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素养提升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素养提升体会

第1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美术教学发展到今天,素描教学单一狭窄的观念正被逐渐打破。各个院校不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素描的工具运用、表现效果和艺术手法更加有了内涵。不过,目前的素描教学依然较多停留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上。学生们虽然技法纯熟,但是却缺少对客观对象本质的理解和内在感悟的把握。这就让很多人误以为素描教学只是技巧的学习,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美术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学生的技能手段、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素描教学中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艺术素质和思维方式,而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要围绕素描的核心——“造型”来展开。

一、素描教学的主要问题

素描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察与表现。观察决定表现,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用什么观察,成为素描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他对艺术的领悟能力,也决定了素描水准。观察是一种视觉活动,是一切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开始。

“观察”,是指一种积极的视觉思维和探索活动,人的视觉并不是机械的复制所看见的事物,观察是一种高度的提炼和选择活动。观察不仅是对事物的肉眼观看,而是像一只无形的手去感受和体会事物的起伏变化。什么地方凸起,什么地方凹陷;什么地方柔软,什么地方坚硬。经过了这个被心灵抚摸的过程之后,事物也变得有一定情感了。观察是主动的,而看见则是被动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画家之所以能画出经典的作品,主要在于他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可以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奇特的地方,感受到常人感觉不到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且将这些细微的联系通过画面揭示出来,使原本平凡的事物更加光彩夺目,使单调的东西更加令人激动。

素描教学中,很多学生的作品大都显得比较“软”。虽然形体、虚实没有错误,但是作品中往往缺少一种内在力度,缺乏张力。学生们经过训练能够观察和把握住事物的形状、体积、明暗和质感等特征,能够正确描绘出形体的轮廓,但是却感受不到形体之中固有力的存在,丧失了对形体内在“力”的感受和反应。对形体外在特征的捕捉和对形体本身形态特征的感知,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和视觉状态。

二、素描的核心问题

素描的核心问题就是造型。在画面上创造、构造图形的能力称为造型能力。造型意识,是人脑创造图形并运用图形自觉思维的能力。当我们面对大自然时,如何运用造型意识去感受对象,并且处理好画面上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画面的感染力,这是衡量造型意识的标准。

绘画的过程,是意识物化的过程。很多学生认为,素描就是把实物搬到画面上,但其实绘画是要用心去“看”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形”的创造和理解,教给学生感受、理解、运用和创造“形”。

形,是指物象平面的、抽象的比例关系以及黑白量的关系。大自然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完整性。要让他们变成画面的一部分就要去掉其特殊性,使它们能服从整个画面的秩序,从而构成画面的美感。素描只是一种造型手段,不能忽略物体的本身特征。造型重点研究的是如何利用点、线、面、黑、白、灰来表现形体结构以及所具有的内在意义。

体,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并由此形成的关系。光影、透视线、虚实等都可以形成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如果着重强调造型意识和造型能力,那么空间就会被画者有意识的增强或者减弱。形象与非形象之间此消彼长,都是为画面的和谐服务,这也是画面造型的要求。

结构,指立体的形之间的结合关系。形的内部关系形成了形体的转折和起伏等关系。形的张力及冲击力是由形的外部结构决定的,简洁的形往往比繁复的形更具有张力。在实际的素描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对结构不理解,使画面整体上缺乏必要的联系,使形也显得单薄。因此,对物体内在结构的细致观察和体会,分析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研究素描教学,就要从研究物象关系转向研究画面的结构关系。只有建立在对各种语言要素的节奏、韵律的把握基础上,才能认识到造型的意义。

现代素描教学应符合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艺术也是百花齐放,各种艺术观念的形态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更要以不同的艺术观念探索素描艺术的多元化。巨象、写实的素描仅仅是素描艺术的一个分支,却被长期视为素描教学的全部。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写实素描处于一种有待创新的局面,其表现领域必须要得到扩展,风格也应更加多样化。素描在造型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老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建立起绘画特有的思维方式。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环节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锻炼。使认识一步一步提高,艺术涵养得以深化。老师只是传授素描的知识和技术,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则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老师不能要求学生按自己的风格进行绘画,更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

综上所述,素描教学作为美术类的基础学科,既有美术基础学科的特点,也有自身的独特规律。素描教学通过对形体结构、空间体积、明暗虚实等多种造型因素的认识,教给学生如何观察世界、感悟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按照规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从而提高艺术素养和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1\]曾钢.对美术学院素描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7.

\[2\]梁宁.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9.

