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第1篇: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主体 英语 评价体系 研究

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校园之星、英语口才之星、英语小小书法家、英语表演之星等性质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方面,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应该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有助于英语课堂的气氛调节和组织教学。所以,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后,也迅速投入到摸索课堂评价的路途中并提出了以研究学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方案的研究,能够探讨出一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核心是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在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尤其是在实践操作上加强了研究。

1、通过课堂教学训练语言应用能力

教师备课时重点考虑;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个大语言环境又是由各个小语言环境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陈述性知识,另一部分则是程序性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通过活动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训练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模式,变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为学生多创设开口说的机会

  我们学校的班级都属大班教学。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归咎到班的人数多,一节课没有可能提问到每一位学生,因此,恶性循环,尖于生说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学习困难的学生没从启齿。要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在实施班内分小组教学,小组的构建有尖子生,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让学生在学习上结伴,互相帮助,使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开口朗朗说英语。

3、采用多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本上设有纪律奖、回答问题奖、创意奖、表演天才奖、作业认真奖、小老师奖等,对课堂上表现出色或有所进步的学生,我们都奖给他们色彩鲜艳的卡纸,卡纸的图案各式各样,有星星、花朵、动物等,学生把这些卡纸贴在评价本上,每周统计一次卡纸的数量并让学生、家长写上评语,数量较多的学生及进步较大的学生都能获得一份奖品或有机会评为学校的“每周之星”;连续一个月表现优秀的则可评为学校的“英语之星”“校园之星”等称号,并把相片贴在学校的橱窗。

4、自我评价,体验成功: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进行以致用自我总结评价,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兴趣性原则。让孩子在听、说、玩、演、唱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坚持主体性原则。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

3、坚持平等、合作、互动原则。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实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的过程,还涉及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

4、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策略的评价。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对有关优化小学英语教学,学生评价体系的文献资料,特别是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归类,并怍了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对实验班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情况,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弥补了先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能够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和管理学生,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发现、发展学生的优越品质,体现“个性化”倾向。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使教师的评价方式更加透明、科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培养。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说说唱唱,跳跳演演,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又营造了浓厚的英语氛围,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那些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下也得到了难以得到的表扬,学习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应是教师积极以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展开的。其理念是,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研究的课题应具有针对实用性和灵活可变性,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坚持一个方向的反思,才能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独特风格,取得这个学科丰硕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章兼中  小学英语教育学[M].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第2篇:大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范文

??一、高屋建瓴,提升办学品味

??随着课改实验的逐步展开,虽然上岗前的通识培训、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真解读、对课改特点及实施要领的初步了解,为广大教师参与实验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一部分实验教师感到不适应,出现了许多难以消解的困惑,遭遇原先估计不到或者是估计不足的困难。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有效课改;如何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如何将课改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普遍提高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素养与能力;传统意义下的教研工作已显得不适应,亟需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作为补充,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紧紧抓住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这一有效途径。

??学校建立课改第一责任人制度,校长陈学煌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把“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作为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学校成立“以校为本”教研领导小组,陈学煌校长任组长,直接领导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分管校长具体抓好校本教研的组织管理和有效实施,学校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广泛吸收教育报刊、杂志的前沿信息,亲临课改第一线,零距离接触新课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认真听、评、诊课,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领导建立学校教科研的导向、激励与保障机制,着力为教师参与教研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力支持,整合资源,建立开放、发展的教研网络,大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和先进的校园文化,及时、准确地把好学校课改脉搏,做好决策工作。

