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

第1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互相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的“课程性质”里也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管窥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是初中化学的内容标准之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和内容。

 

难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环境保护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知识点很多。比如,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收集化学物质引起毒害(如吸入有害气体、误食有毒物质、家居装修材料释放物的污染物等)的资料,提出防止这些危害的建议;观看录像,了解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观看禁毒展览或影像资料,了解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新课标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1)在空气的组成一节中,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空气的污染和防治;(2)结合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污水中的重金属对水的污染;(3)结合同位素的教学,介绍美国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所投下的贫铀炸弹对当地人民所带来的危害;(4)在聚氯乙烯教学中,认识白色污染;(5)结合《硫酸》、《硫酸的制法》和《硝酸的工业制法》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大气中有害气体不断增多,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关心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意识形态中的一部分。 通过教学,很多学生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盒用餐了,并且都能自觉的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初中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提倡化学教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据此,笔者根据环境保护教育不但具有知识性,还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科特色,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造纸厂排放的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参观水泥厂、冶炼厂,了解这些厂矿排除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思考。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严峻的现实,从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具有了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在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环境的现状,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网上查阅资料,在课上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

 

第一,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家乡江、河、湖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废水的排放有哪些要求?(2)开展“我家里的合成材料制品”调查;(3)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4)水土流失情况调查:水土流失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对水土流失如何防范?当地水保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上述调查,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第二,设置环境保护宣传栏。粘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报刊,简报资料,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等。

 

第三,宣传环保知识,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比如,利用赶集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主题内容可以是组织学生向社会各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是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卫士,禁止使用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切合中学生实际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第四,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内有关知识的教学,课外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化学教学中,为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2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一、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初中的地理教材提供了大量和环境有关的知识

如人口问题、气候问题、土地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及森林资源的环保和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更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融入环境道德教育,使地理这一学科成为“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 动和相关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3.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做环境的有心人,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以身作则,并作好宣传工作

二、认真钻研初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除了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还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引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而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为环保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法律法规教育

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破坏环境不仅仅只是道德问题了,环境保护已写进了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使环保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在提及此事时,我会这样反问学生:如果你家正在装修新房,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你家的自留地里正好有几棵成年树,于是你父母就直接将其取之己用,请问是否触犯了法律、法规?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父母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我又会问:你家里是不是也参与了“退耕还茶”?学生都说:是!,我又会引导他们说:你父母积极响应上里政府“退耕还茶”的政策,实际上不仅是增加了你家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为上里古镇的茶文化出了一份力,也是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一种表现。

通过地理教学中列举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在法制观念较淡薄的农村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

3.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在讲到水资源的问题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我们这上里水源是否缺乏,又是否存在水污染问题?学生列举了许多许多。并且就“上里古镇旅游中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发现到上里的旅游也面临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部分茶馆的茶水直接倒入河里;部分餐馆的废水未按要求进行废水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里;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的垃圾增多,那大量的生活垃圾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等等问题。这样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身保护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也会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中去,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三、不断地研究、探索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1.采用互动式教学,针对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 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 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就以上提到政府在大力打造上里的旅游经济的同时也会面临环境问题,那“经济收入与环境问题”该如何正确处理?我将班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代表“上里古镇管委会”的领导;有的代表旅客;有的代表农家乐的老板;有的代表居民;有的代表环保局的局长等等,大家就:“‘经济’与‘环境’谁更轻谁更重”展开讨论?通过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激烈的争论,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和“环境”要协调发展,并且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环境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意识

在学生学懂地理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转化为实践活动,这是地理环境教育的出发点。

2.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到我国水资源缺乏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那你家里的家庭用水又是如何的处理的呢,是否也做到循环使用呢?”所以,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节约用水,要从自己做起,并且要在环保观念缺乏的农村扮演好知法、懂法的小角色,带动农村环保意识能大幅度的提高。

2.2结合上里古镇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第3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过程趣味性强,研究结果有实用价值。笔者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例,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应用问题并解决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许多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许多研究性学习活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认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我们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1.选题内容的广泛性

