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二物理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认真备课,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尽量能够具体备课,遇到一些难题时大家能一起讨论,找到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各位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所教学生情况,适当增减,形成自己的教案。备课组活动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由于使用新教材备课组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备课组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备课组这一个学期以来,每周都定期召开备课组活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讨论教学教法,分享前一段时间的教学体会,拟定后一段时间的教学进度,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还在一起研究教材,理解教学大纲,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还讨论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兴趣地去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第3-第6周 第八章 动量 主备:翟?
第7-第9周 第九章 机械振动 主备:张敬岗
第10-第13周 第十章 机械波 主备:赵彩清
第14-第15周 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 主备:翟?
第16-第19周 第十二章 电场 主备:张敬岗
第20-第22周 第十三章 欧姆定律 主备:赵彩清
二、积极做好资料、信息收集工作。我们手头上有关新教材的复习资料少,有关新高考的信息不多,所以注意到了收集、积累,用以或指导或补充我们的高二的学习。大家分工去收集和查找资料,然后整理出一些练习再印发给学生去做。学生只有多做练习,成绩才会有所提高,才能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高二物理备课组,本学期开展新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指导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为了新教材的素材资料,我们高二备课组在每测验一章知识后都及时把试题上传到本年级的课件收集文件夹中,每个科任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把使用过的物理课件和物理图片等有关的新教材素材,都及时上传到本年级课件收集文件夹内自己设立的个人文件夹中。
四、落实教学工作制度。期中和期末联合教务处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等等。
五、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六、公开课开展顺利。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认真地安排上公开课的老师,并有序地进行公开课。对上公开课的老师要事先写好教学计划,进行说课,然后把教案打印出来。备课组认真组织老师去听课,听完课后大家能在一起讨论这节课的优缺点,在自己学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让授课老师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七、备课组对每一次考试,都认真安排老师出好题目,并打印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看哪些地方要进行修改,然后再经过调整才上交到学校统一印刷。每一次考完试后,大家能及时按时,认真地批改试卷,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认真地记录下来,并写出试卷分析。
备课组活动对年级学科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课组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最小但又是最基本的团体,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科教科研活动。目前我们备课组尚需在以往层面上深入展开教科研、更深入开展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的交流、研究。我们坚信,抓好备课组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今后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去做。
高二物理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关键词:相关度;成绩调查;结果分析;教学建议
一、调查与分析
从我校高一学生入口成绩中抽取585份试卷、高一学年期末成绩中抽取589份试卷、高二学年期末成绩中抽取484份试卷、高三第一学期末成绩中抽取806份试卷,分别计算物理成绩与其它科目成绩的皮尔逊(K.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结果见下表。(说明:1.以上成绩中,初三入口成绩为兰州市初三毕业会考成绩,高中考试成绩均为永登县教研室期末统考成绩。2.对于变量x,y,如果r ∈(-1,-0.75),那么负相关很强;如果r ∈(0.75,1),那么正相关很强;如果r ∈(-0.75,-0.30)或r ∈ (0.30,0.75),那么相关性一般;如果r ∈ (-0.25,0.25),那么相关性较弱)。
物理成绩与其他科目的相关程度
由表分析可知:总体来说,物理与所有科目都成正相关,其中与数学的相关度平均来说是最高的,其次是化学和生物,但都没有达到相关度最强区间。
二、结果与分析
在初中阶段,物理成绩与化学相关度最大,其次是数学,与其它科目关系不大,初中物理与数学相关系数也只有0.446。
在高一阶段,物理成绩仍与化学的相关度最大,其次仍为数学,下面依次是英语和地理,与其它科目关系不大,物理与数学的相关系数有所升高,但还不甚大:在高二阶段,物理与数学相关度最大,其次是化学,下面依次是生物和英语,而与其它科目相关度不大;在高三阶段,物理成绩与其它科目的相关程度基本同高二。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知:
1.初中物理中数学应用相对比较少,学生在这一阶段物理学习中,形象思维应用多于理性思维,学生的数理―逻辑语言相对较弱,这或许也是造成学生升入高中后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2.高一阶段,物理成绩与化学相关度最高的原因在于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化学也较为容易,而这一阶段学生仍不能很好的把数学与物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物理难学难教的尴尬局面。
3.高二、高三阶段,随着学生数理-逻辑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和提高,物理成绩开始有了好的发展趋势,学生也认为高二物理比高一物理学习相对容易些。
4.在高中阶段,物理成绩与英语科目的相关度也不容小觑,笔者认为,英语好的学生一般来说学习习惯较好,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学好高中物理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5.虽然物理成绩与数学的相关度整体来说最高,但也没有达到正的最高相关度区间,这说明,学好物理的因素不单纯与数学有关。
三、教学建议
鉴于以上调查结论和分析,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提出如下一些物理教学方面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语言和应用数学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新课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教学,如:图像法、极值法、近似计算法、递推法、微元法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物理中应用的数学与纯粹的数学还是有区别的,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以区分。
2.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学的热爱,如:别出心裁的教学引入,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展示展示,内容丰富小制作和探究实验,感人至深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献身精神,令人神往的物理发明与创造等。
