运行规律。生活世界是一种处于自在状态的世界,教学世界虽然来源于生活世界,但它有自己的运行目的、特点、规律等,它与生活世界是有所区别的。教学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而且显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与日常生活世界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世界。
随着科技理性在生活世界中的猖獗,教育也越来越追求功利性的价值,导致教学世界成为工具的世界、无情的世界,丧失了对人生命的观照,所以学者们才发出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要求。至于这一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是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还需继续讨论。
三、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
所谓“回归”,是指回到原来的地方。前面提到,教学世界源于生活世界,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一方面,教育从生活世界中分离出来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教育的使命就是继承和传递人类文明,引导学生求真、寻善、向美,促进生命不断生长、超越现实世界和生成新的自我,促进社会的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又有着不可模糊的界限。所以,“回归”的提法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回归”不应是返回原路,回到所谓的原始生活中去。固然教学世界离家出走了,迷失方向了,但那不只是教学世界内部本身的错,也有生活世界外部的推动,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在对教学世界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应反视生活世界,反思生活世界对教学世界提出的种种无限要求。⑧
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一定能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也不是当前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道路。教学世界是要改革自身,使自己的世界在认清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再多些生活味,多些人情化、艺术化,使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引导教学世界行走的方向。同时更应该改良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两个世界”,充分发挥两个世界的合理性,追求各自的资源优势,使之更加融通,使之在人类既合规律、合目的、又合情理的追求中同存共生,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动态统一。
参考文献:
①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58.
②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03,213.
③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M].北京:三联书店,1994:132.
④杨骞.课程改革与生活化原则[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5).
⑤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19-22.
⑥金建生.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辩证存在[J].教育评论,2005(2):41-43.
⑦孟献华,李广洲.教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关照——兼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45-48.
⑧金建生.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辩证存在[J].教育评论,2005(2):41-43.
参考文献:
[1]孟献华,李广洲.教学世界对生活世界的关照——兼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45-48.
[2]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58.
[3]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03,213.
[4]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M].北京:三联书店,1994:132.
[5]杨骞.课程改革与生活化原则[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5).
[6]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19-22.
孔孟之道很讲究“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谨让”的,是很讲究“忠恕”二字的。其实“温良恭谨让”的前四个字都是前提,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个“让”字。一个人的一生中做到“温良恭谨”还比较容易,但一旦牵涉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做到一个“让”字就极不容易了。“忠恕”二字就更重要了,其实每个人都是要讲究这两个字的,就是皇上也不例外。“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都在反省自己的一个“忠”字。“恕”字则讲究的是对别人的理解和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严与律己,宽以待人”都是强调一个“恕”字。
生活是需要理解的谦让,无理解的让,不是谦让,而是退让,是逃避,是懦弱,是无奈。也许你的真正理解的谦让,也会被人误解为是退让、逃避、懦弱、无奈,会暂时导致别人的洋洋得意,趾高气昂,不可一世。但他一旦真正理解你的谦让的时候,就会立马对自己过去的无知而感到无比的羞愧,从心底里发出对你的崇敬和尊重,一辈子为你做牛做马也无悔无怨,这就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的真正含义。
谦让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个性,她也需要一种遗传,需要一种禀赋。似乎有的人谦让对于他来说是骨子里本身就具有的,是母胎里带来的。这种人他的身上就携带着谦让的基因,他的脉管里就流淌着谦让的血液。这些人的谦让是天作之美,地予之德,每每你看到他谦让之时是浑然天成,毫无做作,显得非常自然,特能让人乐意接受,而且你并不觉得需要感恩道德,和日后的回报。
