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油画创作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卡通”指用动画和动漫的相关形式创作的作品。广义指用夸张的、象形的、想像、隐喻等手法塑造各种夸张造型通过一定的情节设定所演绎的故事;狭义指给儿童这一单一受众群体观看的情节简单内容单纯思想积极上进的动画或动漫作品。近些年来,动画作品多带有隐喻、嘲讽的深层社会含义,加上夸张变形的造型,除了儿童成年人也同样适合观看,带给观众视觉盛宴的同时发人警醒和思索,又在其中某些时期演化成为艺术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评论和审视,是社会精神文化的不可调和的所有物。卡通画在中国所历经的各个时间段也多多少少融合了一些中国特色,蕴含各种民族特色的卡通风格作品也在受众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年间的动画创作手法也蕴含了老一辈的艺术创作者的大量心血。因为卡通的作品风格也使很多严肃、沉重、沉闷的内容转变得轻松愉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气息。多样化的油画创作形式使得卡通动漫元素能够很轻松的融入,卡通元素在油画中的存在因素因创作者的年龄段的不同而不同,年纪较轻的画家因童年时期卡通动画片的影响,在油画中运用卡通动漫元素更加的大胆、自信。于此同时,当今强压力普遍的社会生活也使得受众期待观看到愉悦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这并不是这个时期所有油画艺术创作的倾向,这只是一小部分对于自己个人爱好和新兴艺术形式表达崇拜和喜爱的方式。对于丰满油画创作表现技法来说,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日益增长进步的表现。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艺术家们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片段章节用自己富有艺术表现力手法概要总结出来,在展现自己生活阅历点滴的同时也验证出了和普通受众生活近似的一些普遍特征。比如:张晓刚、岳敏君等艺术创作者们的题材内容都是自己生活的章节片段。岳敏君是“政治波普”的领军人物,在他十几年从事油画创作的时间里,他自己的品牌符号就是他在油画创作中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特定的个人风格,用自己的生活点滴去在创造艺术,充实艺术,从而达到表现社会本质内涵的目的。他所描摹的“人物形象”露出牙齿,闭紧双眼,开怀大笑,不问世事,作品中表现出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嘲讽的态度,对社会等一切外界事物的不问,傲慢和自信,也充分体现出个人崇拜的感觉。张晓刚的代表作《大家庭》这一系列,是通过一个一个小家庭的描述,从而诠释出个人的小单位与社会这个大熔炉的复杂关系,这一系列作品根盘错节的、复杂交错的关系网,引起社会受众普遍的共鸣。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男女主人公几乎长着同样的容貌,容貌色彩灰暗,脸上无过多表情,画面整个无可奈何、简单质朴、忧郁的伤感情绪,构图形式上又近似于旧年间的黑白全家福照片。
波普艺术发源地在英国,在艺术风格上发展并继承了“达达主义”的思想观念,至于后续的发展却是在美国,是美国的艺术创作者们所热爱的艺术表现方式。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他是一种流行文化趋势也是流行和时尚的代言人。,他的创作素材大多取材于普遍的大众传媒,通过借鉴特定元素成分在画面上的单一重复和有序编排,并利用强烈夸张的色彩对比,从视觉感官上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波普艺术通过长久成熟的发展,已经影响到招贴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大众传播媒体、纯艺术绘画等各个范畴,中国现当代油画中的动漫卡通元素的应用元素就是受到了波普艺术的影响。二十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刘小东、王广义、魏广庆、喻红、方力钧等一批艺术创作者开始表现带有波普艺术风格内容的艺术品,色彩强烈浓艳,时代感逼人。当时中国的大城市就像是被鲜艳华丽的色彩所环抱着,艳丽的颜色甚至被运用到了原本素雅的苏州园林上,他们通过作品浓妆艳抹色彩表达了对这种艳俗化社会倾向的极度不满情绪,从而讽刺挖苦这样的社会大熔炉和讥讽自己本身。通过卡通元素的嵌入,艺术创作者们表现出一种玩世不恭的社会生活态度,用视觉玩赏性去牵引自己的作品,表达自身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生存态度。
【关键字】少数民族;油画创作;民族文化;民族题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可以用来进行油画创作的少数民族题材可谓丰富多彩,不仅结合了油画创作的很多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少数民族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表达了对少数民族的敬意。然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发展,本文通过简要分析目前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面临的问题
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油画为我国的油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同时也产生很多优秀的油画作品,然而与国际上其他的优秀艺术文化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缺少对少数民族题材内容的深入挖掘
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来讲,主要表现的是少数民族的内容,应该将少数民族作为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内容的深入挖掘,这样才会使得创作出的油画更加具有表现力,然而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目前以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油画并没有对少数民族题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如果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惯了解较少,那么以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就会缺少丰富的表现力;第二,为了更好地进行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不仅仅要研究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而且需要对少数民族的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现代气息,更加符合现代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和现代人的审美观点。
