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导入、巧问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7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又迅速又正确,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加法只要用乘法计算就非常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做学生悬念顿生,兴味盎然,随即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学贵有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若老师巧妙地设问,可以以问促学,以学促思,从而在质疑,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活动激趣
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 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榕树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来当老师是一种好方法,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师:“对,怎么加法,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聪明,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看谁想得最快,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在悄悄地笑,积极动脑相继举手。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大家要仔细听,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分数的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许多学生就动手计算。师生一起研究,学生当小老师既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教学;实践与探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的问题,一个人有兴趣时是最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并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方法,觉得行之有效,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教师有好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自身素质一定要高,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良好的人格和独特的魅力是获得学生敬佩的基石。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要在人格上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自己。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更要注重自己人格的锻炼。学生对教师有了好感,还要做到教师跟学生之间是如何相处的,这也为他们学习奠定了最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学工作就容易展开;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够吸引学生,“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要有真知灼见,并且要感情真挚,语言是“肺腑”“精神”的体现,没有好的语言,一切将无从实现;“诚于中,形于外”,恰当的语言是内心的表白。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各种语言巧妙表达。教师爱护每一个学生,反过来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重,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会喜欢数学这门课程,从而点燃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没有按照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来学习,并且偏离和违背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这种不协调的后果就是不少学生不愿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危害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办法有三:(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学习情境,这个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多角度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一定要注重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小学阶段是发育阶段,对什么都好奇,创设疑问性情境把学生领入其中,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从而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最理想的心理状态。(3)针对小学生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好动、好奇、好玩等,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求知欲望,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
三、利用学具,寓教于乐,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愉快接受的过程,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究很不容易,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想出好的办法,办法就是必须利用学具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小学生天性好玩,把学具引入教学,很快就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直观、具体地呈现给他们,这样就不断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激励评价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却又无法克服这很正常,但是毕竟是小学生,遇到困难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下降。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向前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形式,教师要允许学生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学生会在你的赞扬声中一点点进步,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和成就感的产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五、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教学,效率极高,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身心愉悦,渴求上进,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我们拥有爱心,并将这种爱心贯穿始终,同时,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以及他们的认识规律,及时总结经验,在闲暇的时候,仔细研究他们的规律与特点,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那么,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92-01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去认识和关心周围的事物,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就会想方设法地去理解、思考直至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而是否主动学习对学习效果又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才能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他们的行为依据主要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数学这一学科的抽象性使得它比较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如果教师能认真备课,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就会促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极具诱惑力的故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变换成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小数点搬家时,设计一个故事:在大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其中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菜单公示板上写着:每份快餐0.01元。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就餐,客人真多。一个月过去了,蚂蚁想算算赚了多少钱。一算,亏本了。蚂蚁有点着急,小数点看了说:“别急,我来帮你。”于是它向右一跳,把快餐价格变成0.10元。就餐的小动物有些不高兴,说:“涨价了,不去吃了!”客人少了许多。月底一算,赚钱了,蚂蚁非常高兴。小数点一看,这办法真好,接着又向右一跳,把快餐价格变成1.00元。这一跳,使得快餐价格更高了,再也没有客人来了。故事讲完之后,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开始讨论起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趁机加以点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知识,轻轻松松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设计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教学“观察物体”时,设计“藏猫猫”游戏:教师让全班同学来到校园,并将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同学藏起来,然后将所藏地点迎面观察到的楼群图形画出来,由教师交给另一组;另一组同学拿到图形之后进行观察分析,确定同学的藏身地点,并到现场找出同学。然后,两组同学调换角色,重新做游戏。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懂得从不同方向看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也不同这一知识。
三、利用实践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使学生获取经验的最佳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比如,教学“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时,可这样引导学生操作:在讲台上放置一个装有水的水槽和一块石块,让学生测量水槽里的水的长、宽、高,再请全体学生计算水的体积,然后将石块放入水槽,学生们发现水槽里的水面升高了。这时,再请学生测量一下水的长、宽、高,随后让学生算算水槽中物体的总体积。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两次测算的体积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呢?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展开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为学生今后解决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四、适当提高问题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尝试与猜想”一节中“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可在图形解题的基础上设置下列问题:“这个问题还可以用别的办法解决吗?”“你能否用四则运算来解决?”“如果再放进去一种小动物,你还会解答吗?”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并解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树立榜样激发学习兴趣
塞・约翰逊说: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具有代表性的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继而使学生产生“我要向他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内心升起追赶先进的欲望并付诸实际行动。这样,学生会在“不服输”“他行我也能行”的心理作用下奋起直追。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不仅体验了快乐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形成主动学习的动机。
六、结束语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有这些,无不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习变得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兴趣
方法
一、引言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法组织下,独自愿学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浓厚的兴趣。
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好,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关系,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产生学习兴趣。
1、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
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我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或表示出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学生在练习中兴趣 盎然,十分投入。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
