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实习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科学;发展;医学;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47-02
培养高素质医学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其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以及发展规律来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培养,体现了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医疗卫生体系目标。当医学生结束他们的教育生涯走向工作岗位前进行实习的时候,这也是他们从学生到社会职员的一个过渡时期,这将对于医学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这段时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道德的医疗体系思想,对未来不论是医院还是医学生本身都是很重要的一段时期,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医学生的德育工作在以学生实习阶段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必须不断完善并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 教育工作的难点分析
一般医院没有配备专门的实习生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大多是有临床医师来做简单指导。这一方面不具备权威和专业性,另一方面不能进行实习生年龄层的有效沟通,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充当临时教育工作的人员的思维较浅,只注重思想的解放,观点的创新,盲目崇拜欧美国家的医疗水平和先进仪器,对国内的现状没有理性评价,使得教育具有片面性和势利性。而不是加强对集体主义、爱岗敬业、责任心、社会主义等观念和人格品质上的教育,完全颠倒了主次矛盾。此外,学校实习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医院实习管理未能实现有效过渡,当前情况是:实习生在医院开始实习以后,学校对实习生实习质量未能实现有效监控,院方和校方的沟通脱节,实习教学的所有管理和任务完全落在了医院与带教老师这边,这种方式难免导致对医学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到位。
2 我院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2.1 准备工作 提前3个月与校方沟通,开展学校与医院双向思想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实习生实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尽力全面提升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法律修养。实习生进入医院后,我院医院科教科管理人员及时收集实习生的性格特征、学校思想表现等基本信息,对实习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面对面交流,传授我院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宣传我院的骨干医师,着重进行集体主义、诚信、以人为本等观念的传播。尤其是对与患者严密接触的护士更需要思想道德的培训。加强教育特护人员的关爱生命、政治思想的提高,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保证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充满爱心的护士。
2.2 创新理念的培养 深入开展实习生学习创新理念的工作,帮助医学实习生迅速完成角色观念转变。医学实习生是一个过渡性的角色,这个角色处在特定的转换过程中。因此,在医学生实习阶段,就要加强培养实习生的医生角色意识,在校期间,学校可定期组织思想教育的座谈会,聘请附属医院的专家过来指导实践,此外校方每学期开展医学生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一边教授知识,一边纠正道德误区,鼓励学生创新思想;在医学生开始实习后,校方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让医学生从踏入这一行业开始,就明确医生的职责,需对医学生进行专门的医德医风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实习医院,接纳实习生以后,首先要重视给实习生做相关的职业道德素质培训,帮助学生过渡到准医生。实习生自己应该重视培养自己的创新理念,用科学的发展观念指导自我的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积极的自我意识,主动接触病人,与指导教师多的进行有效沟通,应自我争取锻炼的机会。只有校方院方和实习生自己三方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实习生的角色转型,平稳过渡到临床医生行列。
2.3 定期随访 学校、医院共同协作才能构建完善的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学生开始临床实习后,学校要同步教育,随时与医院、带教医师和实习生沟通联系,对实习生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评估。首先学校的实习指导管理机制需要完善,整个实习过程各环节都应监管到位,全面把握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状况。同时与医院的沟通与交流同样重要,从院方获取及时的反馈信息,真正完善与发展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素质能力。其次,对医学实习生实习期的医德医风教育,道德水平电话随访考核制度可以增加实习生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加强。
2.4 加强服务质量的考核 对服务质量的考核能对实习生的思想教育进行检测,如果未能通过考核的需要进一步教育,端正她们的思想。我院科教科制定一系列实习生的考核标准和工作规范,提高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对实习生严格按照以上标准进行考核,重点抓住质量的管理,定期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我院工作的意见,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3 小 结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它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其本质是一门人学。未来的医生,这个特定的职业将医学生与保卫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样一个沉甸甸的历史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展开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院校和医学教师不断学习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实习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医学毕业生。使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积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回归指导实践。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更要培养自身的人文修养,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文舸.市场缺陷理论与卫生管理中的社会成本[J].中国卫生经济,1998,(10).
[2] 薛菊凤,王爱珍.临床实践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52-53.
[3] 马加海,徐礼鲜,王雪岩.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医学伦理学教育[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2):170-172.
[4] 朱冬红.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8).
[5] 欧阳小琳,薛丽.浅谈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02).
