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初中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是一个十分紧张的阶段,同时也是决定学生后续学习发展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师要做好英语备考复习工作,促使学生提升自信心,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复习活动,学生在考场上同样可以更加镇定地完成考试,获得更加理想的考试成绩。故此,教师需要充分加强自身教学引导作用,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组织英语复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凭借自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复习成效。由此看来,加强初中英语中考复习教学策略研究很有必要,有助于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临近中考,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压力和紧张,甚至对中考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这种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在中考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影响到最终的考试成绩。故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多种角度剖析原因,采取多种方法加以解决。尤其是学困生可能由于自身学习成绩不高,容易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师应该正视此类学生,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学困生增加单词量,尽可能提高自信心,努力提高成绩。而优等生则是应该保证自身学习成绩稳定的同时,能够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会减压,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具备更加坚定的心理素质。(夏邦林,2014)
2研究题型,归纳总结
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中,由于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为繁杂,尤其是在中考单项选择题中知识点较多。在复习中,为了避免对某些知识点一带而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能够着重对中考题型进行深层次分析,寻求合理有效的考查方式来归纳总结知识点,在后续题目解答中可以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举一反三,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诸如,在中考中,宾语从句作为热门题型,在考试中是失分率较高的题目,同样也是得分点,通过研究和分析宾语从句题型,总结考查目标,在后续练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深层次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更为充分地掌握知识点。(罗碧芳,2013)
3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后续复习中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特点。其一,目的性。在后续复习中能够明确复习的目的,教师要在深入分析和总结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复习的目的;其二,针对性。复习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薄弱之处,做好事先预习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后续复习活动的开展。其三。系统性。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整合在一起,系统化总结和归纳,升华理论知识,剖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需要深层次掌握,引导学生了解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朱燕莉,2014)
4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一,全面梳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使所有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了解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简化复杂的单词,找到最佳的单词。其二,分类复习。根据英语教学知识点分类练习,组织设计词组比赛,准备相配套的词组卷练习,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强调其背诵词组卷;根据中文来完成句子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听力训练,加强文章填空和阅读理解内容的训练,总结错误原因。(常颖,2017)其三,综合复习。教师为学生布置各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解题能力。
5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
(1)做好备课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归纳总结知识点,在教学中能将练习题目同步穿插到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控制题目难易程度,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大部分m第10期(总第082期)2017年10月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让每位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收获。对于英语兴趣不高的学生,应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诸如,部分学生对NBA兴趣较为浓厚,教师可以选择NBA相关的英文文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学生有兴趣,也愿意认真阅读,就是成功了一半,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石亚维,2015)(2)分层作业将作业分成三个部分,在教学中,除了传授英语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优等生,采取情景演绎、阅读理解、英语作文等,帮助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对于中等生,可以采取完形填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对于学困生,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记忆单词和对话方式,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分别对待,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3)增加词汇储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单词储备不足,所以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倍感吃力。针对此类问题,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单词学习习惯,注重日常单词积累,或是组织小组单词储备评选,制作单词卡片,互相检查单词背诵情况,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中考中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4)勤加口语练习学生应该定期运用英语知识进行口语练习,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座位号要求学生进行发言,主动询问,准备英语口语训练。课堂进行分角色阅读,还可以模仿美国总统经典演讲;模仿英美电影经典台词。如果见到外国人,尝试主动进行简单的寒暄、交流,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的口语表达更加流畅自然,单词储备量也得到增加,让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中考复习阶段,教师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后续学习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常颖.对提升中考复习阶段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操作策略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1-103.
[2]罗碧芳.讲究教学策略,提高复习实效——初中英语总复习之我见[J].基础教育研究,2013(14):26,28.
[3]石亚维.初中英语优化教学初探及中考复习计划和思路[J].科技信息,2015(9):182.
[4]夏邦林.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例谈——以江苏省近几年中考题为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6.
