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钻床范文

数控钻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控钻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控钻床

第1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钻床 数控 改造

1、引 言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多年累积生产的普通机床,这些机床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精度低,要想在短时期内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大量更新,替代现有的机床,无论从资金还是从生产能力都是不可行的。但尽快将企业现有的部分普通机床实现自动化和精密化改造又势在必行。印刷电路板等类零件上的孔,数目既多,位置精度要求又高,用普通钻床无法加工。为此,在钻床上配备了微机控制的X、Y工作台。X、Y工作台的微机控制系统,能与钻床顺序控制器联接起来,完成全自动的钻孔工序。

2、分 析

2.1 过去的几十年里.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动作原理变化不大,但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反映到机床控制系统上。它既能提高机床的自动化程度。又能提高加工的精度,现已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机床既满足了技术进步和较高生产率的要求.又由于产品精度提高,型面加工范围增多也使改造后的设备适应能力加大了许多。这更加突出了在旧机床上进行数控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2 由于新型机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巨大, 如果把旧机床设备全部以新型机床替换,我们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替换下的机床又会闲置起来造成浪费,若采用改造技术加以现代化,则可以节省50% 以上的资金。从具体情况来讲,一套经济型数控装置的价格仅为全功能数控装置的1/3到1/5,一般用户都承担得起。这为资金紧张的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发展开创了新路,也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吸引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

2.3市场据国内资料统计订购新的数控机床的交货周期一般较长,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机床的数控改造就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主要补充手段。

2.4生产在机械工业生产中,多品种、中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是现代机械制造的基本特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完成这些生产任务,不外乎选择通用机床、专用机床或数控机床.其中数控机床是最能适应这种生产需要的。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数控技术用于机床改造是建立在微电子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实践使用的证明,把微机数控系统引入机床的改造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可靠性高;(2)柔性强;(3) 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4)经济性可观。为此在旧的机床上进行数控改造可以提高机床的使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而得到较高的机床性能和较大的经济效益。以ZJA3725×8-2型普通钻床改造为倒ZJA3725×8-2型圆柱立式钻床在我公司机械加工行业用量比较大,这主要是它购置费用低,操作简便实用,故现机加工行业还存在广泛的应用。

该种机床的传动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是主运动传动链,它的功用是把动力源(主电机)的运动传给主轴,使主轴带动钻头旋转。通过操纵手柄控制,主轴可具有12种转速。

二是进给运动传动链,它的动力源也是主电机通过控制操纵手柄,可使主轴得到4种进给量.但也可手动控制。

改造该种机床,一可以提高原机床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达到快速调整而且仍能保持机床的通用性.二可以提高原机床的功能. 利用微机数控方法准确地加工工件。

3、选 择

本着对机床的改动尽可能少、控制部分要求抗干扰性强、改造成本低的原则。依据有关资料的技术要求,改造之前应对该机床的性能、数据有所掌握.以便针对机床本身的精度高低来确定改造后的精度和改装范围。

一般来讲,普通立式钻床的数控改造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设计一套简易微机数控x―Y工作台,固定在钻床的工作台上。二是将控制钻头上、下运动的手柄拆去,改用微机控制步进电机通过一级减速装置使钻头上下运动。根据数控钻床的性能要求,一般钻床的加工精度在0.1~0.02之间。则钻床步进电机的脉冲当量可进为0.01ram/step,步进电机的步距角=1 5。

4、方 案

开发应用微机的机械系统比普通机械要复杂得多。除了机械结构外,还有计算机软件和接口硬件等,而且各个组成部分要一体化,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1硬件部分的构成

4.1.1 X、Y工作台

首先决定X、Y工作台的机械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X轴和Y轴的最大行程和最大的进给速度。下表中列出了X、Y工作台的参数。行程的大小与微机内部的计数器容量有关,而工作台的进给速度与微机的工作速度有关。

4.1.2 步进电动机

下表为步进电动机的参数

电动机的参数

本系统使用的步进电机的步进角为0.9°/步,1转为400步。步进电机轴与滚珠丝杠直接相联。电机轴每转工作台移动5mm。因此,脉冲当量为:

5/400=0.0125(mm/p)

工作台移动最大行程400mm时,步进电机必须转动32000步。即,微机要发出32000个脉冲给步进电机的驱动电路,工作台才能到达最大行程。8位微机只能对0~255数码进行运算,此时的数码可为216=0~65535。

另一方面,X、Y工作台的最大进给速度为1500mm/min(25mm/s),则微机每秒输出的脉冲数为

400×25/5=2000(p/s)

即输出脉冲频率为2kHz。如果微机直接向步进电机输出脉冲,则必须每隔0.5ms输出一个脉冲。这完全可以用软件方法(中断)实现。本系统通过具有脉冲输出、计数功能的专用芯片输出脉冲,使计算机软件的编制非常简单。

4.2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数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系统,点位直线系统,连续控制系统 如果工件相对于刀具移动过程中不进行切削,可选用点位控制方式。数控钻床在工作台移动过程中钻头并不进行钻孔加工, 因此数控装置可采用点位控制方式。对点位系统的要求是快速定位,保证定位精度。

4.3伺服系统的选择伺服系统实现位置伺服控制有开环、闭环、半闭环3种控制方式。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存在着控制精度不能达到较高水平的基本问题. 但是步进电机具有角位移与输入脉冲的严格对应关系。使步距误差不会积累;转速和输入脉冲频率严格的对应关系,而且在负载能力范围内不受电流、电压、负载大小、环境条件的波动而变化的特点。并且步进电机控制的开环系统由于不存在位置检测与反馈控制的问题.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控制系统的实现与调试。并且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在改善步进电机控制性能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这种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执行元件的开环伺服系统可以满足加工要求。适宜于在精度要求不很高的一般数控系统中应用。