谦让不但只是遗传所得,后天的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读万卷书,方晓人间至理无穷;行万里路,才知世上气象万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集土壤,才成泰岳。虔诚膜拜才能赢得地之钟灵毓秀之德;终生修练方能得到天之浩然正气。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胸宽能纳世上难纳之人。这种谦让的品德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磨砺和积累是不可能得到的。
逼一寸眼盲路窄;退一步海阔天空。骄横能致四面皆是楚歌;谦让却能化干戈为玉帛。逼极了,狗急也会跳墙;谦让了,孔雀自然开屏。你绕我一寸;我宽你一尺。你给我一份乐;我予你十份欢。你借我一桶水;我还你一桶油。你今天赏我一寸铁;我明日敬你一尺金。你今天予我滴水之恩;我明日回你涌泉之报。
冤家相逢路窄处,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萍水相逢时,理应包涵且包涵。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怨人不是智汉,智汉不会怨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律人之心律己,宽己之心宽人。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不图一时之快,赢得百年好合。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欺人是祸,报应甚速;饶人是福,天佐神佑。利剑割体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谅乎,人之所好,休私於己。
如果说谦让是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话,谦让对于人的爱情和家庭生活也是不可缺少的。夫妻生活一待就是几十年,磕磕碰碰还不算,很容易产生爱的疲劳,情的厌倦,生活很可能变得极端的乏味和无聊,这时候每因一个很小的导火索,也会导致爱情和婚姻悲剧。此时此刻虽无爱情,却有亲情;虽无爱的缠绵,却有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虽无眼前袅娜情深,却有过去的婀娜意绵;虽无现在的情深似海,却有过去的恩重如山。这个时候的容忍和谦让则显得尤其的重要和关键。可以说,容忍就象一把金钥匙,能开启人们爱情生活的死疙瘩;谦让就象春天,能给人们的爱情生活重新带来一缕缕的春风和一束束的阳光。容忍可使夫妻恩爱百年;谦让能让夫妻白头偕老。容忍能孕育您的金婚银婚;谦让能创造您的爱的奇迹。说容忍和谦让是爱情婚姻的剂、谐调剂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为什么有的人除了怀疑就是嫉妒,除了不饶还是刁难,除了责难就是不依,除了诽谤就是中伤,除了恶毒还是不善。委屈了别人,难为了自己;作践了别人,煎熬了自己。天晕晕,地暗暗,人昏昏,面无阳光,心无欢乐。缺了自己的德;伤了别人的心。损了别人的面子;败了自己的名声。折了别人的寿;短了自己的命。这样既损人又害己,两败俱伤,一败涂地,实在可悲。
关键词:建筑;结构;耐火;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非常迅速,建筑结构火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都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现代建筑中大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作为承重结构,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火灾(高温)下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一般混凝土材料在400度以上、钢材在300度以上,其力学性能严重恶化,高温下材料性能的变化是结构的承载力和耐火极限严重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结构受火时受火面温度随周围环境温度迅速升高,但由于混凝土的热惰性,内部温度增长缓慢,截面上形成不均匀温度场,而且温度变化梯度也不均匀,导致不等的温度变形和截面应力重分布,这些变化都足以危及结构的安全性,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结构失效。
1 建筑结构耐火设计的目地
1.1 建筑物在给定火灾条件下(火灾荷载、通风条件、结构形式等),其结构能否确保稳定而不倒塌;
1.2 如果评估结果是将发生倒塌,应采取什么技术措施予以避免。
2 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物,发生火灾的次数少,火灾时被火烧坏、倒塌的很少;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发生火灾概率大,火灾时往往容易被烧坏,造成局部或整体倒塌,火灾损失大.对于不向类型、性质的建筑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可做到既有利于消防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建筑物具有较高的耐火等级,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2.1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确保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延缓和阻止火势的蔓延。
2.2 为人们安全疏散提供必要的疏散时间,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脱险。建筑物层数越多,疏散到地面的距离就越长,所需疏散时间也愈长。为了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在设计中除了要周密地考虑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外,还要做到承重构件具有足够的耐火能力。
2.3 为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创造有利条件。扑救建筑火灾,消防人员大多要进人建筑物内进行扑救。如果其主体结构没有足够的抵抗火烧的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局部或全部破坏、倒塌,不仅会给消防扑救工作造成许多困难,而且还可能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2.4 为建筑物火灾后重新修复使用提供有利条件。在通常情况下,其主体结构耐火能力好,抵抗火烧时间长,则其火灾时破坏少,灾后修复快。
3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反映了建筑构件遇火燃烧或高温作用时的燃烧特点,它由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而定。不同燃烧性能建筑材料制成的建筑构件,可分为三类:
3.1 不燃烧体
用通过国家标准《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 5464-85)试验合格的材料,即不燃性材料制成的建筑构件称为不燃烧体。这种构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碳化。如砖墙、砖柱,钢筋混凝土梁、板、柱,钢梁等。
3.2 难燃烧体
