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科目二考试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目二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目二考试总结

第1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2、cpa会计是基础性科目,也是难度较大的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有很深的专业度。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都是围绕会计这门课展开的。

3、cpa审计教材是通过外国的教材直接翻译过来的,对于零基础考生而言,较难看懂,需要较长的时间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点。

4、财务成本管理是cpa考试中计算量最大的一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公式非常多,500多个原生公式,200多个衍生公式,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多总结、多做题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第2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今天公布了我们前两天的考试成绩,分数让我挺惊讶的。我原本以为我的所有科目都不会考的很好,但是却有两科好的快要爆了。

跟你们说实话,我平时都是数学、语文特别好。可谁料想得到,我这次数学居然是我所有科目中的最低分。然而,我更没想到的是,我的英语居然是所有科目中的最高分。这样我很疑惑嘞!我可并不擅长英语啊!可真闹心,接着,更加无法预料的是我的语文成绩居然是全学年第二名。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把我惊讶的,下巴差点没掉下来。回到家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为什么数学那么低,英语那么高,语文全学年第二的问题。终于,在我苦心钻研下,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

我的数学分低是因为我太过于盲目的骄傲和自信,英语分高是因为我对英语信心不是很足就一遍又一遍的检查,语文分数全学年第二是因为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会认真听,而且,会经常复习,还会阅读课外的书,自然全学年第二,由此,我又总结出我的一种学习方法,也要告诉大家,就是:

对于平常学的很好的科目,在考试时不要盲目的自信和骄傲,要多多的检查。平时,也要多问老师问题,要学会并且懂得‘虚心求教’之后,对于平时学的不怎么好的科目,要加倍努力,在考试时做到“从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到铃声再次响起的那一刻,中间的那段时间,你要将卷子看透,检查透”对于平常学的好,但到考试时却容易丢分的科目,平时要积累的更多,更牢固,这样才会在考试时发挥的更出色,千万不要临时抱佛脚哦!

最后,我要忠告大家,学习的方法不止这一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的,记住哈!!!

第3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 往来项目 表格总结法 T型账户分析法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复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资产负债表不会填制的情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部分报表项目是很快就能填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四个往来项目的填制上。学生经常把借贷方向搞混,一做就错,甚至演变成一看到综合题就害怕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考证复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不及时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将会下降。有鉴于此,笔者在近几年的会计考证辅导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两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使学生在考证中轻松通过。

一、常规填列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讲解,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填列方法如下:

(1)"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等。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3)“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4)“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二、表格总结法(特殊教学法之一)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普高的学生差一大截,若用常规的填列方法教学,他们只会越听越乱。学生喜欢简单易记的东西,如果将上述复杂的填列方法总结成一张比较简洁的表格,然后再在课堂中传授其中的会计原理,学生就会很快掌握。这种方法适用于理解能力较差学生,他们只需要记住表格的计算公式就能轻松完成考试。

“表格总结法”教学设计如下:

【例】华天公司2011年12月31日结账后有关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借贷方余额如下:

若采用表格总结法,则华天公司201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相关项目的金额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表格总结法去分析填列,许多学生会时常搞混各个账户的性质,即使计算正确了,也会在填制报表时填错地方。特别是“预收账款”账户和“预付账款”账户,如上题,学生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刚刚填完第1题“应收账款”项目2,050,000,一心急就马上把第2题的的金额2,000,000填在了“应收账款”项目的下面报表栏,即“预付账款”报表栏。同样的,学生跟着就会很“自信”地把第3题和第4题的答案填在了报表的右方,即“应付账款”项目和“预收账款”项目。

这样的事情笔者在近几年的考证辅导教学中经常碰到。每一届的许多会计班学生都有向老师诉苦,说资产负债表太难填了,尤其是这些往来项目的计算,怕等到考会计从业证的时候考砸了。因此,笔者认为,在考证辅导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用2-4个课时,认真详细向学生讲述填制的步骤,讲透它们的性质及其相对应的会计原理,然后再印发专项练习试卷给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成效。

三、T型账户分析法(特殊教学法之二)