??学校每学期初及时制定新学期课改工作思路,在2004年2月10日召开的新学期第一次校务会议和教工大会上,陈校长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求课程改革之真,务培养人才之实;求文明建设之真,务养成教育之实;求和谐拼搏之真,务工作创新之实;开展“三查、三看”的自我教育活动:查爱心够不够,看综合反映;查课改真不真,看课堂活力;查工作实不实,看业绩成效;追求携手并进,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双赢的目标。学校领导班子在每周二的校务会议上研究部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制定学校校本教研计划,间隔一周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研究与制定本组的校本教研工作安排,建立以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为组织形式,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的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推崇“用目标激励人,用榜样鼓舞人,用正气感召人,用制度约束人,用感情凝聚人”的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课改实验保障机制;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提供政策、资金和物资的支持和保障,激励实验教师大胆开展课改实验研究与探索;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各自为战的状况,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高水平;号召实验教师抓住机遇、敢为人先,提倡创新,鼓励成名成家(成学科名人、课改专家)。

??从课改的酝酿准备到开展实验,校领导、各部门、广大教师以极大热情和高度使命感,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创造性地实施实验工作,有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开局,取得了富有成效的进展。两年来,老师见面谈课改,潜心搞课改,从“走进新课程”到“决战新课堂”,“激活思维、开拓创新,激活工作、追求艺术,激活课堂、提高质量”,老师们的课改理念在实验中提升,课改行为在实验中规范,课改绩效在实验中展现,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学习能力、评价标准、课程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可喜的变化,形成了宽松健康、和谐融洽、团结进取、民主平等的校园氛围,办学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2003年12月5日至10日,省教育厅组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评估调研,由省普教室陈小敏主任带领的专家组一行12人深入南平市省级课改实验区(武夷山市、延平区)开展评估调研。在反馈会上,专家们多次对我校课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平三中课改实验管理和运作机制是一个典型、有借鉴价值,值得学习;南平三中课改办做了大量工作,措施有力;教师全身心投入,成效显著。

??二、运筹帷幄,抓实校本培训

??要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理念先进,业务扎实,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学校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新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为主攻方向,立足岗位、积淀底蕴、发展自我”的校本培训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用一致,坚持先校内再校外,超前培训,按需培训,在岗培训,与新课程同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了《南平三中教师培训计划》,构建“自修+反思+研讨”的校本培训新模式,实现校本培训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教师的培训工作重点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运行机制从主要依靠学校行政行为逐步转变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为教师搭建自我成长的平台,促使研究型教师的快速生成。

??学校创设空间,采取切实措施,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的“氧吧”和“加油站”,给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定目标、分任务、压担子,打造“531名师”工程。注重教师队伍梯度建设,执行《关于新进校教师管理的若干规定》,对青年教师实行学习制度、坐班制度、导师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单列考评制度和教育诫勉制度,努力锻造一支有着较强的适应及承受能力,具有良好师德、健康人格、娴熟教育艺术和一定教研成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学校加强新课程培训,用新理念夯实新课程改革的基础,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手一份),分学科学习《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解读》,学习《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福建教育》、《闽北教育研究》等的有关课改文章,及时下载刊印了《新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新问题》、《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反思与改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人手一份)等若干篇体现课改新理念的文章,供教师们学习研讨。学校将课改培训做为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从2002年4月开始我校先后派出邓德东、张彩珍、郑辰等3位教师参加国家级新课程教师培训班学习,李寿滨老师参加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杨丽青老师参加全国初中生物实验教科书培训会,50余位教师参加省级新课程教师培训班学习,陈学煌校长参加“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管理者高级研修班”学习,有3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召开课改典型经验交流曁教师参加全国课改活动报告会,组织教师观看通识培训录像,所有实验教师都参加了区级以上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学校建立校际之间广泛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跨组、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外地课改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网络与专家、同行交流、对话;加强与高等院校、省(市、区)普教室、省(市、区)教师进修学院(校)的联系;邀请国家或省(市、区)级名师、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传经送宝,争取他们的专业指导和支持,用新课程的最新信息和动态贯穿实验全过程,拓展教师课改思路。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前往武夷山、南安、福州、厦门、上海、南京、长沙、广州、扬州、昆明、沈阳、大连、天津、北京等地学习考察。2002年以来,我们在学校资金十分困难,负债办学的情况下,仍然千方百计挤出有限资金,先后派出五十多位教师到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厦门市有关学校和省课改实验基地校武夷山一中、南安实验中学参观、听课、学习,选派黄婧老师前往上海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全方位跟班学习,派出多批教师到市(区)有关中学听课观摩、学习取经,听取省普教室陈小敏主任课改专题报告,请省教育厅基教处陈宗懋副处长、省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电教馆张大展馆长、福建师大教科院黄宇星院长、市普教室叶剑雄主任、张启东副主任、南平市政协副主席蔡登闳、南平师专外藉教师、南平师专教务处副处长刘皿伟副教授、南平师专基础教育研究所陈飞所长、英语系主任郭翠莲副教授、省特级教师、南平一中黄兆平、蔡伟潭副校长、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李修钦校长、卢荣堃副校长、延平区教育督导室程经华副主任等领导、专家来校讲学和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三、以校为本,创新教研机制