用通过国家标准《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GB 8625-88)试验合格的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性材料作基层,而用不燃性材料作保护层(或隔热层)的构件称为难燃烧体。这类构件在空气中受到火烧及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碳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如阻燃胶合板吊顶、经阻燃处理的木质防火门、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等。
3.3 燃烧体
用普通可燃性或易燃性材料制成的建筑构件称为燃烧体。这类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能立即着火燃烧,且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或微燃。如木柱、木屋架、木搁栅、纤维板吊顶等。
4 我国现有设计方法的缺陷
4.1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选定不易操作。目前,建筑物功能趋于复杂化和综合化,不同功能区域的火灾性状差别很大,设计值无法选择合理的建筑物耐火等级。
4.2 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不够合理。火灾荷载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得不够充分。在相同火灾荷载情况下,火灾的发展性状还与失火房间的大小、形状、开窗面积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现有方法没有考虑这些因素。
4.3 构件耐火极限的确定方法不够科学。规范所给出的耐火极限值主要根据一定条件下的有限次试验结果,不能涵盖所有的因素。特别是,实际结构的耐火极限与火灾发生时构件的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即结构丧失稳定性是重力荷载和火灾荷载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方法没有反映这一特点。
5 当前耐火设计研究发展趋势
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高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使人们利用结构分析方法进行耐火设计成为可能。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利用标准耐火试验结果去直接指导实际耐火设计具有相当片面性;单一承重构件的耐火性能和实际的结构单元(如连续梁、框架等)相差甚远,破坏机理也不尽相同。所以,目前研究趋势为:
5.1 用过去标准耐火实验研究方法(破坏性试验)掌握了各类构件在火灾温度和重力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后,建立构件在火灾条件下的分析模型,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更为科学合理,因为该方法可以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使构件的工作条件更符合实际而费用更为低廉,所以研究方法正在由构件的破坏性试验方法向结构分析方法过渡。
5.2 由于单一构件在火灾中产生的温度内力与框架或其他超定静结构产生的温度内力差别甚大,所以研究对象正在由单一构件转向构件组合单元。
5.3 由于钢结构耐火研究开展较早,研究得也较深人,而混凝土结构已被证明同样会在火灾中塌垮,所以研究的结构形式正在由钢结构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
5.4 由于建筑功能的多变性,主要体现在火灾荷载和通风条件的变化,用标准温度一时间曲线作为所有构件的受火条件,确实很难反映构件在实际火灾中的工作条件,所以受火条件正趋于用按预测计算得到的失火分区平均温度一时间曲线代替一呈不变的标准升温曲线。
6 耐火设计方法探索
6.1 根据失火分区具体情况,即火灾荷载大小、通风参数、分区分隔物材料热参数预测计算分区火灾温度~时间关系,以此作为构件升温曲线或以标准升温曲线作为受火条件。
6.2 建立构件导热微分方程,输人构件材料热参数和定解条件,解算构件截面温度场。
6.3 由结构理论建立构件抗力计算模型,按温度场计算结果确定相应的材料力学设计参数,计算构件抗力RF。
6.4 确定火灾时构件可能承受的重力荷载即有效荷载,用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构件在有效荷载和温度共同作用下的荷载效应SF。
6.5 比较RF和SF,当RF≥SF时,结构可保证稳定而不倒塌,设计结束;当RF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耐火设计最终的目地是为了保证火灾发生时以及发生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不至于整体倒塌,从而为人员的疏散赢得时间,为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创造安全环境,为灾后修复提供有利条件,这是我们设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需要持有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周密部署
领导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对创卫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动员,紧紧围绕此次活动的重点,就如何开展好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周密部署了工作任务,要求全体干职工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打一场整治环境卫生的攻坚战,彻底改变环境状况,积极营造整洁、靓丽的办公环境。依据会议的安排,有步骤地进行了实施,保证了工作的落实。
二、狠抓责任区卫生整治
我行对卫生责任区组织员工开展了一次清扫活动。此次活动以清理卫生区内的环境,进行社区卫生清扫为主,还分别组织人员扫巷、清理广告、杂草和卫生死角等。在整个活动中,干部党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广大同事争先恐后、积极奉献,清理环境卫生、清除小招贴和卫生死角、脏活累活抢着干。虽然这次的卫生清扫任务比较重,时间为半天,可是整个过程中,参与清扫活动的每个员工都主动积极。在劳动的过程中,干职工们还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发挥和体现了协作精神。经过了近半天的忙碌打扫后,我们终于把卫生责任区彻底打扫干净了,看着干净的卫生环境,所有参与的员工疲惫的眼神里透露着快乐和满足。
三、做好办公场所的环境整治
在这次迎清明卫生大扫除活动中,始终坚持围绕办公区域和公共卫生责任区的卫生等,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活动,彻底清除了办公桌、文件柜、沙发、花盆等处的卫生死角,擦拭了桌椅、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办公设备的积尘,规范摆放了文件、纸张等办公用品,治理了文件柜内资料乱堆乱放现象,使环境焕然一新,真正做到室内清洁,室外秩序井然、环境优美。
四、加大督查力度,坚持长效管理
