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工作思路范文

村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工作思路

第1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今年以来,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稻米城,争当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头兵”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灾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农业发展,克服了特殊困难,顶住了特殊压力,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稳、三提升、三改善”

三稳:

——粮食作物稳定增产。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确保了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不动摇。全县共落实水稻面积59.62万亩,较去年增加3.53亩,粮食总产量达4.77亿斤,较去年增加0.04亿斤,实现了连续五年超历史。

——畜牧水产稳步发展。全县注册养猪企业共发展到23家,成立了养猪合作社5个,建立种猪场6个(其中一级资质2个,二级资质4个),建成万头以上规模猪场20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196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有48户)。预计全年生猪出栏60.2万头,其中:供港7.3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20.2%、25.86%;生猪产值预计可达9.3亿元,较去年增长41.3%。肉类总产量51280吨,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全县共完成水产养殖面积65600亩,同比增长1.7%。其中珍珠养殖面积达6000亩,完成水产品产量XX0吨,同比增长37.9%,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0.9%。

——农业效益稳键增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预计达22.28亿元,同比增长39.25%,农民人均收入3720元,同比增长101元,增长2.8%。

三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万年珍珠集团顺利重组,贡米、生猪二大产业集团发展迅速,其中万年贡米集团年产20万吨大米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生猪产业集团4个万头猪场正在新建。万年贡米集团已成为省上市指导公司,珍珠集团成为市上市指导公司,万年生猪集团的上市准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万年贡米集团可望实现产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19.4%;生猪产业集团预计出栏生猪58万头,实现产值10.8亿元(数字来于生猪集团,其计算的产值超过农业局上报的全县生猪产值);全县各类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50家,新增6家,万年贡米集团、万年生猪产业集团、万年珍珠集团、凤珠实业公司、喜果绿化公司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企业入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名单;雷竹、油茶、吊瓜、食用菌、蔬菜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雷竹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油茶面积2万亩,吊瓜面积3000亩,食用菌面积5万平方米,大棚蔬菜基地近1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73家,新增8家;农村经纪人已达478人;14个专业村被列入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新获绿色食品标志2个,全县获得绿标的农产品已达11个;五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已完成计划投资额的77.6%,预计12月上旬可以全部进行项目验收。

——民生工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早稻良种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3384万元,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覆盖面100%。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300人。扎实推进了1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工作,扶贫搬迁移民400人;保障城镇低保对象2885户、9460人,发放低保金1263万元,人均补差达140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529户、10835人,发放低保金675万元,人均补差达50元,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副食品补贴157.9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8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开展了五保对象普查活动,全县共核定五保对象2521人,下发五保金380万元。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拨付移民项目资金172.5万元。

——森林防火防控水平明显提升。面对灾后森林防火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县各级投入前所未有的人力精力,采取前所未有的断然措施,打赢了一场科学防火的人民战争。(1)高位推动。将原森林防火指挥部升格为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为指挥的森林防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了森林防火的领导。同时,县政府专门从财政安排了60万元经费,用于购置灭火装备,切实提高防火专业队伍防火灭火能力。(2)四级联防。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联防长效机制,县里成立了一支3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专业消防队,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食宿,24小时在岗待命。每个乡镇、村委会、村小组按营、排、班的民兵建制形式,分别成立了一支40人以上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队,1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巡逻队,形成了四级联防、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3)全县动员。从各县直单位抽调了1409名干部在全县143个村(居)委会、1268个自然村和居民小组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防火期间,以县长令的形式印发了7万余份《万年县森林防火禁火令》、印刷了7万份《森林防火基础知识小册》发放到全县每个农户手中,并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小孩教父母”活动,将森林防火知识、法规带进千家万户,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灾高发态势,实现了清明期间“零”火灾目标。

三改善:

——新农村试点村快速推进。2009年纳入全县试点工作范围的自然村共100个,其中省级试点自然村74个。今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战役意识”“民本意识”“平台意识”三种意识,紧扣提升试点村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五种生活品质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提升试点工作的操作层面和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3138.32万元,截止到11月底,全县7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100%完成村庄规划;建设村内主干道107.9公里,改水3917户,改厕3319户,改房1319户,使用清洁能源1971户,其中使用沼气户数939户,使用太阳能户数832户;各试点自然村电视和电话基本普及。全县已形成“一村一品”试点村75个,其中贡米、雷竹、吊瓜、泡桐、蚕桑、无籽西瓜、蔬菜等种植类的专业村46个,生猪、龙虾、渔业、珍珠、獭兔、麻羊等养殖类的专业村15个,加工、运输、商贸、劳务、农业旅游等各类的专业村14个;试点村农民人均“一村一品”纯收入2437万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1%。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全县上下坚持以“四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弘扬抗冰保电精神,决战‘一大四小’工程”及“全县总动员,会战一百天,决胜十万亩,绿化我万年”的要求,以山上绿化为依托、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城镇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林网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县已完成新造林5万亩,其中补植3万亩;完成育苗1780亩,雷竹施肥1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今冬明春10万亩造林任务,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外业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全县完成整地挖穴面积6万余亩。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万年县用水安全规划》已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尾声,三个规划的编制,必将为我县今后争取水利项目奠定扎实基础。姚坊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彻底解决了我县滨湖乡镇的排涝问题,这是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6月份的防汛过程中,该工程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张家山及8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座,解决存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人口2.2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5000亩,全面启动大港桥渠系加固工程。争取到齐埠圩除险加固工程等21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相关项目笼子,项目资金将过亿元;创新水务管理机制,成立了万年县水务管理委员会,向水务一体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组建了大禹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将有效破解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总的来看,2009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从XX年年9月份开始,全县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复合肥较去年同期增长80%,尿素增长25%,钾肥增长100%,磷肥增长90%,农药增长10—20%,因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双季稻种植成本增加了130元左右,而国家补贴为每亩136元,比去年增加了57元,农资涨价幅度远远超出国家惠农补贴幅度,较大程度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然从XX年开始实施的三年病除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梓埠联圩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顺利结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我县仍还有较多小型水库、万亩以下圩堤极需除险加固。同时,由于渠系配套工程严重不足,灌溉设施薄弱,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水库虽然修好了,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2009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的关键一年,根据当前农村发展改革形势,按照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2009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全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综合各种因素,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农业总产值达到24.06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36元,同比增长5.8%;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以上。

具体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创新一个机制,推进三大建设,实施五大工程。

(一)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层次薄弱等矛盾,重点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一是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关键性举措,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及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扭转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薄弱的格局。适应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重点通过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奠定农业公益的基础;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经营组织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推进三大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推进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坚持用经营的策略建设新农村不动摇,以打造有个性的特色化村庄为核心,进一步创新思路、机制和方法,强力推进,快速启动,较好保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省、全市格局的领先地位。在选点定点上,突出“三个优先”:优先选择国道、省道沿线和中心城镇、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列入明年试点范围,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精品亮点;优先选择一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文化的个性化村庄,并给予叠加点扶持其改善基础设施和打造工作特色。优先选择先期成立理事会、组织完成“三清”、签订农户分户项目协议书、筹集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庄列为试点。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弘扬稻作文化相结合,把改水改厕同普及太阳能和沼气建设结合,把推进城镇化和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在推进机制上,注重“五个强化”:强化结对共建机制、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规划执行机制、强化投入多元机制、强化奖优罚劣机制。

2、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紧紧围绕“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三年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林权交易市场化、林业经济产业化。力争再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提前一年完成省里提出的预定目标。一是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责权利结合的原则,在稳定所有权,完善承包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林地合理流转;尽快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各类法人、经济实体和个人以承包、租赁、拍卖、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林业建设和综合开发。二是推进林权交易市场化。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评估中心,成立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力争将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林业产权交易网,充分激活和规范全县林权交易市场。三是推进林业经济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杨树、泡桐等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进一步壮大以雷竹、油茶、花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加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一体化进程。力争新建雷竹基地3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林业产值突破10亿元。

