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前沿,语文教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为了唤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及兴趣,了解我校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针对此项问题,笔者对本校学生(主要针对年龄在12至15岁之间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调查问卷”。

调查采用试题简答、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本校每班随机抽取15名(全校抽取30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33%左右)参加问卷。调查过程组织有序,因而问卷调查所反映问题及倾向具有代表性,对教师研究“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有一定的目的指向。

本次调查问卷分两大部分。一方面是试题部分,主要意图是调查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试题涵盖面广,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问卷部分,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喜爱程度。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一些传统文化,却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很多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更是漠不关心。以上种种情况,令人堪忧。现将有关调查中所反映的情况归纳整理如下:

一、特点及问题

1.中学生对名著所涉及的相关传统文化了解较多,但询问后得知,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主要在影视剧作品上,而对名著原作知之甚少。如,第17~20题着重通过影视歌曲了解学生对古典名著的熟悉情况,数据反映,《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三部名著了解者接近50%,而对《聊斋志异》了解甚少,参与问卷的300名学生仅23人知晓,且其中6人知道作品名称,却写错了字。再如,32~35题,命题意图在于了解学生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掌握程度,学生掌握较好,知道者71.65%,主要集中在八、九年级。

2.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我国诗词掌握较好。如,2题、13题,掌握者达到72.3%,14题是83.6%人。看来,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课堂是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和主阵地。

3.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当中,可以适时介绍一些饮食、服饰等生活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调查反映,对耳熟能详的“五味”竟有45%人不知道,74%的学生回答不上来“六畜”的具体内容。

4.在传统语言文化类,成语、谚语、俚语等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大家对一些常用的俚语反应不上来,如,第24题,近半数人不知道“灯不拨不亮”的下句是“理不辩不明”。更令教师们担心的是,自己的学生对语文中常会用到的成语记忆太少。成语接龙题只有4名学生完全接对。

5.对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如,关中“十大怪”,只有27%学生说得上来。有些传统节日很多学生还不知道,但是对于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学生有浓厚的兴趣。

6.知识欠缺,阅读面和视野狭窄。如,6、11、2题涉及古代哲学、宗法、礼仪、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学生完全答对者寥寥无几,说明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不全、不深,应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7.可喜的是,经问卷得知,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仁、孝、忠等传统道德教育较多,比较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对中国书法、国画、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兴趣,渴望了解古代先哲思想,希望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继续加强此方面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出现的问题。

1.进一步加强对课内古典诗词背诵要求和文言文的教学,这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一个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可采取默写比赛、诗词接龙、背诵打擂台、经典诵读等方式,将古诗词背诵常规化、趣味化,另外,积极探讨文言文教学课堂合作探究模式,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名著阅读,开展读书活动。应在七、八年级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条件下,课题组教师要给学生开出适宜他们阅读的名著书目,大力开展阅读名著的读书活动,并采取写读后感、讲名著活动方式,检查反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采取影视与文本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名著、走进名著,不仅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名著影响学生的灵魂。

3.拓展课程资源,在研究与探讨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甚至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其艺术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4.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研究与体验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教材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5.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利用每月一次传统文化讲座,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扩展知识面和视野。

总之,此次调查既为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而又准确的情况,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将扎扎实实地推进课题研究,促使我们对以后传统文化的教学更加有效和深入。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初中语文课堂表现出学生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的现象。人类所处的环境对于他发挥各项潜能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当作合作伙伴,能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感受和建议,尽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于说出心里话,敢于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从细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浅谈如何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江西省上犹县水岩希望学校张帆的负担。传统的“题海战术”也许可以取得一时的效果,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细节,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将名人趣事引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将身边熟知的亲身经历引入到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去发掘语文知识点,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明白身边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提高学生了解语文探索语文的积极性,更愿意主动学习语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拥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注重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很广泛的课程,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的积累,语感、语文思维、学习方法、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等等。教师要提倡和引导学生更多的利用课外时间,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从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读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从所阅读的材料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不丢字,不加字,不唱读。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语的练习,先进行自由讨论,讨论之后,组与组之间派出代表相互评议,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另外,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坚持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练笔,鼓励学生用随笔记录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点一滴,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内心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写作而言,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组织语言和词汇,如何进行分析和总结等等,也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如果老是要求成篇,那就等于要求跳高运动员老是去跳一样,成绩恐怕难以提高。

