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态心电图范文

动态心电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态心电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闲聊之中抓病情

早晨7点钟刚过,动态心电图室三位医务人员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每天要为50个带了一天动态心电图记录盒子的病人拆卸下来,再给另外50位预约的病人背上,一进一出就是100人。

只见她们为一个个病人取下贴附在身上的电极,拿下心电图盒子,掏出记录芯片。再为另一边等待的病人,将6个心电图的胸导联按照位置迅速准确地贴在身上,安装上心电图记录盒。一位60多岁的先生因为上厕所时突然晕倒,冷汗直冒,要做一个动态心电图找发病原因。一位19岁的女孩前几天因室上速刚做完射频消融手术,今天做个动态心电图,检验一下手术效果。

“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不舒服吗?”“记着回去后不要洗澡!不要做带电的检查!不要接触强磁场!,'她们一边麻利地帮患者拆装着动态心电图机,一边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询问和叮嘱。

和病人“聊天”是工作的一部分,许多险情就是这样问出来的。一天上午10点左右,一位约70岁的老太太来预约动态心电图。“闲聊”中,老太太说自己有颈椎病,头经常发晕。夏耘立即问怎么晕,每次晕多长时间?老太太回答说经常晕,晕时眼前发黑,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凭经验夏耘觉得老太太心脏有问题,正巧那天还有一个闲置的动态心电图记录盒,她立即让老太太带上。没想到老太太当天就发病,昏倒在地。突发时的心电图被及时记录下来:尖端扭转型室速与室颤。这是一种危险的心律紊乱,老人当即被收治入院,经过及时治疗,终于恢复了正常。

在海量的信息中检索

在电脑上读取和分析24小时心电图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写出报告,是动态心电图室的主要工作。一个正常人24小时内约有10万多次的心跳。借助计算机程序从10万多次心跳中把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情况一一捕捉出来。面对大量病人,海量的信息数据,她们不仅要眼尖手快,还要细致准确,不可疏漏一个地方。屏幕上那些对普通人而言宛如天书般的心电图波形图,夏耘她们却读出了一个个危险的信号,不管是室早、房早、室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颤,亦或是ST下移、ST抬高,一个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

当发现有急性冠状动脉缺血,Ⅲ。房室传导阻滞症,长R―R间期(停跳)等严重病情时,她们会立即打电话找到病人,病人如不在家,就问到单位,或找其家人,跟踪追击,直到最终找到病人,或交待吃药,或让病人及时入院救治,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病情。

第2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b)-0095-03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中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法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且属于有创检查,导致多数的患者耐受力降低。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该病的诊断效果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电图检查逐渐的应该到相关疾病的诊断中,并且属于无创检查,重复性高[1]。本研究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临床中诊断该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衢州市衢化医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为56~79岁,平均(64.2±2.7)岁。病程时间为2~18年,平均(6.2±1.4)年。本组的患者均经过浙江省衢州市衢化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此次的临床研究。

1.2 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的60例对象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

1.3 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的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如下:

1.3.1 常规心电图检查 本组的所有患者均在安静的状况下进行检查,并且取平卧位,且全身放松,从而有效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和害怕等情绪,并且在检查时应有效的避免药物因素的作用,从而确保心电图的结果不受影响。主要采取NEC-3321型的12导联心电图进行连续的描记,纸速控制为25 mm/s,并且需要有效的保持其基线的平稳和图像清晰,对于T波 < 导联R波10.0%时,且ST段下移值 > 0.05 mV,诊断为ST-T改变[3]。

1.3.2 动态心电图检查 本组的所有患者均采取BI9800型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主要有效的记录患者24 h的心电图变化,并采取BioxWin软件对其观察的图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的过程中应多的对其进行检查,从而有效的排除的影响与干扰。心肌缺血阳性诊断标准:①J点后80 ms位置的ST段水平型或者下斜型降低值≥1 mm,心电图的基线ST段已经降低或者升高,则减去原有降低值或者升高值;②心电图的ST段明显移位至少持续有1 min,而且有两次的心肌缺血发作,每次间隔的时间至少1 min[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缺血阳性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检查结果比较,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29例,检出率为48.3%;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49例,检出率为81.7%。两种方法检查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 < 0.05)。