第2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文学素养教学实践文学作品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加强对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语文和文学二者相互关系,长久以来是具有争议的。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只重视对于文章的教,忽视对于文学的培养,这主要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教学过程中,存在诗歌教学,其教学的基础是经史子集,但是这些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语文学习,学生既能有效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也能很好的提升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提升当然也不能局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影视、文学作品以及文化活动进行文学素养的提升。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不应当过于刻板,应当尽可能变换多种形式,教师也必须对自身教学思路进行不断的更新,使得语文课堂更加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学效率更好。

一、培养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

加强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继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培养文学素质,可以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将填鸭式教学弊端彻底革除,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提高教学的乐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其积极参与。不断促进学生的成长,使其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出疑问,乐于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深入了解文章,进而促进自身的文学素养的提升。

(二)有利于儿童写作技巧的掌握

在具体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写作技巧的掌握,进而提升其写作能力。对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再出现不知从何下手,从何写起的情况,在体会文章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自身的词汇量,并进行合理应用。是其在记忆名言名句的基础上,并将其巧妙运用于写作中,提升作文的文采。

(三)有利于儿童的思想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可以有助于完善其思想和观念,有助于其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对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多方面,既可以体现在其文章的鉴赏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还可以体现在其思想观念的健全完善,其心灵不断得到美化,能够明辨是非,摒弃腐朽思想和不良的风气,促进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定的道德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文学素养的策略

(一)将教材进行合理利用,促进儿童文学素养提升

在语文教材中,优美的诗歌作品非常多,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诗文,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比如,在学习《静夜思》一文时,教师首先将其解释一遍,继而让学生进行体会,了解诗中描写的是思乡之情,用心体会游子在外的漂泊之感,由此对于亲情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更加珍惜家人,孝敬父母,以贴近生活的素材培养儿童的价值观。

(二)有效开拓学习视野,促进儿童文学素养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变换多种教学形式,有效促进学生视野的开拓。语文的教学是复杂广阔,所以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变化其教学形式,丰富其教学内容。比如,组织踏春郊游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大自然,体会自然万物的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描写自然万物的诗文进行朗诵,还可以让学生将诗文的含义进行解释。比如,学生可以将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春晓》进行背诵,充分体会诗文中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儿童文学素养提升

鼓励学生对课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不仅可以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的热情,而且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进行《少年闰土》一课的讲解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鲁迅的相关作用,不仅可以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其作品进行把握,进而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强化作文训练,帮助儿童提升文学素养

不仅要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还有注重其文学表现能力的培养。文学的表达是文学素养的培养的最终的目的。所以,语文要对儿童作文的训练进一步加强,注意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名言名句的运用。不断完善学生的用词,使其更加准确贴切。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使其乐于写,善于写,敢于展示,进而提升其文学素养的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合理对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可以把他的文章作为范文供大家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其他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学培养的氛围,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注重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问题,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要求。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升儿童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第3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关键词:品词析句;小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字、词、句以及段落、文章等。字、词、句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运用语言、赏析语言的根源所在。小学生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文章段落的阅读理解能力、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灵活表达写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离不开语文课堂上词、句的学习和应用。因此,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品词析句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品词析句概述

品词析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引导学生对词、句的不同用法以及不同用法在语意表达中的区别进行分析和体会。重点对于相近词的不同使用环境或不同含义、不同的句子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所带给读者的感受进行具体分析。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品词析句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词汇储备量,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自然形成一种语感,减少作文写作中的病句数量。另一方面,品词析句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写作方面的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品词析句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1.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

词、句都是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使用字词,合理运用句子描法。因此,品词析句能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升学生对词、句的把控能力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品词析句方面的练习,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己对字词的掌握能力,清楚认识不同词语的使用环境,还能够了解句子在不同语序、不同修辞手法、不同表达方式下的表达情绪,这些都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表现内容。

3.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通过对品词析句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与人沟通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自觉形成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等。

