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

第1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汉中地区;中山柏;滇柏;生长对比

中山柏、滇柏同为裸子植物(GYMNOSPERMAN)柏科(CUPRESSACEAE)柏木亚科(CUPRESSOIDEAE)柏木属(Cupressus L・)树种。中山柏(C.lusitanica cv.Zhong shan)为我国的引入树种,它是原产于北美洲墨西哥与危地马拉山地的墨西哥柏木,是我国经栽植试验而优选出的优良栽培类型。滇柏(Cupressus ducloxiana Hickel)是陕西省汉中市的引入树种,它原产于我国云南、四川。这两种树种皆有高生长、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滇柏又独具柏科树种萌芽更新之特性。

通过多年的栽植试验,科研人员已对“汉中地区中山柏的发展前景”与“滇柏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科学论证和总结,证实处于秦巴山区的汉中市十县一区均为两个引入树种的适生区。近些年来,随着中山柏和滇柏的绿化造林面积逐年扩大,群众因喜爱而自愿种植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处于海拔千米以下的浅山丘陵、盆地平川、城区(各县城及汉中市)及周边发展势头尤为迅猛。为此,我们在已获得的科研调查资料中选择了能够代表这类区域的造林试验点资料,用历年观测收集的数据对中山柏和滇柏前10年生长动态和评定10年生林木长势的主要指标项(胸径、树高)的总生长量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为该区域广大种植户更科学合理地从绿化、用材等不同用途造林进行树种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1 试验林地的自然概况

造林试验地的地理位置为北纬33°07′、东经107°03′,处于汉中市北郊距城区约5km的丘陵地带,海拔在546m左右,为退耕地造林;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层较为深厚,pH值为6~7;年均温度为14.3℃,降水量为889.7mm,无霜期254d。

2 造林种苗来源与择研方法

2.1 造林种苗来源

造林种苗均由汉中市林科所提供。中山柏苗为2002年夏季采用全光喷雾扦插技术培育的1年的扦插容器苗。滇柏苗为2003年春季从云南与四川调购种子露天培育的1年生实生容器苗。

2.2 择研方法

2.2.1 研究指标项

地径、胸径、树高。

2.2.2 研究内容与对比方法

(1)生长动态对比:对各指标项的历年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既分别进行同年度横向比较,又随林木生长,以年度为序对其进行相对消减与增长的比较。

(2)10年生林木胸径、树高差异显著性检验对比:以p

3 结果分析

对2004年春季营造的苗龄1年、林龄9年的中山柏、滇柏人工林林木生长进行如下具体对比分析:

3.1 生长动态对比分析

3.1.1 总生长量对比

(1)地径d0:生长到2008年年底,头6年滇柏的增长大于中山柏,但差异不大;2009年到2012年,中山柏的增长却大于滇柏,差异较明显。

(2)胸径d1.3:生长到2007年年底,头5年滇柏的增长大于中山柏,差异较明显;2008年到2012年,中山柏却大于滇柏,差异亦较明显。

(3)树高h:生长到2007年年底,头5年滇柏的增长大于中山柏;2008年到2012年,中山柏却大于滇柏。

3.1.2 连年生长量对比

胸径、树高是评定林木生长的重要指标。苗龄、林龄、立地条件等因素完全相同的2个同科同属树种,符合同分布且互相独立之条件,适用于F分布律对其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表2是对10年生中山柏和滇柏的原始调查数据,是按径阶(1cm为1个径阶,采取上限排外法)汇总而成的统计表。表3是以表2为依据,遵循F分布律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之要求而汇总的检验表。

3.2 10年生林木胸径、树高总生长量对比分析

1)平均胸径:中山柏为10.21cm,11径阶分布株数最多,10、9径阶次之;滇柏为8.88cm,7径阶分布株数最多,8径阶次之。(2)平均树高:中山柏为8.17m;滇柏为7.14m。

综合结果分析得出:中山柏、滇柏前10年生长期间,头6年长势中山柏弱于滇柏,后4年长势中山柏全面赶超滇柏,逆转期出现在第六年。到第十年年底,尽管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但影响立木材积的胸径差异显著,也就是说,两树种已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差异。

4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前期中山柏生长弱于滇柏,主要原因是中山柏为扦插苗造林,根系不如滇柏实生苗发达而引发成活过程慢长,使生长发育滞后所致。后期赶超,主要是根系已发育完善,树冠大于滇柏,光合作用生成的营养物质多于滇柏而促使之。

4.2 建议

(1)人工林即将进入抚育间伐管理阶段,可结合间伐开展树干解析或区分段求积调查工作,对其材积及相关指标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林业工作者及广大种植户用中山柏、滇柏植树造林,牢记把造林用途和适地适树原则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进行树种选择,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佘生斌,李小华.中山柏在汉中地区生长情况及发展前景[].陕西林业科技,2004(2).

[2]石洁,燕宝文,文双全,黄志刚.秦巴山区滇柏育苗造林技术[].大科学,2011(10).

