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农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潞西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南部,该市地处滇西南山原的南缘,为横断山系南端,高黎贡山余脉两侧的斜坡地带,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地与宽谷盆地相间的地貌形态,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山地为高黎贡山向西的延伸部分,为龙江、芒市河等河流切割侵蚀而形成的山地宽谷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全市国土面积435.1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07.8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197.42万立方米,活立木年净生长量为55.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1.8%,林木绿化率64.1%。全市有林地面积253.73万亩,其中:国有林30.51万亩,占12.03%,集体林223.22万亩,占87.97%。按照两类林划分:商品林面积224.15万亩,公益林面积83.72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28.03万亩,地方公益林55.69万亩。我国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就是一项既保护森林资源,又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必需木材产品的重要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现代林业建设的不断深入,该市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采伐申请程序复杂、渠道不畅,指标分配不合理、不及时,影响了正常的森林经营,亟待改革完善。特别是采伐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按照林学规律、技术规程对森林实施合理的采伐利用,不仅能为社会生活提供必须的木材产品,同时也是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生长的重要手段,反之,违反林学规律和技术规程,超过森林资源的承载能力采伐利用森林资源,是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而建立与执行符合市场经济形势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在科学合理森林采伐中起着十分关键的约束、引导和监督作用。
三、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
潞西市为了开展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组织强有力的工作机构,研究、部署和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调动多种宣传手段,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进行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
1、从基本原则和管理手段上改革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首先,在改革试点工作中,潞西市坚持统筹生态管理与林木采伐处置权的原则,确保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坚持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原则;坚持谁申请采伐谁更新造林的原则;坚持采伐限额制度不动摇的原则,确保生长量大于消耗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确保改革有序开展;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的原则,确保方便林农、依法行政;坚持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开人工林的原则;坚持科学、合理利用的原则,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可持续经营的原则,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改革试点工作实践证明,此原则把握和兼顾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在森林采伐管理手段方面,以林权登记信息、二类调查资料、两类林区划成果、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卫星影像图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开发、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网络办公、信息同步,资源共享、实时更新,模拟预测、科学决策,自动统计、超限预警,即时监控、动态管理。
2、从编制方式上改革森林采伐限额
实行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新机制。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采伐限额管理机制。对非规划林地要严格依法界定,其商品林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范围是市人民政府规划为林业用地上的森林、林木。各种竹资源、非林业用地上的森林、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调整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将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调整为五年森林采伐总限额管理。
3、从管理方式改革森林采伐管理
实行分类管理、分区施策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新框架。进一步放活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采伐管理。对具有特定防护和景观功能的非规划林地林木,以市为单位统一规划,全面建设,落实管护,适时更新,实行以规划控制为主导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调整现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范围。
4、从分配方式上改革森林采伐指标
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采伐限额分配新方法。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采伐量分配采伐指标,批准采伐申请,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按照森林资源实际状况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分配采伐指标,批准采伐申请,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改革林木采伐计划的制定。实行自下而上制定林木采伐计划。建立“林农民主分配、经过两榜公示、乡镇统一审核、县市总体平衡、限额总量控制”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
自2009年,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教育部门的联合支持下,新疆高校从乌鲁木齐开始探索大学生创业培训。然后全疆推广了乌鲁木齐市创业培训进高校的经验和做法。近5年来,新疆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总数约达5.7万人,经培训约1.6万人实现创业,创业率约达27.8%。新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是从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改善创业环境入手,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技能的大学生成功创业。新疆农业大学先后开展多项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积极组建“新疆农业大学就业指导教研室”,进行了就业指导教师的挑选和培训;完成了就业指导课从选修课到必修课的推进工作;于2010年参与了自治区统编教材《新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编写工作。2009年起与自治区人社厅和乌市人社局合作,在全校大学生中推广“SYB创业培训”项目,针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开展免费培训,目前已组织培训150个班,3750名大学生。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热情高涨,每年都有1800名左右大学生报名参加,通过考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创业初期的做法和优惠政策,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二、新疆农林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的需求,及时调整现有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项目组设计了《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学生和老师两套问卷。其中,学生问卷面向新疆农业大学参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发放,共有题目30道,分别有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问答题,问卷匿名提交,共收到问卷反馈214份;老师问卷面向新疆农业大学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老师,共有题目15道,分别有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问答题,问卷匿名提交,共收到问卷反馈8份。