3、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和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盯紧重点支持领域和项目,做好项目的策划、规划、立项、编制及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计划笼子,确保并争取突破应有份额。另一方面,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尽快完成《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设审;抓紧实施大港桥、群英2座中型及1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切实做好大港桥(含余源)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加固工作,全面启动万亩圩堤齐埠圩除险加固和鄱阳湖二期治理第6个单项工程,大力实施以供水水源地、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和崩岗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项目,继续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农田4.5万亩;解决全县12乡(镇)2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从根本上弱化了我县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基地促动、标准驱动、内外联动”五大工程,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工附加值高、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特色基地发展速度快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1、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围绕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产集团和省市龙头企业,做好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力争三大产业集团早日上市,其它龙头企业实力更强、带动作用更大。研究出台扶持本县骨干企业的具体措施和评选办法,重点扶持50个强势骨干企业,促使全县农业企业整体崛起。进一步发挥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吸引县外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到我到投资、开发农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集团,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链条长的大型农业项目,用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今年新增农业企业10家,其中加工型企业新增5家。

2、大力实施市场牵动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

3、大力实施基地促动工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围绕贡米、生猪、珍珠等特色农业,重点抓好裴梅的3000亩有机贡米基地、湖云的万亩省级水稻高产示范片、以梓埠为主的20个万头猪场、以石镇为主的千亩吊瓜基地和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以上坊为主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等建设。力争2009年生猪出栏7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

4、大力实施标准驱动工程。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加快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步伐,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组织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和抽检活动,公布监测结果,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消费安全。严格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切实从源头上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严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万年生猪、万年贡米、万年珍珠等知名品牌,支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力争2009年认定无公害产地3个、认证绿色或有机食品4个。

5、大力实施内外联动工程。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密切农产品经贸往来,强化信息、市场、管理、资源多方面交流、对接、联姻,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战略合作,有力提升我县农业开放度和外向度;坚持以“现代、科技、规模、高效”为标准,加强与对系,积极引进台资企业,加快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力争到2010年,该试验区初具规模,发挥出示范效益;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突破传统地域界线,走出万年门户,开发利用外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外向扩张。

三、2009年第一季度工作安排

一是督促和带领农口各部门积极跑部进厅,加强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落户万年,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十百千”工程任务目标。

二是深入各乡镇,加强“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督查,确保10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三是抓好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在汛期前所有施工项目能按时按质完工。

第2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2006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实现“双倍”目标的关键之年,搞好2006年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我县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以下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大力实施“三化”战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切实抓好“五大重点”(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奠定基础。

二、主要预期目标

1、农业总产值34.5亿元,增幅7%;

2、一产增加值16.8亿元,增幅6.5%;

3、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增幅8%。

三、关键措施

1、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突破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引进。要完善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实绩考核制度;要加强协调与联系,形成合力,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引进一批重点农业招商项目。确保全年新建投入在2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35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力争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二是兴办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鼓励和引导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引进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努力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大力启动民资、引进外资,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重点抓好林木板材、水产品、畜禽、蔬菜、粮食等主导产品加工,做大做强方圆禽业、恒通藕业、华德米业、红梅乳业、新绿源羊业等一批重点加工企业。三是狠抓市场开拓,拓展流通渠道。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继续加大县内的恒济荷藕、蒋营水产、上冈畜禽、冈东蔬菜、冈西家禽等特色市场的建设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同时,扩大上海及苏南大中城市市场,主攻珠三角市场,发展外销窗口,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市场连接的绿色通道。大力发展超市农业,放大名牌效益,力争使更多的农产品打入农工商、家乐福等绿色食品超市。加快发展网上交易,拓展外销渠道,扩大农产品出口。四是培壮龙头企业,实现农企“双赢”。要突出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同收购、二次返利、参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连续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促进农民与企业“双赢”。

2、以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带动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组织程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千家万户联系市场的桥梁,是农民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要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优势产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紧密结合,积极开拓市场,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桥”。首先,成立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社,设立专门机构,专人办公,建章立制,对外开展合作,对内指导服务,成为全县合作经济组织领头雁。其次,在全县范围内鼓励扶持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着装”,特别是根据县有关部门职能,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带领农民闯市场、跑码头。2005年,在全县新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家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指导服务,并要选择市级和省级3—5家运作有序、带动力强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第三,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要鼓励头脑灵活、市场经验丰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能人成立营销公司,帮助他们利用原有工业销售网络,在各大城市设立销售窗口,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当年新增经纪人3000人以上。