2.2 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比较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心律失常检查结果比较,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明显的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两种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χ2=7.28,χ2=7.24,χ2=7.59, χ2=7.18,P < 0.05)。而两种检查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χ2=0.17,P > 0.05)。数据分析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多发于于老年中,严重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中如何有效的诊断该病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临床中常常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诊断,这种诊断方法属于有创检查,且多数的患者耐受力降低,重复性差[5-6]。因此,如何有效的选取有效的诊断方法诊断该病成为医师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电图检查逐渐的应用到临床诊断中,这种诊断方法属于无创检查,且重复性强,诊断效果明显。临床中常常分为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7]。因此,临床中对于这两种诊断效果一直存在疑问。常规心电图是临床中最早的一种诊断方法,诊断费用低,经常应该临床中,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心脏兴奋的电波活动情况,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这种对各种心律失常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8]。而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长时间纪录患者心脏的活动电波,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9]。

通过本次的临床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本组的资料显示,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29例,检出率为48.3%;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有49例,检出率为81.7%。两种方法检查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χ2=7.23,P < 0.05)。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明显的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种检查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够有效的检查出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状况。但是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10]。主要由于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 h的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从而使得整个收集的信息更加精确,导致整个诊断的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11]。同时,由于其观察的范围广泛,从而有效的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提高整体的诊断效果[12]。另外,动态心电图检查过程中的导联少,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无法记录,从而使得不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13]。因此,临床中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检查之前应先打标准电压,并且在其每次切换导联之后进行记录,从而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发生[14-15]。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可行的,其诊断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16]。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属于一种持续性和动态性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的反应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基本情况,且对于心律失常也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这种检查方法属于无创检查,重复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庞志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中外医疗,2009,12(13):563-564.

[2] 董竞琳.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36):522-523.

[3] 曾令忠,陈汉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监测与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8,13(5):683-684.

[4] 孙莉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7(9):777-778.

[5] Zheng Yi,Cen Zhen,Hu Hailei.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of cardiac arrhythmia [J]. Modern Practical medi cine,2011,21(6):524-525.

[6] Gao shurong. Routine echocardiography, ECG and holter and radionuclid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arative study [J]. Clinical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1,16(12):747-748.

[7] 李媛霞,杨春林.两种心电图筛查与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结果比较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21(6):351-352.

[8] 汤喜红,孙玉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22(29):462-463.

[9] Zhou Jun,Lu Xilie.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gener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 [J].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2009,14(5):683-684.

[10] 梁德英.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36例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15(2):355-356.

[11] 李娟.对我院75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16(17):425-427.

[12] 顾骅.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1(4):974-975.

[13] Zhao Wenxue,Sun Lie,Yang Jiming,et al. Dynamic Changes of Ecg st-t segment on diagnostic valu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 Modern medicine,2008,21(6):335-336.

[14] 陈香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2,22(12):355-356.

[15] 侯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16):265-266.

第3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关键词] 心电图; 临床症状; 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4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89-02

在临床检查中,尽管心电图诊断系统还比不上专业医生的水平,但它们在基础护理、门诊检查、人口筛选、职业病防治和流行病等领域仍得到一定的应用。往往一次心电图难以扑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有明显自觉症状,所以多数情况下医生建议她们来进行心电的动态监测,心电图的自动化程度仍有改进的余地。动态心电图分析可以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可进一步对其发生与终止规律进行了解。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使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被捕捉到, 从而使心律失常的起源、 频率、持续时间、发生与终止规律得以了解,可与日常活动,临床症状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1 动态心电图机特点

动态心电图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①随身带在患者身上的记录器;②回放及显示分析的主机。关键部件是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对Holter系统的整体性能起直接决定作用。常规Holter系统用于心律失常分析时的采集率一般在250 Hz以下,而心室晚电位信息和起博脉冲包含100 Hz以下的频率成分, 完整记录只有选择1 000 Hz以上的采集率才可以,最好在4 000 Hz。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信息量。过去只能编辑和分析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在可以编辑和分析几十种复杂的心律失常。而且还开发出了微伏极T波电交替(TWaveAlternation,TWA)、窦性心率震荡(简称HRT)、评价房室结功能、初筛睡眠呼吸暂停等方面的检查,对检测心脏功能和检测猝死高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2 新的研究方向

现在更好地利用从心电学不同研究领域中获得的经验的时候到了,动态心电图可在患者长时间记录多个导联心电信号,借助信息化手段分析处理,以记录并发现心电改变,发现各类心律失常及ST段异常改变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那么在今后对于动态心电诊断程序的新方向可能是:

2.1 采用所有心跳中可获得的所有信息

通过综合对各单个心博的分类,可以改进对心电图的鉴别。CSE研究已表明综合那些具有不同的分类知识和不同的特性知识的不同程序来进行心电分类的优越性。

2.2 吸收心电学其它研究领域中所得到的知识

体表电位图研究人员已在心电图的临床分析中作出了很有价值的贡献,有可能定量地描述心肌缺血的程度;心电图诊断程序的研制人员可以获益于别人的研究。

2.3 心电图自动诊断的优化

心电图自动分析技术的产生及应用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自动分析的性能也日益提升。由于心电图本身在诊断疾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评价心电图自动诊断的性能应以自动诊断的结果与专家小组诊断结果的符合性作为指标。针对 CSE 数据库, SEMIP 自动诊断与专家小组的诊断结果相对比,结果显示,在自动诊断方面与专家小组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自动诊断结果基本能够表达医生的诊断意图。

表1 心电图自动诊断和专家小组诊断的比较结果(%)

3 结合临床症状新技术应用讨论

3.1 心率变异性

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即逐次心搏周期差异的变化情况。心率变异性是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状态、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方法,更是预测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指标。在迷走神经活性增高或交感神经活性减低时,心率变异性增高,反之降低。判断指标:①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NN50、PNN50。SDNN(24 h):>100 ms(141±39)心率变异性正常;

3.2 窦性心率震荡

窦性心率震荡是窦房结对室性早搏的一种双向生理反应,指一次室性早搏发生后,窦性心率出现先加速后减速的短期波动现象。正常人及低危患者可表现这一典型变化,而心肌梗死后的猝死高危患者中该变化减弱或消失。诊断指标:震荡初始:TO0异常。震荡斜率:TS>2.5 ms/RR正常,

3.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分为阻塞性、中枢性、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应用动态心电图初筛OSAHS:①应用心电图推导的呼吸曲线:7 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②应用心率变异性指标对睡眠呼吸暂停进行定性初筛:HRV时域指标3项;频域指标5项。

3.4 Q-T分析和T波电交替

是动态心电图新增加内容,分为QT间期、QT离散度、QT变异度分析。QT间期分析:是反应心室复极化异常的心电学指标。QT间期延长标准:女≥460 ms,男≥450 ms;QT间期缩短标准:男或女≤390 ms。QT离散度分析:是标准12导联心电图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主要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可代表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不一致的程度,或心室肌不应期差异的程度。QT变异度分析:是反应心室复极变化的指标,又称心室复极时间变异性:以24 h中每小时QT间期均值的标准差从时间上动态反映心室复极变化,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和猝死。

心律规整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是心室复极不一致的表现。T波电交替,提示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是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强有力的独立预测指标。分为毫伏级T波电交替、 微伏级T 波电交替。诊断标准:(1)频域法:①休息时交替压>1.0 μV;②运动后Valt>1.9 μV;③ 交替率>3;④持续1 min以上。(2)时域法:时域方法检测TWA的阳性参考值为频域测量法阳性参考值的四倍,即T波电交替>7.6 μV,信噪比≥3,持续时间1 min以上为阳性。

3.5 心电散点图和频谱心电图

心电散点图属非线性检查方法。最新研究认为,心电散点图可用于快速了解心率、心律及心律失常情况;植物神经功能;评价药物和疾病治疗效果。正常人相邻的RR间期大致相等而围绕45°角散开,说明窦性心律不齐。散点图上端宽,说明心率慢,窦性心律不齐明显,迷走神经优势;下端散点图窄,说明心率加快,窦性心律不齐减少,交感神经优势。散点图在45°方向的长短代表24 h内平均心率变化的大小。判断标准:若相邻3个导联发生心电能量谱异常,判为该导联反映的心脏部位存在明显心肌缺血。

3.6 连续心率减速力

心率减速力检测可以定量评估受检者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主要是通过24 h心率的整体趋向和减速能力分析测定的,之后可以筛选和预警猝死高危患者人群,是一种新的无创心电技术。而连续心率减速力指动态心电图记录中,连续出现RR间期逐跳延长的现象。心率减速力降低提示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患者猝死危险性增加;正常提示迷走神经对人体的保护性较强,受检者属于猝死低危者。连续心率减速力检测优势:①方法简单易行,与Holter同时检测;②预警与危险分层结果可靠;③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④死亡的危险分层与临床实际高度相关。

同步检测动态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功能指应用一个记录盒,在动态检测心电信号的同时同步检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可使临床医生更多的了解心脏活动全过程,为某些心血管病的诊断带来新的突破。功能特点:①记录盒轻巧,携带方便;②重复性好,准确性高;③24 h连续同步测量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

[参考文献]

[1] 黄贵南,侯谨新.心电图指标在估计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1997(5):44-45.

