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兔子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特点:
1、《小王子》这部童话情节别致而曲折,行文富于诗情和哲理,它采用倒叙的手法,语言明白晓畅,可读性很强。由于作者以情爱贯穿全篇,所以法国评论界认为它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童话,是作者对友情的眷念。
2、作品通过这个小王子的经历,阐述了对社会上不同类型的大人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提出批评,进而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中,作者特别借小王子之口赞颂了情谊和友爱,希望人们要发展友情,相互热爱。在作者看来,爱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友情就要像小王子那样兢兢业业为玫瑰花铲除恶草一样真诚。
3、在这部作品里,也流露出—些伤感情绪。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并没有处于压倒地位。故事到了,这丝伤感很快在欣喜中消溶了。作品中的伤感失去了分量,死亡失去了它的恐怖性。
(来源:文章屋网 )
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图书馆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存贮和传输。也就是说,数字化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各种载体文献的加工与服务,并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组织用户访问馆外数字化文献信息,如电子期刊、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同时,数字化图书馆还将通过广域网、局域网与办公室、宿舍、家庭等联结,让人们非常方便地、快捷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
数字化图书馆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馆藏数字化: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电子文献,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
传递网络化: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信息存取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
资源共享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图书馆的联合在网上实现,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用户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操作电脑化: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服务社会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如身份、年龄、职业等,从多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馆藏特色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大系统,各个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编成数据,通过网络奉献给读者,共同担负起传递信息责任。
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提供有利于知识创新的信息资源、手段和环境。
以图书馆为中心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体系
由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术更新又非常快,因此,图书馆不可能去开发数字图书馆的尖端技术,也没有必要争先作为新技术的实验场。数字图书馆的范围非常广,图书馆应着眼于自身的目标定位,立足于自身的优势,选择和引进必要的软件和技术,逐步向数字化图书馆过渡。
应以发展读者服务体系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中心任务。读者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建立和发展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是图书馆置身于数字图书馆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的读者服务体系主要包括:
集成的检索体系:指针对图书馆各种媒体资源的统一检索体系。包括各检索系统的集成、不同检索界面检索方式的集成。
集成的服务体系:指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和借书、还书、参考咨询等与网上服务、电子服务、语言服务进行集成,形成统一服务体系。
馆际协作的体系:指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已经突破单馆的概念,必须进行广域的合作,这种文献不仅限于普通文献,还应扩展到电子资源服务和知识服务。
与相关服务体系的整合。数字图书馆与其他服务系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电子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数字图书馆要利用其他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手段,进一步方便读者。
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在读者服务体系中追求个性化就是要在资源的创建、资源提供、资源增殖过程中,不断吸引读者,不断激发并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读者创造个性化、多样化的数字图书馆环境。
应以资源加工整合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攻方向
所谓加工,就是突出资源的确定性,通过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元数据,对资源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取特征资源,帮助读者对资源进行鉴别。元数据的建立有利于,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图书馆资源整合主要包括:图书馆馆藏目录的整合;多媒体电子资源与传统纸质资源文献的整合;本馆资源与其他馆资源的整合。在加工整合过程中,应以业已形成的联机编目为基础,发展大范围的各类资源的合作建设,形成广域网上的传统文献资源与电子资源的共建共享体系。
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创造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环境
图书馆现行的管理理念一直阻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图书馆有限短缺的经费与出版物无限增长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界。图书馆要顺应信息时展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思想观念的变革
传统的思想观念是以书为本,图书馆的主体是书,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围绕着书而展开,从采编典藏到借阅,工作重心在“藏”上,一切业务活动,都是围绕着收藏保存图书这个核心展开的。以人为本,是指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图书馆的所有业务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位的思想。思想观念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变革,收藏结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将随着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图书馆与社会和读者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其业务活动将始终围绕着社会和读者需求而展开。
管理体制创新
传统的管理体制突出图书馆各部门管理、层次管理。新的管理体制主张多功能一体化管理,寻找各工作环节的协同运作。要加强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发展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
管理技术创新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图书馆将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不再仅仅是一个保存资料的藏书楼,而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所拥有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情报的服务机构。技术创新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多媒体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是以多媒体电脑,控制一系列多媒体设备,对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体进行处理、传递、存取,为读者创建图文并茂、音响逼真、色彩自然的高级视听环境。多媒体电脑为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建立无墙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又称分布式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电脑网。为用户提供快速查找和共享知识的手段。
建立虚拟图书馆。人工智能电脑可以实现虚拟现实传真技术,例如可以模拟战斗机、博物馆、图书馆等,这种模拟的图书馆就是虚拟图书馆,这是比多媒体电脑实现的高级视听环境更复杂、更进一步的传真环境系统。
重组业务流程,寻求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合理机制
积极调整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使之更趋于合理。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集散中介,如何综合开发自己所拥有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加工,使之成为特定用户对象需要的情报资源,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要求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纸质文献的入藏质量,努力提高其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逐步把馆藏资源建设转移到数字化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及多媒体的建设与开发上,变静态收藏为动态收藏和网上获取,以满足读者的多方需求。
