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蒙昧时代范文

蒙昧时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蒙昧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蒙昧时代

第1篇:蒙昧时代范文

一、观看——审美愉悦的体验

我们的生活其实是在观看中度过的,观看先于语言。“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视觉过程是人类生存中基本而又充满奥妙的经历,如某某是个有“见识”的人,爱情使人“盲目”,还有“虎视眈眈”、交换“看法”、“望眼欲穿”等等,所有的精神活动几乎都与视觉相联结。

在西方思想史上,视觉也总是比其他的感觉受到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哲学家认为,直接的视觉甚至是智慧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源泉。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相”其实就是知觉中的“完形”,古人的许多说法和想法都是由观其“相”而来的。在日常审美的现象中,我们对事物的一切认知都与意象有关,即使是最抽象的科学理论也离不开意象。视觉思维是一项极其奥妙而深刻的东西,为达到视觉传达基础,视觉形象表面上是它的客观表示,借造型的特性来推广它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的深广度可以达到与历史和人类同长。有时,为了表示政治的权威、军事的力量、宗教的崇高、经济的繁荣以及职业、居住、身份、性格、阶级、仪表、音乐,使尽了视觉艺术的功能,又进一步把视觉语言的深度和宽度提高了不少。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现代美学如此突出地变成了一种视觉美学。但视觉的地位一直未能得到强调。

二、视觉思维——审美快乐的源泉和活力

1.触摸视觉思维的魅力

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重建了一座桥梁,他提出了“视觉思维”这一重要概念,指出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工具。广义的知觉还包括心理意象,以及这些意象同直接的感性把握之间的联系。因而它也就有了一般思维活动的认识功能。视觉思维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中国传统美学观也认为定“相”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往往被要求将精神上的意义贯注到他的形象中去。这就有了南朝齐人谢赫“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在整个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被公认为最重要的法则。获得“生动”的同时,也就有了“灵魂”,视觉形象表达着精神上的思索,这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在当今中国仍具有活力。这就是中国美学中的直觉与心灵感悟,它往往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了视觉的尊贵性。

从这一意义上看,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握和合理应用,无论对当代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对“眼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人幸福生活观,都将有深刻地启示。

2.唤醒美的觉知

当代的生存危机中无意义生活之痛苦的精神危机占据了人的心灵,而唯有美才能把人类的精神从物质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走向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的生存状态。审美的过程无不伴随着视觉思维活动,人们在眼球艺术的审美快乐中爆发出无限的潜能,审美的快乐能涵养一个人超越功利的审美精神,从而能够自由快乐地享受人生。

审美快乐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审美,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审美心的养成,在审美知觉中发现某种新图式,产生好奇心并通过知觉本身的组织能力发现它的“完形”,获得一种整体形象的独特经验和感性的愉悦,并进一步对知觉完形作进一步审视和欣赏,从而产生审美认识、审美快乐、审美判断和审美欲望,直至形成个人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力。

涵养具有审美快乐的人应该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人活着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审美把人的感觉引向到体验美的生命状态中,要让人学会审美,学会审美就是学会享受生活,美好生活才是幸福人生的中心。

3.寻找幸福快乐的密码

当下人们崇尚自由及简单的社会关系与价值,这也和中国传统美学法则源于简单的原则相仿。因此“简洁不累赘、功能单一”的形式蔚为21世纪服饰、家具、建筑、汽车等产品之流行时尚,甚至于也成为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与方针。

美国著名的Hot Wired于1997年发表了Michael H.Goldhaber的文章《注意力购买者》指出,目前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当今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即“眼球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要捕捉人们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有艺术创新,要有更多的艺术性,如视觉中物体的平衡、现状、形式、空间、运动以及光和色等。破译艺术创作与欣赏过程中的“密码”,对新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第一夫人出国访问期间的服饰审美观就曾引起了广泛地关注和效仿,并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评价为无形中提升了国家外交软实力。服饰的特点也正在于它的民族性、简洁性和低调时尚的个人品味。这是因为,在当下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和使用的工具或产品中很多都是一种纷繁复杂、炫目耀眼的样式。正由于当下日常生活的缺乏秩序、整齐、对称和整洁,才使得这种简单的对称和整齐的形式充满了魅力。具体说,在的着装品位中,呈现出了规则的、对称的、民族的、简洁的图形,就等于在迷乱中创造了秩序,在混沌中创造了简洁,在变幻中创造了自信。

当下读图时代美学的追求和根本宗旨,可说是“使世界视觉化”。事实上,视觉天然地是身体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作为人类身体现实的存在方式。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远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

三、幸福——美好生活的梦想

美好生活的梦想决定了个人、民族与国家的生存状态。如果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使眼球艺术成为我们幸福的源泉,我们就需要把“审美快乐是人的本质及其人类生存的本质”这一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通过社会实践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受益其中。

