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什么叫企业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家上午好!
时光荏苒!转瞬之间,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即将结束,我们也将踏入工作岗位,正式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今天很荣幸的站在这里代表十七期的全体学员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汇报我们这两个月以来的学习、收获情况!在此,我代表十七期学员向公司和领导给予我们的关爱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各位老师不辞辛劳孜孜不倦的教诲,送上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赐予我们的一切!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经过两个月的培训与磨练,我们感受颇深,收获良多。两个月看似很漫长,但却又十分短暂,漫长在于学识的拓展及心态的升华,短暂却是在于两个月的磨练与培养。回顾两个月以来的点点滴滴,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会成长。
现将我们十七期的耐心训练及岗前培训的收获向公司和公司领导汇报如下:
一、耐心训练(耐心坚持,不离不弃)
耐心训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塑自我,凤凰涅槃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心中只有珍惜和怀念。十四天,短短的十四天也许在我们漫长的人生当中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但正是由于这十四天的坐、站、行重新塑造了我们的形象。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每天起床、穿衣、叠被、跑步、站军姿、夜间紧急拉练。。。。。。一系列的科目都让我们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从简单的穿衣服扣扣子拉拉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细节决定成败”;扛圆木只在电影里才见过的情景,却真实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团结协作。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我们全咬着牙,挺了过来,从中我们学会了“坚持、挺住”;知道了什么叫无条件服从,什么叫令行禁止,什么叫团队协作。每天大量的训练,我们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更让我们挑战自己,战胜自己,从思想上藐视困难。耐心训练更重要的是练“心”,“心稳了,手也就稳了”,通过身体上的训练练就了我们拥有一颗坚韧的心,沉稳的心,团结的心,向上的心。队友的深厚情谊也深深地在我们心里种下,大家手拉着手一起跑,帮着打背包,帮着涂抹红花油,互相真诚的鼓励,不抛弃、不放弃。想起了50公里的最终拉练,最后大家都是搀扶着完成的。班里有几名受伤严重的学员,忍受着疼痛,缠着绷带,一直坚持走到了最后,他们的勇气和毅力让我们深深的钦佩。然而这种精神不正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缺乏的么?所以,我们感谢公司的良苦用心,十四天让我们从内到外焕然一新,体会到了耐心训练的深层含义------耐心坚持,不离不弃。
二、阳光心态(心态决定一切,激情创造未来)
“心灵如一片盛开的花瓣,阳光便自然绽放在脸上”。与耐心训练相比,心态培训更像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但却深入内心,历久弥香,它让我们有了一颗沐浴阳光的“激情心”。许老师告诉我们要把工作当自己的事业经营,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不再抱怨,不再牢骚满腹,而是懂得了知足,学会了感恩;制定目标,我们不再眼高手低,骄傲自满,明白了要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学会了收敛自己的锋芒,反思自己的不足;对待他人的过错,不再耿耿于怀,而是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不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懂得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才更容易迈向成功;阳光心态,使我们懂得了奉献与自私,舍弃与获得,公平与诚信、分享与宽容、感恩与赞美、成功与失败、攀比与抱怨、事业与命运等辩证关系,使我们的心态有了一个平稳的过渡。心态决定一切,忠于职业,才能忠于企业;有激情、有责任感,才能收获成功;有快乐心情,才能分享快乐。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生。因此,要想改变人生,应该从改变习惯做起;要想改变习惯,就要从改变行为做起;要想改变行为,就需要拥有一颗阳光的心,激情的心。
三、企业文化(诚信,诚信药品)
一个人,只有拥有诚信的品格才能立足于世,一个企业,只有保持诚信的品格才能蓬勃发展。诚信做人,诚心制药,是每一个人不懈的追求。人的精神就是理想,企业的核心就是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精神是“事事创新、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永远创业”。这短短十六个字凝聚的是前辈们的辛勤汗水,是元老们创业的成功精髓。在这两个月的培训时间里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企业文化带给我们的震撼,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不断创新、发展和进步的文化,我们的企业文化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文化,她以其深厚的底蕴提供给我们这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我们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是靠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互相协作完成的。每个人都在为团队奋斗,每个人又都在团队里奋斗。团队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也激励着整个团队,使我们共同前进。
四、专业培训(羽翼渐丰,起航)
各位老师不仅授给我们专业知识,还分享了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刻的人生体会和心得,使我们领略到了别样的人生,也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尽量少走弯路。告诉我们35岁之前不要怕,50岁之后不要悔。就这样每一天都在充实而紧张的学习中度过。产品知识的培训让我们对公司的药品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财务制度和营销政策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公司的哪些政策和制度,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工作;孙老师的营销技巧,让我们了解了如何去调研客户,如何去开发客户、如何去拜访客户;现场模拟,更是让我们这些市场人员提前进入了工作角色,让我们事先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更是让我们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已经全副武装;相对于收获的经验知识而言,我们更多的是收获了创业的激情。我们坚信,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去努力、去付出,我们必将收获不一样的明天。
五、感恩的心(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感恩是一份责任心,感恩是对公司文化的一种认同,感恩是对公司业绩的一种钦佩,感恩更是对公司关怀的一种回报,。对于我们有知遇之恩、关爱之恩、呵护之恩。是使我们学会感恩,也使我们明白:“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广,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公司为我们提供充实的后勤保障,使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学习产品知识、企业文化、营销技巧等。没有人理所当然应该给予我们什么,但是却无所求的一直在给予我们。我们会在感恩中认真务实地去工作、生活。
最后感谢公司和公司各位领导对我们殷切的帮助和细致的关怀,以及对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做出的各种周密细致的安排,使我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到给予的家一样的温馨,使我们能坚持走到今天,顺利结业,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是我们十七期的成功,更是的成功。
在此,我代表全体学员郑重的向公司承诺:
一、始终保持阳光心态,发扬耐心训练坚持挺住、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二、忠诚公司,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的执行公司的政策;思想、言行与公司要保持高度一致;不做危害公司利益的事,不说损害公司形象的话;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三、时刻牢记,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团队的荣誉高于一切,的形象高于一切。
四、恪守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企业作风。
五、弘扬精神,做一名合格的人。
全体学员起立,我宣誓:“心态端正、意志坚定、吃苦耐劳、顾全大局、执行到位”。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的,只要企业一经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计你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去不去建设,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觉去建设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发展和进步,自发存在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离心离德,造成组织上的分崩离析。有的单位注意到对不良文化的自觉改造,说明他感觉到了企业文化存在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建设它,它就向优秀方面发展,它的性质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设,它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自发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去年以来,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行动起来,去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自觉地抵制落后、野蛮和原始的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和制度改革结合得更加紧密。