作者简介:

燕宝文,男性,1963年3月出生于陕西洋县,1986年毕业于陕西省农林学校林业专业,直接分配到汉中市林研所从事林业科研工作至今,曾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现任林业助理工程师。邮箱

文双全,男性,1965年出生于陕西宁强,198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现年48岁,现任林业高级工程师。

第2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选择试点;准备工作;登记质量;登记发证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051-1

截止到目前,舒兰市共完成390个宗地的登记发证工作,登记面积1850.51平方公里,形成各种档案材料400多卷,有291个宗地没能完成登记发证,其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乡镇之间的权属问题,因历史上一直界址不清双方不能确权盖章,现正在调解之中;二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有水库为邻,存在纠纷,界址一直不清,不给相邻的集体土地盖章,现在舒兰市国土资源局正在调解之中;三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农场边界历史上一直有纠纷,现在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四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营林场之间的确权问题,都需要与林业部门进行共同阅边确权,工作量较大,大部分正在共同确权过程中,其中包括有纠纷不给盖章的,所以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1 选择试点,总结经验

首先选择了朝阳镇旭阳村具体开展试验,在地籍调查时,集中参加权属调查的工作人员,按照部里《技术规定》要求,边学边干,边研究边总结。进入内业整理阶段,由技术人员讲解绘制地籍图、宗地图,填写各种表格,进行面积量算等系统培训。遇到疑难问题大家按照技术规定共同研究、探讨,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家统一了思想,初步掌握了调查的方法和整理内业的技术要示,探索出了工作思路,然后各村全面铺开。通过试点,总结了经验,确定了工作路子,锻炼了队伍,为全市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各项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的基础

2.1 组织准备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是一种政府行为,切实依靠政府对登记工作的邻导,是开展土地登记工作的关键。在省、市主管部门部署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之后,我们及时向市政府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并下达了舒政办发〔2002〕69号文件《关于印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以主管局长牛基和为组长的邻导小组,以地籍科长和一名高级工作师和一名助理工程师为成员的技术小组,为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上的准备。

2.2 技术准备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业务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没有一支技术强、业务精、作风扎实的骨干队伍是不行的。因此,我们极为重视队伍的培训。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技术规定》,结合我市及试点的实际,制定了舒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技术规定,制作了整套登记表格和权属调查附件资料。对全市国土系统土地登记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从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到外业调查,从内业资料的整理到权属审核等分阶段、按步骤详细讲解。并将土地确权的相关法规的条款摘录汇编成册,下发乡镇国土所,为其土地确权提供法律依据。

2.3 全面收集资料,为确权做准备

主要收集了以下资料:一是1989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历年土地变更调查、非农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登记等成果资料;二是收集各乡镇志、村志和行政村的所有权形成和历史演变的权属资料;三是根据工作需要收集国有林地,水库,河流、道路等资料。为土地确权工作提供准备。

2.4 积极筹措资金,做好物资上的准备

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不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舒兰市国土资源局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切图、表、卡、册都由局里准备,统一下发,并且宗地图也由局里复印,大大减轻了各乡镇所的负担。

3 加强指导检查,及时调度,提高调查登记质量

土地登记工作在全面铺开前,我们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检查指导组。技术指导组从外业的权属调查,地类权属变更到内业资料的整理、面积量算,及表格的填写等进行具体指导,全程操作。检查指导组主要侧重督促检查土地登记整体工作的进展情况。注意发现倾向性问题,总结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在全市推广。通过具体指导和检查,较为全面地掌握全市工作进展情况,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减少了工作失误,提高了登记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召开调度会议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会上可以集中交流经验,好的做法可以得到推广,从而加快登记工作的进度。

4 登记发证

第3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 国有林场;改革;成效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QingZhenShi forest in guizhou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achievements and some hope that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related unit.

Keywords: national forest; Reform; effect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清镇市林场所处地理坐标为东径106010,,北纬26035,,全场东西长2km,南北宽22km。林场始建于1957年,是清镇市唯一的国有林场(原名:甘沟林场),现经营面积3489公顷,其中林地3477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746公顷,商品林2731公顷。隶属清镇市林业绿化局,建制为副科级,属于全额拔款事业单位。现有在职职工47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9人,技术员2人,管理人员24人。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华山松)、杉(柳杉)纯林或松杉混交林,林相单一。地貌属温暖丰丘陵谷地和山地,一般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光热条件好,年均温在14℃-14.5℃ ,年积温4700℃-5000℃,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成土母岩为砂页岩,土壤主要是硅质黄壤,生产力较高,林区内煤、铝、铁、晶石等矿产资源蓄量大。

取得成效和主要做法:

1.中幼林抚育成效显著

我场的森林资源以中龄林为主。这种林龄结构的林分迫切需要加强经营和合理进行抚育管理,才能增强林木的成林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森林病虫害的能力。2009年至2011年,林场在省厅、市局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林场12000亩中幼龄林开展了抚育作业。通过森林抚育作业工作的开展,大大地调整了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了我场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了森林培育期,提高了林木的利用率,同时抚育林分大大降低了火灾、病虫害的发生率。