[2] 刘伊丽.重视心电图在评价心肌灌注中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777-778.

[3] 程宏勇,张钲.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及临床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3):207-208.

[4] 耿晋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心电图指标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1430-1431.

第4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02-01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而多发疾病,常可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将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5年11月经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1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具有室性心律失常84例分析如下,以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5年7月至2005年11月间住院及门诊患者,年龄在15岁~95岁,平均年龄66.2岁,男性65例,女性55例,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57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病35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23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5例。

1.2 方法:采用监测仪为Premier Ⅳ Holter系统。胸部安放7个电极做连续24 h记录。监测中让患者详细记录1 d活动、情绪变化等,然后将所有心电信号输入计算机分析系统,并同时人机对话进行取样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有84例记录有室性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过速(室速)2例,每次发作5阵~10阵,发作时间多出现在下午、夜间。室性早搏(室早)82例,主要发生在活动、劳累后。84例中基础心律全部为窦性心律,大部分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早搏(房早)40例,房室传导阻滞6例,结性早搏10例。84例记录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79例,占94%,其中高血压病20例,占高血压患者57.1%;冠心病44例,占冠心病患者77.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15例,占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65.2%;经各项物理检查及X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均未能证实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也排除由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引起的5例,因以上资料研究对象均为就诊患者,并未在正常人群中进行,故这里仅讨论在高血压患者、冠心患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结果见表1。表1室性心律失常在三组患者中的发病率(略)注:χ2=4.215,P>0.05。以上三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本组中有2例短阵室速,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受损的心肌于正常心肌间电生理不均匀,可诱发折返激动引起室速。认为心肌梗死的非持续性室速是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的标志[1],可见积极改善心肌缺血再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是预防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重要措施。本组中高血压病共35例,以胸闷、心慌就诊,Holter监测到有室性心律失常的20例,表现为室早合并房早96次~527次,经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左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有心肌细胞本身的肥大与增殖,也有反应性间质纤维化和胶原增生,重构的心肌增加了心肌细胞之间电活动不均性从而易于电传导折返和异位兴奋灶的形成[2]。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不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也有很高的室上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发生非室性严重心律失常危险性[3]。本组中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有5例,年龄为30岁~50岁,以心悸、胸闷就诊,Holter监测到室早为3个~8 539个,经各项检查包括X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均未能证实有器质性疾病,用慢心律、谷维素等治疗月余,室早减少或消失。最近国内外专家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致心脏性猝死,认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是有害的,降低室颤发生阈值,迷走神经对心脏起保护作用,使室颤的阈值升高。一般情况下,迷走神经兴奋通过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供血时间和其付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肌耗氧以及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直接影响而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4]。此5例,有可能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情绪不稳、精神紧张导致皮层下中枢功能紊乱,交感兴奋性增强,心脏兴奋性增高。确切机制尚不明了。综上所述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基础上,对于这些患者应积极治疗病因。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早确立诊断并给予适当镇静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韩桂兰.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44

[2] Stuart DP,Francis GD,MBCHB,et al.Significance of ventricular arrhy thmias is systemic by pertens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m[J] Cardiol,1992,69(10):193197

第5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关键词】晕厥 动态心电图 诊断

在急诊工作中常常接诊因突发晕厥的病人,家属及陪患均急于要求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晕厥病症有一个熟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有效快速做出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有很大的影响。现将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接诊且有记录的56例疑似心源性晕厥的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共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男性占61%,女性占39%,发病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8岁,首次发作10例,多次发作者46例。发作时间大多少于3分钟。这些病人来院后经详细问病史及各种常规检查、脑电图、CT、MRI、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未发现晕厥的其他直接原因,故疑似为心源性所致的晕厥。

1.2研究方法 均采用12导联动态监测系统。肢体导联和加压肢导电极粘于胸前;双上肢分别粘于左右胸骨柄第二肋间中线,双下肢分别粘于左右肋缘下1厘米锁骨中线处,胸导联同常规心电图。全程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信息,记录期间嘱患者家属配合记录日常活动,准确记录晕厥发生的时间。49例进行了24小时的观察,7例进行了48小时的观察。