(一)调查问卷学生反馈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在参与答题的同学中,由于课程设置原因主要是大三和大四同学较多,占到约84%,具体年级分布为大一9.35%、大二6.54%、大三31.78%、大四52.34%;其中27.1%的同学是学生干部;生源地是城镇或乡村的同学分别为46.73%和53.27%,比较平均;学生学科专业分布主要是理学约占38%、工学约占21%、农学约占17%、语言学约10%,其他约10%;按民族和性别划分,少数民族女学生占12.62%,少数民族男学生占10.28%,汉族女学生占44.39%,汉族男学生占32.71%。
2.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反馈分析。通过问卷发现,99%的同学认可大学生创业。在回答“您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是”问题时,约62%的同学选择“认同,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约37%的同学选择“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约74%的同学对大学生创业感兴趣,其中“很有兴趣”的约占32%;约90%的同学认为,如果就业压力过大时会选择自主创业。约73%的同学认为大学专业与打算创业的项目之间的关联不大,只有约18%的同学认为关系紧密;在回答“如果打算创业,您会选择在何时开始?”时,约60%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等待时机合适,不限时间长短”,各约15%的同学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后立即创业”。在回答“如果您在校期间的创业项目和学业冲突,您将如何处理?”时,约69%的同学选择“边学习边创业”。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少数民族男生有22.73%选择休学创业,而其他分组最高只有2%。说明,首先约70%的同学考虑兼顾学业和创业;其次,约1/5的少数民族男生的弃学创业选择,在反映了创业决心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目前学业价值的判断。在回答“如果创业,您会选择哪个领域?”时,约62%的同学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较低的行业”,约33%的同学 选择“自己大学所学专业科技涉及的领域”。说明学生对自主创业的风险的控制意识较强。在回答“您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创业?”时,约45%的同学选择中小城市,选择大城市或不限地域的同学都是约17%,选择城市郊区、乡村的同学分别是5.6%和4.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不同生源地学生的选择结构基本相同,只有在选择大城市时,城镇生源比乡村生源高15%,分别为25%和10%。在回答“如果创业,您会选择哪种形式作为创业的起点?”,约61%的学生选择朋友合伙创业,选择个体独自创业和家庭合作创业分别约为20%和17%。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汉族同学更愿意朋友合伙创业,具体数据按少数民族女生、少数民族男生、汉族女生、汉族男生,分别为48.1%、45.5%、63.2%、67.1%;少数民族同学更愿意以家庭合作创业为起点,具体是少数民族女生、男生选择家庭合作创业的比例分别为29.6%和31.8%,而汉族女生、男生该选择为18.9%和7.1%。在回答“您在我校参加的何种活动有助于您的创业?”问题时,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各性别、民族分组回答结构相似,例如各分组都认为“社会实践”有助于创业。但部分数据差异较大,分别涉及对“模拟创业活动”、“社会兼职”和“创业项目比赛”。其中认为“模拟创业活动”、“社会兼职”有助于创业的少数民族男、女学生均比汉族男、女生低约20%;认为“创业项目比赛”有助于创业的少数民族女学生比其他分组都低约30%。
3.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反馈的分析。约95%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其中认为非常必要的约36%;80%的同学认为我校存在良好的创业氛围;71.5%的同学表示知道一些各级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只有约10%的同学认为自己很清楚或比较清楚;约91%的同学希望多举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培训、讲座活动。约70%的同学认为我校目前创业教育培训对自己有帮助,其中约18%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约94%的学生认为我校目前应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外,单独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62%的学生认为这类课程应该是公共选修课。在征求学生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意见和建议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已经大四了,还刚听说学校有这么一个创业培训,希望学校能及时通知我们学校已有的一些条件,培训,让我们抓紧这些机会。”、“希望我校能多开展一些与创业活动相关的活动。”等想法,表达了大学生对实践性创业培训的需求旺盛。
(二)调查问卷教师反馈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根据问卷,参加答卷的老师全部为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比例为各50%,符合目前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是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为本科和研究生各50%;基本都取得了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相关资质证书,主要有SYB师资培训合格证、高校创业培训师资证、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证书(中级)等。
2.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关问题反馈分析。根据问卷,100%的老师对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表示满意。其中非常满意为62.5%;87.5%的老师对创业教育感兴趣,其中50%的老师表示非常感兴趣;对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教育部分,75%的老师认为有收获的学生占听课比例在50%及以上,25%的老师认为在30%以下。100%的老师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其中,愿意指导的项目类型前三位分别是市场服务类、文化创意类和社会公益类项目;在选择不愿意指导的原因时,前三位分别是“个人工作忙,无时间兼顾”、“大学生创业缺乏各种资源,条件不成熟”、“目前自己不具备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的能力”。在回答“您会参与支持在以下哪些创业教育工作?”时,100%的老师选择讲授创业教育相关课程,50%的老师选择为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比赛项目提供指导咨询,不到40%的老师选择为大学生实际创业项目提供相关指导咨询。75%的老师认为我校目前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外,单独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但是在开设类型环节,认为应该开设为必修课、限制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的老师各约占三分之一。在征求对目前开设的创业类课程(含就业指导课程和SYB等课程)的建议或意见时,老师分别提出:“学生认知度较低,本校教师上课率较低”、“提高课时费”和“给学生指导的足够,但缺乏孵化基地、透明实用的支持政策”。在征求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建议时,老师分别提出:“对参加各类比赛带队获奖的老师予以重奖”、“应在全校学生普及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学校可以设立基金或有专门的负责人、部门来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或资金途径的后备支持”、“专门场地,小班授课”、“尽快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和“邀请专家解读创业流程和法律问题”。
三、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农林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1.突出特色,建立高校创业实训基地。抓住国家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西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突出地域行业特色,建设高校创业实训基地,将创业实训基地建成推动人才创业、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载体,通过学校、企业、政府和投资机构等多方资源共同携手,形成创新创业“过程辅导+引资推动+基础支持+管理咨询”四位一体服务,建设高质量的产学研实训基地。
2.优化课程,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把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掌握创业技能,将专业与创业融合教育,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角度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131300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动植物诊所