(三)以导入设问,讨论活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激发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效果是多么重要。
第一、导入、巧问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7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又迅速又正确,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加法只要用乘法计算就非常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做学生悬念顿生,兴味盎然,随即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学贵有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疑问,学习 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若老师巧妙地设问,可以以问促学,以学促思,从而在质疑,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 的除法”时先让学生观察例题后,围绕下述问题开展师生对话讨论:(1)除数是小数怎么办?(2)除数变成整数后,被除数怎么办?(3)除数和被除数变成整数后怎么办?在对话的基础上,既有师生互动, 又 有生生互动;还有各抒己见的对话,教学气氛必然是生动,充满情趣的。
第二、讨论活动激趣。
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榕树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来当老师是一种好方法,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 ”时,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师:“对,怎么加法,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聪明,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看谁想得最快,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在悄悄地笑,积极动脑相继举手。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大家要仔细听,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分数的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许多学生就动手计算。师生一起研究,学生当小老师既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五)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与顽强毅力作为支撑,良好的兴趣也不会长久。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师的教学就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三年函授学习的一次系统总结,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也还不够成熟,有很多地方还值得商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很多,但由于笔者知识、能力有限,文中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导师不惜斧正。
参考书目:
1、 柯汉林,《教与学》、中央民族出版社。
2、 柳海平,《教育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兴趣 动机 英语
中学英语是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中学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应该从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出发,积极的引导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很好的学习动机,就有学习动力。初中学生因为是刚学英语,有很强的好奇心,许多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英语。但好景不长,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许多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所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非常重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农村学习英语基础比较差,对上大学基本都不抱大的希望,在他们看来学习英语没有什么用处,就不能主动的去学习英语。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要帮助学生理解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外语,在现代化的今天,不懂英语就是新的文盲。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来组织开展活动,如讲故事,看短片以及丰富多彩的英语角等方式,都有助于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对学习英语也就兴趣不大,要引导学生学好英语,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鼓励学生去克服学习困难,还要通过对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英语演讲、英语小话剧表演、讲故事,用学习中的模范人物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等多种形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一个学生,从初一下学期就开始害怕学习英语,对学习英语不单没有兴趣,还害怕英语学习。一到上英语课就害怕。通过几次参加英语话剧表演,慢慢的喜欢上英语。每天早上都要看课表,看有没有英语课,学习成绩很快又了提高。
三、利用原有动机的转化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发掘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表现出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音乐课上唱英语歌,在信息课上制作有关英语的Flas,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例如在学习 “Body Language”的泛读材料时,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学生英语剧表演,通过英语话剧的表演,帮助学生了解到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去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演讲主要用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相结合,通过演讲,学生会对演讲过程中演讲者和听众常使用的eye contact,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等肢体语言就会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的由对原有的好奇转化为学习动机。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初中英语新课程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四、注意归因取向,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习过程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其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农村学生虽然英语基础差,但只要去努力也可以学好英语。但有许多学生把学不好英语都归结为英语学习难度大,不从自己的自身去寻找原因,结果就会出现学习英语难的情绪,没有学习信心。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归因,引导学生自觉的去克服困难。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既要教育学生看到学习的外部困难,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勇气和信息。主要教育学生从四个方面去认识。
1.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
2. 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帮助达到目标,学生以此来控制自已;
3. 改变自己的归因倾向,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失败是自己缺乏努力,而不是没有能力,帮助 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明白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关键词:高中政治;师生关系;主体地位;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课程也在不断地发展改革,那么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高中政治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所以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培养高中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培养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老师首先就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后就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不仅包括学习上的交流,还包括生活上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比如,在每讲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是否还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存在疑问,如果学生还对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疑惑,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疑问一一解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政治的理解。在课后,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存在的烦恼,帮助学生分析“早恋”的弊端,然后帮助那些陷入“早恋”的学生解决烦恼,从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关注。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关心,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谓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来制订的。因此如果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因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订的,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的简单,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教师就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再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制订必修2的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学计划时,原本教师所制订的教学时间是3个课时,但是在由于学生对于这个单元的理解程度还是比较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应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延长这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比如可以将这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延长到4个课时,然后在第4个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的疑问进行解答,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公民的政治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重视。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政治的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当前的时政热点的问题适时展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亚投行这个组织,这也证明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在不断地上升。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亚投行这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为什么亚投行能够顺利地建立,而中国也能借此来提升国际地位?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四、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加强政治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首先,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能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加强与生活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的理解;其次,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如果能够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影响价格的因素,就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具体的例子设计如下:
“为什么猪肉的价格要比白菜的价格高呢?”
“为什么黄金的价格要比银的价格要高?”