虽然闭环、半闭环控制为实现高精度的位置伺服控制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在具体的系统中,增加了位置检测、反馈比较及伺服放大等环节,除了在安装调试增加工作量和复杂性外, 从控制理论的角度看,要实现闭环系统的良好稳态和动态性能,其难度也将大为提高。为此,考虑到在昔通立式钻床上进行改造,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系统分辨率0.01即可),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本文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

4.4执45-机构传动方式的确定为确保数控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平稳性,在设计机构传动装配时,通常提出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无问隙、高谐振以及有适宜阻尼比的要求。故在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尽量采用低摩擦的传动和导向元件。如采用滚珠丝杠螺母传动副、滚动导轨等。

(2)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如步进电机上的传动齿轮采用偏心轴套式消庶结构。

(3)缩短传动链。缩短传动链可以提高系统的传动刚度。减小传动链误差。可采用预紧以提高系统的传动刚度。如应用预加负载的滚动导轨和滚珠丝杠传动副,丝杠支承设计成两端轴向固定,并加预拉伸的结构等提高传动刚度。x―Y工作台传动采用滚珠丝杠螺母传动副和滚动导轨。

4.5 计算机系统的选择计算机数控系统一般由微机部分、I/O接口电路、光电隔离电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检测电路等几部分所组成。

在简易数控系统中,大多采用8位微处理器的微型计算机。如何采用Z80CPU或MCS一51单片机组成的微机应用系统。

Z80CPU有芯片价廉,通用性强,维修方便等特点。MCS一51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和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通过比较,对于简易数控机床推荐采用MCS一51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

5、实 施

5.1保留原机床主传动链,保留钻床工作台和控制工作台移动手柄,在原工作台上安装一套微机数控的x―Y工作台。由于x―Y工作台的运动部件重量和切削力不大。因此选用有预加载荷的双v形滚珠导轨。采用滚动导轨可减小两个相对运动面的动、静摩擦系数之差,从而提高运动平稳性,减小振动。考虑到电机步距角和丝杠导程只能按标准选取,为达到分辨率0.01要求,需采用齿轮降速传动。

5.2 将控制钻头进给运动的手柄拆去,改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通过一级减速,使齿轮与套筒上的齿条啮台,从而实现了主轴向下进给或向上退出。

5.3 在x、Y工作台的下底板的4个角留有一个凸台,各开一个槽,把螺栓插入原工件台的槽及此槽内用螺母旋紧。

综上所述,本文改造的总体方案确定为:采用8031单片机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由I/O接口输出步进脉冲步进电机经一级齿轮减速后, 带动丝杠转动,从而实现工件的纵向、横向运动,同时为了防止意外事故,保护微机及其它设备,还设置报警、急停电路等。

ZJA3725×8-2数控改造后,进给定位准确,性能参数稳定,显著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针对企业数控机床少,普通机床多的实际状况,此种改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设备技术改造迫切要解决。

参考文献:

[1]徐元昌.数控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戴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4]朱晓春主编.数控技术机[M].北京: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 改造;深孔;性能;低廉

中图分类号T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117-02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孔的加工增加了,孔加工约占机加工量的1/3,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式。尤其是深孔加工,普通车床达不到加工的工艺要求,再深一点,几乎无法进行加工。因此,较之一般浅孔加工人们早已提出,并对不断发展的深孔加工技术越来越感兴趣。而现在市面上一台专业的加工深孔的设备十几万元,此设备专业性强,加工种类单一,为了特定的某种产品而购置专用设备,对企业来说是个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想用车床改深孔钻床。如此,即可节约大量的成本,也可以让闲置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为机械行业老设备改造提供很好途径。

1 机床改造概述

1.1 机床改造的基础

1.1.1 机床改造的概念

机床改造一般指对现有普通机床的一些部位作一定的改装,配上相应的装置及控制系统,从而使原机床具有深孔加工能力.

这种技术具有独特的特点.机床改造后专业性强,拆装方便,实用性强。适应多品种深孔的批量生产.改装费用低,经济效益好,提高了机床的使用价值.同时,改造的周期短,可满足生产需要,不会破坏原车床的使用功能。

1.1.2 机床改造的原因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机械产品的形状,结构和材料不断的改进,精度不断的提高,要求机床设备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适应生产对象频繁变化的需要.目前,深孔钻床价格昂贵,一次性投入大,对中小企业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现在各企业有大量的普通机床,可是用普通机床进行深孔加工,局限性较大,不能加工孔长与孔径比较大的深孔,从而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周期,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1.1.3 机床改造的意义

1)节省资金。机床的改造同购置新机床相比可节省60%左右的费用,一般大型机床改造只需花新机床购置费的1/3。并可以利用现有地基;

2)性能稳定可靠。因原机床各基础件经过长期使用,几乎不会产生应力变形而影响精度;3)能生产多种工艺要求的产品 机床改造后即可实现加工深孔的生产需要,使得企业加工产品多样化,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节约了外委费用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4)增加职工的收入。多样化的产品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2 机床改造的内容

机床与生产线的深孔钻床改造主要内容:

一是保持原功能,设备经改装后有深孔加工的功能,但原来的车床的基本功能不能破坏;