上述的“表格总结法”一般只适用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生背诵下来就能完成考试。然而,表格总结法只是空有“招式”,而没有“内功心法”,没有财务会计理论为依托,不适用于长期教学,也不适用于学生将来毕业走上财务岗位工作。“T型账户分析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T型账户分析法”教学设计如下:

1.“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报表项目

2.“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报表项目

【例】华天公司2012年12月31日有关总账和明细账户的余额如下:

则采用“T型账户分析法”分析如下:

1.“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报表项目

2.“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报表项目

从本例中,我们能明显看出各个账户的性质及其对应关系,这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更深入理解和掌握报表中的往来项目的内涵。学生在顺利通过考证的同时,还能成功掌握编制这些报表项目的“内功心法”,这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将其运用到财会工作中去,一举两得!

总之,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辅导中,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单纯照书按部就班教学的话,学生是很难完成编制资产负债表的考核。笔者以为,在长期的财会教学过程中,摸索并总结出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上述的“表格总结法”和“T型账户分析法”,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盈盈;谈谈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7年04期.

第4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在初三学习中,学习目标和计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尽早明确学习计划,学习劲头、效果就会打折扣,成绩也难以提高。初三生要对自己有客观认识,尽早制订好适合自己的每周学习计划。

[起跑准备]

制订计划要趁早

问题:什么时候订计划、怎样订计划最好

在初三学习中,学习目标和计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尽早明确学习计划,学习劲头、效果就会打折扣,成绩也难以提高。初三生要对自己有客观认识,尽早制订好适合自己的每周学习计划。计划既不要过简,也不必过繁,要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强。学生的学习计划以“周”为单位制订最有效,这样不会因为计划时间过长让自己厌烦,也容易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一星期只做6天计划,把星期天空出来,劳逸结合。初一、初二学习的知识和初三新学期所学的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学生还要注意复习以前遗漏的、没掌握的知识点。

[学法导航]

以“渔”获“鱼”七步法

问题:制订目标后怎样来一步步实现

对策:学业、生活、心理七步法

1、合理利用和安排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上初三,最好能订一个学习计划,长远计划和近期计划相结合,最好能细致些,具体到早、午、晚做什么、学什么、复习什么。

2、平衡各科,注意基础

妥善处理好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关系,尽量保持平衡。专家认为,对刚升上初三的学生来说,各科一般是一边上新课一边复习学过的内容,这个时候,相对来讲,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一些,我们可指导学生在自己较差的科目上稍微多花一点精力。而化学这门新学的科目,从一开始就要认真打好基础,即使不一定成为优科,也不至于成为弱科。

到了中考前三个月,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可能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原来相对较弱的科目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可能收效仍不是十分显着。但这时如果再偏向弱科的话,很可能把比较强的科目也拉了下来。因此,应该在尽量照顾弱势科目的前提下,全面兼顾各科,并且努力提高优势科目,以期在优势科目的考试中与别人拉开差距,弥补弱势科目的不足。

3、搞好生活,保证学习

从某种意义来说,高考[微博]、中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争,“开夜车”或不午睡,牺牲休息时间去突击学习会搞垮身体,不值得,实际上也不利于学习。总之,生活越有规律,学习成效就越大,成绩上升就越快。

4、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多思多问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相当丰富,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们所讲的很多东西往往是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所得,是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的,对培养我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课堂上学生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集中注意力听取他们一些独特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思维方式及其认知规律,并认真做好笔记。课外,更要多向任课教师请教,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

培养思维能力的另一途径,就是经常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5、仔细分析错误,避免重犯

对于做练习或各种测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只简单更正一下就完事,而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这些症结正暴露了我们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某些薄弱环节,因而要及时地查漏补缺。可建议学生设一个错题本,通过分析错题,明白自己的弱点,经常拿错题本翻翻,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以避免下一次重犯错误。

6、善于归纳和总结

归纳和总结,这是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关键一环。

可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内容上,分科、按体系、分章节。

(二)时间上,每节课后、每次作业后、每轮测验后、每日、每周、每月,都应及时梳理、巩固知识点。

7、满怀信心,提高素质

保持一颗平常心,放松自己的心灵,不要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在竞争压力面前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学习上尽力而为,即可问心无愧。

[体育攻略]