重组图书馆业务流程,建立面向用户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
在自动化、网络化条件下,图书馆应突破传统的展示业务流程的管理机制,重组图书馆的业务结构体系,建立起以自动化为中心,面向社会、能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能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运行机制。具体应弱化以采编流程为主导的管理环节,建立起以用户服务为主导的业务体系。图书馆工作重心应由一般的借还服务向咨询服务变革,工作人员应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工作,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和参考咨询工作。
建立一支适应网络化发展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关键词:耕地土壤;特点;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X954 文献标识码:A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繁荣的源泉。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资源的减少,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了解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有效措施,是有关部门首要的迫切任务。
1 自然概况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E116°47′45″~118°19′07″,N41°08′48″~41°50′09″。地貌区划为冀北山地,海拔410~1670m。属大陆性中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度2~8℃,≥10℃积温2200~3100℃,无霜期天90~140d,年降水量450~550mm。全县总面积5460km2,其中耕地面积56332hm2,主栽农作物为玉米、水稻和杂粮,是河北省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2 研究方法
此项研究以县域地理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0的地理处理工具,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提取耕地地块图斑,与土壤图叠加,形成具有土壤属性字段的农用地块要素图层。土壤属性字段包括:各级分类土壤名称如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环境条件如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成土母质;土壤剖面性状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砾石含量、障碍层类型等。
利用ArcGIS 10.0的栅格统计工具,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坡度图,统计耕地地块的海拔高程和坡度。
利用ArcGIS 10.0的地统计插值工具,由近期采样点测试数据生成全县范围连续的土壤养分栅格图,转换为养分等级矢量图后与耕地地块图作叠加分析。
利用ArcGIS 10.0的融合工具和统计工具,统计计算耕地资源的各项指标、面积。根据取得的数据,对耕地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做出分析结论。
3 结果和讨论
3.1 土壤类型较多
隆化县耕地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草甸土和新积土5个土类,10个亚类,22土属,64个土种。
棕壤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面积7120hm2,占耕地面积12.64%。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适于种植特种经济作物。
褐土是隆化县的基带土壤,面积41658hm2,占耕地面积73.95%。由于所处气候较温暖、湿润,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适于多种粮食作物种植。
潮土分布于各大河流两岸的低阶地,面积6940hm2,占耕地面积12.32%。由于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靠近水源,灌溉条件较好,土地生产潜力高,适于种植水稻及发展设施农业。
草甸土面积458hm2,占耕地面积0.81%,分布于西部,与潮土环境相似,开垦时间较短,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新积土160hm2,占耕地面积0.28%,为人工堆垫土。
3.2 成土母质多样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其他物质的来源,不同的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性质各异,其直接影响土壤性质和肥力水平。
隆化县成土母质类型较多,包括:冲积物、洪积物、黄土、人工堆垫物和残坡积物。
冲积物14959hm2,占耕地面积26.57%。冲积母质的耕地土壤地形平坦,水分条件较好,质地、土体构型多样,大部分土壤结构疏松,容易培肥改良和利用。
洪积物10827hm2,占耕地面积19.22%。洪积母质的土壤地面平缓,质地、层次不够均匀,土层中普遍含有砾石,矿物质营养相对贫乏。
黄土母质21885hm2,占耕地面积38.85%,多为第4纪风成黄土,土层深厚,结构较紧实,质地适中,矿物质营养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
人工堆垫物160hm2,占耕地面积0.28%,多为黄土状物,厚度30~50cm,下面为砂砾质洪、冲积物。
残积物8506hm2,占耕地面积15.10%,是各类岩石就地风化后的产物,分布于山丘陵坡地。发育在残积母质上的土壤,一般土层较薄,剖面多含砾石,但土壤矿质营养较丰富。
3.3 山地土壤面积较大
隆化县耕地土壤中,川地面积25885hm2,占45.95%。山地土壤面积30447hm2,占54.05%。山地土壤中, 黄土梁峁坡地占71.88%,低山坡地占28.12%。
坡耕地中,地面坡度>15°的面积181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2%,土层厚度
黄土梁峁坡地土层深厚,矿质营养丰富,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耐干旱,不会发生沥涝,耕地生产潜力较高。但其地形起伏较大,切割破碎,容易发生水蚀,灌溉条件差,不适合机械作业。
3.4 土壤质地适中
隆化县土壤质地主要为轻壤质,其次为砂壤质和中壤质,粘质和砂质仅占很小的比例。
轻壤质45274hm2,占总耕地面积80.37%;砂壤质5076hm2,占总耕地面积9.01%;中壤质4039hm2,占总耕地面积7.17%;沙质面积1656hm2,占总耕地面积2.94%;分布滦河川,粘质土面积293hm2占总耕地面积0.52%;分布伊逊河川。
全县耕地土壤中,壤质土面积占87.54%,由于其砂粘含量适中,保水保肥,耕作性能较好。
3.5 存在不良的质地构型
隆化县的川地土壤中,有11013hm2土体中存在砂砾层,占耕地总面积的19.55%。
砂砾层由粗砂、砾石或卵石组成,厚度多大于30cm,根据出现部位,分为体(20~50cm)砂砾和底(50~100cm)砂砾两种。其中底砂砾 面积7115hm2,体砂砾面积3898hm2。
砂砾层严重漏水漏肥,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且难以改造,是当地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
3.6 灌溉水平较低
隆化县水田面积9438hm2,分布与各大河流沿岸,占总耕地面积的14.71%,与承德市其他县区比较,水田比例是最高的。
全县水浇地面积2056hm2,仅占3.51%,主要分布于伊逊河、滦河、茅沟河流域。
旱地面积44838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9.6%。因此,整个种植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
3.7 土壤养分不均衡
根据2008年采集的6010个耕层土样测试的结果(表1),隆化县土壤有机质平均18.22g/kg,全氮0.917mg/kg,有效磷20.83mg/kg,速效钾156mg/kg。
3.7.1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基础之一,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有机质是决定土壤多种功能表现的重要成分,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吸附和缓冲功能、土壤微生物活动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在全国占中等偏低水平,县域内西南部较高,中部较低 不同土壤类型也有较明显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草甸土/潮土/棕壤/褐土. 由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面积统计(表2)可见,中/低含量的四级/五级占全部耕地的67.32%。
3.7.2 全氮
土壤中的全氮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之和,隆化县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917g/kg,在全国占偏低水平,县域内其含量的区域性差异和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与有机质相近。由表3可见,含量1.0~0.75g/kg的土壤占总面积的近90%。
3.7.3 有效磷
土壤中有效磷包括水溶性磷弱酸溶性磷,是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大量营养元素。同时有效磷的含量取决于土壤反应、总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和颗粒组成等多种因子。因此有效磷也是最能反映土壤对作物供给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土壤有效磷的平均含量20.83mg/kg,在全国占中等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县域内伊逊河、蚁蚂吐河川含量较低,茅沟河川含量较高。不同土壤类型也有较明显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棕壤—褐土—草甸土和潮土—新积土。不同成土母质土壤有效磷含量:洪、冲积母质大于黄土母质和残坡积母质土壤。由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级面积统计(表4)可见,中/高含量的一级至三级占全部耕地的77.95%。
3.7.4 速效钾
土壤速效钾是指水溶性钾和粘土矿物晶体外部吸持的交换性钾,其含量水平不仅反映土壤的供钾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156mg/kg,在全国占较高水平,含量在100mg/kg以上的,占总耕地面积的89.71%。仅东部的茅沟河/鹰窝河流域及西部的韩家店一带,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