二是在普通机床上加支撑装置。如垫板,v型块等。

3 机床改造

3.1 深孔加工的特点

深孔加工无法直接观察刀具切削情况,因此加工时只能通过听声音、看切屑、观察机床负荷及切削液压力等方法来判断排屑及刀具磨损状况。针对深孔加工散热困难,排屑困难,以及深孔加工时钻杆长、刚性差、易振动等特点,为我们的车床改造提供了方向。

3.2 机床改造的方法

根据深孔加工的特点,在车床改造中,我们要依据工件与车床的中心距保持一致的原则。将车床的刀架、尾座拆卸,采用垫块放置在车床尾部,保证垫块的高度与走刀架的底座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上面固定垫板,根据加工工件的直径及车床本身的中心距确定V型快的高度和V形开口的大小,保证工件放置在V型块后与车床卡盘的中心高度一致。车床卡盘上将三爪去掉,购置专业的深孔固定 。配置相应的压力泵确保切削液能顺利的进入深孔内部,并保证铁屑能通畅的排出。

注:后垫块是公母两块,一块和车床轨道相接,一块保证和走刀架平行。

3.3 在深孔加工时采取的工艺措施

钻孔前先预钻一个与钻头直径相同的浅孔,引钻时可起到导向定心作用。加工直线度要求较高的小孔时这一步骤尤其必要。 安装、调试机床时,保证工件孔中心轴线与钻杆中心轴线重合。

根据工件材质合理选用切削用量,以控制切屑卷曲程度,获得有利于排屑的C形切屑。加工高强度材质工件时,应适当降低切削速度V。进给量的大小对切屑的形成影响很大,在保证断屑的前提下,可采用较小进给量。

为保证排屑、冷却效果,切削液应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流量。加工小直径深孔时可采用高压力、小流量;加工大直径深孔时可采用低压力、大流量。

开始钻削时,应首先打开切削液泵,然后起动车床,走刀切削;钻孔结束或发生故障时,应首先停止走刀,然后停车,最后关闭切削液泵。在加工孔比较长,但孔径小的深孔时,一般采用外排屑的方式,且不要一次成型,在钻枪的选用上采取有短到长的方式,逐渐加深,这样可以减少钻头的磨损速度。

3.4 改造后机床的使用情况

深孔加工实例:

在材质为27SiMn、Φ140mm工件的直径为Φ140mm上钻削孔径Φ20±0.2mm、深度1050mm 的深孔。选用成都深孔加工中心生产的BTA深孔钻(f20)进行加工,刀片牌号YT798,钻杆材质45钢(调质处理,HB240~280);选取切削用量:V=60m/min,S=0.21mm/r;切削液选用5%乳化液,切削液压力2.5MPa,液压泵流量80L/min。 在正式加工前在工件孔位上预钻一个Φ20mm 浅孔,在钻深孔时采用300,700,1100的三种规格的钻头。钻孔时,先用300规格的钻头再依次用700,1100的钻头钻孔,最后达到加工的要求。采用此种工艺我们加工了500件工件,没有偏心等缺陷。因此,说明我们的改造是成功的,可行的。

4结论

通过改装,可满足加工深孔的车床已经完成,可以实现在卧式车床上加工深孔的要求。当然,在没有深孔加工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垫块、垫板等配件拆卸,重新将走刀架和尾座安装到车床上,恢复车床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君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8.

[2]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戴曙.金属切削机床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l.

[4]赵永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

第3篇:数控钻床范文

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有效率为77.8%,实验组患者恢复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脑室出血钻孔引流术后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患者恢复效果好,并且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进行临床护理的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9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33-02

脑室出血是神经科疾病中的一种,具有发病率高、发病凶险的特点,患者在病发后的死亡率非常高,临床的相关统计中可以看出,中毒的脑室出血死亡率高达70%,而重度患者的死亡率可达到100%,因此脑室出血一直是临床神经科治疗的重点,通常选用的治疗方法是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 [1],并且要进行综合的护理。本次研究中在脑室出血钻孔引流术后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7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患者的选入标准:患者均患有脑出血,并且接受了钻孔引流手术的治疗,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40~78岁之间。患者不患有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的病症,并且家属同意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可以配合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综合性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如果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出现了病情的恶化或是不良反应等,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抢救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1.3 观察指标。如果患者在护理之后颅内压稳定,并且其他症状都消失判定为治疗显著,如果患者的颅内压相对稳定,病情好转则判定为治疗有效,如果患者的颅内压没有明显的变化或者是出现死亡的先兆,则判定为治疗无效,同时要进行紧急的抢救。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的是(n,%)表示,采用的是卡方检验,并且P

2 结果

从实验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恢复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详细的数据统计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恢复情况统计(n,%)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P

3 讨论

鉴于脑室出血疾病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后要进行相关的护理,不仅能够加强手术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的是综合性的护理,主要分为基础护理、引流护理 [3]。

基础护理:患者在进入医院治疗后需要充分的休息,要保持患者的,让患者的头部太高,以此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少脑水肿的现象,保证患者病房内的空气流通,若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要进行安抚,如有必要可根据医嘱采用镇静剂。每隔两个小时要为患者翻身,防止患者出现褥疮,控制患者的饮食,选择高维生素的流失,缓慢进食,如果患者发生呕吐要及时的清除,并且在进食之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 [4]。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经常呼唤患者的名字以观察患者的意识,如果患者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患者的颅内压增高,要随时做好紧急抢救的准备。

