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低碳经济的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的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的政策

第1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河北;低碳经济;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与决定因素

(一)低碳经济的涵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二)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

1、技术进步。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技术进步。碳生产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比如说发电技术方面,十几二十年前,发一度电至少要400克标煤;现在中国的平均水平大约需要330克标煤,最先进的超临界发电机组只要290克标煤。

2、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氧化碳主要是在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化石能源是指含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能源消费得越多,则碳排放量越高。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商品能源中化石能源的市场成本最低,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越高,发展的成本就越低。

3、消费者行为。低碳经济的第三个决定因素是消费者行为。没有人的消费,就没有碳的排放。美国的生活质量、收入水平与欧洲国家差不多,但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比欧洲要高出1倍。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因为美国是高消费、高排放的浪费型生活模式,其建筑节能标准还没有中国高;而欧洲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建筑节能标准也非常高。生活方式不改变,碳排放就降不下来,所以消费者行为非常关键。

二、河北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河北省乃至全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发展低碳经济将为河北省带来重要商机。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第一,总体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河北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河北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河北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第四,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第五,重视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研究提出河北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促进高能效、低碳排放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高性能电力存储,超高效势力泵,氢的生成、运输和存储等技术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通过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实现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4.21.

[2]崔大鹏.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7.5.

[3]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7A.

[4]蒋益民.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环境友好[J].新湘评论,2008.6.

第2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法律

碳排放源于人类各种类型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高排放、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当今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问题,典型的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能源短缺等。发展低碳经济,是对高碳排放行为的有力回应。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强制性力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政策法律环境相当重要。为了有效应对严峻的国际气候变化形势并争取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掌握主动权,我国将发展低碳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制定了未来一定时期的减排目标和促进低碳经济实施的政策和法规。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三个大的纲领性文件。

2003年以来,国务院还先后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抓紧研究制订《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及《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1];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我国在编制完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2008年6月,指出要大力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坚持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2008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阐明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等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诸种积极措施[2];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等[3],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即汽车、钢铁、纺织、造船、装备制造、电子、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规划都把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水平,节能减排作为重点,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的巨大决心;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4]2010年,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首先在“五省八市”(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低碳省区和城市的试点工作。

2012年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减排目标和低碳经济的具体推进措施。未来五年内减排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另外,十二五规划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专章规定了大量有关推进低碳经济的手段措施。在气候变化的应对上,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在资源利用领域,“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十二五规划继续加大了循环经济的推进措施,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示范,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等等。

一系列利好的国家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为我国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舆论导向。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环境

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在政策方面的推进已经上升到了“十二五”规划的国家战略,相关法律的配套也在逐步完善之中。

中国是最早制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从环境保护立法看,我国早在1989年就已经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减排,我国又先后制定了《电力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煤炭法》(1996年12月1日起施行)《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施行)、《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施行)、《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碳减排提供了基本保障。其中《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对于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于2009年审议通过,并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修正案加大了对风能、太阳能光伏等低碳产业的扶持政策,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此外,一部能协调整个能源法体系,涵盖能源战略、能源安全、能源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的基本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也进入到草案修改阶段,有望明年出台。

在碳汇领域,我国出台规定鼓励开展和推广清洁机制下的碳汇项目。碳汇实施的规定集中体现在国家林业局公布的以下两个通知:一是2006年12月的《关于开展林业碳汇工作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有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植树造林的规范性指导意见为地方政府碳汇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上的保障;二是2008年8月的《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地方政府明确实施碳汇工作的责任,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责任意识”、“准确把握形势,加强项目管理”、“发挥行业优势,努力增加碳汇”。

在矿产资源领域,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也及时跟进了相关立法的修改工作。1996年曾对矿法第一轮修改后,随着矿藏资源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我国又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矿法的配套法规中明确予以规定。2009年国土资源部还颁布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了矿山开采整体环境规划、治理恢复保证金、治理恢复方案等相关制度,有效推动了矿产资源领域低碳减排的及时跟进。

在金融领域,为了配合节能减排,一系列推进环境保护的金融政策和法规先后出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同年国家环保总局还颁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运用信贷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的通知》。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局联合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环境审计公告》,2003年颁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以及《上市公司或股票再融资进一步环境审计公告》,将具有不良环境行为的公司排除在资本市场之外。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之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又公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以上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加强了金融领域对环境保护的调节作用。

除此之外,为了推进低碳经济,我国还将在下一步适时开展一些环境和资源领域法律的修改工作,比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资源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煤炭法》、《电力法》等,抓紧制订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并将进一步落实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三、结论

我国在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碳汇金融等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环境正处在一个自我修正、日益完善的发展状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反映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力度。

参考文献:

[1]发改委制定低碳经济激励政策[J].福建纸业信息.2010(7):1.

[2]牛桂敏.节能减排.关键在完善结构调整保障机制[J].环境保护,2008(8):8~11.

