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关系
1 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分析
1.1 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创建科学、合理以及可行的规划目标和阶段性的调整策略,城市规划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进程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该紧随时代潮流,根据城市的实际状况对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布,做好基础设施规划与土地利用工作,尽可能的将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解决人民群众首要关心的问题。一个城市是否能够管理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只有高起点的规划,才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有章可循和有序实施。否则,城市规划管理将会出现随意性与盲目性,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对城市的每一个地块空间,每一条街道,甚至每一个小区和每一幢建筑进行细致、全面的考虑,同时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而趋向于科学、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必须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并做到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严格以城市规划为核心和依据。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首先需要从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面做好城市的整体规划,从而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2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保障和主要手段
城市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休闲以及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上述活动能够顺利、高效的运行,就必须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高性能的城市规划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规划效果。城市规划管理主要包括城市的四维空间规划与开发的管理、城市的整体环境与周边城乡的相互结合发展的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交通管理、城市的五线管理等,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状况和发展状况,并保证足够的资金,才能够保障城市规划管理高效的运行。在绿色、环保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重绿化美化工程管理,通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色城市等群众性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为城市规划管理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通过做好城市绿色、环保管理工作,还能够为新一轮的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维护和巩固城市规划的成果。
2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对策探究
2.1 统一体系,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具有明显的战略性与整体性特征,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只能有一个规划管理部门,不能因部门利益分割影响城市资源的统筹配置。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建立成熟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增强执法主体的合法性。理顺规划体制,强化对城市规划的统一管理。城市规划管理者应当树立正确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理念,集中精力进行关键事物的处理,真正发挥政府参谋的角色,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质量。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予以重视,这是提高城市规划管理质量和宏观调控力度的根本举措。
2.2 突出效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以提高城市规划用地利用强度为基础,结合规划用地实际情况,通过提高住宅小区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规划用地的混用比例,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集化率。妥善处理招商引资与城市规划执行之间的关系,防止招商引资过度膨胀引起的规划跟着项目走,预防局部规划和惩治总体规划格格不入。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城市规划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在进行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将土地规划和利用情况一并说明,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既定规划执行。
2.3 公众参与,落实规划透明监督
提高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公众在物质、精神上的生活需求,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其次,城市规划必须对城市中的稀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若没有城市公众的参与,仅仅以政府意志为代表的城市规划很容易导致片面和短期行为,城市资源分配的不公将引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最后,公众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中是最有发言权的。随着居民在城市中生活时间的推进,他们将世世代代居住在城市,他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详细的了解,熟悉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些都能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改革建议,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3 结语
一个城市是否能够管理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只有高起点规划,才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有章可循和有序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定位,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其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评定城市规划水平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指标。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通过平衡两者关系并同时做好这两项工作,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道军.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N].商丘日报,2016-01-07.
[2] 申孝海.探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J].江西建材,2016(01): 38.
[3] 廉东涛.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措施探析[J].山西建筑, 2016(02):14-1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前言: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阻碍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失衡严重,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在现实面前,人们对自身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出检讨与调整,重新制定城市的发展观念。因此,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一种必然选择。
1、生态城市的相关背景
当前,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并重,为了保障人类的长期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世界和我国城市发展的最终途径。建设生态城市既是关乎人类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终方式。一般来说,要想建设出生态城市,就需要根据城市基础,依据城市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订制有针对性的生态规划与管理制度。但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发展来看,城市在规划时对于环境保护考虑存在短板,城市规划与落实执行存在很大落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未得到完善与落实。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落后。
同时,从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与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对比看出,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主要强调于城市规划,强调城市中生态功能区与生态用地结构的完善。我国众多学者与专家也在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研究。总的而言,学者认为:要想实现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就需着眼于大范围内的区域规划,通过城乡统筹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把城乡两者间的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运输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普及生态学原理,进而实现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的目标与措施的有效呼应与执行。