第4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PLC;组合机床;自动控制

1.系统概述

组合机床是针对特定工件进行特定加工的加工设备。这类设备大多数能多机多刀同时工作,并且具有工作自动循环的功能。双面钻孔组合机床主要用于在工件的两对面上钻孔。

1.1机床的主要运动

机床动力滑台由液压驱动系统提供进给动力,电动机拖动主轴箱的刀具主轴,提供切削主动力,工件的定位及夹紧装置由液压泵系统驱动。

机床工作时,工件装入定位夹紧装置,按下启动按钮SB2,工件开始定位和夹紧,然后左、右两面的动力滑台同时进行快速进给、工进和快退的加工循环,在这同时,刀具电动机也启动工作,切削液泵在工进过程中提供切削液。加工结束后,动力滑台退回到原位,夹紧装置松开并拔出定位销,一次加工的工作循环结束。

1.2机床的拖动及控制要求

(1)机床动力滑台和工件定位、夹紧装置由液压系统驱动。电磁阀YV1和YV2控制夹紧液压缸活塞运动方向;YV3、YV4和YV7为左机滑台油路中电磁阀换向线圈;YV5、YV6和YV8为右机滑台油路中电磁阀换向线圈;线圈YV9和YV10控制定位销液压缸活塞运动。电磁阀线圈得电动作如表1-1所示。

(2)机床共有四台电动机。M1为液压泵电动机。液压泵电动机M1应先启动,使系统正常供油后,其他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及液压系统的控制电路才能通电工作。

M2为左机的刀具电动机,M3为右机的刀具电动机。刀具电动机应在滑台进给循环开始时启动运转,滑台退回原位后停止运转。

M4为切削液泵电动机。切削液泵电动机可以手动控制启动和停止,也可以在滑台工进时自动启动,在工进结束后自动停止。

表1-1电磁阀线圈得电动作表

2.基于PLC技术的双面钻孔组合机床改造方案

根据组合机床的控制流程,要求机床能分别在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方式下运行。

2.1 PLC的选型

由PLC组成的双面钻孔组合机床控制系统共有输入信号22个,都是开关量,其中选择开关1个,按钮11个,检测元件10个;共有输出信号15个,其中电磁阀10个,控制四台电动机的接触器4个,指示灯1个。

根据输入和输出点数,选用日本三菱公司小型高性能整体式FX2N系列PLC。它是FX2的更新换代型,由基本单元、扩展单元、特殊模块和特殊单元组成。I/O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10%-20%可扩展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估算数据。因此,该系统选用三菱FX2N-48MR型PLC,即24个输入点,24个输出点。

2.2 PLC输入点和输出点分配

PLC输入输出点如表1-2所示

2.3控制程序设计

双面钻孔组合机床控制要求中提出液压泵电动机M1应先启动,在系统正常供油后,其他电动机和液压系统控制电动机才能启动,控制程序应满足这一要求。

组合机床有手动工作方式和自动工作方式,通过转换开关SA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

以自动工作方式为例介绍系统改造后的状态流程。

3.结束语

双面钻孔组合机床是一种对特定工件加工的设备,通过PLC技术改造,设备运行比较稳定,维修量减少,可靠性得到提高,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设备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科]

【参考文献】

[1]阮毅,陈伯时编著.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肖明辉编著.三菱FX系列PLC应用技能实训.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张运刚,宋小春编著.PLC职业技能培训及视频精讲.北京:人民邮电工业出版社,2010.

第5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钻孔引流术;尿激酶;

硬膜外血肿是指位于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多发于慕上半球凸面,属于颅脑损伤中的一种常见病。根据血肿状况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特急性四种类型,以急性硬膜外血肿居多,近年来,保守治疗方法的广泛采用,由急性转化为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例越来越多,对于该类病症,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由开颅引发的负面影响较大,临床上现并不推荐采用该类治疗方法[1]。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对30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并从引流管中注入尿激酶和自体血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1:0.58;年龄范围为6~63岁,平均年龄为(37.5±6.3)岁,其中6~15岁患者4例(占13.3%),16~30岁患者9例(30.0%),31~50岁患者14例(46.7%),51岁以上3例(10.0%);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63.3%),跌伤7例(23.3%,高处坠落伤3例(10.0%),钝器伤1例(3.3%);伤后至就诊时间为0.8h~2.5d,平均为(5.8±0.6)h;临床表现:头晕头痛26例,恶心呕吐11例,癫痫2例,偏身感觉障碍和外耳道出血各1例,均无明显瞳孔变化;GCS评分:9~12分12例(40.0%),13~15分18例(60.0%)。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来院均进行至少2次CT检查并确诊,符合硬膜外血肿的相关诊断标准,血肿量按照V=1/2长×宽×层面厚度来计算[2],血肿部位:额叶16例(53.3%),颞叶8例(26.7%),顶叶4例(13.3%),枕叶2例(6.7%);血肿量:额叶20~40ml,颞叶15~30ml,顶叶25~40ml,枕叶10~15ml;脑室受压患者13例,中线发生偏移但不超过10mm患者17例;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

