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语言范文

网络语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语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语言

第1篇:网络语言范文

现在,随着网络文化对我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语言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并影响着现实生活的交际、交流,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文化现象。

而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学生。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爱赶时髦追流行,而且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网络世界丰富多彩,中学生很容易被吸引,那些新鲜奇特的网络用语,中学生也自然会模仿和使用,渐渐地,还会将它们带到日常生活中去,甚至带到课堂上,用在考试中、作文里。

这些五花八门的网络词语,究竟是为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味”,还是破坏语言规范、语法规则的“凶手”?它们对于中学生成长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

看看中学生自己怎么说――

网络语言很“给力”

笔者在对几所中学的走访调查中发现,中学生课余时间在微博、贴吧、论坛、QQ等网络交流平台使用网络词汇的现象已较为普遍,在日常交流中网络用语也越来越普遍,部分学生还把这些词汇搬到作业上。

安雯(大连市弘文中学学生):在上网聊天时,我会经常使用网络词语,像什么“打酱油”啦、“沙发”啦、“抓狂”啦、“拍砖”啦、“大虾”啦,非常“给力”。

李安(大连商业学校学生):上网聊天开玩笑时,会使用网络用语,像“何弃疗”、“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晴天小猪(大连市第五十一中学学生):在贴吧、微博里一定要使用网络用语才不会out啊。如果上网时不会网语,别人会以为你的年龄很大。

赵天奇(大连市第一中学学生):网络用语言简意赅,好玩有趣,往往几个字母,几个字就能代表很长的一句话,像“普大喜奔”、“人艰不拆”等,多省事,多方便。

那些词不是我们该使用的

尽管大多数同学都会用网络语言,但仍有不少的中学生不愿意使用,觉得使用网络词语与他们的年龄不符。在这些中学生里,一部分人不经常上网,还有一部分上网主要是查资料、浏览课外知识网页,很少聊天、刷微博、发帖等,只有少数人经常聊天。

小静子(大连市弘文中学学生):我不经常使用网络词语,因为妈妈一直反对我使用那些词,她认为那不是我这个年龄该使用的词语。另外,网络上有一些不好的词语,说出来,会伤害别人的。

小行(大连商业学校学生):我不经常使用网络词语,但是我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虽然网络用语不规范,但是也没必要把它看做洪水猛兽,不需要禁止使用。

颖异(大连商业学校学生):我不使用网络用语。像“普大喜奔”这样省略的让人看不懂的网络词语简直就是在胡乱使用。有些搞笑的网络词语,适当地运用它们调节气氛、缓解情绪还是可以的,但在像考试作文这样严肃的场合,就不能乱用了。

王敬(大连市第一中学学生):比起网路上一天一个样的新鲜词语,我更喜欢经过几千年沉淀的古代文言文。像网络上经常使用的感叹句“我勒个去”,如果用文言文说就是“呜呼哀哉”,是不是更加的优美、文雅。

老师这样说――

网络语言使用限于网络

不少语文老师反映,受互联网影响,现在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在批改学生日常作业和试卷时,都曾遇到过像“杯具”、“神马”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网络流行语。很多学生和老师说话时,也会冒出“给力”等字眼。老师了解的不少网络词汇,都是学生们“传授”的。

大多数老师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人际交流中的一种沟通桥梁,但从语文角度看,大多网络语言本身不够规范、不合语法,如果长期引用下去可能会造成对规范化用法的淡忘,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因此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应仅限于网络范围。

家长如是说――

不干涉也不赞成

“今天偶碰上‘迟到门’,真是杯具啊!……”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看着儿子所写的日记,哭笑不得。她儿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迷,常常在网上与网友使用一些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聊天,使用各种各样的谐音、缩写不说,还有一大堆“火星文”。“久而久之连日常说话、写作、日记等也开始附带网络语言,老师也多次批评过,但还是时不时会用网络语言写作业。”她颇为担心。

大部分家长表示,并不干涉孩子使用网络语言,但也不赞成孩子过度迷恋网络语言。

高中生家长廖先生认为,网络语言能够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开来,说明它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但一些欠规范的网络语言对孩子学习和吸收正规的语言文字会产生不良影响,应引导孩子摆正学习的方向,营造健康的语言环境,降低网络语言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教育专家说――

网络语言没有生命力

这些网络新词,在著名语言文字专家、《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眼中不过是一种玩具,对汉字实质上不会构成威胁和伤害。“这些新鲜的流行语今天即使再红、再火爆,我们也可以泰然处之。这些怪异语言的追捧者多是青少年,那不过是孩子们之间的一种游戏而已”。“自创网络语言,是年轻孩子们自我炫耀的一种途径。不过,这种文字游戏只能流传一时,很难持续地火爆下去。也许用不了多久,它们又会被年轻人发明出的新玩具所替代。”

教育专家孔敬祥认为,网络语言普及和流行的现象,虽然体现了社会文明的逐步开放和发展,但由于网络语言是对青少年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类新词新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正确引导,其中的不良成分有可能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新事物的吸引和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主动帮助孩子筛选和吸收网络文化,培养他们规范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我们应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不能因为网络语言给中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而禁止使用电脑网络,那是因噎废食。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中学生,应该巧妙地“疏”而不是“堵”。应该正视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批评网络语言中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引导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也缺乏鉴别和评判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在教育中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在准确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正确、规范地处理、运用文字,并养成尊重祖国文字的态度。用他们所喜闻乐见、富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多进行对比,教会他们什么语言应予以传承,什么语言应摒弃。