2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2.1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下降,人类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等多种问题的严峻挑战。在如今的城市规划中,也更加注重在这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的生态技术和节能环保的设备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城市的建设当中。运用生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例如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将太阳能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运用到路灯规划建设中去,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这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电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煤的消耗量,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
2.2改善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短缺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是高楼耸立,但是适合人们休闲娱乐的自然公园却是少之又少。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采用生态技术,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在城市还未定型之前为今后市民的活动预留宝贵的“自然公园”,可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监控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采用生态规划可以在城市的建设初期就对城市的产业布局进行定位,及时淘汰污染严重、耗能大的落后产业,从而能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布局,有利于城市今后的整体发展。
3生态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3.1太阳能技术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运用的最多太阳能方式应该为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集热装置一般都布置在建筑的顶部或者是结合建筑立面布置,主要用于为居民分散供热和集中供热。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建筑的布局不合理而出现采光面积不足、集热器无法安装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进行分离,单独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布置。但是这些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从而导致建筑整体布局合理性。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城市规划中也比较常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光伏发电面积不足、发电效率不高,成本较高,相关的配套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这些都是今后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2地热能技术
地热能技术在北方的城市建设中运用的比较多,其主要的运用方式有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家用和公用建筑两种类型。地源泵和水源泵的设计建设需要与建筑的建筑相结合,在规划建设时要注意对地源热泵的供冷供暖范围和利用指标方面加以控制。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地热供暖与传统供暖写结合,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要明确划分地热能的服务区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耗。
3.3建筑节能技术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可知,建筑运行的能耗大约战城市运行能耗的三分之一,因此如何减少建筑的能耗就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指标和施工验收规程,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用低能耗建筑材料,提高尖爪的采暖、制冷、照明、给排水和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减少建筑的耗能量。在目前城市规划中的运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建筑企业没有执行相关的标准,很多先进的技术并没有被城市规划者所采用。
4保障生态理念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建议
4.1优化城市规划管理
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看,生态规划应该将规划程序和行政许可两者双管齐下,从而实现生态的目标理念、核心要素与规划管理的有效结合。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很多规划审批程序设计的相当不合理,不利于它的执行。生态规划不能指望所有的开放商都能自觉的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而应该采用强制手段,政府要参与审批管理。只有在审批中加强审核、责令达到要求,得到了行政许可的项目才能被执行。优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程序,降低审批工作的复杂程度,能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去。
4.2修订和完善生态规划内容的标准与配套政策
由于现行的很多城市规划标准都是很久之前编制的,绝大部分规划设计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的技术要求。尽快对现行的城市规划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有了合理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让城市规划者做到有据可依,才能让生态落到实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积极响应城市生态建设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4.3加大宣传力度,让环保深入人心
加大对生态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将生态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时所能带来的好处,能充分的调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情。只有公众有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相关生态设备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5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规划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在城市规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生态技术难以发挥更大的功用。建设一个低能耗、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城市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钟庆泽.浅议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4,(28):12-12.
[2]陆秋野,李晓生.对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227-22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生态环境,就要对它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渐改掉现在城市中的不良习惯。对于环境要进行治理,更要加强城市中一些工厂的监管,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还有城市中的垃圾也要进行监管和清理。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小的方面就是对提供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对于我们
国家生态的一个建设。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来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乐园。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部分区域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大江大河是我们城市的集中地带,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3.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
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4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非常快,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人们对生态规划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在进行城市发展的时候要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作臣.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0(02).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建议
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内容正在不断充实,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生态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从而为创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生态城市提供保障。
一、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内容众多,主要可分为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人居规划。
1、城市区域规划。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情况,给城市以准确的定位,实现区域和区域间各类资源互补、协调发展。(1)能源规划,节约减排,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2)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3)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4)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5)绿地规划,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2、城市人居规划。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应突出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生态建设,创造和谐人居环境。(1)生态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绿色GDP的要求,建设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2)生态建筑,采用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透技术、环保材料技术,增加人居环境适宜度;(3)生态景观,既要加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也要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掘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符合城市文化和人居环境需要;(4)生态教育,生态城市需要人人参与,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普及生态城市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