3.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不间断地课前预习习惯,认真完成导学案的习惯,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和讨论的习惯,课后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对物理难点及原始问题独立思考的品质等。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首先,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八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八年级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可见,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行,也是迫切。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第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更需要抽象逻辑思维来助其走向成功。第三,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并趋向成熟,可塑性逐渐变小。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抽象思维能力就是运用抽象思维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1.在物理概念形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其思维形式和过程又比较复杂,而对于思路几乎是“直来直去”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确不是件易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开拓新思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做习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就大多数学生而言,从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概念和规律,学生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之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复杂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识的多加指导和训练。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合的配量,这样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规律,又可拓宽解题思路,提高灵活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抽象思维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十分必要。首先,要求学生充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由学生逐步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其次,要充分重视学生实验,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设计思想、仪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学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认识和处理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操作和观察上。否则就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分阶段逐步加强。
整个高中物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教师要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过渡阶段,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在正常阶段,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在提高阶段,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之接近高考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力水平。在完善阶段,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重点知识结构化、基础知识系统化、难点知识问题化、习题结构梯形化、复习方法多样化。要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既是需要又是可能的;既是可以具体做到的,也是有可能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把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素质教育中。当然,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时刻总结、分析,坚持与时俱进,更新思维,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延朝.《物理教学中抽象思维的重要性及培养》.
[2]厉守清.《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郭玉平.《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
[4]佚名.《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教育的冷思考
在25年的从教生涯里,冷文义有一种切身的体会:教育有着振兴民族的道义。教师也应有这样的道义和理想。许多教师认为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他却认为,教育并不复杂,教育为民生,就是要回归课堂,回归尊重学生天性的本源,回归到生活和情感、实践与体验的合一,即天人合一。
“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曾说:‘正其谊,则不谋其利;明其道,则不计其功。’这种思想在教育中同样适用。”他坚持冷静地思考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寻求合理解决的途径。
冷文义虽然执教高中物理,但他关注的角度却不只在物理学科的知识点上。
2009年,学校高二班级在一次物理测试中,出现奇怪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成绩出现明显滑坡,而另一部分学生成绩始终保持居高不下的态势。对此情况,冷文义没有掉以轻心。他细心收集数据,在制作分数线分布柱状图后,发现了分布图犹如两个驼峰,既有成绩集中在70分左右的“低峰”,也有90分以上的“高峰”,而70分至90之间呈峰谷状,上下起伏。
“驼峰”的出现,让冷文义警觉起来。他清醒地认识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编班过程中,学生入班成绩本身存在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处于“峰底”的学生关注度低。
为此,他认真研究“峰谷”现象,将这些学生分为“学习时间多而思考总结少的勤奋型”“缺乏恒心且落实不够的浮躁型”和“领悟能力强而踏实度不够的智力型”三个类型,因“型”施教。对勤奋型学生,要其重视练后反思,掌握解题规律;对浮躁型学生,要其重视听课,认真做作业且及时总结;而对智力型学生,则要其夯实基础和把握规律,忌眼高手低。他还积极调动年级组科任教师配合,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不断激发其斗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缓解心理压力,养成良好习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他还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答题规范的养成,适时布置一些综合性强的试卷给“高峰”学生辅助训练,对“低峰”学生要求加强基础练习,并在班上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帮扶。
过了几个月,高二年级迎来了期末考试。令冷文义欣慰的是,学生分数线分布柱状图上呈现正态分布。冷文义又采用“推峰补壑”措施,让学生成绩整体前移,取得了实效,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
“教育是有规律的,有时候,退是为了更好前进。”至今,对于那次“驼峰”的出现,冷文义很有感触地说:“当问题出现时,不能一味地往坏处去想。我认为那是处于峰底的学生对教育的渴望,需要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身为物理教师,冷文义却能跳出物理学科,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待和处理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在他的思考中,折射出了他内心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
对课堂的人文味
1987年,冷文义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在修水师范执教物理。2000年,又调至九江市同文中学。这年,当学校物理教师不足时,他承担了高中5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周课时27节,每周有1天须上7节课。12年里,他坚持每天早晨7点之前赶到学校,和学生一道进教室,一同学习。他长期坚持上物理课,还兼任班主任,现在又成为了学校副校长。虽然升职了,事务更繁杂了,但冷文义依旧放不下他那热爱的教学,放不下充满活力和朝气的课堂,依然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冷老师的教学很有节奏,富有人文情感。”在采访中,同文中学的一位教师这样评价冷文义的课堂教学,还向记者讲述了一次听课经历。