目前已知草莓病毒多达数十种,其中我国草莓病毒病主要有四种,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镶脉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现介绍如下:
一、草莓斑驳病毒病
草莓斑驳病毒病该病毒主要危害叶片。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时在栽培品种上不表现任何症状。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后,则出现退绿、黄边、植株矮化、浆果小而少等综合症状。
2、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育苗期间,由蚜虫进行传播。据世界报道有十多种传播蚜虫,主要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和小管蚜。
3、防治方法
⑴清理园地。及时摘除病虫叶和老叶,烧掉挖坑埋上。
⑵生产上最好栽植无病毒苗。防治对策喷药防蚜,用1000倍除虫菊酯防治,此病传染率可减少到15.4%。在发病期间用代森锌400~600倍,代森锰400~600倍,70%甲基托布律1000倍,50%多菌灵1000倍喷洒。
二、草莓镶脉病毒病
该病毒侵染后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抽生匍匐茎少,品质和产量下降。与草莓皱缩病毒混合侵染后为害更为严重。
1、症状
此病单独侵染没有症状出现,但对草莓生长结果有影响。卷叶。小叶向背面反卷,植株矮化。镶脉。在发病初期,病叶沿主脉及次脉产生褪绿条斑之后,形成黄色条纹和条斑。坏死。在成熟叶片上网脉变黑或坏死,叶脉组织退绿或坏死。
2、发病规律
该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兔丝子也传播,不是汁液传染。有10多种蚜虫进行传播。其中有草莓钉毛蚜,托马斯毛管蚜等。
3、防治方法
⑴及时拔除病株。
⑵及时防治蚜虫,增加病毒的再侵染。
⑶活期更新草莓种类,采用抗病种类cssci期刊目录。
⑷可用太阳能消毒土壤。
⑸防止与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轮作和间作。
三、草莓皱叶病毒病
该病毒为害植株和叶片。在草莓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病毒,植株受害后,严重降低生长势和产量。
1、症状
品种感病后,叶片畸形,叶退绿斑,叶脉出现小的不规则状褪绿斑及坏死斑。叶脉褪绿及透明。幼叶生长不对称,扭曲及皱缩,小叶黄化农业论文,叶柄缩短,叶变小。与其他病毒混合侵染时,草莓产量大幅度下降。
2、发病规律。该病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终生带病毒,并在体内繁殖。
3、防治方法
⑴拔除病株。
⑵及时防治蚜虫,增加病毒的再侵染。
⑶活期更新草莓种类,采用抗病种类。
⑷可用太阳能消毒土壤。
⑸防止与易感病毒病的茄科作物轮作和间作。
四、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病
该病由蚜虫传播,主要为害植株和叶片。
1、症状
幼叶褪绿斑驳,叶片边缘失绿或卷曲呈杯状,成熟产生坏死条斑或叶脉坏死,扭曲,整个叶枯死。
2、防治方法
利用无病毒苗;防治传播媒介蚜虫;土壤消毒;及时拔出病株和侵染源;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土壤消毒有助于防治病毒病,消毒方法:用氯化苦熏蒸法。在定植前,地温达10℃以上时,用氯化苦处理。做法是在地面上打孔,深度1.5厘米的孔穴,孔距为25×25厘米。第1次灌注土壤每穴用氯化苦2~2.5毫升;如土壤经过多次用过氯化苦,则每穴灌4~5毫升。灌药后马上覆盖土,地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10~15天,去除薄膜,将土壤翻1~2次,使药充分发挥作用,15天后可进行定植。该药有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太阳处理。草莓采收后,将植株全拔除,翻地并浇水,然后整平,在7~8月35℃以上高温时,用透明塑料覆盖,密封15~20天,经太阳照晒达消毒目的。处理土壤保持不干不湿,适合湿度为宜。
1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发展的路径
1.1以提高学术质量为目标,加大选题和约稿力
度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5]。学术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选题的质量。选题不当或失策,即使后续工作环节做得再好,也不能出版社会所需的优质刊物。抓选题日益成为科技期刊工作的重点[6]。科技期刊的选题和组稿,应抓住当前某个学科的发展动向,不失时机地反映最新成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为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转变工作方式,不能被动等稿,要主动约稿。《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围绕国家和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确定选题和报道重点。跟踪校内外农业科学学术研究前沿,拓宽稿源渠道,加大优秀稿件约稿力度。所谓优秀稿件就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稿件[8]。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来稿质量,优秀稿件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新媒体时代,对优秀稿源的争夺更加激烈[9]。因此,要想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首先就要狠抓优秀稿件,多方式、多渠道地吸纳优秀稿件,充分发挥编委和审稿专家的作用,跟踪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0],稿源要多向化,不限定内、外稿比例,要面向校内外、国内外组稿。具体做到:(1)瞄准校内研究者承担的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追踪研究进展情况,以数字版的形式优先报道其阶段性研究成果。(2)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动态,特别是了解学科带头人的科研状况,把他们正在研究或准备研究的带有方向性、研究价值高、能反映最新成果的课题列为重点,优先组稿。(3)拟定学报论题,有针对性地参加大型学术会议,进行意向性组稿。(4)优稿优酬,奖励优秀论文,充分调动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减少内稿外流。(5)积极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科研成果鉴定会、科技信息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等,参加校外有关科技期刊发展的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了解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和组稿,并向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专家约稿。(6)优化了栏目设置,以提高学术质量为目标,增加了“专家特约稿”栏目,每期学报刊登1~2篇专家特约稿,反映学科最前沿科研成果和科研进展。此外,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稿件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
1.2严格审稿,把好学术质量关
严格执行“三审”制度,从源头把好学术质量关。科技期刊的审稿原则应是:在保证审稿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审稿周期;审稿制度应是“三审”和“双盲”审。坚持“三审”制度,可以严把学术质量关。《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组建起由数十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建起由数百位国内外审稿专家组成的数据库,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实现了国际化,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审稿制度(三审制)。(2)使用稿件采编系统进行审稿,稿件通过采编系统进行“三审”,即编辑部收到稿件后首先由编辑对稿件进行初步审读和评价;初审通过的稿件,由2名外审专家复审(双盲审);复审通过的稿件最后由主编终审。审稿中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学术不端检测制度,经检测,重复率超过规定比率的稿件一律退稿。(3)由于高校科技期刊的内向性使编辑和审稿人的学术把关难免不受人际干扰,所以除坚持“三审”和“双盲”审外,还对校内稿件实施了投稿推荐制,这是高校科技期刊论文质量前期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多层制约,加大审稿力度,可减少人情稿,有利于提高学术质量。此外,在“三审”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了《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阅评审读及同行评议制度,由专人负责。审读出版内容、检查出版形式和出版质量,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审读和阅评报告。
1.3加强编辑过程质量控制,提高编校质量