2.生产条件初步改善

为了保障国有林场的长效发展,国家对林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的投入力度。

2.1工区建设。2006年以来,林场自筹资金80万元,改建或新建设工区职工工作住房3000平方米。为此,工区职工的工作住房和交通条件基本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的森林保护工作的力度。

2.2道路建设。2010年,林场争取税改资金20万元,硬化林区公路3公里,2011年新建林区公路6公里(沙石路面)。

2.3护林交通工具配备。针对林场现有交通条件下,市林业局为林场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摩托车。这不仅缓解了职工经济上的压力,对解决了巡山、护林、森林防火宣传交通的实际困难,而且为建立专业化、正规化的森林扑火队伍奠定了基础。

3.多样化经营

3.1建立楠竹林种苗基地1500亩(1993年从赤水引楠竹种至林场用于荒山造林,现已形成贵州市最大的楠竹苗供应基地);

3.2绿化树种荒山造林1500亩(结合林场实际,把绿化与造林相结合,选择云南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香樟、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用于荒山造林,做到营造林与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和谐发展。

3.3建立红豆杉、红豆树、榉木、贵州槭、红刺槭、青榨槭等珍贵用材兼景观树种造林500亩。

3.4拟建清镇市林场生态型公益性公墓一个,公墓规划占地约400亩,平均每亩地规划70个墓位,可以规划28000个墓位,年均入葬2000座计算,可使用10年以上。

3.5拟建西坝森林公园:据景点类型特征将宝塔山景区分为森林浏览区、服务区、观光、森林度假区、生态保护区。主要风景资源有:

3.5.1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自然灾变遗迹、沙(砾石)地;

3.5.2各种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甸、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大众花木等植物景观;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动物及其他生物资源及景观;

3.5.3苗家风情 ;

3.5.4雪景、雨景、云海、朝晖、夕阳、蜃景、雾凇。

3.6拟建鸭蛋寨景区:将鸭蛋寨景区规划为以体验水上运动为主的景区,其项目有水上漂流、徙步涉水观光、观光楠竹林。增植夏、秋季节观花、观果的果树,如樱桃、杨桃等,新建观景亭。主要风景资源有:

3.6.1风景河段、漂流河段;

3.6.2各种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大众花木等植物景观;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动物及其他生物资源及景观;

3.6.3雪景、雨景等其它景观资源。

3.7拟建大型林下养殖基地一个。

4.体 会

林场这几年来取得的成绩,靠的是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场广大班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入精诚团结,总结起来就是:

一个好的班子是振兴林场的关键;

一条好的致富路子是振兴林场的根本;

第4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 国家级 中心测报点 工作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92-01

2013年,兰考县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 积极推进森林健康理念,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格按照《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检查、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站务管理,努力提高测报人员的监测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顺利地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

一、中心测报点基本情况

1.机构人员:兰考县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属在编的事业单位(1991年经县编办批准,编制8人),现有专职测报人员7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测报人员爱岗敬业,均能熟练操作电脑;各乡镇配备兼职测报员16人,村级森防员108人,均能识别常见林木病虫害种类及其监测调查技术。测报队伍相对隐定,测报日常业务工作开支有固定的经费来源。

2.基础设施:我中心测报点有办公用房8间,办公面积140多平方米。设有办公室、站长室、电脑室、实验室、标本室、档案室、药剂药械库;各种仪器、办公设备齐全;资料、档案、标本管理妥善;各种器械定期维护、状态良好。

二、专兼职测报人员培训情况

为切实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提高测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1) 全站人员多次集中学习林木主要病虫害监测调查方法。(2)选派人员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 (3)我们对各乡镇兼职测报员、村级森防员每年定期开展2次集中培训,使他们掌握林木病虫害的基本监测调查知识,以便更好的协助我们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目前我县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使我县的监测预警体系更加完善。

三、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1.科学设立固定标准地,提高监测覆盖率

根据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在年初确定了监测对象,以美国白蛾、杨食叶害虫和杨树病害为主,以其它林木病虫害为辅,制定了全年林木监测调查方案。为使调查数据更客观实际,我们对全县32.3万多亩的林木资源进行划分,共设88个固定标准地,标准地面积200亩左右,代表面积约1500-3500亩。监测覆盖率达93%。根据标准地科学设立踏查路线,制作踏查路线图。

2.加强预测预报,及时病虫信息,提高测报准确率

(1)、3月份,根据越冬前后基数调查,结合历年发生情况及我县气象局提供的中长期气象资料,对我县林木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做全年预测。(2)、3-9月份,森防测报人员每月定期下乡开展调查,在全县林区固定(临时)标准地内对林木病虫害发生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内容逐项详细调查监测,将原始调查数据归类存档,将调查结果及时编发《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上报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等。(3)、4-9月份,通过电子邮件,每月按时上报《林木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月报表》、动态分析附表及《森防信息》,并做好6-7月份杨树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半月报。(4)、今年对美国白蛾开展了系统虫情调查,拍摄了生活史照片,制作了完整的生活史标本。(5)、按时向《中国森防信息网》直报森防信息,并积极向《河南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投稿,全年共被《河南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采纳 12 篇。