当下读图时代人们所追寻的审美快乐是精神的愉悦、是生命的发现,是创造的源泉,是幸福,是生产力,也就是中国梦的生活体现。因为生活永远有一个最根本的目的,这就是为人最大程度谋幸福。这种体现由感性经审美走向理性,是回归生活、回归情感、回归人的本性存在!情感永远是我们快乐生活与创造性生活的唯一源泉,只有把情感放在和理性同等的位置,才能展开我们幸福完满的人生历程。

第2篇:蒙昧时代范文

一、大力唱响“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主旋律

在讲话中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实现中国梦必须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深刻阐述了劳动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工会宣教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在任何历史时期,工会宣教工作都要站在时展和工会工作的最前列,始终保持工会宣教工作的政治敏锐性,始终保持工会宣传工作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增强工会宣教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坚定不移地为党的主张而鼓,为职工的利益而呼。当前,工会宣教工作在组织广大职工深入学习宣传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还要积极协调各级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工会自身宣传渠道和平台的作用,将宣传重点集中到加快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上来,集中到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上来,集中到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上来,集中到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的积极作用和重大贡献上来,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大力唱响“中国梦・劳动美”的时代主旋律。

二、努力打造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在讲话中强调,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要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

职工教育特别是职工思想教育引导和职业道德建设是工会宣教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此,工会职工教育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组织学习先进、弘扬先进为重点,不断巩固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要创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纳入到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处机制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工会劳资纠纷调解员和基层工会信息员作用,努力构建市总工会与市直基层工会互联互通的职工思想动态信息网,及时准确掌握广大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进一步增强职工思想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要以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以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学习、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争做新贡献的热情,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全力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专项行动”

第3篇:蒙昧时代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 公共图书馆 数字服务联盟

1. 公共图书馆迎来全媒体时代

1.1全媒体时代的来临

什么是“全媒体” (omnimedia)?它源自一间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美国公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全媒体”是一个多媒体、多终端、多网络、多平台相加的模式。它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等多种媒体,包括计算机、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多种终端,包括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和平台,涵盖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能够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尽管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共识,但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却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从纸质媒体到数字媒体,从计算机到智能手机,从2D影像到3D影像,从2G网络到3G、4G网络…..新的媒体形式和技术创新应用还在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被资讯全方位包围的“全媒体时代”。

1.2全媒体时代给公共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变化

1.2.1服务形式多样化

除传统到馆借书看报外,公共图书馆还提供自助借阅、触控式电子期刊阅读、自助下载数据库资源、手机阅读、短信服务、网上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信息获取习惯,选择最便利的方式。

1.2.2服务效率更加高效

各类媒体形式的引入与融合,将改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流程,为构建一体化服务通道和用户立体互动平台提供可能,从而克服时空的限制,提高服务的综合效率。这一点在总分馆服务体系中的一卡通管理和通借通还服务中已得到初步体现。

1.2.3服务布局更加合理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平台的全面推广,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布局的全覆盖和均等化提供保障。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010年的“县级数字图书馆推进计划”为例,优秀资源的推送,为经济发展差异过大地区的受众以及社会弱势群体解决了一部分公共文化需求。

2. 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的构建

全媒体时代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技术革新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它使得在地区范围内建立数字服务联盟成为可能。

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是基于全媒体应用的统一提供数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的联盟。它的目标是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平台对各公共馆的服务和资源进行整合,在三大平台上分别实现一站式检索与链接,支持在线下载并实行线上线下联动,推进馆际互借。简单地说,就是用户通过联盟提供的三大平台之一提出资源需求,联盟将以用户最便利获得的方式提供相应资源。

2.1不同平台数字服务的内容

2.1.1互联网平台

在互联网平台上,读者可以免费注册为网上读者,通过读者管理系统实现联盟内各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统一认证,通过单点登录实现对联盟内所有数字资源的访问,而无需一一认证。读者只要注册了账号,无论是否到馆,都能在互联网上享受资源查询、信息导航、电子书刊借阅、全文检索、网上参考咨询、信息推送、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

2.1.2移动通讯网络平台

移动通讯网络平台是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阅读平台,可以向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移动服务,让读者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它可提供的服务包括电子图书的在线阅读或下载、图书馆的动态信息、信息检索、信息订制,甚至是讲座或活动的现场直播或在线参与。

2.1.3广播电视平台

整合适宜于数字电视服务形式的资源和服务,利用广播电视平台,开辟图书馆服务的专用频道或专栏,让读者在电视界面中检索这些资源或进行书刊预约、多媒体阅读等个性化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例如,文化共享工程已与有线数字电视合作,在青岛、佛山、深圳、海南、杭州、天津等地开通专栏。

2.2数字服务联盟的功能与特点

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建立的目的就是让读者能更便利地获得图书馆的服务,实现联盟内资源的共建共享,它的主要功能与特点应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2.2.1跨库检索

跨库检索不等于单库检索的简单累加,而是对检索结果全局的考虑和个体之间关系的洞察,它的实现对于研究与创新有重大意义。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的跨库检索应实现三个目标,在互联网平台实现联盟内所有成员馆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在广播电视平台实现此平台可用资源的统一检索,在移动通讯平台上实现移动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