期刊编辑部要重视编辑在稿件加工过程中的再创作。在加工稿件时,根据专家审稿意见和刊发要求,编辑应反复与作者商讨,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次加工,突出研究成果的新观点和新进展,使论文的论证更严密,条理更清晰;同时,严格遵守并全面执行最新版本的国家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和规范,并将执行标准情况作为编辑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标引到参考文献著录,从公式符号、图表、量与单位、数字的审改到文字使用,其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都要提高,要达到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为此,《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制定了编辑加工制度、校对制度(五校制)、编辑部工作守则、编辑部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稿件的编辑加工实行责任编辑制度,为减少差错,由责任编辑交叉校对、执行编辑专项校对、主编终审终校。此外,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专项校对方法,实践证明,采用专项校对方法进行校对,可以大大提高校对质量和校对效率(关于专项校对方法的使用将另文报道)。
1.4缩短出版周期,提高信息时效性
信息及时更新就是学报刊载论文的时效性,即论文的出版周期。出版周期对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科技期刊的传播速度无法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相比,与互联网的即时相比,以季刊、双月刊、月刊等纸质版形式出版的传统科技期刊,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不可同日而语[11]。目前,科技期刊普遍存在出版时滞过长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同时也是导致一稿多投、优秀稿源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缩短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就应加快编辑出版流程的速度,提高出版效率,将期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双月刊改为月刊、月刊改为半月刊或旬刊等,同时要增加每期期刊的发文量,提高信息密度。针对出版周期偏长的问题,《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以审稿质量为第一原则,优化了审稿专家库,使用科技期刊稿件采编系统(Ver2.0)进行审稿,极大地提高了审稿效率,缩短了审稿周期,同时优化了编辑出版流程。(2)利用网络出版发行,即作者所投学报的论文在通过外审、定稿及编辑加工后,能够第一时间以数字版的形式在“中国知网”上先期发表,即优先数字出版。实践证明,优先数字出版有效缩地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信息实效性,使作者研究成果的首发权及时得到确认,吸引了众多读者和作者。(3)为尽快有效地传播和展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报版面由120页增加到128页。版面增加,载文量增多,缩短了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使信息时效性增强。
1.5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作者、读者、审稿专家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成为了可能。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网站和平台,并使用专业的稿件采编系统[12],以方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改稿、作者查询稿件处理状况等。期刊编辑部要重视期刊的网站建设,不断充实网站的信息量。通过期刊网站,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可以对本刊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同时借助期刊网站这一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在与新媒体融合方面,《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创建了网络编辑出版网站和平台,自2006年3月开始使用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科技期刊稿件采编系统(Ver2.0),投稿、审稿、传稿等一系列编辑出版流程都在网上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期刊出版时滞,增强了信息时效性。(2)引入了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使学报发表的论文在数字时代有了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有利于本刊论文数字资源的长久保存和唯一识别;通过DOI系统,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文献检索平台实现引文到全文的链接,从而实现一站式检索和阅读。(3)2015年7月开始启用了IPAD移动阅读平台,满足广大读者、作者及农业科学研究者对学术期刊移动阅读的需要。(4)推出了期刊公众服务号。2015年8月《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微信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该微信服务平台可实现微信阅读当期文章、阅读过刊、阅读推送文章、查稿、审稿提醒、实时消息和公告、压缩版论文传播等功能。⑤实行了优先数字出版和全文免费浏览下载,2015年开始加大了优先数字出版力度,同时建立起与网络出版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6坚持改革创新,拓宽宣传渠道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任何一种期刊出版后,如果不宣传自己,不推销自己,就很难被广大读者和作者所认可,也就不会被关注[13]。因此,要想扩大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加快国际化进程,期刊编辑就要积极地宣传自己的刊物,并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内外作者、读者了解本刊的特色和报道范围,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期刊的交流与合作,争取进入更多的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一是要向国内外主要图书馆、高校、相关学科的科研院所和文献检索机构主动赠送自己的当期期刊;二是尽可能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及期刊编辑年会,向与会人员宣传或赠送期刊,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刊的存在和发展;三是通过网络宣传期刊,这是一种快捷、直观且经济的宣传方式[13]。四是充分利用高校科技文献对外交流的渠道,通过学校图书馆与国外的检索系统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来宣传自己的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做法是:(1)创办特色栏目,使有效版面相对集中于优势学科,以局部带动整体,以集中体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学术优势和地方特色,从而使学报形成自身的学术特色,即品牌。(2)充分利用学报的封二和封三,加大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优秀人才(如长江学者和长白山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以展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风采,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
1.7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培养现代编辑人才
新媒体时代赋予了传统的科技期刊与编辑手段以新的活力和内涵,这给科技期刊编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且这种考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变得刻不容缓。这给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时代感和紧迫性,树立现代编辑理念,提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这就要求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素质和能力,还要补充、更新并优化知识结构,要努力学习现代编辑理论和编辑技术,提高捕捉信息的能力[14]和新媒体应用能力。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是审读、鉴别、选择稿件的要求[15-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非常重视编辑队伍建设,每年组织编辑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和轮训至少3人次,全员持证上岗。要优化编辑知识结构,改善学历结构,加大对青年编辑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编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的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队伍。
一、科研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国家对农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吉林农业大学“十二五”至2014年底,科研经费达4.57亿元,其中科技部、发改委、农业部等国家级项目近30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10余项。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努力突出科研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防范日渐成为高校科研腐败多发的经费使用问题。