兰考县中心测报点人员不辞劳苦,全年取得测报数据4万多个,信息共25期6500多份,其中《森防信息》14期,《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信息》11期,测报准确率达97.6%。由于测报准确及时,为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掌握我县林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科学地指导了我县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林木病虫害的监测调查任务。

3.推广应用先进测报技术

3.1、推广应用虫情测报灯。今年5月份我中心测报点在各乡镇推广安装虫情测报灯共16台,由兼职测报员组织管理、定时查看、详细记录,按时上报美国白蛾疫情信息,县测报人员根据各乡镇上报及下乡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推算美国白蛾幼虫危害盛期,从而提前美国白蛾预警信息,让各有关部门及广大群众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工作。

3.2、熟练掌握应用PDA

为使测报人员能熟练掌握先进测报技术PDA在测报工作中的运用,我站选派人参加了省举办的PDA使用技术培训班。并对我站森防人员进行多次集中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应用PDA在野外调查时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与防治软件的衔接应用等。并在6-7月份杨食叶害虫高发期,中心测报点人员开始使用PDA开展野外调查,并将调查数据及时上报省森防站。通过使用PDA,提高了测报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进而提高了测报准确率。

4.与县气象局签订协议

为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科学性、时效性、准确性,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兰考县林业局与县气象局签订了协议书。为森防站提供中长期气象资料;今年在杨尺蠖、美国白蛾各代幼虫发生期,利用兰考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以动字幕形式,共林业有害生物预警信息4次。

5.认真开展美国白蛾专项普查工作

中心测报点按照省森防站《关于开展美国白蛾专项普查的通知》要求,安排布署具体普查工作,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分3个专项普查小组,要求普查组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普查工作不留死角。普查小组分别与5月、7月、8-9月在全县辖区内认真开展了美国白蛾专项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普查任务。

四、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我站制订了中心测报点管理制度和测报员岗位职责,明确了工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在开展调查工作的同时,积极收集、补充当地林木病虫标本和资料,建立健全了当地森林病虫数据库,并及时整理归档。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归档齐全、分类合理,并定期进行检查、整理,实行一病一虫一档,做到资料齐全有序,为今后研究我县范围内发生的各个林木病虫害的种类、生活史和发生危害特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帕尔哈提・吾吐克. 新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建设的思考[J]. 防护林科技,2012,02:63-64.

第5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林业;发展;复合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6.002

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人们对林产品与林业资源的需求,为满足需求人们大量砍伐林业资源,不但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林业复合经济发展与林业养护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1概述

1.1 发展概述

我国的林业建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模式也不相同,第三个发展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林业建设在国际林业经济发展影响下出现转轨,在建设中应用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适应国际趋势。过去,轻生态环境建设而重经济发展的问题较为严重,导致林业资源的大量开采,同时缺少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人们的健康、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可持续发展原则被提出,林业资源养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1.2 复合式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林业建设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有其新的要求,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复合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林业建设的必然方向。

一方面,偏远落后地区是林业开发建设的主要区域,同时也存在林业破坏严重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原因较多。主要是这些地区经济普遍不发达,甚至非常落后,居民思想意识保守,在缺少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采伐林木成为一项主要收入。居民以出售林木来保证收入,不合理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林业资源,引起恶性循环,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科学发展对于林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规划与统筹布局才能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另一方面,林业建设发展工程巨大,不但资金需求量大,且存在较长的经济回报周期,若国家投入是唯一的林业发展资金来源,国家财政难以承担巨大的开销。如果将融资方式多元化,将社会各界的资金力量融合起来就能保证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支持,确保林业建设发展的长远性,因此复合式发展道路势在必行。我国人口数量较大,基于这一点,尽管在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中我国居于前列,但平均计算所得的数值并不可观。

2 二者的关系分析

在新时期与新形势下,林业经济的发展有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这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建设应抓住这一机遇,对良好的条件加以利用来推动发展。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无限制的对林业资源加以利用,不合理的乱采滥伐,破坏的植被数量与面积都非常大,生态环境与生物链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最终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改变这一不足,应对过去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与改进,将战略的第一项任务列为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林业养护,对养护方法进行合理的制定才能保证林业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方可促使林业产业长远发展。在林业养护工作中,培养生物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之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为复合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养护工作的实施有助于对林业发展规律的发现与总结,对其规律加以利用从而深加工林业产品,促使产业链的形成,保证林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与质量。良好的林业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林业资源离不开林业养护工作,因此,林业养护与经济发展二者紧密相联。