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临床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各科室的情况,介绍一些规章制度、各级医师的职责等,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临床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技能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诊疗技能。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学生艺术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024―02
一、高等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
高等音乐院校的艺术实践是与教学、科研、创作工作同等重要的工作内容。艺术实践既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小组观摩,还包括教学实践环节之外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更为广阔的实践形式。
二、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艺术实践
学生艺术实践是高等音乐院校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课程实践、集中实践、自主实践以及社会实践四种主要形式。
学生的艺术实践具有以下七个显著特点:一是全员覆盖,所有的高等音乐院校的学生在修业期间都必须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一般来说高等音乐院校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实践学分的形式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二是内容多样,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空间上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在形式上可以是常见的音乐会、专业比赛,也可以是采风、大师课等。三是活动的递进性,根据专业教学特点的不同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不同院系和专业会安排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如音乐学专业在低年级一般采用采风的形式,高年级则可以撰写专业学术评论。四是全程体验,这一点在表演专业表现得最为明显,学生要体验从排练、演出到舞美、道具、音响、剧务等一切可能实践的角色。五是实践的示范性,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一般都会把专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作为重要的实践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利用他们的专业示范性,更好地带动相关专业师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六是组织的有效性,高等音乐院校一般都成立专门负责学生艺术实践工作的艺术实践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以及各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构成。七是社会服务性,学生艺术实践一般与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等发挥高等音乐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活动紧密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三、高等音乐院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指出:“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学生艺术实践是高等音乐院校践行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引领区域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宣传扩大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科研、创作成果,不断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推进资源共享等方面大有可为。
1.加强与政府的合作沟通,成立城市交响乐团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地区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很多地区一直缺少一支国内一流的专业乐团。交响乐团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表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亲和力,柏林爱乐、纽约爱乐、维也纳爱乐就是其所在城市的骄傲。在全世界范围内,交响乐已经被公认为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准,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甚至几支水平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自豪。因为音乐不仅能慢慢改变一个城市,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鉴于此,任何区域都需要拥有一支专业的交响乐团来诠释和体现区域精神。
多年来,高等音乐院校在提升区域音乐文化品位、引领区域音乐文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部分院校同时拥有组建城市交响乐团所需要的软件优势,如人才优势,硬件优势如场地、设备、乐器优势等。因此,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成立一支以学院优秀学生为主体的稳定的职业交响乐团。在这一点上,以政府为代表的城市与高等音乐院校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
在合作基础上,城市交响乐团将以专业乐团的建制为标准,规模拟定为80人左右,以高等音乐院校优秀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演奏技能和舞台表现能力优秀的艺术硕士为补充。乐团聘任驻团指挥一名,采取准职业化形式每周定期排练,并相继邀请国内外一流的指挥家执棒乐团。乐团可以代表地区较好地完成各级各类外事活动以及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交响乐团的成熟与发展还可以极大地提升区域音乐文化品位与层次,增加地区在全球音乐文化中的辨识度与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
2.加强与文化产业的合作沟通,成立各类音乐制作基地
2009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运用市场机制,集中产业优势资源,鼓励和推动音乐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建立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园区),促进民族音乐产品的开发、创作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这一意见的颁布为高等音乐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提供了依据。高等音乐院校要以音乐厅、各类演奏厅等硬件优势为基础,积极整合学院创作、演出(奏)、音乐制作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考虑与如动漫产业基地等一些文化产业的合作,以原创动漫音乐的创作、录制、出版与发行为主要合作内容,为区域文化创新提供动力支撑。这些合作需要高等音乐院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吸收和引进国内外一流的音乐编辑、制作、经营与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由企业或由政府提供前期合作专项资金。如果与文化产业的合作能够实现,那么学生艺术实践工作的手段、内容、范围以及影响力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沟通,推荐自身资源优势
高等音乐院校具有很多表演资源优势,其主要体现在拥有丰厚的演唱资源、演奏资源,各院校几乎都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专业合唱团和各类交响、民族、流行乐团,而且这些乐团几乎都是其所在地区的高水平乐团之一。高等音乐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展开与媒体资源的合作与沟通,如与电台、电视台、报纸这些传统媒体以及与知名网站等新兴媒体资源的合作。这种合作以院校为资源依托进行媒体上的宣传,最终实现双方共同受益。
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常见的各种演出,如交响乐、室内乐、民乐、歌舞等;二是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训声乐、器乐、舞蹈人才等;三是组织各种比赛;四是依托媒体平台,制作播出音乐专题节目,类似《百家讲坛》,可以讲解音乐知识、介绍音乐家;五是代表地区参加各类外事任务的随行演出,促进文化交流,展现区域文化形象。
这种合作可以考虑不是联合体合作,而是以市场化的形式运作,以公司层面的运营管理形式合作,高等音乐院校以无形资产入股,媒体以货币形式入股。
除此之外,高等音乐院校还可以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发展需要出发,以合适的载体积极推介、组织各类交流与演出活动。如与各级各类演艺集团联动举办各类“音乐周”、“演出季”,积极与国内兄弟艺术院校和知名艺术团体、文化产业公司联合组成“艺术实践联盟”,借助各类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艺术实践工作的国际舞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提高艺术实践工作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专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范锐.基于音乐专业学生主体的艺术实践模式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2]罗原.浅析高校艺术院系社会艺术实践[J].群文天地,2012(10).
[3]谢秉元,高扬.试析课程改革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管理与创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01).