迁移是实现知识间转化、知识能力转换以及知识能力向语文素养转化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要向学生呈现不一样的风景,要能产生步移景换的美妙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教学素材进行巧妙的迁移。
一、迁移和迁移能力的内涵
迁移,它的原意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概念中,迁移指的是在一种情境里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迁移便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是用一个想法去激发另一个想法,以促成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习者的可迁移能力是学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有意或无意地将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运用于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并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产生影响的能力。它是解决各类问题过程中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能力,不仅是直接影响学习者完成活动的基本条件,且对于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品质具有高释放力。
二、培养初中学生迁移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可迁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责任重大。培养得好,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就会错失良机。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少初中学生觉得语文不好学、学不好。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更不要说语文素养的提高了。反思一下不难发现:目前初中生学习语文要么“浅尝辄止”,忽视了知识背后的“风光”;要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今天学,明天忘,缺失学习语文的整体逻辑性;要么囫囵吞枣,更谈不上“反刍”的过程了,缺乏学习语文的严谨性。
究其原因,要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不到位,要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其中对学生语文迁移能力培养不够,便是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呢?下面笔者以教学中的“问”这一环节为例来做简要说明。
三、以“问”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春秋时期,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他曾对自己的学生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他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就能够“闻一而知十”,足见其迁移学习能力之强。比孔子晚约80年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终身提倡“精神助产术”,他便是以“问”来引导学生获得真知的典范。但无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他们的教导都是以被问者的旧有知识为基础,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
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最好的教法就是问、听和看,而不是一味地讲。教师倾耳以听学生的说法,俯身以看学生的做法,然后要用问来引导学生,来获得教学反馈。课堂中的问既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的。语文教师有意识地问,往往可以唤起和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语文的知识点比较丰富,学习技能、方法比较多样。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构建起具有概括性、系统性特点的知识网架。课堂上,教师之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技能储备,要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到前一课、本单元,甚至是上一册书中学到的相关、相似知识或技能来进行解答。长此以往,学生所学得的散落一地的“知识之珠”才能越滚越紧、越滚越大,成为一个完整的“大雪球”,并且,学生堆“雪球”的技能也会越来越娴熟。
如在教学高尔基《海燕》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笔者首先尝试让学生回想一下什么是“象征”“散文诗”(学生在初一时学过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和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已经有了相关知识点的储备);然后,笔者简单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于1901年,此时处于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前),同时,让学生参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写作背景;接下来,笔者请学生朗读一遍此文后,让他们联系背景想一想、议一议,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得出太阳、上天、海燕、大海、风云雷电、三种其他海鸟的象征意义;最后,请学生通过描写海燕的语句,归纳海燕的形象(结合初二上学期学过的第一单元《组歌》的形象分析,海燕所代表的乐观、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形象,被学生一下子就分析出来了)。
事实证明,30分钟时间不到,笔者通过三个主问题、四个步骤的教学,第一课时新授课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在课堂10分钟的活动反馈环节,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题:海燕的快乐源于哪里?如果这只海燕飞到了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里,它依旧快乐地飞翔着,它快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经过当堂讨论、分析、汇总,学生们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既加深了对海燕作为俄国革命先驱者迎接战斗、呼唤革命到来的理解,又通过联系《蔚蓝的王国》得出了海燕追求的是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并且认识到:为了美好的生活,必须通过战斗、革命风暴,才能一切黑暗势力。
一是教师应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本,解读课标,通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与高中物理教材的不同与相通之处,努力发掘一些相同与相似的知识点并讲解,找出问题之间的延伸点、连接点,从初中课本出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教师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转变为学生看问题的方法。我们还要有初中到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意识,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是如何关联起来的,如何做好物理新旧知识的衔接,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自然地将初中的物理知识与高中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基础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做题有主人翁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二是应经常针对一些特殊的专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如何理解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讨论摩擦力可能的做功情况,如何学习物理概念和定律,尤其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相关考点,利用基础的物理公式及解题技巧迅速找到题目的突破口,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物理现象的探索活动,改变原有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生活现象走进物理现象中。既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对本质问题的理解能力,并最终达到所期望的学习目标。