2.2.2用户友好

真正用户友好的界面是能够帮助人很容易、很方便和高效地完成他们的任务。联盟内三大平台的用户界面都应以方便用户为根本原则。建立三大平台统一的的用户信息库,注册一次,三大平台通用,在每个平台实现单点登录,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平台内所有的资源,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读者在检索行为的付出,将有利于读者更专注于资源本身。

2.2.3信息获取便利

读者的信息和知识需求千差成别,每个人获取文献的能力和习惯也各不相同。充分利用不同的平台开展图书馆服务,让读者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来接受服务将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特别是单点登录与跨库检索的实现将为读者的信息获取带来极大的便利。三网联合开展服务,根据读者的需求将信息送到手机、电视和互联网上实实在在提高文献的传送速度。

2.2.4线上线下联动

线上线下联动对图书馆来说就是如何实现数字参考咨询与线下文献传递的完美结合。目前,线上部分做得比较好的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它由我国公共、教育、科技系统一百八十多家图书馆合作建立的公益机构,为社会提供免费的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但不提供线下非数字资源的传递服务。而本文所构建的联盟将致力于实现线上线下文献的联动,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2.2.5 线上支付支持

当前,线上支付技术已比较成熟,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应将其列为基本的服务,以满足用户在享受数字服务时所需在的线支付需求。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或支付宝进行办证押金、逾期罚款及其他有偿服务费用的支付。

2.3 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的机构设置与功能定位

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中心,对各成员馆的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管理中心和各成员馆将进行不同的分工与合作。

2.3.1管理中心的功能与定位

管理中心既是一个技术控制中心,也是一个服务协调中心。它关系着整个联盟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运行效率,因此需要由一个技术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成员馆来承担。

2.3.1.1技术控制中心

管理中心作为技术控制中心,它所承担的功能包括对三大平台进行实时维护,把各成员馆的资源转换为平台对应的数据格式,保证跨库检索的实现,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等。

2.3.1.2服务协调中心

管理中心作为服务协调中心,它所承担的功能包括组织制定联盟内的各项制度,协调各成员馆在服务提供和资源建设方面的问题等。

2.3.2各成员馆的功能定位

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的构建,将把成员馆特别是县级公共馆从技术困境中解救出来,专心致力于基本服务和资源建设。做好基本服务和资源建设就是对联盟的最大支持。

2.3.2.1服务支持

各成员馆必须遵守联盟制定的制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职责调整,按联盟要求调配线上线下服务所需的人员、设备,确保服务响应时间在承诺的范围内。

2.3.2.2资源支持

各成员馆应按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字资源的采购及建设工作,并按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原则在联盟内共享资源。

3.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建立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联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联盟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上参考咨询、手机图书馆等方面已做出积极的尝试。但要实现多媒体、多终端、多网络、多平台的数字服务联盟仍需要图书馆同仁们的共同推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世伟. 全媒体时代的公共服务及其对图情教育的启示[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54(21):5-10.

第4篇:蒙昧时代范文

华尔街危机预示着“新蒙昧主义”的破产。过去30年中国伟大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完全证明,我们有能力走出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一切形式的“新蒙昧主义”。

所谓“新蒙昧主义”,也就是一种“美国什么都好”、“代表了人类历史和进步方向”、“全世界都要学习美国,依照美国模式来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思潮。这种思潮一度影响着世界。

新蒙昧主义者的中国信条包括: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开放,投机热钱不受监管,中国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完全对外资开放甚至让外资控股,美元霸权、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就是最好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切挑战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体系的想法都是徒劳的,中国学者以中文发表文章和著作是算不得学术的,必须要到美国和英国杂志去发表英文文章才算得上学术等。

然而,中国恰恰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而“新蒙昧主义”自身已江河日下了。今天那些迷信华盛顿共识、崇拜华尔街模式的人们,被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和由此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完全吓蒙了。两周前,一位有名的中国经济学者,在美国彭博电视台感叹:我们一直希望以美国为师,看来现在我们要自己学会走路了。

第5篇:蒙昧时代范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认知观 秘索思 逻各斯

《奥德赛》写的是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十年和他归家后报复敌人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出现了大量生动而活跃的女性形象,特别是在他克服各种困难阻碍的海上历险生活中,以诱惑者的形式出现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如强留奥德修斯七年之久的海怪卡吕普索,把奥德修斯的同伴变成猪的魔女基尔克,用歌声诱惑水手的水妖塞壬,以及意欲留奥德修斯做夫君的公主瑙西卡娅。她们作为诱惑者,或是诱惑与援助兼有的角色,是奥德修斯归家途中的阻碍、耽搁、挑战和危险。之前论述《奥德赛》女性形象的文本多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或集中于奥德修斯之妻佩涅洛佩的形象分析,或是揭示古希腊时期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边缘的‘他者’”[1]身份。在我看来,《奥德赛》中的女性世界,被建构成一个与文明社会相对的、被自然和本能力量主宰的世界。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奥德赛在这个女性的自然的迷魅世界中闯荡的过程,正是古希腊人从秘索思到逻各斯的认知观建立的过程。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奥德赛》对诸女性形象与女性世界的描写,挖掘文本背后的古希腊人认知观建立的深层内涵。