4 小结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隆化县耕地土壤资源的特点是: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较多,适于多种作物种植;山地面积较大,适于综合利用;大部分土壤质地适中,耕作性能好,利于培肥。
关键词:装饰图案;乌孜别克族;花帽;功能性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50-01
一、装饰图案的概述
装饰图案作为一种富有情趣性的艺术形式,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在如今的时代,装饰图案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它除了具有图案的一般特征,即装饰性、审美性、功能性等以外,还具有其独立的特征。装饰图案涉及到相当广泛的范围,且内容也尤其丰富,常见的种类包括:动物图案、器物图案、几何图案、植物图案等。在乌孜别克族花帽中,以巴达木花帽和塔什干花帽为例,主要采用几何图案和植物图案。
(一)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设计元素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先行者。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中都存有大量的几何形图案,而且至今为止依旧广泛应用,经久不衰。几何形图案的设计是在自然物体的启示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然和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包含几何形的形体。早期的人类把几何形图案当做是是传达思想和语言的符号。与此同时,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也存在许多几何化的韵律。
在几何图案这个抽象的视觉系统中,以点,线、面,为主要元素,简洁、明朗、富于装饰性。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又是面运动的起点。几何图案中的点、线、面的组合构成,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把主观的思想、情感、意图借助于装饰图案,进行深刻的表达。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都赋予几何图案以不同的内涵与个性。任何民族的几何图案创作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风格和气质来。
(二)植物图案
植物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设计者把自然形象转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称作图案的变化。以植物形为主的装饰图案,美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设计者首先对其进行大胆的分析与分解,再通过想象及夸张的技法重构成一个新的形象,使图案带有写实与抽象的意境美。当抽象思维驾驭在具象物体的时候,图案本身就相对地成为独立于自然形象之外的一种美得形式。这种美的形式代表了每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学观念,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积累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宝贵遗产。
二、乌孜别克族的民俗文化
乌孜别克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民族中的一员,乌孜别克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创作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乌孜别克族人口较少,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多与维吾尔族杂居,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乌孜别克族和他们在风俗习惯与方面较为相似,甚至某些方面完全相同。乌孜别克族在中亚民族中属于较早接受伊斯兰教的民族。历史上伊斯兰教在乌孜别克族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所以他们过“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当然他们也有着自己民族的鲜明特征,如服饰上。在天山南北,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春夏秋冬,乌孜别克族人民都有佩带花帽的习俗。它不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而且也是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乌孜别克族花帽不仅选料精良,工艺精湛,而且其图案别出心裁,色彩鲜艳,和谐而醒目。较为有名的花帽有巴达木花帽,绣有白色巴达木图案,白花黑底,古朴大方。塔什干花帽,源于塔什干,色彩对比强烈,火红闪耀。
(一)巴达木花帽
“巴达木”为维吾尔译音词,是从古波斯(现今伊朗)传入。巴达木,俗称薄壳杏仁,是新疆地区特产的一种干果,从植物分类学上是桃属中扁桃亚属的植物,外形呈扁圆,果肉无汁,主要食其仁,有特殊的甜香味。巴达木具有丰富的营养及安神、健脑、润肺等滋补作用,是新疆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滋补食品之一。“巴达木花帽”是指以类似半月形的巴达木图案纹样装饰的花帽。
“巴达木”取名于巴旦杏。它是一种能在干旱沙漠地带生长开花结果的树木,根据巴旦杏的特性和形似新月的果核,运用白色线,采取直、曲、点、线相结合的手法,绣制成巴旦杏核的装饰图案,象征涓涓清泉哺育着果实累累的果木。这种淡雅素净,庄重大方的“巴旦姆”花帽,多受中老年人的喜爱。巴达木图案改造体现了乌孜别克族人民对果实累累丰收的生活向往,对美好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巴达木花帽”黑白用色体验了色彩的美学特征,达到了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纹样是由粗细、疏密、曲折等线所构成。在造型上,“巴达木花帽”的艺人,以针当笔,使纹样分出深浅不同层次,庄重、古典、深邃、含蓄。这就是巴达木花帽在众多花帽中被称为帽子之王的缘由所在。“巴达木花帽”在装饰设计上极具浓郁的地方性特征。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由于伊斯兰教禁忌偶像崇拜,禁忌在服饰、饰物和建筑上描绘人物、动物造型,因此很多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物象。在装饰纹样造型上把巴达木杏仁与变幻的月牙有机统一起来,表明自己的宗教身份。将生活的理想期盼与愿望借助众所周知的植物形象进行表现,自然很快被民众所认可直至流传至今,并成为日常生活中民族身份的标志物之一。
巴达木纹样来源于乌孜别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又是民族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它彰显着乌孜别克族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民族个性,折射出乌孜别克族人奔放、热情的民族精神。
(二)塔什干花帽
“塔什干”是中亚最大的古城,日照比较充足,有“太阳城”之称,塔什干花帽就是源流于塔什干的花帽,主要在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中比较流行。新疆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无论夏季还是冬季,乌孜别克人都有戴帽的习惯。这种小帽在这种环境中戴,在预防头部着凉的同时又兼具装饰性。
“塔什干花帽”以南疆和田地区主产最多,其表面图案造型简洁绣工精细,深受广大男女青年所喜爱。此帽四角突起,状如升斗,采用大地散花图案与彩色平绣技术,经精心绣制,一般色彩对比强烈,火红闪耀如盛开的花海,又如盛开的花丛。塔什干花帽除色彩艳丽之外,更多的是在视觉形象上多采用意象的表现处理方法,图案似花非花,闪跃跳动。塔什干花帽造型设计中综合运用点线面的造型表现手法,更具层次变化,力求美感规律,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协调。多用不规则构图形式,自由、随意、耐人寻味。花帽上抽象的几何块状图形概括、突出,色彩协调装饰性强,无不个个绚丽多彩,争相跃出画面。“塔什干花帽”造型美观,帽型棱角突起,各瓣接缝处带有棱角,全帽端庄隆起,是仿古代清真寺的圆顶。戴在头顶近似于龛形的花帽造型,符合于宗教崇拜的心理
“塔什干花帽”主要为手工制品,帽为冠,常置于头顶最为显要的位置。不仅具有对头部御寒保温的功能性作用,其讲究的造型同时具有明显的装饰性寓意性,与民族的审美习惯意识、生活宗教礼仪等相对接统一。“塔什干花帽”虽源于塔什干,但设计上能体现出中国乌孜别克族等世居少数民族长期的使用中,随着社会历史的迁变,在不断加工、改造、融合中使其具有新的意义,并与时代的发展相呼应、吻合。
三、装饰图案的功能性作用
(一)情感表达
装饰图案的设计师根据不同思想情感的摄入而进行的,是作品能够依据全面的因素来设计,其中包括了设计者的艺术内涵,艺术技巧,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对不同的人,不同场合的充分研究调查。它不是设计者主观的随意发挥,而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装饰图案的情感表达是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它必须是新颖、独创、民族的、世界的。装饰图案艺术在乌孜别克民族的生活中无用处不有,应用在服饰、日用器皿、房屋建筑等上。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实用艺术,反映了乌孜别克民族审美趣味和特征取向。装饰图案具有灵活的应变和极强的表现性,能够敏锐、鲜明的反映人们艺术存在的内在生命和灵魂。
(二)宗教象征
在民族文化中装饰图案被赋予了宗教的寓意,甚至本身就是一种图腾的象征,如“巴达木”花帽中的“巴达木”纹样对乌孜别克族是十分重要乃至神圣。它的设计显示出创造者内心的美好愿望和朴素的审美蕴含,使装饰图案充满了原始神秘色彩和多种文化信息与宗教象征。崇尚伊斯兰教的乌孜别克族人,在装饰图案上喜用几何图案和植物图案。在造型方法上讲究对称、均衡、重复以及节奏感和秩序感。这些装饰图案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融合了乌孜别克族本民族的本土文化,逐渐形成了其装饰图案艺术体系。它不仅有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而且是与伊斯兰教文化相碰撞、融合的结果。
经久不衰的装饰图案,它的技法多样,千变万化,而且随着设计理论的不断更新而不断的与时俱进,形成了兼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图案本身的涵义不会变化,依旧代表着审美水准和艺术创造能力,并且会以独特思维艺术魅力展现在现代设计作品中。在各民族文化的历史河流中,继承与发展,绽放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唐星明.装饰文化论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刑庆华.现代基础图案设计教程・几何图案[M].辽宁美术出版社,1988.