(二)列举实例、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思维模块的建立应采用以学生为主导,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现象和具体的物理实验完美的结合,让学生在实例中探索真知,教师将实验情景与物理结论建立联系,让一些难懂的概念瞬间变成学生追求真理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解决知识的愉,建立物理学习的信心,掌握基本的物理情景。例如在学习必修二《万有引力》时,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天体是眼睛看不到的,一点也不接近生活,认为难理解,这样就会出现很多奇怪的问题。那么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该如何处理呢?讲正课之前,建议拿一些球体的形象教具展示,并给学生讲解一些天体运动知识,或是一些天文学家的成长故事,这样也会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物理学科无非是综合语文、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体。适当改进教学内容,每一节课前需要教师讲解一个相关的趣味性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使知识简单化,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索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物理基本规律和本质属性。例如:物理量分为矢量和标量,我们在讲解他们区别的同时,还要讲解运算法则,告诉学生物理量的运算法则适用于高中物理的所有公式:在课下练习时学生能够应用发散思维,以简单的方式将复杂的题目一一解出。在教师的引导和实验道具的配合下,学生立即将问题简单的解决了,那么学生心里一定有信心,在做题中会联想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物理情景,对物理的学有帮助。
(四)提高技巧和方法应用的能力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能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是明白物体的状态,其次是物理情景的建立,最后才是受力分析,运用公式等。例如:解决运动学问题时我们要多利用位移的定义式(平均速度*时间)等,这样避免了那些二次的运动学公式,使问题简单化。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简单固定,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内容的精髓,遇到高中复杂的题目时无从下手,生搬硬套公式,不能灵活地运用方式方法,所以正确理解题目,正确使用方法与技巧对物理题目的解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从初中问题入手,引出高中新知识点
爸爸想让弟弟参加今年十月多号的成人高考,我便成为了弟弟的辅导老师。可是我弟弟才初中毕业,要学的东西有很多,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会,可真是太难办到了。在我冥思苦想之后,我决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这也许是速成最好的方法了。我看了看成人高考试卷,数学出的大部分都是基础题,不是太难;语文对于弟弟来说应该算是最容易的一科了;英语是最让我俩头疼的一科。
弟弟对学习一直都不感兴趣,为了能让他能对学习提起点兴趣,我决定从弟弟比较喜欢的数学教起。我看了看爸爸给他买的那本成人高考数学书,书上把知识点和重点都总结的挺全,于是我决定按照这本书的内容给弟弟授课。首先我给他讲基础知识,一些公式让他背过,然后,给他讲一些例题,最后让他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以检测一下他,也好知道他那里没掌握,那里没记住,另外,也可以知道他是否真的认真听讲了,他总是没懂还一直点头应声,这是对教学最不利的一点儿了。我给弟弟一个晚上大约上三个小时的课,进度很慢,时间少,他对新知识的接受又慢,每次上课到十点钟时他的困意就上来了,我得使出浑身解数让他不至于合上眼皮,哎,难呀。已经学习与教学有关的课程两年了,可是在此时却想不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提高我的教学效率。我只能根据我的感觉,用我的亲身学习经历,让弟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尽管知道这样会降低弟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也许题型一变他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因为他对知识点还没理解透,为了让他能在我开学前对高中知识在脑中有个整体印象,我只能在整本书的知识点都讲完了之后,在对弟弟一直困惑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另外,为了让弟弟能记牢讲过的知识点,我会在下一次上课时,给弟弟出一些题,让他复习一下已经讲过的知识点,刚开始的题会简单一点,当他掌握的比较好时,会给他出一些有点难度的题,如果发现他有失落感产生时,便取消出难题,毕竟保持他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是最关键的。
尽管,我认为我对弟弟的要求已经降到最低了,他还是做不好,讲过的题不会做,完全运用公式的题也做不出来,我刚开始急的对弟弟发脾气,灰心丧气到了极点,弟弟也因此变得更加不听话,可是我在晚上睡觉时想了想,我认为简单的东西,对他来说也许真的很难,毕竟他是头一次接触,而我却学习了三年呢,我是不能以我的标准来要求他的,我应该全面考虑一下他的能力和状态。于是,我再上课时,也就不对弟弟发脾气了,讲过的知识如果做不出来,我就一点点儿的提醒他,或者让他到书上去找知识点,实在不行再给他讲,但绝不会在发脾气,我要用我的耐心让他对学习更用心,同时,我会不是说一些鼓励的话,以防止他对学习的惧怕感加重。后来,我发现弟弟在做题时似乎很心不在焉,听课时也是这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用刺激-强化的方法,他一到十点多就打瞌睡,他最渴望的就是能早点睡觉,于是,每次做题时,我答应他,如果他能作对一半以上的题就可以是点半睡觉,否则,十一点半睡觉。没想到这着还真管用,再让弟弟做题时,他很认真,以前做题让他写步骤,他就是不写,现在他已经挺自觉地写步骤了,弟弟的变化让我对这次教学提高了不少信心。
当然,就算弟弟认真配合我的教学,他最后也未必能学多好,这种速成地方法,真是没法保证质量,我学了三年呀,我才给他讲三十多天而已。弟弟白天还得上班,晚上还得学习,教学效率当然不会很高,他是挺累的,有时看见他那么疲惫,还真是不忍心让他学习到太晚。
语文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让他自己看的方法,我知道文言文部分他学会的可能行不太大了,也就不强迫他去看文言文的知识。
英语是最让我头疼的一科,因为英语对弟弟来说就如同天书,在初中时,他的英语成绩就没及格过。就连最基本的人称代词都不知道,哎,我真要愁白了头了,英语单词是做英语题的前提,我要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他记住那么多单词,要是他对英语有兴趣,情况也许会好些,可偏偏他视英语如同敌人,还要让他做高中的英语题,这真是比登天还难呀。但是,总不能放弃这一科呀,只好硬着头皮上了,或许,还是有作用的,作对一道是一道的。我首先教给他发音,弟弟的表现让我挺欣慰的,他很快就能自己看着音标读了,这是我没想到的,真是个惊喜,我对教英语的恐惧也减少了几分。当他学会发音后,接下来,便是背单词的任务,不知道单词,是没法做题的,为了让他对背单词更有信心,我给他画了一些比较短,但是比较常用的单词,我要求他在背单词时,要一边读一遍写,虽然,效果没有我预期的好,但是也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他肯认真的背单词了,最重要的是他没有敷衍,也没有背着背着就偷着睡觉,是真的在用心背。也许到最后弟弟也做不好高中的英语题,但是,我相信,给他更多的时间的话,他一定可以学好的。在我教他英语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他对英语的抵抗情绪,只感觉到对自己的不自信,也许是以前英语成绩的不理想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吧。而且,我感觉他是很喜欢英语的,很喜欢读英语单词,这让我很欣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而高一年级又是高中阶段的开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带着充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来学习高中课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普遍感觉到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抽象,比如函数、指对数函数,等等。一些初中的数学尖子,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难懂,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以上可以看出,探索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很重要。下面我就如何搞好高一的数学教学谈谈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知识的内容有差异。新课标对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都做了较大的改动,而不少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立方差公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做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只要求学生略微了解,但在高中却是重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2.初、高中数学的特点有差异。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很抽象。确实初中数学知识点少、内容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又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如集合、函数等概念,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而且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将题目的解法制定了统一的步骤,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学习方式。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学生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学习方式。