3、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承载点,做强农业块状经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坚持市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精化、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一是强化区域布局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高产高效、规模经营的原则,突出分类指导,增强区域特色。我县西部水产、东部蔬菜、中部畜禽、粮食的区域特色已经形成,2005年,要在块状经济板块的培强上做文章,西部沿荡要着力在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上动脑筋,中部内圩要在高效农业、无公害农业上花力气,东部沿岗要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上下功夫。二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养殖业,坚持把畜牧业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以大力发展食草畜禽、节粮型动物为突破口,着力培植草鸡、毛兔、山羊、奶牛、三元杂交猪等五大特色养殖基地。充分发挥沿荡水产养殖优势,大力发展河蟹、虾、鳖等特种水产品养殖,放大优势。三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种植业上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杂交稻制种、优质无公害稻米、“双低”油菜、高品质棉花、无公害特经蔬菜等;养殖业上大力发展西德毛兔、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良种肉蛋鸡等品种,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

第3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乡村书院,是设立在乡村,以培养乡村人才为目的,同时具备传统教育文化特色的教育培训模式。书院本身也隶属于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以乡村教育基地的形式成为一个旅游点,配合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工匠精神,是乡村书院的教育理念。

一、设立乡村书院,是适应乡建人才的需要

本文认为,前期通过大修大建建立起来的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在未来的5-10年里将留下大量需要维护的设施设备和基建工程,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维护费用还会不断升高,会给当地基建费用带来极大的压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维护工作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例如泥瓦匠、水电工以及家政服务等。这部分工作若交由规划方来进行,不仅耗费金钱和时间,也会将收益分流到了乡村外部。针对这样的情况,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找寻与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老师,――可以是具备各项资质的技术老师,也可以是当地知名的传统手艺人,来培养本土匠人,提高当地就业率,提升居民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以水泥工的工资水平为例,根据招聘网站的数据统计,武汉市水泥工工资水平在5000-8000元每月这个区间,已经与大学本科毕业生人均工资相当。虽然和在沿海城市打工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家乡工作,既有感情、人际关系基础,又可以兼顾家庭。因此,综合来看,如果在乡村能够提供相应岗位,会吸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建设乡村,同时也可以增加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

二、设立乡村书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较于国外,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以农民为主体,明显表现出自发性和“副业”的特性。2010年以来,乡村旅游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呈现政府、市场与农户三方联动态势,社会资本主动“下乡”,产品业态逐渐向运动休闲、主题公园、乡村度假转变,乡村旅游的产品形式、管理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在,乡村旅游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1000万就业岗位。2015年,全国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的农民约2000万人,带动超过7000万农民受益。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在中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0亿人次;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营业收入达2.3万亿元,带动约8000万农民受益。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设立专门的乡村书院,通过“引进来,落下地”的政策,引进湖北省旅游专家加入书院,以短期技能培训的形式为乡村旅游接待地居民培训旅游服务的相关知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并积极向村民传达当前旅游发展热点。“落下地”指的是要通过提高乡村旅游的参与度,切实提升居民通过旅游分享经济果实的几率,而加强居民的参与度,途径之一,则是需要通过提升其旅游业相关技能。

三、设立乡村书院,是促进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

乡村书院的设想是立足于旅游接待地,面向整个湖北省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假设在武汉市江夏区设立一间乡村书院,那么,湖北省共有1220村,若每个村每年举荐3人参加技能类培训,就有3660人。按每学期4000人收费(含吃住),共计学杂费收入为146.4万元。其次,在农民转移就业的短期培训(3-6个月)方面,村民可以自愿报名或者村里举荐,若每个村平均举荐一人,则有1220参加培训,按每个月人均学杂费800元计,年预计收入为117万元。

乡村书院的宿舍和餐厅主要以改建农民空闲住房为主,通过自营或者租赁形式,提高农民收入。以宿舍为例,制式按大学公寓设置,每间房4人,每间房租金300元/月,按一年10个月的教学周期,农民每经营一间房的收益就可以达到3000元。如果同时愿意参与餐饮经营,按每人每天40元就餐标准,若每天接待20人就餐,年收入将近达到3万元。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培训学校带来的收益将让农民远远超过国家定下的脱贫标准(图2)。

四、结语

国家对于旅游扶贫工作进行政策上和财政上的大量支持,但就目前而言,乡村旅游的大部分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景区规划方面,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所谓引爆点带来了一时的巨额利益。就整体而言,很少有组织考虑到旅游发展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的,快速增长期过后,什么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途径?乡村书院这个思路,从教育这个方面为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提高技能培训,通过授之以渔的理念,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生存技能。