应对体育测试,从现在就要练起

体育考试是很重要的,这个方面主要靠平时的锻炼,体育课上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加上平时多注意锻炼身体,基本上体育考试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体育有基准分,即体重最高多少,最低多少,所以如果孩子的体型是小胖墩或者太瘦,都会影响成绩。因此,孩子要注意日常饮食和锻炼,以拥有一个匀称的健康的身体。

第5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技术; 课程; 评价方案;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甄宗武(1975— ),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新课改的必修课程之一,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1]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并行设计,相对独立。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条件有所不同,各学校至少应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中的任意两个模块,也要制定规划,逐步克服经费、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开出包括“人工智能初步”在内的所有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修满信息技术课程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有兴趣或者理、工科取向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个学分,可以作为就业或高校招生的参考。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

(一)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查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应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2]

(二)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

(三)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同时,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三、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评价方案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新课改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实践操作性很强,所以不能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也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案设计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3]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案例评价法、量规评价法和档案袋评价法等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1. 案例评价

案例评价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给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典型范例,学生可以参照这些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4]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析典型的范例,分析这些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成功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分析一些典型的不成功的例子,分析这些例子中不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范例可以是教师或其他人完成的,也可以是以前学生的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照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进行小组内成员之间互评和小组之间互评。

2. 量规评价

量规评价是指教师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设计一套评价用的指标体系供学习者对照检查的评价方法。这种供评价用的指标体系称为量规,学习者通过使用量规,可以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量规的制定应简单、明确,便于操作。[5]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制定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量规。情感方面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如自尊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可以通过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如出勤情况、课堂学习情况、是否有违规现象或者参加比赛获奖等情况给予评定。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必须容易操作,且起到约束与鼓励的作用,约束学生维持课堂的良好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发展个性、努力创新。例如恶意破坏系统数据或在课堂上沉溺游戏均扣10分,而如果善于创新、或参加竞赛获奖则加10分。奖罚分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表1为情感态度评价量规,可供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制定评价量规时参考。该评价量规学生人手一份用于自查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每个小组一份用于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在填写量规时,对部分有该项表现的同学根据其表现程度,由小组内成员讨论决定给予相应加分或减分。

其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为完成某一主题或某一作品,学生需要进行协作学习的情况,为了保证学生协作学习的质量,教师需要制作协作学习过程评价量规。量规中必须说明学生承担的角色及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表2为协作学习过程评价量规,供教师制定评价量规时参考。该评价量规学生人手一份,用于对自己的角色自查反思;小组的评价量规用于小组对组内每个成员进行评价。

表1 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评价量规

最后,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完成对主题的探究或完成电子作品后,每个小组必须对成果进行展示。为了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教师需要编制学习成果评价量规,量规必须明确说明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果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小组的评价量规用于小组自查自己的作品或成果,而教师的评价量规用于对每个小组的作品或成果给予最终的评价。表3是一份学习成果评价量规,供教师制定评价量规时参考。

3.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有关学习的资料都放在一个文件夹或档案袋中的评价方法。在文件夹或档案袋中可以包括学习笔记、作业、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自己的电子作品、学习成果等。[6]通过该文件夹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有利于作出公正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或者学生围绕某些操作技能而进行的制作电子作品的学习活动。在进行这些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纸质档案袋并建立一个电子文件夹,把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如学习笔记、作业、小组协作学习的分组名单及分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制作的电子作品、撰写的研究报告等分门别类地放入纸质档案袋和电子文件夹,以便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省、市级信息技术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的优秀的电子作品或研究报告的研究过程资料可以单独整理放入一个纸质档案袋和电子文件夹,并装入学生高校招生录取档案中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方案设计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7]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实现的。评价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笔者在对各省市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方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方案。

1.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现状分析

通过对各省区信息技术课程考试评价方案的对比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作为高校录取招生时的参考依据

大多数省市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采用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例如山东、安徽、天津等省市。[8]

这种评价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虽然进行了评价,但由于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没作统一的限定,只作为参考依据。在“以高考成败论英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副科”来对待,只要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合格,不影响高考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评价方式势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影响,教师不会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教材,学生也不会花大量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而把大量时间花在数学、英语、语文等高考必考课程上,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只能是空谈。长期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2)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将成绩进行折算计入高考总分

海南省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作为各类考生四门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将会考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9]