2 结果

2.1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晕厥的情况 持续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16例,晕厥发生5例;窦房传导阻滞8例,晕厥2例;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8例,晕厥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晕厥1例;反复发作短暂房颤6例,晕厥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晕厥1例;单纯性房早和室早8例,无晕厥发生。56例动态心电检测中与心律失常发作时间同步晕厥12例,占总数的21.4%。这12例中与缓慢心律失常有关者9例,与快速心律失常有关者3例。在缓慢心律失常病人中,表现为心室停搏(最长R-R>3.0S)。在此12例经动态心电图诊断提示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速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

2.2 12例晕厥病人中发生心室停搏>3.0S共18次,其中15次发生晕厥;而心室停搏<3.0S92次,无一例发生晕厥。

3 讨论

晕厥是由于短暂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特点为发生迅速的、短暂的,自限性的并且能够完全回复的意识丧失[1]。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晕厥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3.1常见晕厥的病因 反射性晕厥(包括临床最常见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性低血压、颈动脉窦综合征、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血源性晕厥)。

3.2心源性晕厥预后差 任何因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搏出量急骤减少或暂停,均可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心源性晕厥可发生于任何,如平卧位发生常提示心源性晕厥;用力常为诱发因素;前驱症状多不明显或仅有短暂的心悸,伴随症状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以及心率、心律、脉搏的改变,既往有心脏病史或心脏病体征、心电、超声心动、X线检查多有改变[2]。

3.3诊断或排除心律失常性晕厥的唯一有效方法 是在典型症状出现时能记录到心电变化[3]。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源性晕厥的有效方法,其能长时间不间断记录动静状态下的心电改变,能准确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且为无创伤检查,易于应用和被患者接受而广泛用于临床检测一些原因不明晕厥或反复发作晕厥者。

本文56例病人中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严重心律失常伴发晕厥12例,占总监测人数21.4%,与大多文献报导相符。本组资料提示心源性晕厥的发生与停搏或心动过速时间过长,有效心搏出量减少,引起大脑低灌注密切相关。心源性晕厥病情重,预后差,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获取可靠的诊断依据,但阳性率并不高,阴性时亦不能排除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所以临床工作中必须首先要获取病人详细资料,包括询问病史及向家属及旁观者了解,重点了解来诊前的一些情况是否存在诱因,有否心脏病及其他病史等。并注意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明确晕厥的病因,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心源性晕厥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可能防止晕厥发作。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安装起搏器、手术的治疗等。

参 考 文 献

[1]刘文玲.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诊断与治疗[J].指南、医师报,2010,6(10)14.

第6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变异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44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2-141-02

A Case Report: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 Variant Angina Pectoris

QI Bing MAO Rui BAO Yan GAO Jilong

Siping Center Hospital,Siping 136000,China

[Abstract] A 48-year-old man,presented with onset of chest pain and tightness in the early dawn of last 3 days and alleviated after 3-4 mins spontaneously,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failed to offer any clue. He gave a history of 8 years of hypertension and was admitted on May.10th,2011. A 24 hour 12 lead synchronize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recorded injury-like S-T segment change and type 2 second-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variant angina pectoris,type 2 second-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d hypertension. Variant angina pectoris is hard to be diagnosed by conventional electrocardiogram for its short episode of onset. The 24 hour 12 lead synchronize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an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of about 100 thousand cardiac cycles,clearly show the time distribution,duration time,location and degre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offer reliable evidence for diagnose.

[Key word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Variant angina pectoris

变异型心绞痛是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类型,发作与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关系;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变异型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伴有室速或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变异型心绞痛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具有周期性,可持续10s~30min,常规心电图很难捕捉到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动态心电图可记录到24h 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变化,对变异型心绞痛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心前区不适3d,每天凌晨4点钟自觉心前区疼痛,伴紧缩感,持续3~4min后自行缓解,于2011年5月10日就诊。入院查体:BP:15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min,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最高达185/105mmHg。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心脏彩超:各腔内径正常;24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示(图1):动态心电图记录到ST段Ⅱ、Ⅲ、AVF、V5、V6导联损伤型抬高,对应导联Ⅰ、AVL、AVR、V2、V3导联压低,同时伴有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持续4min后恢复(图2),可见ST段回到等电位线。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左前降支近段50%~70%的节段性狭窄,近、中段可见弥漫性斑块。临床诊断: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病。