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体制的变化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它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先进的文化灵魂引导制度变革的方向,保证制度变革性质的科学性。再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新制度条件下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文化对制度一个是引领,一个是保证,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文化决定了制度。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建立现代企业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否则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远达不到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很难和国际接轨;再一句话是制度绝不是惟一的,而且也不能把它绝对化,那样会使我们走向极端。我想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建设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学,而我们却迟迟改革不到位呢?改革了以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呢?原因在于文化没有到位。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一个人基本行为、文化素养的根本不是制度,制度永远是个“不完全和约”,它不可能全覆盖解决管理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比如现在从宏观上看,企业重组、制度改革,文化要跟进。改变制度的时候你不注重改变文化和文化的跟进,那么制度的改变可能给企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负面效果。从微观世界来看,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文化都是决定的因素。日本松下的一个副总裁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美国的管理注重的是制度逻辑,日本的管理注重情感逻辑。美国的管理注重制度语言,日本的管理注重制度的实质,所以日本的管理制度弹性更科学。我的观点是文化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目前大家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起码制度的变革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了。
第三,企业家文化自觉明显提高。
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文化。这话是没错的,一定意义就不是全部的。企业越是独立自主的经营、企业的自主权力越大,企业家责任就越大。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宪法,企业家是法人代表,他不能不对宪法负责任,他的意志不能不融在宪法当中。我们讲在一定意义上说它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比如说没有沃森这个总经理,就没有IBM的文化;没有克罗克这个创始人,就没有麦当劳的文化;没有韦尔奇,GE的文化就不是这样的面貌;没有张瑞敏,海尔文化也不是这个形态;没有柳传志,联想文化也不这样。这一点你不承认也得承认。所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他的地位是非常关键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庆炼化公司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讲的企业家是一个班子,不是指某一个人。但是这个班子中的CEO即首席执行官他起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
第四,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建设。
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因为行业不同,或同一行业处在不同的地方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不同、体制模式不同、员工素质不同,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也有不同。像IBM它的文化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是亲如一家的服务文化;北京百货大楼就概括为“一团火”服务文化。像大庆油田和机械制造业不一样,因为行业不同。即使现在有一些是垄断行业,像电力,都是电力行业,有发电,有供电,企业文化的内容和重点也不一样。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生命力所在,这一点大家也在逐渐取得共识。
第五,企业文化与相关学科方式的融合应用越来越明显。
从纵向看,我们的企业把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性主义能够纵向和企业文化融合应用。取这几种管理的特长融合到现代文化管理中来。横向上来说,我们要与同时代的相关的科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企业文化是什么关系呢?企业文化最终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文化型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文化型管理境界所达到的手段、方式、途径;它是路、是桥、是船,是非常有效的。把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如何自我超越、如何建立共有团队、如何建立共同愿景等等,这样具体方法应用起来对文化建设能够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文化两者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效的。中航一集团沈阳飞机研究所就把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融和在一起,他们做的相当有章法,而且步骤和做法途径都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企业文化这种管理方式不要单独应用,结合其他的科学方式融合应用,它的作用会更大。
第六,企业家注重理论的提炼和理性的提升。
前几年,企业家不太注重理性的思考,不太注重理论的提炼。企业家要不断地理论化,理论家要不断地了解企业实际。企业家如不能够不断提高理论的素养、不能提高理性自觉的话,你那个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处于原始状态,或者肤浅状态,搞不好就会中途夭折、浅尝辄止了。这两年搞理论研究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大家可以看日本,丰田、本田、松下等企业家,还有像美国、德国的一些企业家,他们著作丰富,并没有影响他经营企业,它是理论与实践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会使企业家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大,品位越来越高。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向精细化发展。
建设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情绪高昂,有“铁肩担道义”的志向,但是缺少“妙手著文章”的方法,在精细化上比较差。比如说企业文化怎么改变队伍的面貌,怎么对改革起保障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发展和战略安排的作用,对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作用,对精神文明新途径的探索的作用,这些方面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说探索的比较好。但是对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服务,如何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有些企业仍然不得要领,大多数企业结合得并不具体、并不深刻。比如说什么叫文化含量产品,产品的文化含量包含四要素,一是使用功能是否多样性;二是款式造型是否具有高审美附加值;三是你的色彩是否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四是人性化水平体现的程度。这四要素才叫产品的文化含量。
第二,强化两个属性的认识。
企业文化两个基本属性还要强化。一个是“亚文化”。在诸多的亚文化当中企业文化是最重要的亚文化形态。亚文化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要建立企业信仰系统,再一个任务是要完成与主流文化的对接。企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连接是三句话:一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三是“企业文化是先进文化的落实途径和绿色通道”。
企业文化的另外一个属性就是“管理学”。管理学属性强调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它要改革管理的观念和手段方式。怎么改变呢?他要把管理从单纯的物质引导和制度管卡压转到以文化的启发与内在的引导上来。企业文化管理最适应时代的特征。我们这个时代是智慧集约化时代,它不是劳动力密集型时代,这个时代人的主体意识空前提高,人们价值实现的愿望空前强烈。因此管人必须用文化来管。文化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它讲两手抓、两手硬,但是它不是讲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书记抓精神文明、厂长抓物质文明,它不这么讲,它是把两手并一手,两手一起抓,始终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思想工作与经营工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个双重效益融为一体,按照企业文化的规律抓下去,只管努力,不问前程,最后的结果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两个文明合着一块抓下去,出来必定是两个文明的成果。你要不这么看,你怎么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些优秀企业两个文明是同时进步的呢?