这种评价方式虽然采用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但由于要将考试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直接影响到高校招生和录取。所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教师和学生都会对课程重视,教师会认真研究教材和考试内容,学生会花较多时间去学习相关内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再是空谈。

(3)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之一,并对成绩进行限定

江苏省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作为七门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之一,并规定学业水平测试七科中有六科成绩为A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10]

这种评价方式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成绩进行了限定,并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有一定的优惠体现,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成绩没有直接体现在高校招生录取考试中,所以效果没有采用方式二直接和影响大。

(4)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考科目之一

浙江省对于技术类考生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成绩直接计入高考总分。[11]这种方式由于考试成绩直接在高考中进行体现,所以教师和学生会很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教师不会把课程作为“副科”来教,学生也不会把课程当作“副科”来学。

2.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方案设计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和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方案。

(1)模块结业评价

模块结业评价可以安排在学生修完必修或选修模块后进行,评价方式采用纸笔考试或上机考试与学生作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高中各学校组织实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重修该模块的依据。在学生修完每个模块后,由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组成命题小组进行命题,或从学校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对学生进行纸笔考试或上机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所修模块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同时,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制作的作品以及创新成果等,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文件夹和纸质档案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制作的电子作品以及创新成果装入电子文件夹或纸质档案袋,作为学生模块结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优秀的电子作品,将制作过程资料和电子作品单独整理放入一个纸质档案袋和电子文件夹,并装入学生高校招生录取档案中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在对学生进行模块结业评价时,考试成绩和学生的作品要各占一定的比例(如考试成绩占70%,作品成绩占30%),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等五个等级,主要用于对学生所修模块的终结性评价。

(2)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用于对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掌握程度的测试,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和实施,考试内容可根据各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开设的模块的具体情况进行命题,试题内容可分为若干层次,其中一级的考试范围为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加任一选修模块;二级的考试范围在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一级不重复的另外一个选修模块;以此类推,三级、四级、五级的考试范围分别在上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上一级不重复的另一个选修模块。考试方式采用纸笔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每学年组织两次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等级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修模块自主选择。考试的成绩每个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等五个层次,作为学生毕业和高等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例如,如果学生要取得高中毕业证,则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至少应达到一级合格以上;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若达到二级合格以上水平,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如通信、电子、网络、信息科学、自动控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进行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或将考试成绩进行折算并计入高考成绩。像甘肃、青海、贵州等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教学软硬件条件较薄弱,选修模块开设得不全,而且农村和城市高中教学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考试中采用学业水平考试方式,在高校招生录取时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限定;而对于经济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等,由于教学条件较好,选修模块开设得较全,农村和城市高中教学条件差异较小,则可采用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折算并计入高考成绩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评价。

(3)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信息技术作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内容,其组织和实施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 作为高考综合科考试内容

无论高考方案是中小综合(理科基础和文科基础)还是大综合,信息技术均列入综合类考试(笔试),信息技术学科分数占综合科总分的10%左右,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各占50%,其中选修模块的命题要覆盖所有模块,但考生只需选择其中与自己选修模块相关的考题进行作答。

② 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内容

把信息技术作为选考科目内容进行考试。凡是涉及通信、电子、网络、信息科学、自动控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选考信息技术。考试内容为一个必修模块加2~3个选修模块。考试可采用笔试加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实现无纸化考试。在计算机网络上自动实现改卷、评分和排名。

将信息技术作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在经济发达、教学软硬件比较好的省份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进行。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实施方案,将考生进行比较详细的分类,比如将考生分为理工类、艺术类、文史类、体育类、技术类等,而理工类和技术类考生可选考信息技术课程。

总之,合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在模块结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教师真正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2]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42.

[3] [7]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6.