地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学科,研究的内容从自然现象到人文。地理学科的特点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从气象气候、土壤植被、地貌等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 [1]。

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不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咨询专家、实验分析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

3.研究过程的趣味性

地理课程充满着自然奥秘和科学情趣,研究性学习就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探究。在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观察水循环时,看到浓密的乌云瞬间变成倾盆大雨,雨水又通过小河流向大海,高兴地跳跃惊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4.研究结果的实用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环境污染、节约用水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如有的学生在节约用水的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简单的雨水收集管道,将搜集的雨水用来浇灌花草,非常具有实用价值。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二、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途径

2008~2009学年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以“福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因此在很多方面有了提高。结合这次实践活动,总结出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一些途径,供参考。

1.选题要恰当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同时要与社会现实,周边的生活环境结合,尽量让学生研究熟悉的环境,这样既可以降低研究的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选择“福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研究”为主题,一是这一课题与课本知识“地球上的水”联系紧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二是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大家身边常见的问题,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也便于学生观察、研究。

2.目标要明确

研究性学习要想取得预计效果,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本次研究性学习,从总体上有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加强学生对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二是从情感价值上讲,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2];三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方式要灵活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不规则的、活跃的、主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课题在调查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拍照、走访专家、调查问卷、实验分析等手段认识问题;在解决问题阶段,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讨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体现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4.组织要严谨

为了保证这次研究性活动的质量,特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把整个研究活动划分成三个阶段:

(1)选题分组阶段:时间为期一个月,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动员,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研究开题报告,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

(2)研究实施阶段:时间为期五个月,各小组有步骤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长每个阶段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阶段性小节。

(3)成果展示论文答辩阶段:课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或小发明、小制作,举行成果交流会,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3]。科学、合理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认清不同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性,按照学科的性质确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制订严谨的研究活动计划,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研究性学习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志.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实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5.

第4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法制教育;法制观念;自觉性;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56.2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22-01

作为基础自然学科的化学课,它的教学必须为实现培养合格中学生以便将来能为社会服务这一目标服务。除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了解学习化学与今后再工作的关系。了解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常用的教学方法,具备自制简易教具,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本领以外,还必须坚持以德育为首,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学好《消防法》,增强防火意识

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就成为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实验中,大量化学药品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如酒精、乙醛、氢气、氯酸钾、硝酸钾等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使用、消防器材的保护、操作。懂得不多重视不够,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减少公私财物的损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一面强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正确存放、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重要性。一面引导学生学习消防法的相关知识,重视消防器材的保护,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和灭火能力,安全重于泰山。

二、学好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时尚的衣服、美味的佳肴、漂亮的轿车、宽敞的住房、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舒适的环境成了包括学生在内的人们追求的目标。遗憾的是,这些美好的愿望正在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不强、环保措施的不当而变得遥不可及。污水四处横流、煤烟恣意排放、垃圾遍地乱堆、矿物违规开采……这些,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饮用水被污染,呼吸道疾病在增加,白色垃圾堆成了小山,矿产资源在急剧减少……为了教育学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使我们的水源更加清澈,天空更加蔚蓝,陆地更加宽敞,资源更加丰富,健康更有保障,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讨论如何避免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学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讲诚实、守信用, 遵守《著作权法》

中学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怎样使学生既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在实践中运用规律的能力。更培养诚实、守信、认真做事的良好品格,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一直探究的问题。我们尝试着动员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环境污染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相应的总结或调查报告。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提高了同学们深入生活勇于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应该说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比较积极和主动的。他们辅导农民正确地施用农药、化肥,教育小学生远离、讲究卫生,组织青年朋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又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但是,也有个别同学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他们到相关部门报过到盖个章,东拼西凑抄一两段文字就认为大功告成了。特别是针对期末考试,少数学生由于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睡大觉、讲吃穿。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考试时挖空心思。舞弊手段花样百出,给学风、考风、校风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为了教育学生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我们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相关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讨论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给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社会秩序带来的严重危害。一面整顿校纪,严肃学风、考风,给违纪学生予以相应的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诚信度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着正确的学习态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也能顺利的适应工作的需要。

