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劳动教育的出发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劳动教育的出发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劳动教育的出发点

第1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为迎接新学期新的开始,作为刚进入幼儿园的一名实习生。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思想方面

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如: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有益活动,以热爱本职工作为出发点,认真、努力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热爱自己的职业,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家长,始终要保持微笑,用老师和"妈妈"双重身份去关爱每一位幼儿,滋润每一颗童心.

二、教育教学

制定好每月、每周、每日教学计划,一尊重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赏识教育,留心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同时,日常生活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累经验,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教育工作

1开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主题活动。

1大主题如下:健康宝宝”树”纸”蓝色的大海”炎热的夏天”

体现“生活既教育”教育观念,2灵活运用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的本土资源。继续开展“主题生成”从多方面考虑主题活动内容,体现幼儿活动的主体性。

主要让幼儿参与进来,3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生活经验、季节的特点来决定主题活动。环境布置符合主题内容。让幼儿成为环境布置的主人,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并随着主题的深入增添、更改区域内容。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

2结合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母亲、老师等。三月份:开展“爱妈妈”主题教育。

开展以环保为题材的活动,四月份:开展“植树节”活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利用“清明节”为契机,萌发幼儿爱英雄的情怀。

让幼儿了解周围人的工作,五月份:开展“好帮手”劳动教育。理解他劳动和自己的关系,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感受节日的欢愉。六月份:参加“六一”汇演筹备活动。布置节日的班级。

3地盘我作主”区域活动

第2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关键词】勤工俭学 原则 指导思想 意义 重点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一些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劳动教育不重视,滋长了青少年好逸恶劳的恶习,有不少青少年轻视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花钱大手大脚,只讲享受不讲劳动,因此我们必须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倡社会主义公德,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来教育青少年。

一、勤工俭学工作的原则

一要坚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勤工俭学要与课程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劳动实践综合课程紧密结合,与优化校园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

二要坚持科学、安全的原则。要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安全管理,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活动。不得让学生从事长时间、高强度的生产活动,不得从事有毒、有害、有危险和有碍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对勤工俭学的组织形式、劳动实践安排和安全管理等问题,要以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使整个勤工俭学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要突出勤工俭学工作的重点

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要紧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丰富勤工俭学的内容。要结合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以学生食堂为课堂,以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培养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成果、防范食品安全的意识;以学生宿舍管理和校园绿化、美化、保洁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参与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律能力、自理能力;要加强学校消费市场体系建设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消费市场良性机制,为师生生活提供便利;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指导和督促学校加强包括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生态教育在内的节能环保知识教育;结合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学校风险预防,建立学校风险预防体系,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权益受到保护。

三、勤工俭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勤工俭学的工作目标是服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体工作目标应突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勤工俭学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农村学生了解农村社会、了解农业生产、了解农民群众;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将勤工俭学活动课程化。要以育人为中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将勤工俭学活动与劳动技术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些课程教学要以勤工俭学场所为依托,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针对性;勤工俭学要以课程教学为引领,将学生的实践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综合效益。学校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严格按规定开设相关课程,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案,建立完善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三是抓好课程资源建设。勤工俭学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对于校内资源建设,主要是建设好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四是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要建立完善勤工俭学资助体系,将勤工俭学实践活动产生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师生生活和资助贫困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勤工俭学的意义

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在培养人才方面与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勤工俭学活动中让学生搜集一些废旧材料用来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做一些工艺品,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废品还是很有用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培养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勤工俭学不仅能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3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这是一个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

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体

“团结进取,活泼向上”一句响亮的口号,凝聚了初一(一)班全体同学的努力,短短八个字,显现着他们走过的足迹,作为班级奋斗的目标,它让他们有欢笑、也有泪水······

文明的集体

班集体健康舆论的形成,对优化班集管理,促进良好班集的形成至关重要。有一批敢抓、敢管的干部,就形成了健康的舆论,班委就如一块磁铁,能形成一个“磁场”,吸引周围同学,“磁化”周围同学。这样,健康的舆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为了强化健康的舆论,平时生活中,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上班会时宣读,进行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劳动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为人处世、社会经验教育,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也通过这些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年来,班上从未发生过不安全事故、也无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件,学生吴怡等人主动帮助其他班级打扫卫生,万睿捷、荀扬等人常常帮助学习后进生……