此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在教材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必修1、必修4两本书,上课的时间紧迫,不少学生跟不上这样快的进度。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数学知识是基础,应在此基础上学习高中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函数的概念,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如高一数学学习集合知识时,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燥无味。我认为在讲集合的运算时,可以这样引入:“某人第一次到新华书店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语文课本和英语课本,第二次买了高一的数学课本和物理课本,问这个人两次一共买了几种课本?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数学课本,物理课本}={数学课本,语文课本,英语课本,物理课本}。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被吸引,其对学习集合的知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使抽象的教材“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参与,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并适时点拔,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会学。
3.教会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很难学,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高中的知识比初中难了很多,为数不少的高中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就是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此外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课前要预习、课堂听课效率要高、课后要及时巩固、学习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等,并要求学生掌握。学生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总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找出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就一定能教好和学好高一数学,从而为以后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课堂结构大致划分为三类:讲授课、试卷评讲课、实验课或实习课。本文将侧重对讲授课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整体构思,做好篇章安排的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整个高初中知识章节的框架、每节教材、每课的框架结构。
1、构建书本知识的框架结构。
这就像是面对一张尚未做出任何规划的地图,首先应从整体到局部,做出比较合理的规划来。比如:高中生物分别从细胞、遗传、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个方面来对生物进行诠释和阐述。如果把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比喻成一张社会的地图,那么,细胞部分大体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基本运作情况;遗传部分则侧重于家庭中的婚姻与繁衍问题;稳态则是从整个社会中各个家庭的作用出发,协调统一地发挥着具体的作用,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以期共同的进步;生物实践部分侧重于能力的培养;现代科技专题部分,则是对个别家庭中表现突出的事例予以揭示和引导。
明确了以上内容,在安排具体的章节知识的时候,就非常明确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了。如内环境和稳态,那实际上就是讲的家庭和家庭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问题。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运来了每个家庭所需要的东西,运走了产生的废物,仅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以为,走进生物的大门,深入“里面”去学习,比在“外面”一个一个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效果将更好。
2、每堂课的框架结构
如上面所述,明确每章每节每课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构建每堂课框架结构的基础。然后参照教参、课标、考纲、目的要求制定出本堂课的具体操作方式。如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书本知识的再利用,即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的规划。
注意课堂教学的六个“化”。
即:网络清晰化,思路条理化,知识细致化,语言艺术化,设问层递化,情景对照化
1、网络清晰化。即点与点,节与节,章与章知识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网络。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教材”
2、思路条理化。就是整堂课先干什么,再做什么,前后知识在什么地方设置伏笔,什么地方照应等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3、知识细致化。即对重点知识,必须从正、反、逆、变,从来源、去路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在的高考强调的是立足于书本,而高于书本。书本知识就那么多,怎么高,如何高,不外乎就是求变。而变,有正向的延伸,反向的逆向思维,缺陷条件的应用,新环境下的探索等。
4、语言艺术化。是指讲授时,语言要有艺术性。不仅表达要准确,而且要抑扬顿挫,注意生动形象的表达。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复制和增殖利用的是细菌的原料,能量。我这样描述:噬菌体某种东西进到细菌体内了,它要“吃饭”,要“穿衣”,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它产生后代要能量吧?那又从哪里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5、设问层递化,就是对每个知识点先引出什么,设立一个什么问题,解答之后如何引出下一个问题,再得出什么结论,课前要反复的推敲。
6、情景对照化。即前设疑,后印证。也就是语文知识中的伏笔的应用。前面设置一个场景,为后面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提供依据,再引出另外的问题,设置另外的场景,等到另外的某个时刻应用。
二、选材要有针对性,即常说的要做到因材施教。我称之为“梯步教学法”。
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智力其实是相差不大的,所以这里的不一样,是指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做教师的都知道,同样的知识点,对有的学生来说,是滚瓜烂熟,对有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片茫然。所以,同样的知识点在处理方式上,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不同。即对层次好的,梯步设置陡点,步幅大点,知识处理深入点;反之,对相对较差的,则相对表面化一些。目的是好学生对其求精、求广,后者则重视基础教育。如神经系统突触结构的教学中,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重点讲述其结构、传递方向、电位变化,最终明确其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对好成绩的班级,除了上述知识的处理外,还必须对递质释放过程,线粒体的作用,突触间隙液体的成分隶属关系,递质起作用后的去向,某种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递质后对传递效果的影响,后膜受体是如何起作用等进行分析。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上述方式,整体上目的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大程度上,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除了思想上的参与外,在很多时候,还必须调动他们身体上的参与。在以讲授课为主导的课堂中,个人以为,不妨设立如下模块,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1、以多媒体直观教学,充分吸引他们的眼球。
2、多动笔。除了演算或画图解外,设计实验方案或试验步骤也可用。
3、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或对遗传图解进行标识,再让另外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评改或纠正。
4、对个别知识点提出正反两种观点进行现场辩论。目前教材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基因工程的利弊等。
5、模型的建构过程,不妨现场取材。以同排的两名同学为一组,以草稿纸为原料。如血糖调节模型的建构,DNA模型的建构等。
6、对某些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来讲解,然后教师再总结。
这套“义务教育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受到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好评,同时还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以下是笔者对这套义务教育教材的浅要分析。
一、教材的特点
1.立意高