四、学习国际法,倡导和平,反对战争

在对卤素、石油、同位素进行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查阅了石油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氯气、原子弹作为战争工具给人类带来危害的相关资料,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国人民乃至整个人类所带来的深重灾难。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给中东国家所带来的各种损失。分析了当今社会战争依然存在的危险性,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倡导和平,反对战争。

五、学好教师法,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能者上、庸者让。适者生存,势不可挡。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没有一批又一批合格优秀的毕业生踏入社会,学校绝不可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教师也不可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高中生当然也不例外。为此,我们中学阶段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组织包括化学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职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社会科学知识,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作风过硬、教学有方、善于引导的教师队伍。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家长信赖、学生喜爱、社会尊重的优秀毕业生。我们通过这一新兴的教学实践活动,能起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使教育更好的为培养面向2 1 世纪的新式复合型人才而服务。

总之,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制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及提高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干净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恒,化学教育 2003,(12)

2、任建敏,新形势下对化学教育的一些思考 2006(5)

第5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实践 开发

一、对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认识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是活动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其中,教师决定了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三、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活动中他们还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整个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第6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36-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上网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面对网络,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该怎么样引导学生,该怎么做呢?下面就中学生上网引发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以下是某县城中学进行的上网情况调查。在三所中学和一所高中发放433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上网的主要目的。玩游戏占48%;聊天占24%;查资料占16%;其他占12%。虽然在上网原因的选项里为了“查阅资料,增长知识”的比例较高,但聊天广交朋友、玩游戏、排除寂寞“打发时间”之和却达74%。

2.每月上网的费用。本次调查问到的上网费用主要是指那些经常在网吧上网的同学每个月的上网花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每个月的上网花费最多为150~200元之间,中学生每个月的上网费用支出集中在50元的比率达71%。每月支出在150元以上的学生比率相对较小。

3.上网的经历。“是否有过旷课上网吧”问答中有1%的学生回答有旷课上网吧的经历,“是否有过在网吧过夜”问答中上有4%的学生回答有过此经历。

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青少年上网活动以娱乐为主,网络利用水平较低;每月上网费用的支出从哪里来?对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引发犯罪的根源。另外,不加选择地上网,不但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中学生上网引发的犯罪

【案例1】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两年前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小新整天沉迷于网吧,经常偷钱。一次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爸爸月初给奶奶的生活费,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案例2】女生与网友离家出走。

我校二年级学生王××,女,16岁。该生自青春期以来,表现叛逆,与双亲关系紧张。不喜欢学习,为了打发时间,常留恋网吧,在网上寻觅良友。不久,结识了一位男网友,两人相约厮守一生。常在周末隐瞒父母,借口到同学家玩而与男友约会。曾经不辞而别,与网友外出长达数周。问及与网友约会之事,该女生并不否认,称在家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被爱的感觉。父母和学校多次劝解无效,最终退学。

以上案例说明,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学生的思想单纯、防范意识淡薄,容易被错误的信息所迷惑,不健康的网站和暴力倾向的游戏,致使许多学生沉迷网络,失去理智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再说目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隐患重重,不良广告充斥信息领域,学生没有安全的信息环境。学生希望通过QQ等在线软件进行心灵交流,对网络的虚拟化感到新鲜,对网络这种开放化感到自由,于是难以控制个人的情绪,过度的自由造成对网络的沉迷和依赖,久而久之,网络使学生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进而导致学生的犯罪。

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14岁未满18周岁在校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如何培养信息化社会的合格人才,使他们在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在信息的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法制素养,这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都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课堂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效开展法制教育是最好的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法制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法制和计算机软件安全条例等相关内容的教育,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应用、处理、加工和表达时能依法进行,让信息化时代更文明、更自由。

四、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策略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实施法制教育的目的。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信息法制意识,他们是未来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社会信息化需要有信息法制意识的人才,未来的社会生活与信息息息相关。没有信息法制意识,便没有信息安全,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信息法制的权利和义务。