那是一次在讲“弹力”的课堂上,冷文义按预设的教学安排从弹性形变和弹力、几种弹力到胡克定律有序推进教学。当刚讲到胡克定律时,突然有学生站起来问:“为什么拉伸弹簧时,弹簧对我们的手产生拉力呢?”
话音刚落,其他学生哄堂大笑,令该生尴尬不已。从学生反应来看,这样一个教学学情的出现,是教师在教学预案中没有考虑到的。但冷文义并没有从物理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笑了笑问:“同学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你知道‘拉’字的基本含义吗?”台下笑声戛然而止,学生立刻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有的说:“‘拉’字有‘牵、扯’的意思,如拉车,拉下马。”有的说:“‘拉’字有联络的意思,如拉帮结伙。”冷文义紧接着补充说:“‘拉’字有使延长的意思,如拉伸。在物理上,形变随力作用方向不同而异,使物体延伸的力称拉力。让我们来做一个弹簧拉伸的实验,请你们观察弹簧伸长时,你们的手指上的皮肤如何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很快找到弹簧伸长为什么能产生拉力的原因。当冷文义向学生们解释“‘拉’字还有‘扶养子女’的意思,如拉扯;‘拉’字还有帮助的意思,如他人有困难,拉他一把”后,学生们脸上都露出会意的笑容。
“他的课真让我大开眼界。无论教师课前准备如何充分,但课堂中不确定的因素还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教学节奏,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去。”课后,这位教师激动地在听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关键词:物理学;实验;笔记;总结
1.高二物理学习的现状
高中物理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都要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而高二主要知识模块是电磁学部分,更加抽象难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以下现状。
1.1 难以入门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以识记为主,而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其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因此,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分析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而高中的学生只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导致物理学习难以入门。
1.2 学习不主动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物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付出的努力很小。在学习中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甚至一部分学生抄作业或不做作业。
1.3学习方法不正确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因此,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困难,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不能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
1.4 动手做实验能力差
由于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很多学生不积极实验,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就错过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2.学好高二物理的具体策略
2.1 学会独立阅读教材
要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 笔记;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在学习中要重视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文字表述,公式表达,适用条件范围,重视知识形成的物理过程和研究方法,重视例题的分析思路,模仿规范书写步骤,重视课本中的科学漫步,社会科技内容。达到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的效果,尤其是高二的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重要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
2.2 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二是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三是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四是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五是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3 提高课堂效率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 学生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同时善于观察演示实验,对于例题,习题,要掌握题型的特点,知其考点,掌握解题思路方法。
2.4 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学好物理就要做好实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因此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
2.5 做好课堂笔记
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 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 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整理完善笔记,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6 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
培养物理的解题思维,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 能力。 学习物理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老 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典型重要问题的特点,考点和解题方法等。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有清晰的解题思维的时候,复杂的物理现象 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 来,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7 强化思维训练。
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之后,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巩固,是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是使你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适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练习题,特别要敢于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较复杂的练习题。通过不断训练,不断归纳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运用“一题多解”可以达到“弄清一道题,明白一串理”的目的;运用“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2.8 定期复结的习惯
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3.结语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二学生要学好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要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动手,增强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就一定能把物理学好。
参考文献:
[1]邱俊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许霞.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4):37.