图1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中动态心电图

图2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后动态心电图

2 讨论

变异型心绞痛属自发型心绞痛的一种类型,发病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冠状动脉痉挛是变异型心绞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的因素很多,如神经因素、体液因素、缺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等都是冠状动脉痉挛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临床发作特点:心绞痛多发生于午休、后半夜睡眠时及清晨,也可发生于一般日常活动时。发作常呈周期性,大多在每天同一时间。清晨起床后大便、洗漱、吃饭时易发作,在同等活动量的下午则不易诱发。有的变异型心绞痛发生于夜间上床休息或刚刚睡眠时。每次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差异很大,短者数十秒钟,长者可达半小时左右。半数以上持续时间在5min左右[2]。无痛性ST段抬高常见,舌下含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

2.1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动态心电图特点

①ST段损伤型抬高,心肌损伤程度越重,ST段抬高越显著,部分患者对应导联ST段下降;②T波增高变尖;③出现急性损伤阻滞图形,表现R波振幅增高,QRS时间延长至0.10~0.12s,也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④心脏电交替现象,有QRS波群、ST段、T波或Q-T间期电交替。

2.2 冠状动脉造影所见

冠状动脉痉挛发生于狭窄部位约占变异型心绞痛的70%,造影正常的变异型心绞痛约占20%。约90%的患者痉挛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表现闭塞性痉挛和不完全闭塞性痉挛。前者造成穿壁性心肌损伤,出现ST段抬高;后者造成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段下降。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痉挛发生率最高,而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右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大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多个导联上的ST段改变。

根据变异型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及临床发作特点,常规心电图时间短只能记录到3~5个心动周期,难以捕捉到ST段的动态演变过程。24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可获得10万个心动周期心电信息[3]。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试验常可呈阴性,而24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可清楚地显示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时间分布、持续时间、心肌缺血的部位与程度,能够为临床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提供可靠依据[4]。

[参考文献]

[1] 黄宛. 临床心电图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95-97.

[2] 郭继鸿. 新概念心电图[M]. 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51-154.

[3] 卢喜烈.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J]. 心电学杂志,2009,28(4):270-271.

第7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24h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分析386例心脏病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其各类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结果:各种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是出现房性心律失常,而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但心衰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说明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心功能减退无相关性。LOWN分级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猝死。心房纤颤多见于风心病,其次为冠心病和肺心病;房室传导阻滞则多于病毒性心肌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发生率较高。结论: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律失常评估有着很大意义。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Analyse to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 of 386 Cardiopathy Patient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hange rules of 24 hour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Method:Monitoring results of DCG of 386 cardiopathy patients were analysed. Results:Incidence rate of atrial arrhythmia was the highest in all kinds of cardiopathys, but incidence rat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as the highest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nd hypertensive cardiopath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eart failure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P>0.15)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re were not correlation between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left heart function failu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patients who were Ⅲ grade of LOWN were apt to sudden death. atrial fibrillation usually occurred i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 CHD and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trioventricular bundle usually occurred in virus myocarditis.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 usually occurred in CHD and angina pectoris. Conclusion:It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at 24 hour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was used for assessing arrhythmia.

Key word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rrhythmia;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多因存在复杂、恶性的心律失常或延误诊治,本文收集386例心脏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就其临床和心电图分析,旨在探讨各种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和其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查对象:本组对1990年至2004年386例为门诊或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68例,心肌梗死32例,高血压心脏病79例,病毒性心肌炎11例,慢性肺心病5例,风心病29例,病态窦综合征10例,其中男278例,女98例,年龄19~82岁(平均63.5岁)。

1.2 方法:采用美国DMSODTWARE公司产MGY-H7型动态心电图仪检测,选用标准导联A(7)三通导心电信号,在24h监测后闪光卡回放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 果

2.1 各类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布:表1可见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居高,次为室性心律失常。

2.2 各类心脏病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对室性心律失常分析LOWN分级法,Ⅰ~Ⅱ级为单纯性,Ⅱ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故属恶性心律失常。从表2可见,心肌猝死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与其他心脏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次是冠心病心衰及心绞痛组,最低发病率为风心病及肺心病组。

表1 各类心律失常发生率(略)

表2 各类心脏病心律失常例数(略)

2.3 心肌缺血检测出率,本文168例冠心病患者检测中,见表3,其中冠心病组71例,占80.7%。

表3 缺血性改变检出率(略)