第3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一、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财政政策

最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政府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一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中财政奖励资金的投入,奖励资金的额度是按照项目工程中节能技术改造以后,在实践中取得的节能量以及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确定的,这种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节能技术改造的动力,带动低碳经济发展。二是鼓励节能产品的研发以及惠民,比如说一些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的研发与使用,不仅减少了居民用电额度,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三是加大对再生节能材料利用时的补助,比如说,国家增强对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助,对这部分企业贷款贴息,或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政策

该政策主要是针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的,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进一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对“金太阳”工程实行财政上的补贴;国家对“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财政支持;对风力发电工程设置专项的财政资金;对秸秆循环利用实行的财政补助;对节能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在推广使用环节的财政补助政策等。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的一系列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调整,带动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但是,从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总体目标而言,目前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财政支持的投入力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国家要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国家对于节能环保技术以及新能源研发与利用技术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仍然较低,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财政政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国家还需要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与支持的力度,以便使低碳经济处于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之中。其次,现在的财政政策很多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我国目前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有关资金与担保方面的市场引导机制不够健全,这就容易造成财政政策的制定脱离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造成财政资金利用率偏低、针对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节能服务体系,这都不利于财政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在财政资金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国家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但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所以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等环节存在很多的漏洞,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甚至存在专项资金挪用的现象,导致很多节能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转。

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规范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资金的投入与管理。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对低碳经济的财政投入中,应该重视有关节能减排、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改造低碳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有关低碳经济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合理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要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不断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如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多开发一些低碳技术,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支持一些低耗能以及清洁能源企业的发展;要重视一些污水管理、新能源开发、环保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推动原有的大型企业以及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改造等。

(二)完善财政补贴细则,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利用国家财政补贴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所以,各地必须针对当地的实际,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的具体细则。一是要利用财政方面的补贴,给予企业有关环境治理费用以及稀缺资源保护费用方面的补贴,从而引导企业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资源的节约;二是对于一些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对废物实行回收再利用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三是对自觉进行污水、排放气体治理的企业,在其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对使用的清洁能源要进行价格上的补贴;五是对企业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方面的改造给予补贴。除此之外,利用国家财政补贴,引导地方政府在公交、私人汽车、出租车等汽车领域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以及节能汽车,也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健全与之相关的财税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实际状况,应该加大对现行税收制度的调整以及完善,形成对财政政策的有效补充。对此,要积极研究制定有关环境方面的税收政策,实行环境税与碳税等新型的税种,保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第一,要对那些使用之后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消费税,并且提高这些产品的税收征收标准,以资源的稀缺程度来制定产品的单位税额。对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并且稀缺性较大的产品要提高征税比例,以此来提高对于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第二,要开征碳税,碳税的征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免加剧温室效应。

(四)制定能源价格财政补偿机制

为了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我国应该把能源直接引入市场机制,并且根据市场中的价格规律以及市场的供需状况,对能源的价格进行有机的调节,最终让环境的成本能够在市场的价格中反映出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能源价格体系。伴随着能源价格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起科学的有关能源成本的核算体系,使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定价机制更加完善,让其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变化情况,以及在国内市场中能源的供求平衡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国家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的财政补偿机制,即通过财政政策上的优化,鼓励开发与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当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价格过高时,要实施财政补偿,减少劣质煤、劣质油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能源,以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结语

第4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财政;税收

一、低碳经济响应历程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暖这也让给我国带来不小的烦恼。而低碳经济可以很好的平衡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对于一些欧美国家也在积极的进行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并为了响应世界上在能源和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变动、调整,其也对低碳革命进行了大力的提倡。面对这种改革,我国也在以基本国情为立足点,进行国际上经验的借鉴,并制定了专属于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的财政政策,并以此来让我国低碳经济得到促进。

对于低碳经济来说,其模式是与低碳生活方式相结合,让经济社会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号召更是促进了人类在生态文明上的建设。人类通过对温室气体的减少排放量,对于化石能源的降低消耗来遏制全球变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这种经济是极为需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速迅猛,这离不开市场经济这种体制的建立,但能源的大量投入也让中国在环境和能源上都有着很大的挑战。中国也在努力进行产业调整,在未来产业结构上进行升级低碳经济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依托所在。

二、在低碳经济中财政政策重要地位

当市场经济体制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时候,其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对于一些经济领域市场这种机制无法进行调控和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这也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象。而究其原因便是垄断、还有对于信息不完全因素等。这也很好的证明了市场机制只是单纯的靠资源配置是一种行不通的行为。