第4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公共艺术设计选材的原生态之美材料是艺术品的载体,公共艺术通过材料构成作品本身并表达存在的意义。就原生态设计理念而言,公共艺术选择材料首先应遵循无毒无害、可循环利用的原则。特别是在乡村社区,竹、陶等材料远远大于金属、塑料的利用率,不仅是因为这些材料的成本少,更是因为这种材料制作的作品饱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使人们的情感归属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其次,公共艺术材料的使用还应充分考虑作品和环境的关系,强调材料与作品主题的统一性,使作品意义与空间环境浑然天成。

公共艺术设计造型的原生态之美原生态理念崇尚的是自然与人文,它来自于民间,由于地域、习俗、文化的不同,原生态艺术也是千姿百态,各有韵味。但无论原生态艺术的造型风格如何多变,它必定是与周围环境相融洽的;只有与环境共生,公共艺术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如英国雕塑家保拉•郝妮(PaulaHaughney)的《码头工人的记忆》,是一个两只大手捧握的圆球体,在球体上用刻线方法画有鱼、螃蟹、绳索、贝壳等物体。作者在创作之初在当地充分调研,了解到这里是退休海员的居住区,因此产生创作灵感,即“一双码头工人的大手”握有对这个世界的深刻记忆,与周围居民心灵产生共鸣。

公共艺术设计形式的原生态之美公共艺术在创作时不应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它可以是在已有形式上的再加工,也可以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情感的表达。原生态理念从形式上应对环境要素合理利用,是对自然、文化的自然流露,可以使公共艺术更具有人情味。如在已存在的媒介上进行再设计,尊重传统与自然;关注反复循环可再生的艺术形式;鼓励民众真正参与到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及使用的过程中来。

中国传统村落一直以“天人合一”、“历史文脉”作为其发展理念,与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自然环境、建筑、公共雕塑、壁画等文化活动一脉相承。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中的渗透,还原了公共艺术淳朴、自然的本质,在设计中尽量利用村落社区自身的人文历史等背景元素,并结合材料和艺术手段表现作品的主题,使其成为能够与民众交流的活的艺术,同时也能够使农村社区重新成为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生态社区。

公共艺术设计要传承传统文化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是可以作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具价值的因素,将这种优势运用在现代公共艺术中,不仅发扬、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这种结合又能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

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农民精神需求对于农村社区而言,农民为主体,农村社区公共艺术的创作,归根结底应以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为己任。首先,作为农村社区的公共艺术创造者应深入到农村之中,真正去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农村的传统、农民的日常生活,搞清楚老、中、青、少不同的想法,才有可能创作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农民愿意接受且符合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其次,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具体的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去,使设计充分体现当地人的喜好和地域特色。最后,应强化地方政府职能,完善各项相关机制,重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建立一种“农村文化生活”的长效管理机制。

第5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认真贯彻学习《校园安全管理法规》。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防疫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学生安全,争取教育局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优秀,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声誉的提高。

三、安全领导工作小组机构:

学校成立以鲍思产校长为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正副班主任为联络员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要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思想,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各司其职努力清除各种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保障全体师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四、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安全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科任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法制意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化作学生的自觉行动。计划于10月下旬进行一次遵纪守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主题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安全基本常识,熟悉报警、求助电话的使用,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能力,掌握躲避危险和自救的简易方法。

(二)大力加强安全工作组织制度建设,努力把校园安全及综治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

1、加强工作责任制度。签订班主任安全工作责任书,学生骑自行车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

2、落实定期检查制度。要严格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十六字方针,把检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校每周和重大节假日前必查的基础上,点、重点查、查反复、反复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疏不漏,不留死角。

3、结合上级教育部门有关精神,加强群防群治,共建平安校园。

4、健全资料档案制度。要将上级的安全工作指示、年度计划总结、日常管理检查等工作台帐系统整理,及时归类建档,为领导决策、工作研究、检查指导、工作讲评、年度考评和保障校园合法权益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安全工作更具预见性、规范性和针对性。

5、强化安全预案制度。以自然灾害、暴力犯罪、食物中毒、重大疫情为设想条件,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保障措施,健全处置机制。