“网络语言就像休闲服,正规语言就像礼服,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既然是网络上的语言,就应该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在其他场合还是应该使用正规语言。中学生往往分不清场合,乱用语言,我们应予以引导,让中学生们明白,网络语言使用的场合恰当,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使用场合不恰当,就会造成负面影响。

时下网络最火新词

喜大普奔

“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写。

图样图森破

英文“too young,too simple”的谐音,含义为:太年轻,太天真。

人艰不拆

“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的缩写。该词语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的歌词。

不明觉厉

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出自周星驰的电影《食神》中的对白。

何弃疗

“为何放弃治疗”的缩写,暗指“你有病,快去治”。

第2篇:网络语言范文

关键词: 泰语;网络;网络语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经常用电脑或手机的年轻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说,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随之诞生,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着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在网络应用中的表现。泰语的网络语言是???????(Phasa Chat),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指“用来聊天的语言”。

泰语网络语言的表现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泰国的一个网站提到:“网络语言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因为人们着急的原因、想表达自己的情绪、想用跟别人不同的词、最重要的原因是快和方便”。在聊天的时候,人们往往追求速度,希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要使对方能够理解自己表达的内容,就会在共同的认知基础上对现有语言形式进行改造加工。最主要是字要打的很快,看了也能猜到是什么意思就够了。泰语网络语言的表现为了更加快捷地使用键盘输入泰语词汇,或者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使用者往往改变单词的拼写方式。有些泰国人想表达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的时候,就会把单词尾部的辅音打的很长,以便让对方知道他的看法或感受。

例如:

这几种在泰国网络聊天中出现的泰语形式

?????????????????”“???????????????”“????????????????” “??????????????????”前三个词都是在原来词形“?????”“???????” “???????”的基础上,把词尾的辅音字母重复输入形成的,至于音节末尾辅音重复次数是没有限制的,是输入者个人主观控制的。不过,一些表达心理活动和情绪的词汇尾部辅音重复次数,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有关。一般来说,音节末尾辅音重复次数越多,越能表明使用者的心理活动越激烈或情绪越深。“????????????????”在正规语用中不是这样写的,本来的泰语形式为“?????”,但为了把尾辅音拉长,表达“不去”的意思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有些人会把“?????”写成“??????”的形式。

从中可以看出,拼写方式的改变不只是形式的改变,还涉及到语音。“?????”和“??????” 的“-?”是一个特殊元音,而“??”是由单元音“-?”和辅音“?”组合而成的,两者的读音相同,如果不改变拼写形式的话,就不能变成“????????????????”这种重复末尾辅音的形式。与这个现象相同的还有用“?????”表示“????”,用“??????”表示“????”。 “????”的意思是“什么”,“????”的意思是“为什么”。

泰语拼写形式的改变,在网络语言中是最为普遍的。现在大部分的泰国年轻人用“???”代替“???”,汉语意思是“你”,因为在泰语中“?”和“?”发音相同,都是/th/。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泰语中使用“?”比使用“?”更为普遍,使用“?”的单词更多,所以用来替代也不会引起误解。“????????????????????????????????????????”一句,规范的泰语形式应为 “???????????????????????????????????????”,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你可以把书带过来我家给我吗?”这里就无意中发生了同音替换。

还有,在网络语言中用“????”代替“?????”,汉语意思是“没什么”,“?????”是泰语规范写法,是一个由复辅音“??”和元音“?-?”组成的,网络语言中为了方便快速,就把复辅音变成了单辅音。这一类词的使用,除了输入方便快速的原因外,还有口语语音的因素,在泰语口语中,越来越多的人发音已经不再那么严苛,多数人已经开始把复辅音简化成单辅音。

拟声词谐音词的使用,如用“????、??????、????、???? (笑)”这些词都代表笑的意思。“555”以谐音的手段表示“大笑”的意思,“5”在泰语里的发音和中文的“哈”一样,所以被用来表示大笑“哈哈哈”。除了使用谐音手段拟音外,泰语网络语言也使用一些特殊的表情符号。如用“^_^”代表微笑,用“TT^TT”代表哭等等。

泰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些只是使用一段时间就消失了,有些可以保留下来使用更久时间。 那些保留下来的生词就可能变成我们常用的口语,特别是使用网络语言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他们经常找新的生词来代表感情、情绪,由发短信或者打字聊天来代表。

语音方面,“网络语言”包括经常有错误的写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语言在网络应用中的表现形式。除了单词的拼写错误,还包括用新创造的生词或者有语音改变的生词。

现在的网络语言都变成年轻人的主要语言了,一般来说,网络语言,或创造新的词, 或改变词的语音形式,或改变词的意义,或只用来娱乐搞笑。这些生词或者成语来自于某些人或者某些职业,比如:明星、学生、歌手等等。

现在的泰国社会由技术影响生活比较多,让人们的生活和沟通方便,这一点就让现代的年轻人有接受错误的价值观。然后就用来聊天,从而让那些年轻人用错误的词来沟通,特别是上网聊天,年轻人会找方法快速打字、用词最少、沟通方便。“??????”写成“???”,意思是“等一下”;“????????”写成“???????”,意思是“先走”;“?????????”写成“??????????”,意思是“没关系”,这些词之外,还有用一些符号表情来表示的。“??????????”写成“????????????”,意思是“在干嘛”;“????????????”写成“????????????”,意思是“很想念”; ???????????????????????”写成“???????????????????? ????”,意思是“谁有钱给我借吗?”;“??????????????”写成“??? ?????? ??????”,意思是“我也不想去”。

泰国有几个网站收集泰语的网络语言,下面简单举一些实际来的例子。

如:???? 这个词泰国人很熟悉,是“外遇”的另一种礼貌说法。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关系比朋友会好的多,不过也还不是情侣”。