团结的集体

初一(一)班是一个有着高度凝聚力的集体,全班全体同学亲如一家,彼此相爱。融融乐乐的学习环境,勤奋浓郁的学习氛围,体现了这个班集体的团结。学习上,我们成立了“互帮小组”,在那个小组里,好的同学会耐心帮助在某门学科上有欠缺的同学,仔细辅导,百问不厌,几个尖子学生聚在一起,会共同探讨问题,刻苦钻研,共同进步;生活中,我们互敬互爱,上学期,正当学校举行月考时徐仁喜同学因病住院,同学们更着急,都急着去探望他,给他送去温暖和真挚的祝福,你一句安慰话、他一句鼓励,一下子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人。在学校各项活动中,你都能看见一个初一(一)班的良好形象:运动会上那嘹亮的加油声;爱心行动中全班同学豪不犹豫地捐款、升旗仪式中同学们整齐的队形、元旦汇演时我们活跃忙碌的身影······初一(一)班是一个整体,向着同一目标,团结前进。

进取的集体

初一(一)班是一个进取的集体,每次的考试,优分都能在年级的前列。数学自学方法课前小演讲、语文中模拟作文训练作文形式从进校起坚持至今,尽管途中有挫折,但他们从未气馁过,老师们的尽心辅导,同学们的自学努力,最终换来的,是我们自学能力的提高。班级的“塔式”管理模式,体现了人人是主人翁的意识,它以培养每位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自律、自信、责任感。班干部与同学间互相监督,民主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如班级文明监督岗制就是一个例子,它是每一位同学都会轮到的差事,一天一位同学,他(她)负责班级全天的事务,从早自修起,卫生、纪律、学习一直抓到底并加以评比总结,大家都在其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不管好生差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班级的管理成为学生自己的管理,让每位学生都有管好班级、管好自己的进取精神。

第4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一、培养“三心”

        时代对班主任的道德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除了要求其具备教书育人的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民主法治意识、创新和改革意识外,还要求其具备高超的管理技巧、科研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班主任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积累、更新,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爱心、耐心、宽容心是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桥梁。有了爱心,学生才能与你亲近;有了耐心,才能促使学生与班主任交心;有了宽容心,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作为班主任,应使自己整个身心都与学生融为一体,以宽容的心和友善的态度包容学生的缺点、不足。对于一些犯错的学生,以劝导为主,向其指出错误所在,帮助其分析原因,共同找出改正方法,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批评的艺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中真正的爱是对学生未来负责,这种爱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而绝不是一味的纵容。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1、以“严格”作为人格教育的基石。“严格”就是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诸方面的教育,并通过讨论和辨析,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元思想中形成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能正确借鉴和吸收多元思想中的精华,摈弃糟粕,形成良好的班级思想道德氛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全体成员认同;有健全的组织形式、严格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舆论、优良的作风;团结友爱,有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心,使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促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动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2、以“平等”作为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平等”是管理班级的出发点,不歧视任何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后进生”,要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思想又比较简单,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老师一句挖苦的话或一次不平等的处理,就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学期我新接手班级中的小陈,据原来的班主任反映,上一学期曾受到学校的处分,不遵守校纪班规,不服从老师、班干部的管理。接班后,我先找他谈话,帮助他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他本学期要增强克制力,遵守各项纪律。在他取得一系列进步后,我又及时地提出申请,撤消了对他的处分。之后,我又多次找这位同学谈话,及时肯定他的进步,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的期望。

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位同学思想受到很大的触动,不仅不再有违反纪律的现象,而且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均及格了。

        3、以“和谐”作为人格教育的目的。“和谐”有助于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努力营造一个团结、融洽、民主、友好的人际环境和客观公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可以使学生学会愉悦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提高个人成就感与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与宽容,学会人际沟通的技能,学会愉悦地接纳别人。可以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集体、对待社会。