第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核心竞争能力是一种比较优势,别人不能克隆和效仿。比较优势从哪来呢?比较优势只能从创新来。什么最能决定创新水平和能力?是文化,文化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的形成,比较优势决定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小。这个时代同行业之间的企业在技术、设备、财务、测量方法这些硬件指标上,同行业之间没有更多的竞争空间,相同的作业流程、相同的行业以及相同产品结构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就是不同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建设总部文化。
总部文化(集团文化)与基层文化要结合建设。所谓总部文化又叫集团文化。在集团文化和子文化的关系中,总部文化是关键、是核心、是主体部分。像松下、麦当劳全世界那么多的分店,但是它总部文化永远是要保持不变的。像松下七精神,全世界哪家分厂七精神都不能少。全世界麦当劳有31000家分店,年产值460亿美元,但是他的“质量、服务、价格、环境”的文化全世界不能变,它可变的是基层的细节文化。在总部文化与基层文化建设的时候,其建设程序是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没有统一模式,关键问题是共性与个性要对接好。
第五,在“文化规范”与“规范文化”上下功夫。
所谓“文化规范”是相对于制度规范的另一种规范。制度是底线性的规范,文化是一种引领性的规范,都是规范,所以它不是软指标,文化规范也是硬指标。“规范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培育好“规范文化”才能形成批量优质服务和优秀企业。
第六,培养企业家的文化情怀。
国有企业企业家建设企业文化的苦恼是什么?他培育起企业文化体系了,可能明年就调走,而新来的人可能立刻就改换企业文化。那么怎么办呢?国有企业目前的体制是个客观现实,那就放弃企业文化不建吗?不能!还是应主动培育企业文化,尽到你应尽之力量,这是对民族对企业负责的情怀。这种情怀非常重要。日本松下幸之助接到一个眼镜公司给他写的一封信,说他的眼镜不好,在电视里我看到眼镜影响了你的形象。你到我们店来,我给你配一个眼镜。之后松下幸之助没有理他,这个公司三番五次给他写信,最后这个公司的经理来了,松下一看还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绝对不像是一个骗子。他说,那我就去一趟。到后一看,眼镜店特别大,实力特别雄厚。松下想,不是想靠我的眼镜发点财,因为它不是小公司,不缺我这一个客户,那是为什么呢?就问那经理。这位经理说,你的职业需要你出差到外国去,你戴的眼镜不好,外国人会误认为日本没有高级眼镜行,为了杜绝外国人对日本人看不起,我必须让你戴一个好眼镜。所以后来松下就跟职工讲,我们的企业和干部都应有这份情怀,各种情况、各种环境都能够站在这个立场上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来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家的文化情怀当前尤其重要。
第七,重视经济逻辑和文化逻辑关系的研究。
短期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可以解决,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经济行为用经济逻辑就解释不了,必须用文化逻辑去解决、去解释。这个文化的逻辑是什么呢?西方典型的经济学主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是靠4个因素:资本积累、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4个方面。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说,凡是优秀企业的经营都得建造在这4个轮子的基础之上。但这4个轮子在现代经济学中是有缺陷的,它缺少了一个导向轮,文化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导向轮。这是现代经济和传统经济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点企业家必须要清楚。传统的企业依靠资源,不重视人、不重视文化资源,现代经济要重视文化逻辑的研究。
企业的智慧生长首先是人的智慧生长,接下来是企业的智慧生长,最后是国家的智慧生长。人怎么样实现智慧生长?首先,我给大家阐释一下我理解的智慧。智是懂得如何前进,慧是懂得如何后退;智是懂得如何拿得起,慧是懂得如何放得下;智是懂得如何成就自己,慧是懂得如何成就别人;智是懂得如何成就一时、一段时间,慧是懂得如何成就一世、一辈子。
刚才讲学习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唯一的方法。我们大学毕业每个人都拿到一张毕业证,这个毕业证就是一个学历,学历是一张纸牌。学历重要,比学历重要的是经历。经历重要,比经历重要的是能力。能力重要,比能力重要的是脉力。脉力重要,比脉力重要的是思力(思维的力量)。思力重要,比思力重要的是品力。学习是纸牌,经历丰富只能拿到铜牌。你能力很强,本领最大,也只能拿到银牌。搞什么可以拿金牌?脉力拿金牌,思力是王牌,品力是天牌。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企业家一定利用一个非常好的品德力量,我们要把每一个人的人生一辈子活得特别明白。0岁玄妙出场,10岁健康成长,20岁未曾彷徨,30岁基本定向,40岁拼命打拼,60多岁告老还乡,70多岁搓搓麻将,80多岁晒晒太阳,90多岁躺在床上,100多岁每个人都挂在墙上了。所以,人生的每个阶段要把自己定位好,因为任何成功的延长线最后都是失败,任何生命的延长线最后都是死亡。我们讲一个人的学历和精力代表人的过去,财力和权力代表现在,学习力和创造力代表未来。
学习为什么重要?我讲解决任何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我觉得企业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的企业是只说不做,一种类型的企业是只做不说,一种类型的企业是边说边做。我们正威集团就属于只做不说的企业。大家知道,一个只说不做的企业,像一些广告公司、策划公司,只用说,不用做什么工作;像海尔、联想、华为这些企业要边说边做,一边说,一边打广告,然后才推销他的产品。像我们正威,只做不说,为什么只做不说,我们企业的产品是排队经济。什么叫排队经济呢?就是我们做的产品别人都会先付款后来提货。为什么这样做,你就要把你的产品变成“”,让别人吸了你的“毒”以后戒不掉,这就是成功的产品。
一个企业要做好六件事、六条链和培养三大能力。前面几位大家都讲得比较高屋建瓴,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较务实的企业经营智慧。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件事情可以做的时候,大家就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才是你真正的命根子,才是企业明天的生产力,才是你永不枯竭的原动力。我一年读300本书,我们企业家也一定要变成一个学习型企业家。因为我们都知道,读书学习有多么的重要,就跟练功一样,一日不练功,天知地知。两日不练功,自己知道。三日不练功,外边人知道。如果你一日不读书,没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讲话就会粗暴。一个月没读书,你智商就输给猪了。