3 林业养护工作分析

为了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使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有所保障,需重视林业养护工作。做好林业养护工作可从两方面入手,即重视林业生态效益和调整林业结构。现阶段,人们对林业经济综合效益的重视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认识到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二者紧密相联。经济是林业生态效益的落脚点,经济发展的总量与速度是以经济效益作为保证,速度和总量与效益之间是成正相关关系。此外,林业发展需有相应的约束条件,即生态效益,林业经济属于劳动再生产,只有有效的约束才能维系其良性循环,其支柱产业为绿色产业,林农结合、以林养林是具体的方式。

调整林业结构,即对过去单一的林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使缺乏竞争力的状况得到改善,实现新产品的开拓。因此,应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并不断深入研究,对经济性树种实施重点性培育,加工利用自然生长树种,如选育、嫁接、驯化等,对树种新的功用进行探索。为避免盲目发展,需对市场信息有所掌握,若某一新品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则可加大种植面积。采用多树种综合配置方法,对其互生关系进行改善,使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均有所保障。

4 结语

林业复合式经济发展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因此,应积极探索林业养护办法,为林业发展综合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邢如强.论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

[2] 朱峰.林业造林方法在林业资源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12).

第6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建设 林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00-01

一、可持续发展简介

1.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最初在1972年提出,其关键是注重长远发展,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后来被人们总结定义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生活物质需求的同时要为下一代人留足够的空间和利益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1989年联合国发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四个战略方面:①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②属于一种支援型的经济环境;③保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并且提高自然资源的基础;④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大基本原则:

2.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包括资源分配和利用都要公平,保持同代内均衡发展;②不同代际间的公平性,包括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能损害后代人发展的能力。

2.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承受的能力;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必须要有限制因素的存在;③必须保持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是共同的;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是共同的。

3.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3.1经济可持续发展:即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3.2生态可持续发展:即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3.3社会可持续发展:即保持整个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 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的概念

森林资源被笼统的定义为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所有森林的有机体的总称,后来,森林资源又被分为广义的森林资源和狭义的森林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而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具体来说是乔木资源。

2.森林覆盖率现状

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在2010年底时,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就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差异较大。其中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最高,达到了67%,韩国和挪威位列其次,有五个国家的森林资源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而中国只有20.36%,位居前十之后。

3.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森林资源建设没有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随而森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污染也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困难重重,可持续发展存在一系列在问题:

3.1国家森林资源质量逐年下降:包括我国很多地方的天然林被大肆的开采和乱伐,造成大面积的天然林地空旷,品种单一,林地结构简单。森林资源数量逐年急剧下降。

3.2森林资源潜在生产力较差:主要包括了我国大部分正在处于幼龄生长发育阶段的森林资源,其生产能力相对较低,生长量下降,造成森林资源生产力逐年下降。

3.3保护意识和管理机制不健全:进一步体现在人们对森利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三、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学会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发展森林资源。

林业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我们国家新科技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即使要我们发展经济也要我们不断的发展林业资源的保护能力,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便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会应用新技术是,应用新技术提高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国在林业森林资源的发展上我们要实现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来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

2.优化林业产业经济结构,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速度。

促进我国林业森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我国林业产业化的经济结构,共同推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面共同发展。在第一产业方面,主张提倡以市场为基础,推进短时间工业原料的建设和其他辅料的发展或是经济建设,以此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第二产业方面,我们则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推进力度,从而定向的整个林业森林资源的建设;最后在第三产业方面,提倡加大国家对旅游业和园林业的扶持和帮助。总体上采用以第二三产业带动和改变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的策略,调整整个林业资源建设的布局,淘汰落后产业,加快支持或是扶持的新型产业,进而提高我国林业资源建设的整体进度。

3.加大林业森林资源效益的评估力度

林业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估指的是我国林业产业化结果的正面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资源的发展会带来各种不同的收益或是增益,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正面的有意义的附加值。注重国家林业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估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后续协调发展。

4.加强森林保护意识和国家管理制度建设。森林资源建设保护,人人有责,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努力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知识,提高自身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国家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保证森林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养护;分析

【前言】: 现阶段,植树造林工作作为平衡生态环境的基础工作被人们以及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起来,这对植树造林工作无非又是一项新的挑战,为适应我国的国计民生,迎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求,植树造林的各环节的开展都讲究水平和档次的改善。

1植树造林的价值

1.1技术的产业价值

植树造林是我国林业产业长期以来赖以发展的核心工作。现阶段,林业产业处于资源匮乏以及林业产业的整合的状态,其重要的应对措施,就是对植树造林技术的改进,通过合理的植树造林技术,不但可以加强林业基础,发展其产业范围,丰富其产业结构,而且,对林业产业的成长、利润的最大化有着无法取缔的特殊作用。

1.2技术的环保价值

近年来,植树造林工作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其对环境系统性的改善,产生的巨大环境收益是无法估量的,使得我国植树造林技术的环境价值尤为凸出。

经由人工对树木和植被进行种植,使其形成生长和代谢的区域性生态小环境,不但可以维护生态,而且对于恶劣气候的遏制,以及灾难性天气的预防有着强烈的影响,发挥这不可磨灭的价值。