一、女性世界与秘索思

西方文化中,逻各斯和秘索思这两个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逻各斯本义是指“话语”和借助话语进行分析、分辨的能力,代表进行“说理”所必须依循的“规则”,进而象征着理性的沉稳、逻辑的力量、以及科学的规范。与之相对的秘索思(muthos或mythos)则与诗、神话和故事之类虚构的描述,神秘,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诗意和诗化(表述)相联系。[2]“当然,logos与muthos的抗争决非两个希腊词汇之间简单的碰撞。逻各斯代表新生的科学意识,秘索思则代表陈旧的宗教观念。逻各斯象征哲学的,明晰和散文(logos)的简洁,秘索思则象征诗的模糊和格律文的繁琐。逻各斯鼓励人们进行解析、归纳、说理、创新,秘索思则反其道而行之,崇尚守旧,不图进取,僵化人的思想,阻滞思辨取向的形成。逻各斯和秘索思代表了西方文化中的两种传统,集中反映了西方人对宇宙和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概括了两种对立和互补的思路。”[2]

基于以上的多义论述,本文所要阐述的秘索思倾向于指称原始、本能、神秘、感性、直觉等内涵,而逻各斯则象征着理性、思辨、对知识的探索、对智慧的渴望。从秘索斯到逻各斯,我们可以看到两股“源力”的拼搏,也是人类借助理性的光束认知世界,照亮古代秘索思中垢藏的愚昧和黑暗的过程。

再来看《奥德赛》文本中女性世界与秘索思的关系。女性形象的描写及其背后的观念本身,是当时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远古时代,女性由于生产的能力,与奇幻变化的大自然更为亲近。“整个异己的大自然,集中表现在了女人身上。”[3]这个女性的自然世界,有着不被男性所认识了解的神秘力量。由于男性对自然的无知、敬畏和恐惧,自然世界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特质,它的原始、野蛮和神秘,深蕴着秘索思的潜力。这种想象是在一个自然与文化对立的模式生成的。当时的希腊社会正由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由母权制向父权制、文明与自然一步步走向分离,而这一过程,必然要以理性和知识为手段,驯化原始的母权社会,构建新的文明的社会秩序。因此,《奥德赛》对诸女性形象与女性世界的描写中,均强调了与秘索思相连的特性,而将奥德修斯突破种种阻挠返乡的旅程,呈现为具有逻各斯的意义。

二、从秘索思到逻各斯――从女性世界看认知观的建立

(一)基尔克的魔酒:挣脱蒙昧的秘索思

在海岛艾艾埃,美发的神女基尔克用特制的美酒招待途径的陌生人,让他们迅速把故乡遗忘,然后把他们变成猪、狮子、狼等。基尔克象征着自然、野蛮、本能,与男性象征的文明世界对立。奥德修斯渴望离开基尔克的仙岛,这是古希腊人挣脱蒙昧、鄙陋的秘索思世界的开始。

基尔克的能把人变成猪的神奇食物显示了女性和草药、魔术的密切关系,在这里,女性成了神秘自然的同谋者。此外,基尔克的居所也充满了自然原始的气息:“有烟气从地面不断袅袅升起,来自基尔克的宫殿,透过丛莽和橡林。”[4]178而宫殿周围有健壮的狼群和狮子,摇着尾巴,“如同家犬对宴毕的归来的主人摆尾”[4]180。在艾艾埃的生活也是原始本能的,奥德修斯白天和他的同伴“围坐着尽情享用丰盛的肉肴和甜酒”[4]189,晚上他便“登上基尔克的华丽无比的床榻”[4]185。

基尔克象征着的自然、野蛮、本能,与男性象征的文明世界对立,受支配的本能也与男性的冷静理智对照。而这种生活与“变出了猪头、猪声音、猪毛和猪的形体”的野兽生活有何区别呢?“基尔克扔给他们的橡实和山茱萸”,这是“爬行于地面的猪好吃的食料”[4]181,对于野兽,这显然也是丰盛的美味。沉迷于这一蒙昧的秘索思世界一年后,奥德修斯终于重新恢复“离开崎岖的伊塔卡那故乡土地时胸中原有的坚强勇气”和“勇敢的心灵”[4]189,离开了基尔克的仙岛。这是古希腊人自觉从蒙昧中觉醒、挣脱原始的秘索思诱惑的开始。

(二)塞壬的歌声:从秘索思中求索逻各斯

在一片绿茵的海岛上,女妖塞壬拥有人面鸟身和美妙的歌喉,她们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塞壬象征着的是神秘奇幻的异域与自然,奥德修斯因为对知识的追求而渴望听到塞壬的歌唱。此时,人类不仅仅是抵抗秘索思的诱惑以决绝地投入逻各斯的怀抱,更是在看似粗砺的秘索思中获得逻各斯的理性与认知。