1.2方法

①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给予常规治疗,伤后第3~5d行钻孔引流手术,术前剃头、禁食,血常规等检查无异常,给予立止血肌注和静推,分别为1ku;②根据CT图像明确血肿部位以及在脑部表面的投影范围,应避开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侧裂血管和骨折线,确定钻孔位置,CT片提示血肿最厚处为钻孔位置;③局麻后穿刺,取3~4cm头皮切口,在血肿最厚处电钻钻孔,位置为偏后下缘颅骨,吸除少量血肿,置入12~14号脑室引流管在血肿腔内,再戳孔引出并固定,完成外接口;④术后取自体新鲜血清5ml,加入尿激酶2~3万U,经引流管注入血肿腔,然后关闭引流管,2h后再次开放,每8h进行1次,出现注入量不足情况,应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对其进行适度稀释,期间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3-5d后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应保证无血性液体流出,经CT检查显示血肿基本消失,若未达到上述效果,应适当延长拔除引流管时间;⑤术后应隔日复查患者头部CT,对于症状和体征明显加重,且血肿明显增大者,应考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再出血但量并不大患者,可加注血凝酶止血[3]。

2结果

30例患者经头颅CT检查,显示血肿消失达90%以上予以拔除引流管,其中术后3d内(包括第3d)拔管21例,占70.0%,4d及以上拔管9例,占30.0%,其中有1例患者在引流期间存在活动性出血,加注血凝酶止血后,出血得到控制;有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未对其进行特殊处理,18d后自行吸收恢复。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时间最短4d,最长2周,平均住院时间为(7.2±2.3)d;出院时CT检查结果显示,血肿完全消失23例,占76.7%,基本消失(残留少量薄层血肿,不到10%)7例,占23.3%。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

3讨论

据统计资料显示,硬膜外血肿大约占到外伤性出血的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多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受伤机制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其中多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判断依据为:外伤后3h~3d内形成即为急性血肿,超出3d即为亚急性血肿。以往治疗主张血肿量超过30ml即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低于30ml即采取保守疗法,但是选择开颅术(包括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两种术式)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不足,向微创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4]。就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而言,其多发生在额叶和颞叶,常伴线形骨折,血肿量在20~50ml之间,单纯进行钻孔引流很难完全清除,有必要采用微侵袭治疗方法,即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注入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30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注入治疗,均好转出院,时间最短4d,最长2周,平均住院时间为(7.2±2.3)d;CT检查结果显示,血肿完全消失23例,占76.7%,基本消失(残留少量薄层血肿,不到10%)7例,占23.3%,术后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在此对该方法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体会如下:

3.1手术适应症及相关注意事项

硬膜外血肿以急性为主,出血多在20~30min停止,血凝块的填塞效应会对再出血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伤后过早手术很容易出现再出血的危险,因此应在出血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其在伤后3d便会进入亚急性期,即由急性硬膜外血肿转为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此时再出血可能性有所降低,进行手术治疗相对比较安全,因此,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允许情况下,可推迟手术治疗时间。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意识状态清醒,保守治疗期间无加重迹象;[5]②患者血肿稳定,保守治疗期间血肿无进行性增多;③血肿量在30~50ml之间,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cm,经CT检查定位明确;④非后颅窝、功能区的硬膜外血肿。位于功能区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如患者出现因血肿压迫导致的肢体偏瘫、麻木,即使患者无意识障碍,也应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血肿,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不应等到3-5天后行微创钻孔手术;对于非功能区的硬膜外血肿合并有脑挫裂伤的患者,如脑挫裂伤出血不多,患者意识清楚,应在脑挫裂伤出血稳定后,行硬膜外血肿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总之,采用该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及量,找好手术时机,以免过晚出现机化或钙化现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发生颅内感染。

3.2尿激酶和自体血清应用原则

尿激酶本身副作用较小,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中可反复应用,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对血凝块发生作用,由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血凝块并未液化,术中可能会使大量血清丢失,进而降低尿激酶的药效,为增强尿激酶溶解血块的作用和加快其溶解速度,有必要对血清进行补充,即将尿激酶加入自体新鲜血清中一并注入,这样能够获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微创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注入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袁俊兴.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10):197-198.

[2]罗永庠,邓元央.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15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5(7):79-80.

[3]贺启荣,周庆,梁建平,等.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0(1):60-61.

第6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钻孔引流;引流管;尿激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2011年因脑出血住院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病例73例。其中男57例,女16例,年龄39~86岁,平均59岁。其中57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52例未系统服药治疗。出血后意识障碍53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意识清楚患者出现意识障碍9例。

1.2 入院时CT扫描 54例患者血肿量大于40 ml,其中42例大于50 ml, 4例大于60 ml,19例患者血肿量小于40 ml。19例小于40 ml血肿患者,保守过程中复查CT血肿量增大,病情加重。

1.3 治疗方法 73例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术中用注射器抽出部分血肿,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次/d)同时根据病情复查头部CT,根据CT表现拔除引流。

2 结果

其中64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术后病情加重,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7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3 讨论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症疾病,重者导致患者死亡,轻者患者留有后遗症[1]。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既要减轻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又要手术效果确切,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减少后遗症[2]。我们对脑出血行转孔引流术的体会:①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手术为直视手术,引流管直接穿入血肿腔,对脑组织损伤小。②术中抽出部分血肿,减少颅内血肿量,降低颅内压。③手术指征可适当放宽,尤其高龄、有心肺疾病者可采用此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④术后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观察引流量和引流颜色,同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⑤复查头部CT,了解脑内血肿情况。⑥钻孔引流术病残率降低。综上述:钻孔引流术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3]。

参 考 文 献

[1] 朱毅.尿激酶引流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98-99.