关键词: 导学案 高中物理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其主要思想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要先自主学习,主动预学;鼓励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开放的状态。
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是教育活动的理想目标。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不是对认识对象的被动接受而是具有能动的自主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自主、建构乃至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是学会反思、批判性认识或思维的方法。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它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更突出学生认知获取的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
本研究通过深入实践调研,总结了目前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分析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师生凭借学习方案为导学提纲,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图1所示,“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具有多角色功能,不仅是学案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调控者,更是教学效果的评价者。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而学生在教学模式中,既是受教者,又是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图1 “导学案”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析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图2所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提前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找到自我的认同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并最终通过学生的自我整理与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与实际应用能力。
图2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中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任务量大、难点多、进度快、节奏紧的特点,在作为高效课堂改革成果的“导学案”模式下,学生在发挥主体性与自主性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
(一)自主预习方面
目前,高中物理课程节奏快、难度大、知识点多。学生在自主性预习阶段,对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理解缺乏深度,无法有效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及发现问题,从而无法实现预定的自学目标。随着时间的积累,难点增多,就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自主探究方面
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多,很多知识必须经过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认真地讲解与实例训练才能理解,因而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是严格的考验。尤其,目前很多学校未实施分层次教学管理,所以合理选择探究课题,有效掌控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成为重要的难题。
(三)信息反馈方面
教师作为“学案”的设计者、指导者,更是调控者和评价者。新课标对于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设计高质量的学案,更需要实时掌控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及时反馈,优化教学方法。由于部分教师能力有限,因此无法及时进行学生自学效果分析与教学方法调整。
(四)缺乏配套的实践训练
在物理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教学任务的紧迫,使有些学校没有充足的时间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无法高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认为高中物理过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我们选取了辽宁省三所重点中学作为实践对象,选择高一与高二的学生各100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对“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调查问卷主要从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逻辑探究能力和创新与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测试。
经过统计分析,我们获得对各项测试的平均分值。如下表所示,红色代表测试的数据值,蓝色为标准值。经调查,77.35%的学生对物理学习是感兴趣的,且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积极鼓励的,有87%的学生对新课程改革效果给予了肯定评价。通过分析具体数据,我们发现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表 自主学习能力测试问卷
(一)缺乏自主的深入探究能力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但在物理学习中,未脱离初中学习的模式,仍然依赖教师的讲解,并将课本的结论当做绝对的真理,缺乏灵活的知识探究与应用能力。
高二学生教学任务量大,节奏紧,所以在自主预习中,对于知识点的梳理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生活经验的有效融合及创新应用能力。总体看来,近82%的学生能够自主预习与复习,但在发现问题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尚缺乏。
(二)缺乏知识的系统整理与综合训练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带着问题听课与讨论,并及时有效地整理,通过系统地实践训练巩固所学内容。经调查,在知识点自我整理与检测方面,只有27.2%的学生认为是合格的,而近46%的学生在每周的试卷整理、错题重练方面做得不到位,而这27.2%的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都保持在优秀与良好的层次。
因此,目前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对于知识的自主归纳与灵活探究能力仍然不足,缺少问题的综合分析与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训练与实践。
四、探究新课标模式下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策略
(一)教师方面
教学中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教学能力,是组织课堂、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对教材及考试导向的理解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更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寻求物理教学的真谛。引入新课时,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或相关物理现象,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中深入浅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尊重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物理求知过程。多创设情境,自己设计一些简易演示实验、简易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2.正确选定探究课题,创造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探究课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研究价值,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已学过的多方知识,经过观察、猜想、尝试、验证等多种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并热衷于发表见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论中,进行广泛交流,从而使探究顺利进行。
3.网络、数字校园与物理教学的结合。通过登录校园网、因特网,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丰富头脑,开阔眼界;了解科学家的生平或发现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对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在留言板上,与老师、同学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有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布置一些电子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