        三、以主人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刚刚建立一个新的班级之时,师生要共同制定出班级奋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阶段目标和学期目标,涉及文体、卫生、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每位同学也制定出自己的近期和远景目标,他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十足。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依靠全班同学的努力,特别是使学生干部来参与管理。为了使自己能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摆脱出来,更为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能力,我对班级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让学生在竞争中取得班干部的身份,定期竞选,每个班长只能当两个月,可以自己推荐自己,也可以别人来推荐,再发表演说,再由全班投票,最后根据票数先出班委。

        四、加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化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也需要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特别是发动学生家长来齐抓共管。在以往的家访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是政工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很善于作政治思想工作。事实告诉我,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单靠班主任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不够的。所以,班主任必须善于把学生周围主要成员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团结一致,统一行动,人人都来作思想工作,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协同作战。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自己带的班里发起倡议——成立“家长协会”,推选工作热心、能力强的家长担任“会长”和“理事”。“家长协会”建立后,制定章程,集资成立奖学基金,每届班委必须定期向“会长”和“理事”汇报情况,听取意见,接受监督,以取得他们的帮助,改进班级工作。有时,请他们来班级作报告,举办家长讲座,向进步显著的同学颁奖,开展思想教育。有时也请他们联系社会实践活动单位,协助开展劳动教育,走访任课教师,密切任课教师的关系,并请“家长协会”负责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学生家长———“会员”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股力量参与班级管理,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管理网络,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班级工作的前进。 

[参考文献]

[1]祖嘉合、论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杨鑫辉、心理学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33

第5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我是一九九五年七月在安广师范参加工作的,到零二年七月的八年间,我先后做过班主任、教务科干事和团委副书记等工作。零六年八月,学校成立舍务科,此后至今的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负责这个科的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科长。

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由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努力,我自觉得取了些成绩可以,可以向组织汇报。特别是近年来主持舍务工作,舍务科成立不久,我带领完成了确立舍务科各岗位职责、拟定考评方案及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工作任务,为舍务科成立后工作迅速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第二,从九九年至今实行的以取包管理经费为主要内容的舍务管理改革,在学校班子的正确指导下,舍务工作相对独立运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形成了责、权、利有机统一,能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的舍务管理运行模式,对于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第三,舍务管理中的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得到广泛认可,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通过安排校内贫困生参加宿舍的勤工俭学,不仅解决了舍务的劳动用工问题和相当一部分管理问题,为一些贫困学生解决了一定经济压力,而且也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接受锻炼、提高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形式。此项活动在市电视台、松原日报都有报到。

这些成绩的取得虽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但作为主要的策划、组织者和具体工作人员,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就我个人而言,难得的工作机会使我个人素质获得的提高则是最宝贵的,得到的锻炼、积累的经验为我胜任

更重要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给我今天的竞职以信心。

我的主要竞聘职位是学生处处长,对于学生处的工作,我认为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要根据学校办专科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制定总体德育规划,确定德育工作目标,抓好落实。这是我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第二,要抓好制度建设,为各项具体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第三,学校的学生工作不是一个处室的单独工作,学生处的工作必须寻求建立一个学校各方面能广泛参与的学生工作体系,使学校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各尽其责,发挥作用,从而追求最佳的学生工作效果,使学校学生工作形成良好氛围。第四,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使考评工作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这样的一线人员的积极性的有力手段。

这就是我对学生处的工作的初步设想。

第6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关键词: 办学吸引力 职业教育 三大因素

经常听见家长对子女这样说:“你初三要是再不好好读书的话,你就只能念职高去。”从家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只是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而已,职业学校的办学吸引力真的如此不堪吗?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吸引力?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就这个问题从如何吸引学生、如何吸引教师、如何吸引企业三个方面谈谈看法,以飨读者。

一、如何吸引学生或家长

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当然是学生,没有学生何谈教育?要想吸引学生,我们首先要搞清学生不愿选择职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1.就业及前景做保证