?????? 这个词是从小学生玩游戏产生的,本来的意思是中小学生按照泰国学校的规定是不能留长头发,所以这个词就表示短发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词呢?因为中小学生们的大部分喜欢玩游戏,特别是男生,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厉害,所以这个词在网上就用来指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多有贬义。

??? 这个词是“我”的意思,在泰语口语中一种不礼貌的说法。在网络使用的时候,会收到系统限制,在网络聊天或者应用时无法显示。所以用户在输入的时候加“?”改变单词的写法。

???????? 这个词是“勇敢”的意思,含有贬义。在网络里边用来指某些人敢做一些不合社会习惯或风俗的人或事。

???????? 这个词是“无聊”的意思。由“????”“???? ”构成,“????”表示“无聊”的意思;“????”表示“鸭子”。网络中用这两个词合成一个复合词。除了这个词可以表示无聊的意思,在网络中还有一些人用“????(鹅)”用来替换鸭子。

???? 本来意思是“跳”,网络语言中用来指那些打扮时髦特别引人注意的人。

????? 就是很做作,虚伪的意思。

??????????????????? 这个词是由“???????????”(我的天啊)和“????????”(炸香蕉),两个词本来不相关,网络中放在一起表示“非常惊讶”,如去年泰国出台的政策中,单身要增加缴税比例网络评论和聊天中人们就用“???????????????????”表示非常惊讶。

?? 这个词就是“不”的意思,可是有些人喜欢模仿儿童的声音,用来装可爱。

???????? 很会装嫩,装可爱的那种。

??? 表示技能或技术不好,就是俗称的拖后腿。这个跟前面那些词不一样,这个词本身就有自己的意思,它代表没有用或者没经验的人。

在泰国曼谷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现在的泰国人有百分之八十四点九不了解泰语,会经常出现拼写错误和使用错误,尤其是年轻人占到了百分之八十点六,年轻人在应用泰语时使用不当。在应用网络中,年轻人不只是查找资料,而是更多的浏览新闻和聊天娱乐。用网络语言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能会在年轻人用语言的时候发生语言文化的变化和使用语言错误的问题。

从上面的资料看,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泰国的年轻人存在语言运用不当的问题。就像开篇说的,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现在网络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现在规范泰语的角度看是错误的,如果能够以开放的视角来看,也许现在的错误会成为以后的规范泰语。年轻人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是积极欢迎的,这也是网络语言能够得以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语言范文

一、网络语境的特点

言语交际要么是即时的口语交际,如面对面谈话、打电话等;要么是非即时的书面交际,如写信、拍电报等。前者是双向的,后者是单向的。以网上聊天、QQ对话为代表的网络交际兼有了双向交际的即时互动性和单向交际的书面表达形式,同时还具有交际双方互不相识(多数情况如此)的双盲特性。总体上说,典型的网络交际是一种动态的双盲书面交际。这样的语言交际具有不同于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的特点,具体说有以下三个。

1.网络交际空间的无限开放性。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交谈双方所处的时间、地点、场景等是相同的、共有的。电话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交际的时空限制,两个身处异地的人通过电话也可以进行言语交流。网络与电话一样打破了现实时空对交际主体的限制,而且更彻底。网络覆盖全球,把五湖四海的人联系起来,把想参与网络交际的人集中到虚拟的网络中,网络交际空间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际“时空无阻碍”。[2]

2.语码输出的低效性。面对面语言交流,可以同时传递听觉信息(词语、语调、语气、停顿、重音等)和视觉信息(表情的、眼神的、肢体动作的等),在有限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在网络语境中,信息的交流受到了明显的限制。首先,有声语言必须转换成无声视觉符号;原来辅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传递的信息,也必须转换成视觉语言符号。其次,信息传递过程中多出一个信息码转换环节(键盘输入),而且多种信息要通过单一的网线传递。要言之,网络交际中要传递的各种信息必须用视觉符号通过网线一个一个地进行传输。

与面对面的口头交际相比,视觉符号的线性传输的速度很慢。我们统计了一段长度为2分2秒的视频新闻,播音员和画面人物说出的总字数为588个,平均语速为289字/分钟。普通人语速大约为170字/分钟,而打字速度受到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输入法的科学性、字库选字的准确率等因素的影响,普通人输入汉字的速度只有每分钟30-50字左右。另一方面,面对面的口头言语交际,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同时传输,而网络信息交际只有单一的书面化视觉信息传输,所以,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信息量必然大大小于面对面的自然交际。也就是说,网络信息输出效率是较低的。

人们通常认为网络交际有快捷高效的特点,但情况要具体分析。如果与书信、电报交际相比,网络交际有即发即收的特点,当然是快捷高效的。与电话交际相比,电话是口语的自然编码,速度较快;网络编码是书面的人工编码,速度较慢。与面对面交谈相比,网络交际传输的效率就更低了。

3.网络匿名促成的交际环境和交际主体的虚拟性。网络交际语境是交际双方互相不见面的“双盲”语境,这是构成语境虚拟性的基本条件之一,而网络匿名的使用更提高了语境和交际主体的虚拟性。

人们上网聊天目前通行的是使用网络匿名,即上网的“现实人”需要在网络上申请一个网络虚拟身份(ID),这个虚拟身份就成为网络世界里的一个“虚拟人”。通常,虚拟身份隐藏(不显示或不完全显示)了现实人在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特征,如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地位甚至性别等。这样的匿名制实际上是把特定的“虚拟人”与特定的“现实人”之间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隔离,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了隔离,把言语交际的自由权利与相应的社会责任进行了隔离。这对网络虚拟语境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匿名制掩盖了交际者的真实身份特征。虚拟ID在身份特征设定上有很大的自由度,比如网络昵称、性别、年龄等都可以自由设置。正因为如此,ID的身份因素,在虚拟语境中的重要性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在网络中初次交际,人们最多注意一下对方的ID性别、年龄,其他细节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跟现实语境相比,交际者的身份特征大大简化了。