(二)需要进一步体现多元化的创作方向
从目前的状况来讲,世界的经济和文化正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很多国家的文化都体现出了多样性,同样对于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来讲,也需要进一步与世界油画融合,更好地体现多元化的方向,然而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还需要继续朝着这个方面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很多创作者认为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油画创作只需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即可,不需要考虑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创作的油画中仅仅表现少数民族题材,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使得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缺少未来发展的潜力;第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如何能够更好地面对文化的冲击,进一步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力,这是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继续发展。
二、促进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作用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发展,可以考虑参考以下几点意见:
(一)重点突出少数民族的特点
每个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也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也体现出了不同的外在特征,很多时候通过少数民族的服装或者配饰,就能够说出少数民族的名称。所以,在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少数民族的特点,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少数民族内在精神的重要体现,为了使得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更加具有表现力,油画作者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需要将其内在的精神特征以油画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这样能够使得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更加具有表现力,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在涵义;第二,体现少数民族的外在特征,内在的精神风貌对于少数民族外在的特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其居住地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同时穿着的服装根据他们自身的喜好,有着不同的搭配和花色等,所以体现少数民族外在特征的表现方式还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油画创作者能够将少数民族内在的精神特征和外在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
(二)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
我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现少数民族题材,需要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特点,选取不同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虚实相结合的创造手法,这种创作手法是油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同时也使得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具有多元化的趋势,很多油画创作者认为将虚实相结合的创造手法运用到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过程中,能够让少数民族生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比,有着更加丰富的表现力;第二,个人情感融合的表现手法,在进行少数民族题材的创造过程中,创作者需要了解并认可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于少数民族有着浓浓的热爱之情,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油画创作,所以很多创作者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感情通过油画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仅单纯地体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同时也体现出油画创作者对于少数民族的敬爱。
(三)对于少数民族题材优化创作的探索和发展