(二)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多的科研成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保障。
(三)按照学校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做好规划,责成科技管理处制定相关科研政策,调动一线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促进学校快速良性发展。
(四)通过科研管理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通力合作,畅通项目申报、过程管理、验收等途径,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校企联合、开展项目合作,开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农业创新人才。
二、目前农业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科研管理工作导向有待改进。由于过去一直以来高校的各种考核标准,如晋升职称、职务、课题申报等过分看重课题及论文数量,导致科研数量多但成果质量低的现象,一些科研成果未能通过转化真正应用与生产、实践和应用,从而造成经费和人员的各种浪费。
(二)科研管理队伍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由于人手少及近几年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同时科技管理处未能就国家、省、市等有关科研政策的成分理解和落实滞后,忽视服务水平。校院科研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学习先进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存在专业知识缺乏,管理能力不强,工作积极性差,队伍相对不稳定等因素,影响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和转化与应用。
三、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探索科研管理模式
(一)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吉林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处,是学校组织教师科研发展工作的主要力量,肩负着信息、项目申报、材料审核、过程管理、验收结题等工作,需要很高的业务素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科技管理处在建立机构合理、机制健全、队伍稳定的现代管理队伍,还应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建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质量为重、效率为先”的新型服务型科研管理模式。
(二)探索管理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学校科技管理处,应根据国家相关科研管理政策,制定适合本校的管理文件,营造公平、公正、宽松、科学、民主的科研环境,确保每位科研教师能够全身心顺畅做好自己的科研任务,既能多出成果,也要出好成果,严把科研各个管理环节,并及时对科研管理及科研教师中各种经验教训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好的典型给予必要的奖励。
(三)加强科研管理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通过学术交流、校企合作等方式,走出去,引进来,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与学校科研力量相互合作,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解决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为科研教师搭建更多的合作发展平台。进一步完善吉林农业大学科研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和宣传科研信息,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了解科研信息和资源的服务,便于教师间和学科间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四)培养优秀的科研团队,鼓励相关学科交叉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学校近日成立的“青年教师科学技术协会”,将会有力的调动青年教师通过科研工作为地方农业经济服务的积极性。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4年9月22日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是吉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科研团队。吉林农业大学应以此为契机,通过学习先进科研团队的经验、打造更多全面、系统、完整的科研团队,鼓励不同学科联合申请国家级大项目。
(五)强化项目科研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及成果转化率。吉林农业大学科研管理处,对项目申报、评审、项目实施、进度等做了相关规定,对到期、拖期项目都进行严格的追踪和督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每年项目数量和种类的大量增加,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任务繁重,仍然存在一些项目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按时完成,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好学校科研管理系统,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监控项目进度。
[关键词]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在全国各大院校开设植物资源学课程基础上,适应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而开设的具有林业行业特色的本科生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下种植业、采集业、森林旅游业等的课程。林下,主要指树林中林冠以下的相对有限的空间。林业行业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业。广义的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总结,为基于课程学习中心和翻转课堂的东北林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1.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教学设计的依据
2017年,全国首个“林下经济”博士点学科在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分为林下动植物资源高效培育、食用菌资源抚育及利用、林下资源活性成分及深加工利用,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定义以及相关博士点研究方向,林下经济资源利用主要是发展林下林菌、林药的种植及其利用,涉及较多的是非木质林产品,非木质林产品、经济植物学的含义[6-14]如表1所示。表1可为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非木质林产品种类等提供参考。
1.2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类的教学实践
依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的定义和表1,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分为林药、林农药、林果、林菜、林菌、林精油、林油脂、林树脂、林树胶、林纤维、林色素、林淀粉、林鞣料、林草、林花等15类,每一类细化为林下、林中、林上等3小类。主要参考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编写的《中国植物志》讲授资源植物的植物学名、科、属、主要利用部位形态特征、资源分布与生境等,吉林农业大学杨利民主编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植物资源学》的植物资源分类、张以山等的《林下经济概论》讲授,如林药资源利用、林果资源利用等。
2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1课程论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第4学期开课,第5学期学生将接触到更多专业课,专业性和实践性增强。第4学期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自己4学期所学知识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来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需要写申请项目的申请书,设计实验方案等。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学科归属植物资源学(经济植物学)学科,所以课程教学可以参考植物资源学和经济植物学课程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植物学课程采用了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15]。林下经济资源利用课程应用性较强,比较适合锻炼学生写课程论文,来增强自己实践能力。第4学期,学生具备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能力,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是比较合适时机。能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学生需要在文字表达、方案设计方面加强练习。第4学期依据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对学生大四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也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2.2课程论文教学实践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查阅文献,撰写课程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国际视野、沟通、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论文,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题目自拟,以林药、林果、林菜等一种资源植物为例,综述林下经济资源利用研究,结合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林学专业特点(如森林植物资源等),谈谈你对林下经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林下经济资源利用,如林药种植模式案例分析等或科研项目综合性实验方案设计等)。