现国家图书馆藏的宋刻本《乐府诗集》,是现存此书最早版本,当年曾是傅增湘的藏书。在《北宋本乐府诗集跋》中,傅增湘记录了这本书的收藏经历。191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傅增湘将去参加内阁会议,有人挟书紧急求见,来人掀开帘子还没有进屋,傅就迎上去说,你带来的一定是宋版书!那人大为惊讶,打开一看,正是宋刻本《乐府诗集》,见到这样的孤本秘籍,傅增湘真是喜出望外,用一千四百两银子将它买下。后来送书人问他有什么神术,能在没有打开看之前就知道是宋版书,傅增湘说,当你挟书进来时,外边没有裹纸,我看见书衣是藏经纸背,难道还有用珍贵的金粟笺作元明版书衣的吗?那人才恍然大悟说,我还以为你能隔墙见人呢!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秋日,傅增湘考虑到原书蠹损日增,决定将书重新装裱。于是命人拿出家藏高丽苔笺加染靛蓝换作书衣,交付文友书堂,请当时的著名裱工王仲华装裱。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早晨,傅增湘忽闻文友堂昨夜发生火灾,四壁图书,全部化为灰烬,文友堂主人魏笙甫逾屋逃出,才幸免于难。傅增湘闻讯心急如焚,急得在屋子里来回转圈。但还得强作达观,赶往文友堂慰问老板。魏笙甫告诉他,《乐府诗集》躲过了这场劫难。原来那时正值年节,王仲华把书带回家去,完工那天正准备将书送回文友堂,忽然间记起中午有朋友约请,于是先去赴宴,宴后又接着打麻将,回家时天色已晚,只得改天再送,恰在当晚文友书堂失火。傅增湘得知此书免遭焚毁时,不禁欣喜若狂,觉得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此书有神灵护佑,从此更加珍视保藏。
拣漏内库所藏《南齐书》
1912年暮春,傅增湘从江浙访书归来,寓居天津,但还经常到京城访书。一天晚上,他到宏远堂书肆访赵姓老板,刚刚坐下,赵老板就捧出厚厚的一部书来,翻阅时觉得触手生硬。昏黄的灯光下稍一展开,就觉得精彩夺人。赵老板对他说:这部书不过是三朝板中印刷得好的,价钱应该与宋版书一样。所谓三朝版,指递经宋、元、明三朝修补的书板。原来,明初将集中在杭州西湖书院的宋元官刻书板运至南京国子监,并在全国招募刻印工匠,将残缺的板片补刻完整,并刷印流传,以《十七史》最为著名。
作为藏书大家,傅增湘当然知道这部书的版本特点,但老板既然说是三朝板,他就一边漫不经心的答应着,一边询问价格。赵老板张口要两百块银元,搞价一直到夜半时分,才搞到一百二十块银元。傅增湘付完书款,急忙带书返回家中,看了整整一夜。
原来这部书,宋版占十之九,元补板十之一,而没有一块明补板。第二天回到天津,向同好展示,都说像这样大部头且印刷精美的世所罕见,但他还没有认识到这书竟然是宝。第二年春天,他的朋友章式之借这部书去校勘,一天,章式之来访,双手抱拳对他作揖,说可喜可贺啊,我在你的书中发现了秘密。傅增湘赶忙问他原委,他说,《南齐书》自明以来全书缺失四叶,武英殿刊板时,尽出秘阁藏书和征集到的海内进本,也没有得到一叶,你的书中竟然有两叶,并且其中的一叶是巴州诸郡,与你故乡地望相接,这难道不是奇事吗?傅增湘听后又喜又愧,无意间得到这样的孤本秘笈实属可喜,然而藏在自己手中将近一年,其珍罕性还是朋友发现的,这就让他于心有愧了。
傅增湘对此书的来历进行了调查,他询问买书的宏远堂,人家却不肯说书的来源,他回想起那一批书中有聚珍板书多种,都有穆彰阿印记,应当为皇上御赐,这样看来,这书毫无疑问地出自穆彰阿家。穆彰阿历任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一时权倾朝野。时阻挠禁烟运动,诬陷林则徐等抵抗派,与英美等侵略者谋求议和,与之订立不平等条约,后被革职。
傅增湘又根据这部书每卷首尾有“礼部官书”朱文大长印,知道当时肯定是蝴蝶装。他因此推断,这部书为内阁大库所藏,不知何时流出,改为线装,后来进入穆彰阿家了。他查验京师图书馆所收内阁大库之书,没有一册《南齐书》,而上边所钤“礼部官书”长印和这部书上的一模一样。看来自嘉庆道光以来,大库藏书被盗的,远远不止这一部了。
心想事成
1912年春天,傅增湘客居北京,正好赶上盛伯羲遗留下来的藏书散出。盛昱(1850-1899),字伯熙(一作伯兮),号韵P,意园,自号郁华阁者,满州镶白旗人。清宗室,历官编修、侍讲,官至国子监祭酒。他喜收藏,精鉴赏,诗文、金石均负时名。正文斋谭笃生、宏远堂赵聘卿两位书肆老板,用二千金买了数十箱盛昱的藏书。傅增湘去宏远堂时,见到一部宋版《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直解》,便告诉赵老板,这是一部蜀人遗著,而自己是四川江安人,很想得到它。赵老板说:“书为合资买来,如果此书最终归我,那就好说了。”后来赵谭二人为书订价并以拈阄定归属,这部书归谭老板所有。谭老板也很懂得书籍的版本,但他以高价居奇,非五百金不卖。当时傅增湘手头拮据,对他说只有二百金,谭老板当然不答应,这事就搁置下来了。傅增湘回津后还私自惋叹。到了三伏天,谭老板突然得了一场病,病重时他对商务印书馆北京经理孙伯恒说:“傅君常欲得是书,吾固心许之,特价未谐耳。今余病恐不起,药饵之资不足于用,愿得二百金归之。”傅增湘听说后,也很感动急忙带钱去北京,将书买了回来。
傅增湘还购买过一部盛昱所藏的《洪范政鉴》。此书为盛氏藏书之冠,南宋淳熙十三年宫廷写本。这是南宋内廷遗留下来的唯一一部最完整的写本书。自宋至清末,它一直在内府保存了七百多年,民国初年才流落民间。其书笔法清劲,有唐人写经之风格,桑皮玉版,玉楮朱栏,有内府玺印,确实为罕见珍宝。他在盛家见此书后,梦寐不忘十余年。1928初春的一天,忽然有一书商拿此书出售,卖价很高,傅氏毅然把自己珍藏的日本、朝鲜古刻本三筐卖去,换来钱以购此书,真可谓“舍鱼而取熊掌”。从此,他的双鉴楼的“双鉴”之一,不再是元本《资治通鉴音注》,而是以南宋写本《洪范政鉴》来代替了。
躲过劫火
傅增湘和《资治通鉴》缘份很深,他将先辈留下的一部元本《资治通鉴音注》和他自己购买的一本南宋刊本《资治通鉴》合称为“双鉴”,并以此作为自己藏书楼的名字。而《通鉴纪事本末》是辅助阅读的最佳书籍。
关键词:通货膨胀;结构性;二元经济;劳动生产率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2-0071-04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ggregate demand and supply, 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current inflation mainly from unbalanced aggregate supply, and the nature of the inflation lies in low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price control by the government. The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en underestimated and should be re-adjusted, which results in structural inflation. The structural inflation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dual economy structure in China, but also the hidden trouble of comprehensive inflation. Therefore, constrictive monetary policy should be adopted to control inflation. Meanwhile, active positive fiscal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 should be used to increase aggregate demand and to expand effective supply.