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能促成发明和创造。由于初中学生年龄段的特殊性,对任何事物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对于学习的兴趣更是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教师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巩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演讲比赛、人人参与人人说交流活动等等,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比赛或者交流活动中展现自我,在别人的赞美中感受到一种学有所成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兴趣的巩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从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敢于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理念,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敢于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细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各项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多样化需求。

作者:张帆 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水岩希望学校

【参考文献】

【1】白茵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2】幸智慧.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摘 要: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这一教学理论和策略顺应了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的要求,对相对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积极的挑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当前中外教育界公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一般是由教师制定目标导向,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同学之间合作互助,注重团体荣誉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2]。

二、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教学过于形式化。

由于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中应用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初中的语文教师难以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因此课堂上存在一定的表面化、形式化理解的现象。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忽视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得这种学习模式流于形式,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3]。

(二)教师理解不透,组织不力。

教师对“合作”缺乏正确理解,不能创造“合作氛围”,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做教师后也难以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惯性,加上忽略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组织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4]。

(三)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的评级体系。

常规参照评级系统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评价体系,这一系统的主要标准就是对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排序,并按照学生的分数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合作学习模式下评价主要应用的是合作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无法精确地为学生打分,因而从某种程度来看,传统的评价系统难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发挥作用,一种新的评级体系急需建立[3]。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

(一)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变更了传统的地位,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授予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学生围绕研究合作主题,互相交流,共同查找共享资料,集思广益,一起探究问题的真谛。合作学习实现了学习研究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还有学习的时间。这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得积极[5]。

(二)合理分组,尽量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乎同学们合作学习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合作学习小组怎样确立其内部结构。当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时,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座位或成绩分组,在分组时,一般采取异质分组,在分组时应考虑班级基本状况、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学生学习风格等方面[6]。

(三)在角色体验中感悟。

体验性是新型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

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具体角色,于是采用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就会有较好的收效[7]。

(四)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等手段的作用,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合作去查找、了解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把搜集到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获取的相关石拱桥的知识,这样丰富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8]。

参考文献:

[1]金琴.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现状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黄达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彭正霞.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3(26):77.

[4].浅析初中语文合作学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78-80.

[5]张隽.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研究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许伽.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边缘人”的现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平台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微信、微博等等,我们逐渐进入了“微时代”。语文的教学爷紧跟时展的潮流,随着微博的流行,“微写作”也开始登上舞台。长期以来,学生对于写作缺乏热情,出现了学生不想听,教师不敢教的局面,微博以其自身的趣味性和自由性,成为学生发表见解,学习相关知识的新途径,无形之中也是在进行微写作,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教师写作教学更有裨益。

一、微写作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说,“微写作”泛指内容精炼、篇幅短小精悍的作品,又称之为微作文。狭义来说,“微写作”是发源于微博、微信的一种新型写作形式,一般是指根据具体要求和情景,进行微作文创作,字数在150左右,要求内容完整,同时具有及时性、交际性和灵活性特点的,充满着个性化和生活化。本文主要探究是狭义的微写作。

二、微写作的类型

本文以“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微写作的功能、动机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等发面进行分类,同时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如下

1.基于生活需求的微写作

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标只是:作文的教学要写商检的应用文,并且基于生活需要。近年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文往往是学生和教师忽视的部分。章熊在2006年时,曾经调查过某一重点中学使用的作文选集,发现,在150多篇的文章当中,常见应用文只有一两篇,课件,日常教学中,应用文的忽视程度。为生活服务是写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也是开展学生写作的主要目的,主要的应用性写作有演讲稿、报告、总结、海报等等。因此,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应用文的教学。例如2015北京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要求学生对于雾霾的治理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要求语言简练且富有煽动力。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倡导学生些应用文,提高学生微写作能力。