其次,匿名制简化了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由于匿名制,此ID与彼ID之间不存在现实社会里的各种上下尊卑关系,交际双方从根本上取得了平等的地位,即便是BBS上社区管理员、版主与普通网友之间,虽有虚拟的等级关系,但约束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一个社会人跟单位领导的交际,由于权势关系的存在,言语交际需要遵循社会礼仪规范。在网络之上,版主、管理员虽然对普通ID有管理权限,但普通ID与“领导”之间的交际依然要自由得多,体现出更多的平等性,普通ID之间就更是绝对平等的了。因此,虚拟交际双方从根本上说是彼此平等的。

最后,匿名制隔离了网络言语行为与现实行为责任的联系。日常言语交际中,言语行为跟言语责任是密不可分的,说话人要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言语行为如果不遵循礼貌原则、不遵守社会规范,说话人要直接承担由于言语不当而产生的各种后果,比如得罪对方、招致报复、受到法纪惩处等等现实利益的损失。在网络交际中,言语行为通常只在虚拟语境中负有限的责任,而一般不承担现实责任(极端情况除外,如涉及违法犯罪的网络言行)。

二、网络语境对网络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境的特殊性对网络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输出的低速度与网上即时互动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促使语言符号朝简化变异。因为网络交际是一种模拟的“面对面”即时交际,交际双方在心理上都期待对方能像自然交谈一样快速对自己的话语作出回应,但由于打字速度的限制,使得言语输出速度往往不能满际双方的心理需求。为缓解低速输出与即时需求的突出矛盾,交际者必然竭力提高编码和输出效率。客观上,提高编码输出效率可供选择的途径不外乎改进输入法、提高打字速度、简化语言符号三种。网民对输入法改进无能为力,但可以努力提高打字速度,而速度提高是有限度的,因此,简化语言符号是网民最容易发挥能动性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1)打出别字,将错就错,例如:斑竹(版主)、板油(版友)、大虾(大侠)。(2)利用数字、谐音代替词语,[3-4]例如:88=byebye、555=呜呜呜、7456=气死我了、847=别生气、94=就是。(3)利用声母,代替词语,例如:jj=姐姐、mm=妹妹、ddd=顶顶顶、PF=佩服、PL=漂亮、FB=腐败、NND=奶奶的。(4)简写英文,表达本意,例如:hru=howareyou、gf=girlfriend、bf=boyfriend、CUL=seeyoulater。(5)借用数学表达法,代替词语,例如:N=无限多。(6)数字与字母混合,谐音代替词语,例如:3Q=thankyou、B4=鄙视。(7)创造合音词,例如:表=不要、酱紫=这样子。所有这些变异符号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输入都比它们所代表的词语的输入更简单、快捷。

郑远汉[5]、陈秀群[6]等把网络语言的简化归因于人们“为了节省时间和网费”,似乎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因为,很多人上网聊天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为了打发时间,很多人上网时间长短跟网费没有关系,包月、包年不限时上网,但他们依然要使用简化的网络语言。可见,网络语言符号的简化倾向,主要不是因为时间或者金钱的原因,而是由于输出特点和心理要求之间这一语境矛盾造成的。

2.信道的线性化,迫使网络语言负载额外的副语言信息,使网络言语具有很强的表情性。面对面交际时,可以采用表情、体态、动作等副语言手段来辅助语言表达,网络交际中副语言手段传递的信息必须转化为视觉符号。例如,日常的交际动作,像握手、敬礼、拥抱、踢、亲吻、鞠躬,还有一些心情,像惭愧、伤心、高兴、愤恨、吃惊,在网络中可以用文字来代替,如说成“握手、敬礼、抱抱、踹一下、吧唧吧唧、鞠躬、脸红、汗、哭、笑”。此外,键盘表情符、专用表情符也应运而生,例如::))=微笑、^-^=笑得开心、:(=不高兴,等等,这使得网络语言有了动作性、表情性。

3.网络匿名制过滤掉了现实语境的诸多要素。网络匿名制使交际者身份抽象化、交际双方的地位平等化、言语行为和责任分离,这就大大减弱了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使得交际者心态更轻松,少顾忌。语境的宽松,交际者心态的自由,对网络言语风格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一面:交际者可以更大胆地进行语言创新,使自己的言语更新奇独特,富有个性,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在客观上凸现了网络语言的“游戏”功能。具体说,网络语言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方音词,例如:银(人)、额(我)、稀饭(喜欢)、木有(没有)、四滴(是的);(2)使用儿童语,例如:东东(东西)、觉觉(睡觉)、饭饭(饭);(3)把汉语与英语合璧,例如:羡慕ing(羡慕状态中)、吃ed(吃过了)、弟兄s(弟兄们)。这些都是构成网络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特点的重要因素。

消极的一面:部分交际者肆无忌惮地使用污言秽语,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使得某些情况下,某些人的网络用语带有粗鄙、暴力倾向。略举几例:“BS~~~放的什么P?~败类言论~”“的放屁!去死吧!!农民得罪你了?不知道你发这篇稿子用心何在?”“你装什么丫挺的啊,你以为自己很高尚吗?想抽你丫一顿!”“如果我是你妈,早就掐死你了!”