Key Words: Inflation;Structure;Dual-economy;Productivity
关于通货膨胀的起因,理论上已较为成熟,形成了诸如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型、结构型、预期型等多种通货膨胀理论。这些通货膨胀类型基本可被分为两大类: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自2003年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问题得到缓解以来,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也无非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总需求层面,二是经济结构层面。
从总需求的结构看,其拉动因素无非有三:消费、投资和国外需求。尽管2007年数据显示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有所上升,但国内消费不足仍然是我国始终没有改善的宏观问题;投资近些年虽然明显增速加快,但事实上受到消费的约束以及政府产业政策的约束,已经有所下降;而由净出口代表的国外需求近些年来一直保持迅速上涨态势,国际贸易的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多,而强制结售汇制度则使外汇转变成人民币投入市场,从而造成基础货币的投放过量。显然,我国需求拉上的因素主要根源于国外需求。然而,这种来自于国外的需求已经被中央银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得以化解。如人民银行连续上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锁定了2万多亿元流动性。
瓦尔拉斯定理表明,货币的超额供给意味着商品的超额需求。我国2007年16.7%的货币供应量水平,无论从历史上来看还是从国际范围来看都不算高,因此,需求拉上的立论恐怕很难成立。排除需求拉上后,下文将从经济结构层面进行分析。
一、总供求平衡下的一个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
通过经济结构因素来解释通货膨胀的理论早已有之,即“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指的是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之时,因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保持一致的矛盾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这里的“结构”主要指“经济结构”,通常是对经济体系中所有制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劳动力结构等多种实际因素的统称。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主要在研究拉丁美洲经济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塞克尔(Sunkel,1962年)、P・斯特里坦(P・ Streeten,1962年)和W・鲍莫尔(W・Baumol,1967年)的著述。本文借鉴鲍默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并加以改进来简单描述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产生机理,再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做详细分析。
首先做以下假定:
假设一:生产函数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且只有劳动要素投入。
假设二: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工业部门以劳动生产率高为特征,农业部门以劳动生产率不变为特征。
假设三:农业、工业部门的产品定价分别均遵循成本、利润加成原则。
假设四:两个部门的货币工资均按照同样的速率增长。
根据以上基本假设,我们可以写出如下等式:
Y?琢g=?琢N?琢g(1)
Yin=bNin・egt(2)
Wt=W0・egt(工农业具有相同的工资增长率)(3)
其中, Yin表示工业部门产量,Y?琢g 表示农业部门产量,因子?琢和b・egt分别为这两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N?琢g表示农业部门劳动人数,Nin表示工业部门劳动人数;Wt表示t时刻的工资水平,W0表示初始工资水平。
由于假设只有劳动投入,而农产品定价基本只反映劳动力成本,且农产品定价非市场化。而工业部门在定价时则可以根据其劳动生产率、产品创新等因素进行综合定价,因此,定价时,农产品价格就是劳动力成本,而工业品价格则按照劳动力成本加上利润来决定,且利润的增加将反映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R=R0・egt)。因此有:
P?琢g==(4)
Pin=+R=+R0・egt=+R0・egt(5)
其中R为利润。对(4)、(5)式分别求导,可以得出:
?琢g==g;in==g
设?准是农业、工业产品的交换比率,即?准=P?琢g /Pin,则此时=?琢g / in =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均衡上涨,通货膨胀出现。但此时出现的是均衡的价格上涨,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比率将保持不变。一旦模型中的条件不能满足,使得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比率出现差别,则必定会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例如,如果工业产品也只遵循工资成本原则(Pin==),则必定会出现农业产品价格上涨,而工业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琢g==g;in==0),从而使得农业产品价格增长超过工业产品价格,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
显然,该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即便在总供需平衡的基础上,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产生通货膨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结构性通货膨胀根源于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其表现却为经济中各类商品价格变动的非一致性(≠1)。从2007年度的通货膨胀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迹象――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9.9%,同时非食品类商品价格平均只上涨了1.7%。
二、基于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分析
(一)关于劳动投入和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述模型中事实上暗含着这样的假设:部门间不存在劳动力资源的流动。由于假定工资报酬率保持一致,因此并不存在着人力资源流动的动力。然而在长期,由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于企业而言代表着产量的增加和利润的提高,因此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与其他资源会不断地转移向工业部门,从而导致农业供给减少,相应的必将导致农业部门价格的上涨。
图1我国农业劳动力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农业部网站《2007年农业发展报告》
而这种农业供给的减少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就已经成为了现实。由于中国长期存在着二元经济的格局,国家政策事实上并未对农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种粮获取的收入却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无疑打击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期盼能从城市中获取更高的收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意味着同等劳动力总数的前提下,农业劳动力资源开始流向工业和其他产业,农业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见图1)。
此外,耕地面积也在持续减少,2007年净减少460.2亿亩,实际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已经逼近十一五纲要中规定的18亿亩的警戒线(见图2)。
图2我国历年耕地面积单位:千公顷
资料来源:农业部网站《2007年农业发展报告》
这些无疑都是对农业供给,甚至是总供给方面的负面冲击。事实上,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的转移是符合现代产业转移规律的,“配第――克拉克定理”对此已有所描述: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间的移动具有规律性,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的原因在于各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因此,不能据此得出农产品供给减少的结论。只有当农业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甚至在下降时,这一结论才能成立。