2.基于抒情需要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是学生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以及探索精神强烈,需要抒发自身情感。因此微写作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帮助初中生抒发自身情感。我们常见的日记、周记等,是微写作的一种普遍的形式,初中生将每天自己所想所做,用笔墨的方式记录在册,使之情感得以抒发。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博和QQ、微信等也是进行微写作的重要场所。由于微写作具有题材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内容的真实性,初中生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相应的升华加工、情感升华记录下来。例如,“在医院中,一位老妇人被推进了手术室,孩子们都哭闹着要去找她,无论大人怎样劝告都无济于事,我想这就是亲情吧,在场的所有人都流了泪。”这只是初中作文中的一个小场景,虽然语言不华丽但是我们能感受到真实生活当中的爱。这就是微作文的关键之处。

3.发展审美能力的微写作

写作不仅是基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样需要满足学生对于发现美的需要。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以及评价美的能力。微写作就是锻炼学生能够在精炼的语言中发现、描述美的能力。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对于琵琶声的描写,语言精练且富有表现张力。微写作,就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见微知著。

4.发展学习能力的微写作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作文的写作本身就一种学习的工具,是每一个初中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微写作的创作具有语句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清晰的特点,因此,这就注定了微写作的应用不仅是局限于语文的教学中,更是体现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例如,无论哪个学科,在进行回答时,都要求学生的表达清晰,紧扣题意,这就是对于学生对于语言的结构及其形式能够准确的把握。初中的教学是学生接受教学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关键时期,微写作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思考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微写作初中教学的实施原则

任何一种写作教学都有其特有的方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写作方式,微写作的教学有其独有的规律和特点,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更为合理的教学。

1.精微性原则

微写作的精微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写作目标要集中。二是写作过程要简洁明了,三是教师写作批改即使。由于微写作要求语言文字的短小精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其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微写作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可集中于一个方面,例如议论、描述、记叙等。同时,教对于学生的指导切不可具有“统一性”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顺势而为。最后,教师及时的反馈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步,利于提高学生微写作训练的速度,提高微写作能力

2.生活化原则

微写作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写作教学方式以及命题要求两个方面。写作是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方式也要同生活想联系。要将微写作的教学同课本以外的世界相联系,积极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微写作的命题也不能脱离生活本身,而应从学生的生活中的各方面出发,培养学生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微写作更是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及主体性。使微写作成为学生发表自身见解,抒发自身情感的重要工具。因此,对于微写作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内在的言语生命意识,发展学生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开发其语言能力。

结束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时代的来临,促使微写作更加广泛的进入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微写作教学中,要根据微写作其特有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和原则。

参考文献:

[1] 罗雪花. 阅读教学中“微写作”的尝试与思考[J]. 语文天地. 2014(16)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策略

一、前言

课程标下,教师应积极创设课堂,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学效率,即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在情境中表现出语文作品的美,逐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语文教学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使用解说型教学方式,要避免出现教师讲解、教师是课程中心的错误教学问题。这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因此,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第二,教师可以使用问答型方式教学,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明确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把教学建立在互动型基础上。但是,教师也应该明白,不能一味地提出问题,要把握一个度,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性,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第三,教师也可以使用谈论型教学方式,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感知。一节有质量的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全身心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对作品有自我的认知,在课堂中学会总结、思考,这才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谈论,实践学习。

三、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

第一,课前预习要落到实处。课前预习是学生吸收知识之关键,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基础工作。当预习工作做到位之后,课堂教学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没有充分的课堂预期,学生很难跟上课堂知识讲解,学生很难把握本章节的知识。在进行新课讲解之前,需要学生进行预习,明确教学任务,这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要耐心地解答。第二,找准内容的切入点。语文教学会涉及篇章、字形以及字音等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很难管理得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突出重点,抓住文章关键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培养学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论是进行新课教学,还是复习,每一堂课程都是有目的的,教师训练学生的题目在精而不在多。要实现该教学目的,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将能力训练和教师指导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模式。为了使训练获得良好的成效,教师需善于设计,做好精讲巧问工作。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也要事前做好准备。