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是我国油画创作的重要分支,同时也为我国油画创作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探索,从而促进其不断发展,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挖掘,从而能够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不同特点,以及其重要的形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具有更深的内涵,才能够使得更多的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了解和认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第二,将时代特征更好地融入到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过程中,我国的油画创作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现实意义的表达离不开当前时代的大背景,因此需要在进行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时代的特征融入进去,才能够促进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不断发展。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关键词】京剧元素;油画创作;审美
中图分类号:J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71-01
京剧艺术是中国三大国粹艺术中最古老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体现,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同时京剧在全世界文化艺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京剧的元素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无论是京剧的意境与神韵,还是绘画意象与造型,都是从追求艺术美来展开的艺术形式,所以这就是绘画与京剧共同的艺术特征,同时也体现京剧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通性。
一、京剧油画概念
(一)概念
京剧油画,是将动态的戏曲艺术和静态的视觉艺术相结合。首先,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呈现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它独具特色的艺术视觉表象,而油画是表现人类观察、想象的视觉艺术,跨越了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为不同国度的人们所接受并认同。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油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中,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心理活动,两者是统一的,都是作为架构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而存在发展的。当油画传入中国之后,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试图在油画创作中加入京剧元素,为油画创造了一种生动而又极富个性的表现形式。
(二)画家及背景
刘令华的京剧油画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在京剧绘画题材上最大程度地发挥油画的特性。油画无可非议的特征就是在色彩的基础上进行造型,油画颜料的特性必然使色彩的明度、色相以及纯度都比其他画种更为灵活和丰富。恰好刘令华的京剧油画作品的特征与此迎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现代油画以色彩造型为主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与京剧中人物的服饰着装、各类脸谱等缤纷绚丽的色彩十分契合,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将京剧的特色与油画的特性融为一体。在画面中很直观地感受到“敦煌艺术的色彩感”,不仅展现了中国京剧中古色古香的艺术韵味,也升华了中国油画传承本土色彩观念的特性。
二、京剧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一)写意表现之美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被称之为“国粹”,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京剧艺术前辈用笔墨挥毫勾勒,谱写了一段段美到极致的京剧人生。然而近年来涌现了不少从事戏剧人物画的中青年画家,无疑刘令华就是其中用油画塑造京剧人物形象的主要代表。他打破传统的缚束,运用多元化的特殊艺术手法,融入自我情感,形式不拘一格,不仅对京剧人物在舞台上的形象拿捏得当,而且作品充盈着诗的古韵、美的联想和装饰趣味。
(二)抽象运用之美
京剧艺术中的视觉元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化妆、服饰上运用抽象方法,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升华。如以夸张线条和色彩改变人物本来面目的脸谱艺术,尤其是花脸的勾画上,点、线、面等抽象元素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无论是具有象征性和程式化的图案,还是运用黑、白、青、赤、黄的五行学说色彩体系,或多或少存在着抽象形态。在油画创作中,把这些抽象元素加以借鉴或再创造,用全新的表现形式使其形式化、符号化,不仅要注重人物的造型,更要注重油画的构图和效果。
三、结语
京剧艺术的视觉元素主要包括人物的服饰、化妆、舞台道具等,通过刘令华作品对京剧视觉元素在不同表现形式上的研究探索,深度剖析京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油画语言的表现力。通过京剧的视觉元素与立体主义表现方式的混搭,做到对传统形象与时空的颠覆,把不同视角的物象分割打破,再重构画面新秩序,深度研究绘画的表现形式、造型美和时空观念的语言转换问题;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探究京剧艺术中的抽象元素,以及人物造型和色彩形式语言的抽象化处理。京剧与油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两者的共通性和独特性却可以架起一座艺术融合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孙亚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做好油画创作工作[A].2013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2013.