(二)关于部门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模型假设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保持一致(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为?琢,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为b・egt)。这与我国现实基本适合: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近年间并没有大幅增加,与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相比出现巨大差距(见图3)。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由农业人均产值来表示(农业生产率=农业产值/乡村总人口),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由人均GDP来表示。
图3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对比单位:元/人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及2007年农业发展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在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结合前述劳动力减少的情况,可以初步得出农业供给减少的结论。
马克思曾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事件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①。我国目前这种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显然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的根本原因。“剪刀差”指的是工农业产品在交换时产生的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工业产品价格不断走高,呈现 “剪刀”状( = ?琢g / in
国家在对“剪刀差”进行调整时,一般来讲不会是调低工业品价格,而是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商品的价格,即调高农产品的政府收购价。因此,必然导致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当前这种农产品价格涨速居高就体现了对“剪刀差”的修正,也是多年来淤积的农产品价格调整压力的一种释放。
(三)关于部门间定价权自主性的差异。模型中假设农产品的价格即为劳动力价格,而工业产品价格则为劳动力成本加利润。这种假设是符合我国现实的。我国农产品定价多为政府主导,除少数高端产品外,农民并没有定价自。历史上几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都起源于农产品价格高涨,也导致政府的农业改革一再搁置。因此,我国农产品价格事实上根本无法正确反映农业劳动力的价值,这种对农产品价格及农业劳动力价格的长期抑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在长期形成交换比率的非均衡状态(
农业劳动力被长期低估的后果是造成粮食供给的减少,同时,由于粮食价格无法正确反映生产成本,因此,农业供给对于价格的反应也极不敏感,一旦遇到对农业超额需求的增加,则只能通过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实现。如果这种价格调整速度超过了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则会出现交换比率上涨的现象,从而出现结构性通货膨胀。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结构性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比全面性通货膨胀更为强烈。
首先,结构性通货膨胀将损害部分人群的利益。从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历史来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几乎毫无例外地起源于食品部门的价格上涨。而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较高,这种结构性的价格上涨将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迅速下降。不仅如此,因为各种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不一样,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不利影响,容易更加扩大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冲突。
其次,结构性通货膨胀可能与失业并存,形成滞胀。在我国,由于价格体系整体还较缺乏弹性,价格并不完全取决于供求关系。因此,面临需求持续的变化时,价格的信号不完全准确,且极易产生价格上涨不一致的现象。这样,必定有某些商品市场无法出清,存在着生产停滞的危险。因此,结构性通货膨胀相对更容易造成滞胀。
再次,结构性通货膨胀很容易通过成本链条进行传导。有经济学家指出,一旦最弱势的经济部门也开始出现通货膨胀迹象,就意味着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加大。由于农业提供着基本生产资料,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因而很容易通过价格传导至下游产品。并且,由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其价格相对更容易转移至下游产业及消费者。
最后,结构性通货膨胀相对更难以治理。由于经济结构层面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基本属于长期积累的问题,因此解决难度较大,改革的阻力也较大。况且对于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的调整,本身就需要正常的发展周期,其效果必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治理将面临更大挑战。
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的种种弊端再次显露出来。如不及时解决,即便这种通货膨胀会被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所消化,也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继续爆发。
四、多种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治理结构性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失衡是导致此次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变当前这种二元经济及产业失衡状态才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由于货币政策调节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效果明显,但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调节却乏力,因此必须在控制货币总量的前提下综合使用其他措施,才能够解决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一)继续实施紧缩货币政策,控制总需求
结构性通货膨胀也会由货币供应量增加表现出来,而货币供应量代表着有效需求,因此,控制住货币也就是控制住了总需求,紧缩的货币政策仍将大有作为。但是治理通货膨胀仅从货币入手显然是不够的,在控制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搭配使用具有结构性特征的政策,从而有针对性地治理通货膨胀。
(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有效供给
既然通货膨胀的原因来源于供给面,因此,对总需求的管理同时还应配合对总供给的管理。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保证有效供给的扩大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当前我国还面临着能源价格高企的挑战,因此财政政策尤其应该重视微观企业的经营环境,可通过减税等措施来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三)加大对农业的扶持,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文模型及分析已说明,只要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大于或等于收入增长率,则必然可以缓解通货膨胀。而由于工资具有向下刚性,调整工资相对难度较大,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便成为必然之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工业先行的政策主导下,农业曾处于抑制状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受到严重挫伤。因此,对农业的支持要实实在在的作用到农民身上,加大投入,积极鼓励农业创新,保证粮食供应的充足,这不仅关系到当前农产品价格涨势的缓解,还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奥)赫尔穆特・弗里希.通货膨胀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9).