论文摘要:通过对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长期从事一线学生思政工作经验的提炼,并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逐渐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国家统一分配,到学生个人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选择。
实行这种模式的十几年来,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规范,招聘、应聘制度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对自主择业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渐走向成熟和深人。但是,1999年的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目急剧增加,每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了倾斜。“就业难”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此外,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未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着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加之择业时的焦躁心理和盲目性,导致大学生在刚参加工作的两三年里,频繁跳槽,这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方向,图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让他们尽可能少走一些弯路,高等学校对此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要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关键就是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和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经验
(一)欧美高校
就业指导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以“市场就业制度”或“自由就业制度”为基础的。其就业指导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学校极为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对大学生就业虽然不承担责任,但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而招生人数又会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人。因此,各高校均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通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
2.就业指导体系完备。一方面,就业指导主体多样化,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政府只进行宏观就业政策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就业指导机构比较完备,大学的就职部、企业的人事部及一些社会性机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3.就业指导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国外就业指导的内容涉及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择业准则和技巧等。就业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座、报告、咨询服务、模拟实验、心理测试等,并且用计算机技术来收集整理并提供信息。
(二)香陈高权
在香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由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政府采用有力的手段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如设有教育就业辅导组、统筹招聘组等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料和就业辅导,免费协助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
下面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作一简介:闭该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称之为事业辅导。学校在创建之初,就设有学生事务处,全面统筹学生个人辅导,包括情绪、学习及就业等问题。1996年学生事务处重新定位,改为学生发展处,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全面就业辅导和服务。该项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一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而不是在毕业前举办一两个讲座就简单了事。20世纪90年代以前,他们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性的服务,而近年来则要求辅导人员多与学生接触,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把学业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学生发展处还特别成立了事业释站,每天都有辅导员值班,学生不需要预约就可以咨询,并且每周在不同时间开设不同的事业培训班,以适应不同时间上课的同学。只要同学提出了某一方面的要求,学生发展处就尽量开设相关项目以满足其需要。
有效的就业辅导,必须能够掌握就业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学生发展处经常邀请企业到学校举办事业讲座及招聘活动,让企业和学生相互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此外,该校近年来还积极推行了“学长计划”,请不同行业已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校和同学进行交流,既给同学一个机会,学习人生和工作的经验,也密切了学生发展处和外界的关系。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学生发展处积极主动将信息反馈给各院系,共同探讨现有课程设置是否能适应市场需要。
三、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我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由校学生工作部(处)负责。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本文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据了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要求具有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市场学、信息学等知识背景以及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亲和能力、专业能力、社会经验等实际能力。此外,还须具有相关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同学提供科学、可靠的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我们可以在大学四年中逐步递进地开设一些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如一年级可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前景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年级可以开设“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求职和就业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三年级可以开设“求职技巧”、“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提早进人求职和就业的状态;四年级可以即时地开展一些有关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指导,使学生对就业路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能有条不紊地完成好择业和就业这一重要任务。这些课程可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大学四年思政教育的体系。
(二)加强理论指导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大学阶段,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讲述就业指导理论知识,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就业指导的特点和内容,帮助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同等重要,学历与能力同样重要。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开展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则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或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既可以是公益类的社区宣传、社会调查,也可以是由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提供的短期的实习。在活动中让大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三)争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大学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如高校与用人单位经常进行联系与沟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等,都是学校和社会结合的有效方式。此外,学校可以与一些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设立实习基地,如果学生与实习单位达成协议便可以直接录用,这样既免去了学生找工作的劳顿,又使用人单位录用到了合适人选,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咨询服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个性化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根据毕业生个人实际情况做到个性化服务。其实,早在春秋时代,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职业测试等,来指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和所学专业,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就业考试的模拟实验,或者请用人单位进行模拟招聘,使学生能够对招聘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辅导员这一资源,因为辅导员直接处理学生的日常工作和日常事务,与学生有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对学生较为了解。当然,首先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然后再依托他们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五)不断开辟就业生新渠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方式和渠道也更趋多元化,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使得就业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全社会思想观念的开放,也使很多人对就业模式有了新的思考,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些既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指导毕业生网上求职