第6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考结构 构建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没有必要,不就是一些傻瓜的操作吗?如果你细细读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信你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有人说,信息技术笔试进入高考荒唐之极,实践科目哪能一纸了事?如果你细细读过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相信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

一、信息技术高考具备的条件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考,不是为了给学生增负,不是为了给某些人谋取私利,而是为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为我们出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新课改的方案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应该已经确立,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如果信息技术能成为高考科目,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强劲动力,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研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高考允许具有语言属性的语文和外语存在,允许具有实验属性的物理、化学、生物存在,也理所应当允许具有实践属性的信息技术存在。最后,海南、山东等省已经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大部分省也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要求。比如,江苏省在2008年高考宣讲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会考不通过者不能参加2008年高考。这说明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也为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

在已经出台的信息技术高考方案中,信息技术在高考总分中所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只在总分750中占5分,而考试形式仅仅是单一的笔试形式。当信息技术有一天真的进入高考,那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将是如何考和分值为多少合适?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考试形式为笔试和机考的有机结合。

《课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部分第3点专门对“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进行了叙述,其别指出:在组织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尽管李艺教授指出:“只要我们能够使用高质量的试题进行纸笔考试,其效果将比机考更好。”但没有机考的信息技术高考显然是不妥的。其中,李艺教授所说的“效果”不好主要是指机考试题的质量、机考考试系统、机考时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等等。既然笔试能够命出高质量的试题,那么机考也完全可以,试题设计也能够充分体现过程化、人性化、面向三大目标三大基本的原则。目前,信息技术会考(机考)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开展多年,机房设备日益完善,机考经验不断积累,机考系统日益成熟,如“河北省高中会考信息技术考试系统”,采用基于规则数据库的智能评分算法,完全基于静态结果评分,不拘于固定的操作步骤。由此看来,只要各级部门和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机考效果不好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大大缓解或彻底解决。再说,像同类的介于认知类和体验类课程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操作部分不易定量考查,而信息技术的机考完全可以做到,从这方面来说信息技术机考要必须进行。

再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反对机考的理由:机考时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微机供全体考生同时作答,这样难免降低了考试的信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已进行多年,虽然也是采用分批次考试的方法,但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质疑,并已深入人心。可能这是因为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总结性考试,万人瞩目。我们不妨对机考分数进行恰当的处理,以达到大家认可的程度。比如,机考成绩结果按等级处理,细分为A+、A、B+、B、C+、C、D七个等级,A+级为最高等级,D级为不及格。信息技术高考成绩以笔试成绩为基准,若机试等级为D,不管笔试成绩多高,均视为不及格;若机试等级为A+,则在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分值,如10分,其他机试等级只作参考,不计入总分。

2.信息技术既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又作为理工科考生高考选考科目。

2005年初的《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第五稿)提出:建立全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考试制度,其中物理、技术分科合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物理80分、技术80分,共160分;建立全省普通高中课程选择考试制度,实行选择考试,有三种类别供学生选择,语、数、外3科必考外,文科选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工科选考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其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又作为理工科类考生高考选考科目,这无疑是该方案的一个亮点。作为全体考生的学业基础考试科目,难度系数较低,并以较小权重计入高考总分,这体现了课程本身的基础性和对每一位考生的必要性。作为理工科类考生的高考考试科目,难度系数较高,并以较大权重计入高考总分,这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满足个体发展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科类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切实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符合高考改革的选择性基本原则。虽然这一方案最终没有实施,也存在一定问题,但它为信息技术进入高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高考是一种高利害的总结性考试。在现阶段,高考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责任,不仅决定着考生的命运,而且决定着教师、学校的“命运”,甚至决定着当地政府的“命运”,因为它已成为当地政府追求政绩的一项硬指标。放眼看,在高考战场上流淌着多少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的心血。一切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不管“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依然是扎扎实实的“填鸭式”教学,依然是在搞大规模的“题海战术”,依然是在长时间重复的打拼。因此,信息技术期待进入高考,也期待信息技术的介入,构建一个合理可行多方面认可的高考结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课程本身还未成熟,课程专家队伍还待壮大,命题方法还待提高,人们固有的高考观念还需慢慢适应……这都是原因,所以我们还要期待。不过在期待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信息技术课程大厦的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2003.3.