3理论联系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与实践
3.1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依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在森林旅游、林学、林产化工等林学院、创新学院、农学院相关专业开设。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及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16]。开放实践性教学在其他大学植物资源学课程均有体现[17-19]。
3.2开放实验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通过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验等(不占用教学学时,单独组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实验仪器获取数据,提取信息,具有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等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主要是设计综合性实验,锻炼学生利用自己学的理论知识去设计解决实践中的科研实验项目问题,为生产实践服务。自己设计,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到实验室验证,可以预约,老师给予指导。验证性实验,已经在课程学习中心都有,课程学习中心有实验关键步骤的微视频(1-3min)、学生开放实验照片,供学生网上在线学习。分层次教学,感兴趣的学生就看一下,不做硬性要求,愿意实践一下就预约去实验室体验一下。开放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学生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每个人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依据理论课程,增加学生设计综合性实验能力,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考核学生设计科研项目能力,还有网络在线学习能力,可以在闭卷考试体现,加强这方面的应用题。理论课也一样能培养学生能力,现在互联网发达,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累积实践经验。开放实验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尤其是综合性科研项目设计中的一个体验机会,闭卷考试时侧重原理应用和方案设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板书辅助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讲解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课程论文、开放实验等教学环节共同实施。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百花齐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以山,曹建华.林下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全国林下经济实践百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3]李荣和,于景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新模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4]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网络资源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24):162-163.
[5]王海英.课程学习中心在线学习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13):282-284.
[6]胡延杰.非木质林产品认证[J].森林与人类,2016(3):136.
[7]WickensGE,王维荣.什么是经济植物学[J].世界科学,1991(7):18-21.
[8]杨利民.植物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杨雨晴,万志芳.黑龙江省发展林下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6):17-21.
[10]王孟生.浅谈如何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17(1):119.
[11]梁珍海.新时期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7(1):83-84.
[12]张玉柱.黑龙江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2):101-102,104.
[13]黑龙江省院士工作办公室.2013年院士龙江行暨林下经济发展咨询会在伊举行[J].中国国情国力,2013(9):2.
[14]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3):36-38.
[15]贺康宁,赵云杰.进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水土保持经济植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国林业教育,2000,18(1):48-49.
[16]蔡靖,张文辉.“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4):73-76.
[17]任玉锋,魏玉清,周立彪.“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资源学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5(16):194-195.
[18]黄宝康,秦路平,张宏,等.《野生植物资源学》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10(6):1169-1172.
从当前的水利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当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文献的标注码的位置特别混乱,导致论文当中表达的意思错误,产生歧义,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我们应该按标准的格式撰写参考文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水利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1]王留红.水利技术创新的分析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实践[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
[2]李宗亮.利用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张金红,郑国锋.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与企业,2012.
[4]徐树铨.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水利水电技术,2014.
[5]郭梦法.浅谈河流生态与水利工程设计[J].广西水利水电,2011(2):42-43.
[6]霍凤双,王鸿飞.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9(2):111-112.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1]唐能.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4(05).
[2]姚能栋.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
[3]赵艳平.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
[4]胡军.水利机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20).
[5]吴斌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学[D].天津大学,2013.
水利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艳.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2:44.
[2]邵金娜,袁喆.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问题研究[J].民营科技,2013,03:224.
[3]程先慧,付基伟.探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问题[J].河南建材,2013,04:180-181.