[3]杨宏峰.中国乌孜别克族[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
[关键词] Lotus Domino R6;电子论坛;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TP3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57- 03
1 开发工具Lotus Notes简介
Lotus Notes 是Lotus(莲花)公司的旗舰产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它便以优越的性能赢得了用户,也逐渐为中国用户所熟识。在Lotus归于IBM旗下后,历经3年时间研制开发了功能更加强大的革命性产品Notes 6/Domino 6。Domino服务器是应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它提供了连接客户机、传递邮件、控制数据库在用户中的共享等实现各种功能的集成服务,服务器上还可存储用户邮箱和各种可被用户共享的数据库。Notes客户机则主要提供接口、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信息处理等功能,同时用户也可以在客户机中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个人信息。
2 开发环境
2.1 Lotus Domino/Notes(OA)硬件环境
信息传输设备:电话、传真机、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等。
信息处理设备:各种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或服务器等。
信息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光盘存储系统等。
2.2 Lotus Domino/Notes(OA)软件环境
本系统是基于Lotus Notes(Domino)开发的流程事务类管理系统,系统的服务器端环境为Lotus Notes(Domino)服务器,客户端环境是IE浏览器(B/S结构)。 系统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采用了Lotus Notes、Java等编程技术,系统可以在很多流行的平台上运行(Linux/Unix/Windows/OS2等),特别适合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由此可见,客户端环境采用IE浏览器(B/S结构)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行的要求。比较适合中小企业应用,为企业节省了不少开支。而且为日后维护、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功能模块
初步考虑设计本电子论坛所需要的设计元素有:表单、视图、文件夹、导航器。其中导航器为进入本论坛的起始页面,其中设有4个热点矩阵分别链接到不同的视图,让有不同需要的用户可以按热点矩阵名称进入自己所需要的页面。
4 功能模块开发
电子论坛主要实现的功能:让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发表文章,同时可以答复其他用户发表的文章,还可以对他人、对自己的主题进行二次答复。
4.1 表单
创建了12个表单,分别对其命名为:(Archive Log)、 (ArchiveInstructions)、ArchiveProfileDlg、ProcessExistingdbDlg、ArchiveInstructions、答复(Response)、答复的答复(ResponsetoRespons)、个人兴趣简要表(Interest Profile)、归档简要表(Archive Profile)、匿名的答复(AnonymousResponse)、匿名的答复的答复(AnonymousResponsetoResponse)、讨论主题(MainTopic)。
(Archive Log)表单的主要功能为实现用户对文档的归档。
(ArchiveInstructions)这个表单的存储是一个帮助文档,主要内容为归档的帮助。
答复表单的主要实现功能为用户答复其他用户发表的主题,里面设有答复主题域(Subject),其属性设为文本可编辑,代码 @Trim(Subject)。
答复的答复表单,其实现功能和答复表单大致相同,设有答复的答复主题域(Subject)其属性设置为文本可编辑,代码 @Trim(Subject)
讨论主题表单,同答复表单的功能也大致相同,设有讨论主题域(Subject)其属性同样设置为文本可编辑,代码 @Trim(Subject)
4.2 视图
创建了五个视图,分别为:(&All)、按分类、按作者、归档、归档简要表。
&All视图的页面显示为用户发表主题的区域,其中显示用户发表的主题的名称,类别。实现代码为 @If(!@IsResponseDoc;@Created;"")。在&All视图中设有操作分别为:
新主题:@PostedCommand([Compose];"Main Topic")
答复:@PostedCommand([Compose];"Response")
答复的答复:@PostedCommand([Compose];"Response to Response")
返回:@Command([FileCloseWindow])
按分类视图的功能是把用户发表的文章分类显示,其中类别可以自己添加在其中设置的操作同&All视图。
归档视图是为用户归档文件所做的,里面设有操作:
设置归档:@PostedCommand([Compose]; "ArchiveProfile");
@PostedCommand([RefreshHideFormulas])
立即归档:key := "Archive Profile";
AllDocs := @DbLookup("":"NoCache"; ""; "(¥Profiles)"; Key; "ArchivePath");
@If(AllDocs = "" ; @Prompt([Ok];"错误";"请为本归档数据库指定位置。") : @Return(0);@Success);
AllDocs2 := @If(@IsError(@DbLookup("":"NoCache"; ""; "(■Profiles)"; Key; "ArchivePath"));@Return(@Prompt([Ok]; "立即归档"; "在您开始进行归档之前,您需要填写一份“归档简要表”。请按“设置归档...”。")); "");
@If(@Prompt([YesNo]; "归档"; "是否现在将文档移到归档数据库中?"); ""; @Return(0));
打开归档数据库:其代码设置为:
Sub Click(Source As Button)
On Error Goto ErrorRoutine
’91 is Object Variable Not Set
On Error 91 Resume Next
’4412 is the notes database does not exist
On Error 4412 Goto DatabaseNotExistError
Set s = New NotesSession
Set sourcedb = s.CurrentDatabase
Set view = sourcedb.GetView("(■Profiles)")
key = "Archive Profile"
Set profile = view.GetDocumentByKey(key)
If profile Is Nothing Then
Messagebox "本数据库没有归档数据库。", 0 + 64, "归档"
Exit Sub
End If
ArchivePath = profile.ArchivePath
ArchiveServer = profile.ArchiveServer
If (ArchivePath(0) = "") Then
Messagebox "没有找到归档数据库。请单击“设置归档”按钮来创建一个新的归档数据库。",16,"数据库没有找到"
Exit Sub
End If
Set w = New NotesUIWorkspace
Call w.OpenDatabase(ArchiveServer(0), ArchivePath(0), "", "", "1")
Exit Sub
ErrorRoutine:
Messagebox "意外情况: " & Err & " - " & Error
Exit Sub
DatabaseNotExistError:
Messagebox "没有找到归档数据库。请单击“设置归档”按钮来创建一个新的归档数据库。",16,"数据库没有找到"
Exit Sub
End Sub
4.3 文件夹
创建一个文件夹选项,将其命名为:我的个人兴趣。
这个文件夹的主要功能为用户选择自己个人感兴趣的文章做为收藏
4.4
分别为以上几个设计元素创建了,其功能为:初始化系统线索标识符、编辑我的个人兴趣简要表、标记或取消标记文档为“注销”、定期归档、发送新闻简报、在个人兴趣简要表中添加个人兴趣主题。
4.5 导航器
分别创建了四个热点矩阵:分别对其命名为:所有文档、个人兴趣、按作者、按分类。
所有文档:设置为简单操作,打开视图或文件夹,打开的视图为&All视图。
个人兴趣:设置为简单操作,打开视图或文件夹,打开文件夹为个人兴趣。
按作者:设置为简单操作,打开视图或文件夹,打开的视图为按作者。
按分类:设置为简单操作,打开视图或文件夹,打开的视图为按分类。
导航器所连接的元素如图1所示。
5 模块流程图
本模块所完成的工作如图2所示。
6 结束语
办公自动化(OA)因其明显推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进程而备受重视,一直是IT建设的重点;同时,由于办公自动化具有涉及岗位、人员众多,处理流程烦琐、多变等特点,而成为IT建设的难点之一。网络化和Notes平台的出现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许多成功的案例确立了Notes在办公自动化方面事实上的标准地位。需要指出的是Notes不仅模拟了办公过程,而且支持人们通过模拟而改革办公流程。显然,这是传统的办公自动化工具(如传真机、复印机)等无法胜任的。在发展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了知识对于企业流转和员工的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国内OA系统很多是基于Lotus Domino/Notes平台,它几乎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标准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冯锦峰.Lotus Domino/Notes R5 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2][美]Randall A Tamura.Lotus Notes 和Domino Server 4.6技术大全[M].王建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石丽霞.Lotus Domino Designer 6应用程序开发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Features of DPLA and Its Enlightenments to China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ve features of DPLA in constructing the digital library portal, the open platform and guaranteeing public options and making service policies and terms and so on, it is found that DPLA has not only the resourceful and technological portal, but also open API and APP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Moreover, DPLA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unified resource platform to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more convenient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high quality. DPLA has accumulated much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the integration, preservation and service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nd open community, and dealing with prevention and settl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these experiences have significant enlightenments to us.