所以,一个企业有一件事可以做的时候要把企业文化做好,有两件事可以做的时候就要把人和物管好,有三件事要做就是管好你的现金流、利润率和成长性,没有哪个企业在长期流血奔跑的时候可以走向未来。一个企业有四件事可以做的时候,叫作投资控股、融资变现、规模经营、专业分工。很多的企业,一个企业10个股东每人10%,先天性心脏病,不用做企业肯定会死亡。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当你做好一件事情以后,有了多余的精力才能做其他的事情。有五件事要做的时候,就要找到五个人,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本人努力、亲人监理、小人监督。前面的不用讲,亲人监理是你企业流畅着文化血液的人,当企业做大的时候小人监督是多么的重要。还有六条精通,商场要精通,道上要精通。
一、电视栏目与产品、产品文化、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想做好我们的电视栏目,就要真正了解产品、产品文化、企业文化。
什么叫产品?狭义的理解,只是工厂生产出的实物,如食品、服装等。广义的产品概念,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凡是提供给市场的、消费者认为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或使用后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某种欲望的一切,都可称之为产品,例如服务、咨询也是产品。
所谓产品文化,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换言之,企业产品不仅是技术和工具的产物,而且是员工崇高理想和自觉奉献精神的结晶;不仅凝结着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而且凝聚着职工无限的创造力,是企业员工群体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心理的、知识的、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说到底,产品深深地打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二者相融相合。
二、进一步使节目富有文化内涵,就要理解未来企业竞争更是文化竞争
当今世界上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往往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不可分割。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文化的含量、附加值越来越高。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文化领先和知识创新更加注重。
与此同理,我们电视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存在着与企业文化竞争相同的文化竞争,这种文化,就是一个区域的电视传媒所拥有的文化背景资源,以及它的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很深刻地探究和掌握你的资源特质,尽可能把全员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到与你的资源相适应的水平上来。
三、厂家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文化
企业在文化创牌努力中,有意识地将符合消费者怡情诉求,象征人们特有的审美情感,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顺应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自己产品,就可以产品为载体,向品牌投入文化,在满足消费者怡情的心理诉求的同时,取得他们对产品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自己附着于产品的文化识别。产品符合了这样的人文需求,就能以其独特的人文含量在情感上打动消费者,使其因怡情需求而积极购买你的产品,实现情感营销的高附加值销售方式。
四、设计以文化为底蕴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者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因此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
五、产品设计中的文化意蕴
企业的文化是市场给予的,严格的说是消费者所给予的――一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建立起来的形象。企业形象建立靠的是企业自身的产品,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或其他――因为可以支持企业生存的是有市场的产品。企业所有的一切活动,必然要围绕自身产品来展开,来强化既定的发展策略与形象。产品是企业的文化符号和承载体,是企业文化的化身。人们是通过消费产品来认识企业的,而不是相反。因此,通过产品,人们可以认识企业及其文化内涵。
1.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关于产品及其企业的印象和情感。产品形象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集合体。比如有形的物体、服务等和无形的感受。产品形象是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和情感。产品形象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
2.产品反映企业文化。一般来说,产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企业文化的:a.产品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b.产品反映出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c.产品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以及企业变化发展、文化的演进。
3.产品整体概念与产品设计。任何一种产品都必须具备核心层、有形产品层、附加层,从而构成产品整体概念。 核心层表达了产品的效用或服务;有形产品层包括质量、样式、品牌、包装、特点等五大特征;附加层即是产品设计者所能提供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而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产品的设计。