[2]张永升.论当代油画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A].2013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
[3]何溶.中国的油画大有希望――纪念中央美院建院30周年油画展览的一点观感[J].美术,2013(8).
别列左夫斯基受过良好的高等师范艺术教育。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习出色,艺术天分突出,毕业留校后任教于油画教研室。在大学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中提出了极具创造性的适合大学课程的本专业的艺术装潢理论,这个理论作为课题被列入教学计划。他最近的作品有:在体育系-10幅肖像(版画),哲学系-4幅肖像(油画),在5号楼-2幅关于皇宫的油画肖像。他所创作的日历在2006年作为大学年刊出版发行。
别列左夫斯基作为工艺美术系教授,是一位有经验的合格的教师,教授一、二年级的《设计和计算机版画》和《设计基础》的课程和部分成教课程。参与和指导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论文完成和答辩。他为系里做出了40多个毕业答辩课题,他带的4个优秀毕业生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造型艺术系和应用艺术教研室教学。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重建大学的内部工作,是这个课题的毕业创作导师。
别列左夫斯基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尊重。他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亲自担任创作导师。在2003年《彼得堡缪斯》赞助比赛的彼得堡高等艺术学院毕业创作大赛中,他的学生叶咩利亚瑙娃C、A(4年级)荣获一等奖,在2004年受到表彰的比赛优胜者顾碧娜M、B(硕士1年级),都得到了他的亲自指导。
自2008年起,他开始主持研究生部素描教研室。别列左夫斯基创造力极为活跃,不断地参加城市和国际会议展览(20多个展览),并参加国际会议,举办讲座和开设艺术家进修班。来自文化部、俄罗斯联邦大众传媒、修道院主教的众多感谢信,感谢他积极参与组织的画展《古老的花边的涅瓦河》、《油画的源泉》以及为这些画展作出的贡献。 他作为主编参与编写并出版的专辑礼物《赫尔岑大学:建筑与景观总和》,用于赫尔岑大学210周年校庆。
他的作品在圣彼得堡和国外参加过30多个展览。他办过两个个展,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许多画廊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在2005年彼得堡建市300周年之际,在《纪念300周年圣彼得堡》大型画展中参加展览和创作活动,他作为艺术家代表被国家授予荣誉证书和奖章。
诗,励志抒情。画,造型传神。
两者同出于心灵情感意象形式循本化真。
韩邦宏教授的绘画,根于生命本能与自然原型存在心象化一的直觉观照。他缘诗情、纵意象,心手相谐,自由外化为个性鲜明的当代绘画形式。其艺术创造过程,显现着内在灵感及自然表象有机相生的和谐创造。
艺术创真,质在心灵自性境界本真。
韩邦宏怀着质朴的造型本心,积40多年从事绘画创作、教学体验,力排人生艰难险阻,他主动多次上青藏、走西域、攀故城、观龟兹、察敦煌,冒着生命危险全情亲近雪山、大河,在风风雨雨之中,不断扩展艺术情感境界,实现个性本真绘画形式自由转化。
原型大象形式内外通观,使韩邦宏绘画语言自然呈现出有无相生的诗性意象妙境。不论天地古意、九寨秋韵,还是沂蒙春色,作者从自然表象生机信息发现,毅然挥笔外化为绘画空间节奏关系与色彩旋律相应激发的艺术情感交响。
韩邦宏的油画色彩明朗,画面空间充满音乐调性,明显地反映出作者纵情诗性色彩大气度的同时,又把色彩形式空间融进了心灵自发的音乐情感冲动。
韩邦宏的绘画个性,呈现艺术家从本体灵感贯通古今,跨越表象的艺术精神自信和自觉。他的作品形式大胆,弃物质表象、死相追随,画面上张扬着作者自由潇洒的笔触,并常在笔触、色彩强势转化过程中出现象外之奇象;正是画家在有意与无意之间产生的精神性形式创造,引领着艺术活动产生真正的审美形式观照。
人生匆匆,惟有艺术灵性光彩形真昭示着社会生命本真。
【韩邦宏艺术成就】
1977年,油画《游击队员》参加华东地区肖像画展,并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入《肖像画选集》。
1986年,《美术丛刊》(31期)发表“风景画专辑”,作品有《江边》、《岷山》、《镜海》、《藏寨》,获好评。
1989年,风景组画《巴山蜀水》入选山东省第一届风景画展。
1990年,油画《故垒》获山东省第二届风景画展二等奖。
1992年,油画《丝绸之路》入选“山东省油画精品”赴香港展出,并被收藏。
1993年,油画《渔村》参加国家教委高校美研会主办的《神州风采》,油画展赴新加坡展出并被收藏。
1989年,《甲午恨》舞台设计获山东省艺术节二等奖。
1994年,油画《静湖缤纷》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油画沙龙大展。
1997年,油画《牡丹》获全省艺术教育画展金奖。
1999年,油画《鸡冠花》参加全国第二届静物油画展,作品被太平洋拍卖公司收藏。
1999年,论文《试论戏曲舞美设计的诗性意识》发表于《齐鲁艺苑》。
1999年,油画《补天》参加“庆祝建国50周年大展”,获三等奖。
1999年,电视台《影画天地》28集播放《韩邦宏油画作品专辑》21幅。
郑州彩之灵美育中心创办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专业硕士。中国壁画家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09年创办彩之灵美育中心,并入选《河南校园》杂志“年度河南省名师风采录”,2014年又被河南省美术馆聘为特聘教师。曾参与编写《在实践中反思――美术教育质的研究案例》一书,硕士论文《儿童美术作品中的成人观》被光明日报出版社刊登。
王老师有着多年的少儿美术教育一线经验,培养的学员参加社会各种重大赛事成绩斐然。
所获荣誉:
1997年 油画作品《生命主题》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被收入《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作品集》;
1999年 油画作品《生命主题2》获“河南省美术作品世纪大展”二等奖;
1999年 油画作品《小范》入选“河南省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
2000年 油画作品《静物:花之一》获“河南省首届新人新作美术展”优秀奖;
2005年 油画作品《静物》发表于中国《艺术教育》杂志;