为了在低碳经济中也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让社会成本增加,对于政府在税收或者是财政上的补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在低碳经济中,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改善,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我国可以通过对低碳产品的选择来进行鼓励这种经济的发展。对于有些时候市场失灵的情况,这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适当干预,这可以让社会经济在效率上有一定的提高。而政府在其中的干预手段也有很多种,如强制性的进行行政干预、法律体系建设还有对于经济管理政策等,这些都有灵活性,并且还有高效性。这一职能的还可以对市场提供的不足产品还有在服务上进行补充,这样社会资源能够实现更为有效的配置。在财政政策方面,其对于低碳经济进行干预,这又可以分成两大类,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些都是运用财政政策来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约束,来给予这方面的有效的支持和鼓励。对于这一方面发达国家就有很好措施,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其税收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低碳经济有效促进的税收政策,这可以表现在对于能效进行投资、研发节能技术、财政补贴新的能源投资、还有再贷款上进行贴息等措施;二是对于高碳生产和消费行为进行有效的抑制,这些都能够让能源在使用上的成本有很大的提高,更是一种对于节能对资源消耗降低的鼓励,对于温室气体进行排放控制其能源税和碳税也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这些都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对于财税政策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带动地方对低碳经济的资金投入,并发挥其在财税政策上对于资源在配置上的职能,让经济法律体系还有在相配套的机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设和完善,为了促进低碳经济更为健康的运行和发展,我国提出了很多的相关政策,让我国的经济更为科学的发展。

对于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这要求政府对低碳科技在创新上加大投资力度,并把低碳经济作为一项专门的科目来纳入国家的预算还有地方的预算当中去,这些都有助于对低碳能源进行开发、对于在碳中还有技术的推广方面有很大的研发支持。另一个方面是对于财政补贴这个政策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这可以促进企业对于低碳经济进行主动的发展和研究,对已经在低碳技术水平上进行价格补贴,这样可以促进企业对低碳生产方面的研究。额日了让低碳产品更客观的促进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消费,这也可以对制造商进行鼓励,让其做出一定的折扣,而财政补贴进行差价的弥补。政府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有着其客观要求,要明确合理的补贴范围,并对于资源价格还有破坏环境的一些财政补贴应该进行一步步的消除还有正确的调整。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低碳经济这要给予很大的支持,尤其是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进行低碳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行为,对于现代农业要给予很大的支持,并且加大绿色农业建设,让经济结构进行更好的调整,并且产业结构也能够从中得到升级。

我国应该对于税种进行改革,对于低碳经济进行相关的税收体系完善。对于水、森林还有土地等资源要逐步把它们列入资源税征收的范围内,并根据其稀缺性进行不同的征税标准设置,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只有更为合理的利用资源,才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资源的价格更为科学的进行变化。对于环境税要有征收意识,为了更好的构建资源环境型城市,我国要尽快制定一个在环保技术上的标准,控制碳排放,并在一定时期可以进行碳税的征收。当然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可能在对碳税的征收上会加大对企业的负担,但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措施。我国还可以采用激励和惩罚性税收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经济发展。当进行在低碳经济上创新性研发,还有对于一些绿色企业来说应进行激励性的税收政策,并鼓励其绿色的生产模式,而对于环境污染性很强的一些企业则应该进行重税的征收,还有对于高耗能的进行碳关税来说,还可以进行碳关税的收取,来让其进行改革和调整。

总之,当“低碳经济”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中的时候,其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会有新的转变,对于在财税政策上的不断完善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跨越,相信通过政府对一些政策的调整,还有人们对于低碳环保的意识加强,我国的经济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而这种发展也不再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了!从而让经济更为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顺敖.对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财税政策的思考[J].前沿,2010(16)

第5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对环境的破坏使地球的生态环境千疮百孔,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财税政策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构建

1.1现阶段我国财税政策

随着目前低碳环保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旋律,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通过财税政策来引导各行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如对节能减排的企业进行财税优惠等;二是通过财税政策来引导各行业企业积极利用新能源,如对利用新能源的企业进行财税优惠;三是通过调整财税政策,给于高耗高排企业一定的压力,如提高高耗高排企业的税率。从这三个方面出来制定的财税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而言,财税政策体系不算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发挥财税政策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方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总体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占总体比重较小;二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手段单一,如国债、基金等各手段并没有开发出来,难以加速低碳经济的发展;三是目前很多财税政策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这样就导致该方面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在实际实施中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可操作空间;四是财税政策制定的不够全面,很多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都没有建立,如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就缺乏财税制度。

1.2财税政策框架构建

一是建立激励性质的财税政策体系,对我国市场主体进行节能减排行为进行激励。如财政方面用于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再如和节能减排有关的国债投入、刺激市场主体节能减排的贷款贴息等等。二是建立约束市场主体高耗高排的税收政策,如针对高耗高排行为来提高税率,或增加能源消耗税种等等。

2.当期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2.1激励性质的财税政策

(一)提高财税预算支持

想要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财税预算支持,只有充足的资金保证,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政府应该把用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纳入到财税预算中,从而保证该项资金的稳定性、持续性。其次,提高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在财税预算中的地位,最好建立一个单独的科目,从而便于计算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占总体财税预算的比重,调节好这一比重,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稳定低碳经济发展资金来源