第7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46-02

Clinical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of 127 Case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by Trepanation and Drainage Fluid

ZHANG HongxinMI Jianqiu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ong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2660

[Abstract] Objecfive To analysis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plication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 by trepanation and drainage. Methods 127 cases with CSDH from Jan,2001 to Dec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and 10 cases with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 127 cases with CSDH were recovered. The complicaticns in 10 cases mainly include intracranial tension pneumatosis(3 cases),epileptic attack(3 cases),intracranial hematoma(2 cases),and leakage of cerebrospinal(2 cases). Conclusion The merits such as minimal operative trauma,short operative time,simple and easy operative technique,and good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There was littl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ut maybe preventation and cure.

[Key Words]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Txepanation and dramage;Complication

颅骨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慢性硬膜下血肿127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治疗率高,但仍有部分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0例。现结合本组资料并参照有关资料,现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本组病例共127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35例;年龄45~80岁,其中60岁以上108例,占85%;有明确外伤史98例;病程1~4个月。

1.2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83例,肢体偏瘫68例,智力下降或精神障碍,行为异常32例,昏迷伴单侧瞳孔散大8例。

1.3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幕上的血肿,单侧血肿112例,双侧15例;血肿量为50~150mL,平均为80mL;血肿多广泛分布在额顶枕部硬膜下,额顶部血肿较厚,单侧血肿均易存在中线结构移位,脑组织和侧脑室不同程度受压。

1.4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在入院后行CSDH钻孔引流术。麻醉方式:其中全麻3例(因患者精神障碍较重,考虑术中配合差的患者),其余124例均采用局麻或基础麻醉+局麻下手术。根据CT显示的血肿所在部位先在低位处作3~4cm头皮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帽状腱膜及骨膜,用乳突牵开器撑开头皮,行颅骨钻孔一个,电凝并“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包膜,即可见酱油样液体或混有血凝块液体流出;再于高位处钻孔一个,同样的方法切开硬脑膜,于两孔处反复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置换,至冲洗液清亮和无血凝块流出,然后先于低位引流孔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头皮,在从引流管处注入生理盐水,从高位孔处排气至血肿腔内充满生理盐水气体完全排出,缝合高位孔头皮。引流管接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引流约3~5d,根据引流量以及头颅CT复检情况拔管。

2结果

全组患者均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愈127例,死亡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继发张力性气颅3例,颅内血肿2例,癫痫发体3例,脑脊漏2例。

3讨论

3.1张力性气颅

颅内积气是临床最常见的并发症,CSDH行BHID术后部分颅内有少量积气(少量的无张力性散在积气),无需特殊处理,待其自行吸收[1],一般1~2个月内均能吸收。如果气体较多,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受压,则为张力性气颅。

分析引起张力性气颅的主要原因:(1)硬脑膜及血肿包膜被切开,血性液体喷涌流出的同时空气随之进入充填血肿腔;术中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时,不慎将气体注入血肿腔,术毕缝合切口时未能将空气排出;有些因钻孔部位较低,难以将空气排出。(2)引流管与硬脑膜或头皮之间形成单向活瓣作用;由于血肿引流后脑组织未能及时复张,引起颅内压下降,血肿腔有时产生负压,使气体从外界通过活瓣进入并积聚于颅内。老年人因有脑萎缩,脑膨起往往不够满意,易使空气吸入。(3)手术时损伤血肿内层包膜,使空气逸入硬脑膜下腔或蛛网膜下腔。(4)切口缝合不严密引流液从引流管旁漏出,空气依“倒汽水瓶原理”进入颅内。

预防措施:在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采用钻双孔手术的方法,低位孔引流液体,高位孔于血肿腔最高位处,以利空气排出。(2)硬脑膜切口大小应与引流管相当,防止空气从引流管旁进入颅内。(3)冲洗血肿腔时勿将空气注入,每次冲洗后要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倒流。(4)手术结束时,先于低位引流孔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头皮,再调整头部位置,使高位孔在头部最高平面,再从低位孔引流管处注入生理盐水,至血肿腔内充满生理盐水,待气体完全排出后再缝合高位孔处头皮。(5)术后常规持续闭式负压引流,保持头低位30°,并嘱患者尽量向患侧卧位,使血肿腔尽早闭合,术后不用脱水剂,采用促进脑膨胀措施。一旦发生张力性气颅,应立即调整引流管排出气体或于血肿腔积聚气体最高点处(多在额部)钻颅排出气体,缓解颅内高压。本组发生3例张力性气颅,2例是切口缝合不严,另1例是引流管脱落引起。

3.2继发性颅内血肿

可分为硬膜外血肿(EDH),硬膜下血肿(SDH)或脑内血肿。

引起硬膜外血肿的原因:(1)血肿清除后颅内压骤降,硬脑膜塌陷,使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小血管撕裂而引起;(2)颅骨钻孔时力量过大,或术中操作不慎引起硬脑膜与颅骨产生剥离;(3)术区周围脑组织由于血肿快速清除后快速复位致脑血流突然增高,血管局部自身调节功能失调从而破裂出血;(4)硬脑膜悬吊不严密,骨孔边缘的渗血处理不彻底;(5)手术切口止血不彻底,经颅骨钻孔处渗入,骨孔未用明胶海绵填塞。

引起硬膜下血肿(SDH)或脑内血肿原因:(1)冲洗管或引流管质硬,血肿腔插管操作粗暴,导管刺破血肿内壁和皮层血管,导致同侧硬膜下或脑内血肿;(2)术后血肿腔内残存纤溶物质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过多,引起血肿外壁包膜上的血管缓慢渗血;(3)血肿过大,血肿排放过快,颅内压骤降,导致中线结构剧烈摆动,牵拉对侧矫静脉撕裂或断裂,产生对侧硬膜下血肿。