4.产品设计是大势所趋。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方方面面重新设计。杨振宁预言,21世纪是一个设计的世纪,产品设计更是商家必争之地。
产品设计既是对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同时又是在超前性地设计着人们的未来生活,所谓设计创造未来,设计不仅创造美的形态,更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一项活动必然随着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而越来越重要。
华为公司共同的价值体系,就是要建立一个共同为世界、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企业文化。这个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吸纳世界上好的优良文化和管理的。如果把这个文化封闭起来,以狭隘的自尊心,狭隘的自豪感为主导,排斥别的先进文化,那么华为一定会失败的。这个企业文化黏合全体员工团结合作,走群体奋斗的道路。有了这个平台,员工的聪明才智方能很好发挥,并有所成就。没有责任心,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
实践是水平提高的基础,充分地检验了你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只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怕做小角色,才有可能做大角色。
“你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基层做起。”
这个一问一答已经在公司深入人心。一切凭实际能力与责任心定位,对员工的评价以及应得到的回报主要取决于贡献度。在华为,谁给公司添上一块砖,公司给谁提供走向成功的阶梯。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你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但不经磨难,何以成才!在华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只有二个:一,努力奋斗;二,作出良好的贡献。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才能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无悔。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不要做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同事、对不起您奋斗的事业的人。要模范遵守所在国家法规和社会公德,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规范。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遵守。
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太高。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是华为人对待委屈和挫折的态度和挑选干部的准则。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今后如何挑大梁?其实一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绝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要深信,是太阳总会升起,哪怕暂时还在地平线下。
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层管理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对你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你要十分认真地去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十分认真地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台阶。要有系统、有分析地提出你的建议,你是一个有文化者,草率的提议,对你是不负责任,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特别是新来者,不要下车伊始,动不动就哇啦哇啦。要深入、透彻地分析,找出一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地一点一点地去做,不要哗众取宠。
“赢在中国”以真实的商业竞技和残酷的PK淘汰而著称。
当利郎董事兼副总裁胡诚初代表出题方宣布蓝队获胜直接晋级之后,接下来的戏剧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在完全不留情面的责任认定过程中,红队选手间频频相互发难和辩驳,紧张压抑的空气令一名选手情绪失控,在现场哭泣起来,直播不得不数次中断。
比赛场上,所有的温情脉脉都被打破,所有选手甚至评委的性情、观念、心理变化和表达方式,甚至一些原始的人性弱点都被放大出来,引人深思。
现场评委表示,观众收获了一期精彩火爆的节目,利郎也因此成为最大的赢家。据统计,一场比赛下来,评委和选手一共提到了利郎58次。
叶侃俭介绍,“对我们来说关键是,节目把利郎的品牌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给了全国电视观众,而且很幸运,是正确的传达。”这将是利郎一次成功的营销创新实验。
背后:八易其稿和2万张明信片
利郎――“简约而不简单”、“多则惑,少则明”、“取舍之间,彰显智慧”,因其对简约主义的倡导而令人印象深刻。
经过20年的风雨,利郎发现,服装企业竞争到最后,比的就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源自于品牌精神。对利郎而言,如何诠释好自身的“12字真经”――“睿智进取、执著追求、百折不挠”,就成为一道必须跨越的难题。
如何向受众传递品牌精神呢?利郎最终选择了利用“赢在中国”这个拥有高收视率的面对商务人群的选秀节目作为传播平台。
去年9月与节目组签约后,叶侃俭就开始想到底要出一个什么节目。“赢在中国”共有蒙牛、汇源、巨人网络等7个品牌赞助商,叶侃俭参看了之前赞助商所出的题目,发现所有的企业的考题都是以产品销售为导向。
一开始出于简单的模仿,叶侃俭和他的同事们也不是没想过类似的方案,比如让选手到北京的大商场开“利郎”专卖店,或以选手为模特来一场“T”型台走秀等。但后来都被一一否定。“索性就做品牌精神的宣传,告诉全国的电视观众利郎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但这个方向的题目并不好设计。利郎品牌管理中心先后讨论了多个方案,都因为自己或节目组不满意而又推倒重来。利郎还印了2万张明信片发给消费者集思广益,最后也舍弃了其中的6个创意。
叶侃俭回忆,“一想就困惑了半年时间”,前前后后一共八易其稿,把“赢在中国”节目组的导演们“都弄烦了”,题目还没确定下来。
直到今年春节期间,也就是节目组的题目定稿期马上就要到的前几天,叶侃俭突然灵感一闪:为什么不从选手、“赢在中国”节目和利郎三者之间共通的,也就是利郎想要表达的品牌精神为对象设计题目呢?