就系统的生态理论而言,生态规划包括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化。
1、环境的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保护好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有良好的区域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合理地利用好各类土地,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的合理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获得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2、社会的生态化表现为:人们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态文明得到全社会倡导和遵守;消费模式日趋生态化,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成为自觉行为;人们生理和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且能自动调谐;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城乡交通便捷安全。具有以上含义的生态城市(地区)已远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人类生态,也标志着人类传统的唯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进入一个复合生态发展模式的新境界。
3、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生态农业的全方位实施;实施工业的清洁生产,从改进生产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综合利用等生产和服务的全环节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大面积推广生态化交通方式、生态化旅游方式和生态化住区方式,以节能、节水、无污染、高舒适度为目标具有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自然空调技术、雨水收集和污水资源化技术、环保建材等的生态建筑和环保屋普及发展。
三、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
1、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注意城市缓冲性公共空间的规划。城市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厂房,还需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来为紧张的生活缓冲,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只是注重对城市的公共广场、绿地等进行了规划安排,而对城市的周边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地带更应深入的研究,使这一地带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5、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生态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从根本上来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从而为创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生态城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城市规划
一、引言
Bill Gates认为:“在当今世界,一座城市如果不跟踪最新观念,将技术运用到极限,明天它就可能成为一座鬼城。”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潮流已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在城市信息化平台上的虚拟银行、虚拟商务、虚拟政府、虚拟学校、虚拟影剧院、虚拟旅游、虚拟医院等已纷纷出现。由于城市的各个子系统都可以在计算机中直观地发映出来,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对城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集中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城市本身的数字化,是城市管理者、规划部门、企业、城市居民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城市仿真技术作为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之一,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城市仿真技术简介
2.1什么是城市仿真
城市仿真(Urban Simulation)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简单来说,“城市仿真”就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近几年,城市仿真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性、真实建筑空间感、大面积三维地形仿真等特性,都是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2.2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传统的规划、建筑设计表现方法基本包括以下4种:人工手绘、建筑微缩模型、建筑效果图和三维动画。其中,人工手绘(或非真实渲染-NPR)只是偶尔作为点缀用在早期的概念设计中。建筑效果图、三维动画、建筑微缩模型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方式。由于其市场的成熟,单做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即可支撑一个中型公司(100人以下)的发展。
这三种方法虽然流行,但它们各自的不足还是很明显的。制作建筑微缩模型需要经过大比例尺缩小,因此只能获得建筑的鸟瞰形象,无法以正常人的视角来感受建筑空间,无法获得在未来建筑中人的真正感受;常用的效果图表现也只能提供静态局部的视觉体验;三维动画虽然有较强的动态三维表现力,但不具备实时的交互性,人是被动的,而且对方案的修改以及观察路线的变化需要重新计算,几天甚至几周后才能看到结果。
而在城市仿真应用中,人们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用动态交互的方式对未来的建筑或城区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审视:可以从任意角度、距离和精细程度观察场景;可以选择并自由切换多种运动模式,如:行走、驾驶、飞翔等,并可以自由控制浏览的路线。而且,在漫游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多种设计方案、多种环境效果的实时切换比较。这是传统的建筑效果图和预渲染回放的三维动画所无法达到的。
2.3城市仿真技术的重点
1、在一定软硬件的基础之上,创建尽可能真实的场景
在城市仿真中,场景的真实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而如前面已提到过的,由于实时三维渲染的要求及硬件显示能力的限制,场景的复杂程度不能太高。同时,由于实时仿真技术的限制,一些比较费时的渲染选项,如动态阴影、Bump map等实现起来还有一定困难。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场景的真实感。
在硬件渲染能力的限制下,为创建尽可能真实的场景,一方面需要发掘各种软件的功能,进行优化组合;另一方面,要发展更为高级的算法,如程序几何(Procedural Geometry)和分形算法(Fractal Mathematics)。
但“发展算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非个人所能为,只能是由某家公司开发出相应的软件,我们再来应用。所以,从一般的制作者而言,要创建真实场景还是在于充分利用各种已存在的软件工具。从实际的开发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软件:
l
实时三维模型创建软件:Multigen Creator;
l
纹理处理软件:Photoshop
l
实时场景管理/驱动软件:Vega
l
辅助软件:
建模方面可以用3DsMax/Maya辅助,Maya有免费的flt文件(Multigen Creator格式文件)输入/输出插件,3DsMax则要通过Okino Polytrans软件来进行格式转换;
在三维纹理贴图方面,可用DeepPaint 3D和Deep UV辅助;
在灯光效果贴图方面,可用Lightscape;
AutoCAD用于接收用户原始DWG文件,预览并输出DXF。
在项目之初,就要详细规划、分配任务,根据任务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上述各种软件达到最终效果。除了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以外,我们所能期待的就只能是计算机硬件显卡能力的迅速提高了。
2、在三维漫游的基础之上,开拓新功能
不满足于仅仅简单的三维场景漫游,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人机互动效果的开发,并和用户应用紧密结合,如在Vega/VC下开发数据库点击查询、三维/二维结合、多媒体结合、3D GIS(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城市仿真应用系统与城市规划
由于城市规划的关联性和前瞻性要求较高,城市规划一直是对全新的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从总体规划到城市设计,在规划的各个阶段,通过对现状和未来的描绘(身临其境的城市感受、实时景观分析、建筑高度控制、多方案城市空间比较等),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以及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规划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城市建设管理者以及公众,在城市规划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效的合作是保证城市规划最终成功的前提。城市仿真技术为这种合作提供了理想的桥梁,运用城市仿真技术建立的城市仿真应用系统能够使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及公众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规划效果,更好地掌握城市的形态和理解规划师的设计意图,这样决策者的宏观决策将成为城市规划更有机的组成部分,公众的参与也能真正得以实现。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
3.1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应用范围
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规划设计、方案评估、领导决策、规划审批、市民公示、宣传展示及招商等各方面。
3.2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特点
l
仿真的虚拟环境:
类似于时下流行的三维动画,同样是通过强大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逼真的三维场景,对规划项目进行真实的“再现”。但是城市仿真技术建立的虚拟环境是由基于真实数据建立的数字模型组合而成,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属于科学仿真系统;而传统动画的三维场景则是由动画制作人员根据资料或想象绘制而成,与真实的环境和数据有较大的差距,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演示作品。
l
多方式、运动中感受城市空间:
在城市仿真应用系统中,可以全方位,多种样式(步行、驱车、飞行、UFO等),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城市仿真技术与传统的三维动画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传统动画的观察路径都是预先设定好的,用户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路径浏览场景;而城市仿真技术可以由用户在三维场景中任意漫游,人机交互,甚至还可以使用专用的头盔把用户的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封闭起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这样一来,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能够轻易地被发现,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大大提高了项目的评估质量。
l
实时多方案比较:
运用城市仿真应用系统,我们可以很轻松随意的进行修改,改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外立面的材质、颜色,改变绿化密度,……所看即所得,只要修改系统中的参数即可,而不需要象传统三维动画那样,每做一次修改都需要对场景进行一次渲染。这样不同的方案、不同的规划设计意图通过城市仿真技术实时的反映出来,用户可以做出很全面的对比,并且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以很快捷、方便的随着方案的变化而作出调整,辅助用户作出决定。从而大大加快了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方案设计和修正的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l
三维空间信息交流:
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还可以通过其数据接口与GIS信息相结合,从而可以在实时的虚拟环境中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方便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投标、报批、管理等需要。此外,城市仿真应用系统还可以与网络信息相结合,实现对三维空间数据的远程操作。
3.3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功用
一套完善的城市仿真应用系统能够很好的展示城市规划、宣传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系统根据城市的当前状况和对城市的未来规划,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任意时间的情况展示在规划设计者、政府决策者、投资开发者和普通市民面前。系统首先根据城市的当前状况和对城市的规划资料完成城市的设计,然后该系统的交互控制软件可以帮助使用者从不同角度遍历城市的各个部分,帮助有关人员作出决策。
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效率
规划部门使用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以使方案评估更为准确、公正和快捷。另外,如果系统中需要增加新的项目,或其中的项目遇到方案修改,可以随时导入或更新系统的数据信息,并且可供日后存档,极大地方便了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部门协同作业
由于城市仿真技术打破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各部门能够在统一的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平台下进行交流,能更好的理解设计方的思路和各方的意见,能更快的找到问题、达成共识和解决一些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提高方案设计和修正的效率
通过城市仿真应用系统,我们可以很轻松随意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改变用地布局,改变建筑高度,改变绿化密度,改变外立面的颜色……所看即所得,只要修改系统中的参数就可以轻松实现,大大加快了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提高展示和城市形象宣传的效果
城市仿真应用系统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不但能够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还能随时获取项目的相关数据资料。对于公众关心的大型规划项目,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以将现有的方案导出为视频文件用来制作多媒体资料予以一定程度的公示,让公众真正的参与到项目中来。当项目方案最终确定后,也可以通过视频输出制作多媒体宣传片,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宣传展示效果。
四、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1.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1.1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群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雅典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国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专为荣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权。这个时期建造的卢浮宫东立面、旺道姆广场、凡尔赛宫及园林,都体现了路易十四“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风格”。建筑语言常常是民族的语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大楼,他以“中文的构思、英文的设计”,使这幢大楼渗透着深刻的人文含义:塔身,象征着雨后春笋;风格,体现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楼的外表面,展示出宝石图案。有学者说,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筑语言场教养、熏陶和塑造出来的。维也纳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大师;德国的一批具有艺术特色建筑群和浓郁人文精神的城市,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个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广大居民,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素质,使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发展的推动力。
2.杭州城市建筑的历史文脉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总称,包括村庄聚落、集镇聚落与城市聚落。杭州城市聚落发展的实质是杭州市区建成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1山麓孤丘原始聚落萌芽阶段(公元前222年以前)杭州城市聚落萌芽于杭州市区地域范围之内的山麓孤丘,主要分布在海拔10米和25米两层等高线上。现代的考古发现如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地“老和山遗址”,就在这一地带。
2.2沿“陵水道”发展阶段(公元前222年——公元610年)公元前222年秦置钱塘、馀杭、馀暨三县后,钱塘县就成为今天杭州城市聚落的发端。这些聚落中心,均位于当时水运交通线“陵水道”的沿线。陵道即陆道,陵水道是挖土修筑陆道而形成的人工渠道。“陵水道”在今杭州境内的行经路线,是从临平镇宝石山麓利用浅湾向西沿武林山(即今西湖群山)山麓一线绕行至南边吴山岬角后,再折南而至凤凰山麓的古柳浦,然后再西行从狭中渡浙江抵西陵通会稽。
2.3沿“江南河”发展阶段(公元610年——1919年)公元610年,隋在秦汉“陵水道”的基础上疏凿“江南河”,江南河南终端即为运河杭州段,分为杭城北段与杭城段。江南河杭城段的河堤将天然形成的西湖人为地圈固起来,至唐代增筑湖堤,加高水位,使西湖之水成为运河的水源,同时又成为运河东岸沿河堤发展起来的杭州聚落的淡水源。
2.4城区建筑风格却有三次较大的变化。第一次是隋唐五代时期,杭州建城规模扩大,开始出现城墙,城市布局随之以坊巷格局体现;单体建筑的风格,由于中原移民南迁带来了北方建筑的痕迹,即土木建筑逐渐趋于主流地位,大型的宗教建筑也随着城市建筑的大量兴建而出现。第二次是南宋时期,由于皇室迁都杭州,使南宋时期的杭州建筑也随之有了北方皇室的华丽气派,可从留存至今的南宋京城图、皇城图和大量南宋绘画看出当时的情景。这一时期的杭州建筑特色,包括西湖园林建筑,开始出现了依山傍水顺势、精雕细琢的皇家园林,画家、文人设计而造的私家园林,对杭州西湖的建设及其对外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次是元明清时期,由于杭州是东南重镇,也是历史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城市之一。
3.杭州新人文精神与城市规划建设
3.1城市功能布局
杭州城市未来将形成组团式的分区空间结构和组合式多中心格局,使城市的中心区、三个副中心、六个组团和其他各区块功能更加合理、明确,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城市中心将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多功能尤其是生产功能、农业功能,通过全市整体调整,向其他功能区疏解、归并,以增强现代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主城的繁荣繁华;通过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引导,使城市各大功能区,主体功能突出,配套功能完备,特征明显,品位较高。在未来城市总体功能布局上,体现大气和谐;在分区功能布局上,体现精致和谐。
3.2城市中心空间上的三大和谐。
杭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城市中心空间上必须重视三大和谐。
3.2.1西湖与城市的和谐。杭州之所以被誉为“人间天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西湖与城市组合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精致和谐,景观融合,既各展风采有相得益彰。因此,通过合理的保护和整合,使西湖与城市在人文内涵和空间尺度上保持和谐互惠。
3.2.2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杭州是山水城市,今后要进一步发挥水(河、湖、江、溪等)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周边的山林延伸到城市社区之中,建设一批体现杭州山水特色的人文园林。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杭州城市只有实现生态化,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之中,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既有现代化的设施,又有与大自然的融合,创建人们适宜的居住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旅游购物、生活居住、求知创业”的天堂,才能真正体现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特征。