2植树造林中的常见技术手段

2.1植苗法

2.1.1穴植法

也叫坑植法,是在已整好的林地上挖穴,挖穴的规格要参照苗木根系以及林地条件进行确定。深度要比苗木主根长度长,宽度要容纳下苗木根幅。为了避免栽植中土壤下沉,栽植深度则需高出苗木的根颈处原土的3或4厘米左右为佳。防止栽植过浅导致,根系受旱以及栽植太深对苗根呼吸不利。树苗的栽种要因地制宜,湿润地浅栽,干旱地深栽;阔叶树深栽,针叶树浅栽。为避免土壤之中水分的挥发。一般情况下,植苗单株单穴,而针叶树的小苗造林,每穴栽植3株左右可以提高成活率。

2.1.2缝植法

首先用植苗镐在需要植苗的林地上开缝,植苗锹进入到土壤之中时,确定达到栽植深度,先向前推之后再向后拉。所开出的缝隙在植苗锹未被抽出之前,需要把苗木放入所开出的缝隙之中,再将植苗锹向栽植缝的一侧约10厘米处直插,进行先推后拉,确保植苗的缝隙中的土被填满。缝植法的栽种效率比较高,树苗成活率也相对较高。

2.2播种法

当需要种植的林地面积相对较大时,应用播种法,可以加快种植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播种法是传统的树木种植方式。利用树种来培育树苗,长成的树苗根系发达,生命力较旺盛,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也相对强,育苗方式有苗床育苗、大田育苗两大类。

2.2.1临床育苗

临床育苗又分为高床、低床和平床三类。其中,高床和低床均要求床面要比步道高出16到24厘米左右,而床面的宽度高床要求在91到99厘米左右,低床则稍微宽些,在101到149厘米左右,二者床面的长度均为10米。常见的高床育苗的树木有云杉、油松等,低床树木有圆柏、侧柏等。而平床育苗多采用开心式的平床,首先要做出宽2米左右,长为10米的床苗来,然后还需要纵向开出深度为20厘米,宽度为30厘米的水沟,分别在水沟的两侧各自1米的床面上进行树木的培养。而且床的四周还需要筑起11到14厘米的地埂,并踏实,使床面松、平、细、软。通常平床的树苗常见的有针叶树、阔叶树等。

2.2.2大田育苗

分为高垄和平作,两类。高垄要求垄底的宽度在61到79厘米,垄的高度在17 cm左右。适用的树种油松和云杉等。平作则要求首先对苗圃进行平整后,再进行播种。其适合种植的树种有圆柏和侧柏等。

2.3分植法

母树上所选取根、茎部分作为营养器官,根据树木的种类品性不同,所选取的营养器官的部位也不同。一般选取用壮年的优良母树,其1年到2年所生长的枝条或者苗干,杉木需要用到母树的根桩或者根部1到2年所萌生的枝条。针叶树插穗要求留顶芽。插穗的长保留在度一般要求31到69cm左右。干旱砂地插深,插穗要求较长。相对较好条件的造林地浅插,插穗短些。采插穗的时间要在秋天植株停止生长之后与春天萌发之间这段时期进行,在干旱林地要对插穗浸水;湿润林地要注意保持插穗内足够水分。在扦插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细致的整理,松土、通气,保持湿润的环境,确保插穗的生根,提高成活率。扦插的深度也要根据树种的不同而各异,常绿树深度为插穗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落叶树如果种在较好的水分和立地条件下,地面预留6到9cm,如果是干旱林地为确保其水分需要将其全部插在土壤中。

3植树造林的养护

3.1加强管护

对植树造林工作中树种的生长和环境条件的改造要予以重视和加强,整地过程之中要注意观察,根据土壤条件的变化调整土地的酸碱度和肥力水平,养护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规划,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消杀,确保植树造林生产率。

3.2科学分析

幼林的抚育和养护工作要参照植树造林工作中基本的要求,根据设计,以幼林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检测、监控、检查等科学的方式对幼林的生长进行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并为其调整光照、水分、通风等生长条件,加快幼林的成长速度,提高其成活率。

3.3综合方法

将育林技术和科学并进,结合造林地系统的优势,平衡生态链条,用科学发挥出林苗生长的最佳资源与环境,加大林业产业的优势,保证树木的生长成活率和质量。

结语

植树造林技术及养护的提高不但是林业的发展,而且也通过生态健康的维护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同时,又为生态环境提供了维护和平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进一步的来明确植树造林工作的价值,以及其对生态、社会以及社会经济的作用,全面的对植树造林技术进行推进,使其顺应现代潮流趋势,更加系统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付建军.对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的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6(11).

[2]王顺妮.浅析植树造林技术与树木养护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

[3]于德翠.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4(08).