当然,语言风格跟交际者的个人特征、话题性质、交际目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网络语境的宽松、交际者关系的平等、松散等因素,无疑对网络语言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人们不太意识到语境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但是,当某些语境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对语言表达的制约作用就突出地显现出来了。网络语境与日常语境有显著差别,信道的改变、信息传输环节的增加、交际主体身份的模糊化平等化、言语行为和责任的分离等因素,都对网络言语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网络语境分析,既可以揭示网络语言变异产生的原因,又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境与言语相互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等.现代汉语语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于根元,等.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0-34.

[4]李成军,陈程.网络语言的立体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9-62.

第4篇:网络语言范文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网络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网络语言也层出不穷。网络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网民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来表达价值观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式。本文立足于网络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阐述了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语言;文化

自从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以来,我国的网民数量正在突飞猛进的增长,在2015年12月份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突破了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0.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产物走入人们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网络语言的理论概述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DavidCrystal把网络语言看作是一种能够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并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等方面的特征。于根元教授认为网络语言是网民在交际中为了提高打字速度,相应的对词汇进行改造,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可能出现对文字、图片、符号等的随意添加。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

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八种类型:1.汉语谐音词语。偶:我;酱紫:就这样。2.拼音极简缩略语。MM:妹妹;BS:鄙视。3.特殊符号表达。(^_^)/~~:拜拜;O(∩_∩)O~~:开心。4.数字简化表达。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了。5.英文极简缩略语。CU:Seeyou;DL:download。6.传统词语赋予新的含义。可爱:可怜没人爱;神童:神经病儿童。7.名称借用。恐龙:长得不好看的人;8.影视作品歌词的引用。甄嬛体:臣妾做不到啊;且行且珍惜。

(三)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式,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说明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网络语言的形成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同时也是网络文化的外部表现;在网络文化的各种形式中,网络语言最具有独特性。1.网络语言反映了网民的生活态度网络语言是网民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的区别于其他语言社团的语言表达式,揭示了网民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与看法。也可以说,网络语言反映了网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从网络语言的形式上看,它从不同层面揭示了网民对词语的独到见解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念。2.网络语言是网民的身份象征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网络语言的形成也不例外。网络语言像是一种“语标”,它标记了网民的身份。“语标”因群体不同所表现的特征也不同。网民通过对传统语言的加工,创造出属于自己群体的语言,从而完成了社会定位与群体归属。现今,网络语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存在于网民生活中,传达着网民群体之间的一种特别的默契。至此,网络语言被当作网民的身份象征。总体来说,网络语言已经逐步的渗透于我们的文化当中,成为现今的一种交际方式,所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科一个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二、网络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网络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网络语言的产生也对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一)对语言的规范的影响

索绪尔指出: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它拥有自己的秩序。在网络语言中存在多个语言系统,并且不同系统间符号混用现象频繁出现。语言系统的混用现象可以划分为两类:可读与非可读语言符号的混用;不同系统间可读符号的混用。这种语言现象对语言的传统规范进行了挑战。在网语系统中,个性化的表达看似不符合以往的语言规范,但同样可以达到交际目的。巴尔特曾说“无论从哪方面看,文化都是一种语言。”从这个层面看,网络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网络语言虽然挑战了传统语言规范,但网络语言一定程度的创新表达呈现了当代人对事物的新看法,反映了当代人文化表征,是人们表达情感的真实记录,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特征。

(二)对传统道德的影响现

今道德的传播途经变得丰富多彩,呈现出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道德传播的进程,而网络语言变成了道德传播的加速剂。网络语言是语言史上表达最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它涵盖多种语言形态,除了语言本身之外,还涉及到图像、画面等其他形态。网络语言有其发展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传统道德的冲击。有时网民为了凸显个性,创造出一些粗俗的词语并在网络上盛行,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目前网络语言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在道德和法律体系方面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约束力。所以,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督,积极引导网络语言的走向,不断提高网民的精神文化价值。

三、结语

网络语言已经逐渐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增添娱乐氛围,又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感。但随着网络语言对人们生活影响逐步加深,网络语言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要正视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正确引导网络语言的走向。

参考文献:

[2]易文安.网络时尚词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朱晓施.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分析,2014.

第5篇:网络语言范文

关键词:网络语言 概念 语言学

网络可以说是世界上普及最快的一项发明,随着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约占总人口的38.5%[1]。如此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交际语言的变化。正如著名的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所说,“如果互联网的发明是一场革命,那么它更像是一场语言革命。”[2]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变化都产生了冲击和挑战,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综述

国外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早。1997年,美国哈特福德大学世界语言问题研究和资料中心就主持召开了一次“网络和语言”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一些有国际影响的语言学家,会议上讨论了网络语言、英语作为网络通用语的地位问题以及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问题。2003年9月18日至20日,第一届国际网络语言研究大会在西班牙召开。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和语言”国际研讨会。这两次会议标志着网络语言研究引起T世界语言学界的关注。2002年和2003年在《Language》和《ELT Journal》杂志上频频出现关于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论文或书评。《剑桥语言百科》的编者,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于2001年出版T最新著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成为英语界网络语言研究的领军人物。国外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语言的语言要素变异、网络语言和网络符号生成原因、网络语言与文化关系等等。

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末期,发展很快,成果颇丰,我们对中国知网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的文章进行了统计,仅2011年,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网络语言的文章就有79篇,2001年至2011年底,关于网络语言的期刊文章就有1220篇。其中于根元先生的《网络语言概说》(2001)和刘海燕女士的《网络语言》(2002)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网络语言的分类、特点以及网络词语的产生原因的问题,是迄今为止网络语言研究的代表。梳理这些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从其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方面来看,可以概括地分为综合性研究和结合某一语言学要素而进行的单一性研究。关于对网络语言的综合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概述网络语言的含义、性质、表现形式、特点、产生原因及规范方面。