1.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习惯养成中,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师就得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如让学生形成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良好习惯。不至于出现:那个学生把鼠标弄坏了、键盘的字母键弄丢了、直接拔电源、乱删别人的东西……养成课后关机和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平时要求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在硬件方面严加控制,尽量少让学生玩无谓的聊天和游戏,通过机房管理软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学生不在网上乱发违法的信息,全面提升法制意识。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很多学生会认为网络是自由的,可以在网上随意自己的想法、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样最终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在网上仍需要坚持,虚拟并不代表虚假。上课时加强法制教育,提醒学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剽窃他人信息作品的内容;不使用盗版书籍软件光盘;对于作者声明禁止使用的作品,要尊重作者的意见;等等。

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仅仅具有自律能力和法律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网络上的自我保护,增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如:注重自己邮箱密码、相关帐号的保密;在网络上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和相关情况,不盲目参与网络发起的活动等。

总之,学生的人生的教育是教师的终极目标,既然人们赋予我们至高无上的称号,我们就要认清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丰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如何让即将融入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正确地去获取和处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积极面对。只能正确引导,而不能强迫。要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从我们每一节计算机课中、每一次上机操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当然,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不仅仅靠教材、靠教学内容、靠规则、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它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这样才能有一个和谐、健康、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崔爱善.珲春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R].2007.

[2]农世泼,谭宝善.在校中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对策[N].法制快报,2009.

第7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应用,而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现代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工产品。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教科书中也充分体现了化学科学实用性强的特点,尤其新增设了家庭小实验,更是把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直观性的特点,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科学调查能力

调查过程也是科学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实际生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如:讲到水时,可让学生亲自到自来水公司实地考察,了解我们饮用的水是采用什么试剂、经过怎样处理才得以净化的,同时还要了解自来水公司每天的供水量,要求学生测量每天自己家的用水量,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教师再有目的地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储量以及淡水资源短缺现状,得出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既获得了化合物--水的知识,又提高了其调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

语言交流对人的一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准确、简洁、清晰的语言去描述化学现象、反映化学事实,如,让学生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化学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步骤,以及用化学方程式来准确地表示化学反应,或者让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化学讨论会、小论文答辩会、化学专题报告会等多种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能力,它己成为当前教育的几大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知识更新的加速,未来的文盲己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己是当前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是高科技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综合能力的一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出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讨论思考的机会。如让学生用现有的设备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过程;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解答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国外早在50年代就己提出,到80年代初日本己三次提出创新教育我国中科院院士王媛在80~90年代也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己成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v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思维,鼓励学生相信 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可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组装仪器,如让学生制备兰色晴雨花来预报天气情况;或让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如在讲解水的净化原理后,让学生判断FeCb能否用作净水剂,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加以确定;或者让学生模拟某些实验过程,如让学生模拟雷雨放电;或者把问题倒过来思考,如乙烯是从石油中提炼而得,反过来能否用目前白色污染严重的乙烯制品--塑料袋制取石油呢?目前国内己有厂家利用塑料袋生产汽油。总之,要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这一点国外很早就强调较高。鉴于目前我国实际,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苦精神差,安于现状。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团结协作、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学生在做实验时,当出现异常现象或数据误差较大而失败时,教师不应对学生横加训斥或敷衍了事,而应该教育学生不要因失败而难为情,鼓励他们实事求是地向老师汇报实验情况,并认真分析产生异常现象和数据的原因,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7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使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人类利用大量自然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课题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i识如在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须经处理后再排入空气;有毒废液不能随便排入下水道;用过的药品不能随便丢弃,通过这些实验要求使学生的环境意识逐渐形成同样,在实验中,通过节约试剂、废物利用、微型实验等可对学生进行资源意识的教育8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是美国科学教育的五个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决策能力,是现代高科技人才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研宄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水平。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决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同样需要决策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敢于做出决定,让他们在决策正确中获得喜悦、提高信心;与他人合作时要考虑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决定,提高与他人的协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儿,尤其是对自己做决定的事儿要敢于承担责任9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宄能力,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造探宄活动的机会,通过探宄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探宄能力。如初中教学中通过将水电解,对生成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验分析,得到水的组成的结论,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宄能力;或者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将固定的实验条件变为可选择的实验条件等,运用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探宄活动,提高学生的探宄能力总之,通过化学教学,不仅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质。