2006年 9月13日《大河报》专题报道:《王彩玲:水到渠成自有彩》;
2008年 油画作品《百合系列》参加“中、俄、日、韩当代艺术四国联展”;
2013年 策划“彩之灵――儿童画家原创美术作品联展”(郑州市博物馆);
2015年 策剃“第二届彩之灵――儿童艺术家美术作品联展”;
2015年 受邀到法国进行国际美术教育考察。
我多年来一直潜心致力于美术教育领域中隐含问题的批判性研究,结合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及中国本土特点,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跨领域的科技整合,开发以美术为中心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在文化关照下的美育理想,成果得到国内外一些专家的高度评价,令我甚感欣慰。
在此,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浅知拙见。
美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接受过美的教育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创办了彩之灵美育中心,追求的是人文化倾向的美育理念,张扬艺术化生存的处世态度,是帮助孩子对艺术创作、审美及人文察觉的基本能力。在这里,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除此之外,美育更应展现给孩子们的是一种优雅而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以及美好、纯净而有爱心的教育灵魂,这样的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发学生更多的潜力与向上的精神。
无论辅导老师的方法有多么“高明”,只要把孩子作品的“原创性”给辅导掉了,使画没有了“孩子气”,这个老师就是一个失败的老师。
论文关键词:油画创作 体验 反思
油画,作为架上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包容性,从表现的材料的物理性来看,油画具有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趣味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早已成为我国绘画表现形式中的主力军。在学习油画的20余年里,笔者作为油画学习者中的一分子,至今还不能算是入门,自身感觉学习油画除了需要极高的天分之外,还需要用心、深入地体验与反思。油画创作离不开对表现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离不开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
一、对表现对象的体验与反思
表现对象是油画创作的内容,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意象的,更可以是抽象的。无论画作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都必须经过画者头脑的体验与反思,才可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首先,画家要对写生的对象进行深入地察,从人物的外表(性别、年龄、衣着、色彩、姿态)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气质、性格、表情)等。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说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像饿狼一样敏锐、贪婪,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人物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客体,但最熟悉的往往在视觉中成为视而不见的对象,我们的认识往往容易落入概念的窠臼和表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人的存在只要我们感觉得到并使自己有安全感就足够了,无需观察他们的形态和特征。但是,若要把人物搬到画面上去,不仔细观察是不能完成的。深入地观察不但要入木三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的变化,还要注意体会其中的联系以及各个部分相互间的影响。
美国画家基蒙·尼克莱代斯著名的素描教学法就十分强调视觉与触觉的结合,他倡导一种素描的写生方法叫盲画,就是不看画纸和画笔,眼睛紧盯着描绘对象的体型轮廓,目光缓慢地随着对象的形体轮廓移动,手中的笔也随着目光的移动而移动,目的是训练画者学会用目光去触摸对象。刚开始用这种方法练习时,笔下画出来的物象一开始是完全走形的,但盲画出来的线条不像平时画出来的线条的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盲画的准确性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感知逐渐深入了,不再停留在浮躁的阶段。一些有成就的画家在谈到体验表现对象的过程时,总是强调要充分而全面地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同时,把视觉上的深入观察运用到极致。笔者的老师钟以勤先生曾告诫我们:观察对象的时候要学会用目光触摸,用目光体验对象的质感和细微的起伏、转折关系,甚至要体会对象的温度和体内的脉搏,要想象你的笔触是在对象身体的表面上移动,让自己身心感受融入到对象中去。
但是,仅仅是这样的体验和感知是不够的,这不过是对物体知觉的常识性观察,这样的观察使人很容易陷入客观主义思维的模式,被自然对象牵着鼻子走,成为自然表象的奴隶。观察要融入到对象中去,反思却要能跳出对象。画画不同于照相,并不是把客观现实完全照搬到画布上去,即便是对景写生,表现的也只是相对正确的关系。因此,这个表现的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处理的过程,主观处理的过程就是反思。观察不仅要深入揣摩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摆脱表现对象客观实在对艺术表现的束缚,打破普通视知觉的经验和常规,从对客观对象的观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避免流俗或雷同。面对不同对象的写生,体验会不同,反思也就大相径庭。对客观事物体验的方面不同,个人反思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结论即呈现的画面效果也不同,也就造成了千人千面的风格。
二、对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