二、对网络语言概念的研究

关于网络语言的定义,语言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仍是众说纷纭。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语言概念的梳理,不难发现,我国学界对网络语言概念的界定大致可以分为一分论、二分论和三分论。

语言学家Crystal在他的书中《语言与因特网》对网络语言进行了较为宽泛的定义:“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

我国学者于根元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3]。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指计算机网络上常用的及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语言,包括网页上的图像、符号、文字等网络传播的一切手段、言论、话语、网络技术语言及网络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里的对话。”[4]

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以及对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认为二分定义还不能概括网络语言,于是对其广义进行细分,产生“三分法”这种观点。《网语和网话》中将网络语言分为三类: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②与网络文化相关的术语;③CMC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语种。并且还认为,在CMC领域,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是网话---“网民说网话”[5]。何洪峰在他的《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一文中指出:“其一,网络语言是纸媒体所用的词语,其基木词汇结构及语法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题形式;其二,指IT领域的专业术语,或是只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或者网络活动有关的名词术语;其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网民所创造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6]。余香顺也认为网络语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计算机编程语言;第二类是网络术语;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室、讨论版中所采用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第三类[7]。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于根元先生倾向于把网络语言分为专业术语和有网络自己特点的语言两种,余香顺等学者倾向于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种,即专业术语、网民语言和网络媒体语言。实际上网民语言和网媒语言也有不少交集,它们和于根元先生所言“有网络自己特点的语言”的说法大同小异。“广义狭义”说以此类的视角划分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外延做了详尽的介绍,涵盖了所有网络语言的类别。[8]

三、从语言学要素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除了对网络语言概念的研究外,我国学者还对网络词语的特点、网络词语的规范、网络语言的生成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最初的网络语言界定的研究,到现在更多地是结合某一语言学要素对网络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从其性质入手而谈网络语言,如董宏程发表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三期上的《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非理性语义倾向》[9],这篇文章运用相关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理论,分析大量典型的网络语言实例,认为网络语言的性质是青年语言的变体,网络词语与黑话有着本质区别。网络语言在语义上经常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其两大根本原因一是网络语言对表达功能的强化;二是网络语言对酬应功能的强化。

从语言变异入手而谈网络语言,如冉育彭发表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三期上的《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探析》[10],这篇文章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和语法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其变异现象,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了网语和规范语言之间的问题。

从符号学方面研究网络语言,如杨小卫、曾立英发表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五期上的《网络聊天语言中的网络符号研究》[11],这篇文章描述了网络聊天语言中网络符号的构成与特点,分析了网络聊天出现的原因以及它在进行时的语用功能。

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方面入手而谈网络语言,如袁子凌、许之所发表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上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12],这篇文章认为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化、符号化、新奇化、多媒体化等特点。网络语言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文化融于一体,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等等。

四、结论

目前,我国对于网络语言概念的界定、构成类型、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很丰富、很全面了。从某一语言学要素对网络语言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另外对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只零星地散见于一些论文当中。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还不到二十年,网络语言的形成则更晚,到了二十世纪末才形成网络语言的雏形。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大和延伸。现有的研究成果已不能适应网络语言的发展。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对网络语言研究的角度和领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EB/OL].http://.cn/

[2] Crystal, 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郭贵春,刘全明译.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2006.

[3] 于根元. 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

[4] 刘海燕. 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37.

[5] 秦秀白. 网语和网话[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6): 1-6.

[6] 何洪峰. 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 (1) :74-78.

[7] 俞香顺. 传媒.语言.社会[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7.

[8] 许子为,张顾为,何森.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语言概念研究综述[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7):56-60.

[9] 董宏程. 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非理性语义倾向[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3):120-123.

[10] 冉育彭. 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探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32-34.

第6篇:网络语言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 网络语言 汉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45-01

1 出现网络语言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 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术语

最典型的流通路径就是在计算机联网或是网上活动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专业术语,逐渐演变成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以互联网为媒介,其中涉及到如:软件、硬盘、鼠标、CPU、浏览器、域名、服务器、IP等等专业名词。

1.2 突出个人语言风格

网络是一个展现个人风格的平台。在这个虚拟的、主观臆想的空间里,网民们完全不用顾及旁人的感受和看法,而可以尽情发泄各种情绪、恶搞,坦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在这样一个无需章法的交流过程中,出现了文字的符号化、谐音化、缩写化、混用化、图像化等等,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汉语表达。

1.3 英语教育的升温

近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全面升温。在学校的主流教育中,英语教学早已成为与汉语教学持同等地位甚至高出汉语地位的语种。因为就业市场的需求、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语文教学的死板无趣,使得年轻人无心学习汉语,却热衷于学习英语。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的一场不动声色的文化倾销;是莎士比亚语言战胜孔子语言的表现。就网络语言崛起的原因,请让我来浅析一下网络语言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弊。

2 网络语言的利弊

2.1 网络语言的好处

(1)丰富汉语表达。中国的母语不可能一成不变。时代的进步也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同理,汉语也要与时俱进。

(2)网络语言促进我们与国际接轨。国际、国内有很多专业术语,在国与国、人与人的交流之中,形成了通用的、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势。作为常识,我们必须要了解。例如,NBA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的简称等。

(3)网络语言可以提高交流效率。信息社会什么都讲效率。网络语言运用于某些工作领域可以提高人们的交流效率,增进同事之间的情感。这些图片和表情就可以很具体地向对方表明你当时的忙碌状态。

凡是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网络语言方便快捷的同时,还应该看清网络语言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和负面影响。