(1)江苏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起点比较高,主要体现在江苏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纲要立意比较高。首次提出了双四维结构思想,教材努力达到纲要的要求,符合度比较好。本套教材注重小学、初中的有机衔接,采取了“阶段化”和”螺旋上升”的方法,注重知识点的渗透和增大,以高中课程标准为参考,将一些高中知识点渗透到初中。如,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虽然知识面较广,但是在知识的深度上并不要求很深。
(2)“义务教育教材”特别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不仅仅教学计算机操作,而是将信息技术贯穿在整个教材之中,跳出计算机的局限。注意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练习一般采用综合性活动来练习,通过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3)行为与创新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义务教育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力求有所突破。注意程序设计和机器人选修课程编写,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更加灵活。依靠教材推动“学生机器人”实验平台开发,推进各地“机器人”教学的普及教育。
(4)教材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体现。例如,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虚拟现实与青蛙解剖,音频文件与噪声的测定,在主题活动中,更有较多的设计“整合”实践和任务,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学科课程之中。
2.特色鲜明
(1)体现实验性特色。从探究、应用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填写实验结果,从而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防止知识传递的简单化。
(2)体现素养性特色。计算机教学向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变是本套“义务教育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中很多信息的识别和获取、加工和表达等知识和技能点集中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教材注意到多种技术的引导。例如,温度信息获取的数量、方式、手段、途径、技巧等可以有目的的强调,特别是学生不重视、不正确的习惯和方法,可以重点从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角度去论述。例如,机器人单元第2节单片机部分,有一个“讨论学习”,在获取周围环境的温度信息时,使用手触、体温计、数字温度仪等不同的工具得到的结果会存在差异吗?尝试操作。
(3)体现方法性和评价性特色。教材中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体现。如,通过结合实验和体验等过程,填写表格、连线形式,以及像BIG6、WEBQUEST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探究方式,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训练的目的。有些知识点直接在正文中体现,有些则在练习中体现。例如,“走近机器人创新设计”中,将学习创新设计方法作为重点,学习和应用组合法、焦点法、辐射法等进行设计。
3.追求教与学方式的融合
(1)非常注意学习方式多样的融合。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力求完成一个充满体验、充满探究、充满创造、充满实践的学习过程。
(2)教材学习任务连环的融合。由于知识点学习的需要、任务驱动的需要、教学方法的需要,使得教材编写统一性和完整性显得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跳跃和破碎。本套教材在编写三级框架和教材地图基础上,同时与专业人员一起,创作作品和案例,在学任务完成后,再选择和分解子任务,使得教材学习任务环环相连、环环相扣,融合得比较成功与专业。例如,动画制作单元。学习任务是美丽的田园,由盛开的小花、成群的牛羊、旋转的风车组成。
(3)学习资源多样的融合。如,教材、实践指导、配套光盘、教学网、优质教学资源光盘(江苏优质资源下农村光盘)的相互配合。
二、存在的问题
1.内容略显不足
江苏省信息技术义务教育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课,初中七至九年级开课,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分为上下两册和选修一册共三册书,从各地使用以后的反馈情况来看,普遍认为教材还不能全面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求。小学一般到六年级就没有教材可用;初中多数学校七年级开课率100%,八年级、九年级开课率明显下降,部分学校八年级开课,部分学校九年级开课,这些都不利于信息技术教材知识与技能螺旋式上升编排方式的实现。
另外,教材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内容相对比较缺乏,现行教材中已经整合了相关学科的一些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全面促进学科教学提高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相比较还明显不够。
2.循环使用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材的循环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义务教育免费教材的费用,也节约了印刷教材的纸张,减少了资源浪费,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培养教育,但信息技术教材的循环使用存在明显的弊端。
(1)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一些学科,一方面它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科教育不能过分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内课外都要使用,特别在社会实践中,更是记录载体和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不让学生将教材带回去,学生无法记录和评价,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非常可惜。大部分学校只在计算机房每台电脑前放一本教材,使用效率很低。
(2)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成果篮”的设计是希望学生在每一课学习结束以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做个总结性的评价,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和成就感。但因为教材循环使用以后,使得这样的设计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法实现。
三、对教材改进的设想
1.保持前瞻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技术的发展、概念的界定在不断地完善之中。教材应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适应能力。
2.突出江苏特色,强调创新
教材的编写应在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在体系结构的设计、内容的组织编排、技术的运用、资源的提供等方面大胆创新,突出不同教材的特色,实现教材多方面、多层次的创新。要针对江苏学生的具体现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领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时能创造性地教学和学习,实现教材从教学范本向教学资源的价值转变,体现教师的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学习创新。
3.体现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教材要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要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
增强创新方法的引导和培养,降低操作要求,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设想,可以让学生用头脑去思考,仅仅写设想,不要求实现,就好像让中小学生设计太空的某个工作一样,多发挥学生思维快速、不保守的特点,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例如,键盘和鼠标器的设计、汉字输入方法的设计等。
结合信息技术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不断丰富教材信息素养要求。例如,人机对话和传感器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人的适应要求越来越高,如在地铁买车票、乘车、进出站、在电子银行自动取款、信用卡使用等都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要求。在模拟实验活动和社会实际体验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4.新知识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
时效性是信息技术教材的重要特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可以说每天都有新东西出来,而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内容如不及时在信息技术教材中体现出来,就有可能产生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和学、用脱节的现象,即学的东西没用上,用的东西没学到。例如,物联网和“感知中国”、龙芯计算机等都应该及时更新和补充到教材中。
5.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整合