论文关键词:一村一名大学生,价值工程,项目评价
从2005年起,吉林省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每年从农村选拔2000名青年,到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农学部等涉农院校,进行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实行定向培养,用5年时间,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一个农民受益政府买单的惠农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出资6000万,从招生选拔、在校教学到返乡就业的各环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今项目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本文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该项目的各环节的进展、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一、 “一村一名大学生”的价值工程模型
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 是二十世纪四十年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实用管理技术,该技术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
价值工程的基本研究公式为: V=F/C
式中:V---产品的价值,
F---产品的功能
C---产品的成本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价值工程主要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价值,例如为实现同样的功能,成本越低其价值也就越高;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功能越高价值也越高。价值工程的方法在经济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总体功能是从农村选拔优秀学员到高校进行全日制教学,使每一个学员都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返乡带动本村发展致富。为了更好地进行功能成本分析,本文将项目分为招生选拔、在校教学到返乡就业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若干环节(如表1所示)。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更有效率地实现整体功能 我们需对总的投入在各个环节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于功能较高的环节需要的投入应该相应多一些,而功能较小的环节投入应相对的要少。
表1:项目阶段和环节的划分
招生选拔
项目宣传[1]
工作经历考核[2]
学历水平考核[3]
入学考试考核[4]
在校教学
专业设置[5]
课程设置[6]
课堂教学[7]
教学监督[8]
课后学习[9]
师生交流[10]
返乡就业
返乡后就业环境[11]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特色活动
0 引言
研究生学术论坛通常是以广大研究生为受众对象,以论坛报告为主体内容,以特色活动为支撑,以拓宽科研学术视野,激发学术热情,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学术交流活动。虽然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各高校的主责单位、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其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学术论坛基本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学术论坛,由研究生院主办,校团委承办,研究生会协办,每学年举办一届。论坛采用总论坛、分论坛与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由各学院承办分论坛,学校统一组织总论坛,研究生会协同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论文来源涵盖了各学科门类,参与学生包括各专业年级的研究生、博士生。
研究生学术论坛目前设有8个门类的特色活动,包括前沿讲座、有奖问答、我来讲座、职属于你、帮帮问、Eyes on world(看世界)、周末文化交流沙龙、实用软件技术讲座等。2012-2013学年度研究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投稿488篇,举办总论坛主题报告1场,分论坛主题报告6场,学术论坛特色活动16场次,参与研究生超过4000人次。
2 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研究生和教师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和完善特色活动建设,面向全校12个学院和研究生院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其中教师问卷400份、学生问卷6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875份,回收率为87.5%,其中学生调查问卷有效问卷560 份,回收率为94.4%;教师调查有效问卷288份,回收率为89.4%。
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对于学生问卷的调查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目的,对活动存在问题的反馈,对活动覆盖范围、形式的偏好,自身收获与活动收效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创新方向、方式等问题的愿景。
图1 学生对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参与目的反馈
结果显示,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把它当作练手的平台,提升自我能力、通过发文章获得成就感以及结识和结交更多的热爱学术的同学。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参与学术论坛可以获得奖金。导师的鼓励和辅导员的动员对研究生参与论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图1)。
图2 学生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存在问题的反馈
同学们普遍认为参与机会有限,希望可以拓展参与的渠道,同时也有同学认为特色活动的内容还可以多样化,形式上存在着不够新颖还可以创新的问题(图2)。
图3 学生对研究生学术论坛覆盖范围的倾向
参与调查的研究生中有67%选择了覆盖面广的大型学习交流,25%的受访对象选择了小范围的小型交流学习,8%的参与调查学生倾向于分配名额,强制集体参与(图3)。
图4 学生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类型的倾向
对于研究生希望举办哪类特色活动,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生较多地选择了科技类和软件类,占到调查人数的52%,部分学生选择了音乐类和摄影类,占30%,其他需求较少(图4)。
图5 学生对参与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的偏好
对于参加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的偏好,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实用软件技术讲座、就业经验讲座、素质拓展类活动和辩论知识讲座等活动参与积极性比较高。(图5)。
综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和主观题目反馈意见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参与动机来看,研究生主要是为了提升学术水平、提高个人能力。研究生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2)特色活动存在形式不够新颖,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从规模上看,研究生更倾向于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参与渠道、增加参与机会。
3)研究生喜欢参与的活动类别呈现多元化。技术类、应用软件类,体育健身、计算机类相对集中,文学艺术类、历史哲学类、外语类活动均有需求。建议开展沙龙座谈会、口才表达训练、科研经验交流、学术文献检索、学术人生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特色活动。
4)从特色活动的发展愿景来看,研究生希望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为激发学生学术创新的热情提供多样的条件。
5)研究生希望提升论坛的学术价值,拓宽交流领域,灵活设置各项特色活动,将论坛与课程结合等。
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问卷调查包括对学术论坛的评价、对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的影响因素、对学生素质的考量、对特色活动举办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学术论坛的建议与意见等五个方面。