2.2 网络语言的弊端

(1)网路语言冲击了汉语。网络语言对汉语造成了冲击,这是不争的实事。网络语言的猖獗,使汉语言陷于肤浅的境地,动摇了人们使用汉语的道德观念。长期上微博的人就会不自觉地出现以下习惯用语:神马(什么)、有木有(有没有)、围脖(微博)、童鞋(同学)、小盘友(小朋友)、油箱或是幽香(邮箱)、大虾(大侠)、霉女(美女)、主银(主人)、矮油(感叹词“哎哟”)、偶稀饭你(我喜欢你)、卡哇伊(可爱)……这些不规范的用语使正规汉语的表达大打折扣,完全将汉语恶搞、扭曲了。当人们为了重新找回可以统一交流的规范化语言时,汉语已经不在是中国人的首选语言,取而代之的是英语。理由很简单,因为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2)网络语言会加深年轻一代与长辈之间的代沟。不同年代的人之间原本就存在代沟,网络语言将会深化交流代沟。并且,年轻人与长辈之间会越来越缺乏交流。例如,一位60后的语文老师读一位90后学生的作文会读不懂,不是文笔不通,也不是字迹太潦草,究其原因,原来通篇都用了网络语言:MM(妹妹)、DD(弟弟)、GG(哥哥)、坑爹(坑人)、你丫(你呀)、PK(对决)、恐龙(长得很丑的女子)、青蛙(长得很丑的男子)等等。还有很多变异字,如,槑(读成“梅”,意思是遇到了很窘迫的事情,但是当事人却表现得比呆子还要呆);囧(读成“窘”,意思是遇到了很窘迫很糟糕的事情);嫑(读成“表”,意思就是“不要”);巭(读成“布”,是对武林高手的简称)。

(3)网络语言会毁坏下一代的汉语言结构。中国的母语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汉语的发展还没有来得及与时俱进,其语言结构就已经被网络语言摧毁了。这一现象对中国的下一代影响巨大。他们一出生,就已经不再受到纯正的汉语环境的熏陶。取而代之的是随处盛行的网络语言。诸如,886(拜拜喽),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1314(一生一世),+U(加油),偶(我)、表(不要)、米(没)、虾米(什么)、B4(鄙视)、女纸(女子)、是滴(是的)……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且它本身就属于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潮流的发展,80后、90后,以及00后的人们,在紧张压抑的社会氛围中寻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此获得放松和解脱。中国是一个诗经的国度,神话传说的国度,谚语的国度,这些传统文化都是以纯正的汉语为载体的,而网络语言绝对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和力度。

3 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网络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网络语言会成为社会潮流的主体语言。我们无法避免网络语言的盛行,唯有正确面待,用作为中国人的文化道德和文化尊严来鞭策自己。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词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一方面,我们面对网络语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杜绝那些不健康的、恶俗的内容,吸纳那些健康的、生动的、活跃的、有趣的、意味新奇的内容来以此弥补汉语在表达上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兼容并蓄地将那些符合汉语字词规范的网络语言接收并使之进入主流语言的规范之中。汉语言协会有必要尽快将网络中新创的词汇收录到《现代汉语大词典》当中,使录入的这一部分网络语言真正在权威上理论上得到承认和更新。

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方向出了问题,所以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模式就出现了偏差,而且是越来越偏离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师们在进行一种作家式培养教育,从小学时候就开始训练,运用的都是四平八稳的、中规中矩的讲解与练习。这种现象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流,使得语文教学强加给我们的下一代的是一种在课堂上很压抑的语言习惯,而且这种语言习惯随着学生智商、年龄、情商的增长会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这个时候,年轻人就会寻求语言上的突破、创新、展现个性、树立风格。网络语言,首当其冲地就成为他们寻求解脱的最好的语体。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其它科目的老师,在课堂上要多下些功夫,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尽最大努力使课堂教学生动活跃,抛开应试的枷锁,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热爱,树立下一代的人对汉语言纯正的维护。

参考文献

[1] 周润健.网络语言:年轻人中流行的文字游戏[J].经济参考报,2004,12,6.

[2] 邝霞.网络语言—— 一种新的社会方言[J].语文建设,2000(10).

第7篇:网络语言范文

那么,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

我认为,首先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并流行,其实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这说明过去的一些词语,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于是文化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些新词应运而生,这是文化发展的正常现象。正如我们推行简化字一样,繁体字已不再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因而被简化字所取代。

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必然趋势。就拿“给力”一词来说,我们找不出什么理由去否定它、摒弃它。这个网络新词积极、生动、形象,而且让人容易接受。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新的、好的、更让人易于接受的文化蓬勃发展!

当然,网络语言的流行也有负面效应。有些词纯属娱乐的产物,甚至呈现出低俗的倾向,比如“神马(什么)” “银(人)”“童鞋(同学)”,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源于电脑的拼音输入法,人们在输入一些拼音后会显示出许多同音的字或词,一些网友用这些谐音字、形近词代替正确的字词,以此取乐。文化是很严肃的,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娱乐心态,使其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说严重一点,这无疑是对文化的亵渎!