预防措施:(1)定位准确,避免钻在血肿边缘,以致误伤脑组织;(2)钻孔时动作应轻柔,避开硬脑膜血管;(3)硬脑膜“十”字切开后,用电凝尽可能将硬脑膜边缘烧贴于骨孔边缘,骨孔及硬脑膜妥善止血,必要时悬吊硬脑膜。(4)手术时缓慢减压,控制血肿排出速度,使颅内压缓慢下降;(5)冲洗血肿腔时低压缓慢进行;(6)留置的引流管宜细软,以8~12号硅胶管为宜。置管时轻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以验证引流管是否在血管腔,如遇阻力,应警惕误入脑组织内;(7)术后保持患者安静,应尽量避免引流管的移动。引流管内出现新鲜血液或破碎脑组织,患者症状不改善或改善后恶化,应立即复杂头颅CT。

3.3癫痫发作

本组共发生3例。其发生原因:(1)颅内血肿或水肿;(2)引流管过硬,异物刺激或硬脑膜下积液或局部积液,血肿包膜刺激皮层;(3)粘连性蛛网膜炎;(4)低钠血症,输入大量青霉素等原因[2];颅内血肿和引流管刺激皮层运动中枢是引起术后癫痫发作的两大原因[3]。本组术后癫痫发生,复查头颅CT 1例患者发现引流管直入脑组织内引起脑内血肿,另2例可能与引流管置于颞部或硬膜下积液有关,拔管后再未出现癫痫,随访1年再未出现发作。

我们认为术后继发性癫痫的防治方法:(1)定位力求准确,钻孔点避免靠近血肿腔边缘;(2)引流管勿过粗、过硬,及插入过深;(3)放置引流管位置应尽量避免位于运动区[4];(4)手术减压要缓慢。

3.4脑脊液漏

本组发生2例。表现为术后引流量增多,且引流液越来越清亮,性质如脑积液,每天引流量超过200mL,多合并脑积液漏[5]。其原因:置引流管时损伤或冲洗时水压过高,损伤蛛网膜,使蛛网膜下腔与脑积液相通引起。预防措施:术中放置引流管轻柔,且不易过深。冲洗时低压缓慢,慎防暴力冲洗。处理:如果手术后引流量每天超过200mL,应考虑脑脊液漏,将引流管抬高10~20cm,以免引流液过多,造成颅内低压,让引流液逐日减少,变淡,5~7d后可拔出引流管,以免置管太久,造成颅内感染。本组并发脑脊液漏2例,均经上述处理后无不良后果。

3.5其他并发症

CSDH的主要发生人群为高龄患者,其人体机能已逐渐减退,且抵抗力、耐受力逐渐下降,并存在一些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因此,在防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并发症的同时,紧密观察其他中系统有无合并症,并及早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442-444.

[2] 丁育基. 颅脑重症与手术并发症[M]. 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334- 335.

[3] 陈相兵,黄建跃. 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并发症及防治[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4):60.

[4] 钟海. 11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并发症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8):449-450.

第8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细针、多孔道;钻孔减压术;中药;髓腔注射

中图分类号: R681.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22-02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ANFH)近年来发病日益增多,为骨科领域目前尚未解决的难治性疾病。笔者自2011年9月―2013年6月以大转子外侧髁下细针、多孔道钻孔减压术联合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髓腔注射的方法,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Ⅰ期~Ⅱ期)22例,共28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2例,男14例,女8例;左侧9例,右侧7例,双侧6例;年龄34~59岁,平均46.7岁。按Ficat分期:Ⅰ期10髋,Ⅱ期18髋。22例不同程度出现患侧髋关节进行性疼痛,站立或行走时加重;臀部疼痛或腹股沟区疼痛;髋关节活动进行性受限;伴有下肢疼痛或跛行。查体:托马斯征(+)或“4”字试验(+)。患者均行X线、CT检查及部分行MRI检查,诊断明确(FicatⅠ期~Ⅱ期)。

2 治疗方法

2.1 钻孔减压术 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内旋约15°,髋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在大转子下方约2.0 cm进针点处以5%利多卡因做皮肤至骨膜浸润麻醉,范围以进针点圆心直径2.0 cm,克氏针直径可选择2.0 mm~3.0 mm。经皮肤刺入至大转子下骨皮质,前后轻轻滑动,确定股骨干中点,向头颈方向电钻低速缓慢钻入。C型臂X线机随时监视,随时纠正,克氏针向股骨头内密度增高区或囊性病部位中心及周围钻3个孔,直至股骨头软骨面的下约0.5 cm处为止。取出克氏针,以18号穿刺针套筒沿克氏针孔道钻至死区域,抽出骨髓血约6~10 mL,髓腔充分减压后,注入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约10 mL,取出穿刺针套筒,加压包扎。术后卧床休息1周。6~8周后可扶部分负重行走。

2.2 髓腔注射药物 钻孔减压术后1周,髓腔内注射药物。患者取仰卧位,股骨大转子外侧常规消毒铺巾,在大转子下方约2.0 cm处以5%利多卡因由皮肤至骨膜逐层浸润麻醉,取18号穿刺针沿麻醉针道经骨皮质穿刺人髓腔,并抽出髓腔血6 mL~10 mL,注入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约10 mL,取出穿刺针,加压包扎。1周1次,第1个疗程注射3次。第2个疗程只做髓腔注射药物4次,2个疗程之间间隔2个月。