促使学生(家长)做出选择的因素是多样的,如职业教育的整体声誉、学生的短期收益和长期生涯发展预期、教育费用、教育质量等。在诸多因素中,决定学生(家长)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生涯发展预期,即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后是否有好的职业前景,在经济收入、个人成就和社会声望方面是否符合个体期望。我曾经听一位父亲这样跟儿子说:“你读了大学,进了企业肯定是一线工人,但是你不会做一辈子工人;如果你不读大学,你就真的只能做一辈子工人。”从父亲的话语中可以得出这样的道理:中国的家长更多地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有希望的职业未来。这样的愿望如何实现,就看学生的就业情况。鉴于此,我们应该从就业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学生特点,设置个性化课程,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就好业,实现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要吸引学生,并不是无条件地满足学生不合理的要求。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不论学生成绩如何,都实现零淘汰,只要你不违法,成绩怎样是无关紧要的,最后都能顺利毕业。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无异于饮鸩止渴,真正是只顾眼前升学率,哪管职业教育身后的质量,对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2.社会价值观来护航

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来注重与别人的交往。交往过程中,亲戚、朋友、同学等问到“你孩子现在在哪上学”时,你要是说“在某某职校”,声音总比那些子女在普高上学的家长低。原因无它,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只有学习不行的学生才会上职校,这是整个社会的普遍认识。

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历史原因的: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科举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相袭成风,不少人存在鄙薄职教的观念,殊不知社会发展到今天,脑力劳动者固然需要,但技术工人也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德国“双元制”获得成功的重要社会基础是什么?全社会崇尚技艺而不鄙薄职教,青年人愿意接受职教,全社会重视职教。德国许多著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均以当过学徒为荣,而从事职教管理和职教研究的人员,大多数都有职教背景。

为此,我们应该向全社会号召:从初等教育开始,加强劳动教育,渗透职教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适应现代职业的心理品质,逐渐形成重视职教的社会风气。当然,这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行的,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二、如何吸引教师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密不可分。然而目前我国中职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职业素质参差不齐,这些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首先,教师也是人,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也需要养家糊口,虽然我们现在提倡凡事讲奉献,不能钻钱眼,但试想,如果不能保证家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教师又怎能定下心来,一心扑在岗位上。所以按照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提高对教师的吸引力的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制订职教师资培训计划,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样,教师就会觉得这个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挑战的,是值得自己为之努力的,至少和进外企或自主创业的同学相比,也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再次,学校要舍得投入,要积极提供条件,激发教师主动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专业技术的更新及工艺的改进、教育政策和教育学理念等方面的情况,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使之能与企业一直保持相当的联系。要为老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教师在某个专业中确实有能力独当一面,在聘用的时候就可以灵活机动,采用低职高聘的手段,能真正意义上激励教师。

三、如何吸引企业

前段时间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消息,一个装潢公司的泥瓦匠月收入超万,尽管这样,还是缺少拥有这样好技术的工人。为什么在现在本科生找工作都难的情况下,蓝领工人如此缺乏?原因无它,现在的企业并不缺少管理者,真正缺少蓝领工人。所以,职校正是为企业输送这样人才的基地,那么,如何吸引企业的目光?

首先,培养能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学生是关键。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到企业以后,经过企业简单的培训,就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为企业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那么用人单位怎会拒绝呢?当然大家也可以看出,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要前提就是学校和企业要实现联动,革新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因此,职教发展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第7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关键词:劳技;实践;劳动热情;劳动经验;劳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9;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04-01

实践性与创造性是劳技的显著特征,劳技教学始终要基于实践追求创新,让学生主动实践,在亲身实践中体验、领悟和建构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创新精神,积淀劳动素养。本文作者在多年的劳技教学中构建出了一套基于实践与创新的劳技教学三步曲,现以“翻盖垃圾桶”教学为例探讨这套简单实用的教学操作策略。

一、 巧设情境,催生劳动热情

学生劳动情绪的高低影响着劳技教学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动手劳动的热情,教师在劳技教学中巧设情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激活劳动细胞,催生劳动欲望。例如,在教学“翻盖垃圾桶”一课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某市小学劳技创新大赛的现场视频,视频中参赛现场可谓热火朝天,选手们的劳动热情高涨,一个个挥动着小手忙个不停,用巧手制作出了一件件新颖精致的作品。接着,教师把画面锁定在翻盖垃圾桶的比赛现场,引领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翻盖垃圾桶,观看选手演示讲解翻盖垃圾桶的使用原理和特色价值,学生不禁为这么神奇的垃圾桶而惊叹。看到学生对这些有趣的翻盖垃圾桶产生了兴趣,教师就说:“这些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垃圾桶如果能够摆放在我们的教室或者家中的房间内,一定非常不错。”教师的话进一步挑起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欲望,那些原先怕动手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趁机说:“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动手做一个翻盖垃圾桶,相信同学们亲手劳动的成果一定会更有价值。”就这样,学生们的劳动热情被点燃了。劳动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轻松有趣的劳动意境,让他们觉得劳动既好玩又有价值,催生了他们亲手劳动的热情。