第7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浙江“新高考”解读

浙江“新高考”将“会考”改为“学考”,顾名思义,是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学生通过这项考试,可以取得高中毕业证书;“高考”改称为“选考”,意思是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考试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为必考外,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科为选考,每名学生需要从这7门功课中选出自己擅长的3门课,和语数外一起组合成自己的高考科目。所以,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将变成数量多达35种的高考组合。每年的4月和10月是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6月是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的考试时间,这3科采用全国试卷,每科满分为150分,总分450分。其中,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也就是说除了语文、数学依然是“一考定终身”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可以参加2次考试,取其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的高考成绩。

在每年的4月和10月的考试中,同一科目提供学考和选考两种试卷,学考满分70分,考“必考题”,选考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满分30分),满分为100分。同科目的学考和选考同时在不同考场进行,学考时间是1小时,选考时间是1.5小时。以2016年10月考试为例,它是学考和选考相结合考试。对选考科目的考生来说,他既能通过70分必考题的考试获得高中学考等级,作为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同时也能通过100分的考试获得高考选考科目等级和赋分。因此这次考试被简称为“新学考选考”。学考科目,每科最多可以考2次,成绩2年有效。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退2年来计算的。

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都以当次、当科考试考生的卷面得分(学考按70分试卷的得分,选考按100分试卷的得分)为依据,根据事先公布的等级比例见表一,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高中学考划A、B、C、D、E共5级;高考选考划21级并报告给学生,并按下表二的对应关系赋分,在招生录取时计入高考总分。

浙江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将考试压力分散到整个高中阶段,贯彻选择性教育理念,目的是以选考呼应高中新课改倡导的选课,引导学生在共同基础上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来讲,有利于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然而,在“新高考”的实行中却出现与初衷相违背现象。

考生面对“新高考”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一:学考、选考同台竞技,增加考试变数。李辉是一名高二学生,他的高考科目并不包括v史,所以他准备参加4月份的历史学考。如果这次考试通过了,那么他之后的高中生涯就再也不用接触历史这门学科了。姜怡然是一名高三学生,历史是她的选考科目。于是在4月的时候,李辉被安排在A考场,拿到了一张卷面满分为70分的学考卷;姜怡然被安排在B考场,她拿到了一张与李辉的一样的学考卷,同时还拿到了一张30分的选考卷,两张试卷的满分是100分。开考60分钟后,李辉交卷了;又过了30分钟,姜怡然也交卷了。考试的结果:李辉的卷面分是45分。因为这次历史卷实在是太简单了,又加上选考的人很多,导致只有不到5%的人分数比李辉低,所以他的学考成绩被判为不合格。姜怡然在学考部分的卷面分是70分满分,选考卷的卷面分是20分,总分为90,但因为选考卷实在是太难了,所有学考卷成绩被判为合格同时写了选考卷的人中,只有1%的人总分超过了她,所以她得到了一个赋值分97分。拿到结果后,李辉抱怨道,要不是因为有高三的选考生,他这次肯定可以通过学考的。

高二、高三一起考,学考部分是同一张试卷,用同一标准划分A、B、C、D。这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次严重的不合理竞争。道理很简单,高二怎么能考得过高三?再说高二学考的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比较薄弱的学生,而高三选考得学生大部分是这门课最强的学生,把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考评,考题应该如何出?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二:不同科目的横向比较,导致文理科失调。张佳佳和杨阳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三学生,张佳佳的选考科目是物理、生物、地理,杨阳的选考科目是化学、历史、技术。6月份的高考结束后,张佳佳的总分为560分,杨阳的总分为520分,他们都报考了某重点大学的物理专业。该物理专业对浙江招生的选考要求是物理和化学,由于张佳佳的总分高于杨阳,该专业最终录取了张佳佳。由于采取了赋值分的缘故,不同的科目的最终得分之间直接进行横向比较。选了不同科目的考生,将会放在一起进行排名,按总分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是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理科的地位迅速下降,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文科。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心理:普通高中的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劣势太大,和重点中学学生没有可比性,选择生物、政治等科目反而可以不落下风,所以不会选考物理;重点中学的学生考虑普通高中的学生都不选物理了,选择物理的都是重点高中的尖子生,自己也不一定能够考到好成绩,因此也不选物理。

学业水平测试的安排、高考的专业平行志愿、按“3+3”总分进行录取,后一个“3”把等级折合为分数,这一系列政策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可能结果是:浙江高一学生就要确定自己的科目组合,否则,难以应对接下来的合格考和等级考――这与防止学生过早选科,造成知识结构单一的改革初衷背离;在高一选科时,就必须确定今后上大学、专业的选择,否则,有可能影响志愿填报和今后的学业发展――这又与在高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背离;高校分为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识教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不强调专业,可专业平行志愿的录取,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专业选择――这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的教育要求背离。

“新高考”与初衷相违背的现象三:教学秩序乱、排课困难。一个学校选考科目共7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再加上学校要根据学生整体成绩水平将班级分为几个层次,这样就增加了教务处的排课难度。不仅如此,每次考完试后,有的学生余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学习2门课,有的学生要学6门,同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如何排课?