凸显:12字品牌精神
用一次比赛来诠释利郎的主张,在观众们被曲折起伏的比赛过程所吸引的同时,利郎的品牌精神在两天中的“头脑风暴”和辩论、点评环节也被选手和评委反复阐释。最重要的是,考题的设置巧妙把“12字”品牌精神与比赛结果捆绑起来――胜出的是对该理念诠释得最贴切的一方。
以选手为模特,以利郎品牌精神为主题,让选手为利郎设计宣传海报,事后来看这的确是一道“简约而不简单”的题目。
“我们的出发点是要表现创业的历程和创业者的一种精神,就是‘睿智进取、执著追求、百折不挠’。每一个创业者都会有一个艰辛的历程,作品只要把这个历程表达出来就很能扣题了;其次题目为什么叫‘2008利郎赢在中国’?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所有的奥运冠军也都具备这12个字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赢在中国’和利郎品牌的所蕴含的精神,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把这种精神表达出来。”叶侃俭说。
红队对于利郎出这道题的出发点的讨论,一度非常接近利郎的本意,但后来红队聘请的外援――一家专业广告公司认为利郎是要以2008年奥运为主题拍摄广告,这一错误的判断得到了队长的支持。最后红队一共拍出了6幅平面广告,分别命名为“不高而高”、“不快而快”、“不强而强”、“不争而争”等。在专业广告人的操刀下,这组图片画面精美、创意巧妙,每一名队员都有单人模特照。而蓝队仅拍了3张海报,画面上同一位模特以一名利郎员工的身份,分别在特定背景中呐喊、微笑和挥泪,以表达成功路上的艰辛,和创业者执著追求、百折不挠的历程。
利郎副总裁胡诚初则代表评审团在现场点评中指出,“红队对此次任务主题理解不透彻、不了解,只是在做创意;蓝队是把自己作为利郎人来考虑,以呐喊、微笑和挥泪诠释了创业者共通的心路历程,并采用运动器材等元素与2008奥运相结合。”
今年以来,我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结合___供电工作的实际情况,坚持“四个结合”,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这项工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构建和谐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结合企业发展,促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认为,任何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公司的发展战略,都不能脱离实际、偏离中心。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须融入公司的实际工作,与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为此,我们将促进员工、企业共同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作为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一些活动。比如,编写了《幸福一家人、平安全家福》文化手册,每个单位、每个一线职工家庭照一张全家福,每个集体、每名员工提一句感言,引导员工树立了“爱心·平安”理念,而且通过类似活动,有效调动了员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加快发展的热情,树立了团结一致、克难攻坚、夺取胜利的信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对公司发展的促进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而且在具体工作之中也有实际体现。比如,我们将“爱心·平安”理念融入线路清障工作中,提出了“不砍一棵树,不留一处隐患,不和一户群众发生矛盾”的口号,在加强清障宣传的同时,在线路通道附近的树苗上悬挂“树木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为了保安全,请您把树刨”等温馨提示牌,针对钉子户耐心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感动他们。这种以人为本、亲情化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促进了清障工作的开展。这不仅为电网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促进了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今年___电网建设任务重,施工点多、面广,夏季高峰负荷期间,仍有许多员工战高温、斗酷暑,奋战在施工一线,我们适时组织了家属慰问团,不仅让施工人员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且让家属亲身体会了电力工作的性质。一些员工家属表示,以前光抱怨爱人不顾家,现在到现场一看,才明白什么叫“舍小家、顾大家”,不仅表示要全力支持爱人的工作,而且叮嘱他(她)们注意安全,这对于企业发展、家庭和睦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结合优质服务,促进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同时作为公用服务性行业,电网企业必须履行好社会责任,这也是“爱心活动”、“平安工程”提出的关爱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将“爱心·平安”理念融入优质服务工作之中,组织开展了“真情化彩虹、爱心献客户”系列活动。4月21日,隆重举行了《国家电网公司20__社会责任报告》赠阅暨“爱心·平安”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向出席会议的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领导赠阅了《国家电网公司20__社会责任报告》;来自生产、服务一线的员工代表和家属代表组成6个方阵,举行了宣誓仪式;公司机关、调度所、客户服务中心等单位的6名青年职工代表,在领导手中接过了“爱心·平安”青年突击队队旗;230余名员工一起在写有“五个关爱”的条幅上庄严地签下名字。通过广泛宣传,不仅使“爱心活动、平安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让客户了解了供电优质服务的新理念、新举措,展示了供电企业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和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我们还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为群众介绍用电常识,宣传电力法规,解释用电政策,开展用电业务咨询、故障维修、客户回访等活动,受到了客户的欢迎。为了给客户提供方便,我们大力推行银行代扣电费业务,帮助客户解决在银行交费难的问题,实现了足不出户交费,并研发开通了电费票据自助打印系统。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我们还注重“爱心”与“平安”的统一,针对客户设备开展了“反违章、消隐患”活动,加强对客户高压分支与配电装置的巡视检查,发现客户危及电网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因素的,及时通知客户进行整改,既维护了客户的利益,体现了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又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企业的构建。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虽然是一项涉及公司上下各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但政工部门承担着更多的组织协调责任。为此,我们将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党政纪工团齐抓共管,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的组织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又促进了企业和谐。一是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员工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并以实际行动献爱心、保平安、促和谐。二是结合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切实认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观与已经到来的“右脑时代”似乎格格不入,我们看到的人力资源工作,依然充斥着筛选以条目化的介绍为核心的个人简历,抽象化的人力资源结构设计,就问题解决问题的培训规划和灌输式的企业文化宣导……这些管理理念多半来自于西方,且在西方盛行多年,然而,在新的环境下它们却显得力不从心。
方向一:增强设计感
现在的设计已经渗入了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而设计也早已不是艺术家和设计部门的专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布置温馨的办公室,创作赏心悦目的PPT,其实都是设计。设计也不局限于事物的外观,巧妙的生意模式、令人激动的活动流程等,都需要突破性的设计感。增强设计感,可以帮助HR改善员工的感觉,增强对组织的青睐;而在人力资源架构中向具备设计感的人才倾斜,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空间。
比如激励模式设计:要奖励某员工1000元,给他1000元现金可能不如给他一些其他的礼物,比如:旅游的机会、进修的机会、一次顶级西餐厅的消费等等。这些跟直接给钱的差别在哪里?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适应性,激励一定要选择不容易适应的项目。什么叫容易适应?比如给1000块钱,他当时很高兴,但很快就没感觉了。但若在城市内找一个五星级酒店,一下车就有专人接待,送他上房间,在餐厅给他安排烛光晚餐,让他跟女朋友一起享受,等等,这给员工的印象就会大不一样。再比如,同样是1000块钱,是给买一件大衣,还是一条领带?当然是领带,1000元的大衣可能他不好意思穿出去,但1000元的领带却可以让人颇感自豪。
方向二:增强故事感
“王后死了,国王也死了,这是一个事实;王后死了,国王因此悲伤不已也死了,这就是一个故事。”英国作家弗斯特的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了故事的玄机。爱听故事是人天生的意愿。相对于枯燥的数字和逻辑,故事不但最容易被记忆,也是情感沟通的良好工具。很多企业都用向新员工介绍本企业历史的方式,来增强员工与企业的情感连接,效果要远比单纯的宣传企业理念好很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用故事感,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方向三:增强交响感