三、如何通过品词析句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引导学生对相近词的辨析

通过走入文本、品词析句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对相近含义的词汇进行辨析,通过对词汇的辨析学习,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这些看似相同词语的使用环境、使用语境等。

例如,在“讨论”和“探讨”这一对同义词之间,就有着语境和用法上的区分。“讨论”这一词一般适用的语境为较口头化的文章或句子中,一般在与人沟通交流时使用;“探讨”这一词的适用语境较为正式化,多用于书面语,在论文、学术期刊等理论性较强的文章中经常出现。

2.总结不同表现手法在句子中的不同应用

不同表现手法在句子中的应用也会使句子含义的表达发生相应变化,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习计划中的修辞手法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中不只要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修辞手法的适用范围,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优点。

例如,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中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体现了作者喜爱或厌恶之情等。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能够帮助作者将句子中的表达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如在眼前之感。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对仗工整,使得句子更加有气势,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所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通过走入文本来品词析句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并能够夯实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学生用词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减少学生在写作中产生的词不达意现象的发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通过品词析句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措施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同义、近义或者相近词语进行辨析,对句子中不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所带给读者的效果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在语言上的有效合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沈月红.在品词析句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172.

[2]李谷初.品词析句培养语感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真情无价教学设计及评析[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

第4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关键词:感悟;学生;阅读素养;举措

所谓感悟,简而言之就是学生主动体味、吸收和消化语言文字的过程,感悟能力的高低对学生阅读素养的优劣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举措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通过多方面的积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好课外的广阔资源。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应的课外资料作补充。比如,在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事前让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鲁迅先生生平、故事及格言的资料,这样,在讲述文章的过程中,会更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体会和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岸形象。此外,要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过程中用心体会,自然会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自读、自悟的时间,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及阅读素养,学生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涉猎大量优秀书籍,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并建议多写一写读书感悟。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但会提高自身运用文字的能力,还会更敏锐地把握住文章的意境和内涵。

二、拉近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加深

在教学过程中添加更多生活的元素,会让孩子们在已有生活积累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比如,在学习关于描写春天的文章时,教师可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关于春天的成语,并联想一下自身对春天有什么印象,孩子们可能会积极说出“春风明媚”“花红柳绿”等词语,这样就一下子拉近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到文章所展现的情境之中,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可谓一举多得。在学习课文《丰碑》时,教师可事前搜集一些有关的真实图片或者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告知学生这就是当年的真实情境,相信学生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到,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体会和感悟作者所传达出的情感,从更高层次上去理解时代背景,理解人物精神。

三、尊重学生的第一感悟和直觉

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不可对学生限定太多的条件和目标。比如,要求学生第一次阅读就要归纳出作者所表达出的中心思想,或是人物主人公有什么个性特征等,最好的做法就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不带有任何目标和任务地放松阅读,这样才会有自己最真实的第一感觉。众所周知,文章只有被感觉然后才能被思维,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内容会有初步的、整体的印象,这种状况为他们进一步地感悟和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慢慢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体味阅读的乐趣、语言的魅力及作者与自身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第一感觉,避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

四、注意把握重点语句,加深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可尝试改变以往逐段串讲的教学模式,而是把重点段落和重点内容挑选出来,请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把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用心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感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袖手旁观、不再发挥作用,相反,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答疑、解惑、点拨的作用,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略读、精读、浏览等的不同阅读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挑选出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这既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又是学生思维的兴奋之点,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和体验中加深自身对文章的感悟。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素养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加深学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和学生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出积极努力,尤其是教师要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分析,切实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汪燕宏.借鉴PISA实施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测评[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01).

[2]邝秀婉.感悟: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必由之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3).