油画本体语言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并通过画家对材料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油画本体语言包含了颜料、媒介、基底材质、笔触等多方面的综合元素,如果忽略了任何一方面的研究,都会对语言的表达产生阻碍。因此,对油画本体语言深入的感知体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油画本体语言的体验从初学到入门以及从入门到挥洒自如要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对于个别有天赋的画家来说这个阶段可能会短一些,但更多的人都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把握其性能特点。
绘画材料进入到艺术创作的语境中改变了身份,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被赋予了一种寓意、象征和存在的价值的本体语言,成为画家自我的延伸。一般在创作前,画家对选择运用的媒材都会预设一个基本效果,但对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变化未必能完全控制或把握,因此,必须要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必要的反思,以达到熟练掌握和控制所运用的媒材,确切传译个人语义,从而达到实现自我表达的目的。画框作为油画的依托和载体,内框与画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许多大城市的画家已经不再自己绷画布、制作画底,这个环节的省略可以为画家节约许多时间。然而笔者认为,如果从学习油画开始就从来没有经历自己动手做底的过程,一般是很难发现基底材料对作品影响的奥秘的,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绘画表现的载体。要深入了解绷画框的程序,并可以根据自己绘画的要求对画布质地进行挑选,对画布基底材料的性质有选择地制作,是保证创作顺利完成的前提。
就单纯的物质特性而言,油画颜料的色性稳定,却因不同的使用者和不同的使用方法而千变万化。单就调色的顺序不同、敷色的厚薄不同、笔触的肌理不同、运笔的方式和力度的不同,油画颜料都会由此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丰富微妙的变化需认真体察并加以总结才能逐步掌握运用。初学油画的时候很容易被其稳定的色性所蒙蔽,认为油画没有干湿变化会比较好把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其实不然。认识、理解了油画本体语言的意义也将在画面上实现表达的意义。油画与生俱来的包容性,更加扩展其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在最近的十余年里,中国的油画家们在油画媒介与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油画这个架上绘画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发展还方兴未艾。
三、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
对表现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与反思,是掌握油画语言的初级阶段。要真正驾驭油画,运用油画进行创作,还必须对艺术表现形式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任何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或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都体现了作者自身的艺术积淀,也反映了作者对前人艺术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发展,还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的反叛和超越。
表现形式是作品主题的艺术思想阐发的最重要的方式,形式语言比直接的说教更具力量。重构是艺术家对既有的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反思,它具有两种基本特征:一是创作观念上的“形式自律”和“主观创造”;二是艺术家发挥主观创造性,在作品中将自然形象解构,重新组织画面结构,建构出一种非写实的艺术形象。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反思既满足了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能,发挥艺术家的自主创造力,又促进了艺术风格不断推陈出新,使艺术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油画教育 审美教育
在油画学习中,注重表现对作品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视觉感官的体验。对于油画的学习,不仅要求我们掌握高超的绘画手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对世界万物的独特感受和看法,并学会如何去将其转化为笔尖下所描绘的杂乱线条,审美教育对于油画学习中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它对人们的逻辑思维、精神文化、道德观念的改变会无意识的反映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使一幅油画作品拥有其完整的思想理念作为核心的支撑,成为体现作者精神与灵魂的、活灵活现的作品。
一、审美教育向油画教育的渗透
1、教育方式。审美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从人类文明开始时就有了美育。古人对于审美教育十分关注,从周代对“六艺”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六艺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教学内容中必备的,在古人眼中,只有掌握这六项基本技能的学生,才能成为将来国家优秀的人才。而这六项技能的培养,从一方面说明了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审美教育教育的广泛性,审美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对诗书的理解能力,更加要让学生从礼仪、动作、语言方面去感受美的存在,还有对诗歌、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油画作为从西方而来的舶来品,审美教育更是在其发展中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开始了缪斯教育,即将身体美与精神相互结合,创造出美与善的结合体,所以当时的油画作品除了表现希腊人对身体美的推崇外,也是结合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将人善良美好的心灵体现在作品中。