[2]邱崇明.发展中国家(地区)通货膨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1).
[3] Julio.H.G. Olivera, 1964,“On Structrual Inflation and Latin-American’s Structrualism”, Oxford Economic Papers (pre-1986); Nov 1964; 16, 3; pg. 321.
根据楚学组发《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百日春暖千人行”活动的通知》(〔2009〕5号)要求,教育局结合自身优势,快速行动,真正让企业和基层群众感受到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带来的一股股“春暖”。
4月15日,对照文件要求,制定并印发了《教育局开展 “百日春暖千人行”活动实施方案》,将结合自身优势拟开展的12项活动分给了具体人负责,并且规定了完成时间和完成质量。
4月16日,教育局在楚州中学开展以“关爱民生送实惠”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活动,特邀请“中国时代之声”演讲团首席演讲家、中华爱国主义演讲团团长邹越教授作了 “让生命充满爱”大型激情励志演讲报告会,演讲者饱含深情,聆听者闻之落泪,精彩的演讲让三千多名师生和家长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
4月18日上午,教育局在漕运广场举行了“社会关心教育,教育回报社会”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进社区”大型广场咨询活动。10块《家庭教育知识简答》大版面和数千份《家庭教育知识提示》宣传单纠正了家长的许多错误行为, 15名教育专家组成的咨询团解答了群众关于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学习方法等方面近百个问题,两天前电视台上的滚动字幕、现场的巨型拱门吸引了上千名群众“带着希望来,收获满意走”。您现在阅览的是南京便民网025bm.com/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4月20日下午,张继元局长走进建华管桩公司“感受企业破难题”:一是帮助建华管桩公司办理二期用地挂牌相关手续。二是为丰富企业文化生活,派遣音乐老师为他们培训文艺骨干。三是现场与市、区公安部门联系,为企业办理绿卡。四是与环保、工商等部门联系,办理相关手续,真正为企业解决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
4月21日下午,咸勇副局长带队来到苏嘴镇沙吉村,察看了教育局前期的帮扶项目后,与村委会一班人共同寻找本村发展优势,一起探讨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并且表示今后凡是学生上学有困难的,都会尽全力予以帮助,要通过教育援助改变沙吉村的面貌。
4月24日上午,胡金浪书记深入教育局挂钩企业——建工尼龙制品有限公司,在得知企业产销两旺,唯一困难就是工人短缺的情况后,当即让企业到职校去招,并且表示,只要企业需要,教育部门还可以定向培养,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员工。
【关键词】钢结构;防火;防腐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钢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钢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基础费用低、结构占用面积少和工业化程度高等诸多优势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发展,建设部已经把钢结构房屋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列为重点推广项目,钢结构建筑已毋庸置疑地成为21世纪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然而,耐火性能差和不耐腐蚀的缺陷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例如,美国的“9•11”事件中,世贸中心大楼这座典型的钢结构高层建筑,在大火的作用下主楼仅仅经过3O分钟便轰然倒塌,造成了2797人死亡、360亿美元的惨重损失。又如,我国在一次钢筋混凝土屋架、木屋架、钢木屋架和钢屋架等的事故统计中发现,钢屋架出现倒塌事故占38.62%,由于腐蚀并缺乏维修的原因占比重很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内每年因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400亿人民币以上,每年9000万吨钢产量中,约30%被各种形式的腐蚀消耗掉。诸如此类的惨痛教训一次次的提醒我们,在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同时,必须对钢结构的防火与防腐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钢结构建筑真正成为创造绿色城市生活的方向。
1 钢结构建筑防火与防腐处理现状
1.1 钢结构建筑防火处理现状
钢材虽然不具有可燃性,但导热系数大。在高温下,其强度会逐渐降低,通常在450℃~650℃时即失去承载能力,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为15min左右,还不如普通木材的耐火时间。因此,如何将钢结构的耐火时间延长至设计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内,一直是钢结构防火研究的重点之一。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国现行规范《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 200:2006)规定了常用的钢结构防火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外包混凝土或砌筑砌体;涂敷防火涂料;防火板包敷;复合防火保护,即在钢结构表面涂敷防火涂料或采用柔性毡状隔热材料包敷,再用轻质防火板作饰面板;柔性毡状隔热材料包敷等。
这些方法从原理上可分为截流法和疏导法两类,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应根据不同的场所适当的选用相应的耐火保护措施。
1.2 钢结构建筑防腐处理现状
虽然钢结构建筑类型多样,不同类型又处于不同的腐蚀介质中,但是腐蚀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⑴大气腐蚀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等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的;⑵应力腐蚀钢结构既要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和扭转等各种应力的作用,又要受到腐蚀介质的作用,所以其采用的低碳钢、低合金钢、高强钢等在水介质、CO―CO一H0中极易发生应力腐蚀;⑶局部腐蚀钢结构的不同结构构件之间、钢构件与非金属的表面间存在缝隙,并有介质存在时就会发生局部腐蚀。