(三)大力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宁详和的校园环境。

1、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必讲内容,教育学生途经公路时要小心来往车辆,骑车、步行的向右行、靠边行。教师驾驶车辆来校时要注意避开学生,杜绝发生意外事故。

2、加强卫生防疫及校园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避免流行疾病发生和蔓延;严禁学生带零食及各类饮品进校园,建议学生自带凉开水饮用,以保证饮水卫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要明确职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3、加强校园防盗及门卫的安全管理。校门口不得乱停车辆,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校园,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办理登记手续,严防盗窃事件发生。严格落实教职工站岗值班制度,学校领导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保证紧急情况下领导到位,措施到位。

4、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学校应组织师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保证紧急情况下能遏制和消除火情,有序组织师生撤离火灾现场。

5、加强校园用电安全管理。学校应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加强校园用电设备和线路规范化建设,电器设备工作性能正常,无超负荷或缺相工作现象出现。

6、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处理。

7、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切实加强体育课、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技术要领、运动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与安全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体育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

8、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下楼梯向右轻走,严禁在楼梯走廊内追逐、打闹。

(四)大力加强与镇政府及派出所、安全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把侦破盗窃、敲诈、抢劫、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铲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防止学生往返学校途中出现打架、被社会闲杂人员敲诈、抢劫、侮辱等事件发生。

(五)、本学期力求与少先队联合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第6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20__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三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十一五”期间发展农村经济的总体规划,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全面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食品,加快畜牧业的战略升级,实施龙头企业牵动,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18.8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业增加值计划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3,943元,比上年增长8%,畜牧业产值计划实现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继续贯彻和落实国家的“一免三补”等各项惠农政策,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构想,制定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机械化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三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五是用建设新农村来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12个,典型村5个,通过示范村和典型村的引路,加快构建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六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优质农业生产。

一是坚持以绿色食品生产为中心,发展绿色食品40万亩,有机食品2,000亩,无公害食品80万亩,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营,培养和树立一批绿色食品基地提档升级典型。二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发展以万寿菊、烤烟为主的支柱产业,通过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我县的万寿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西香瓜、白瓜、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要有新的突破。三是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扩大玉米龙字号硬质型品种的面积,大豆重点推广以垦农5号、合丰47、东农42等双高大豆品种面积。水稻重点推广五优稻c、龙稻3号、垦稻10等优良品种。

(三)、加快畜牧业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业实现战略升级。

一是加快畜禽商品基地建设,通过实施多轮驱动、大户带动、小区推进、基地拉动“四大战略”,形成以小区为骨干、大户为支撑、基地为基础、农户普养为主体的专业村屯养殖基地格局。二是加快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提高产业基地建设供种能力。三是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进程。推广以西门塔尔肉牛和杜洛克、长白猪等为重点的优良畜禽品种养殖和畜牧五项高产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四是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的连接机制建设。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发展和壮大劳务经济。

按照到20__年农村劳动力实现三个1/3格局的要求,培训劳动力要突破2.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要突破3.5万人,年创收力争达到2.5亿元。一是依托基地,抓好“阳光工程”的岗前技能和素质培训,使每个务工人员都能掌握1-2项专业技术,为转型转岗打好文化、技能基础。二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经济人和联谊会的作用,组织劳动力到国内外大中型城市务工、经商、办企业,依托小城镇优势,吸纳农民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三是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权中心,对农民工实行培训、对接、维权一体化服务,跟踪问效,把侵权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有成就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突出抓好抗旱水源,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等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新路子,改造水稻中低产田2万亩,新增水田1万亩。二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恢复扩大林草面积,大力营造绿化网带,形成以村镇绿化为依托,以农田基本林带为网络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

田60万亩。三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大型农机补贴的优惠政策,建立以农户自筹为主,国家、集体投入为辅的多元化资金积累制度,积极向上争取补贴资金,全县组建农机服务队1-2个。

(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在重点推广20项农业新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抓好省级标志性工程项目和科研所农业高新技术等36个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实施国家优质良田建设项目,提高优质品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沃土工程,逐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和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发挥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坚持良种良法结合,提高新技术综合组装水平,增加粮食收益。科技培训达到7万人次,培训各类典型示范户260个,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把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第7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第一步引人才。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三年共招聘518名农村教师。统筹安排区域内城区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并制定政策要求城区学校教师申报中高级职称必须具有1年农村学校工作经历,2020年区内教师交流540人,其中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154人,骨干教师130人。