各个学校在摸索中,总结出两套方案:一个是走班,同班不同课,按照语数外组织行政班,但行政班内部允许出现不同的高考方案。比如: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有的选考史地生,有的选考物化生,当上语数外的时候,大家坐在一个教室里,要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分散到自己所选学科的教室里学习。如此一来,在师资、硬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支持更多的选课方案,节约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案也有缺点,选考科目教师无法换课,因为教师一旦错过这个上课的时间点,学生就会分流进入其他教室。

另一种方案是按选考科目组织行政班,于是产生出物化生班、化生技班等,全年级所有课都是一起上的。这种方案缺点是教师比较辛苦,因为套餐更加集中之后,同一科的选课人数增加,教学负担加重,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在推广了这种排班法后,有的学校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教师教整个年级8个班的怪现象。

学校、学生和家长对高考政策的功利理解,也导致制度弊端更加严重的显现出来。有的学生、家长对高考政策的理解以及进行学业规划,完全按照功利的高考目标来规划选科、选考,导致学生更加焦虑。

“新高考”除了催生出一些怪现象,同时还把学生的选择权提前了。取消文理分科以后,“7选3”科目导致有35种组合方案。台州一所高中教师说:在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长也是一头雾水。“更为关键的一点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作出选择,选择组合方案;而且一旦上报不可更改。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后的学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台州市路桥区陈先生的女儿今年读高一,他说:“以前,社会上一直批判高考‘一考定K身’。但是,现在浙江“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学生在16岁至17岁的年龄段就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职业规划,因为两年后高考报考的‘专业+大学’密切相关。这简直是‘一选定终身’呀!”

专家:理性看待浙江“新高考”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表示:原高考中,逢考必选、追逐满分高分这样的“老心态”一定要调整了。浙江“新高考”两次选考机会的理想状态,是让不同水平的考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考试时间,如果考砸了,第二次考试也不乏补救机会,但惯例来说,两次考试的成绩并不会差太多,花费过分的精力在上面并不值得。

上海市星河湾双语学校校长唐盛昌指出:“学生、家长、老师对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几次选考过后,大家对难度如何把握有了相应的概念后,焦虑就会好很多。“新高考”还处于探索过程中,有问题存在是正常的。改革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给了学生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很正常,需要逐步地解决和完善。

第8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一、充分认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

可能在不少同学心目中,高考重于泰山,学考轻于鸿毛。总认为学考就是一次简单的过关考试,应该十分轻松。如果我们同学有这种想法,那将十分危险!学考虽不是高考,也有着小高考之称,它的成败,对我们的学业生涯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学考的整个过程是高考的完美彩排!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高考有没有彩排呢?没有人愿意参加多次高考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吧!但是高考就有一次彩排,那就是学考!高考和学考都是大型考试,都是国考!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操作规范、责任重大,绝对不是我们期中期末考试可以比拟的,考试的规格不同,我们应对的方法不同,我们的心理感受也就不同。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学考的机会来积累经验,总结得失,为高考的全面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在复习迎考中,我们同学要学会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要总结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自己的自我探究完美结合的方式。在考试过程中,要学会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学考和高考一样,要凭身份证和准考证参考,要进行安全检查,要提前赶到考场,要在每堂考试中合理利用时间争取高分。在考试结束后,要学会迅速调整心态,做到不论考试感觉如何都能心平气和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科考试;要学会迅速转移重心,把考完的知识暂时遗忘,把即将考试的知识迅速唤醒!由此看来,学考是高考十分重要的演练,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学考的练兵机会,为自己的高考复习迎考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学考的知识体系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党和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一中的学生,无疑是青年学子中的佼佼者。我们同学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要胸怀祖国,引领世界!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我们这一届同学,是最后一届文理选科,如果我们不把学考科目学好,我们的知识体系就会存在严重缺陷。这种缺陷后果就会在不久体现出来:一是我们和比我们第一届及以后的同学相比,他们是选考走班制,打破了文理分科的壁垒,很可能是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我们是专修一个方向,如果不利用这段时间好好静下心来学习学考科目,那就好比是生活中的瘸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将来和学弟学妹们交流都会困难,他们可能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而你只能到时选择性失聪,谈到你学过的插得上嘴,一旦岔开话题就只能“忽然闭口立”了。二是我们在面对高考时也会有困难。论述类文章解题时,文科班害怕读到自然科学类文章,理科班最害怕读到社会科学类文章。这就跟我们同学知识的局限性有关。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还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要求你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和自觉学习的意识,这也就要求我们同学把学考科目学好。