所谓交响感,就是指将表面不相干的事情联结在一起。比如《名侦探柯南》中的每个故事,尽管头绪凌乱,但都被柯南以超乎常人的想象力组合在一起,这就是交响感。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HR们面对的是交错纽结的职能交叉与人际关系,这时,关注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关注此起彼伏的现象背后的联系,就会成为人力资源从业者创造超越平凡价值的根本。同时,巧妙地运用比喻,帮助员工实现自我领悟,往往也是培训和沟通中最为奏效的方法。
方向四:增强意义感
尽管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可大多数人却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幸福感在增加,似乎幸福的“小狗尾巴”离自己越来越远,因此很多人产生了“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的疑问。为员工的工作设计一个与他本人意愿相匹配的“职业意义”,一定会成为非常有效的HR 管理方法。“在华为,我才会觉得是在为民族产业做点事”,听到华为员工这样的倾诉,大概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华为员工会废寝忘食而无怨无悔了吧!因此,人力资源从业者应该协助公司,为不同岗位的员工设计一个超越名利的独特使命,让在此工作的员工感受到一份久违的生命意义,而不仅仅是劳资关系。
对次,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研究自身文化、发展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丰富产品的文化意蕴,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这需要我们自身加倍努力与探索。
因为,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
关键词: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形象
一、产品、产品文化、企业文化
什么叫产品?狭义的理解,只是工厂生产出的实物,如食品、服装等。广义的产品概念,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凡是提供给市场的、消费者认为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或使用后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某种欲望的一切,都可称之为产品,例如服务、咨询也是产品。
所谓产品文化,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换言之,企业产品不仅是技术和工具的产物,而且是员工崇高理想和自觉奉献精神的结晶;不仅凝结着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而且凝聚着职工无限的创造力,是企业员工群体特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心理的、知识的、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说到底,产品深深地打着企业文化的烙印,二者相融相合。
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产品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对其企业的认同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通过接受其产品与蕴涵在其服务中的产品文化来实现的。
产品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换句话说,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将在企业所提供的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之中得以体现。这正是我们在强调企业文化建设时,同时强调产品文化的原因之所在。
二、未来企业竞争更是文化竞争
10年前,烧鹅仔在北京方庄首开中国式快餐连锁服务,它既有中国传统的美味,又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这种营销理念在当时是超前的。与此同时,在方庄还诞生了一家麦当劳,同烧鹅仔一样,引得八方来客,叫好声不绝于耳。此后,烧鹅仔分店曾达到近百家,与麦当劳共存共荣。
10年后的今天,若想再到烤鹅仔处一饱口福之时,却发现“此地空余黄鹤楼”,烧鹅仔早已倒闭。但麦当劳一如十年前,红红火火,人流不息。有好事者询问麦当劳方庄店经理原因,他回答:“麦当劳出售的是企业文化”。
当今世界上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往往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不可分割。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文化的含量、附加值越来越高。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文化领先和知识创新更加注重。
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必将进入中国这一庞大市场,高举“文化竞争”的旗帜圈地圈钱,文化竞争将成为未来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商战”的主旋律。企业的竞争将更快进入商业文化竞争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带有更明显的文化竞争色彩,更多的类似于烧鹅仔和麦当劳的故事即将上演。事实上,这样的战斗在麦当劳、阿迪达斯、耐克等国外名牌进入中国后就已打响。外国企业在登岸之时,必将带着各自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寨。在未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忍气吞声绝不是办法。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发展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这需要我们自身加倍努力与探索。
现代企业需要现代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研究,不断提高文化的附加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中国在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如何应对这种文化的看似无形却有形的竞争呢?国内制造型企业还沉湎于“价廉物美是一个永远的胜律”,没有认识到“产品文化”的价值。企业家将如何从企业文化的层面来更新各自的产品管理理念、产品文化呢?在产品或服务层面值得我们思考:这一层面上的文化营销就是推出能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三、厂家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卖文化
今天的消费者,购买产品已不单单只是为了使用,同时对其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很看重,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产品怡情诉求更为强烈。因此,企业在文化创牌努力中,有意识地将符合消费者怡情诉求,象征人们特有的审美情感,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顺应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自己产品,就可以产品为载体,向品牌投入文化,在满足消费者怡情的心理诉求的同时,取得他们对产品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自己附着于产品的文化识别。产品符合了这样的人文需求,就能以其独特的人文含量在情感上打动消费者,使其因怡情需求而积极购买你的产品,实现情感营销的高附加值销售方式。
生产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它卖出去,在买方市场的今天产品的文化内涵也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前景。有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文化也是商品”。当我们习惯于在大街小巷听“正宗牛肉丸”、“地道煎肉包”的吆喝声时,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是有人在卖产品文化赚钱了。美国有名的化妆品制造厂露华浓公司总裁C·雷布隆先生就以“口红不是化妆品,我们让美流行人间”的经营宗旨而取胜于市,闻名于世。
以研究购物心理而闻名的V·帕卡特,在其《隐藏的说服者》一书中这样写道:也许“生意人你不曾想过,如果卖的不是发油而是希望,如果卖的不是桔子而是新鲜的活力,那将会怎样?”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仍沿袭着“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老方式,侧重于产品本身的宣传,在文化韵味和服务方面的宣传不够而造成产品压库严重的现状,我们大有必要加强产品文化的宣传。尤其在市场推广广告策略的制定上善于将企业产品的核心价值进行提炼,赋予其特有的文化内涵。须知,当今许多购物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他们除了看中产品质量外,更看重的是企业形象和售后服务。“卖啥偏不吆喝啥”的高明之处,在于使顾客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你的企业形象的同时,进而对你的产品产生好感。我国的红豆服饰、娃哈哈食品等企业注重产品的
文化宣传,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设计以文化为底蕴
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展开的。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年轻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张扬个性和焕发蓬勃的青春活力;年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填补青春已逝的失落和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年老的消费者则怀者一股浓浓的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购买消费品。因此产品是反映物质功能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