??学校依据本校实际切实开展校本教研,制定南平三中“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以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作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备课组为研究小组、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学校物色教学业务过硬、教育思想端正、学术民主、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学骨干担任备课组长,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三公开”、“六备”、“五统一”,即公开备课过程,公开教学资料,公开教学经验;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实验、备作业;学目标,学计划,学进度,学资料,学测评,倡导同伴互助、合作研究、集思广益,采用“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

??由于国情所限,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大班额状况下进行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何既面向学生的全体,又照顾到个体差异,避免学生两极分化;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的问题,因此,学校把“‘大班额’背景下的有效课改”作为“校本教研”的总课题,开展“有效课改与提高学生素质”、“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坚持“一个月集中交流、研讨一次”的课改学习制度和“以校为本”的中心教研制度(每周由一个学科的两位实验教师作主题发言)及集体备课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专家咨询和沟通机制,课题研究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既有大样本、长周期的课题,又有“短、平、快”的研究项目,既有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集体协作攻关。目前,我校承担或参与了12项国家(省)级教育科研课题,语文组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子课题“语文素质与人的发展”研究任务和省级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文学鉴赏与人文素养”,学校正积极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初中年级实施实验研究”和省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承担福建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研究课题子课题“中小学生的评价”研究,物理组承担全国物理教育科研课题“多样化探究形式与探究内容选择的研究”,数学组承担省级课题“自主·指导·合作”科学学习研究,政治组承担两项省级课题“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联系时事政治和学生生活经验的研究”、“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的研究”,英语、化学、生物等学科也承担了多项省级课题研究任务。在以课题研究为导航的校本教研中,学校通过与教科研部门合作、与专家对话、与研究人员交流,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多元发展得到促进。

??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课改“开放周”教学观摩,组织一次大型交流研讨会,开展一次“以校为本”教研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交流研讨,每学年召开一次由“以校为本”教研领导小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对学校校本教研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每位教师每学年要进行1~2次教学公开授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新进校教师听课不少于30节,要有记录,有评议,通过专题性研讨、沙龙式研讨、“会诊”式研讨、单元教学研讨、个案分析研讨、教研观摩研讨、课堂教学创新评比、教学开放周等各级、各类,分散、集中的研讨活动,注重教研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建立教师个人“以校为本”教研档案,重视实验过程的资料收集、积累和经验总结,在实验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为推动课改实验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近期开展了“课改抓典型、育人闯新路”活动,对在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考试与评价改革、多元智能培养等方面涌现出的执行课标好、课改理念强、好用易学的典型样榜进行收集、发掘,通过个人申报、民主推荐、组织考核等形式评出若干典型样榜,并进行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使大家学有目标、干有样榜,以达到以点带面,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目的。

??校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能直接面对现实问题,开展思考,探索、改进教学活动,使广大教师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反思……铺设的,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走向“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做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使教师在不断“研究”、“创新”中获得新生,使学校真正具有了生命的意义。

??四、拓展激活,优化课堂教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