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小学的要求,确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做好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衔接,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初中的衔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无缝对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我们建议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按照年级或学期分册。这样可以合理安排教材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课程计划的落实。
6.立体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强调应用,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方面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来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力度。
除了做好纸质教材外,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教师教学参考书的配套,多媒体教学包和教材支持网站的建设,教师的培训等都是必须加强和完善的,力争形成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的立体化体系。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 教学效率 方式方法
1.引言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除了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外,还需要与时俱进,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不断地改进创新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基本原则
要充分利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限的空间和时间、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此外,学生应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参与的方法和过程,实现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立体化教学目标。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使课堂教学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建立,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为基础。第二,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进行跟踪、检测,并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具体方法策略
3.1高效备课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是进行高效的备课。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即“教什么”,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设计适当的习题,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都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其次,教师要明确教学过程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所要实现的目标,即“如何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思考如何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导入新课,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灵活地将其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最后,一堂高效高质的英语课,从知识到内容、各种信息和资源都需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确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例如在进行“American”这一课程内容教学前,教师可以收集自由女神像、白宫,华尔街、金门大桥、硅谷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制作成小视频(一般情况下不超过十分钟),同时录制课文中新单词的读音及较难的句式朗读,在标注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明确的分析注解。
3.2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动静结合
老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任务要求明确,让学生发展自己的英语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团结与合作精神。同时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高自信心,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使课堂与静态和动态的氛围相结合,“动”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出问题,在课堂活动中大胆说话,说他们的问题,并进行讨论;“静”是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阅读和认真思考的问题,表面上看学生是静态的,事实上,学生正在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解决或有错误的话,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教师讲课主要是准备课程,利用学生之间的沟通,找到一种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促进英语语感的产生。
3.3始终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课为例,教师利用收集的相关图片,将课程内容中的新单词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如bike,ride,conversations等通过展示这些图片,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单词的意义。教师提供学习课程的视频文件,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中的课文录音和生词英标先自行学习,课程内容中发音较难的单词及结构较复杂的句式,学生通过课程视频反复地听、反复地读,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课程视频中的对课程内容及重要句式、知识难点的分析和注解,自己学习如何理解课文。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任务,用以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下课后选取课文中的一段自己还不熟练的内容进行朗读,并录制音频发送给老师,这样教师既可引导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巩固,又可根据这些音频总结归纳出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测试,教师可以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3.4传授学生灵活记单词的技巧
学习英语基于单词的数量,老师应该教给学生记住单词的技能,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学会在英语教学中创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讲台上读一个感觉良好的英语短文给其他同学听,并说出哪里用什么单词和句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他们的大脑试图找到这句话,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子。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5有效互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积极参与,并有意识地在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可以由老师设计的问问题:“你每天都去学校吗?”“你为什么选择这样去上学?”然后将学生分成研究组进行5分钟~15分钟的讨论,这样学生通过音频、视频和搜索词典,在互动环节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个词的含义,然后理解句子和文本的意义。在学生讨论时,教师需要参加讨论,帮助和指导他们,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总结和纠正问题。
3.6注重培养基础能力
英语的基础能力要求就是“听说读写”,这是学习任何一项语言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从听说读写率先入手,抓住基础练习,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优先打好基础,有了良好的基础,日后遇到的英语学习上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读是理解和吸收的手段,说是运用和表达的方法,写则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四者相辅相成。初中英语教学的本质是英语基础教学,尤其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让学生学习哑巴英语,要加强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写表现运用的能力,任何一方面都缺一不可,否则只会让英语学习停留在理论阶段,得不到运用和实践的英语知识只会很快被遗忘。