第8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兴趣;实例;时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思想品德课堂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直接决定这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程度,并影响着课堂效率。思想品德本身理论性的东西多一些,许多同学反应乏味枯燥、空洞无趣,课堂上无精打采、讨论学习应付了事、回答问题支支吾吾的情况时而有之。鉴于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一改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同学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具体怎样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用活生生的实例说明问题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相对较强,显得枯燥无味,很难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是,笔者根据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上课前就故意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生生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来激发大家的兴趣。实践证明如果能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活用生活中的实例,不但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诱导大家边听“故事”边积极分析和思考问题。

如学习“正当防卫”内容时,笔者就引进了最近本区发生的一起大家都熟悉的案件:小王途中遇到抢劫并与歹徒顽强抗争,后被歹徒刺中大腿倒在地上,这时她顺势捡起身边石块用力向歹徒掷去,正好砸在头上,歹徒在地。此时小王趁势怒向心边起再次用石头向晕倒的歹徒头部一阵猛砸,歹徒当场死亡。这时,请大家说一说小王的行为算不算正当防卫的范畴?受不受法律的保护?同学们开始几乎都义愤填膺、深恶痛绝地说:“砸死活该”,并说出许多“合情合理”的理由。这时,我们再做适当诱导,让同学们依据正当防卫的4个基本条件来判断和分析这个实例,并让持反对观点的同学说说他们的理由和判断依据。最后在合理的诱导下,大家得出正确结论:小王的行为已明显超出必要防卫的限度,属于防卫过当范畴,须负法律责任,当然根据实情可减轻处罚力度。

用实例说明问题,让同学们当一会“法官”,诱导他们积极参与富有挑战和推理意义的整个过程,大家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但加深了印象,还增强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用新鲜鲜的时事来联系知识

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别看许多同学不愿意上思想品德理论课,谈起新闻趣事来却一套一套的。而时事思想品德是与思想品德课堂密切相关的,课堂上教师要是能联系时事讲思想品德,肯定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学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相关内容时,我们除了搜集大量史料来说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外,还可以根据今年的台湾“大选”,并联系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公布施行的《国家法》等时事联系起来,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不但课堂气氛热烈,大家分析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也明显得到了提高。

三、用直观观的教具来辅助认知

中学思想品德老师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结合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具,比如漫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将同学们的思维带到现实情境中,为他们设置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唤起大家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1.夸张的漫画。漫画暗喻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让同学们情趣盎然,加深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对不良诱惑说不”内容时,笔者最后用了漫画《人标》引导大家作课堂总结,同学们积极总结和反思,可以说是画龙点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直观的影像。多媒体影视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特点来渲染情境和气氛,可以让同学们在解读故事短片中受到震撼、启发和教育。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内容时,我们可以先播放美丽的草原,如画的城镇,然后再观看荒凉的隔壁沙漠和垃圾如山的城郊,让大家在对比中对破坏环境的后果感到震撼,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付诸行动。

四、用热烈烈的活动来牵引兴趣

要想吸引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我们就要打破教师高高在上主导课堂的局面,适时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进课堂,这样既为同学们留下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还能让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1.艺术形式。通过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来说明问题,不但能牵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诱使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不但有助于学习和巩固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学习“男生女生”时,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哑剧表演:某男生的球衣刮破了,但他不太熟练针线技巧,扎了几次手还没有缝好;而某女生的课桌松了,她笨拙的用锤子敲来敲去不得要领,不小心砸疼了手。最后他们互相帮助,很快就解决好了问题,这样的故事灵活地展现了男生女生有各自的爱好,天赋与个性差异,又提出了优势互补的合作思想。

2.思辩形式。激烈的辩论可以吸引大家投入到紧张和深度的思考中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印象。如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笔者先组织同学们观看我国水资源污染分布状况的影视资料。然后组织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确定主题,搜集资料,如:“河流的变迁”“江豚的生存状况”“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根据材料展开讨论、交流等思辩活动,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全程监控和辅导,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疏导和解决。讨论过后大家写一份调查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议,最后全体同学共同点评和研究学习成果。

总之,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学思想品德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多措并举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同学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调动大家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熊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索.福建师范大学,2003.