Key words DPLA; digital library; open platform; public option; innovative and open community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发展阶段,个体和实体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之后,联盟性、协作性和不依托于实体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 America,简称DPLA)就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最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一方面整合了包含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等全美范围内的丰富的数字资源,便于用户一站式检索利用;另一方面搭建了用户与资源之间的平台,最大程度地将资源及其元数据、API等开放共享,保证了公众接触优质文化内容的平等机会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DPLA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数字图书馆建设从门户到平台的变化趋势以及DPLA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经验,能够为我国建设大规模、高水平、符合国情的数字图书馆提供参考。
1 DPLA概况
DPLA于2013年4月19日正式上线,是美国全国性非营利的数字公共图书馆。DPLA汇集了美国公立或私人(能提供公共使用)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艺廊、文化遗产中心等内容庞大的数字资源,目前已拥有超过1100万个数字化资源内容条目可供浏览或检索(统计时间2015年8月13日,具体为11,029,969个条目),资源形式包括文字、图像、视听资料、手稿等,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增加和完善。DPLA将这些经过筛选的优质内容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公众,同时也达到了保存文化遗产和共享文明成果的目标。
1.1 管理和运营
DPLA的管理和运营由董事会及其下设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其中董事会成立于2012年9月,成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馆员、科学图书馆馆员、技术人员、知识产权学者、媒体研究学者、作家等。董事会负责DPLA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创建并维护自由、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性数字图书馆资源的目标;而执行委员会则设有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不同业务。执行委员会对公众开放,公众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的工作[1]。
DPLA的运作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资助(如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博物馆和图书馆事务署等)、慈善基金会(如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等)、私人基金会(如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奈特基金会等)和个人捐赠等渠道[2]。
DPLA自2013年4月运营至今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好评,获得了包括“2013年《时代》杂志50强网站”(TIME Magazine’s 50 Best Websites 2013)、“2015年AASL最佳教学网站”(AASL 2013 Best Websites for Teaching & Learning)[3]等8次共6种荣誉和奖励(其中两种荣誉在两个不同年份分别获得),发展态势良好。
1.2 政策和战略规划
针对不同的业务对象,DPLA制定有不同的政策,如运营政策、数据相关政策、终端用户政策等[4];而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战略规划,如DPLA于2015年1月了“2015~2017年战略规划”,不仅重申其核心价值和远大目标,而且制定了不同的阶段目标和任务。为了最大限度地开放可共享的文化资源,为公众提供免费的信息获取渠道,DPLA把建设门户网站(Portal)、开放平台(Platform)、保障公共选择(Public Option)以及制定相应服务政策与条款等作为其保障措施。为此,DPLA非常重视与各种机构和个人合作,一方面通过不断丰富资源内容、研发与利用新技术、增加资金来源以及扩大规模等方式来完善自身;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全美范围内的服务中心集成网络建设,让各类机构、各种类型和各种主题的资源得到适当呈现,确保技术平台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同时大力开展DPLA推广计划和用户教育,以使资源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5]。
2 DPLA创新性资源建设与服务
DPLA与一般数字图书馆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丰富的数字资源,更在于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创新实践,并从DPLA的门户网站建设、“平台精神”、公共选择、隐私政策与服务条款等方面得到体现。
2.1 建设多维度的图书馆门户网站
作为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DPLA不仅是一个搜索引擎,更是研究人员、教师、学生等公众通向丰富的、可信赖的数字资源的开放门户,是一个数字化展示国家文化遗产的在线目录。作为门户网站,DPLA提供了五种创新方式来浏览和检索网站中的资源,即:普通检索(Basic Search)、时间检索(By Date/Timeline)、地点检索(By Place/Map)、展览检索(By Exhibitions)和App检索(By App library )[6]。
对于普通检索,其检索结果可以列表(List)、地图(Map)、时间轴(Timeline)和虚拟书架(Bookshelf)等形式呈现,并且能够按照格式(Format)、贡献机构(Contributing Institution)、合作伙伴(Partner)、时间段限定(From Date1 to Date2)、语种(Language)、地理位置(Location)、主题(Subject)等7个条件缩小检索范围,对检索结果进行精炼。多个检索条件可同时使用,检索结果的不同呈现形式和不同检索条件也可综合使用。
若进行时间检索(年份或者时间段),那么符合该时间条件的所有资源均能被检索出来,并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若进行地点检索,则符合该地点条件的所有资源也能被检索出来,并以地图的方式呈现,尽管这些资源本身的主题、语种、格式等可能不相同或不相关。时间和地点检索中若有不能确定时间或地点的资源不予显示,当然也可在时间检索、地点检索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检索,这时便回到了普通检索的界面。
展览检索主要用于浏览和欣赏具有特别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展览品,包括数字化的实物图片及众多其他主题驱动的图片展览,每一个主题的展览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料体系,尤其适用于需要了解某一特定主题的用户。如主题为“Golden Age of Radio in the US”(美国收音机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展览展示了DPLA所能提供的各种关于美国收音机发展的黄金时期的资料。App检索主要是借助DPLA提供的App,多元化地检索和利用DPLA的资源,每一个App有特定的对DPLA资源的利用方式,如元数据搜索App“Metadata Explorer”,能够帮助用户更直接、高效地利用DPLA元数据资源;再如意外发现引擎(Serendipity Engine)App“Serendip-o-matic”,能根据用户搜索请求识别用户最可能的兴趣并将搜索结果链接到世界各地的数字资源,为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笔者以莎士比亚“Shakespeare”为例进行普通检索(检索时间为2015年8月13日),共有19752条相关结果,格式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态影像、实体物品等形式,贡献机构有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等,合作伙伴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Internet Archive、北卡罗来纳州数字遗产中心等,语种有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古今47种语言,地点有美国、英国、秘鲁等多个国家,主题有图片、戏剧作品、戏剧史等。在19752条检索结果中,不同检索条件同时使用,如以文本格式呈现的有11570条,以文本格式呈现并且语种为德语的有1259条,以文本格式呈现、语种为德语并且地点在美国的有2条。
列表形式表示资源检索结果可按照“相关性”、“字母顺序(A-Z和Z-A)”以及“时间顺序(年份升序和降序)”等不同方式排序。地图形式的地点显示由于DPLA的资源主要来源于美国,小部分来自于世界其他地方,故检索结果中地点分布在美国的地区具体到“州”层面,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则具体到“国家”层面,点击地图中每个标有对应数字的圆圈即可链接到资源本身。时间轴形式的轴线以10年为一个单位,10年之间的每一年与相关结果对应,形似倒立的条形统计图;检索者在浏览时将鼠标移动到每一年对应的条形图中便出现对应年份的结果记录,点击便可链接到相关资源。虚拟书架形式的检索结果形如横放的书架,书架上的蓝色条块代表整齐排列的“书”,并按照相关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对应“书”的颜色由深到浅,并且标注对应资源的题名、作者和时间信息;“书”的宽度和高度还表示了实际书籍页码的多少或实物的厚重程度,点击书架上的“书”可链接到对应资源。
相较于依托实体图书馆资源的图书馆,DPLA的资源来源更广泛,以不同条件进行检索使结果更精炼,在资源呈现方面更多样化;资源组织更加细致,主题展现更加灵活,十分便于用户查看和利用。
2.2 搭建用户与资源的开放协作平台
DPLA不仅通过自己的网站提供资源,同时也积极创新开发Apps,并开放开发平台,使用户有可能借助更多的工具创造性地利用数字资源[7]。DPLA开放其网站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并最大限度地开放其中数量庞大的元数据资源,使得DPLA也可以被除DPLA技术人员以外的软件开发者、研究人员和其他公众用来创建新的学习环境、开发工具或接入应用程序[7]。DPLA为开发者提供公开的API使用指南、数据批量下载和元数据应用文档下载服务,公开其关于多元化利用DPLA资源的App设计以及资源服务和数据使用方面的创新想法或项目,同时鼓励开发者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将其通过开发或继续完善App的方式来实现。
到目前为止,DPLA已经开发或正在开发的App工具共有30个(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15日),均是DPLA相关的应用工具,功能包括可视化呈现、颜色浏览、门户网站对比分析等方面;App包括对比搜索DPLA与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的插件小工具“WordPress Searcher Europeana & DPLA”,以及能提供多种颜色、色调和亮度来呈现检索结果的工具“Color Browse”等。以“WikipeDPLA”和“Culture Collage”为例,“WikipeDPLA”是一个拓展查询工具,每次用户访问维基百科时WikipeDPLA能够同步抓取DPLA上的相关内容,即用户查询维基百科便可同时获得来自DPLA的相关资料[8];“Culture Collage”是一个图片搜索工具,用户可在DPLA中搜索图片并以“流动的图片河”的滚动方式展示图片搜索结果[9]。
DPLA官方曾表示不会限制App应用的数量,同时也欢迎商业化应用的进驻[10],最大程度地实现DPLA数字资源的利用价值。DPLA具有公开、易用等特点,不仅为公众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提高了自身的吸引力并为更长远的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机会,这可称之为互联网时代互惠共赢的“平台精神”。