网上求职是一种特殊的择业形式,避免了毕业生现场大量集中和近距离接触,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也给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平等的表现机会。因此,网上求职和招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青睐。学校要指导毕业生选择适合的网络招聘会,并使毕业生了解网上招聘会及投递简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当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邀请一些用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招聘,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可以有更多的沟通和了解。百大网就是一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通过网上交流信息,不仅提高了招聘效果,而且节省了招聘费用。
2.指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对于学生的自主创业这一新生事物,社会、学校和家长不无担心和疑虑。但是,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是自身和时展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所提倡的。它需要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不怕困难、坦然面对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圈这一切也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至少应在以下几个领域加强研究和引导:自主创业的背景及政策研究;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研究;自主创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研究;自主创业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
3.指导毕业生跨城市就业
每个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差异很大,每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也有很大的差异。个人的求职和发展空间,更多的依赖于城市所提供的就业机会点。如营销人才、管理人才、软硬件人才、会展人才等在上海市内的机会较多,而制造类人才则涌向上海的经济开发区和江浙一带企业密集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城市发展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城市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使之在一个新的城市中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4.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部门就业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上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1?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1.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1.2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
学校体育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出于条件限制,将就着教与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乏”,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②学校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就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
1.3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
1.3.1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竞赛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参与,它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是出于参与者自觉自愿的。因此也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里所讲的竞赛,不单是指运动会等一类的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等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一切非正式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参与面、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场地器材也不受条件限制。
1.3.2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要有效培养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第一,端正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
1.4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
1.4.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1.4.2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要做到:①让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术、战术知识,变“看热闹”为“看门道”。②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③组织好学生参加观摩比赛,在观看比赛前,对所观看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的内容,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总结。④组织专题讲座。
2?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2.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在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2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
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3]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在学校体育界中取得了共识。如何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步就是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则是抓好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意识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
1?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1.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1.2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
学校体育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出于条件限制,将就着教与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乏”,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②学校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就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
1.3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
1.3.1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竞赛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参与,它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是出于参与者自觉自愿的。因此也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里所讲的竞赛,不单是指运动会等一类的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等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一切非正式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参与面、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场地器材也不受条件限制。
1.3.2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
要有效培养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第一,端正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
1.4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
1.4.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1.4.2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