针对以上的腐蚀类型和机理,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的防腐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物理屏蔽作用的防锈漆这类防锈漆的防锈颜料有良好的屏蔽作用,能阻挡水分等化学介质渗到钢铁表面,因而减缓电化学反应的速度延迟发生锈蚀的时间;②依靠化学钝化作用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如磷化膜或具有阻蚀性的络合物,这些在钢材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或络合物的标;隹电极电位较铁为正,从而能延缓钢材的腐蚀过程;③阴极保护型防锈漆一富锌底漆当防锈漆整层漆膜的电极电位比铁元素更负时,钢结构中的铁成分便变成阴极,受到电化学保护不会腐蚀;④金属镀层保护在钢材表面施加金属保护层,以提高钢材表面的抗腐蚀能力,最常用的是镀锌,主要是通过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和锌置换作用来防腐蚀。
2 钢结构建筑防火与防腐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探索,我国在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与防腐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了上述的方法和措施。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防火与防腐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单位不按规范设计有些工程设计人员,不按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对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不能正确定性,擅自降低建筑的耐火等级。有的设计单位更是为了迎合建设单位的心理,按规范本应设计防火保护的钢结构而不予设计,造成防火工程质量不佳,隐患较大。
2.2 相关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目前防火涂料的出产厂家比较多,施工水平也是参次不齐,治理比较混乱,缺乏同一的检修尺度和治理监视机制,消防部分的治理只是一种行政轨制,没有规范的技术检修手段和严格的质量评定能力。造成海内的防火涂料产品普遍存在防火机能低、轻易脱落,装饰性差,耐久性差等几大题目,与国外的同类产品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
2.3 施工方技术落后,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对钢结构施工单位资质认定无市场准入制度,只要有钢结构施工许可证便可承接钢结构防火涂料工程,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主要是农民工、下岗务工人员等,多数未经上岗培训,不懂喷涂技术,随意估算涂层厚度,不按程序作业。实际检验中发现,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将组成、制造工艺、质检方法和标准以及施用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饰面型防火涂料用于钢结构的防火处理。
2.4 缺少科学的保养措施和检测手段钢结构防火涂料技术发展很快,但它的相关保养措施没有跟上其发展步伐。实际检查中发现,一般都是钢结构在喷涂防火涂料后,就处于不闻、不问、不管的状态。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检测上,依旧停留在“经验时代”,用眼看,用手摸、用打火机烧等直观认识上或施工单位自我介绍,而不能对其加以分析和衡量,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
2.5 市场还不够规范,有短期行为,对涂装质量不够重视,无法做到优质优先,优质优价,挫伤了一部分企业对先进施工技术和设备的投资。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钢结构建筑行业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制约了钢结构建筑的良性健康发展,应尽快的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和规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1. 加强对相关市场的规范管理凡是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必须有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报告,方准出厂销售,并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技术性能、制造批号、储存期限、适用范围;消防监督部门应对每批防火涂料进行出厂前的质量抽检,并检验其包装、标贴、说明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于防火涂料的施工单位,明确要求持有相关施工资质。2.严把审核关相关政府部门在受理钢结构审核项目时,要求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明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工艺流程、防火涂料的施工方法等消防设计内容。承担消防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在施工前将施工方案报消防部门审核。3.施工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抓住机遇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竞争力,扩大竞争优势。4.学习国内外先进方法,加快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兼具防火与防腐双重功能的涂料。
3 结语
钢结构建筑以其“低碳、节能、绿色”的优势,必将在未来的建筑领域占据重要的角色,而防火与防腐是关乎钢结构建筑“安全、适用、耐久”的重要因素,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钢结构建筑在防火与防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钢结构建筑的良性健康发展,使钢结构建筑真正成为创造未来绿色城市生活的方向。
参考文献
[1]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韩华平,赵雷.钢结构建筑防火与防腐蚀发展趋势[J].材料技术,2010(1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