2.3 公共、公开与共享
DPLA的宗旨是创建和提供自由、公开、人人可接触优质文化内容的创新开放社区,从而为公众提供更多公共选择的机会。早在2013年1月,DPLA就宣布将其网站所有的元数据按照CC0公众领域宣言(CC0 Public Domain Declaration)①纳入公众领域的范畴。这种采用CC0释出元数据的方式将大大提高DPLA和欧洲数字图书馆(Europeana)及其他遵从同样标准的数据资源的互操作性,也为其他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及数字化出版资源进行互操作提供了借鉴[11]。2013年6月,DPLA与美国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HathiTrust)正式结盟,HathiTrust借助DPLA平台获得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而DPLA则获得了更多来自HathiTrust的数字资源。两者的结盟成为美国图书馆界的一大盛事,也受到世界图书馆界的关注。
DPLA的公共性和公开性不仅体现在资源的开放、数据的公开和服务的公共性,更体现在整个组织的公开透明和公共拥有。DPLA的董事会及其执行委员会、DPLA的程序员及其他工作职位或志愿者机会均面向公众开放,尽可能向公众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为了提供更多公共选择的机会,DPLA还将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百万美元捐赠用于试点进行全国规模的公共图书馆馆员数字技术培训,以提高基层馆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同时,开设更多公众可参与的活动项目,如“DPLAfest”项目邀请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专业人员以及程序开发人员、出版商、作家、教师等各行业人员共同研讨关于DPLA创意社区的发展问题[12];“DPLA & Ebooks”项目邀请公众共同进行电子书的运营和管理[13];“DPLA Community Reps”项目招募有热情、有创意、有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延伸DPLA的社区服务[14]等。此外,DPLA还建设有自己的纪念品商店,小规模并且非盈利性地公开销售印有“DPLA”字样或图案的T恤衫、笔记本、钢笔、贴纸、购物袋等小件物品[15]。
2.4 细化隐私政策与服务条款
DPLA的隐私政策对收集、使用和共享信息的相关问题作了明确规定。DPLA收集用户行为信息(如建立账户,上传、浏览、阅读、下载信息,查询请求等)、用户个人资料(如邮箱等)、用户生产内容(如保存列表、保存搜索、添加评论)等信息[16],但仅在为了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才将收集的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如Web分析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等),以及将特定信息分享给研究伙伴,绝不会将用户信息用于商业用途[16]。
同样,针对用户与DPLA资源之间的关系,DPLA有明确的服务条款加以说明。一方面,用户上传和的文本、视频、音频等“用户内容”的使用权将遵循DPLA的相关服务条款转移给DPLA和广大用户;另一方面,根据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 3.0)的相关协议,DPLA拥有对这些“用户内容”的永久使用、复制、分发、衍生其他产品等一切相关权利的使用许可[17]。关于知识产权问题,除了所有的“用户内容”和进入公共领域的元数据以外,DPLA及其许可人拥有和保留其他所有权利,包括服务的设计和框架、DPLA标识、软件等的知识产权或其他专有权利;DPLA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并且也要求用户做到尊重知识产权,若出现侵权事件则可依据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DMCA)等进行维权[18]。除此之外,DPLA也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权利、责任等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说明或规定。
3 DPLA公共数字资源整合与保存
3.1 基于资源本身的整合
近年来,多领域数字资源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相关实践和研究成为公共文化领域的重要事项。2008年国际图联将其历时四年完成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作趋势》专业报告公之于众,报告认为良好的“三馆合作”可以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一方面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从中得获得享受和灵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文化、教育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8]。
独立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往往分散而孤立,而DPLA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将全国范围的数字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和门户,并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和公开元数据,向公众免费提供接触、欣赏和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窗口[19]。DPLA对私人或公立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艺廊等现有条件下可获得的公共资源进行了完全意义上的整合。DPLA将千万数量级的资源条目整合到单一门户和平台,从资源的元数据标准开始,到资源互操作和用户一站式利用,将资源的整合贯穿到每个步骤和环节。任何看似不相关的资源都有可能通过时间、地点等条件变得相关,便于用户按照时间、地点、语种、格式等标准对资源进行集中查找和统计分析。
3.2 基于内容/服务中心的二次整合
DPLA的内容中心(Content Hub)或服务中心(Service Hub)是整合了当地分散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遗产中心等机构的元数据资源中心,各中心通过申请成为DPLA的内容或服务中心,将元数据资源提供给DPLA,并借助DPLA获得更多的用户访问和点击量。一个服务中心是该地区机构的一个DPLA社区,通过单一元数据来源,提供序化的分层服务以创建本地实践社区。若某机构申请成为DPLA的内容/服务中心,但不能够达到DPLA的相关要求,则可联系成为当地其他内容/服务中心的资源提供方[20]。正是基于这样的整合再整合模式,DPLA才能将数量庞大的资源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基于内容/服务中心的二次整合模式(见图1)。
3.3 DPLA的公共数字资源保存
关于DPLA对公共数字资源的保存,我国旨在“发现创新价值的科技媒体”――爱范儿网站曾在DPLA上线当天便撰文指出,DPLA“有着非常大的野心,其目标远大得足以让现有的所有电子内容储存计划汗颜”[10],认为DPLA保存和记录优质数字内容并且将其公之于众的做法非常具有前瞻性。DPLA从酝酿筹建到正式上线和运营,在短短两三年内便达到如此庞大的规模和完善的功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即便DPLA并未明确公布其数字内容保存计划,但DPLA广泛收集各种数字资源和实体资源(包括有可能濒临消亡的珍稀资源),并将其数字化保存,以减少甚至避免文化遗产的消失和消亡,客观上对历史文化的保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 DPLA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发展的启示
4.1 数字资源整合方面的启示
目前我国数字资源整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数字资源整合的需求分析、思路整合、技术实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学习提升空间。根据肖希明、唐义等学者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的调查分析[22],一方面,公众对一站式获取所有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程度非常高,并且认为一站式跨库检索非常之必要;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整合了不同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的网站并不多,其中国家数字文化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站)是最具代表性的网站之一,公众认为此类网站的最突出优势是资源更加全面,但目前仍存在检索效果不好、不能实现跨库检索、类目设置不明确、部分链接无效等不足。国内数字图书馆可以学习借鉴DPLA在进行数字资源整合方面的诸多做法,包括统一检索入口、检索结果的多维度动态呈现、元数据标准及其互操作系统等。
以我国国家数字文化网及类似网站的数字资源整合为例,在技术与操作层面上,首先要从网站浏览检索功能的更新设计开始,根据资源主题、格式、类型、语种、地理位置等建立多维度的浏览方式并设置限定检索功能,明确类目设置,使检索界面简单、清晰、友好;其次要了解元数据仓储、本体、XML中间件等技术在数字资源整合实践中的适用性,从建立统一元数据标准入手,尽量为分布在各个不同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并且为不同元数据建立互操作系统,将所有元数据资源汇总到统一的检索系统,实现“一站式跨库检索”,将现有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于为公众进行数字文化服务的实践之中。在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层面上,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共文化机构等进行友好协作,从数字资源整合管理体制的探讨开始,把握数字资源整合的政策体系、制度模式等宏观管理内容。
4.2 公共服务方面的启示
DPLA积极承担公共服务的社会责任,如举办多种讨论和培训以及广泛招募并严格筛选志愿者等,通过馆员的桥梁作用,将利用数字资源的技能传递给更多的公众,提高公众对DPLA的接触程度,延伸DPLA的服务范围,最终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率。
根据相关学者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的调查结果[21]可知,国家数字文化网等类似网站在群众中的知晓度较低,一方面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服务未能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未能深入公众生活并产生广泛影响。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和新形态。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方面有赖于数字文化工程、数字资源网站等基础设施与硬件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求用户有一定的计算机、互联网基本认识,以及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技能。尤其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薄弱并且城市社区数字文化服务不成熟的情况下,公众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基于此,对广大用户进行利用数字技术的培训是用户接受数字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提供资源丰富、检索便利、切合需求的一站式服务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核心所在,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
4.3 创新开放与社区建设方面的启示
以往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参与”通常表现在用户添加标签和评论、用户推荐等方面,而DPLA的创新开放社区给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启示更多地表现在“创新”、“开放”和“融入社区”等方面,营造虚拟社区环境,通过线上线下服务为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提供保障。