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要做到:①让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术、战术知识,变“看热闹”为“看门道”。②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③组织好学生参加观摩比赛,在观看比赛前,对所观看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的内容,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总结。④组织专题讲座。
2?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2.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在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2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
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3]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和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全市教育设施的硬件水平长足提升。随着教育设施硬件水平的提升,师资力量的加强,学生生源暴涨,学校周边交通出行成了街头巷尾热议话题。开学伊始,向阳小学周边的交通出行即成了热议话题之最,社会关注度前所未有。
开学之初向阳小学上下学时段周边道路车水马龙,拥堵不堪,放学期间有些低年级学生,毫无安全意识,混在人流车流中,安全隐患很大。现在交警部门虽在在通往向阳小学的花园路口放置了临时交通信号灯,情况有所好转,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严峻。
一、经现场调研,分析出向阳小学周边地区交通拥堵主要有以下成因:
(一)向阳小学和东方花园之间的通达路现为断头路,致使该校东部与南部的学生上学必须遵循瑞兴路-三岔河路-花园路的路线,上下学通勤交通双倍在这条路线上局部叠加,形成该区域周边交通供给严重滞后于实际需求,导致该校周边路段出现时段性梗塞。
(二)向阳小学临时承接运师附小30个班2000多名师生,且这些师生几乎全居住在花园路以西区域,致使该部分分流生源上下学时段必须频繁地跨越花园路,严重干扰花园路的交通,极大降低其通行能力。
(三)通达路路面部分被流动性商贩违规侵占,或是售卖早餐、水果或是销售文具,也有附近菜农路边卖菜。致使有效服务交通出行路幅缩减多半。
(四)通达路可通行路面因邻街商铺私家车的路面停放而大幅缩减,且家长文明通行和安全意识不足,接送车辆无序停放;降低了已有路段的有效通行能力,强化了该校周边路段上下学时段性梗塞程度。
(五)向阳小学为本校和附小师生分别开通专用门,造成师生出门后交叉重叠,加大花园路转弯路段的拥堵。再次放大该校周边路段上下学时段性梗塞效应。
二、就上述交通问题成因的分析,现对向阳小学周边交通出行提升有如下建议:
(一)打通通达路,与瑞兴路相连通,让该校周边道路成环路,破解因断头路造成的向阳小学周边交通困扰。
(二)开展通达路大环境整治,清理乱搭乱建,划定商贩专营区域,禁止占道经营。通达路两侧的商业是因东方花的投入使用及周边开发带动而逐渐繁荣起来的,由于远离商业中心,管理存在局部缺位,导致该路两侧商户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向阳小学提升改造后,生源大幅增加,上下学交通需求相当,自此两者矛盾凸显,造成该区域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畅达影响严重,极大影响周边市民出行,致使声载道。故通达路大环境整治亟需开展,且应刻不容缓。
(三)建议学校根据学生家庭住址合理使用学校大门。如家住向阳小学东部水上村附近的使用通达路上的南门;家住花园路西部的使用通过路上的北门;家住瑞兴路以东的使用三岔河路上的北门;并在各校门两侧设置等待区。以此来有序管理等待中的家长和学生,避免上下学时段不必要的交通重叠,减少上下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过度干扰。
(四)建议复合利用向阳小学围墙外道路绿化空间。平整向阳小学围墙外景观微地形,更新道路绿化理念,将现有道路绿地改造为高冠加铺地形式,利用高冠下铺地空间,划定非机动车停车位,规范非机动车停放。
(五)建议实施错时上下学。校内不同年级不同校门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避免学生交通流批量集中,从源头上削减交通需的时段性峰值。
(六)建议有效管理通达路沿街商铺的私车停放,倡导停入各小区地下车库,严禁上下学时段(早7:30-8:20;晚4:-4:50)出现路面停车,保证路面通行。
(七)建议上下学时段东方花园东门仅当人行出入口使用。车辆在早7:30-8:20和晚4:-4:50时段一律走北门,以分流通达路上下学时段的交通量,减轻道路拥堵。
(八)建议交通公司在放学高峰期增加相应线路的车次及应急线路,倡导高年级学生(4-6年级)乘坐公交车上下学,让公交车起到校车的作用,发挥公共交通的优势。
三、向阳小学是我市重多教育设施之一,该校上下学通勤交通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我市具有普遍性。当下又适逢我市正在开展“路更畅”行动,为保证教育类民生项目的交通畅达,结合我市教育设施周边交通问题,就我市教育设施周边交通出行提升有如下建议:
(一)建议开展全市教育设施门前疏散场专题梳理,最大限度克服上下学交通对城市交通的阻断。受限于用地紧张、学生生源暴涨,我市教育设施在扩建或新建时很少在学校门口设置比较科学的疏散场地,学校围墙大门多贴道路红线建设。这给上下学时段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严重干扰城市交通。这是上下学时段学校周边道路成为交通拥堵黑点和管理难点的关键,是“路更畅”目标的最大制约因素。
(二)建议对全市教育设施应严格开展交通影响评价,以交通容量评估控制办学规模与以已有生源规模来反推交通承载后制定周边道路拓展改造相结合,将“路更畅”目标贯串于每个项目建设中。
(三)建议对全市教育设施周边道路开展环境大整治,“先移除、后规范”,根除学校附近的“乱设摊、乱占道、乱搭建”的三乱现象,根除我市道路“屡整屡现、屡治屡犯”的管理顽症,以城市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通行的畅达。
【关键词】综合性高校 艺术类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实效性
新时期,众多综合性高校纷纷增设艺术专业,这对促进艺术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艺术类人才取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综合性高校来说,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特点,也给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综合性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分析
综合性高校艺术生除具有一般艺术生都具有的个性特征鲜明,集体意识、纪律观念缺乏,理想信念淡薄,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等特点外,新时期的他们还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1.思想状况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化
传统的艺术生视艺术为个人理想、价值的追求,他们为了艺术而艺术,思想既偏执也较为单一,没有太多复杂的成分。新时期艺术生(尤其是综合性高校艺术生)由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期望值和学习目的的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变得日益复杂,很多家长只是把艺术当成孩子考上理想高校的敲门砖,并不希望他们今后从事艺术事业,很多学生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并非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把艺术学习仅仅当成顺利完成高等教育的途径。因此,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既热衷自我设计,展示个性才能,也十分关注社会、学校和其他人的评价;他们既积极参加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刺激性和引领时尚的活动,也积极争取各种荣誉、技能和发展平台。
2.困难学生增多,心理压力增大
一是经济困难学生增多。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扩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了实现高校求学梦,也走上了艺术学习之路,从而使学校经济困难的艺术生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学业困难学生增多。当前很多艺术生并非因喜欢艺术而选择艺术,只是为了实现上大学的理想而走的“捷径”,这部分学生进校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如选修双学位、热衷社会兼职等),消极应对专业学习,造成学业困难学生增多。三是就业困难学生多。由于学习目的不明,文化功底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等原因,加上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不大,造成很多学生就业存在困难。由于这些困难的存在,使综合性高校艺术生在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上无所适从,感觉前途迷茫,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3.学校归属感不强,矛盾冲突多发
综合性高校一般以传统的文理工科为优势和特色,艺术类专业在学校里处于较为边缘和弱势地位,学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和进行学生综合评价时也很难充分理解和考虑艺术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性特点。因此,艺术类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在综合性高校很难获得较好认同,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与学校的距离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学生间的交流也主要集中在艺术生内部,与其他专业学生沟通融合较少,他们对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也有一种抵制情绪,容易与其他专业学生产生矛盾和分歧,从而展现出学生群体间的矛盾冲突也较多的现象。
二、综合性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理论课、思想政治课(简称两课)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实际调查发现,高校两课教学对艺术生的重要作用未取得应有的效果。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艺术生对两课认同感不强。很多艺术生认为艺术是没有国家、阶级壁垒的,他们崇尚自由、追求独特,因此,从内心深处对两课教学不认同甚至抵制,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二是两课教师对艺术生思想状况了解不深,不能结合艺术生特点创新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没有更好的教学途径,导致了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不良循环,最终使两课教学在双方都难受的氛围中举步维艰。