3 疗效分析

3.1 评价标准 术后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1],疼痛程度得分44分,生活能力项目得分14分,行走能力项目得分33分,关节畸形与活动度得分9分,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

3.2 近期疗效 股骨头细针、多孔道钻孔减压术及髓腔注射药物后患者会出现关节局部疼痛症状加重,一般2~3天后症状逐渐消失。治疗2个疗程后,优7例9髋,良12例16髋,可2例2髋,差1例1髋。Ⅰ期患者优良率100%,Ⅱ期患者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89.29%。患髋Harris评分术前平均(58.3±9.7)分,术后平均(86.4±7.3)分,Harri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常见难治的多发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它的发病基础多与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骨髓腔内压力增高相关,日久出现局部血肿、纤维变性乃至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应用股骨头钻孔减压术,使股骨头、颈部与皮质外形成交通,使髓腔内压力降低,并将囊变积血引出,既保持股骨头的完整性,又因为钻孔打断部分阻塞的血管,促进血管新生,是血液循环进入,有利于骨的营养和新生,同时使代谢产物及时排出[2]。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创伤小,出血少,既不破坏股骨头血液供应,又不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不会造成髋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操作便捷,疗效显著。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主要成分为多肽类骨代谢因子、甜瓜籽提取物、多种游离氨基酸,以及有机钙、无机钙、磷离子、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份丹参素[FL)][HJ2mm][SD1,1][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FL(K8mm]和盐酸川芎嗪,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并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两者配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延缓股骨头坏死的发展,缓解髋部疼痛,恢复患髋的功能。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防治最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塌陷,加速新骨的再生,清除死骨,缓解患髋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目的。本方法对于治疗Ⅰ期、Ⅱ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没有明显副作用。即使远期疗效不佳也不会增加关节置换难度,5~10年有效率约在60% ~65% 之间[3]。因此认为,钻孔减压术联合中药髓腔注射,能减轻髓腔压力,同时改善股骨头内的血液循环和促进骨组织再生,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Am),1969,51(4):737-755.

第9篇:数控钻床范文

关键词:微型;立式钻床;设计;仿真

1 钻床简介

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很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

钻床种类:立式,台式,摇臂式等。

钻床的发展与趋势:国外主要的深孔钻床都系列化完整的数控深孔钻床通用部件,在深孔钻床上不仅一般动力部件应用数控技术,而且夹具的转位或转角、换箱装置的自动分度与定位也都应用数控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深孔钻床的工作可靠性和加工精度。多品种加工装备采取了一系列的可调、可变、可换措施,使得加工装备获得一定的柔性,增加机床配置的灵活性和灵敏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使得深孔钻床的制造有了质的飞跃。

钻床的工作原理:台式钻床的工作原理是以电机为动力进行输出,其动力通过塔式皮带轮和三角带的变速传递给主轴,主轴套在套筒里,套筒上具有齿条结构,与配合手柄的齿轮啮合组成纵向进给系统,因而套筒的上下移动带动主轴的上下移动,主轴的转动以及手柄的进给完成加工。

本课题设计要求及内容:

(1)微型立式钻床的设计,要求结构简单,轻便灵活,外形尺寸控制在300×200×600(mm)之间。

(2)单轴设计。

(3)孔直径在13mm以内。

(4)主轴转速在4100rpm以内。

(5)立式操作。

(6)由于并没有太大精度要求,夹具以及导轨设计不做太多设计。

2 微型立式钻床的设计

2.1 立式钻床设计方案

钻头选用高速钢麻花钻,结构钢和铸钢选取δ=736MPa,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得:

钻床扭矩Mk=0.34D2f0.8Kp=13.5N・M

Mk为切削力矩

D为钻头直径

f为每转进给量

Kp=(δ/736)0.75 为修正系数

其中D=13mm,f=0.2mm

计算轴向切削力

Ff=667Df0.7Kp=2595N

Ff为轴向切削力(N)

D为钻头直径(mm)

f为每转进给量(mm)

Kp为修正系数

主轴切削功率公式为:

Pm=(Fffn/1000×60+2πMkn/60)×10-3kW=0.25kW

Ff为轴向切削力(N)

f为每转进给量(mm)

n为主轴固定转速(r/min)

Mf为切削力矩(N・M)

查找得知,轴承传动效率为0.99,键传动效率为0.98,主轴传递功率为:

P=Pm/(0.99×0.99×0.98)=0.37kW

2.2 立式钻床具体参数和机构

2.2.1 加工工艺参数

工艺方法:钻削,一个麻花钻工作

刀具: 最大加工直径13mm

加工材料:木材,软金属

最大钻孔能力:工具钢3.2mm,非金属6mm,软金属5mm

切削用量:切削速度8-11m/min,进给量0.04-0.15mm/r

主轴转速:4100rpm;进给速度:手动;主轴行程:25mm

2.2.2 尺寸参数

机床外形尺寸:290×190×590(mm)工作台尺寸:160×160(mm)

钻头夹持范围:0.6~6.5mm

主要联系尺寸:主轴端至工作台距离200mm;主轴中心线至外部立柱距离105mm

立柱外壁直径46mm;立柱高度300mm;底座高25mm

2.2.3 动力参数

电机参数:5158A;额定功率:340W;空载转速:16000rpm;电机尺寸:中间轴直径6mm;电机总长105mm,直径65mm;2个安装螺丝距离53mm。

3 Catia简介及零部件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