3.2.3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和谐。要大力保护和显示杭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脉,保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延续性,增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在建筑上追求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新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积极创造既适合现代化功能又体现杭州文脉特色的建筑风格,增强和展示杭州城市建筑的艺术个性和人文特色,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和谐对话的载体。3.3创新发展的布局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从自然因素让位给智力因素,创新能力愈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杭州要保护和发展其为浙江省的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城市的战略作用,必须着力增强创新功能,真正成为“求知创业”的天堂。增强创新功能,首先要培育和增强创新源,其工作重心更多的是指创造吸引人才、资本等先进要素的机制和环境。
4.城市建筑
打好“品位牌”,彰显艺术特征。城市应当成为开放式建筑工艺品博物馆,绝大多数城市建筑物都应当按照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标准来打造。市政府、车站、学校、艺术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要按照建筑工艺品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临街建筑物应当讲究优美的造型、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色调。整个城市和每一条街道都要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调、高度等因素有明确的要求,反对出现建筑造型的克隆和雷同,赋予城市建筑物文化艺术生命,努力建造中西合壁、富于特色和个性的现代化城市。
4.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4.2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3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5.现代生态规划的内涵
现代生态规划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想协调,并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还不是很成熟,生态学的3个基本原则基本上可以作为现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5.1整体性原则。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生态规划,都十分强调宏观的整体效益,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中某一方面效益的增加,而是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并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全局性。
5.2循环再生原则。将自然界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富集、转化、分解和在生过程应用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及生态规划中,使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获得最佳利用,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健康几居住环境,使废弃物对环境与人类的危害降至最底。
5.3区域分异原则。生态建设与生态规划均强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地域分异,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指定不同的生态建设和生态规划方针,对不同的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6.生态城市设计
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实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拥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的特点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点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的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的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
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是使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
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设置中央绿地。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的文化体育设施。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7.结论
总之,城市规划是科学严谨的,是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值得深思的课题,为将来留下什么样的建筑艺术,为人们的生活打造什么样的生活氛围,为可持续发展做什么样的努力。关注城市规划,是每个设计师应该做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SimvanderRynandCown,Stuart,1996.EcologicalDesign,IslandPressWashington.D.C。
2.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Lyle,J.T.,1994.RegenerativeDesig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JohnWiley&Sons,Inc。
4.Thayer,R.L.,Jr.1993.GrayWorld,GreenHeart:Technology,Nature,andtheSustainableLandscape.JohnWiley&Sons,Inc。
5.俞孔坚,吉庆萍,2000,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上,下),中国园林,1:27-33.;2:32-35
6.俞孔坚,2001,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新建筑,5:17-20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ic level increases rapidly, and at the same time, economic growth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China's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Urban construction develops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urban development has inconsistent and unbalanced features. Urban plann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urban construction. 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 so urban planning must consider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Before studying China's urban planning, 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the social context, reflecting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ccupied by Chinese urban planning in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society, to stud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planning in Chin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it is applied to urban planning.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用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037-02
0 引言
现如今,中国迈向工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工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同时还提高的我国的经济水平,另外,工业化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城市所占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同时,在城市中居住的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这种现象,对城市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占地的面积不成正比,冲突正朝着日益严重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城市建设的工作当中,城市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出一个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方案,才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发生。但是,在进行对城市建设的规划时,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应当将城市的现状作为进行城市规划的第一准则,根据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理念,与时代的进步方向统一步伐,尽量避免城市建设中各种影响的发生,同时,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发展。