2.专业教师的作用没得到应有的发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两课教师、辅导员外,专业教师也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艺术生由于专业性质和学习特点,他们与专业教师感情更深,联系更密切,因此,发挥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为重要。但现实中,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因此对这项工作没有主动性;二是受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制约。艺术专业教师是艺术专业出身,其自身思想政治理论修养相对也是薄弱环节,更没有实践经验,部分专业教师即使有积极性,也会由于知识缺陷而收效甚微。
3.传统教育模式对艺术生完全不适用
综合性高校在较长的办学经历中,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对普通专业学生来说确实行之有效且省事省力。但对艺术生来说,这种传统模式明显存在不适应。因为相对普通专业学生来说,艺术类学生理性认识偏低,感性认识较强,且艺术类学生专业情结更浓,对个性发展更突出,对传统伦理的束缚和对舆论环境的反映更加淡漠。因此,如沿用传统工作模式来开展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行为,让他们游离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三、提高综合性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针对新时期综合性高校艺术生特点,可探索推行“尊重、管理、服务、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尊重即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和尊重艺术生个性特点;管理即通过强化管理,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服务即开展个性化服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即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1.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综合性高校艺术生除具有一般艺术生共有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特点,同时艺术类学科专业也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都与普通学科专业有较大差别,这是由艺术类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因此,综合性高校在开展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是要跳出综合性高校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尊重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更加有利的学校环境,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搭建更加有利的学生个性发展平台,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遵循艺术人才培养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积极主动作用
由于艺术类专业特点更加鲜明,学生对专业认同度更高,因此,在开展艺术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尽量与专业紧密结合,更多依托专业教师。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专业教师深刻认识到,他们不仅是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增强专业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和指导学生的能力,让专业教师成为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3.扬长避短,提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综合性高校在开展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一方面要依托综合性高校多学科融合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以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和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来陶冶艺术学生,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开放的教育形式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新时期艺术生的特点,积极探讨和回答学生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学业、就业、创业等问题,加强对各类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以艺术生喜欢的方式、乐于接受的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把理想信念教育植入他们的心灵,培育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要尽量避免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兴趣不高、专业相差太多的活动,避免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削弱学生的积极性。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探索搭建高层次的艺术类交流与对话平台
艺术类学生虽然生活独立性较强,但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积极开展与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对多元文化的鉴别能力以及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力和对先进文化的创新能力。另外,在艺术类学生中积极开展高层次的交流与对话活动,也是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对话,可以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民族责任感;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高起点、高品位的艺术类的交流和专业竞赛,不仅能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高尚的品德,更能培养他们拼搏的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的综合能力。
(注:本文受2013年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郑娟.文化育人视域下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
[2]黄琴.打我艺术院校大学生特点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10.
[3]黄鑫.关于加强综合院校美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3).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医院;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01-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实习医院是接触临床工作、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个地方,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树立医生良好职业道德的的实践场所,如何正确选择实习医院对医学生实习、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了解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情况,对指导学校、医院做好医学生的实习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者对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00名不同学校的大专及本科医学生于步入临床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结果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00名大专或本科的临床医学、护理学、影像学、药学专业学生,其中女72名,男28名;大专14名,本科86名;临床医学专业28名,护理学专业45名,影像学专业14名,药学专业13名。年龄在22―25岁之间。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本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①参与问卷调查的医学生的一般资料;②医学生实习医院选择的情况:选择实习医院的首要依据、对将要前往的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心理、对实习医院的期望值(学生实践操作方面,带教老师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主要担忧的问题。其中问题为单项选择题。
1.2.2 调查方法 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在充分理解问卷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填写。于医学生到达实习医院时开始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选择情况见表1
3 分析
3.1关于选择实习医院的首要依据 调查显示:53%医学生是根据医院等级、名称来选择实习医院的、15%根据生源地,32%根据意向地点。医院等级、名称,尤其是医院等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医院对实习生的教学能力,跟医学实习生比较相关的则是医院实习带教实力与就业前景。一般说来,医院等级越高,其规模大、带教师资力量强大且带教规范、招收实习生多,带给实习生就业机会相对增多。53%医学生选择实习医院首要根据医院等级、名称,说明很多学生意识到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就护理专业而言,近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将护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全面、深入了解和考察护生各方面能力、素质,挑选符合本单位用人标准的优秀人才,减少参加工作后的培训时间,而有的医院只在实习学生里招收护士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实践和教学环节及实践教学质量,有在高等级医院实习的经历,对学生在其他地方就业提供了一个好的背景[1]。由此可见在等级高的医院实习对就业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根据医院等级、名称选择,实习医院还是生源地、意向工作地点选择实习医院,都体现了医学生对实习与就业关系的认识,这与高校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模式――“以实习带就业” [2]不谋而合。