[2]刘慧.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8.

第9篇:中学生用水调查报告范文

区教育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5月中旬,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区政府办牵头,组织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开展了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育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学校286所,其中公办264所(普高9所,初中41所,小学214所),民办22所(普高1所,职高1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125878人,其中公办学校101721人(普高14258人,初中37934人,小学49529人),民办学校24157人(普高3183人,职高16250人,初中2035人,小学2689人);在职教师6749人,其中高中教师765人,学历合格率为59,初中教师2736人,学历合格率71,小学教师3248人,学历合格率100。

2、主要成绩

一是“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近年来,我区在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全区公办学校由1997年“两基”验收时的595所调减到现在的264所;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辟了联村办完小、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新路子,全区共有20所中心小学创办寄宿制,小学寄宿生达2144人。目前,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9;初中入学率为99.3,巩固率为97。20xx年,我区被省政府评为“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近四年全区投入累计180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4万多平方米,20xx年被市政府评为“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近几年来,我区共撤并乡镇联校33个,减少行政岗位90个,教职工核编定岗于20xx年初顺利实施,精简分流教职工580人。同时,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竞争聘任制、绩酬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公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全市先河。20xx年区职业中专、区女子职业中专、区成人中专等三所公办的职业学校通过竞聘方式成功实行个人领办。经过四年的运作,三所学校在体制改革、盘活资产、消赤减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共消减债务500多万元,学生人数由411人发展到3500人。

三是民办教育规模日益扩张。近些年来,我区放开手脚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教育成为**扩张教育规模的强势增长点。目前,我区民办教育涵盖了整个国民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体制和部门办、企业办、联合办、个人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本、市场化运作、低成本扩张、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路子。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0个(含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17.36;在校学生24157人,占学生总数的20.1;民校教师总数1125人,占教师总数的14.7;民校校园总面积26.6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15.15;累计资产达18638.9万元。各项指标均超出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同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省综合评比排名第二的民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771余人,校园面积383亩;淮阳中学是常德市最大的民办完全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泽云实验学校已成为全国优秀的民办小学。日益扩张的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开辟了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广阔道路;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在区财政相当吃紧的情况下,财政优先考虑和保证教育经费,预算逐年增加,20xx年为11425.85万元,占年度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5,较上年增长8.9。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打卡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对待,都已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学校公用经费、房屋修缮、班主任经费也由财政优先安排与拨付。五是教育乱收费得到有效扼制。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区对中小学乱收费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较好地刹住了学校擅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和其他部门搭车收费的风气。并从20xx年秋季开始试行“一费制”,教育乱收费现象基本杜绝。

二、问题和困难

近些年来,我区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相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相对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尽人意。一是“三乱”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区财政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少数职能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不时到学校执法检查,并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向学校或收费或罚款,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二是学校周边环境亟待整治。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网吧、电游厅、美容美发店、洗脚城等娱乐场所和小商小贩距离学校越来越近,严重地影响 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吧泛滥已成为一大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网吧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效果不佳,石板滩、黄土店等少数乡镇墟场还存在黑网吧。三是各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时有发生。个别乡镇学校存在包头封锁校门、冲击学校等闹事的情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利益。如区五中建筑工地上因意外事故摔死一位农民工,死者家属无理取闹,向学校索赔6万元才罢休。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经费仍有一定的缺口。一是教育建设负债重。据统计,全区教育建设债务高达4062.36万元,其中乡镇政府负担1918.43万元,农村学校负担204.5万元,区属学校负担1939.43万元。建设负债大多为“两基”验收的基建欠帐,近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配置也形成了约300万元的新债务。二是经费运转困难。尽管今年起我区将学校办公、维修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由于总额偏小,很多学校的日常经费运转仍较困难,尤其是农村小学,每学期的公用经费只有三、四千元,学校的维修经费也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三是教师待遇偏低。与江北城区相比,我区教师工资人平每月少200—300元,特别是村小教师待遇偏低,国家规定的误餐费、生活补贴没有完全享受。有的乡镇还欠发打卡以前教师的工资,如石门桥、谢家铺、中河口、十美堂、斗姆湖等乡镇因农村教育费附加抵顶等因素欠发教师工资198万元。