首先,养猪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不仅要花钱买小猪,在养猪的过程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购买猪饲料。虽然白菜也需要花钱购买白菜种子以及购买肥料,但是很明显猪肉的成本是要比白菜的成本要高,所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就是产品的成本。黄金是著名的稀有贵金属,虽然银也是金属,但是由于地球上黄金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在市场上的黄金的供应要比银的供应要少很多;其次黄金的化学性质是非常稳定的,要比银的强,而且黄金的抗腐性也是很强的,也就是说黄金的价值是要比银的价值高。总结以上两个因素,黄金在市场的价格肯定是比银的高,所以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产品的工序以及产品自身的价值。
因此,要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认识新课改的内容,然后再从新课改的要求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兴趣 ;学习;新探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的观点,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们不但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也不同程度的解决了学生不爱学习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到学习兴趣的本质,因而都没有根本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我以为下列方面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1)教师自身修养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首先是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学生就会受到强烈感染,进而对教师的工作――教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然就会很积极。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事情。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学生多十倍、二十倍――这样他才能用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思维和心理状况,才能更主动地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对知识理解越深刻,对知识就越有情感,而教师的情感又会在课堂教学中传染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越鲜明、越强烈,对知识的兴趣也就越浓。所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
(2)在学习中品尝求知的乐趣。学习本身应该是充满趣味的,这种趣味最本质也最能持久。学生感受到了求知给他带来的快乐,学习兴趣才会终生陪伴着他。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到求知的乐趣呢?第一,要给学生展现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丰富现象和事实――这是兴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类天生充满好奇,瑰丽、神秘的大自然,复杂、奇妙的人类社会无一不激发起人们探求的兴趣。青少年时期恰是好奇心最强烈的时候,这些现象和事实无疑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第二,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让学生自己寻找、概括出结论。这既是学生品尝思维乐趣的途径,也是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思路,而这二者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因为它满足了青少年学生喜欢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精神需求。相反,如果总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就会养成思维的惰性,久而久之就会泯灭他们学习的欲望,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三,揭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深刻联系,这是培养对知识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使学生对学科的本质形成牢固的兴趣,就应当使课堂上学习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东西和一定份额的未知东西。学生在学习中发觉的已知和未知的东西越多,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也就越大。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品尝到求知的乐趣,学生才会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3)运用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自豪感。知识是目的,更应该是一种手段――发现、研究、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奥妙的手段。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享受到发现奥秘的快乐,而且也能体验到一种“知识就是力量”的自豪以及理智胜于事实和现象的尊严。“促使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感。”在运用知识释疑解难、探索奥秘的过程中,学生的信心和自豪感就会越来越强,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自信心;兴趣;激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98-0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其中重要的是自身的原因。有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因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放在学习上的时间或精力不够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一、热情关心,耐心启发,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的思想。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每接触一个新班,我差不多都用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们零距离的接触。通过和他们一起打球或做游戏,融入到他们中间去,让他们了解我的同时我也真实地去了解我的每一个学生,旨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用耐心和爱心去浇灌他们。学困生的缺点比优点还要多,这就意味着犯错误的次数会多一些,对于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教师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骂的方法来“镇”学生,因为征服学生的不是教师的大嗓门而是丰富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面对他们因缺乏经验或无意造成的过错,我们应采用宽容、谅解的态度,事后再帮他们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建积极适宜的环境。要让其他人容纳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交流平台,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班集体建设出力,体现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价值。学困生的起点低,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困生提供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实,让他们也品尝到果实的甜蜜,从而信心倍增。
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学习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也就是说,学习必须由学生自己参与并完成,教师只能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予指导,但无法代替他们去完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如果学生厌恶或反感一门课程,那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肯定会存在某些原因。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概有自身身体素质、智力发展迟缓、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这都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予以培养。
2、降低门槛,引入殿堂。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比如,有的老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尖子生、中间层和学困生三类,每次布置的作业分为三级,让尖子生做难题,中间层做较难的题,学困生做浅显的题。学困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最终成为全班的佼佼者。由于该老师对学困生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把他引入了学习的殿堂,这不仅培养了他的学习的兴趣,更主要的是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3、主动帮助,促使前进。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当然不会主动去的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的关心他们,主动的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主动的帮助他们。要把帮助学困生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主要任务;要让学习好的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的学习更有利于自己学习知识的巩固的道理,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帮助学困生学习。学困生他们完成作业十分困难,但又不能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于是他们会采取照抄的办法来应付作业,来换取教师批改时的一个勾儿。对待学困生照抄作业的现象,某教师有自己的办法。他不是同其他的教师一样,要么严厉禁止,要么严肃地呵斥和批评,而是大力提倡。他引导学困生们说:“照抄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因为你照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一个能够想方设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的学生,当然是一个好学生。不过,你照抄的不应该是他人的解题的步骤和结果,而是要照抄别人的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你在完成作业时,要照抄一遍,再自己做一遍,这样,你每次的作业就等于做了两遍,就加深了印象,学习不就进步了吗?”他对学习好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光让他照抄你的作业,而应该主动的帮助他们,讲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尽力帮助他们自己完成作业。”这样,让学困生在“照抄”的过程中,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帮助中学习有了进步,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他们暂不理解甚至不可思议的新事物、新观点,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教“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一个圆,让学生想办法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圆的面积也与长和宽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并且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金钥匙”。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提问学生:面积变大还是变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联系吗?有怎样的联系呢?让他们动手操作已给定的材料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兴趣甚浓,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拼后变成了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这样的设计,正是通过生疑来促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疑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从学生的已知引出未知或设置矛盾的现象及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都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其色彩绚丽、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把一个圆采用割拼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为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