首先,在现有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数额的基础上,扩大专项资金的规模。专项资金指的是,在低碳经济发展中,专门用于某一项活动的资金,如我国现阶段已有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等。而这些专项资金在低碳经济发展中,能够促进专项活动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想要进一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提高专项资金的规模,稳定专项资金的来源,从而为专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加强该方面的资金管理工作,做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监督,避免资金滥用现象,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建立中央和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基金。该方面基金资金的来源可包含国家的财税预算,同时也可以把各项新实行的能源消耗税收所得税费纳入到低碳经济发展基金中。最后,提高低碳经济发展国债方面的资金,稳定该方面的资金来源,从而为我国市场主体能源开发、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建立低碳经济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低碳经济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提高我国市场主体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税收优惠政策主要理论就是市场主体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缴应纳税种税率的降低,或减免部分税费等。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对现阶段实现能源消耗转型或本就采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来减免或降低企业所得税;二是对能源利用率高的、进行综合利用的企业给于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积极的改善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针对环保项目建设一定的优惠政策,即企业参与的环保项目可享受税收优惠,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参与环保项目的积极性。

(四)加大财政补贴

一是针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动,给于一定的利息补贴。即企业如果在进行一些能源开发、技术研究或环保项目时,政府应该给于该项目所贷款利息的补贴,从而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提高企业动力,并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二是除了利息补贴以外,还可以制定亏损补贴政策,即企业在参与环保项目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亏损情况,在合法范围内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费用,从而降低企业损失。

(五)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方面制度的构建也可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采购制度,尤其是采购清单的制定,一定要选用低碳环保标志的产品,可有效刺激我国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如办公用品方面,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生产所消耗的能源较多,这部分的采购清单一定要筛选到位,必须要具备低碳环保的标志。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采购监督制度,对采购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采购清单来进行采购活动,一律禁止不按规定的采购行为。

2.2约束性质的财税政策

约束性质的财税政策,顾民思义指的是通过该类政策来实现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制约,通过惩罚机制来抑制高耗高排现象的发生。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增加新税种。针对节能减排理念来开展新税种的增收,如环境税、碳税等。同时,要调节好税率,做好污染越多,所需要缴纳税种的税率越高,相反,污染小所需要缴纳税率越小。二是优化原税收政策,调整税收政策方面,增加税收政策的激励性质,即避免出现“付钱就可以进行污染”的思想出现,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税收对象的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通过检测企业生产所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进行新税种的征收。在能耗方面,要以企业生产经营所消耗的碳等非低碳能源进行检测,制定合理限额,超过限额则需要缴纳碳税等。而增加新税种所收取来的税费应该投入到环保事业中,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来源之一,从而不仅实现对我国企业高耗高排行榈脑际,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第6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税;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1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们便开始谈论环境保护,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率先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环境恶化、完成减排目标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全球总排放量的29%,位居世界首位,未来以石油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费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将持续增长,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低碳在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提高低碳竞争力旨在提倡一种态度和精神,旨在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对未来美丽中国建设意义极大。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的理论性分析

外部性指单个消费者或者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上其他人福利的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典型代表是提供公共产品,如城市绿化,而负外部性的代表是环境污染。那么低碳经济的外部性显示为:在低碳经济产生外部效应之前,没有发生任何的交易行为;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产权缺失的问题,使事后的补偿和谈判难以达成;最后,个人成本、个人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然而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将高于碳排放企业的边际个人成本。外部性对于利益相关者是很不公平的,因此,有必要对外部性进行纠正,也就是通过外部性的内部化来解决这一问题。纠正外部性,通常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科斯规定产权以及庇古税。前者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手段,而后者是基于政府机制的手段。

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分析

我国财税体制自改革以来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明确,财政职能存在严重的越位、缺位、错位情况。中央与地方之间、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职责、事权界定不明晰。地方财税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地方政府缺乏稳定的收入,而且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建设支出依然偏高,行政管理费支出居高不下,严重挤占了其他支出,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任务,不惜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却很少投入资金来解决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产业升级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税体制。

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很直接有效的,我国现行税制中有很多税种或多或少的都会影响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资源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我国还有一些其他的税种会涉及到保护环境或者新能源,但是功能却没被很好的发挥,有待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调控系统,其中,引进碳税刻不容缓。

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财政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其中主要体现在政府预算、政府采购转移支付、设立环保项目专项补助以及财政贴息等方面。首先,进一步明确发展低碳经济的事权划分,合理的事权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细化优化各政府事权明细单,列明各级政府的专享事权以及共担事权;其次,增加低碳经济发展的预算支出项目,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离不开政府预算支出作为根本保证,需要在预算安排中明确对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低碳发展的投入比重,加大对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促进低能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通过政府采购引导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保护、激励技术创新;加大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补贴力度,补偿企业治理环境的费用,引导和鼓励企业保护环境;对治理污染、低碳产业等项目在贷款和折旧方面给与补贴优惠;对清洁能源实行价格补贴;对实施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的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和财政补贴;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低碳经济目标。