(二)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第一,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学习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为主,如何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新思路,需深入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改变,是课改的重要转变。课堂中引入积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要反复诵读文章。对文章进行多读,学生才能更加熟悉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情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多样化的朗诵形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1)检查验证。学生背诵是否有效,还需要通过检验进行解析。可以使用多媒体方式来检查文言文基础掌握情况,学生分组进行疑问解答,自行交流自己的翻译片断和句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完成学习目标,一举多得。(2)触类旁通。学生不仅掌握了文本的重点,而且对类似文章也能更好理解。学生使用该方式进行学习,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

一直提倡合作学习,其实合作学习是有条件的。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为前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总是片面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的只是无用功。学生在没有充分阅读、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有的合作探讨只是一种形式,表面上学生特别热闹地开展学习,实际上效果比较差。教师明确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给学生指引出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的是领路人,起到调节作用。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是没有目的的,而是要给学生订出目标,设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开展学习,根据文章内容思考,自己寻找解决答案。当学生寻找不到正确的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引,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因此,教师需深入探究,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加强语文课堂的品读、感悟以及总结,发挥语文课堂学习效益,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四、结束语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受到升学业压力影响,很多学校都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因此,语文教学想要取得成功,必须选择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是实施美育重要的途径,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落实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科.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4(01).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锻炼其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改变当前初中语文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状。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方式

1.角色的互动

互动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的学习,它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不仅仅在讲授,并且也是互动过程中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让学生进行课前的主讲,这样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角色,能够更好地实现角色的互动。

2.思维的互动

初中语文课堂上应该强调思维方式的互动,沟通特别是双向沟通可以更好地推动互动教学模式,思维方式是形成语文课堂上互动的关键。思维互动的形成除了传统的提问等方式外,还要积极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例如音乐、图像、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过程中充满乐趣,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的讨论,要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形成思维互动,会形成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通过思维的互动,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3.团体的互动

互动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文游戏、竞赛和辩论等活动,在这些语文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通过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小组观点,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让学生成为教师、学生和环境间多边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

1.引导学生有方

在语文教学中的互动,应该是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动为主,进行疏通互动渠道的关键,在课堂上应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在语文课文讲解前,可以让学生把课文背景进行介绍,组织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只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2.营造和谐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努力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和人格上的平等,让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情感交流进行交流的场所。

(1)尊重学生个性,实施民主教学。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相信他们能够发展自己的潜力,在语文课堂上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互动平台。

(2)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心态。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教学心态,老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做到高兴时不得意,悲伤时不丧气,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其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

3.创设独特情境

对于语文的学习,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缺乏就是语文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利用好现有的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

4.分组确保互动到位

互动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和小组交流是重要的形式,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好小组合作,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小组中来,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出现分组不合理,也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会影响到任务的顺利完成,让互动也流于形式。教师作为分组的主要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学习和小组之间交流的各种影响因素,例如男生和女生要交叉分在小组里,对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要明确其责任,使小组成为一个高效的团体。在小组讨论后还要对小组间的交流给予帮助。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其交流能力,锻炼了语文口语,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这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还要维持好各个小组的秩序,教师要对这些小组进行监控和监督,可以适时参与到学生讨论小组中去,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讨论的进程,更好地和学生形成一个多向沟通,推动学生进步。

5.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

在语文课堂上的互动要给予一个评价,并且这个评价机制要健全,注重对互动内容的分析,突出主观价值的判断,这个过程可以采取主观记录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系统中来,使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

参考文献:

[1]丁惠芳.初中语文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5期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课;时效性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句话是教学大师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自从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之后,自读课已成为初中语文课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如何组织开展好自读课的教学,则成为当前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制约自读课教学质量的问题分析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自读”是相对于“教读”提出来的,他们二者互相依托,不可或缺。目前,自读课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研究视角来讲,其均应引起教育者和教师的重视。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自读课仍处于放任自流,草草应付的状态,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重教读轻自读