1 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的规划是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城市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科学和一些专家的决策,在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出有效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也就是合理的改善城市的布局,让城市朝着越来越先进的方向发展,以及确定城市以后的发展方向,在城市中的各种项目建设之中也要进行安排,这些都是需要城市进行管理的内容,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前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城市在进行建设和管理时,结合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中往往会产生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结果,这些理论当中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说多核心理论和卫星城理论等。多核心理论,也就是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大型城市的发展,应当拥有多种核心,城市应当围绕这些核心进行发展和建设,比如说商业中心区,工业中心区以及住宅区等的建设。卫星城理论,也就是说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的范围之外建设小的城镇,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中居民人口的数量,让城市的发展不会受到人口数量众多的阻碍,促进城市稳定发展。总的来说,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拥有着现代化城市所独有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所以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城市规划当中。
2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概述
2.1 卫星城理论
卫星城理论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应用当中,是非常广泛的。卫星城理论,是建立在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常常会出现城市功能集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众多,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步和发展,让城市的功能系统无法正常运作。这种问题的发生,必须要得到解决,因此,经过多年的城市规划经验,我们总结出了卫星城理论。卫星城理论,也就是说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的周边建设中小型城镇,这样城市中的人口可以就住到小城镇当中,城市中的人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减少,从而也可以降低城市的发展阻力。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可以独自的进行运转,这些小城镇当中也拥有中心城市所拥有的设施,同时还与城市紧密相连。通过卫星城理论所建设的城市规划,让城市以及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结合成一个整体,城市和城镇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和协调,实现建设出卫星城的目标。例如,我国的首都北京,由于北京的人口急速增长,我们需要在北京的周边建立一些卫星城,并且正在建设卫星城,其中包括燕郊、廊坊以及涿州等等。
2.2 同心圆理论
同心圆理论是伯吉斯在1923年提出的。伯吉斯主要针对芝加哥的城市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研究出了土地的使用结合城市的发展创建出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同心圆理论,也就是说,将城市分类成五个同心圆:其中包括中心环是中心商务区,二环是过渡区,三环是工人居住区,四环是良好居住区,五环是通勤区。但是这个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还并不是固定的,他可以随时进行变动和更改,在城市进行发展的同时,每一个环可以像外面的环进行扩张,促进城市范围的增加,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城市进行扩张的过程。同心圆学说,也为现代城市的规划提供者参考的价值,其中有效的对城市的价值进行了分类:中心商务区处于城市的中心,利用最为广泛;越接近中心商务区的土地,越具有利用价值;在向城市发展的土地,所利用的价值就越低,同时用地的租金也比较低。同心圆模式就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有效的反应出城市中的一元结构所拥有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将城市各个层次的发展情况动态的展现出来。例如我国的上海,在陆家嘴的附近一个浦东地区就是繁华的商业区以此类推,整个城市的布局就符合同心圆理论。
2.3 多核心理论
多核心理论是哈里斯和乌尔曼在1945年提出的。他们研究了美国大量的城市,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对城市中活动产生作用的四项基本原则:第一,有些活动所需要的位置必须处于城市中仅有的几个地区,比如说中心商务区,必须要求具有方便性,而一些工厂必须应当接近水源,以足够提供工厂的需求。第二,一些活动之间在位置上,应当需要具有相互接近的特点,比如说工厂和工人所居住的地方应当接近,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人去工厂工作,花在路途上的时间。第三,一些活动之间可能对其它的活动产生影响,这些有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应当避免有影响的两者活动相互毗邻,比如说一些绿地拥有着优美、广阔的特点,在这些绿地的周边不应当存在钢铁厂等污染环境的工厂出现,钢铁厂会大大的降低绿地所带来的观赏价值。第四,不是每个活动都能够建立在理想的地区,因为一些费用的问题,一些活动必须要建立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仓库因担负不起大额的租金,因此被设立在城市的边缘这种租金较低的地方。这个理论的实际例子就是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纽约的这个城市在建立的时候,这个理论还没有正式形成,也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而成的。
3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作用分析
3.1 引导城市建设
在城市进行建设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出合理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让城市内的各个项目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促进其共同发展,这样各个项目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凝聚力,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市功能。城市规划中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当着重凸显出城市的重点建设,各个项目之间还用当有主次分明的特点,确立出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工程项目,蒋哥哥项目之间的重要性明确的进行确立。比如说,可以着重建设长途车站、工业园区、商业中心等工程,这些项目对城市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一些不理不合理的项目应当及时进行拆除,让城市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2 促进持续发展
在城市进行建设和发展时,对城市进行规划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规划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进行设立以及发展。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应当着重注意让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规划应当科学合理,只有在科学的环境当中,才能够让城市确立出正确的建设发展方向,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关的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规划操作时,应当将城市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情况,融入到规划当中,并且还需要分析出城市在发展时会不会对自身以及周边的一些城镇产生作用,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对城市规划进行改善,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城市规划和发展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不同情况,比如说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让城市的发展和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 形成城市形象
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周边城镇的经济文化水平,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集群效应。进行城市规划的前提是,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中应该拥有良好的城市形象,从而才能达到促进城市发展的目的。在城市进行规划时,应当注重对项目的建设以及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城市内的一些文化遗产进行保留,避免在城市建筑的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那文化底蕴的形成,才可以让这座城市更加的有一个鲜明的城市形象,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城市规划就是要保证城市在进行各项目的活动时能够正常的运转,除此之外还应当尽最大可能的,让中心城市影响周边区域的发展,比如说,可以有效的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生态水平等。另外,还可以将科学发展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推动城市产业的提高,增强城市中个项目的竞争力度,在城市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一位居民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
4 总结
总的来说,在城市经过规划,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占据著重要的作用,他合理的确立了城市的发展方向,让城市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证对城市中的资源合理的进行开发和使用。另外,现在城市规划理论还具有更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改善城市的形象,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的共同进步,同时还有效地带动了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同时,城市的规划建设还可以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影响,让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拥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内容。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同时,必须要拥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城市当中,保证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可以有其存在的价值,促进城市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琼.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主体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4.