第二步创条件。

推进“安身工程”建设,为无住房和离家较远的部分在编在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截止目前,中和镇、伍隍镇等6个镇建设教师周转宿舍约160余套,让农村教师真正能够安身、安心;确保农村教师补贴和绩效足额发放,2020年发放农村教师补贴1080万元、乡镇工作补贴1350万元;评优评先向农村教师倾斜,每年教师节拿出一定名额评出优秀村小教师,同时集中宣传乡村教师优秀事迹,提升乡村教师自豪感,激发乡村教师的奉献教育、扎根基层的内在动力。

第8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一、坚持解放思想、准确定位,不断达成做好发展与民生工作是首要责任的新共识

今年年初以来,双德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大调研、大排查、大宣传”活动,引导教育乡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正确判断形势,认清现状,摸到实情,解决与群众“对上话儿”的问题,使广大干部认识到双德乡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发展的核心就是民生问题。

伴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双德乡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乡镇,转变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部分,管辖着7个行政村、2个村民事务管理办公室和10个社区(其中3个是村代社区),正处于乡转街、村转居的进程中。由于高新区的开发建设,农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高新区的发展也积淀和带来了一些群众的民生问题,大批土地征用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转非问题、回迁小区管理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村级体制管理转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新区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特殊的乡情决定了双德乡改善民生的紧迫性,维护稳定的重要性。

二、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不断增强利民惠民促进改善民生的新合力

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政绩,大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通过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开展“访民生、问民情、解民怨”活动,梳理出影响全乡民生与稳定的问题共有21类27种,这些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多年累积遗留下来的,积因复杂,涉及面广,化解的资金量大,责任划清难。有的是政策性原因,有的是体制性原因,有的是资金性的障碍。对于这些问题,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研究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分层次、分战线、分时序消化解决。视问题主次和难易程度,分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坚持“谁的孩子谁抱走,谁的问题谁解决”。

双德乡积极争取管委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梳理出的27个问题中有15个拿到管委会统筹解决,逐个分解责任到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解决问题的时限;从乡党委、政府层级上,分为两大战场六条战线,分线运行;在乡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承诺先办好10件民生实事,同时明确将撤村建居、被征地农民“农转非”、征地区地价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等10件事作为稳步推进的重点、难点工作。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次性出资4000万元彻底解决6个农民回迁小区123栋楼的漏水问题,对所有的平屋顶,全部改为坡屋顶;万顺小区建一座强排站,解决汛期排水问题。现已解决的11个民生问题,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总额高达近7亿元。“开展为民办好事,解难事”活动,办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实事,增强了发展合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三、坚持落实责任、多措共举,不断强化教育群众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载体

他们始终把促进和谐作为第一责任,采取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的办法,把工作的方法策略和方向目标有力地结合,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走访,了解民意。乡村干部坚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获得群众的信任。乡村干部主动放弃休息日、节假日,放下架子,走家串户,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同群众交朋友、交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所想,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关心群众,教育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他们运用政策、法律武装乡村干部,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解决问题和心理引导等方法,同群众打成一片,采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向群众传递思想、传递信息、传递声音,让群众了解乡里改善民生的态度、决心、方法和程序,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同时,关心群众的心理,引导群众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平和的社会心态。

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作为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对基层了解最详,对群众疾苦最清楚,只有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才能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基于此,在处理日常案件时,乡党委实行乡领导责任制,加大了矛盾排查和调解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采取重心下移、“零距离”接访、限时办结、预约接访、一次性接访等制度,让上访者与受理人“零距离”接触,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尽量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给予合理答复。

四、坚持管理创新、服务群众,不断开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他们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积极促进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和创业,解决“民生之本”。积极宣传引导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引导群众先就业,后挣钱,发挥劳动保障服务所的就业平台作用,加大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使希望就业的被征地农民找到合适的岗位。先后举办了3次大型企业用工招聘会,组织人员参加汽车修理等培训,已有981人走上了用工岗位。

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之盾”。大力推行“全民医保”、“双保双报”,认真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水平,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涨幅机制,探索高新区被征地农民加入城市“大社保”的有效途径。