反观我国的图书馆界或文化事业,“用户参与”的实际行动还没有跟上理念发展的脚步。同样以国家数字文化网及类似网站为例,DPLA开放创新社区的经验和鼓励用户贡献内容的做法,在我国可表现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文化服务思想,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在不影响原创者、收藏者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鼓励私人收藏家们将其艺术品、文物等珍贵藏品加以数字化贡献给公共文化机构,丰富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二是在不侵犯隐私的前提下,鼓励大家庭、大家族提供其族谱、家族史资料的数字化版本,这些资源对于了解民生视角下的地方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三是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手工艺、曲艺等)及其传承人的保护,适当公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技法、曲艺的唱法等)以吸引和鼓励更多有才能、有兴趣的人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从国家数字文化网建设的现状来看,网站较为封闭,资源组织较为冗杂,浏览检索功能单一,存在较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网站建设与维护方面,可以尝试在网站中开辟一个能够实时互动的讨论区并充分利用好社交网络的便利,通过新媒体与新技术构建互动平台,了解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需求,吸收公众对于资源建设的建议,还可以“思想众筹”的方式广泛汲取来自公众的智慧,对栏目设置、用户界面、资源组织等重新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在社区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建设虚拟社区与实体社区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将服务延伸到公众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保障知识共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4 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方面的启示
随着数字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知识产权问题也日渐严重。在“google数字图书馆”资源内容的数字化版权争议之后,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也越发注重版权问题。在数字版权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加之人们长期以来使用多渠道元数据对资源进行分类和存储,理清数字资源的版权和元数据许可及相关所有者的法律权限等问题变得异常复杂。
DPLA严格遵守CC0相关协议,致力于推广元数据的公开、共享和互操作,把资源建设的起点定在公共领域的资源,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将版权期满自然流入公共领域的资源纳入建设范围,另外也鼓励用户积极贡献内容。同时,在用户与DPLA之间建立了内容详尽、权责明确的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明确用户与DPLA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DPLA对用户隐私及知识产权的尊重,对用户权利与责任的明确,对版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条款的精确理解,为DPLA的发展道路扫清了障碍。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主要以实体资源的数字化为主,版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合理使用”的规定。随着公众对数字文化资源需求的扩大,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将优质互联网资源、版权保护期满以后的资源、知识产权不详的资源等纳入资源建设范畴的问题,甚至也要面对用户贡献内容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十分必要,DPLA平衡数字化版权和用户服务的做法能够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所启发。
预防或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的方法,首先是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制定详细而明确的用户服务条款与版权政策,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其次,在资源建设方面最大程度地利用版权法中的“合理使用”条款,同时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公共数字资源建设寻求法律保障。
1.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在国外,2000年1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中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树立了信息素质教育观念,它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理念:(1)学生能识别信息并确定信息的特点和边界。(2)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技能准确有效的、快速的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资源。(3)学生能利用得到的信息及时处理并最终完成即得目标。(4)学生能正确评价信息的优劣、利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选取有价值的信息。(5)学生必须知道使用信息时应该遵守的有关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在国外已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体的一体化信息素质培训体系,进而确立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了馆藏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又与专业教师共同协作将信息素质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高信息素质、高技能素质的人才。在美国有很多高校已形成了以图书馆为主体的一体化培训体系,例如: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负责信息素质教育各种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包括初级课程、高级课程、讲授课程、网上课程等;华盛顿大学采取由图书馆、教育系、计算机与通信系以及校外教育部门等单位相结合共同实施Uwired计划,培养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分析、利用和评价的能力,利用社区门户网络,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此外,在英、日、德、法等国的高校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外许多高校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一般采用WEB、移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通常的做法有:在图书馆的WEB主页放置信息素质教育的链接,用户可点击进入自主学习主页。开发数字图书馆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应用系统,设置网络教师,在线解决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辅导用户查找、评价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向导。在图书馆内设置开放式学习中心,利用电子信箱开展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在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主要是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而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和模式,但也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高司[1992] 44号文件)中就增加了计算机数据库联机检索与光盘数据库检索的教学内容,迈出了文献检索教学内容改革的第一步,但仍然是传统讲授方式教学。随着Internet的普及,各种应用在网上部署,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也抓住机遇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尝试:浙江大学图书馆是较早利用WEB技术推行信息检索网上自助教学的学校,南京邮电学院图书馆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计算机检索虚拟教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也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用户教育研究”,建立起自己特色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体系。此外,其他高校图书馆也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所在学校的特色,开发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和多媒体课件,极大地推进了文献检索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的进程,使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健康高速发展。
2.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特点
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需求特点有多种态势。其一,用户的信息需求呈多元化态势。多元化主要体现在用户群体的多元化、信息载体和内容的多元化。高校图书馆用户主要是学生、教师、研究人员、教辅人员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图书馆正逐步向社会人员开放,因而用户群体将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也要多元化,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信息载体主要是纸质的文字资源也在向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信息内容也在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又,综合性的信息转变,增强了信息融合,扩展了信息的内涵。其二,用户的信息需求呈个性化。在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是重要的特征之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多样且繁杂,图书馆则要根据用户需要和用户自身的特点、爱好及目标,及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取他们需要的相关信息,并不断向用户推送他们关注的领域中最新的发展动态。其三,用户信息需求的广泛性。信息的数字化、网络的全球化使得信息的空间和应用空间变得广泛,信息用户不再局限某一区域、国家或某一学科。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违规载客点识别 GPS轨迹分析 城市交通Detecting Illegal Pickups of Intercity Buses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GPS Trajectories