第5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典诗词 教学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浩若烟海。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进入新时代,“国学热”等现象给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笔者在此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简单谈谈对当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原则的思考

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根据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小学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应该坚持以下的教学原则。

1、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

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真备课,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进行阅读欣赏。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小学生因其年龄的特殊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小学生自制力差、精力充沛,上课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小动作不断、走神的现象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坚持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集中教学,消除小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基础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

小学生处在古典诗词的启蒙阶段,直观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再加上古典诗词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语法与日常语言有很大区别,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小学生对古典诗词接受上存在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授课时要热爱、关注学生,耐心地讲解知识。同时,引入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古典诗词蕴涵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诵读法”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大声诵读,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在诵读中强化创造性思维,通过小学生丰富的联想,将艺术的魅力内化;最后,通过有节奏地诵读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使孩子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2、鉴赏法

“鉴赏法”是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增强对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和体会。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获取审美上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骆宾王《咏鹅》这一课,可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感悟画面美。古典诗词韵律整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古诗新唱”,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3、探究法

第6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对作品的解读,包括字词和意境的揣摩,情感思想的剖析,以及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的理解把握等等。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在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很多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含义,需要读者结合语境和情景进行揣摩分析和理解,准确把握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因此,本文根据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本质出发,分析如何有效强化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内在思想素养。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中西方文化差异,修辞手法的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去体会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思想。所以,加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作品解读,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养。

一、加强文学作品中文字的解读,提高教学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需要反复斟酌和揣摩其中的核心词汇的用意,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些词汇的意思,才能准确掌握整个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学作品中的词语并非单一存在的,其含义也并非简单的字面意思,需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和情景进行字面意思的深化和拓展,作者在使用时也有其既定的使用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所以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作品文字内涵的解读,反复分析和揣摩,准确掌握作者的使用意图。加强对文学作品中文字的解读,有利于大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同时也喜欢上这个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手法,并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加强学生关于文字的解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解读技巧,真正体会到用词的准确含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内涵。

二、把握文学作品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影响大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准确解读的重要因素。在通常的文学作品赏析中,大学生往往会用固有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文化差异决定了写作方向,英美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于人物的素质和故事情节的构造带有西方的典型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情语境下,人物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实践时,需要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利用西方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对作品内涵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很多的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欢,是在于它敢于冲破世俗思想的禁锢,展现出常人不敢想以及不敢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思想的突破,这是东方思想行为所不允许的,但是却带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比如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产生,极大地转变了女性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解读,分析当时文化大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不断深化自身的思想素养。

三、掌握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教学效果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ゴ蟮奈难ё髡撸他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写作风格和擅长的写作手法,或唯美、或浪漫、或幽默、或犀利等等。在赏析文学作品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社会背景、成长环境、生活遭遇以及创造背景等等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风格。掌握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利于读者把握整个文学作品的写作性质,可以有效加强作者的理解分析。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作者写作风格的分析,从而深化文学作品的写作内涵。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程度深入,需要教师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思想素养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目的,让大学生在英美文学作品的陶冶和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欣欣.浅析英美文学经典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旬刊,2015.08.

第7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参加2011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培训时间是7月4日至7月13日,为期10天。七月的天气格外闷热,一百多人坐在一起听讲座,上机练习,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为什么?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扎根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地学习。经过10天的紧张学习,在倾听教授、老师们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全省各学校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说实话,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农村,有的老师甚至连什么是邮箱、怎么制作幻灯片等极其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不懂,很难想象那里的孩子们将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失掉多少开阔眼界的机会呀!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总之,在学习中我克服了天热、想家、身体不适等很多困难,每天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中的各种活动。学习中我时刻牢记,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是十小和珲春市的代表,我为能够参加这次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十天的努力学习我不仅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交流种,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把我们珲春市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介绍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收到了极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培训班班主任东北师大郑燕林老师的赞扬。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 、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培训是我的荣幸!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是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的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湘西州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五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课,虽然略感生涩,却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第8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各项生理指标发展迅速,此时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很强。把握这个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有很大助益。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协调性,容易接受人文素养教育,此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指导,学生很快便能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学生的一生。鉴于以上原因,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属于必要之举。人文素养崇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是其自身健康成长的养料,是其家庭客观的反射,是推动和谐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应该从小开始,以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积淀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强大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释放能量。

人文素养的培养,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其正能量无法完全言说。但是,如果个体或社会普遍缺乏人文素养,那么迅速发展的科技、高级的武器,将不再是和平的守护者,也不再是神坛上的圣物,反而会变成危害社会的力量。没有人文素养的团体或国家,与人文、与自然相背离,将是一片没有生机的黑暗地带。为此,国家自20世纪开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希望人人成为有高素质、高情操的公民,可见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和国家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目标定位