第8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竹柏;造林技术;生长规律

收稿日期:2011-04-12

作者简介:黄建辉(1977―),男,福建仙游人,助理工程师、实验师,主要从事林业及果树栽培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7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056-02

1引言

竹柏(podocarpus nagi)属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50cm,成熟果实含油率为30%,可作为工业用油。竹柏树态优美,叶茂荫浓,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竹柏在福建主要分布在南平、浦城、建阳、永春、德化、顺昌、明溪、漳平等地。它是一种深根性、中性、极荫树种。作为古老的裸子植物,有“活化石”的美称,是珍稀濒危树种。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人工林很少,母树稀少,应大力提倡人工繁育栽培。

竹柏主要分布在东经105~120°之间,北纬21~29°之间的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常绿阔叶林中,最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在18~26℃。抗寒性弱,极端低温为-7℃。福建省分布区内气候相对温暖,年均气温在18~20℃,极端低温为-8℃

竹柏在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8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低于800mm则生长不良,性喜湿润但无积水的地带。本省年平均降雨量为1 500~2 000mm,相对温度为80%左右。竹柏属耐荫树种,常散生于我国亚热带东南部丘陵低山的常绿阔叶林中,在福建省常与香樟、闽粤栲、甜槠、青岗栎等混生成林。阴坡比阳坡生快快。年光照在500~800h即可,在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

2材料与方法

2.1造林地选择

2.1.1坡向

东、西、南、北皆宜,但最好选择山地丘陵阴坡或半阴坡,实践证明阴坡要比阳坡生长快5~6倍,因为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竹柏根径极易造面日灼或枯死现象。

2.1.2土壤类型

竹柏对土壤要求较苛刻,在沙页岩、花岗岩等母岩发育的深厚、疏松、湿润、腐殖质层厚、呈酸性的沙壤土至轻粘土较适宜。喜山地黄壤及棕色森林土壤,尤以沙质土生长较快,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极其缓慢,重粘土或石灰岩地不适宜栽培。在本省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属花岗岩母质风化的黄壤性红壤土。

2.1.3植被

造林地要求植被丰富,应于常绿阔叶树种混栽,亦可在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杉木等残林下造林。能起到一定的庇荫作用。坡度小于20°的造林地,可间种高杆作物遮荫。

2.2造林作业设计及技术要点

2.2.1劈草、清杂

将山地的杂草、杂灌木劈倒,并进行集中堆放。

2.2.2造林时间

造林季节选择早春1~2月,注意选择多雨天气,避开长时晴天造林,造林时应注意天气预报,选择雨前阴天造林为佳。

2.2.3移植苗木

竹柏大苗(3年以上苗木)起苗时必需带土球,土球大小依苗木大小而定,一般胸径3~5cm带土球直径为15~30cm。起苗时,先挖去土球周围土壤,其次将底部土壤挖去,并切断主根,轻抬至地面,用草绳将土球缚好扎牢。竹柏1~2年生小苗不宜直接应用于绿化造林,因此时根系不发达、单株抗逆性差,往往不易成活。大苗移植前,宜进行合理修剪枝叶,以防水分过分蒸腾,造成植株枯死。

2.2.4挖穴、回表土

穴规格以0.5~0.8m×0.5~0.8m×0.4~0.6m为宜。在穴底部施基肥(钙镁磷肥或复合肥)每穴400g。结合回表土,同步施入并拌匀,严禁基肥不经搅拌成堆施放。

2.3抚育管理

春植后每年的5~6月份,宜进行1次必要的除草、松土、施肥等抚育工作,连续管理3~4年后即可。间种农作物的幼林地,可随作物中耕时进行抚育。

2.3.1除草抚育

采用“穴状松土锄草1m ”,这种方法较适用植被稀疏的造林地或炼山后短时间内的造林地。块状松土除草的主要作用是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施工时应注意结合培土,将所锄的松土往竹柏的根茎处培,不宜向外拉,以免使竹柏根系。

2.3.2追肥

每年春夏沟施氮肥200g,配以少量磷、钾肥100g。注意不要挖动幼树。

3幼林生长规律分析

笔者于2002年3月5日在圃地播种育苗,2004年2月份在苗圃地移植培育大苗,2006年2月份采取缚草绳、带土球的作业方式上山造林。考虑到竹柏的生态学特性,最终选择以杉木残林为造林地。本造林地原本为杉木林,间伐后平均每苗仅余48株。在稀疏的杉木林下造林,可起到一定的庇荫作用。为了摸清竹柏幼林的生长规律,以便将来对幼林造林、抚育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9年来对竹柏幼林的树高、地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1、表2。

表1竹柏幼林年生长量cm

(1)从表1可知竹柏播种小苗在移植培育大苗期间,应做好遮荫、除草、排灌水及施肥等措施。移植后当年树高、地径生长较快,树高增长量为38cm,地径增长量为0.7cm。造林定植后的第1、2年生长缓慢,为造林后的恢复期,定植后的第1年,树高仅为14cm,第2年树高仅为27cm。定植后的第2、3年树高、地径生长开始加快,为定植后的生长期,第2年其树高增长量为27cm,地径增长量为1.1cm。第3年树高增长量为31cm,地径增长量为1.3cm。