税收调节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有效手段。首先要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税收支持,要进一步健全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对低碳企业的所得税给与一定的减免额度,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低碳项目;其次,完善技术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通过对低碳经济技术研究、开发、使用、转让等给予税收优惠,积极的鼓励创新并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最后,完善关税政策,合理利用关税手段保护国内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提升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支持低碳产品的进口,抑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对涉及到低碳经济的主体税种进行调整和改革,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更能够有效的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我国虽然有保护环境的相关税种,但是还没有一个完全以环保为目的专门的税种,其他国家都陆续开征碳税。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开征碳税是达到减排最有效率的工具。征收碳税会提高化石能源产品的价格,价格上升有助于抑制对化石能源的消费,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最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现阶段,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应开始着手气候变化税和产品碳税的调研,以便择机适时开征。

参考文献:

[1]白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

[2]曾康霖.2013.英美两国低碳经济投融资体系的考察与借鉴[J].征信.

第7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产业政策

“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增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广西“两区一带”的发展。要推动“两区一带”经济腾飞,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是很好的选择。

1 广西“两区一带”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径,不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化进程,累积财富,其中也包括承接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广西“两区一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遵循着类似的路径,这确实也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广西在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能源问题。根据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5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797亿标立方米,2000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4,607亿标立方米,2005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8,339亿标立方米,2008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1,643亿标立方米,到了2009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3,184亿标立方米,上升趋势明显,环境污染压力增大。除了污染问题之外,广西“两区一带”能源短缺问题也比较突出。2011年夏季,广西“两区一带”遭遇20年来最严重的电荒,各个地区纷纷出台限电政策,甚至向外省借电,能源短缺问题显而易见。当然,这次的严重电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长期以来的高能耗生产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

为了说明广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高能耗问题,笔者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描述了广西GDP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数据见表1,其中GDP为Y,能源消费总量为X,建立模型:Y=A+BX,并进行回归。

利用Eviews软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我们将结果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Y=-997.0948+1.149443X

T -11.41270 41.28560

P 0.000 0.000

上述结果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系数B显著不为0,即广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此外,R-squared是0.984407,那么R就是0.99,反映两者高度正相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解释这个回归结果,那就是能源消费越多经济增长量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以高能耗促增长的问题。

长期的高能耗,使得本来就稀缺的能源以更快的速度被消费,因此,广西“两区一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大力推动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原则的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2 构建低碳经济体系,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

既然低碳经济有利于推动广西“两区一带”的发展,我们就应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低碳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从整体来研究和分析一个事物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试图构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系框架,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这个问题。仿效传统经济学,笔者以研究对象的不同为标准,将低碳经济体系划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其中微观系统的目标是个人、家庭的低碳消费,中观系统的目标是低碳生产,宏观系统的目标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见图1)。

整个低碳经济体系,从个人、家庭的低碳消费出发,到生产过程的低碳生产,再辅之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微观到宏观,全方位促进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发展。

3 产业政策对于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利于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建设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政策要求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扶植广西“两区一带”相对发展滞后的环保产业,治理改造污染严重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且可以间接实现从政策导向上引导人们积极实施低碳生活、低碳消费,这对于广西“两区一带”的低碳经济体系的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产业组织政策可以通过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扩大规模快速发展。分布于广西“两区一带”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经济体系,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而中小企业一般在资金方面并不是那么宽裕,这不利于低碳经济模式的推广,广西可以通过适当的产业组织政策,加快推动“两区一带”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鼓励中小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多做尝试,促进广西“两区一带”的低碳发展。产业技术政策可以在低碳技术的发展规划、低碳技术引进、低碳技术开发等方面为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中观系统的低碳生产和微观系统的低碳消费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生态平衡,这正好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要求,因此,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政策,将有助于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对于中观系统低碳生产的实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合理的产业布局政策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作用,区域产业调整政策还可以限制重污染产业的发展,改造高消耗产业,可以通过工业生态园的规划建设来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产业政策可以贯穿于整个低碳经济体系,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发展。

4 制约广西“两区一带”发展低碳经济体系的产业因素分析

4.1 广西“两区一带”环保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在低碳经济体系中,环保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环保产业要求达到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环保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密切,通过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将保护环境、低碳生产的理念和效果渗透到各个产业,最终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广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但总体来说,广西“两区一带”的环保产业并不发达。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建立服务功能齐全的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理体系,推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集中加工处理。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西“两区一带”的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理体系并没有顺畅地运作起来,以南宁为例,部分城区垃圾回收是配备有相关对应的分类回收垃圾箱,但是基本上形同虚设,市民在投放垃圾时,大多没有实行分类投放, 而广西“两区一带”的一些地区,垃圾分类回收的设备仍未健全。回收处理的源头都没有控制好,整个回收体系怎么能够顺利运行呢?