二、倾心实践,积累劳动经验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引导学生倾心实践是劳技教学的第二步,也是劳技教学的核心环节。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劳技知识、劳技能力的获得与劳动经验的培养需要在动手实践中历练与提升。劳技教学离不开实践,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式的劳技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塞西尔认为:“一克的经验抵得上一吨的理论。”劳动经验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宝贵财富,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捷径。一些学生害怕劳动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缺乏劳动经验,感到劳动烦琐、无趣,从而滋长了厌倦劳动的情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投入与产出往往成正比,劳动经验来自真实而深刻的实践活动,学生倾心投入劳动实践,才会获得有效的劳动经验。为了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倾心度。在教学“翻盖垃圾桶”一课中,教师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开展合作实践,各学习小组通过观察讨论,模仿视频中选手的作品,探讨出翻盖垃圾桶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接着,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倾心实践,教师鼓励小组之间开展竞争:“同学们,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心灵手巧,看一看哪一小组的作品最成功!”教师的话激励着学生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增强了他们参与劳动的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人人动手操作,在精诚合作中完成了制作任务,获得了宝贵的劳动实践经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劳技教学要基于实践,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知行结合,锻炼和提高劳动技能,积累劳动经验,他们才会乐学笃行。

三、 展示碰撞,擦出创新火苗

提高劳动价值的根本在于提高劳动效率,而提高劳动效率的出路在于技术创新。因此,教师要创新劳动技术,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水平。劳技教学要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宗旨,促使学生不断创新劳动技术,创造劳动成果。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创新,教师给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从而摩擦出创新的火苗。例如,在教学“翻盖垃圾桶”一课中,教师着重组织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展示碰撞。在学生制作完毕之后,教师在全班开展作品展评活动,让各小组依次展示作品,介绍垃圾桶的特色,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其他小组学生则在观摩和聆听过程中对作品进行点评(评价垃圾桶的优点与缺点),并且提出改M建议。展示平台给学生碰撞思维与交换思想提供机会,有的学生对垃圾桶的造型提出了新的想法,有的学生对垃圾桶的功能进行了完善,有的学生还建议制作成大型的翻盖垃圾桶用于校园垃圾的收纳,以改善校园的环境。在学生充分碰撞之后,教师还布置学生在课后进行二次制作,以制作出更多先进的翻盖垃圾桶。

四、结束语

实践与创新是劳技教学的灵魂,劳技教学贵在实践中创新。因此,教师在劳技教学中要基于劳动实践,催生学生的劳动热情,点燃学生的创新火种,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一、班级概况:

二、`学期目标:

由本班概况,从而可知学生状况,参差不齐,针对本班的不足与长处,制度预期的目标:

1、学生思想品质方面,思想进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情操。

2、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在思想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挖掘学生智能潜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3、体育方面,由教师具体指导,定期了解学生体育发展的情况,使之认真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或者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劳动知识掌握一些劳动技术,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

三、工作的重点、难点:

结合本班实际,我认为思想教育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有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去认识,才能保证全面的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努力做到

为实际的预期目标,保证全班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班主任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之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方法,抓根治本的对症下药,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运用说服,榜样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级工作。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学生成绩不均衡,且有较大差异,本学期努力转化差生,在全班掀起一个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优生帮差生,努力奔成功的学习风气,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地到全面的提高。

3、开展个各方面有益的活动,全面提高班级工作。

五、 组织实施

对于本班的学生,我准备本着以下四个原则来执行我的一切计划和任务: 尊重;信任;共情;关注;