多数受访教师均认为研究生学术论坛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对学术和工作有益处,占调查人数的71%;在学术论坛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及科研课题的意义上,多数教师持观望态度,占调查人数的67%(图6(a)、图6(b))。
(a)教师评价研究生学术论坛举办对学生影响评价
(b)教师评价研究生学术论坛举办对实验室科研影响
图6
对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认识中,教师将学生的参与程度、录用的论文学术水平和学者专家的参与程度列为了影响因素的前三位(图7)。
图7 教师对学术论坛成败关键因素的认识
针对研究生学生素质的考量,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术热忱、自学能力和情绪管理方面比较缺乏,希望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这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图8)。
图8 教师对研究生欠缺素质的认识
关于研究生学术论坛的特色活动举办效果的评价中,教师更倾向于“我来讲座”,就业经验讲座和文化讲座(图9)。
图9 教师对学术论坛特色活动效果的评估
综合问卷调查分析及教师在问卷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研究生学术论坛对学生培养意义重大,对导师研培养究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研究生仍存在学术热忱欠佳、自学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
3)教师对学术论坛的评价较高,希望加强学术前瞻性;
4)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活动组织上行政干预程度高,应当减少硬性组织安排,注重调动学生的学术热忱和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自由的学术气息;
5)教师建议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活动从时间安排上应更加灵活有序;
6)学术论坛应注重评比的竞争性与过程的学习性,更重视学生在学术论坛参与中的收获。
4 其他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的成功经验
4.1 西安交通大学“创源”科技学术论坛
西安交通大学“创源”科技学术论坛2006年创办,初期采用确定主题,集中举办,形式上为“主会场+分会场”的模式。2009年“创源”科技学术论坛重新整合资源,改为按照参与者和主讲人身份划分论坛的模式,建立了学术大师系列、优秀学生系列、杰出校友系列、卓越团队系列、知名企业系列五大论坛活动。论坛实现了从仅有本校师生参与,到诸多知名人士、企业家、杰出校友参加,影响力显著扩大的跨越。
4.2 吉林农业大学以大型学术性社团建设推动研究生学术活动
吉林农业大学通过加强大型学术性社团建设,推动研究生学术活动开展。以学术自由社为例,它是学生自由组织的学术性探讨组织,秉承学术自由的理念,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学术讨论、学术讲座、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扩宽知识视野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吉林农业大学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将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研究生开展深入农村的下乡调研,承办农村创业论坛,参加爱心宣传晚会等实践活动,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相联系,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热情与动手实践能力。
5 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的思考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学术论坛对于研究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参与积极性较高,教师认可度较好,但同时存在着论坛模式单一,特色活动不够丰富,活动开展中硬性组织安排,行政干预较多,学术层次水平不高,联系实践不够,对研究生能力培养锻炼不足等诸多问题。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论坛的实践经验,在吸收借鉴部分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加强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和改进。
5.1 树立“学生为本、开放自由”的学术培养理念
研究生学术论坛应当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调查研究,以研究生的需求为导向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注重保护研究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研究生参与到特色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和执行的各个环节。
在特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应该树立“开放自由”的理念,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可以更多地引入研究生自选主题、自讲自评,分享交流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降低研究生参与活动的功利性。
5.2 提升论坛学术层次水平,注重研究生软实力的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中学术水平的高低,专家导师的参与程度都起到关键作用。提高论坛的学术层次水平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学术论坛应不断完善机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导师、企业家和杰出校友广泛参与,提高论坛的论文、讲座和相关活动的规格,增强论坛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研究生和教师均希望通过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研究生在学术热忱、自学能力、实用技能、交流表达、沟通协作等软实力的培养。在特色活动建设中,应将对研究生软实力的培养和锻炼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活动设计和组织中,可以借鉴吉林农业大学依托学专业特色,将学术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经验,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现场实践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研究生理论应用和动手实践能力。策划各类可以广泛参与,体验成长的特色活动,使研究生在活动中充实丰富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5.3 创新学术论坛模式,丰富特色活动内容
调查中,研究生和教师均希望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的时间能够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宽。单纯的集中举办,“总论坛+分论坛”的论坛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在特色活动的建设中,活动规模上可以大型的学术报告、讲座为主体,以小规模的支撑活动为补充;时间跨度上可以贯穿整个年度,大型活动集中举办,小型活动分散举办;活动形式上可以进一步丰富,报告讲座、分享交流、实践体验、素质拓展等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纳入其中;活动内容上,可以借鉴西安交通大学的经验,按照一定的类别和层次进行划分,形成活动体系,突出论坛的品牌效应。
5.4 鼓励发展学术类社团,实现与学术论坛特色活动互补共进
吉林农业大学的经验表明,研究生学术类社团的良性发展对活跃学术氛围,调动研究生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可以和学术类社团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让学术类社团在研究生学术论坛中承办相关活动,以社团的组织形式带动研究生参与其中,形成特色活动与社团活动的有机整合,将更加有利于调动参与积极性,满足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活动效果和满意度。
研究生学术论坛是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强研究生学术论坛特色活动建设,梳理建设理念,明确建设目标,创新活动模式,丰富活动内容是论坛能够良性发展,高效运行,创出品牌,实现培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高洁,王斌,王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积极推进研究生论坛的可持续发展[J].成才之路,2009(26).
[2]杨斌.创建高校学术型社团的价值启示:以吉林农业大学学术自由社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0,04,总第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