资料来源:阎兆万.产业与环境――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保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表中 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

4.2 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生态化程度有待提高

关于工业园区的建设,广西已经出台了部分相关政策,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其中关于工业园区生态化的部分仍然还是比较少的,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进入园区的项目、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推行生态园区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和生态产业链。要优先安排符合园区规划布局、生态产业链,工艺技术先进、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企业和项目入驻落地。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不得进入产业园区(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除外)。《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指出,园区要优先安排工艺技术先进、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的项目。此外,《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改造已建工业园区和建设新工业园区。鼓励具有循环特征、特别是原材料使用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产业进行集聚,形成生态工业群体。合理规划园区内资源流、能源流、信息流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形成企业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促进不同企业之间横向耦合和资源共享,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产出与持续利用。可见,广西在政策上对于工业园区生态化的支持还是比较分散的,而广西“两区一带”的工业园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污染大、能耗高的现象,工业园区生态化任务任重道远。

4.3 广西“两区一带”企业规模偏小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9年广西工业企业总计5678个,其中大型企业34个,中型企业621个,小型企业5023个,广西工业中小企业占广西工业企业总数的99.4%,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的企业也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企业规模小,则在经济力量方面比较薄弱,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经济体系,需要企业投入相当量的资金,特别是工业企业在防治污染和节能减排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中小企业极有可能因为资金缺乏问题,即使想低碳生产也无力实现。虽然广西已经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在信贷和激励机制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具体实施细节还需完善。此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除了在资金方面得到支持外,还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辅助,这对于中小企业准确把握市场,抓住机遇具有重要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转发了工信部等七部委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广西情况的具体实施细节还有待完善。

4.4 广西“两区一带”与发展低碳经济体系相关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

节能减排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经济体系的重要技术,为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广西出台了部分相关措施,也召开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工作会议,确认了节能减排的任务,但从完成进度来看,要能够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压力确实不小,而技术相对落后是制约相关产业部门实行节能减排的原因之一。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相当多企业技术人员较少,相关设备相对落后,再加上由于资金缺乏,因此投入到相关技术研发和引进的费用极其有限,这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表明,2009年广西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655个,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仅有210个企业,还不到大中型企业的50%,其中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科技活动数量较少。相对而言,这些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经是广西企业中资金和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单位了,但它们在科技方面依然表现平平,更不用说占广西工业企业88.5%的小型工业企业了。再加上地处广西“两区一带”相对落后区域的企业,技术发展更是相对滞后,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引进情况不尽如人意。

5 构建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产业政策选择

5.1 大力发展广西“两区一带”的环保产业

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广西“两区一带”人民树立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理念,将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基本知识普及大众,帮助环保产业系统顺利运转。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宣传片、报纸新闻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传播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让广西“两区一带”的居民全面掌握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性,并且切实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

另一方面,环保产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广西“两区一带”应该根据情况把推动环保产业各个组成部分发展的具体细节进行完善,包括对于现有的与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相关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要在可操作性上进一步进行补充。

5.2 促进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生态化进程

如上文说述,对于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的生态化发展,相关部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是从长远来看,要快速推进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生态化进程,还需要系统的系列相关政策全面支持,分散零碎的文件不利于执行,也不利于监督。因此,应该出整的政策以及监督机制,对于现有工业园里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要责令其整改,进行技术改进,处理污染物,力争转变为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鼓励其实践低碳生产,对于还在规划中的工业园,就应该严格按照生态化要求,强调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遵循低碳原则。

5.3 促进广西“两区一带”中小企业发展

虽然广西“两区一带”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趋向于中小企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细节还缺乏明确的条款去执行,因此,应该要完善补充已有政策,把如何促进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归属明确到位。另外,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在政策上激励中小企业自身进步之外,还可以适当地推动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组织的整改,例如合并,当然,这种企业组织的变动应该是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合并后的企业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也可以节约一定资源。同时,还要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广西“两区一带”中小企业的发展。

5.4 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与发展低碳经济体系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引进

广西“两区一带”并不处于经济发达区域,原本的技术底子就比较薄弱,要建设低碳经济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在相关技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区外先进相关技术,引进相关技术人才,促进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将低碳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技术,并为科学研究人员设立专门的奖励,以优厚的待遇吸引相关技术人才投入到广西“两区一带”的低碳经济体系建设中去,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贵明.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之基石[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政务信息网.

[5] 广西中小企业网.