人文素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知识贯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体会教材内容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感悟作者的人文情怀;通过与书本的对话,了解深厚的中华文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努力践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知识是客观的没有生命的,但人文精神修养却是学生的精气神,代表了学生独特的气质。人文精神修养需要学生不嗟匮习人文知识,强化人文行为,把人文精神真正融入自身的生命里,内化为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待人对事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白衣战士叶欣在非典来临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我们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华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高尚的情操,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我们已经明确,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应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课文中人文知识的挖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内化这些精神特质。同时,教师需注意教学方法,采用寓教于情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教材内容的情感逐步深入,慢慢体会文中传递的人文情怀。

当然,教师也应该多组织一些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包括早晨或课间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朗读感悟交流会。这样,不仅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且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再者,教师也可以通过隐性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研究指出:环境对学生的思维、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教师便可以利用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比如,学校的走廊、教室的墙壁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地方,教师可以在上面挂上大家名画、历史文物、名言警句,或者学生自己摘抄的有意义的文字,都可以展示在公共区域供学生欣赏;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人文精神传播,包括诵读经典诗歌、讲述名人故事、解读时事新闻等,向学生展示多元文化,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做一个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结束语

第9篇:教师素养提升体会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设计

在文学体裁中,一般不属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的文体就是散文,可见散文的散漫性特征。散文是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不同的作者会有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即使是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和散文的独特性特征,引导学生感悟到散文的独特魅力,从语言文字切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体悟,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养。

一、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散文文体具有独特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从文本出发,从作者出发,知人论世。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散文,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即注重语感培养、展开想象联想、领悟作品深层意蕴并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第三,引导学生感知散文的语言美,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和表达能力;第五,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能读懂古代的散文和现代散文,丰富自己的文化常识,提高积累。教师在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后,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在朗读中感悟到情和景的联系,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这篇散文的写作线索,领会抒情散文以情缀文、缘情写景的特点,增强阅读此类散文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一点知人论世的散文鉴赏方法,从朱自清其人的生平入手,体会作者与其父之间的关系,了解作者对人生短暂的独特感悟。

二、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

散文是作者书写性灵的一种文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把握散文文体的主体性特征,即散文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的流露,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的感悟,是经过作家过滤以后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绝不单纯的是表达父子之间的爱,朱自清本科的专业是哲学,这就决定着《背影》还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的体会,“背”自古以来就是力量、坚强的象征,而“影”则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怀念,是影射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情怀,因此,《背影》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脆弱以及生命易逝的独特的体悟;其次,要抓住散文文体的开放性特征。散文表达方式自由灵活,篇幅可长可短,表达方式可以论可抒情。在中学阶段选入教材的都是名家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作品的个性美。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精巧的结构美以及所创设的意境美。传统的观念认为散文是“形散神聚”但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是“形聚神散”,通过文中“忽然想起”的照应,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颇不宁静的现实世界”、“和悦的‘采莲’世界”以及作者向往的“和睦、幸福的理想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情思;第三,要抓住散文的散漫性特征。要从散文文体的弹性、密度以及节奏来整体的把握散文的散漫性特征。散文文体的弹性就是指散文文体变化多端是一种扩大的艺术空间,散文文体的密度就是指散文的结构安排、意象的组合以及精当的文字;散文文体的节奏就是指散文的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安排,如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就要抓住这一特征。

三、散文教学要突出重点

散文独特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的文章突出不同的重点,但是,总体而言,散文教学要抓住两个重点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散文陶冶学生性情的特征,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如在教学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这篇散文时,教师就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人文情感上,而不是引导学生过多的揣摩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章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再如,在教学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到“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重点引导体会文人那种淡淡的情愫;其次,在散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通过思辨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议论性的散文时,尤其要抓住这一特征。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与思辨中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兰亭集序》的时候,在理顺文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阅读李泽厚写的关于魏晋文人的一些文章,让学生加深对魏晋时期文学的认识即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四、结语总之,在散文教学设计中要把握散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分享作者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悟到的独特的人生经验,而不是过多的关注散文中的客体,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体味作者精准的语言表达,通过细读来领会和感受散文语言的优美之处,通过散文教学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魏丽娜 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人民教育山版社,2004.

[2]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