HUANG Lian1,YIN Ling2,LIN Yulong1(1 Shenzhen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Command Center, Shenzhen 518040, China, 2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Shenzhen 518055, China)
Abstract:In some regions,intercity bus staffs would pick up passengers outside of the scheduled bus stations and pocket the ticket money. Such illegal act brings large potential safety risks. The alert functions offered by the current vehicle tracking systems barely can catch the illegal act. We propose an approach to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suspected illegal pick-up locations from GPS traces, and implement the approach i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with its high accuracy of detecting illegal pick-up locations, as well as its functionality to help understand illegal pick-up behavior and plan on-site investiga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llegal pickups detection; GPS trajectories analysis; urban traffic
一、引言
随着城际出行需求不断增加,长途汽车客运市场得到了持续发展。然而,长途客车在运营时,存在在规定区域外上下旅客的违规行为,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违规上下客的地点称作长途客运车站外违规载客点。传统方法依靠执法人员现场侦察实现违规载客点的调查,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近年来国内各级城市均建有基于GPS的长途客车监控系统,可实时记录、存储车辆运行的位置与速度信息,但现有系统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数据对比实现车辆超速、偏离路线的自动报警[1-3],无法判断沿规划路线的短时站外载客行为。同时,主流的GPS轨迹数据挖掘研究集中在交通拥堵状态的识别[4]、出租车驾驶行为分析[5]、个人出行模式分析[6-7]等领域,在长途客车的站外违规载客点识别方面存在空白。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长途客车在深圳运营的GPS轨迹和特征,提出了一种长途客运车站外违规载客点的自动识别算法,建立了可视化系统GIS-TP,可为行业主管部门执法提供数字化参考依据。
二、系统总体框架
GIS-TP的基础数据源是含有ID、经度、维度、瞬时速度和时间戳5个属性的GPS数据。如图1所示,系统由前后端两部分的6个子模块构成:
数据预处理模块:错误及异常数据检测及处理;
停车事件检测模块:识别长途客车的全部停车事件,每个停车事件定义为连续多个GPS点的速度为0,考虑到GPS定位误差,取这多个GPS点的平均经纬度为停车事件的地理位置、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的时间差为停车时长,通过设定时长阈值Tstop筛选候选疑似违规停车点;
违规载客地点识别模块:基于停车事件的时空特征自动识别疑似违规载客点;
云计算平台:基于多节点Hadoop集群支持海量GPS数据处理与分析;
GIS(地理信息系统)引擎:提供空间分析功能,支撑违规载客点识别算法实现;
GIS服务:提供系统结果、地图的前端可视化服务。
三、长途客车站外违规载客点识别算法
从车辆的角度,违规载客点通常相对固定且违规载客事件周期性频繁发生;从行业管理者的角度,重点需要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违规载客点,因此,算法的第一步是检测出高密度的停车事件发生区域。
步骤一:高密度停车事件发生区域提取
为有效的提取出停车事件簇并确定空间簇的边界,本文使用核密度生成停车事件的密度分布图,将研究范围内的空间区域按尺度Lgrid划分网格,按公式1~3计算每个网格的密度概率,其中,(x,y)是网格中心点,K(x)是二次核函数,d是网格边长,h是带宽(搜索半径),n是边长小于h的网格数。
基于停车事件的密度分布,设定密度阈值DENstop(可自定义调整)提取高密度网格,连接相邻网格组成单个停车簇。
步骤二: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推理
从停车事件簇中识别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是算法核心与难点部分,基于对大量停车簇的实地观测,本文提出了基于规则的疑似违规载客点识别方法,消除规则主要包含如下4类:(1)规划停靠点:用区域表示,与之相交的停车簇视为正常停靠点;(2)信号灯停靠点:每个信号灯用空间点表示,当停车簇与信号灯的最小空间距离低于阈值DIStraffic时,视为正常停靠点;(3)交通拥堵停靠点:由交通拥堵造成的停车簇呈现带状形态,当停车簇为带状且平均行驶速度小于速度阈值Vtraffic时,视为正常停靠点,其中停车簇的几何形态由形态指数SI[8]判定。(4)其他合法停靠点:包括收费站、维修店、车辆保养店等,每个合法停靠点用区域表示,与之相交的停车簇视为正常停靠点。
按照以上规则完成推理后,剩下的停车簇定义为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
步骤三:评估疑似等级及特征
算法定义了三层级的站外违规载客可疑度,常见高频违规载客事件发生地标(包括长途车站、地铁站、停车场、旅行社等)附近的疑似违规载客点具有高可疑度,同一车辆频繁重复出现的点具有中可疑度,其他点定义为低可疑度。
为了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参考,GIS-TP基于海量历史轨迹信息挖掘各疑似违规载客点的高可疑时段和高可疑车牌:假定违规载客事件服从泊松分布,则单位时段至少发生1次违规载客事件的概率可公式5计算,其中λ是单位时段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在具体应用中可通过调节单位时段概率阈值和发生次数阈值定义高可疑时段和高可疑车牌。
四、结果分析
4.1违规载客点识别结果总体情况
本研究通过深圳市2000辆长途客车6个月的实际GPS数据验证GIS-TP和提出算法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对算法中的相关参数设定如下(可随场景的变化而调整):Tstop=30分钟;Lgrid=10 米;DENstop=0.005/ m2;DIStraffic=30 米;Vtraffic=10 公里/小时。如表1所示,从海量停车事件中,平均每月识别出198个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其中高可疑、中可疑、低可疑的比例为5.5:14.3:1;约50%的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重复出现,符合违规载客点相对固定且违规载客事件周期性频繁发生的认知特征。
如图2所示,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在公交站附近分布得最多,其次是地铁站、加油站、停车场和旅行社;73%的疑似站外违规停车点的平均停车时长小于5分钟,与“车辆快速载客离场”的实际观测经验一致;各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的高可疑时段具有8:00-12:00和18:00-20:00两个较为明显的时段峰值区间。
4.2疑似违规载客点典型实例
图3为系统识别出的某地铁站附近的疑似违规载客区域的实景图和高可疑时段分布图,该区域平均每月发生130起疑似违规载客事件,高可疑时段为9:00-10:00(发现违规载客事件的概率为50%),其中有3个车牌高频出现,对应每月各10起以上的违规载客事件。
4.3实地调查验证情况
本研究从系统识别出的各类疑似违规载客点中随机抽样选取8个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停车场、加油站、公交站等,其中高可疑区域4个,中可疑区域4个,实地调查高可疑时段1个小时的观测情况,若发生载客事件则确认系统识别结果。总体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8个疑似站外违规载客点中,有6个被确定,剩余2个在调查期间未发现违规载客现象,无法确定。抽样调研结果表明GIS-TP识别出的可疑停车区域准确度较高。
五、结语
本文基于车辆GPS轨迹分析,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长途客车站外违规载客点的算法,并开发了可视化系统GISTP,结合深圳市实际数据的案例分析表明算法的识别结果有较好的准确性、系统功能有较高的可用性。在后续工作中,可通过深入调查违规载客行为特征、扩展数据样本、提升精度,并接入实时动态GPS数据,实现长途客车站外违规载客事件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参 考 文 献
[1]Fleischer, P. B; Nelson A.Y, Sowah R.A, Bremang A.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GPS/GSM based vehicle tracking and alert system for commercial inter-city buses. 2012 IEE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aptive Science & Technology (ICAST), 1-6
[2] Cristian E. Cortés, Jaime Gibson, Antonio Gschwender, Marcela Munizaga, Mauricio Zú?iga, Commercial bus speed diagnosis based on GPS-monitored dat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Volume 19, Issue 4, August 2011, Pages 695-707
[3] Bar???im?ek, FatmaPakdil, BernaDengiz, Murat Caner Testik, Driv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using GPS terminal measuremen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Volume 26, January 2013, Pages 49-60
[4] Zicheng Liao; Yizhou Yu; Baoquan Chen, "Anomaly detection in GPS data based on visual analytics," Visual Analy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ST), 2010 IEEE Symposium on , vol., no., pp.51,58, 25-26 Oct. 2010
[5] Daqing Zhang, Nan Li, Zhi-Hua Zhou, Chao Chen, Lin Sun, Shijian Li, iBAT: Detecting Anomalous Taxi Trajectories from GPS Traces.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UbiComp’11), Beijing, 2011.99-108
[6] Quannan Li, Yu Zheng, Xing Xie, Yukun Chen, Wenyu Liu, Wei-Ying Ma. Mining user similarity based on location history. In proceeding of: 16th ACM SIGSPATI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CM-GIS 2008, November 5-7, 2008, Irvine, California, USA,
这是爸爸去年我过生日那天那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这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兔子”闹钟。他到底有什么神秘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这只“兔子”可不是一般的“兔子”。他有许多特点,一、定时闹钟,你设好多个闹钟都不要紧,“兔子”的脑子非常清楚,无论几个,他都会准时毫无差错地通知(闹钟)你。二、他可以自己录音闹钟。如果你嫌兔子原来的闹钟不好听,你可以自己录制,大概一共可以录制5-6个吧,这个功能不错吧。
有一次,爷爷明天要去外地旅游,我今天晚上可以录一段话:爷爷,该起床了,孙子祝您旅途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