塞壬的歌声有着“惑众”的威力,是神秘奇幻的异域与自然的体现。当同伴们用蜂蜡塞住耳朵以抵御塞壬歌声的诱惑时,奥德修斯却渴望聆听歌声,即使身体要被缚在桅杆上。因为塞壬“知悉丰饶大地上的一切事端”,聆听了她们的歌声,“见闻更渊博”[4]228。对知识的渴望与全知是奥德修斯的本性,这体现了奥德修斯对于理性的逻各斯精神的追求。奥德修斯虽然身体被缚,却获得了心智与认知的自由。

塞壬的歌声便象征着秘索思的诱惑,这一根捆绑的绳索即是对诱惑的抵抗,而这一抵抗包蕴的是逻各斯精神的理性与冷静。而秘索思不仅仅只垢藏着原始的愚昧和黑暗,也包含了粗朴和颠扑不破真理,秘索思与索逻各斯互补相生,奥德修斯正是从塞壬“惑众”的歌声中进了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三)卡吕普索的洞穴:逻各斯的选择

神女卡吕普索以永生为砝码强留奥德修斯长达七年之久。卡吕普索的仙岛象征看似不朽的永恒的自然世界,而奥德修斯却放弃了不朽,选择了流变;放弃了遗忘,选择了记忆;放弃了与文明脐带切断的自然世界,选择了有着紧密的社会关系的城邦。奥德修斯的选择,是古希腊人借助理性的逻各斯的光束走出蒙昧的过程。

卡吕普索的仙岛有着结满硕果的葡萄藤蔓,流奔不息的清澈水泉,柔软的草地。“即使不死的天神来这里见此景象,也会惊异不已,顿觉心旷神怡。”洞穴里,“炉火燃着熊熊的火焰,劈开的雪松和侧柏燃烧时发出的香气弥漫全岛屿。”[4]87这是一种温煦的不朽的永生的气息。这样一个看似永恒的自然世界,几乎仅仅是想象中的虚幻、秘索思的虚构。

然而,奥德修斯为什么要放弃在卡吕普索洞穴中“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及长生不老的日子,整日泪流,渴望回到伊塔卡呢?卡吕普索的洞穴不由让人想起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洞穴里的囚徒以为木偶的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而当他回过头,再走出洞穴,太阳的光芒照亮他理性的心灵。[5]

卡吕普索所提供的永生和感官欲望的生活,必须要付出与文明脐带切断的代价,“忘记伊塔卡”,跟“忘忧花”[4]155一样,是一种失去过往记忆和自我身份的诱惑。颇有意味的一个细节是,当使者赫尔墨斯向卡吕普索宣告释放奥德修斯回家的命令时,在这场以奥德修斯为中心的谈话中,竟然没有直接提及奥德修斯的名字,只是以“英雄”和“他”来指代。卡吕普索的名字意指“隐藏者”,此时,奥德修斯就被雪藏于此地,处于“无人”[4]164的状态――没有记忆,没有自我身份,没有社会认同。而认知是处于社会和城邦中的人对自己和世界的观照,没有自我身份和自我认同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认知。

吕普索提供的永生和不朽,让人想起阿尔基诺斯的宫门前,用黄金白银浇铸的狗。“赫菲斯托斯用巧妙的想象制作了它们”,寓意“永远也不会死亡,也不会衰朽”。[4]119然而,不朽是想象的虚假的,流变才是真实的。

七年后,奥德修斯终于从蒙昧的秘索思世界中,召唤起本该忘却的记忆,选择了流变,选择了有着亲密的社会关系脉络的城邦,寻求真实的世界。只有回家,奥德修斯才能重归他获得自我认同的社会环境和自我身份。奥德修斯的选择,正是古希腊人借助理性的逻各斯的光束照亮蒙昧的秘索思“洞穴”的过程。

(四)瑙西卡娅的城邦:用逻各斯建立新秩序

斯克里埃岛上,美丽的公主瑙西卡娅意欲留奥德修斯做夫君,这是一种不那么直接明显的诱惑。她所处的费埃克斯尚处于原始的母权社会,奥德修斯在费埃克斯用理性的逻各斯精神建立男权社会的政权和秩序,几乎是他回归伊塔卡的预演,也是古希腊人在纸页上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演练。

费埃克斯是一个女人掌权的城邦,有着原始的母权社会的痕迹。这里歌舞升平,没有战争的记忆,而对外敌也就缺乏抵御力量。同时它又很封闭,“这里的居民一向难容外来人,从不热情接待由他乡前来的游客”[4]117。这个表面上“受神明眷顾”、“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人给他们“带来灾殃和祸害”的城邦,实则陈旧原始,像古老的秘索思一样,“在喧嚣不息的大海中”[4]111摇摇欲倾。