第8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基桩完整性精确度

中图分类号: TP2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低应变反射波法由于仪器设备轻便、检测速度快、费用低和对场地要求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桩完整性检测中。 但由于基桩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检测期间无法直接观测对地下情况,从而导致在对波形分析时,无法准确建立桩土模型,难免造成对检测结果的误判。本文通过大量工程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提高提高信号采集质量以及分析波形的具体缺陷,最大限度提高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精确度。

2桩头表面作预处理

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不管是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或钻孔灌注桩,其桩的最上部都有一层浮浆,这层浮浆杂质多,有许多小蜂窝、强度低,对应力波传播衰减很快,使应力波不能沿桩身向下传播,所测得的时域波形不能反映桩的其实情况。因此,桩头应为达到设计标高的有效桩头,必须凿去表面浮浆,处理到有新鲜含骨料的混凝土为止,且桩头不能破碎,含水,不能有杂物,要尽量保证桩头干净,平整。测点必须用电动砂轮打磨,以便安装传感器,测点处不得留有任何缺陷,测点位置应位于距桩心2/3倍半径左右,以消除表面波对所采集信号的干扰,这点对大直径桩(桩身直径大于0.80m)显得尤为重要。桩头出露的钢筋笼应以不影响敲击为准,并且高度应适中,否则当小锤敲击桩头时产生的激荡应力波易于在钢筋上产生振荡反射叠加于入射波中,从而影响浅部缺陷波形的识别。

3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传感器是基桩反射波检测中最基本的重要测试元件之一,它直接与被测桩相连接,将机械振动参量换成电信号,它的性能参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转换电信号的数据是否真实地反映桩本身的反射信息。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应能满足不同的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当检测长桩的桩端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应选择低频性能好的传感器;当检测短桩或桩的浅部缺陷时,应选择加速度器或宽频带的速度传感器。

传感器的安装对现场信号采集工作影响较大,理论上传感器越轻,越贴紧桩面,与桩面之间接触刚度越大,信号传递特性越好,采集到的信号也越接近桩面的质点振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常用的耦合剂有黄油、凡士林、橡皮泥等,传感器安装好后方可以进行测试。

4激振锤与锤击点的选择

反射波法测桩时,应准备几种锤头,依据不同检测目的选用。桩越长,应选择越软、越重、直径越大的锤;桩越短,应选择越硬、越轻、直径越小的锤。

另外,敲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优劣,要由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来操作。在激振过程中要求落锤尽量垂直,有利于抑制质点的横向振动;激振时尽可能短,并不要连激,防止后继波的干扰;激振能量要适中,频谱成份的主频与桩身的形状、材料的物理性质相适配,以使应力波得到最佳的传播。

5资料的收集及现场信号采集

在测试前应收集场地地质情况、桩型及桩长、成桩及成孔工艺、混凝土强度、施工记录等资料,以利于对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现场检测时必须对各种可疑的桩身缺陷及时分析、反复检测,获得比较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桩径大小,围绕桩心对称布置 2~4 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一般要求获得重复性较好曲线不宜少于 3 个。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并在检测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重新测试。

信号采集较好的波形应满足:⑴多次锤击的波形重复性好;⑵波形真实反映桩的实际情况,完好桩桩底反射明显;⑶波形光滑,不应含毛刺或振荡波形;⑷波形最终回归基线。

6信号分析处理

6.1 时间域不同类型缺陷桩的判别

(1)完整桩

完整桩实测曲线波形反射很规则 , 波列清晰 , 桩底反射波较明显 , 易于读取反射波列到达时间,桩身混凝土平均波速较高。

(2)缩颈桩

缩颈桩的实测曲线、波形特征是在桩身缺陷处产生与激振脉冲同相位的反射波 , 但整桩波速不会下降, 与完整桩较为一致。

(3)扩径桩

扩径桩由于在桩身有部分扩大的变截面 , 在实测曲线波形特征在扩径处产生与激振脉冲反相位的反射波 ,整桩波速与完整桩较为一致。

(4)离析桩

混凝土离析桩实测曲线波形特征是在缺陷处产生与激振脉冲同相位的反射波形 , 与完整桩波速相比则略有所下降 , 一般比完整桩的波速低 200m/ s~300m/ s ,如果严重离析的情况下 , 反射波峰值更剧烈 , 波速可能显得更低。

(5)夹泥桩

桩身夹泥主要是灌注时反扦抽管过高 , 或孔壁倒塌 , 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泥现象 ,实测曲线、波形特征是在缺陷处与离析桩一样 ,激振脉冲同相位的反射波形 , 与完整桩波速相比则有明显下降 ,一般比完整桩的波速低 400m/ s~600m/ s 左右。

(6)扩底桩、嵌岩石桩

扩底桩与嵌岩桩的实测波形在曲线信号反射时 , 其反射波的方向是和激振脉冲方向相反 , 扩底桩和嵌岩桩的波形是一致的 ,但扩底桩的波形反映是从扩底位置开始算起 , 直到桩底反射波形出现为止。而嵌岩桩的波形要看桩底嵌岩情况而定 , 如果嵌岩程度好 , 桩底的嵌石坚硬完整 , 其波速比混凝土的波速更为提高 , 那么嵌岩桩的桩底反射波形是激振脉冲方向是相反的 , 反之则同向。

(7)全断桩

全断桩实测曲线、波形与其它缺陷桩的波形是不一样 , 因为断桩所在位置 , 应力波无法往下传播 , 主要因在断裂处空气的波阻抗无穷大于混凝土波阻抗 , 而实测波形多次反射 , 反射时间间隔一致 , 并对反射信号就会自由震荡慢慢的衰减下去 , 故无法找出桩底反射。