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一是教师队伍内部供需不平衡。我区中小学教师定编6772人,其中高中1010人,初中2952人,小学2810人;实有教师6950人,其中高中896人,初中2806人,小学3248人,整体上超编178人。虽然小学教师总体趋向富余,超编438人,经定岗分流后仍富余160人,但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奇缺,其中欠小学英语教师120名,信息技术教师80名;初中教师因高中学校选拔等方面的原因出现空缺,目前缺编146人,英语、理化、史地等学科教师出现青黄不接,其中英语欠50人,理化欠35人,史地等学科欠55人;高中教师缺编114人,高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目前,小学已4年没有从师范院校进新人,教师普遍存在知识老化,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质均性断层已经显现。全区共有小学教师324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16人,占总数的18.9,而46岁以上的教师为1767人,占教师总数的5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2人,比例为0.6,而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达68.7;具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1384人,占教师总数42,还有95名教师无职称。三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编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骨干教师难留住,近四年流出150人。

4、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明显滞后于江北城区。与江北城区比较,江南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普遍办学条件差,校园面积狭小,教育现代化设施欠缺,甚至个别学校还有危房。如武陵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3000多人,校园面积11888平方米,校舍面积8626平方米,生均占地4.25平方米(标准为18m2/人),生均建筑面积3.08平方米(标准为5.74m2/人),班额偏大,个别班达到85人。常沅小学还有C级危房面积960平方米,厕所还是旱厕。到目前为止,江南城区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初中学校,除区九中初中部以外,其他初中学校均为民办性质,都收取了一定的建校费。目前江南城区共有初中学生5339人,其中3489名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没有充分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政策优惠。

5、上级投入的危房改造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全区现有中小学危房面积48717m2(其中D级危房850m2,B、C级危房29500m2),且危房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危房改造资金配给方面,中央和省里把**作为市里的一个直辖区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农业县对待;而市里又没有将**作为直辖区对待,明显少于其他县市。如20xx-20xx年上级专项危改资金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各区县市危改资金(万元)危改面积(m2)各区县市危改资金(万元)危改面积(m2)市本级38临澧31028099武陵区1824819桃源4568395**区26824680石门74825675安乡34913861西洞庭2506610汉寿33314243津市23710258澧县3909866西湖1984061

6、学生及家长包袱沉重。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因贫失学的情况。通过建立贫困学生就学保障机制,开展“9.8”助教日活动,以及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教科书、免杂费、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读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非义务教育阶段,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中途辍学的较多。据调查,20xx年我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比率只达80,高中阶段学校每期约有300名学生辍学。二是家长教育负担重。据调查,我区家庭教育投资约占家庭收入30,在农村这个比率还要偏大。除正常教育收费外,主要承担以下负担:①“搭车收费”,如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层出不穷。②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强制学生在校内消费。③各种辅导班、特长班较多。全区初、高中毕业年级都存在补课现象,补课费每生每期150元左右。三是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难。由于硬件设施严重失衡,优质师源也日益向城市集中,占总数60以上的农村学生只享受到全部教育投入的23。在城镇也并不是每人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农村学生上学条件差。由于农村生源稀少,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生不能就近入学,一天要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有的骑单车上学,路上又有安全隐患,学生家长为此担惊受怕。