关键词:城市设计;影响因素;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34-02
一、城市设计的定义、内容
目前,国内外人们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尚无统一认识。但在研究了国内外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城市设计的有关论述和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关体制,可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城市空间形体环境规划。它是以“人本”观念为核心,以功能和美学为原则,为城市社会(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形体环境和良好的空间秩序。
传统意义上城市设计有多种定义,其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
北京城市设计学术研讨会的结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
从学科角度来说,城市设计是跨越城市规划、园林建筑学和建筑学三个学科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城市形体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在学科体系上,它是城市规划的深入和具体化,与园林建筑学和建筑学的区别在于它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具体的形体环境元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法,是整体而辩证的,是一种能够对城市时空结构中节点的分析,是综合技术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城市交通道路的组织,是整体美学的综合艺术的表现。
二、城市设计内涵之我见
1.内涵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倾向于以上第三种观点,我认为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形式。它存在于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无论是城市的总体规划还是详细规划,都需要运用城市设计的思想。城市设计的目的是给城市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形体环境和良好的空间秩序。《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的维度》一书中作者的核心观点认为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场所”,因此我认为凡是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的改变的设计,都需要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
2.影响因素
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中通过对城市以众意向的调查,归纳了城市设计包含的五项要素,即边缘(Edge)、街道(Street)、区域(District)、节点(Node),标志(Landmark)。抓住这五项要素的设计,就能创造好的城市印象。这也是近年来西方规划界普遍遵循的城市设计指导。
边缘:是城市或地区的轮廓,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它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作用。那些强大的边界,不但在视觉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连续不断。如沿河的城市轮廓、海上的城市景观、高架路形成的“空中边界”等。
街道:是纵向展开的城市景观,包括车行道,步行道乃至河道,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一些主要的交通线都会成为关键的意象特征。如果主要道路缺乏个性,或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典型的空间特性能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特殊的立面特征对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路面纹理、路边的种植都不可忽视。除了这些可识别性外,还应有方向性。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进人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是内部展开的城市景观。如居住区、市场、文化区、旅游区、公园等。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通常一个区域应具有典型特征。而创造一个强烈的意象,必须对线索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一些区域是内向的,一些则是外向的。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往往在路与路、路与河、路与林、河流与河流的交汇点。成功的节点不但在某些方面独一无二,同时也是周围环境特征的浓缩。有的是通过其空间形态,有的是通过其独特的单体建筑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标志: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对象,如有影响的古今建筑、城市雕塑,也包括自然物。标志应具有鲜明独特、清晰醒目的特征,与背景形成对比,占据突出的空间位置,在整个环境中令人难忘。凯文・林奇认为这五大要素控制了城市意象,从而建立了城市环境形态稳定的概念。在现实中,上述各元素类型都不会孤立存在,把城市环境形象分解为五大类进行分析研究,为城市设计的推进开辟了概念明确、可实际操作的道路。70年代美国旧金山的城市设计就采用了这一方法,在世界上颇具影响。
三、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应用
城市规划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城市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在研究过程中需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但从其过程和结果来看,主要是二维空间的工作;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形体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空间的规划设计工作,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运用
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城市的功能结构、产业构成进行空间布局和调整,其规划的结果将会形成较为合理的城市宏观空间布局,从而大致确定了城市居住、商业以及公共设施等的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布状态。我们知道,不同功能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从而也就形成了城市的雏形。所以说在总体规划的色块图上,实际已经决定了城市的大致空间形态。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空间形体环境的总体布局。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系统的布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城市轮廓线的布局等,使整个城市的空间形体,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形体布局。
2.城市设计在城市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详细规划能够更为明显的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通常有一种误区,就是一提到城市设计就会想到群体建筑的空间布局,其实我认为这只是城市设计较为深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城市设计对城市的作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的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能够控制城市大致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较为模糊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因此其城市设计更注重其特有的“连续性”特点。从“承上”角度,城市设计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并视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修正;对特定地段要从整体环境人手进行详尽的城市设计运作。从“启下”角度,城市设计既要匠心独运,为后续设计留有伏笔;又要避免规定过死,应为后续设计工作留有较大的创作余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深度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否,以及对设计部门工作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服务对象――规划管理的效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必须充分注意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文化环境的存在,是决定城市设计特色的灵魂。城市有特色的街、巷、古树、广场和历史建筑,规划中都要从景观方面加以保护。这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城市设计要尊重地方风貌和人文环境,并将其融合在现代设计语言里,形成城市文化的特色。有价值需要保护的建筑,周围新建筑的体量、尺度,甚至设计细部,都需与其呼应,其中建筑高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到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的大致形态其实已经能够以显现出来。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深化完善特定地段的控制性空间定位的详细规划,使其内容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3.城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单体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继续和具体化。在建筑设计中应从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单体设计,用于塑造良好的整体建筑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好多建筑师往往较少的考虑建筑体周围的环境因素,而仅拘泥于建筑单体本身的形体设计,忽视了建筑体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多优秀的建筑实例可以证明,好的建筑一定要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和谐融洽,运用城市设计的思维模式进行建筑创作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也是作出优秀建筑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小结