6.2频域分析

基桩检测得到的反射波时域信号,经过FFT快速傅立叶变换,获得频域谱图,即是反射波法的频谱分析。频谱分析与波形分析可相互补充,互相印证,使基桩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频谱分析主要分析对象是桩的自振频率,桩的自振频率与桩长和桩体混凝土质量有关。当桩体结构完整、介质均匀时,桩体存在单一自振频率f,在频谱图中出现一个主频。当桩体混凝土劣质、有缩径、夹泥或扩径时,桩体自振频率不易判别,存在多个自振频率的混叠。频谱图中存在的多个能量相差不多的频率值。

6.3 波形曲线的处理

在现场信号采集过程中,桩底反射信号不明显的情况经常发生,这时指数放大是非常有用的一种功能,它可以确保在桩头信号不削波的情况下使桩底信号得以清晰地显现出来。

滤波是波形分析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采集的原始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它是为了将测试信号中无用的或次要成份的波滤除掉,使波形更容易分析判断。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低通滤波,而低通滤波频率上限的选择尤为重要,选择过低,容易滤掉缺陷反射信号,选择过高,又起不到滤波的作用。当信号中有高频杂波时,可以采用平滑将其滤掉。平滑点数越大,则平滑后的波形越平缓。平滑点数过大时,有些缺陷信号也会被平滑掉,所以此参数也应适当。

7 结论

(1) 桩身完整性分析宜以时域曲线为主,辅以频域分析,并结合施工情况、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波型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2) 现场测试首要工作就是对桩头表面作预处理,桩头处理的好坏是测试成功的基础。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 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要 ,传感器安装面必须要求平整坚实 , 粘接牢靠。激振点位置要求安装准确 ,锤头选择合适的配置。测试仪各项参数要合理输入。正确的室内曲线分析依赖于现场采集信号质量的合理可靠。采取措施减少现场误差提高对基桩完整性判定的精确度至关重要。

(3)对采集的激振信号通过滤波及平滑处理后可消除杂波及干扰,有利于提高判定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第9篇:低碳经济的政策范文

我国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量大,利用率不高,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今,“低碳”经济是潮流,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制约因素的研究,采取相应的公共政策。本文分析了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制定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能源结构

要实现低碳发展,我们面对的首要难题就是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虽然当前我国的燃煤量已经逐步减少,但是我国的资源结构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能源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实现低碳发展,我国在技术、资金上面临的压力要更大,要走的路更为崎岖。

2.技术水平

低碳经济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而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和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能源生产技术较为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工业生产水平偏低,关键设备制造能力不强,技术开发有待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制定策略

1.采取常规市场政策工具

常规市场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两种。第一,法律保障、行政干预。为了确保政策的实施,确保政策效果,法律、行政两种市场政策工具是较为常见的、有效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干预等方式,配合相关政策,促进了低碳能源经济的发展,诸如再生能源的利用、废气排放的控制等。第二,制定价格、办绿色证书。除了法律、行政手段之外,通过一些非法律层面的政策工具,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诸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绿色能源价格的方式,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消费者对绿色能源的认知。或者通过颁布绿色证书的方式,激励再生能源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独立市场价格。

2.制定市场属性的政策

低碳经济的发展本身具有较强的市场属性,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为此,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市场属性的政策。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实现能源产业的民营化。将所有权转移给民营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减少对政府的依靠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第二,采取合同外包。政府可以先确定公共服务项目需求、目标,然后以招投标的形式将项目外包。中标企业负责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政府购买。采取这种政策工具,有效地避免了政治因素对公共服务的影响,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第三,采取产权交易。政府可以进行产权交易,拍卖相关产权,让公共物品、服务进入市场,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第四,产品、服务收费。通过收费的方式,政府可以通过标明“价格”的方式,控制外部性,诸如污染、噪声等。收费不但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还能引入市场价格价值,实现社会公平。

3.制定利益相关者政策

利益相关者可以看作是一个利益相关体系,以某个利益为出发点,辐射相关主体,建立利益相关网络。在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制定政策,进行决策的时候,常常会引入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具体来说,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如下,第一,政府。政府是宏观政策的执行者,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是毫无疑问的主体,为了落实低碳能源政策,各级政府需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性,政府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只有让目标群体真正理解政策的内涵、方向、流程,才能调动政府、社会的参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社会公众。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也不可忽视。其不但决定着社会的生产行为,还会监督政府的政策贯彻、计划落实、项目执行等情况。公众对低碳经济认识的深浅,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行动与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只有加强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调动他们广泛参与到低碳经济的执行、监督环节,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三,投资者、开发者。低碳能源的投资者和开发者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一环,只有调动广泛投资者、开发者的参与积极性,才能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而投资者、开发者关注的是经济效益,是投资项目给他们带来的回报率。要让他们投资,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就是项目的盈利能力高于其他项目,能够实现他们利益最大化

三、结语