此外,即使是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网络语言,由于流行起来过于迅猛,人们在使用时不顾需要地频繁使用,也会给人一种盲目跟风的感觉。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的流行不是一件坏事,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积极、有意义并且健康的。

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我相信终究会被文化发展的浪潮所冲走,从而留下精华,使古老的中华文化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第8篇:网络语言范文

网络语言是一个十足的害人精,有一次,我就被他害惨了。

那是我第一次和别人聊天,我以“乌龟型”的打字速度和一个叫做“小猫”的人聊了起来,不一会,9点钟到了,老妈开始唠叨了:“快去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在离开前,“小猫”对我说“88”看到这两个数,我有些奇怪,什么是“88”。这时,老妈又在唠叨了,我不得不去睡觉。这一夜,我一直在想,什么是“88”,可我就是想不明白。

第二天早晨,我照常去上学,走在路上,我满脑子都挤满了“88”两个字,不幸开始了,在走马路时,我差点被汽车送进医院。上课时,我又在想,老师看到了我心不在焉的样子,便用粉笔砸了我一下,我半天才回过神来,只见老师眉头紧锁,这可是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的前兆。我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放学到我办公室来。”

到这,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后果了,我放学后被老师批了一顿,回家后又被老妈削了一顿。这一天,充满了灾难!哎!都是网络语言惹的祸!

第9篇:网络语言范文

【关键词】 合作原则 网络语言 数量准则 质量准则 方式准则

1. 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 H.P.)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演说时率先提出的。具体地说,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这种目标和方向,也许在谈话的开头就明确,也许在交谈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守着一条基本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的话语”,这便是合作原则。格赖斯在合作原则下面构建了四条相应的准则,每条准则又各有几条次准则。它们分别是(何兆熊,1999):

1.1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1.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1.1.2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1.2质量准则(Maxim of Quality)

1.2.1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1.2.2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1.2.3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1.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evance )

1.3.1所说的话要有关联。

1.3.2要切合题旨。

1.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1.4.1要明白清楚。

1.4.2要通俗明白,避免晦涩。

1.4.3要清楚明了,避免歧义。

1.4.4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

1.4.5要井井有条,避免杂乱。

2. 网络语言

在网络中,由于缺少表情和身体语言,语调等语境因素的帮助,很容易引起听话人的误解,于是网民,有时也会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把话尽量说的婉转,顾全双方面子。这样,网民们往往无法遵守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所遵守的合作原则。以下,本文将采用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对白来具体解释网民们谈话时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 网络语言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1数量准则的违反

数量准则要求人们谈话时必须提供足量的信息,但不能太多。聊天室语言具有高度简洁的特征,并且常使用非规范的缩写。这一特征本身就是对量准则的违反,但网民们却通过对数量准则的违反达到某种交际效果。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1.君临天下:?

小猪:!!!

君临天下:人人?

君临天下:电影?

小猪:论文ing

香水有毒:忙吧,CU

(QQ实录片断)

此段对话言语主体都采用了简明的编程方式,一方面减少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听话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3.2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是指交际双方互相交换的话语信息内容应该是有根据的、真实的,遵守质量准则的交际者,主观上不应该提供缺乏证据的或者是虚假的话语信息。网络交际者可以遵守质量准则,如实地交换话语信息内容。当然,也会出现交际者一方或双方违法质量准则的情况。

例如:网评“俺们农民爱英雄啊”

听说一直深受俺们农民兄弟们欢迎的导演张艺谋拍了一部电影叫做《英雄》,俺真是高兴呀,揣上20块钱就奔了县城的电影院,咋的?这电影要50?不管咋说,张艺谋,咱得支持,要是连咱都不看他的电影,还有谁看!?赶紧的,回家提前杀了年猪,卖了猪血,俺看《英雄》!好电影呀,张导真是对得住俺们,俺实在太喜欢了,害怕说不清,俺一条条列出来… 。 (摘自《英雄》网评)

首先,我们从评论中可以看出,评论者并不想赞扬这部电影,他表面说要支持张艺谋,却是因为“要是连咱都不看……还有谁看”,可以推导出张的电影只有“农民”水平。他夸张地说要“提前杀了年猪,卖了猪血”来买票看电影,实则不满《英雄》票价昂贵,却又不能“物有所值”。

3.3关系准则的违反

关系准则要求交际双方在话题内容上有直接的联系,交际话语应该与交际目的有关。在网络言语交际中,由于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网上的聊天常常漫无边际,话题转换非常频繁,常常会引入不相关话题。

Tony:群里有英语好的么,翻一个句子?

Ida:我试试?

Tony:好的,“She is not into you!”

Ida:“她没那么喜欢你”

Tony:厉害!谢谢!英语这么棒,英语专业?

Ida:是的!

Tony:哇噻,PLMM多啊

Tony:你家是西安的?今年多大了?有BF吗?嘿嘿~

Ida:还有需要帮忙的么?

Tony:木有了!

(QQ实录片断)

这是一段一对一的单独交际,网友Ida和Tony本来在讨论驴友出去旅游的事情,但是Tony听到lda的工作是模特以后,马上对她有了浓厚的兴趣,引入了和上面的话题并无密切关系的“你家是西安的?今年多大了?有BF吗?”三个问题,而lda看到这个不愿意回答或者不想参加讨论的话题后,又扯到了别的话题上,出现了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会话。

3.4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洁,特别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同时说话要有条不紊。但有时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说话人故意违反了方式准则,使用了具有模糊语义的话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下面的例子。

A:能看看你么?PLMM?

B:不能,因为我不是PLMM,而且我很“可爱”。

(QQ实录片断)

我们看B的话似乎自相矛盾,单事实上,B的“可爱”指的是可怜没人爱,B故意违反方式准则说有歧义的话,达到调侃的效果。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在日常会话,还是网络会话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有时人们会故意违反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使会话在更加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下去。在特定的情景下适当的巧妙的偏离合作原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对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这个理论的不断运用,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鉴赏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白静、郑仰成.从网络聊天语言现象看言语经济原则的应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0):66-68.

[2] 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4):2-5,29-33.

[3] 陈 娴.网络语言考察[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8.

[4] 耿华.网络语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5):9-17,32-34.

[5]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4-110.

[6]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1-10,86-118.

[7] 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学报200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