也有用教堂里的音乐、雕塑、绘画来展现艺术价值,完成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塑造。在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出为创造人才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与六艺的思想大同小异,都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对当时学生的教育。油画作为审美教育教学推行实施的一部分,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在油画教育学习中,包括对油画知识、风格、鉴赏能力的掌握,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感受油画创作的魅力,融合真实社会艺术,活动,让学生全方位的去理解油画艺术的创作,提供灵感和题材。
2、审美意识。审美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理解关于美学的事物,形成一定的观念并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动作。审美意识对油画教育的渗透是显而易见的,在色彩的搭配、空间的构图、结构的创作等方面都有所影响。在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的同时,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优秀的名家作品让其赏析,让学生体会在这些作品中的对美的理解,在疏密、穿插、均衡、变化中得到美的感悟,感受名家作品中所包含形式结构的韵律,从而在创作思想上受到启发,在实践中找到榜样,也可为其带来技艺上的指导。在唯物论的观点中,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一幅好的油画作品,就是将身边的各种事物转化为一定的意识语言,再运用绘画手法将其巧妙的呈现在画布上,而对于身边事物的最初看法,正是我们完成作品的关键,受到大脑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思维模式的总和就是存在于人们脑中对各类事物的审美意识。
二、审美教育对油画教育的重要性
1、精神世界的塑造。审美教育的功能与其说是自觉的让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还不如说是在人们心中塑造一个精神文明世界来引导日常行为和艺术创作。审美教育在精神意识上向来讲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到共和。
受到其启发的影响,油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通过对事物形式上的认识加上自身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世界,感悟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当我们深入油画的中心,对名画进行鉴赏时就会发现,在每个油画大师的心中,都有一片别人难以理解的精神世界和对某种事物的爱好和衍生出的某类情怀。如梵高对向日葵的热爱,在其油画作品中大量的出现金黄色的向日葵的形象,如此特别,充满了生命之力,以至于称之为向日葵画家。象征着希望、热情、爱的向日葵,似乎与当年那位穷困潦倒的年轻画家所处的环境大相径庭,甚至不应该出自其之手,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梵高的内心的精神世界里对美好世界的热情。
审美教育对精神世界的塑造为画师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乐园,让其创作出美妙绝伦的作品,也为现代油画教育教学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向,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精神世界的培养,是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更上一个台阶。
2、符合审美情趣。油画创作在其肌理、色彩的描绘中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精神文化上更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精神与文化上的需求,它在作品所要表达出的自然美感上都有十分出色的演绎,因此油画在西方才会逐渐或取代或融合了其他画种,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油画中对于自然的审美价值的体现,也大大的扩展了人们的感官世界,提升了人类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文化的塑造能力。审美教育让审美情趣的提升这一问题摆在了油画学习者的面前。油画的笔触感都是很抽象的,但却能通过其表现出物体实实在在的身体上、气质上的感觉,从而了解其事物发展的节奏规律,抒发某种情感,完成肌理的构造,色彩的搭配,体现创作者的对形体的塑造能力及其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学习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肌理,理解线条的构造,色彩的配搭。油画是一门视觉艺术,符合审美情趣的作品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如著名的油画大师达芬奇在其代表作品《蒙娜丽莎》中所体现出的超乎现实的美感。他运用了逻辑学、空间造型、透视等方式,然后加入自己的想法,认为从人的视觉上讲物体在远处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雾状蓝色,达芬奇在处理边线和轮廓上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采用模糊不清的形式来表达,这样的绘画方式使得整个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与生命中所展现出的活力所结合,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表达到巧妙的结合,蒙娜丽莎的微笑似是一种“笑而不语”的表达,在神秘与美丽中徘徊,所以最终成为一部旷世奇作。在油画学习中,提高审美情趣,找到创作的规律十分重要。
三、创造有益于审美教育与油画教育的结合的环境