冠心病心衰组18例检出率72%,心绞痛组23例检出率86%,心绞痛组和心梗组与冠心病组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心绞痛组与冠心病组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3.1 本组386例心脏病患者共检出各类心律失常288例,占74.6%,与文献报道[1]大致相似,其中可见室上早发生率最高,为68.7%,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为30.1%,尤其是冠心病组,其室性心律失常为44.6%,而心梗组高达60%,这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可致心肌自律、兴奋性、传导性异常导致异位特点自律性增高,折返或触发活动而引起[2]。有关高血压心脏病检出率为29.1%,较郭俊艳报道为高[3],其原因应系左室舒张期压力高影响心肌组织血氧供应,使心肌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处于心电不稳定状态,致室性心律失常[4]。

3.2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各类心脏病的首要并发症,表2可见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最高,并有4例室速发生,与报道监测心脏病患者、缺血性心脏病室速发生率[5]大致相似。本组有2例猝死患者,均为冠心心衰、心肌梗死并恶性早搏,其猝死前都曾因晚电位检测阳性而追踪1~2年。可见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独立因素。

3.3 本组见房颤,分布于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而发生率最高为风心病,其后为冠心病42%,也提示心房纤颤在临床上除风湿心外,多见于冠心病患者。

3.4 在168例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78.4%,与文献报道大致相似[6],大大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说明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缺血发生率高。近年来国内外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特别重视,而用24h心电图监测,即简便准确、可重复、定量实用。自广泛应用以来见不少冠心病者常有无症状ST下移,因无任何症状,致误诊或猝死。有学者认为反复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导致进行性左心功能不全,推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猝死可能由于触发了致命性心律失常[7]。由于核素、心脑造影运用方便,在病人从事日常活动时,记录医院外长时间心电图和心律失常情况,同时也可与闪烁图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缺血证据有很好的相关性[8],是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予后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敏州著.24h动态心电图735例分析[J].新医学,1991,22:583.

[2] 卢喜烈.多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大全[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化出版社,1998.891-895.

[3] 郭俊艳,卢喜烈,著.频发室早24h动态心电图分析[M].2003.406.

[4] 张潮沦,何呈封,张琳,著.对265例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分析[J].心功能杂志,1997,402-403.

[5] Suyama A, etal. Prevalence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underlying geart disease a study by holter ECG monitoring [J]. Am Heart,1986,112:44.

[6] 侯庆典,安沛然,编著.现代冠心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26

第8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摘 要】目的: 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治2009年1月~2011年1月冠心病患者46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将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并对其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33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6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阴性13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0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3.0%(27/37), 预测准确性为80.4%(37/46),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较多支病变者易出现动态心电图假阴性。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筛选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24 h动态心电图;冠心病;临床价值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 )检查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对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及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是诊断冠心病及评价其预后、疗效的重要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对本院4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临床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在临床上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56±9岁(45~78岁)。包括典型心绞痛23例,其中稳定型13例,不稳定型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不典型胸痛、胸闷、气短、心悸23例;合并高脂血症11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4例;吸烟21例。行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心肌酶谱等检查,同时做动态心电图和CAG检查,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为9.5天(7~15天)。

1.2 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前3天停用可能影响ST段改变的药物,使用模拟12导联记录仪,监测时间24 h。判断阳性标准:ST段水平型和下斜型下降≥0.05mV,抬高0.1mV,持续2min以上者,排除、过度换气或基线影响致缺血型ST段下降。

1.3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受检查者使用的C型臂机,采用经右侧股动脉Jindkins法于多方位、多角度做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中任何1支或1支以上管腔内径狭窄50%为阴性,≥50%为阳性[2]。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均以 表示,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4h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3.0%(27/37),特异性为 33.3%(3/9),阳性预测值73.0%(27/37),阴性预测值33.3%(3/9), 预测准确性为80.4%(37/46),假阳性率为66.7%(6/9),假阴性率为27.0% (10/37) (表 1)。

2.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的比较

46例患者中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33例(71.7%),33例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7例(81.8%),其中轻度狭窄16例(59.3%),重度狭窄11例(40.7%);单支病变 16例,双支病变5例,三支病变4例,左主干2例。33例阳性者中检出受累血管48支,其中右冠状动脉(RCA) 19支,左前降支(LAD) 17支,左旋支(LCX)9支,左主干(LM)3支(表 2)。