第三、学考的结果运用是升学的重要依据!

我们同学可能关注了新高考,省教育厅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大学录取的标准将由现在的高考成绩单一指标变成“两依据一参考”,即高考学考成绩为录取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为重要参考。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这是从2018年入学的同学开始实施,关我们什么事呢?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是大错特错!学考成绩关乎我们的事,而且是大事!第一,学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读高三的心情,试想一下,如果你学考考得好,你将信心百倍走进高三;如果你学考没有考好呢?你是不是还有时刻担心不能顺利毕业?尤其是个别同学如果不重视,真出现了补考科目,你还得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中抽出两天宝贵的时间去进行补考。第二,学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的自主招生。现在的自主招生政策是全面缩紧,要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不易,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于成绩优秀有志于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来说,考好学考是关键,一定要确保自己的成绩位居全校前列,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要确保在年级的前1%,特别是文科班的尖子学生,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理化生。第三,学考成绩是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每年全市有1-2个省级优秀学生名额,我们学校有省市级若干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名额,这些都对学考成绩有明确的要求。同时,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学考成绩将记载在你的高中档案里面,伴随你一辈子!

综上所述,我们同学应该统一认识:学考无小事,它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核心任务,树立目标:一定要把学考考好。建立信心:一定能够把学考考好!

二、、对同学们的要求和希望。

一是端正态度。学考是国考,权威而神圣。不容亵渎。学校要求全体同学认真备考,严肃参考,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我们既要坚决维护学考的权威,又要坚决保证整个年级的良好学风,因此,我们将严抓学考纪律,坚决杜绝任何违纪舞弊行为。

第9篇:科目二考试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三数学;总复习;问题;分类教学

高考的考试科目众多,同时各科目的知识点又十分的繁多和复杂,使得高三学生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的学习压力十分大。

一、高三数学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点繁多,同时考试的题型多变,解题方法多样。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高考数学的考试内容。另一方面,在高三数学的总复习过程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学生快速进步的前提,但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整日沉浸于题海中,学生的提高缓慢。渐渐地学生就感觉到自己努力却得不到收获,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学习效率更加低下。

二、“分类”教学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运用策略

1.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分类

高考数学中的所有知识都是源于课本知识的,但很多学生和教师在高中数学总复习时却总是买很多辅导资料,对于辅导资料的投入过多,因而忽略了课本知识的探究。课本知识是所有数学题目的源头,只要把课本知识学通,面对再多的题型也就不怕了。教师在复习时要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分类总结,以此来扎实学生的基本功。例如,在函数一节的复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指数、对数以及幂函数进行总结,把对应的图象和函数方程总结分类,通过相同的方法把课本分类总结出来。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清晰地记忆各部分知识,复习效率大大提高。

2.精选题型,掌握解题方法

数学的题型复杂多样,通过题海的方法很难快速的提高。这时就需要把高中数学的题型进行总结分类。把解题方法一致的题目汇总,找出代表,通过代表题型来解决相似问题。例如,学生在最后总复习阶段,可以找出自己的考试试题把相似的题目汇总到错题本上,把试卷中的题目进行分类,三角函数、几何题、函数题等。再找出代表题型,针对自己薄弱的题型多加练习。这样的复习方法,既节约时间又能很快地弥补自己的弱点,学生才能最快的进步。

高三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所以,教师必须科学地带领学生高效地复习,确保学生能够考上理想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