本研究对3所初中学校的27名语文教师进行了座谈调研,发现有90%的教师对“自读”一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仅仅是简单地破解其字面意思;70%的教师认为自读课文的内容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差不多都是一些闲杂文章,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笔者经过调查得出结论,初中语文课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上,自读课的辅助学习作用被忽视。其主要体现有两点:第一,教师认为在自读课上学生自己学不到东西,从而将自读改成了教读,自读课教学目标被篡改,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负担,还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也无法实现。第二,教师认为自读课纯粹是浪费时间,自读课文又不在考试范畴,所以干脆将自读课改成其他篇目的教学课。这样占用了学生自读、自学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甚至厌倦上语文课,造成对语文课的厌弃,这样做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缺乏认识和创新

据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自读”的认识程度是决定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忽视自读课作用的教师,没能将自读课放在重要位置,不知道其真正的价值,自然就不会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某些重视自读课的教师,但由于对其研究的深度不够,创新教学观念不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没能形成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质量也不能等到改善和提高。

二、自读课教学时效性的研究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什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并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讲’和‘教’了?”这是教学大师圣陶先生从事多年教学研究后的感悟,由此可见,语文自读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读课教学的时效性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法中以学法指导为本,让自读课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天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平台。其次,教师要结合研究课、课后反思、成绩测评等对自读课教学进行总结。

1.以读为先

从整体上看,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3000―4000个常用汉字,了解了各种体裁课文的特点、学习任务和方法,他们的平均能力达到了借助工具书自主出色完成各种体裁课文学习任务的水平。为了充分体现初中语文自读课的应有价值,学生应对自读课文中的语言、语句、词汇进行反复逐字逐句的朗读,这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可采取如下阅读形式:第一,巧妙听读。教师选取自读课文朗读水平高的视频或音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将自读课演变成欣赏课,让学生感受美的语音、语调,从而提升学生语言审美能力,使学生感知到语言的魅力。第二,放任自读。在自读课上,学生可小声细细品读,也可高声疯狂阅读,以此充分感受一下嘴角流过语言的和舒畅。第三,快乐精读。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将重点部分、重点内容从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就像寻宝一样充满激情和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第四,细细品读。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读文章中的经典句式,解文章中的绝妙词汇,采取摘抄的形式,并在课余时间与同学分享阅读成果。

2.自读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

学生的自读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就的,而不是讲出来的。自读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1)查生字

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3000―4000个常用汉字,通常能够独立阅读整篇文章。但是,在一些古文或诗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此时学生就要自主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字词的音义,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字词的积累也是根据个人所需完成的,这是学生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2)注段落

注段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划段,不管是自读课文还是教读课文,这都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自读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大家共同讨论每一个段落的意义,各抒己见,并对难句、重点句、中心句进行标注,以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

(3)思问题

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需要独立思想的问题很多。此时,学生可根据个体需要展开学习和思考,例如,课前的预习侧重点、课上的阅读积累、课后结合实践开展的小实验等。

(4)以画促学

自读课文的特点是句式比较特殊,对事物或风景的描述会更丰富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反复阅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意境,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勾勒出心中的风景或场面,从而丰富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念 农牧区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研究

一、农牧区初中作文实际情况

(一)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

学生知识与经历跟不上城市节奏,农牧区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在写作上漫无边际,进行不切实际的浮夸。作文内容落后,感情虚假,写作保守,老生常谈,使人生厌。

(二)注重模仿,忽略思维语言。

农牧区初中生接触面窄,对生活感悟不深,极易进行文字模仿。教师对此不加反对,反而认为这是写作的基本功,对积累素材有利。其实作文是个人内心感受的字面表达,如果只模仿,忽视自身心理,就难以在感情上引起共鸣。由模仿到抄袭,创造性逐步丧失,最后只会“鹦鹉学舌”。作文源于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魅力,才是真正的写作。

(三)忽略评改。

农牧区初中教师往往得过且过,对学生作文不重视。对思维混乱、逻辑不清的作文头疼,就轻视批改、拒绝批改。学生严重抄袭,越写越差。最终进入恶性循环,雪球越滚越大,对此农牧区教育者必须重视。