4.多媒体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融合。挖掘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课件,促进师生互动、师生与课件互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外还能将某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声音、图像等)辅助教学、创建情境,亦可利用动画与游戏,变静态为动态,弥补物理过程的不可见性,实时分析物理现象,强化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意志,如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得到锻炼与培养。
(二)学生方面
1.自主预习,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根据“学案”内容自主预习,认真掌握知识重点,解决基本问题,并在基础训练中主动发现问题。
2.大胆猜想,谨慎验证。科学探究需“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猜想尽管带有一定想象、推测的成分,但它是学生依据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进行思辨的结果,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验证,通过知识的梳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交流评估,形成结论。通过学生间交流合作,培养集体协作意识,在交流中发现不足并完善方案,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点到面,注意知识的联系,在解决一个问题后,又发现新的问题,深刻体会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又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
4.回归生活,迁移升华。对所学的知识认真思考,总结归纳。并通过综合训练,灵活应用,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五、结语
“导学案”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综合素养。“导学案”的实施,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角色的转变,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能否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不仅全面分析了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更系统评估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科学素养,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丁.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教导刊,2013(5):48-49.
[2]蒋立娜.浅谈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0(下):329-330.
[3]刘厚坤.新形势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3(4):20-21.
[4]吴海燕.“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9):84-85.
[5]张爱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8).
[6]吴春兵.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性学习"的尝试及思考[J].科教导刊,2010(33).
一、以鲜活的物理教学内容与方法智慧育人
物理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让物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
知识本身并没有意义,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中,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鲜活的,鲜活的生活介质会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物理就是要见“物”讲“理”,当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时,物理学的知识就会鲜活起来。比如在讲火车转弯的速度问题时,可结合“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
2.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人教版高二物理“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的教学中,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法拉第根据“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及其磁通量变化”总结“感应电流的方向”规律的实验和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寻找与“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关的其他物理量,引出“感应电流的磁场及其磁通量”,再次探究两者的关系及规律,从而总结归纳出判断电磁感应中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方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模拟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交变电流的产生”时,通过电脑动画模拟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将这一不可见的、抽象的、难以解释清楚的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形象化、直观化,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目睹其变化过程。通过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智慧育人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根据施教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的才能,是构成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具有应激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点。
1.课前精彩引入,快乐学习。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注重设计精彩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我用“水流星”引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实验的最终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每个人都很兴奋,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2.课中画龙点睛,击中要害。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及时巧妙地借助生活中或身边的素材讲解相关知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往往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讨论“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时,我提出问题:“位移—时间图像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吗?”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的,一部分学生认为不确定。虽然一部分学生画出了图像,但他们对图像与轨迹的关系毫无概念,怎么办呢?这时候,我看到讲台上的弹簧,灵机一动,何不演示一下,让学生眼见为实?接着我演示了竖直方向弹簧振子的运动,让学生观察其运动情况,此时我顺势提问:“位移—时间图像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吗?”学生的回答很肯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比经过反复练习后获得的认知要深刻得多。
3.课后加强巩固,启迪人生。
关注教学机智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它应该贯穿教学工作始终。例如:在学习“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这一节中的“超失重”时,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特别感兴趣,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我在课堂上多讲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因势利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这个任务就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结果每一位同学都搜集整理了这方面的详尽资料。为了让大家资源共享,我让学生在班上集体交流,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巩固,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做智慧的物理教师,为智慧育人的课堂提供智力保障
1.加强学习,改革创新。
物理跟生活、科技联系密切,科技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一个好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地追求新知,而且应该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创新。“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具有创新改革精神。