3.2对将要前往的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5%医学生对实习医院很了解,44%基本了解,51%不了解。了解实习医院是医学生选择实习医院应做好的准备之一,对实习医院的了解,不仅是知道该医院的等级、地理位置,还应知道该院最强的学科领域、特色领域及在实习带教方面的水平等,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准确地选择实习医院,才能很有目的性的实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而调查表示,医学生对实习医院的了解还不够。
3.3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心理 调查显示:①56%医学生紧张、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②32%医学生激动、迫不及待;③12%医学生感觉没什么想法。56%学生表现的不自信心理及对其社会适应能力感到担心,而之所以会担心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实是对实习的准备不够充分。32%医学生表示激动、迫不及待,可以看出医学生渴望将理论知识投用到临床实践中、渴望为患者服务,因积极性高,故医院在实习带教中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并注意防止因其过分的积极性而带来的差错、纠纷。12%医学生对进入临床实习表示无所谓,此类学生,多数是志不在医疗行业、想转行,如何做好就业指导是个大问题。
3.4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期望
3.4.1在让实习生实践操作方面:36%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手把手教,59%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者,5%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放手又放眼。
3.4.2在带教老师的学历方面:27%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5%的学生大专学历,6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要经验丰富就行。
3.4.3带教老师工作年限问题:6%医学生希望带教老师工作3―5年,36%希望带教老师工作5―10年,58%表示无所谓、只要带教老师技术好就行。
3.4.3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是决定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3],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模仿的榜样,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在技能的培养上,还应包括在医德医风的影响上。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带教老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4]。了解医学生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期望值有重大意义。
3.5主要担忧的问题 调查显示85%医学生担心自身动手问题,12%担心与带教老师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问题,3%担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方面的问题。医学是一门很需要实践能力的学科,基本技能是学生立足本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担心自身动手能力表明了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视;无论哪一行业,沟通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开发了一个自愿的医疗事故报告系统,通过对十年搜集信息的分析发现,70%的案例与沟通不畅有关[5],而在医院,沟通主要是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患者的沟通,从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更加担心的是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对与患者的沟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4 对策
4.1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4.1.1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学校可以开展介绍实习医院基本情况的讲座,如为医院的环境、重点科室、师资队伍、实习生生活条件等,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医院更多信息,增加其对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此外,还应为即将实习的医学生邀请实习结束返校的毕业生参与座谈会,由这些刚结束实习的医学生讲述临床一线工作的感受、引导建立正确的实习观、及实习医院、实习地点与工作的相关性,并向学生简述对实习医院的真实感受,以帮助学校圆满完成医学生实习前关于实习医院选择的指导工作。医学生个人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外部条件获取医院信息,如通过与其在医院工作的亲朋家属了解实习医院情况,通过加深对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以增强其实习目的性。
4.1.2针对依据生源地选择实习医院的医学生而言,此类学生多有回生源地医院工作的计划,要做好离校前的工作,如安全教育、实习积极性。的教育;根据意向工作地点选择实习医院,此类学生就业的目的性极强,学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那些不能前往理想实习医院的学生,学校要重点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告知其将要去的实习医院突出的一面,以消除其抵触心理,消除其负面情绪,以防其将负面情绪带入临床工作中,影响其实习生活。
4.1.3学生下临床实习和配合心理指导:调查显示医学生临床实习前紧张、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的心理占多数,反应了大多数医学生的实习心理及对实习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实习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指导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培养心理素质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医疗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4.1.4调查显示实习前医学生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中自身动手能力占85%。在校期间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即将下临床实习的学生开放实际操作训练室,并配备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同学们减轻自身动手能力的担忧。学校可以扩宽教学、实习途径,增加课间见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临床课程后假期自择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使其能及时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并注意见习、社会实践后总结。
4.2医院应采取的措施
4.2.1向学校传递更多关于医院的资料,比如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实习生生活条件等,以协助学校更好的完成医学生实习医院的安排工作。另外,医院要与学校做好实习生实习医院选择情况的沟通,如了解哪些学生是来到非其所期待医院实习的学生,对此类学生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可以向其展示医院特别突出的一面,并且在实习轮转的安排上,将其第一个轮转科室安排在实习带教做得最为突出的科室,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4.2.2在医学生进入临床之初,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可以召开临床一线工作的带教老师与实习医学生的座谈会,减轻医学生的紧张情绪,并告知其必须遵守的相关医疗制度,如无菌制度等,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严格、规范的学会各项操作、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4.2.3考虑到大部分医学生担心自身实践能力问题,可以在岗前培训中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并开放示教室,方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临床技能。另外,鉴于沟通的重要性,在岗前培训中还应强调沟通――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及与患者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利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减少差错的发生,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因此,在灌输医患沟通重要性的同时,要向医学生传授沟通的方法。
4.2.4在对实习医院的期望上,考虑到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是决定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医院应创造符合实习生要求的师资条件,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好、职业道德良好的医护人员做为医学生的带教老师,上好医学生医学生涯的第一课,以通过带教老师完成向实习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完成培养任务。
5结论
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实习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教育、管理问题,因此调查了解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情况,面对实习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的作出理论辅导、操作指导及心理疏导,对学校、医院成功完成医学生实习工作及医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玉生.在实习与就业互动模式下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管理实践和探索[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B):165―166:1201―1202.
[2] 张中兴,赵琳杰,赵丽娜,等.抢抓机遇 占领市场 搭建良好就业平台[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33―164.