二、农牧区初中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常年应试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了,但形同虚设。学生要参加升学考试,就必须服从应试教育,语文也不可幸免。农牧区学生由于无其他加分项,更注重课本分数。在升学目标的推动下,部分教师不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轻视作文,把大把时间花在试卷标准化练习上,对语文思维发散训练视而不见。作文只有长期阅读积累才有成效,追求“立竿见影”不过是水中月。

(二)生活乐趣枯乏。

农牧区本来比城市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但在升学压力的压力下,初中学生不得不放弃自由,每天学习书本知识。比如:初三在教读完课本后,接踵而至的就是模拟与评讲,学生活动范围缩小,无法开眼界,作文内容自然平凡,感情自然虚假。

(三)阅读范围狭小,缺乏对生活观察。

农牧区的生活简单,初中生在接触新事物方面比不上城市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阅读面狭小加上眼界短浅,作文知识储备自然变少。课外读物非常少,学校图书馆内大多是汉语版的著作,藏语版的内容和数量少之又少,使得学生敬而远之。最终学生不得不听老师乏味的分析加上形同虚设的演讲,所以他们的作文往往较虚假,描写对象空泛,难以打动人心。

(四)教学观念滞后。

教师在培育人才上担负重要责任,农牧区初中生作文水平低与教师有关。多数农牧区教师片面理解写作,把思维的发散理解成了现实性的写作。写作理论枯竭,对写作技巧浮夸宣讲,导致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写作兴趣,写作只应付了事。有些教师认为教授次数影响不大,多一次少一次都不对影响写作,因为有固定模式照搬,得过且过。虽然有考试制度规定,但如果完全忽略作文的文学性,则难免得不偿失。

三、农牧区初中作用教学方法

(一)抓住农牧区题材,写实写景。

学生应该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进行写作,这样身临其境才会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果仅凭想象力,创作自己陌生的城市生活,就容易有漏洞。有的同学写城市人的穿着,如何花枝招展,如何西式化,结果是城市人穿着并不那么妖娆,也有朴素的一面,这就闹出了笑话。学生应体会家乡生活的朴素,细心观察,同样能表达出乡村生活的魅力。因此,农牧区初中生应该多观察,以独特眼光观察乡村风情,进行人、事、物的描写。

(二)农牧区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考。

农牧区无论生活水平还是教育水平都比城市低是不争的事实。农牧区初中生作文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一蹴而就,一步登天是无劳的。积极探索教法的创新,每个初中教师都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到。下面笔者结合实践,提出建议。

1.扩大阅读量,储备写作知识。学生在课内阅读后,积极完成课外阅读,扩大写作储备。教师充分利用阅读资源,定期定量布置学生阅读完成量。学生制定读书策略,做到一日无书不习惯。扩大阅读面,开阔视野。增加阅读量,学生写作自然水到渠成。

2.激发写作热情。教师应该先行先试,自己“以写作责”,教师创作可以带动学生的热情。教师谈技巧,学生试写法。教师写好作文,对学生是表率,也是激励。

2.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空间,开展各种活动,亲自耕作,牧牛放羊。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投稿,到名胜地参观,扩大写作知识面。

(三)以创新为导向培养写作能力。

1.材料创新。传统的写作话题大多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生活变化多样,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校园生活、物交会、下地劳动、放牧都是不可多得的题材。

2.语言创新。作文言必己出,词必己达。语言切不可大众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尽量不要引用古言古语。要尊重善待本民族语言,给语言插上美丽的发饰。

3.立意创新。所谓立意创新,就是不走寻常路,特立独行,不人云亦云。多角度思考,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如把单词Family解读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阐述了家庭蕴含父母子女相互关爱,此联想可谓特立独行,立意新颖。

农牧区初中作文的落后局面要靠广大师生共同奋斗。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实际,改革创新教法,多种手段相结合,使农牧区初中作文有新意、有特色。与此同时,农牧区初中生应该多阅读,多动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扩大眼界,使作文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1]王福光.农村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2):142-144.