3.7运用语言文化历史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引入一些文化和历史知识,这些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会主动发现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扩大自己的视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灵活运用英语文化的方法,必须有足够的兴趣让学生融入其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然后用生活情感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情景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反思。学习动机是产生学习需求的助推器,通过学习情境的外在因素,诱导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为课堂增添活力和新的思路。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而且教学环境更简单和容易,教学效果会更好。只要正确认识,遵循人文精神和学生的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4.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立足学生,为学生备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英语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将学的英语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主线;暗线;课堂教学;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20-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语文教学分析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时,通常要分析作品的“主线”与“暗线”,以便对作品的主题内容及思想脉搏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与掌握。进行化学学科教学时,笔者认为也可以吸收、借鉴语文教学的这些方法与思路,不妨也从“主线”与“暗线”的视角,多维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和把握,谋篇布局、设计构思,从而有效地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一节课厘清了教学的“主线”与“暗线”,能有利于教师从教材中找到教学的“抓手”和知识的“落脚点”,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知识内容,锻炼思维能力,领悟思想方法,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终身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 “主线”与“暗线”的内涵与理解
1. 主线――传授知识的载体
“主线”即知识线,或称之为“知识目标线”,是直接用文字、插图等形式写在教材里的知识的串联与整合,反映着知识间的纵向、横向的联系,是学科知识传承的载体,是贯穿一节课上下的“纽带”。所谓知识,它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就中学化学学科而言,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都属于化学学科知识的范畴,将这些知识串联在一起,编织成的知识教学线索即构成了知识线。教师应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知识内容,基于知识的逻辑关系、学生的认知顺序以及心理发展顺序,适当处理、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一条既能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又能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活动“主线”。清晰而流畅的教学“主线”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而且使人感到主题明朗、重点突出、层次清晰,通常具有以下3方面功能:第一,统领整节课的内容;第二,串联各个教学板块;第三,有效地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矿物 金属的冶炼》一课,教学的“主线”是铁矿石的冶炼,以Fe2O3Fe为主线的核心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按照为何选取Fe2O3作为制取Fe的主要原料?Fe2O3转变成Fe,如何除去其中的O元素,用哪些物质除?生成什么物质?得到怎样的产物?同时发生哪些副反应?采用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完成此转化?反应中有无尾气产生?尾气如何处理?等等知识要素的逻辑顺序设计一条教学“主线”。具体设计如下图所示:
2. 暗线――统摄教学的灵魂
“暗线”即思想、方法线,是从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以及对化学知识认识的过程中总结、提炼上升的化学观点和学科精髓,是对化学学科的本质、规律及价值的理性再认识,是统摄一节课的灵魂。它形成于化学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反过来又对化学认识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暗线”是隐含在“主线”以外的,随着“主线”的展开而同步进行的另一条教学线,是一节课中师生思想碰撞、感情交流、价值认同的“脉动线”,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科学而灵动的教学“暗线”不仅能从另一个层面展现博大精深的学科观念、思想方法、人文内涵,而且有利于学生激发思维、自主获得知识、更加深刻理解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暗线”通常也具有以下3方面功能:第一,促进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第二,增进学生的人文涵养;第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矿物 金属的冶炼》一课,教学“暗线”有以下2条:
一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线。从东海、南海岛屿争端不断发生,愈演愈烈珍惜矿产资源保家卫国:
另一条“暗线”则是围绕“化学元素观”展开的学科思想、方法“线”。用Fe2O3获得单质Fe,化学元素种类不变,氧元素发生迁移,反应前后元素“守恒”,是“化学元素论”又一个有力的佐证。按照以下线索深入推进。
此“暗线”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暗线1:反应原理的提炼上升。含铁化合物中获取单质铁,学生按照已有的制取氧气化学原理的思维定势,通常认为加热分解Fe2O3,使氧元素发生迁移,即可获得单质Fe,这既是帮助学生建立初级“化学元素观”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对金属氧化物的本质认识,由炼铁的原理提炼、上升到一般金属矿物冶炼的规律总结的教学切入点和着力点。
暗线2:还原剂知识的拓展延伸。选用Fe2O3作为反应原料,再从中去除O元素获得Fe,是通过与还原剂反应而完成的。还原剂的概念初中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及到还原剂的概念,但对还原剂性质的认识以及如何恰当选择是本节课思想、方法“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什么夺取Fe2O3中的O既可以用CO,也可以用H2,还可以用C,反应如何实现?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反应?有无副反应产生?引导学生从“化学元素观”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类型,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便于操作等方面综合思考,选择恰当的还原剂参与反应。
暗线3:实验装置的优化改进。反应装置属于实验操作层面的知识,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优化和创新是本节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暗线”中的重点线索。在此之前,学生学过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以及二氧化碳的方法,对(固体+固体)反应或(固体+液体)的反应装置比较熟悉,而炼铁的反应一般是(气体+固体)反应,装置上有何不同?实验操作有哪些具体的不同要求,尾气如何处理等,都有待于转化为学生的高级思维以及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尤其是实验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创新,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暗线4:反应产物的检验证明。反应得到的黑色固体究竟是铁还是铁的又一种氧化物,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用磁铁能否被吸引这一物理方法层面上来检验,应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形成更加缜密的验证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因为Fe3O4也具有磁性,因此,最佳方案是通过CuSO4溶液(或其他可溶性铜盐溶液)进行检验。
二、“主线”与“暗线”的内在联系