三、建议及对策

1、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协调好城乡教育的发展,统筹幼教、普教、职教、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助学金,继续开展“9.8”助教日活动,并通过建立以区、乡镇政府为主、学校积极配合的义务教育“双线”保学控流责任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二是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继续调整好中小学校布局。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初中、一所基本合格的寄宿制小学或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到20xx年全区中小学力争调减到230所。三是继续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危改资金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持十年不变。四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农村中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库,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相统筹。五是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步伐。要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与发展,农村高中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xx年,普高均衡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85以上。2、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在“教育20条”规定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全面推行四项制度,进一步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对学校实行挂牌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对学校的检查与收费,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原则上对农村学校实行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首查不罚制度。职能部门在第一次清查出学校存在的问题时,要指导纠正,明确整改期限,不应动辄罚款。三是实行罚款集中制度。职能部门对学校的罚款,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全额纳入教育捐赠中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负有维护学校周边环境责任的部门,如果工作不作为,或者违反有关规定到学校实施三乱行为的要追究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公开曝光。

3、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一是正确舆论导向。民办教育在我区以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及工作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细则,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提供发展平台。公、民办教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竞争,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民办学校在征用土地、报建项目、税费减免、用水、用电、环境保护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优惠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及评岗、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公办、民办学校招生实行统筹管理,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可纳入本地划片招生范围,也可以实行单独招生;高中阶段的民办学校要列入本地划片招生计划,并统筹安排招生;允许公、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经过批准后双向流动;民办学校的学生在考试、升学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权利。三是切实规范管理。目前,民办教育正处于上升时期,同时也处于对民办教育管理十分薄弱的时期,一旦管理失衡,各种隐性问题和矛盾将会暴露出来,政府会由此承担无限责任。政府及工作部门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统一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进一步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出台民办学校设置审批规定,从硬件、师资等方面规范并提高民办学校设置条件,提升民办学校的办学档次。

4、搞活教师用人管理机制。一是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一律试行公开竞聘,形成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变革机制,裁减人员,充实教育教学第一线,构建一种“核编定岗、全员竞岗、优岗优酬”的激励机制。二是依法落实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教师工作、学校自主进行教师管理的体制。认真落实湘发[20xx]5号文件规定,县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编制数额内,依法负责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整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职能。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在用人上的自我约束和调节机制。在继续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职工全员竞争聘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以校按编制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的办法,激发学校内部活力,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人员分流问题。四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学年度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增减情况进行核查,拟定年度进人计划,建立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当前要严格落实常教发[20xx]51号文件精神,为乡镇中心小学补充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新补充一批高中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的教师,使教师队伍结构有较大改观。

5、巩固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投入的“四保”,即“保工资、保入学、保安全、保运转”。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的教育经费,与城市教育费附加一道,专项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乡镇政府也应主动承担责任,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二是建立完善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力争做到教师工资足额预算,不留缺口,确保教师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三是建立完善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区(县)一级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至少按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落实和拨付学校公用经费。四是建立化解学校债务的有效机制。“两基”达标所形成的债务未剥离的,应按照上级政策精神剥离,将其纳入政府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统筹偿还,优先解决。

6、把江南城区教育纳入市“三区一体化”建设规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武陵区、**区、德山开发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三区一体化”的要求。近几年来,“三区一体化”建设在城市规划、创建等方面已经迈出坚实的步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明显滞后,合不上“三区一体化”建设步伐。市里应加大对江南城区教育的投入,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解决江南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与学校严重不足,学生就近入学难的问题,解决城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在校园面积狭小、班额偏大的矛盾。对于教育费附加,市里每年给武陵区按一定比例分成以外,20xx年还给武陵区增拨400万元,给德山开发区增拨100万元,而江南城区为零,江南城区享受一定比例的市城市教育费附加也在法理情理之中。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应将江南城区的教育发展纳入“三区一体化”建设的统一规划,给江南城区学校一定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拨付300万元用于学校改造;同时,市里应直接在江南城区建设一所义务制初中学校并纳入市直学校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