[2]刘小红.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问题探究及解决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3):235.

[3]任瑞祥,吴树雅.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实效性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6):12,56.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现状 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优化阅读教学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综观近几年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不难发现:“学术观点陈杂、实践方式多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补充、修正或否定中曲折地前行。”[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脱节,很多理论最终难以付诸实践和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建构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有些实践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最终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故笔者拟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概述

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内涵、基本要素、基本原则三点,分而阐之:

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教学”的内涵,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和学当然各有自己独立的活动,不能互相代替。其次是“阅读教学”的内涵,指学习的主体(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导下,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即个体以语言为中介,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塑造情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第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概括而言,从横向关系来看,阅读教学的要素分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要素之外以及文本和环境的客观要素,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承当以下几个角色:首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其次是教学活动中经验的选择者和组织者;再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领导者;最后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和自我发展的探索者。2.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表现为学习意向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探索、训练、创新等具体行为。3.文本。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通常指狭义的教材文本,包括课文系统和提示系统两大块。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并非只能拘囿于静态的教材文本,只要以教材为主线,跳出以本为本的狭隘观念,教材之外的动态生活文本也可信手拈来。4.环境。阅读主体所处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及阅读行为所具有的物质条件、客观基础都属于阅读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阅读主题介入这种活动时的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

第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为: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2.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统一原则。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为例,阅读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原则。首先,从语文阅读课程的目标看,三维目标既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维度的工具性目标,又包含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人文性目标。其次,语言文字都是存在于文本之中,依赖于一定的语境。所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犹如一页纸的正反面、一个人的左右手,是紧密相连、无法分割的,它们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和课堂听课两种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统计,并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本次调查选择了乡、县、市三所不同等级的学校,共发教师问卷78份,收取有效问卷75份,学生问卷300份,收取有效问卷293份(每个学校100份,分别从学校的三个年级的不同班级随机选的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如下:从教师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年读书量不高,第1题答案A占73%,答案D只有2%;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偏低,第4题答案A还占有23%,第5题答案A占有56%,可见科研的目的比较功利。从教师卷的6至10题与学生卷一的11至20题的答案对比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疏于指导,只是停留在考试层面。从教师卷的12至21题与学生卷二的4至12题的答案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陈旧。而且在两处对比中,我们发现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在很多发面还有出入。从学生卷一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初中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来源偏窄、阅读兴趣不高、没有很好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上还有很多障碍。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偏差,既有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读,又有实践操作的误差。

第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笔者以上述数据为基础,结合了听取的随堂课、公开课、部分教师备课笔记的情况,以及自己本身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分析。1.学生阅读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唯书本,使学生阅读兴趣的锐减;唯分数,使学生阅读目的变得功利化;想读,没有时间读;想读,没有条件读;想读,没有能力读。2.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及认知需求,强调知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真实、有效性,教学中出现了“泛自由”现象;文本单一,教案牵引,使阅读课堂教学处于封闭状态;评价手段过于单一,难以体现成长性。

三、目标引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性策略

层次性策略以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为旨归,以各个层次的阶段性目标为导向,以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从而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过程的层次操作。下面将详细阐述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策略的具体实施,并以优秀的教学案例来例证这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层次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具体两点: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层次说;2.阅读心理学理论。以第2点为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其中诸如“阅读想象”,指阅读中对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根据文字材料的描述而进行再造想象,是阅读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主动阅读、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的必要条件。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在再造想象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别人想象过的事物,通过自己的想象活动“再造”出来的。

第二,层次性策略的具体实施。有以下几点:1.以兴趣阅读到达学生的认知层次,实现初级目标;2.审美阅读到达学生的鉴赏层次,实现中级目标;3.以反思阅读达到学生的研究层次,实现终极目标。综上,以目标为引领的层次性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师生阅读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符合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符合文本由形式到内容的本质属性,更有利于凸现新课程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语文阅读教学环节。