在斯克里埃岛上,奥德修斯向众人自述历险经历,在竞技比赛中挥动强劲的臂膀。面对一个叫欧律阿洛斯的年轻人的挑衅,“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侧目回答说:‘神明并不把各种美质赐给每个人,或不赐身材,或不赐智慧,或不赐词令。从而有的人看起来形容较他人丑陋,但神明却使他言辞优美,富有力量,人们满怀欣悦地凝望他。’”[4]136一般的解读认为这里是说欧律阿洛斯不善言辞,奥德修斯却演说动人,是伟大的演说家。但从下文他将欧律阿洛斯出众的美貌与其稍逊一筹的才华做了比较,指责欧律阿洛斯“思想糊涂”可以看出,奥修斯强调的是智慧。他的言辞打动人心也是因为“他的话合情离”[4]124。表面上奥德修斯是通过投掷石饼的体力和演讲口才征服众人,实质上是通过“年轻人往往缺少”的“应有的智慧”[4]126,或者说是“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4]138,以及“用理智思虑事情”[4]149,最终确立了他在费埃克斯的社会地位。在斯克里埃岛的经历,是教他如何在伊塔卡用“知”建立政权和秩序的一次重要学习和历练,更是古希腊人在文本上建构新的社会秩序的一次演练。

总之,《奥德赛》对诸女性形象与女性世界的描写,及其背后的观念本身,是当时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当时的希腊社会正由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由母权制向父权制、文明与自然一步步走向分离,男性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建构起一个和女性相联系的自然的蒙昧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秘索思的原始、神秘的特质。从对蒙昧状态的无知无觉,到自觉地运用逻各斯精神的理性与对知识的探求,对这个秘索思世界进行抗争、驯化和改造,是古希腊人构建自身认知观的过程。用理性建构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最终,用这种“知”建构文明的男权世界的秩序。

然而,秘索思和逻各斯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互补相生,相互增益。它们丰富的内涵特质是人类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人――人类既是从秘索思的诱惑中挣脱出来拥抱逻各斯,也是在秘索思中获得逻各斯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又是像对待动物与自然一样驯化秘索思的野性,使之归顺以逻各斯精神为代表的文明社会。而今天,当逻各斯走过了两千多年理性思辨的路程但却面临“山穷水尽”之际,人类又是从原始粗砺却充满离奇想象和颠扑不破真理的秘索思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参考文献:

[1]李昌其.边缘的“他者”――希腊神话中的女妖形象解读[J].怀化学院学报,2010,07:78-80.

[2]陈中梅.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第6篇:蒙昧时代范文

一、从产生的背景看:文艺复兴于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兴起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神学世界观,以彻底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发源于英国,18世纪时,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在政治上也日趋成熟,封建专制制度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因此,启蒙运动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而性车工的声势舆论,宣传运动。

二、从斗争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时,新兴资产阶级作为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新阶级,没能够产生和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从斗争形式上,文艺复兴是从收集、发掘和研究被湮没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借古典文化中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因素来作为同封建王权作战斗的思想武器。启蒙运动是根据人的“理性”来思索和判断世间事物的思潮,矛头直接封建特权、王权、神权。

三、从指导思想看:文艺复兴以“人性”为中心,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的世界观、历史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崇尚个性自由。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神学束缚,否定神的绝对权威强调发展人的“人性”、价值和力量的愿望。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特权、王权、神权。启蒙思想家们宣扬天赋人权思想,人民论,强调人身自由,不分等级地位,有自由权利,包括人身、言论、宗教、信仰与自由,这就否定了等级特权。他们认为人权自由只能靠法律来保障,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提倡法制论,这就否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启蒙运动对神权的批判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彻底,他们提供了无神论的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权。

四、从产生的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文化革命,是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并走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所出现的伟大事件,无论对西欧历史发展还是对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以“法”为中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想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运动推动了欧洲和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的哲学、政治学与理论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重要指导作用,在政治上导致了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第7篇:蒙昧时代范文

中国原始共产社会上节已载上期,下节篇幅较长,本期登出下节第一段。第二三段,以后发表。

——编者

大约离现在九千年到一万年,中国历史从蒙昧时期到野蛮时期。过去的民族制以前的社会发展为氏族社会。这时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黄帝、尧、舜、禹以至夏代。据科学家的意见:氏族社会就是新石器时代,就是野蛮时期。这个时期也分下中上三期。怎样断定是不是野蛮下期,就要看有没有陶器和磨制石器。

从一九二一年起,瑞典人安特生(anderson)在中国甘肃、河南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据他考证,最古的新石器,是在甘肃宁定县齐家坪村掘到的。在齐家坪,发现了陶器和磨制石器。陶器上有很好看的梳状的花纹。(注一)磨制石器中有研磨的石镰刀,有类似鹤嘴锄的很尖的骨器。从这些东西中,可以看出是野蛮下期的遗物。

野蛮下期相当于传说中的神农氏和黄帝。“周书”上说:“神农作陶。”“物原”上说:“黄帝作碗碟。”(注二)像碗像碟子的陶器,在齐家坪陶器中已经发现了。很多古书上都说过:神农氏发明农具,齐家坪所发现的石镰刀等石器,也正与古书上的神农氏传说相当。