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最初的设计,正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消费品蕴藏着的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
设计需要创造。如果没有创造,世界将是一幅模样,但创造是有基础的,不同的地区有其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情况、人文思想、民族习惯等等不同。表现在设计方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法兰西民族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尚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洛可可风的延存与装饰艺术运动的渲染形成了一种华丽、经典的法国浪漫风格;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因而,德国的设计体现出了严谨、重功能的品质,就连较为倾向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自由不起来。包豪斯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与之相反,美利坚民族是个民族大融合,渴望自由的环境下造就了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短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与人,人与物之间讲究和谐共处,因此在自我实现要求上表现得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包括产品设计)表现自己,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民族识别要求和寻求民族认同感。
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文化内涵问题,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进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文化内涵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融入进去。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将浸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之精髓融入设计中。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和”体现包容性,包容性必然衍生多样性。而多样化也是造型与装饰在注重整体效果之下的多样性。把“和”的观念应用于造物工艺之上,就体现在形式与功能的协调结合与造型的多样性。古代工艺产品中讲究和谐,讲究节制,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朴素”、“平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正是美善统一的自觉要求。“和”还体现在“天人合一”,表现在造物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对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使用功能,他们需要通过让人赏心悦目的形式购买包含其中的人文价值、精神关怀和自我意识。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明式家具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士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因此,明式家具无论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装饰上、工艺上都体现出传统文人文化的特有的追求:自然而空灵,高雅而委婉,超逸而含蓄的韵味,透射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中国提倡谦和好礼,廉正端庄的行为准则,在造型上,明式家具造型浑厚冼练,线条流畅,比例适中,稳重大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明式椅歇息,或许不是最佳方式,但它在仪式、社交、伦理上,却甚于休憩的功能,明式椅对于使用者而言,似乎更在乎于一种文化上的慰藉。
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并加以实现,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现。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这是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这也是设计师的责任。
五、产品设计中的文化意蕴
企业的文化是市场给与的,严格的说是消费者所给与的——一种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建立起来的形象。企业形象建立靠的是企业自身的产品,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或其它——因为可以支持企业生存的是有市场的产品。企业所有的一切活动,必然要围绕自身产品来展开,来强化既定的发展策略与形象。产品是企业的文化符号和承载体,是企业文化的化身。人们是通过消费产品来认识企业的,而不是相反。因此,通过产品,人们可以认识企业及其文化内涵。
1、产品形象
产品形象是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关于产品及其企业的印象和情感。
产品形象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集合体。比如有形的物体、服务等和无形的感受。
产品形象是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和情感。
产品形象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
2、产品反映企业文化
产品反映企业文化。一般来说,产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企业文化的:
a、产品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
b、产品反映出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
c、产品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以及企业变化发展、文化的演进;
企业形象在开始时是靠规划的,但在企业中可以执行企业战略到具体形象——产品——上,工业设计是责无旁贷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的设计方向、风格是否和企业整体战略保持以一致,对企业文化建设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产品通过外观线型塑造、细节刻画、色调品位等元素的共性化处理,在市场与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的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产品形象和产品个性。也就必然成为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代言者。
现代工业设计产品通过整合策略性设计方法实现企业的设计形象(DI),并通过DI系统的实施面向市场推出产品形象(PI),使得企业产品具有家族性、延续性、共生性以及整体个性。所传达的是透过“风格”表露出企业深层文化底蕴和产品发展趋向,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它的作用是超越CI(企业形象策划)的,是CI所无法比拟的。
3.产品整体概念与产品设计
任何一种产品都必须具备核心层、有形产品层、附加层,从而构成产品整体概念。
核心层表达了产品的效用或服务;
有形产品层包括质量、样式、品
牌、包装、特点等五大特征;
附加层即是产品设计者所能提供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而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产品的设计。
4.产品设计是大势所趋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方方面面重新设计。杨振宁预言,21世纪是一个设计的世纪,产品设计更是商家必争之地。
产品设计既是对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同时又是在超前性地设计着人们的未来生活,所谓设计创造未来,设计不仅创造美的形态,更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一项活动必然随着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而越来越重要。
5.产品文化设计的四大要素
产品设计对企业及其产品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其中,关键是注意在产品中体现文化内涵。
文化情调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买某种商品,往往要考虑商品的情调——那种能体现自己爱好、情趣、欣赏品味的感受。为此,产品的设计者应以情调为切入点。
文化功能产品设计者通过产品所表达出来的实用、审美功能。这是产品设计者的核心要素。因为这反映出商家及其产品的品位,同时也反映出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个性特征、身份地位以及文化认同的方向。
文化心理这就是要注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切忌自以为是。
文化精神产品应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精神,以及一个企业家的精神。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