记得苏联的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尊重和信任”。他认为“尽量多的要求每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每一个人。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善于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要相信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也明白,你如果不负责任的去埋怨或者是批评或者是惩罚一个学生,就是对他人格的极度不尊重和不信任,那样的结果是换来学生对你的不尊重和不理解,结果是班主任工作的极难开展。我们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所谓“共情”是指要和学生的感觉保持相通,即样经常换位思考,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就讲过教育要成功重要的有两条:一尊重二换位。只有我们经常的换位思考,我们才能明白学生在想什么,他想的对不对,他的做法是否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来判断是对还是错,其实这样的出发点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对孩子不公平,对老师也不公平:这样违背了人类发展的正常顺序。我记得前几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男孩躺在妈妈怀里撒娇,就问他妈妈这个孩子多大了,结果得知他已经8岁了!我很惊讶,自己记得自己8岁的时候已经上幼儿园了,而且蒙老师的信任还做了班长,负责班级的门上的钥匙的保管!自己当时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但是现在再看小孩子,他说自己已经8岁了,在我的眼里还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可爱!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可能他的内心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了!所以我们班主任用情要深,还要准!

所谓“关注”,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功,同时一个好的班级或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负责,要负责记录下孩子的成长中的每一次Ji动和成功的喜悦!和孩子一起分享!

六.奋斗目标: 对于本班的奋斗目标,我还是很认同我以前的观念,就是要达到一个标准的小学生的形象,需要做到“八有”:“有人格,有胸怀,有教养,有能力;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前面的“四有”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后面的“四有”是教给他们如何学习。

1、“有人格”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标准;

2、“有胸怀”会使我们的班级集体变得融洽,同学们之间会亲如一家;

第9篇: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范文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系统的分析:1.教学系统的要素: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有4个,即教师、学生、课程(或称教学内容)和条件(或称媒体)。教师和学生称为人员要素,课程称为信息要素,条件称为物质要素。2.教学系统主体活动的特点:(1)多系列: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都具有“认识”和“实践”两个系列,学生侧重于“认识”,教师侧重于“实践”。 (2) 多层次:活动具有层次性 。(3) 多成分:教学活动是由各种类型、各种成分的具体活动组成的。其中主要有3种成分:心理性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动机、意志、评价、技能等; 社会性成分,包括游戏、学习、劳动等; 管理性成分,包括计划、组织、检查、调节等。3.教学系统的功能:(1)宏观功能,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纵向看,教学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使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是横向看,教学是沟通个人和社会的桥梁,它一方面将人类总体知识个体化,另一方面又帮助个人社会化。(2) 微观功能:教学应担负起三种职能,即教养、教育和发展。教养任务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技能和技巧;教育任务包括世界观培养、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美育、体育等;发展任务包括发展智力,培养意志、感情、创新精神、认识兴趣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过程:1、 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行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2.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 教学准备阶段:主要是明确和激发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正确动机。准备工作主要是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2) 教学实施阶段:这是教学方案的实施阶段,也是教育观和教学理论外在表现的主要阶段,还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体现阶段。(3) 复习巩固及操作练习阶段: 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及时发现知识掌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通过老师的辅导和与同学的交流得到解决。复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时机。(4) 评价反馈阶段: 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给出量化的评价。

(三)、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教育依据一定德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或优化一种教育环境或氛围,帮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道德情境下,形成心理共鸣,产生美好的、高尚的道德感,得到人格的完整发展。基本步骤是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进人情境――研讨情境。 李吉林“情境教育”模式的运作机理可以用―句话来概括:以情感的激发与调动为核心的教育。

(2) 探究、发现、归纳式教学方法

1.理论依据:这种教学理论基础是杜威和布鲁纳的教学理论及其五步探索、发现法等教学法原理。他们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学生学习是现有经验持续不断地改造。

2.实现条件: (1) 师生始终处于和谐的协作关系。 (2)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3) 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操作技巧 。 (4)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 。

(1) 设计疑问、引发兴趣。(2) 点拨诱导、探索奥秘。(3) 帮助提炼、发现规律。(4)归纳训练、开拓提高。(5)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3.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人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的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为完成给定问题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

5.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新分支――“弹性认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