从齐家坪的遗物上,从神农氏的名字上,都可以看到这时开始有了农业。

原来在这时期,过去流浪的原始人群成为氏族,各个氏族联合起来成为部落。因为狩猎经济发达,可以多打到飞禽走兽,食物来源扩大了。所以,人类能够相对地住定下来,不比过去那样流动。因为在一个地方住的时期较长,能够从今年住到明年,使人类有机会看到所剩下的采集的植物果实今年倒在屋子外面地上,明年能够发芽、成长。而采集果实的女子,不如以前跑的地方多,采集的东西也比较少,她们就把种子保存起来,就把别的地方的植物移栽过来。这就逐渐发明了农业,从采集经济转化为农业经济。

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就不是一个人做,而是成群结队的做。因为这时的生产工具是石斧头镰刀,虽比起旧石器进步,但总是很钝,不好使用,掘地很浅。一个人实在没法种。我们可以想象到在甘肃河南一带,许多氏族中男男女女,大家拿着石镰刀、石斧头、鹤嘴锄,在一起砍树、锄草、耕种,进行开荒运动。

人类完全靠农业活下去,还在以后。这时人类一面耕种,一面采集。常常用采集来补充生活资料这时又是从狩猎经济转化为畜牧经济的时期。蒙昧时期的人类,虽然会用弓箭猎取野兽,但是很少活捉住。就是活捉的

转贴于

小动物,也因为食物太缺乏,住处流动性太太,还是留不下来。后来发明了网窑,挖了陷井,就能活捉很多动物。食物比较充足的时候,便把它养起来,留着较后再吃。伏牺氏时候,已经开始驯养,到了野蛮下期,人类逐渐住定,驯养便更加发达。但是同时还要打猎。因为要吃肉、要用兽皮、兽毛等,单靠训养的家畜还行。

这时期是农业畜牧经济的开始,正如古书上所说:“时播百谷草木,漓化鸟兽虫鱼。”又说:“掘土而种谷”“拘兽以为畜”。

这时一切生产手段,不论是土地、栏栅、大的渔网、船只以及驯养的动物,都归氏族里成员共有。他们共同住在一个很长的屋子里,东西是放在共同的仓库里。大家在一起吃,有共同的炉灶,死了也葬在共同的坟地。他们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消费了他们共同劳动的果实。这时由打猎、采集、畜牧或原始的耕种所得的生产物,只够吃用,没有剩余。

(注一)人类最初用泥涂篮筐煮东西,才发明了陶器。可以想到:最初的陶器是有骨胎的。有骨胎的陶器在中国还没有发现。齐家坪所发现的,已经是进步的陶器了。

第8篇:蒙昧时代范文

内丘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据考证,在这一地区有记载的人类活动迹象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而这一地区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富蔗之地的时间点,据记载是到了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八千年的时代。同时举世著名仰韶和龙山文化等古遗址就存在于内丘县境内;隋唐时期这里被称作邢州,有现在存瓷窑遗址(今指内丘县北面偏西方向 7 千米的东瓷窑沟村);这里寺庙居多,是儒家、佛家、道家三教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正是由于这一地区有多种宗教聚居,所以也就充分说明了内丘地区历史文化的强大包容性,同时这种多宗教聚居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当地民众的民俗信仰,对于该地区纸马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内丘纸马与当地宗教的渊源主要表现为:

内丘纸马中的自然崇拜

内丘纸马题材中的对于自然界的崇拜,主要源于人们对自然物象的心理崇拜。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国家,纯朴的农民们总是盼望年年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害怕洪涝天旱,害虫为灾,影响粮食收成,在这些人为不能控制的自然灾害面前,和对于电闪雷鸣的自然现象不能解释的前提下,纯朴的民众们就异想出能够保佑他们耕作安全,生活顺利的各种自然神,比如雷公、电母、龙王、山神、井神、火神、山神、以及天地等。在远古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原始民众的思维能力和生产劳动技术还处在原始的蒙昧阶段,自然界的变化对于当时的远古人类来说,是一种极其好奇的现象,人类只能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对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有极大的恐惧和不解的心理。当时受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思想受到禁锢,无法解释面对的诸如洪水地震的天灾,生老病死的人祸,就容易相信一种外力或有某种神的存在并主宰着世间万物,于是就希望通过祷告或膜拜保佑自己或家人消灾得福,生产活动风调雨顺。正是由于远古人们对世间万物自然崇拜的观念,产生了原始的神话传说、宗教活动和巫术祭祀,从而在远古人类内心形成了原始蒙昧的精神世界,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风、民俗。

内丘纸马与民俗事象

内丘纸马文化艺术的产生是在当地民众长期的节日祭祀活动和社会劳动生产中的民俗系列活动中应用而生的。在内丘地方民众的思想观念中,这些诸神被纯朴的民众们以一种娴熟的传统手工技艺,通过木刻为载体以单色墨印为方式,人格化到了粗糙劣质的粉纸和黄纸上,然后在节日活动或是祭祀时间张贴到院落或是房屋以及农具的各个地方:几乎所有农户各家大门的侧墙上都张贴着一尊被称作喜神的神码贴。被称作喜神的这一形象,在当地民间原本没有具体形态,是一个人们主观虚拟的神像,在内丘民众的心里,喜神是一尊笑容可掬、大眼睛、高鼻梁、梳髻怀琵的女性。人们还在张贴喜神像的旁边安置一个木头盒子,不管木头盒子简陋与否,虔诚的民众都会在盒子里面供上几柱香火,香烟袅袅,寄托着农户们对来年的期盼:盼望风调雨顺,趋吉避险,喜事连连。如此等等。