城市设计的目标已经从较为单纯的美学、空间形体环境,发展为改善、提高城市综合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城市设计的内容还涉及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及历史传统风貌、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等。城市设计的对象,也从单纯的研究物质空间,发展到包括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及社会文化。因此,城市设计理论正在日趋走向成熟和完善。③
(作者简介:彭茜,女,工作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宛.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初探(一―六),国外城市规划
[2]张锦秋.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3]刘玉民、白晨曦.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建筑创作
[4]Saarinen, Eliel,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表败与未来》
[5]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6]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7]卡尔索普《步行地带》
[8]西特.《城市建设一书》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方法
Abstract: based on certain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plann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proposed his own point of view, and discusses the urban plan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The problem;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规划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它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
一、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 规范不明确。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担负的责任,在国外城市发展的法令中都有文明规定,而现行的政策所有的责任变成只由政府承担。
2缺乏真正的财务支持,财务计划是一套很重要的建设发展预算。
3缺乏真正的计划目标,城市规划中还没有一项是与达到目标相关的分类或政策纲要。
二、完善城市规划的策略
1政府部门加强调控。城市规划策略从内容到方法及手段独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规划的政府行为包括立法、预算、行政管理对规划实施的成败起关键作用。以法律的强制性来保障规划的实施,合理的预算,完善的行政管理,扩大财政的收入,为实施城市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否影响着城市规划的实施质量,将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在空间上强调面向广域,把工作重点转向强调社会、经济、政治意义的结构性规划,以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总体规划为核心,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将城市设计贯穿在规划的各个阶段。建立动态规划的机制。在规划手法方面,向具有超前性、引导性、弹性以及方便置换功能的方面转变。完善战略规划,对城市发展终极状态进行预测,采用时序发展规划与弹性规划的手法,对规划各期限进行综合部署。
(1)编制具体实施规划。在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临时的经济变动及无法预测的问题产生。在新在问题产生后,就需要采取新的相应的对策。为了切实适应这些形势的变化,应编制具体的实施规划。,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国际化的一个手段。
(2)规划的公共参与。促进公众参与规划,在协调各方利益时,公开的决策过程是保证各方利益都得以尊重的办法之一,能在城市决策层和市民中形成共识和协调的行动。跨世纪的规划需要依靠公众和行政机构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众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实施并给大力协助。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尽可能地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开展工作。这种决策机制的引入将促进城市规划借助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既定的规划目标。
(3)合理运用城市地理编码。城市地理编码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可以进一步实现城市范围的管理,对于城市范围内的信息资源获取、共享、交换、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规划可以利用城市地理编码技术,获取更为准确、更有意义的城市信息资源并有效整合,通过分析获得可靠的关于城市历史和现状的知识,为形成最终科学、理性的规划成果提供依据。因此,城市地理编码站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处理、加工和转换角度,以城市作为规划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是实现规划城市地域范围的各种信息资源的统合。来自不同专业部门、不同信息系统的城市经济、社会、人口统计等数据只有基于统一的时空框架,做到空间定位、属性分类、编码一致,才能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建立有机联系,实现信息交换和多源信息的整合,为城市规划综合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三、城市规划应该注重的问题
1注重经济的发展。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规划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和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生态经济系统就是要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 例如;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利用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等。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 形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渗透到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
2城市规划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 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首先要有效控制人口数量,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规划中 合理安排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次,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社区供给与保障、社区教育、社 区服务等多功能社区中心的结构规划。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大力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引进人才,搞 好科技开发、转化与应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推广者和传承者,只有科学、教育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的——人的 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英]J•B•麦克劳林著,王凤武译:《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年。
2王建国编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