3 讨 论

动态心电图检查是无创、安全、价廉的诊断冠心病的先进手段,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能准确地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和支数。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00%为参照,动态心电图检查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33.3%。但是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初步判定;随着心肌缺血程度发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逐渐增加,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所提高。虽然DCG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阳性率稍低,但记录时间长,能够将24 h ST段的变化完整准确记录下来,易于捕捉到冠心病的缺血型ST段改变,已成为院外和日常活动时心肌缺血的主要无创检查手段,而且动态心电图有助于确定心肌缺血的部位、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尚可满足心肌需氧,可不表现出对应导联的ST段异常和心绞痛,只有在冠状动脉血供下降至正常的35%~70%时才能表现出动态心电图对应导联的ST段异常,故冠心病的心肌缺血与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有平行关系。动态心电图出现假阳性同诸多因素有关,可受患者的、情绪、进食、吸烟、饮酒、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营养过剩、代谢综合征、过度换气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患者虽无心脏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但受到心肌肥厚及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 动态心电图检查引起假阴性,多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心肌缺血范围较小、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及运动量不足不能诱发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本研究结果表明: DC与ECG对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样ST段改变显示ECG的波动与临床症状不完全一致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易变化,说明许多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提示有潜在性冠状动脉病变存在。对此类患者临床应进一步检查以发现早期冠心病的存在。ECG诊断为ST段改变者,DCG均有明显ST段改变,且呈持续性。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尤其是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左心室流量增加不平衡,易导致心肌缺血。总之,对高血压病患者行DCG检查是判断早期ST段改变情况比较敏感又安全的方法。

综上所述, 动态心电图可以作为疑似冠心病的初步判断,有利于检出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进一步提高检测阳性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可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虽然诊断阳性率准确性和特异性较冠状动脉造影低,但只要科学地分析,动态心电图仍然是目前最简便、实用和可靠的无创性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双支及以上病变的冠心病可为进一步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合理的筛选依据,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率,把握救治时机。

参考文献

[1] 吕茂家.核素心肌显像冠脉造影和运动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对比性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6,5(2):8587

[2] Bharkhada D , Yu H, Wang G. Knowledge-based dynamic volumetric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with saddle curve trajectory [J].JComput Assist Tomogr ,2008,32(6):942-950 .

第9篇:动态心电图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其中Ⅰ期高血压病62例,Ⅱ期高血压病34例;男58例,女38例;年龄44~71岁,平均53.6岁。

1.2 方法。96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均为正常,动态心电图机使用美高仪HoltWin7.0Goid,为7线3通道记录,连续24h动态监测记录,记录完毕后放入主机回放分析。

1.3 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以J点后80ms测量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mV,持续1min以上;ST段恢复后1min以上再次下降≥0.1mV为另一次发作[1]。

2 结果

检出ST段改变42例,其中ST段呈水平型下降33例,ST段呈下斜型下降9例, ST段改变时伴有或不伴有T波改变;检出仅T波改变9例,ST段无变化,T波改变由直立变为平坦或倒置。ST-T改变时伴有心前区不适症状者14例,无症状者37例。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导致心肌缺血。早期的心肌缺血呈潜在性改变,常规心电图尽管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由于记录时间较短,而且是在相对安静状态下,因此难以捕捉到心电图改变。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明显提高,本文96例常规心电图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ST-T出现改变的51例,占53.1%。观察缺血性ST-T变化特点,发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均少于3min;间隔时间较长,均大于5min;持续总时间少于30min。因此只有动态心电图24h长程监测,才能记录到ST-T一过性或间歇性缺血性改变,方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3.2 目前动态心电图是发现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本文51例心肌缺血的患者中有37例ST-T改变时无临床症状,多发生在 06:00~10:00,与文献报道一致。 在监测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记录症状与心电图表现呈不一致关系,分析原因有三:①缺血性ST段改变往往只出现在相应的几个导联,我们使用的是3通道的动态心电图仪,可能会使缺血性ST段漏掉,12导联同步记录的动态心电图仪可以提高缺血性ST段的检出率。②没有同步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的胸闷症状是否与血压变化有关。③患者记录的反复发作症状与心脏、血压无关,属于其他病症或心神经官能征。因此我们认为12导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更有利于诊断。

3.3 文献报道中有大量资料证明,高血压病病人无论是否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复杂程度都高于同年龄组的正常血压者,室性心律失常和易损心肌可能是其发生突然死亡的原因,本文未对心律失常作出统计,仅就ST-T改变与常规心电图作一比较,旨在提示人们认识对高血压患者常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