2.除去浮躁,强化科研。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的心理,这股“浮躁风”也吹进了教师队伍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除去浮躁心理,守住心灵的宁静,淡化科研的功利性,保持正常的心态从事教育科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热爱学生,增强责任心。
乍一看,这与智慧育人好像没有多大联系,其实这恰恰是做一个智慧教师的前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的根本内容。学生应该尊敬教师,但教师的职责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要真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构建智慧育人的物理课堂,物理教师除了要更新教学理念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意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管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精心设计具有综合性、启发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在教学方法上,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学生物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共2页,当前第1页1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
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2)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3)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手段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和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其基本理论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并渗透到其他自然科学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随着世界科技和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作为工科类基础课程的大学物理教学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开创大学物理教学的新局面也是物理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一、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1.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院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提高人才质量,发展科学事业都产生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素质方面有了进一步对提高,尤其对高校工科类专业人才在创新方面的要求。这更需要完善工科大学物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人们对大学物理在工科专业中的产生认识片面和不当的做法。[1]比如,有的院校大幅减少大学物理的教学课时,有的院校把大学物理作为公共学修课,而有的院校干脆不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笔者所在高校前些年在教学改革的时候,非物理专业总要砍掉大学物理的课时以满足专业课的需求,大学物理的课时一度从160课时被砍到96课时。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常使他们处在迷惘、焦急、挣扎、无奈、消沉的复杂心态之中。大学物理教学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2]
2.学生学学物理现状
近年来,学生对大学物理的重视也不足,很多学生对学学物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其与本专业的关系也认识不足。高考制度实施改革,物理不再是必考课程,部分学生从高二起就没有再接触物理课程了,入学新生物理成绩也在下降。另外,学生由中学刚进入大学,学习方法还停留在中学模式,掌握大学物理知识的依然主要通过听课,依赖于老师课堂教学。
二、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大学物理课程以物理基础为内容,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工科物理教学首先应该发展的就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如何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自身专业相结合,而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可能更多是形式上的,是一些应试的能力,不是实质的物理内容,所以一般高等院校的工科物理教学想要得到加强,让物理学科真正成为对工科类各专业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必须要有重点,有针对地进行改革。
1.科学选择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性、简明性、创新性、应用性、引导性和规划性的原则,高视点选择经典内容,合理构建内容体系,用科学量化的方式来处理知识点,扼要阐明物理原理,以问题式引导学生学习,并充分体现工程教育现。[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载体,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物理教学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提供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而且要使得学生在科学实验、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等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还要体现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在生产和技术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专业将一些与高新技术、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穿插在传统的物理规律的讲授之中,将新概念、新成果有机的融合进来。
2.教学理念的改革
杨振宁先生比较了中美的教育方式后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按部就班的教育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根基,但缺少创新意识。而美国提倡“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学生虽然对所学内容不太清楚,可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易于很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要将中美两种教育方式和谐统一起来,取长补短,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突破和创新。[4]国内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主要围绕理论知识进行的,讲授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学生在教师预先设计的传统教学框架下接受知识。科学方法教育处于从属地位,经常被教师和学生忽视。由于课时等因素的限制,课堂教学基本上由教师控制,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互动。这样培养的学生大多思维僵化,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办学单位以及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模式走出来,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掌握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三、对学生的一点建议
1.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能力
对大学生活有明确的定位,有计划、有目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我。培养独立能力,增强自我约束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
熟悉大学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异同点,明确学习目标,尽快地适应大学物理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要尽快改变高中的学习习惯以及方法,增强主动学习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结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未来社会对高素质工科类人才的大量需求,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一条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姚兰芳.大学物理教与学现状漫谈[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37.38.
[2]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面向2l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J].物理与工程,1999,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