内丘纸马中的佛教、道教、行业祖师崇拜

除以上以外,内丘纸马神像中还有一大部分是佛、道、神仙、菩萨之类的神像。随着佛教的传入,内丘纸马题材里又多了天上有极乐世界,和地下有阴曹地府的说法,比如南海观音、太上老君、地藏王、圣人、四大天王等题材。所以可以说内丘纸马的神灵题材人物汇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云集了各种人格化神像,比如书房一般要张贴孔子像,厅堂一般张贴八仙像,南墙一般会张贴南海观音像等,把三教融汇在一起出现,形成了内丘地方特有的民俗、崇拜观念。还有从事手工技艺或推车等劳动者,每逢节日或是祖师诞辰,都会请祖师像来供奉等等。这些融合儒、释、道教、行业祖师崇拜的纸马含有一些朴素的唯心主义思想是应当批判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其中更多的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知恩报德的原始纯朴的高尚人格品质。

结语

第9篇:蒙昧时代范文

《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种不同性质的书所组成。《易经》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本为卜筮之书,属于巫术文化范畴。《易传》包括十翼,是对《易经》的一部解释性的著作,大约于战国末年经多人之手陆续写成;就其思想内容的基本性质而言,则是一部哲学之书,与《易经》本文的那种卜筮巫术大异其趣。

但是,在几千年来的经学传统中,向来是经传不分,把《周易》看成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认为《易经》的卜筮与《易传》的哲学并不存在任何的矛盾,而是有机地结为一体,具有统一的性质。按照这种看法,《周易》中的卜筮是一种哲学化了的卜筮,而不同于原始蒙昧的巫术,其中的哲学是在卜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用以趋吉避凶,指导人们的决策行为,而不同于那些单以理性认识为目的的较为纯粹的哲学。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周易》看做既非卜筮之书,亦非哲学之书,而是一部管理之书,尽管其中包含有卜筮与哲学两种不同的成分,却在管理思想上获得了有机的统一。这种看法在易学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成为人们的共识。

《易传》反复强调,《周易》的阴阳哲学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纯粹理性的认识,而且与人们的决策管理活动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实践功能。《系辞》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所谓“开物”即开达物理,“成务”即成就事务。

这是认为,《周易》是一部“开物成务”之书,其中的易道囊括了天地万物之理,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开通人们的思想,把这个易道用于处理实际的事务,就能通权达变,决断疑惑,采取正确的行动,做成一番事业。《系辞》进一步阐述这个思想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所谓“神”即阴阳变化神妙不测的客观规律,“几”即阴阳变化的苗头,吉凶祸福的先兆。

这是认为,《周易》这部书,其根本之点在于“极深而研几”,教人深刻地掌握阴阳变化的客观规律,用来指导主体的行为,使之达到随机应变、应付自如的神化境界。当人们有所行动、有所作为,面对着复杂变幻的客观形势而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之际,只要向《周易》请教,就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因而《周易》这部书把认识客观规律和人们对这种规律的利用两者结合起来,指导人们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正确的决策,实质上是一部“开物成务”、“极深研几”之书,也就是一部关于决策管理之书。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关于决策管理的思想,早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蒙昧阶段就已经有了萌芽。当时人们的思维水平极为低下,掌握的知识也很贫乏。他们为了实践上的需要,迫切关心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于是通过卜筮来预测吉凶祸福,作出估计和决定。虽然卜筮属于一种幼稚的宗教巫术,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客观环境,但是表现了早期人类试图根据客观环境来决定主体行为的努力,其中包含着决策思想和管理思想最初的萌芽。大约到了殷周之际,人们把卜筮的记录再加上一些对客观环境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汇编成书,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解答诸如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一类的问题。因此,《易经》这部卜筮之书,就是一部以巫术文化为背景的决策管理之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维水平提高了,所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能够把客观环境看成是一个由天道、地道、人道组成的大系统,并且探索出支配这个大系统的根本规律是一阴一阳。这是认识上的一个大飞跃。人们扬弃了《易经》中的宗教巫术,而发展为《易传》的哲学思维。但是,《易传》作为一部解经之作,并没有否定卜筮,只是站在阴阳哲学的高度对卜筮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易经》的那种把认识与行为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是被完整地继承下来了。因此,《易经》和《易传》虽然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代表的思维水平不同,但就其用于决策管理的基本性质而言,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

汉代以后,易学分化而为“两派六宗”。历代的易学家,无论是属于何派何宗,都把《周易》看做是一部管理之书,并且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需要来发挥其中的管理思想。

《周易》作为一部管理之书的基本性质,为历代的易学家所广泛认同,其中的思想精髓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新的阐释和发挥,最终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式的管理学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拥有一系列决策管理的操作原则,而且提炼出了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学基本原理,并发展出了一种体现着东方智慧的管理哲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