表2竹柏大苗定植后幼林树高月生长情况cm

(2)从表2可知定植后的幼林每年出现2次生长高峰期,第1次生长高峰期在6~7月份,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57.1%~85.2%。第2次的生长高峰期在11月份,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4 %~16.1 %。竹柏大苗定植后,一年中的1月至5月其树高均停止生长,生长期为6月至11月。

4结语

竹柏山地造林能否成林、成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地条件,故造林地的选择尤为重要,如造林地选择不当,极易出现枝叶枯黄的“小老头”树。竹柏山地造林最好作为林下林营造混交林,能起到一定的庇荫作用,以促其生长。竹柏播种幼苗移植培育大苗期间应进行精心管理,应及时做好遮荫、喷灌等工作,因此时根系不发达、水分过分蒸腾、单株抗逆性差,极易引起移植苗木大量干枯死亡。大苗上山定植后的第1、2年生长缓慢,为造林后的恢复期,以后开始加快。因定植后的幼林在4~5年间,幼林冠幅较小,不易郁闭,故在定植后的4~5年应加强抚育管理,做好锄草、松土、施肥等作业,促使竹柏幼林提前郁闭成林。

参考文献:

[1] 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 李以镔.江西野生观赏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9篇:林业助理工程师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园 现状 法律法规 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42.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39-1

0引言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其主要建设目的是国家及地区为保护一个或者多个典型生态系统而建设的具有完整性的、生态旅游及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因素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1984年,我国台湾建立了第一个以“国家公园”为名称的公园――“垦丁国家公园”。2007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2008年,国家林业局批准了云南省作为国家公园的试验点,其中云南省政府常务会明确表示由省林业厅负责国家公园建设的主管部门。

1我国公园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1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如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等国家公园,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却相对滞后。国家及地方政府自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来,陆续出台了有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法规,但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地方相关管理条例仍将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立先行先试,为建立国家层面的相关法规探索经验。

1.2各类型公园范围交叉重叠

当前各类型公园范围重叠交叉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公园管理混乱。部分国家公园有多重身份,导致各个公园在地理范围上存在重叠。如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与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部分或全部重叠;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与大围山国家地质公园重叠,从而导致一个公园管理机构具有多块牌子。在这种状况下,管理机构就存在多个上级管理部门。一旦公园内部运营出了问题,由哪个部门来管,如何管理就成了难题。

1.3政府、企业分工不明确

某些地方政府在成立公园管理机构之后,又成立了“开发投资公司”,导致政府既是公园管理主体, 又是投资和经营主体。国家公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机构是这一任务的执行角色。“开发投资公司”的任务是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追逐经济效益,一个主保护,一个主开发,矛盾就从自身产生。如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中的黄石寨索道开通运营,就像是在公园中撕开了一道口子,索道也大有“压倒黄石寨之势”。更是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中的百龙天梯于2002年投入使用,项目投资1.8亿元,在设计时,虽然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做了充分的论证,但建成后的天梯还是成了公园中一道深深的“疤痕”,为此,给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何会如此过度开发,究其原因,就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政府、企业分工不明确的结果。

1.4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公园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捐赠和其他收入等(如门票收入、特许经营费、利用资源合作研究开发相关产品等)。目前, 各类型公园管理机构人员工资、公务费用都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是当前公园的财政经费投入仅够保证最基本的日常管理。公园管理机构往往需自寻出路,开发公园以弥补经费的不足,如拟建的湖南某公园,人员工资靠财政预算, 难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不得不开发诸如游乐场等项目,以此来补贴管理费用。

2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国家所有、单一管理、目的明确的垂直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由国务院垂直管理(类似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省、市两级成立分级管理机构,不受各级政府部门行政权力的干预,把各个公园的管理机构从所在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共管中解脱出来,并且保证所有国家公园(含各类型公园在内)应由这个体系进行管理。

2.2加强公园自身建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为了加强公园自身建设,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需淡化公园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还原公园本来的任务――保护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须从财政上给予每个公园管理机构充足的经费保障,让管理机构从经济效益的追逐中解脱出来,加强国家公园自身建设,保护区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3各部门应加强对公园的技术支持,减少行政管理干预

各级行政部门仅需要从技术上对国家公园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支持,而不再进行行政干预。如国土部门提供地质学、土地学方面技术支持、林业部门提供林学技术支持,如此一来,将多头管理改为多部门的支持,管理上的互相牵制变成国家公园保护上的强劲合力。

3总结

综上可知,国家公园建设在我国虽已起步,但完善和优化有关建设、管理、保护和运营等方面的关系还任重道远。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积极探索,力求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系,保留原始的公园建设理念及避免不必要的工程建设和人为破坏,加大相关部门对公园的支持力度,为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芳林,孙鸿雁.我国建立国家公园的探讨[J].林业建设.2009(03) .

[2]张倩,李文军.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借鉴:以加拿大国家公园改革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03).

[3]黄清,李淑华.中俄林业合作的政策基础与发展动向[J].林业经济.20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