第9篇:村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农机管理;服务工作;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21-02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对于农业起到关键作用的农业机械设施,更应该进一步强化管理。目前虽然农机的大范围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可是在管理上我们仍然缺乏经验。根据农机管理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找出系统化的解决办法。

1 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作用

农机基层管理与服务组织具有健全、稳定的农机管理与服务体系,它是农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制度保障。农机基层管理服务组织的关键作用是宣传并执行国家与地方政府与农机发展相关的法规、政策、方针,负责农机的日常管理、安全方面监理、新技术及新机具推广、培训技术人员,还包括农机的经营与维修等社会化职能。按照主管部门的部署,利用农作物不同成熟期的时间差,有效组织农机的跨区域作业,借以提升农机的工作效率,节约使用成本。农机基层的管理与服务体系的设立完善,给农机使用者的办证、安全生产,给新机具的推广、新技术的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经营作业等方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2 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机构不健全。 现在,很多乡镇专门的农机管理与服务机构为各类形式的管理组织所取代,一些地方成立了农林水务中心,一些地方成立了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中心,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机站和农经站合并为一个机构。如此一来,一部分的农机基础管理与服务机构的编制为其余单位所占用,相应的农机化工作得不到正常开展,这种变化,极大地弱化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作用,给农机推广、农机管理和农机监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还造成了农机管理与服务部门资产流失,资产出现转移或者平调。一些管理服务机构没有固定的办公地址,也无必要的办公设施。对于农机服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是非常大的阻碍。

2.2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农机基础管理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农机发展的形势需要。人员多数存在年龄较大与知识老化的问题。而通过转岗形式参加到农机工作行业中的人员更是缺乏基础性培训,业务显得生疏不熟练、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不能适应基工作需要。

2.3 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政府的财政部门只拨付给管理服务人员工资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的差额人员,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很多都无法领到全额工资。而对于因为工作需要所进行的外出培训、学习经费,更是非常短缺。办公经费不足,福利待遇落实情况差,致使农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一些工作人员的情绪波动较大,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最终的结果是农机人才严重流失,影响到农机事业的正常发展。

2.4 没有农机大户带动。我国的家庭承包制度,使所有的农户都拥有农机购置与使用的自,户营农机逐步形成,也形成了一些固定资产比较充足的农机大户,可是所有的农机大户基本都有如下特点:季节多、长年少;单项作业多、综合作业少;兼营多、专营少;规模小;服务不规范等等,无法起到带头作用。

3 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3.1 构建稳定的管理机构。 要强化农机基础管理与服务体系重要作用的宣传,得到社会各阶层对于相关工作的关心及支持。应当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强与稳定农机基层管理机构。在一方面逐步提升基础设备设施水平,使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在另外一方面更要加强基层人员队伍建设,悉心接纳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强的人才,优化工作队伍结构,让工作队伍走向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3.2 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顺应形势发展。农机基础管理与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对于农机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只有技术工作人员得业务素质得到广泛提高,才能使各类现代农机工具的作用得到科学地、更大限度地发挥。只有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广泛提高,才能使机构内的成员自觉守法、不违章操作。才能使管理与服务工作更有效地为农村经济服务。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是使农村机械化走向正规科学的重要手段。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使其服务观念更强、专业知识更精,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与职业道德,造就一支工作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通、知法懂法的管理与服务队伍,使其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基础建设提供服务。

3.3 提升管理服务人员工资水平,解除其后顾之忧。政府部门要彻底解决农机基础管理服务部门人员的待遇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要注意把农机的管理与推广费用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当中去,争取逐步加大经费的下拨数额,以满足农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3.4 注意农机管理服务机构自身的功能完善。 在进行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经营创收和技术服务互相结合的方针,用高效、优质的服务来得到群众与领导的依赖。以政策支持和经营创收的帮助,不断使自身实力得到提高,让工作条件得到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更加令职工满意。让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完成自我积累、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建设。要明确农机管理和服务是长期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促使农业机械化更科学发展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可以让农机行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所以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的农机管理与服务体制,可以说是农机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性保障。

4 总结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在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上,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当地情况,做好农村建设工作,保障农机安全,为农机更新与经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宋良文,张鑫.浅议农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0(14)

[2] 辛立国.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的农机管理服务工作[J].吉林农业C版,2011(2)

[3] 娄传江.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机,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