“主线”和“暗线”,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作用的两条“纽带”,一节课如果缺少“主线”,那一定是教学思路紊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毫无目标、重点与层次,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一节课如果缺少“暗线”,那一定是平淡、无味,缺少“血肉”与“灵魂”。一节课中通常是“主”、“暗”线共存,并进运行,时而平行、时而交错,立体化地支撑课堂教学。“主线”主导“暗线”,“暗线”支撑“主线”。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科知识内容是显性的,是教学的“主线”,而思想方法、情感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是隐性的,是“暗线”。两条“线”所处的地位、性质不同,因而所具有的功效、作用也有所异,“主线”通常处于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成为“主角”被众人所关注,“暗线”通常充当“配角”而被“弱化”或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学科知识本位思想过于强烈的课堂或教师,更容易被“视而不见”。“主线”明朗清晰,“暗线”不思则无,思则深远,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倘若教师不加以挖掘,很难体会到它的存在价值与作用功效。“主线”一般为一条,“暗线”可以是多条交错。
三、“主线”与“暗线”的教学设计
1. 清晰的“主线”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化学学科知识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基础,是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主线”的根基和源泉。设计教学“主线”时,教师首先要基于化学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根据知识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将整个教材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如果说教材是一个“体”,那么彼此相互联系的章节就是几条“线”,一个个联系着的主要概念就是构成“线”的若干个“点”。有了这样一个整体的观念,在进行教学时就能考虑到它们在整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相互间是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它们在哪里重合?相交?平行?这样就可以比较科学、经济地去处理、使用教材,使得每一节课都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从而提高整体效益。
通过分析教材形成一条或几条清晰的“主线”,然后将这些“主线”分解到每一个章节以及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在整个教学中直线递进、同步深入,或螺旋上升、交错进行,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1-4章,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的“主线”主要有2条:一条是化学用语教学主线,另一条是气体制取及实验操作教学主线。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也是学习化学的灵魂,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其基础是能够正确写出化学式及掌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写出化学式的前提是理解和熟记化合价,而化合价又建立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需要适当补充1-20号的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使学生在认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懂得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懂得电子得失与化合价的关系,理解化合价的内涵,再掌握根据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学式的规则和方法,从而常见离子符号的书写也就水到渠成。因此,以上知识内容就构成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从元素符号的读、写1-20号的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化学式质量守恒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按照这样的“主线”,再去规划、分解、设计每一节课教学的“主线”,将这条“主线”上的主要“点”夯实、坚固,就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顺利跨越第一难关――化学用语“关”。另一条“主线”就是以常见气体(O2、CO2)的制取为载体的实验操作,其中几个关键问题: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的收集与检验。实验装置取决于实验药品的状态,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核心问题是气体的压强原理,气体的收集建筑在性质的基础上。将上述问题串联在一起,并构成了1-4章的实验教学“主线”。
若能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加以深入研究、细致分析,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做适当的调整、补充和优化,教学的“主线”便清晰跃然于眼前。教无定法,智慧地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应该是最佳的教学方法之一,让学生理解化学的途径、方法多种多样,沿着“主线”而进行的思维碰撞、认知冲突、实现知识同化是深层次理解化学的体现。由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化学家探究物质的过程不能完全等同,所以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重现科学的探究过程,而需要重新设计,适当地精简歧途、缩短过程、降低难度,通过设计教学“主线”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实现知识目标的达成。
2. 优化的“暗线”是提升能力的基石
由于科学思想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知识在化学教材中并未直接给出,但却隐含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相关的编排意图,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揭示知识背后的价值所在,知识背后的价值是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的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来说,主动地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化学基本概念相联系,实验过程中对化学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和联想,远比结论的再次被证明和相关知识点记忆牢固程度的加深来得更为重要。教材中“拓展视野”、“活动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的设置,为我们设计教学“暗线”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展现的平台。有许多实验内容是需要学生动手完成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本属于锻炼、提升学生思维方法的“暗线”教学内容,倘若只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几种简单仪器的基本操作,把仪器组合成能够完成某个化学实验等几方面,那这些栏目的教学功能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便没有完全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与黑板上做“化学实验”,纸上画仪器装置图,用某些基本操作的训练和竞赛来代替化学实验的做法有何两样呢?
好课的标准千万条,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学生“活”了,这里的“活”不仅是灵活的“活”,而是学生“活”过来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思维活跃是“活”了的特征性表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在引领学生分析问题,实现思维碰撞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想?为此,“暗线”的教育功效也才能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问题是思维的源泉,一节课中设计2-3个具有含金量的“亮点”问题是优化“暗线”的关键,通过问题串联而成的“暗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作用于物,化学教育作用于人,化学教育是化学与教育的交融结合。学生的将来并不一定从事化学研究或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但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可能也不是“主线”上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或许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具体的化学知识多少年后可能会遗忘,但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习惯、思想方法会烙印在脑际,伴随一生,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暗线”教学的深层次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