四、身心参与: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性策略

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就是学生身心真正地参与课堂中,以自身的主体经验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在理解课文、习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各种意义、建构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下文将在阐述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策略的具体实施,并用优秀的教学案例来辅证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第一,体验性策略实施的理论依据。有生命哲学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两点。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例,主体性教育思想的产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是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阅读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摆脱被动境地,自觉地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体验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品读文本,唤醒体验;2.融入情境,还原体验;3.观照自我,升华体验。以第2点为例,由于文本中语言文字的隐晦性,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难以唤醒学生原有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个高效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可借助音乐渲染、多媒体还原、表演体验等多种手段精心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从而实现体验的还原。具体如下:首先是直观情境,即教师通过一定方式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如教《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师用两张硬纸板做成一个平面,一个拱形,用这两个来代替平面桥和拱形桥作对比,即体现了“直观情境”中的“物象直观”。其次是想象情境,指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从创设想象情境来看,主要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围绕大纲要求,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其主要做法是:依环境、情节、人物引导学生再造想象。如教《阿里山纪行》一文中,某教师为了符合文本中山野情趣,特选择了一段竹笛独奏《苗岭的早晨》。丝竹悠悠,意味无穷。听着清新舒缓、明丽欢快的笛声,有的学生悄然动容,有的学生寂然遐思,仿佛已经走进了幽深,宁静,清凉,神奇的阿里山。

五、时空拓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策略

本文中阐述的开放性策略是立于教学时空的拓展上,建立宽松、平等的阅读环境;不应只就课文而论课文,让生活与课堂链接;教学形式上提倡“散文化”教学,形散而神不散,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

第一,开放性策略的理论依据。开放性策略是以接受美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两点理论为依据而实施的,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自足的开放性、独创性的阅读过程中。因此它倡导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作者退居幕后,在教学中,教师也要退居幕后。最后它还鲜明地指出:课堂阅读的主人毫无疑问只能是学生。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

第二,开放性策略的具体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突破学科壁垒,回归真实生活;2.创新预设形态,留足生成空间;3.开放教学形式,建立互动课堂;4.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文本范围。以第4点为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而是要以教材为凭借和载体,开发和拓展各种课程资源,丰富课程体系。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经典名著课程,其次是民俗文化课程;最后是综合实践课程。

六、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在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对新课程的理念不能完全理解,评价体系制度建立不够全面,整体阅读环境的不够优越,使得策略不能够完全实施。所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得以实行,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保障:

第一,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教师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其成长过程对于教学成败至关重要。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文化自觉,指的是教师要有自主专业成长的意识,要加强知识储备,如阅读内容需广泛,阅读思想需厚重,阅读方式需多样。2.互助合作,指在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助和合作,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合作,诸如语文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同其他学科间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优势互补;师徒合作,教学相长等具体活动。3.反思实践。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反思途径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记课后记,随时记录下自己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收集学生评教信息,加强教与学的相互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在教学实践的展示与竞争中锻炼、检验自己,以此促进反思;他山之石,为我功玉。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教学,每个语文教师都可以成为研究者,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

第二,建构多维的师生评价体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为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有多元评价主体、交互评价标准、过程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内容。以“多元评价主体”为例,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是学生的互评,互评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做出的互相评价;最后对教师的评价主体也不应该只是学校的领导。学生、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体现多元化。

第三,建立一体化的阅读大环境。阅读的环境从大范围上来讲,主要包括有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教学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及传媒、家庭中的家长、学校中的教师。阅读环境的一体化是指这三者要联手为学生们的阅读创设一个适宜于创造发展宽松环境,形成教育合力,达到5加2大于7的效果。具体如下:1.健康的社会阅读环境;2.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3.人文的学校阅读环境。以“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而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其次家长要做读书的爱好者;最后有经济条件的家长要为孩子多买书。

综上所述,本文立足于前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教学及阅读教学的概念、分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策略:目标引领的层次性策略、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时空拓展的开放性策略。并明确提出了以上三个策略实施的保障: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建构多维的评价体系及建立一体化的阅读环境,力求通过教和学方式的一些转变,实现师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