[3] 郑洁,郜玉珍,武文静,等.临床实习与带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中华护理教育.2008, 5(3):99―102.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convert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into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It's a key link for students to consolidate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grasp the basic clinic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clinical thinking as well. Problems are unavoidable for the HVTC students during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The guidanc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will guarante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from a student to a medical worker smoothly.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实习;对策
Key words: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intern practic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37-02
0引言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转变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生巩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关键性环节,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临床实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生就业及今后的成长息息相关。如何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指导他们进行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这些问题对于医学生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1高职医学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
医院是一个集社会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复杂体系,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给医务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应激。由于医学生在实习期间,既扮演学生的角色,又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医生的角色,角色的改变跨度很大,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及强迫等症状,出现较复杂的心理问题[1]。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就业选择、情感、心理冲突和障碍等方面。随着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毕业生就业、择业时面对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而高职医学生学历相对偏低,医学生就业压力成为心理压力的首要因素,特别是临床实习后期,面临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或心理失衡。
1.2 实习人数增多,安排实习生难度大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高职招生人数的增多,需要安排的实习人数也相应增多,原有的实习医院无法满足现有实习生人数的要求,特别是医院容纳实习生本身较少,而招生人数相对增加的专业,如口腔医学专业,实习生安排难度会更大,学校为解决学生实习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联系实习医院。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知识能力,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要差,管理难度更大,导致有些医院不愿意接受高职学生实习,即便是接受了,也会对实习科室有所限制,无法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在无法完全安排学生实习的情况下,甚至强制要求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增加了学生负担,而且实习医院分散,实习生管理难度大。
1.3 实习费用学校难以把握,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实习费用支付对于学校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不同的医院对于实习费用支付标准有不同的规定,大多数情况下实习费是学校和医院通过协商解决,主要是看学校和医院的之间关系而定,同一级别的医院实习费的支付标准可能相差很大,这样也会导致有些医院因为实习费用支付标准不一而和学校之间出现矛盾,影响下一年实习生的接收。有些医院在学生实习费问题上没有严格的规定,全凭领导一句话,实习费用支付标准一年一个样,且逐年增高,对于实习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大量的实习费用支出让学校难以承担。
1.4 学生实习动手机会少,降低了实习的积极性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患矛盾日益凸出,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再加上实习生不能系统性地掌握某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医疗操作技术的熟练度不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较差,不少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拒绝实习生动手,带教教师又怕出现问题,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接诊、处置患者,只好自己动手,这样实习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时间一久,实习生也感到成天没事可做,出现期待值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实习的积极性大为降低。
1.5 住宿问题医院难以安排,学生管理难度大
住房问题目前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多数医院无法为实习生提供住宿,几乎都是学生自己租房,一般是学生还未到实习时间就提前到实习地联系住所,可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时间紧、租期短加上人生地不熟,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离医院较近、住宿便宜、相对集中的理想住所。按照实纲的要求,实习生必须跟着带教老师上夜班,有时晚上上班会比较晚,大多数医院又没有给实习学生留值班住房。这些都不便于医院对实习生的管理,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1.6 实习生职业法律意识、职业法律观念淡薄
在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普遍滞后于专业知识教育[3],医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接触临床医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而更多地侧重于社会效益、经济利益,急于提高实践水平而忽视了法律法规,存在着懂法不多、职业法律意识缺乏或淡薄的现象。
2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
2.1 针对高职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医学生实习期间除了保证正常的学习之外,还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通过心理问题干预,帮助他们排除困惑,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素质,帮助他们由一名医学生向临床医务工作者顺利过渡。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学教师通过实习巡回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问题干预;通过班主任利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干预;争取家庭及社会参与广泛开展医学生心理问题干预[2],通过多条途径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心理压力,学校应该从政策、观念、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正确引导学生就业,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减轻学生就业的心理压力。
2.2 各级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
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实习对于高职医学生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出台医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均要接受一定数量的实习生,把实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每年的工作考核范围,并有专人负责和落实,要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院实习生的实习费用。各级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理解实习工作,抽调专人负责管理和检查,妥善安排好学生实习,医院应选择医德医风好、业务水平高、认真负责的高年资医师担任临床带教老师,使带教工作在质量上有保证。同时为了提高临床老师的带教积极性,医院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带教出色、在学生中反响好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优先晋升,甚至破格提拔。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除了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以外,还要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完善和建设实习基地,定期召开实习生带教工作会议,邀请主管部门及实习医院参加,交流实习带教体会,与医院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合作,形成以教带学、以学促教、带教结合、学研并进的良性机制。
2.3 开展临床见习和技能培训
临床见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熟悉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实习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保证见习不是走形式,见习期间要加强管理,合理安排好时间、分组,处理好见习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带教老师要熟悉科室病种,制定见纲,提出具体要求,如见习期间每位学生必需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病历,通过有序的组织确保见习质量。要组织校内外专家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制定出各科详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临床常用的基本技能。要将病历批改和技能培训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临床见习和技能培训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临床实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2.4 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好学生住宿,强化学生自我管理
学校和医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帮助学生提前联系好住宿,确保学生有住房,有条件的医院或学校可在医院内建学生实习公寓,或长期租住固定的住房,保持住宿的连续性,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住宿条件,降低医院管理难度。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实习队长的模范作用,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五自”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实习生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5 重视医疗法律法规教育,加强临床教师医疗法律法规的带教意识
随着我国医疗法律法规机制的逐步健全,医疗卫生事业正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但医患关系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临床工作中医疗事故争议案件屡有发生,部份争议案件发生在低年资医师,甚至发生在临床实习生的实习活动中。因此,医学实习生必需全面掌握有关医疗事故等相关法律法规。医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课程较多,学制较紧,开设法律知识的必修课可能性较小,但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典型案例把临床专业理论课与医疗法律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融入到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要结合接诊查房、诊断治疗、病历书写、手术及各项操作等医疗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用自己行医处事的方式和医疗工作习惯在学生中起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如何引导他们进行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刘建安,苏晓梅,欧阳才颜.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压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38-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