1、改善教育环境。审美教育要求我们全方位的感受艺术所产生的美的氛围,需要我们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就如同审美教育存在的潜移默化的功能一般,良好的学院建设和浓郁的学习氛围,能为学生在油画的学习中逐步的融入思想,通过外部事物的改变来修饰内心世界。在生物学的理论中,一个人如果在同一地点长时间的进行某种行为活动,就会很容易的产生疲劳、厌烦等情绪。对于油画创作来说也是如此。固然学生能安坐在教室中进行绘画,但这种精神的高度集中的思维创作模式下,如果身边的环境只是一睹冷冰冰的墙,学生如同别监禁的囚犯,不仅不利于其艺术的创新,更让其深感疲倦,产生视觉疲劳。如若在教室中多挂些名人大师的高清作品挂图,便于让学生边学习边欣赏,提高其艺术修养;还可在教学场所引入背景音乐,比如一些优美的轻音乐或世界名曲,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增强审美素养。
2、增加实践课程。在传统的油画教学中,对于练习实践的机会还是太少了,在课程中出现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操作的现象。其实,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去真实的感受来自画布的触感更能激起他们创作学习的欲望。这是很不利于学生掌握油画技巧和和形成具有逻辑性的审美思维的,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油画已经深入到其他艺术行业中去,而只靠理论的讲解和少数的实践机会,终是不利于其发展的。我们应该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从审美教育中得到灵感,从了解物质世界来创建一个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让学生增加亲身体验绘画的机会,尽可能多的安排教室以外的写生课程,将学生的创作环境与自然结合起来,自觉自愿的接收到来自自然的提示和灵感,通过增加其对美的认识,创作出新的作品,来完成现代审美需求。
显而易见,审美教育渗透到油画教育中,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对油画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审美教育与油画教育是分不开的,油画教育中对美的鉴赏、对精神世界的构建及审美情趣的提高这些方面的学习,都是在审美教育中可以看到的。审美教育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感知美的能力方面都提出了很好的教学方式,也为新时代的油画教育提供了参考意见。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张云生,油画语言的发展与大众的审美情趣[J],吉林大学,《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4月
[2]包萨茹拉,试论绘画欣赏与审美教育,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07月,第16卷第4期
不断创新的内画
李克昌是山东淄博人,最先从事内画艺术,并先以内画闻名。1988年他就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被业内推崇为“内画泰斗”,被评价为“是中国内画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誉,正是由于他不断创新的艺术成就。他刚开始从事内画艺术,就发现内画的临摹、抄袭、仿作、雷同、重复、复制而缺乏创造性,便力主创作,所有作品绝对原创,从不重复,可谓件件都是孤品,并把他的作品编号,在收藏证书上做出法律保证。
他更是不断创造新的画法,“内画油彩画法”是其始创,丰富了内画的表现力。“内画立体画法”亦其首创,大大增强了形象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而且这一画法至今只有他一人掌握,堪称一大绝技。还有“双面绣”式的内画(即一面是形象的正面,一面是形象的背面),更增强了造型的立体感。他还把内画艺术从鼻烟壶伸延到花瓶、酒瓶等大型玻璃或水晶瓶内,大大扩展了内画的媒介类型,也更富陈设性和装饰性,便于观赏。
他的内画不仅画法多,而且题材广,古典名著、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无所不画,且表现视角独特,大小(场面)自如。小不必说,大则描绘上百人的《梁山一百零八将》群像。对于他的内画之精美绝伦,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神奇而有如神助!
标新立异的国画
国画和内画看似“异曲同工”,而实则“异曲异工”。两者不止是内外大小之别,更有材质和画法之别。有趣的是内画画面小他却多工笔,国画画面大而他多写意。且他的写意不拘一格,我看至少有三种风格:既可见其非常传统的水墨大写意,正如郑板桥所说的“删繁就简”之“三秋树”,笔简精到。又可见其融合西画元素而色彩鲜亮明快的彩墨花卉和人物,极具视觉冲击力,且能“领异标新”,光彩照人。这或许正是他国画的突出特点。其人物更擅于刻画动态、表情,特别是眼睛尤为传神,夺人目、夺人心,极富艺术感染力。还可见似介于两者之间的清淡雅逸的彩墨写意山水画。另外他的动物也十分了得。总之,他几乎无所不画、无所不精。
别开生面的油画
尽管他在内画和国画创作上取得很大成就,然而油画却是他的最爱。他不仅迷恋于油画色彩之丰富和绘画元素之多,更钟情于油画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之强,更便于表现大题材和营造大场面。而这正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画家所追求表现的创作欲望。
他的油画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表现中国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传统题材,可谓“用外国瓶装中国酒”,如《纣王无道》《牛郎织女》《清明上河图》等。亮相于今年荣宝斋他的美术作品展上的《祝寿图》,就以其非凡的想象和宏大的场面而夺人眼球。而大型油画《华容道》《霸王别姬》等,更以其磅礴的气势,动人的场景而震人心弦。他之所以有如此创造冲动,着力表现这些题材的良苦用心,也是寄托于慰藉海外华人的思乡情结和为华人后代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提供一些形象教材。
他的油画另一特点则是小而精。其画幅之小、题材之大、描绘之精,绝无仅有。如《娘》画幅仅25×17cm,《梁山一百零八将》也不过30×25cm,却能刻画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身不及盈寸,头不过豆大,而面貌、表情、动态以及服饰、细节等描绘得精致入微,形神兼备。这不只是一大特色,也是一大绝技。
独具见地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